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多篇】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多篇】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 篇一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歷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設置最普遍的基礎性文科專業之一。隨着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應用型、複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培養的大衆化過渡,對傳統漢語言專業在承擔社會人才培養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到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發展,正越來越深刻地改變着我們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觀念,衝擊着傳統的人文學科的命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歷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設置最普遍的基礎性文科專業之一。缺乏鮮明的特色和實用的技能,是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表現爲以下方面的發展變化,體現出時代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傳統型模式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爲適應計劃經濟時代對漢語人才的需要而制定的,比較切合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發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場需求的實際。

漢語言文學專業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開設課程有:文學概論、寫作、文學作品導讀、現代漢語、古代漢語、邏輯學、語言學概論、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美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學術思想通史、西方哲學概論、高等數學、英美文選、科學概論、史學專題、科研論文閱讀與寫作,共19門。

課程的設置基於培養目標。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培養目標極不明確的專業,它培養的學生所從事的職業,涉及新聞、廣告、出版、廣播、影視、戲劇、文祕、教育、行政(文化宣傳、各級政府)等部門,專業的設置較爲寬泛,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對象無法做到精確的定位,課程的安排沒有一個明確的導向。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在課程觀念上,重語言文學輕文章。第二,在課程結構上,重學術輕實踐。第三,在課程內容上,重學科專業輕文化基礎。

傳統知識型人才培養模式,知識的講解傳授成爲教學和考試考查主要內容。導致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相當嚴重。在市場經濟社會背景下,本專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創業普遍困難。

學生專業不專,特色不突出,就業競爭能力較差,出現了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不相適應,學生知識結構、能力與素質不相適應,教師素質能力與人才培養定位不相適應等系列問題。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以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顯得尤爲必要,優化應用型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迫在眉睫,我們應該探索出一種既能有效解決目前的各種矛盾,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資源培養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的培養模式。

二、應用型模式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衆教育階段。在大衆化教育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的形態,尤其是對具有較強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更爲迫切。

應用人才,是指培養人才不以學術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爲取向,而以適應廣大用人單位實際需要的大衆化教育爲取向,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強化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既注重智育又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創新型人材,是指培養的人才比技能型應用人才有更“寬”、“專”、“交”的知識結構和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具有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應用知識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開發的能力。致力於培養出既具有紮實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又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在行政、教育、新聞出版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領域從事編輯評論、文祕及文化宣傳工作的漢語言文學創新型應用人才,是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首要任務。

市場經濟社會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具有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談判、公關、策劃、教學、寫作等活動中,運用美好的、得體的、雄辯的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通過語言能夠進行廣告宣傳和公司企業形象設計等。由此,專業課堂教學中的文學觀念、語言觀念發生了變化。文學的認知功能、宣傳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潛移默化的心理疏導功能、娛樂功能、審美功能等在增強。社會要求通過文學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在人文素養的教學中,培養薰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審美品位。在專業教學中,語言的符號學性質得到確認,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社會對通過語言進行交際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母語交流溝通的水準要求越來越高。另外,對寫作人才的需求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該是上承學科研究成果,下接職業技能訓練的中間環節,肩負着吸收學術成果、拓展能力、指導具體實踐、形成職業技能的任務。概言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既要有理論的修養做功底,又要在此基礎上實現知識的遷移、職業技能的培養,這纔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的基本定位。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模式應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爲主的能力型教學模式,遵循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教學規律,設計新的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改變教學手段,配置相關教學資源。本專業課程體系將以文學類課程爲主,語言類、寫作類、實踐類課程具體落實本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目標。具體操作方式是:

(一)文學類:着重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和諧社會的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根據新的時代要求,改變觀念,以提升人文素質、塑造完美的人、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人品爲目標,重點培養學生的藝術感悟、藝術欣賞和審美判斷能力,使學生對文學的把握從側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會歷史轉變爲側重理解生動形象的人。課程設置也作相應的調整。

(二)語言類:着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重視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傾聽理解能力協調發展,更注重交際溝通能力。

(三)寫作類:着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由於社會整體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筆桿子”,而能說會寫也是畢業生就業最好的標籤。寫作課將以培養學生實踐寫作能力爲主,根據學生的個性需求,提供相應的文學寫作、公文寫作、新聞寫作的課程,外聘著名作家、記者、編輯、祕書等開設專題講座,負責學生課外寫作輔導,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從本質上改變原有寫作課側重於理論的性質,使寫作課的實踐本質落到實處。

(四)實踐類:着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一是專業工作能力層,通過學期論文、課程論文和各類實習讓學生掌握綜合能力;二是創新能力層,通過課外職業實踐活動、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培養學生的工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各個層次的培養目標,實踐教學體系優化應採取的主要措施即建立校內外實習基地和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鑑定相結合。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在完善和改革教學的基礎上,形成較爲清晰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應該面向社會、重視基礎、強化實踐,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說、能寫、能辦事的高素質應用型中文人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應立足於傳統中文基礎與現代實用中文基礎的有機結合,立足於課堂的拓展和實踐教學的深入展開,立足於立體開放型師資結構的建立。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體現人文精神,對社會、對生活、對人體悟的最直接的載體,它擔當着傳承與提升全民語言與文化素質的重任。該專業的主幹內容是中外的優秀文學文化遺產,它是一個知識系統,更是一種價值譜系,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對自身、他人、集體、民族、國家,乃至對人類的一種認識與社會責任感。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與人有關的工作的,需要廣博的知識、敏銳的觀察力和反應力、較強的分析歸納能力,需要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重心在於學生的人文素養,它的應用性主要體現在對社會觀念與精神取向的影響上,它作用於人的精神層面,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有着實用性專業不可替代的作用。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價值不在於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於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是與“高素質”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不能僅強調與職業技能相關的動手能力,而更應該注重與人的素質相關的專業素養。動手能力的強化,可以使學生快速適應自己的工作,但能否勝任或者是否有發展前景,則要看他的內功和修養。[1]

大學的類型、層次不同,對社會的功能自然有所差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不同大學也自然有不同的定位,實現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複合型模式

高校是人才的培養基地,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人才的質量直接決定着就業的質量,也決定着學校的社會聲譽。因此,爲實現學生的充分就業,高校必須始終堅持從源頭抓起,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爲學生充分就業的根本來抓;必須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來適時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化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培養,努力打造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得以不斷提高,並以此來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就業水平和質量。

當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初現端倪,信息化和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時代。爲了更快地適應這一時代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我國政府及時地調整了高等教育政策,以擴大招生規模的方式淡化高等教育的精英色彩,推進高等教育的大衆化進程,同時在人才使用上採取就業渠道多元化的市場化人才調配方式,這給大學教育理念及人才培養規格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也對高等教育改革帶來了深刻影響。

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當代社會現實和高等教育理念的這些變化無疑對人才培養規格及教育教學改革產生了深刻影響。[2]

(一)當代社會需要一專多能的複合型漢語人才。

隨着就業渠道的多元化,一種職業定終身的現象恐怕再也不會重新出現了。人才的培養教育必須從傳統的“專才型”向一專多能“複合型”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上進行深入研究和調整。在保證學習好本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前提下,既要重視類似於講演辯論、新聞寫作、公文寫作、節目主持、書法藝術、廣告設計、篆刻剪紙、編輯採訪等與本專業比較接近課程的開設與學習,也要重視其他跨類較大的學科如法律、經濟、旅遊、計算機、外語等知識的學習,同時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還要鼓勵他們攻讀第二學位。

(二)當代社會需要精通雙語的高素質應用型漢語人才。

在漢語言文學方面基礎深厚又精通兩門以上外語的人才肯定倍受青睞,這就爲我們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時提出了開設類似於“雙語教學”這方面課程的現實要求。

(三)當代社會需要富於創新精神的開拓型漢語人才。

當代社會需要個性特色鮮明的人文精神來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這就要求作爲人文學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爲我們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開拓型人才,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同時,這種創新還包括對文化載體及傳播媒介的重新認識,因爲單一以語言爲載體的文化正在被以視像和網絡文化爲主的多媒體文化所分割,這就需要我們培養的漢語人才具有整合跨類藝術的才能,它不僅需要創新,而且還需要開拓文化的新局面。那種在文學、影視和網絡媒體多棲的創新型人才一定會倍受推崇。因此,人才培養計劃必須增加類似於“影視創作與欣賞”、“博客教程”等方面課程的比重。

(四)當代社會需要文化底蘊深厚純正的風範型漢語人才。

隨着21世紀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必然需要一大批人文素養深厚、道德品質高尚的風範型人才來引領社會健康發展,這是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以語言文學爲研究對象,是一個傳統的基礎性專業,其本身肩負着兩個責任:一是對本民族語言、文學和文化進行研究和傳承,這方面側重於理論研究;二是使人們能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駕馭語言文字、更好地宣傳民族文化等,這方面則側重於實際應用。

隨着社會的發展,隨着市場對人才需求的發展,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功能逐漸傾向於實際應用方面。高校應充分根據自身的實際和社會市場需要,靈活地制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方式、考覈評價體系等,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內容在注重人文方面的同時,必須有所改變,應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與經濟、科學教育相配合,從而使學生成爲既有謀生能力,又有人文素養,講究責任與道德的新型複合型人才。

高校能否調整自己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規格,爲社會提供大量學生和家長認可、企業需要、就業前景良好、創業意識強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已經成爲判斷一所高校是否有社會責任意識的標誌。加強高等院校辦學的社會責任意識,重視對具備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將是各級相關高校貫徹落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

註釋:

[1]周興華。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當下之思[J].黑龍江高校研究,2008,(01).

[2]彭松喬。問題與出路——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漢大學學報,2004,(05).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二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造的理論依據。

對一個傳統專業進行改造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並不是增減幾門課程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專業改造牽涉到觀念的轉變、教法的改良、課程的改設、實踐體系的建構、教師角色的改變和能力的提升等。筆者認爲首先必須改變傳統觀念,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實現自覺,否則只能是小打小鬧的局部改良而已。

馬克思實踐觀爲應用性改造提供了本體論基礎;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祕主義方面去的神祕東西, 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學生需要通過實踐,不斷積累個人經驗,擴大自己的認知範圍,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以內在體驗的方式參與教學過程,在過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會,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啓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構,有效地促進人的發展,從而實現人的價值。馬克思指出,人的勞動實踐使“生產者也改變着,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

新知識觀爲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認識論基礎;傳統的學科理論學習的指導思想是學科知識論,其隱含的假設是: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職業能力即知識的運用,所以知識的傳授要先行,知識要有系統性、完整性,實踐課是理論課的演繹和附庸。人才培養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含實習)分別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後期講授。在學習過程中,先學枯燥、抽象的理論,然後開展具體的實踐,對實踐的理論思考在前,作爲思考對象的實踐在後,這脫離了職業活動的過程。

杜威強調“知行統一”和“行”的重要性,認爲“如果實驗科學的進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爲‘做’的產物,否則就沒有所謂真正的知識和有效的理解”。即通俗的理解:“做中學”,使我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取向。

英國科學家、思想家波蘭尼提出,人的知識有兩種類型: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顯性知識是指那些通常意義上可以運用語言、文字或符號來表達的知識,而緘默知識則是指那些平時爲我們所意識不到、但卻深刻影響我們行爲的知識。與顯性知識相比,緘默知識不能通過語言、文字或符號進行邏輯說明,往往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不能以正規的形式傳遞,它是一種連知識的擁有者和使用者也不能清晰地表達的知識,通過身體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覺而獲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和個體性。它的獲得主要不是靠讀書或聽課,而是需要親身參與體驗。這一新的知識觀爲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認識論基礎,促使我們重新評價專業實踐教學的價值。沒有個體緘默知識的參與,沒有實踐,學生難以真正掌握理論知識,理解其真諦。

在先進理念指導下的專業應用性改造。

一個專業的改造不能僅僅是修修補補,如果這個專業還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那就應該根據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重新定位,在新定位的指導下對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育教學的各個要素作全面的調整。

結合專業、學校、社會三方,明確專業定位,重造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社會需求重新進行應用性中文專業的定位,在專業定位的基礎上重造人才培養方案,是應用性中文專業改造的首要任務。在原來專業學習的基礎上,拓展專業方向,尋求專業教學與市場需求的契合點,是中文專業實現應用性的基本導向,更是其在競爭中謀生存、求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途徑。

中文專業的應用性定位應該在處於學科理論與職業技能之間的專業修養層次。在遵循專業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科學建構課程體系:圍繞核心能力培養設置類型課程,並使各類型課程科學組合。形成“基礎+ 方向應用模塊、非獨立實踐環節課程+ 獨立實踐課程”的新課程體系。即保留基本的專業基礎課程體系,但適當壓縮學時,增加應用性的方向課程;強化實踐教學,除了在一些課程內安排實踐教學環節,還設置相對集中的培養能力的獨立實踐課程。

除基礎課外,專業課程體系相應調整爲三大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由於各自定位的差異,實踐教學也有不同的設置:不包含實踐環節的課程、包含實踐環節的課程、獨立實踐環節課程。這樣既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又能使學生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實現人才的多元化培養。“現在有一種傾向,一講‘寬口徑’,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專業了,學生什麼課都選,沒有一點專業歸宿,恐怕也有問題。弄不好就是‘萬金油’,就更是浮躁了。口徑過寬,基礎就不可能厚。”溫儒敏的這段話當然也值得我們深思。

培養雙師型人才,打造適應專業改革的師資隊伍;教師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專業改革的關鍵。要能夠按照新形勢下的課程設置來開課,對於教師無疑是一大挑戰。從現職教師情況看,大多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和教授、副教授職稱,但缺乏與所授課程相應的社會實踐經歷,對社會於中文專業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知之不詳,不能充分勝任教學實踐活動。教師的這一侷限將成爲中文專業應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頸。

培養雙師型教師是應用性中文專業改造的關鍵所在,而這首先需要轉變教師的觀念。教師必須認識到專業改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自覺、主動地適應改革的需要。其次,應採取教師輪訓的方式,將教師送到將來學生就業的行業或崗位進行先行培訓,或者教師與學生一起到實習基地或一些對口用人單位進行“鍛鍊”或“兼職”,彌補應用性能力差、與社會隔膜的缺陷。再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跟專業能力培養相關的各種社會活動,這樣可以使教師積累實踐經驗和實踐案例,有利於教學和學生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知:是固定資產投入最小、成本最低的輕騎兵,只要有一批教師,能招進來一批學生即可辦此專業。現在適應應用性要求,在實習基地建設的同時,建立固定、便捷、完善的技能實訓室,學生在跨出校門前接受比較系統的職業模擬訓練顯得非常必要。

學科也好,專業也好,其生命在於適應社會發展的變革。中文專業應用性改造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目前,這些改革的嘗試仍在繼續,但是嘗試中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可以使改革少走彎路,而理論的指導尤爲必要。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三

摘要: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具有重要意義,能完善藏書體系,滿足讀者需要,提高服務質量。但目前藏書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藏書體系不完善、藏書數量欠考慮、館際協作不到位、工作人員技能低等方面。爲彌補這些不足,需要採取完善措施:健全漢藏書體系、確保藏書數量、加強館際協作,並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綜合技能。

關鍵詞: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館際協作

爲滿足讀者需要,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是不可忽視的內容。這樣既能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進行,還能調動人員積極性,讓他們努力開展各項工作,促進工作效率提升。但不能忽視的是,由於相關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和落實,制約藏書工作順利開展,對人們有效獲取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資源也帶來不利影響,需要採取措施改進和完善。

一、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意義

爲推動圖書館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加強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其重要意義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完善藏書體系。通過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健全並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措施,有利於推動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順利進行。進而構建完善的藏書體系,滿足讀者獲取漢語言文學專業圖書需要,促進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升。

(二)滿足讀者需要。讀者爲了更好獲取所需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圖書,爲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服務,圖書館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藏書體系。對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進行編號,並做好整理工作。從而方便資料查閱,讓讀者便捷、迅速的獲取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促進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

(三)提高服務質量。根據新時期和新需要,建立完善的藏書體系,對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進行編號。並注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構建健全的數據庫信息系統,滿足讀者查閱與獲取數據信息的需要。另外還要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措施,明確工作人員職責,讓他們有效開展各項工作,促進圖書館工作效率提升。

二、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問題

雖然加強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由於一些制度沒有嚴格落實,制約工作效率提升,也影響藏書作用的有效發揮,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藏書體系不完善。對讀者的需要不瞭解,忽視與讀者進行有效的交流與互動,難以提高工作效率。也沒有構建完善的藏書體系,對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開展帶來不利影響。

(二)藏書數量欠考慮。對讀者的需求不瞭解,忽視調查研究工作,從而導致在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過程中,對藏書數量欠缺全面考慮。再加上藏書類別單一,不利於滿足廣大讀者需要。

(三)館際協作不到位。工作人員不重視館際協作,沒有充分發揮優勢互補,相互合作不到位。這樣不利於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的有效開展,也難以爲廣大讀者提供高質量服務。

(四)工作人員技能低。一些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沒有認真履行職責,忽視相關規章制度和計算機技術學習,甚至不注重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難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三、新時期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對策

爲彌補存在的不足,促進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效率提升,提高圖書館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可以從以下方面採取完善對策。

(一)健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體系。根據讀者的不同需要和閱讀愛好,考慮讀者對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個性化需求,制定有效的藏書計劃。並確保藏書數量充足,類別較多,構建完善的藏書體系。同時還要根據讀者需求對藏書進行更新和完善,確保數量充足,購置最新的藏書資料,形成完善的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體系。

(二)確保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數量。做好調查研究工作,考慮讀者需求和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需要,構建完善的藏書體系,確定重點藏書與一般藏書的最佳複本量。例如,可以按用書人數每5-10人購置一本,以滿足讀者需要。還要保證重點圖書的藏書量,做好採購工作。適當增加中外名著的複本,滿足讀者閱讀需要,拓展讀者視野。

(三)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館際協作。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前提下,任何一家圖書館難以全面收集所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爲彌補這些不足,加強館際協作,促進優勢互補是十分必要的。要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目錄,方便查閱和了解。加強館際現有的互借活動,增進相互瞭解,進而實現優勢互補,提高藏書質量。

(四)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綜合技能。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做好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的每一項工作。同時還要掌握專業技術知識,提高責任心,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措施,推動藏書工作順利進行。

四、結語

總之,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作用。對有效保護藏書,滿足讀者需要,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因此,作爲工作人員,應該明確存在的不足,綜合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圖書館漢語言文學專業藏書工作有效開展。進而保護館藏文獻,滿足人們獲取漢語言文學專業圖書需要,促進圖書館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雙四。對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02).

[2]張煒。古代文學中古典文獻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欽州學院學報,20xx,(06).

[3]張衛。中文圖書館藏合理性分析與館藏發展政策的制定[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3).

[4]劉思淼,高鈺晨。漢語言文學師範本科生閱讀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J].現代語文,20xx,(07).

作者:魏玉珍 單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下載 篇四

珍妮弗·伊根《城堡》的荒誕美學探析

論文摘要:荒誕是美學發展進入20世紀後形成的重要範疇。本文分析了荒誕藝術的審美效應,同時結合《城堡》的敘事技巧、社會意象、主體思想,來探析該文本的荒誕美學色彩,旨在說明在現代文明的包裝下,人們的精神虛無和感情救贖,強調了外傾直覺對社會人生的巨大影響,及其作爲荒誕的深層基礎的美學意義。

論文關鍵詞:珍妮弗·伊根;城堡;荒誕美學

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美國當代最具影響力作家。代表作有:《惡棍來訪》《城堡》《翡翠城》《看不見的馬戲團》。其中,《城堡》以其多重元素――鬼故事、愛情傳奇、哥特氛圍和肆意切換的主題顯得格外寓意深遠,是珍妮弗的一次大膽嘗試。這部作品的是古老神祕鬼魅與當代虛無荒誕的完美結合。

一、荒誕美學

荒誕美學是近代以來打破古代審美封閉的兩極對峙,意欲表現爲主導的動態觀照的對峙互動。這種兩極對峙是審美意識發展的基本態勢。荒誕美學將社會人生處理爲變形的形態,展現了現代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美與人的關係的更深入的探析。“荒誕派作爲當代美國文學的流派,仍有必要通無坦萬史的透視,重新審視其在社會歷史和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和價值。”美國文學批論家查爾斯??伯爾特?哈里斯(1987)認爲:生活在這個世界裏,人們似乎已習慣了這種荒誕,然後麻木無感。

二、敘事技巧所體現的荒誕美學

這部作品的創作,從題材到題材都深受卡夫卡《城堡》的影響。但雙線的敘事不失爲亮點。雙線交叉,不僅在豐富了寫作結構,也體現了荒誕色彩。

A線的故事是從全知全能的角度敘述的,主角是丹尼(36歲),在紐約待了18年,生活潦倒。恰在此時,他表兄豪伊(後改名叫霍華德)一紙書信加飛機票邀他共謀大業,但他滿心踟躕地去了。糾結的原因是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童年時的一次家庭聚餐,他把豪伊帶到一個巖洞,把他推入了黑寒的水池後一走了之,任憑豪伊如何喊救命都無動於衷。直到兩天後,大人們纔在巖洞裏找到奄奄一息的豪伊。從此,這場惡作劇在兩個表兄弟心中都施了深深的魔咒……

B線的故事是雷以第一人稱角度敘述的。主角是雷,講的是參加了監獄裏開設的寫作課,寫了一篇男孩和他的寫作老師之間的曖昧故事。此後,雷陸陸續續寫出了丹尼在塔樓的驚險故事獻給霍莉,這牢牢地吸引了她……後來雷和戴維斯越獄成功,並把丹尼故事的所有手稿寄個了霍莉,霍莉看完後毅然決然地出發去塔樓……

珍妮弗將敘述者與主人公相融合,同時情節的進展被置於次要地位,取之的是卡夫卡式的冷靜細緻、邏輯嚴密的推理分析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剖析。用完全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超現實的內容,用這種巨大的反差來強化內心中的荒誕感和虛無感。

三、社會意象所體現的荒誕美學

“城堡”是豪伊的理想國,是一個完全杜絕現代通訊工具(比如手機)、亦不需要他人的完美社會。而對於丹尼而言,“城堡”卻是其逃離真實世界的目的地。但丹尼是個信息狂人,一旦離開了的“衛星電話”,便會陷入緊張、慌亂、懷疑。城堡作爲一個徹底封閉的世界,象徵着一種冥冥的一種統治力量,變幻莫測。一如開篇所說“城堡正在土崩瓦解”,但是,在丹尼的眼中“城堡好似地獄一般固若金湯”,這種處處悖論的寫法,實際上就是荒誕美學的具體體現。

文中多處提到蠕蟲進入丹尼的身體,吞噬他身體的各個部分,直到所有的血肉都消耗殆盡。蠕蟲侵蝕人類的方法好比時間侵蝕城堡――天花板凹陷,牆壁被啃噬,地板下面出現坑道……筆者理解爲:因內心的罪惡感帶來的恐懼和虛無感,這種感覺一直在折磨着丹尼。“城堡”也好,“蠕蟲”也罷,實際上都是一種圈套,讓人難以擺脫。

四、作品主題所體現的荒誕美學

回到作品的兩條主線上來,丹尼-豪伊那條線是荒誕的探險故事,雷-霍利那條線則是越獄故事。但實際上,貫穿兩條主線的,卻是愛情的主題。

霍華德儀表堂堂、富可敵國、地位顯赫,實際上內心的恐懼一刻都沒有消失。這導致了霍華德與安之間的問題,促使安從米克那裏尋找情感慰藉。對於丹尼亦是如此。年輕時代的叛逆,人到中年的潦倒,都來自於對兒時罪惡的恐懼和逃避。因此丹尼面對瑪莎的感情,也是選擇了逃避。

霍利的33年人生也是充滿波折,先是沉溺於,之後兒子的夭折直接讓霍利精神崩潰,最後振奮起來去念文學碩士,遇到了雷,以爲遇到了真愛。在雷越獄之後走向城堡,尋找真愛。此時的城堡就像真實世界中存在的“避難所”,充滿了在真實世界中痛苦不堪的人們在那尋找精神依託。

五、結語

整部小說的敘事、語言、主題都充滿了荒誕色彩。當我們完成了對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梳理之後,不難發現,該作品的放射性結構所圍繞的中心就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離,對理想世界的追尋。《城堡》氣氛陰鬱、神祕,情節離奇荒誕,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隔絕、陌生。作者用這樣看似荒誕錯亂的文字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了當今社會環境中的種種弊端,有助於幫助我們深刻了解美國社會的現實和探討荒誕美學的當代意義。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五

摘要:總之,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未來走向。該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以應對各種矛盾與衝擊,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定位

一、目前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高等教育逐漸向大衆化發展,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爲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很多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仍存在着對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的問題。很多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仍然墨守成規,似乎停留在傳統專業教學上,沒有及時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調整,更沒有考慮到市場對該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這就出現了一對矛盾,即社會的實際需求與專業培養學生目標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不解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將是一個大問題。

2.專業的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

因漢語言文學專業特殊的專業特點,該專業的畢業生只有少數繼續深造讀研究生或在中學任教當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具有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只是以一種廣闊的文學背景而存在的,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並不大。

3.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較爲單一

目前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評價體系注重的只是對學生的知識評價,對學生能力的評價並不重視。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評價僅僅停留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例如:學生獎學金的評定、預備黨員的選取、優秀畢業生的評選等基本數據依據就是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而對於學生的電腦技能、職業規劃、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評價標準。

二、以市場爲導向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創新

1.對學科層次性的科學性定位

各高校應根據自己的特點與社會的不同需求來制定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國家重點文科高校,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各種文學資料齊全,這類學校應該將培養目標定位於全面發展的人才。這類院校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能夠從事中學教學工作,還能夠從事各行業中的文字工作,有的還具有較強的科研與管理能力,這些都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2.課程設置要科學、合理

以市場爲導向進行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具體表現,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中,課程體系的設置是關鍵。首先,可以對傳統專業基礎課進行優化。目前漢語言文學中很多專業基礎課程重複設置,例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而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課程設置必須精簡,每門課的設置要有針對性。另外,要對課程進行整合,儘量避免內容的交叉與重複。

3.學生的評價機制要具有全面性

新時期對學生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學生的評價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對每一名學生必須做出系統、公正、全面的評價。這就要求不同類型的高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與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考覈時,將傳統的試卷命題考試標準與能力的檢測標準進行有機結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覈。

三、結語

總之,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未來走向。該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以應對各種矛盾與衝擊,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爲社會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素質、綜合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將知識轉化爲能力——談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建設鄧齊平;懷化學院學報20xx-07-1516

2、論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黃踐;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xx-09-20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六

摘要:在高等院校中,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顯著差別。因此,當教學模式的針對性較差或不夠完善時,人才培養質量都會受到不良影響。本文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問題入手,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從高等院校的教育經驗可知,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課程設置問題

這種問題主要是指,高校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提供的課程體系不夠完整。某些高校在實踐課程方面的設置較爲薄弱,無法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某些高校的課程體系中缺乏人文類課程,進而影響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提升。

2、漢語言專業學生就業問題

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相對較低。這種問題主要是由高校所提供的教學課程無法激發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引發的。

3、制度觀念問題

就制度而言,某些高校並未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而是利用與其他專業相同的制度進行管理。實際上,該專業學生在行爲習慣、心理特徵等方面與其他專業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因此,統一化制度的應用影響了該專業學生的最終培養質量。就觀念方面而言,部分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夠重視,相比之下,可能更加關注 機械類、經濟類等就業前景較爲廣闊的專業[1]。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爲了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這裏提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主要由以下幾種要素組成:

1、基於素質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綜合課程體系

就該專業的課程體系而言,具有應該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實踐類課程、體育藝術課程、人文素質課程、科學類課程、政治及教育課程[2]。綜合課程體系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升學生就業期間的市場競爭優勢。

2、契合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

爲了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該專業教學方法的優化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合作學習法融入方面目前我國高校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大多屬於獨立行爲。而就業過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合作能力。因此,在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各大高校應該注重合作學習法的融入。2)學校既有資源利用率提升方面各大高校都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的類型大體包含以下幾種:圖書館館藏資源類型。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利用高校圖書館館藏書籍的調查可知,學生較低的利用率主要是由圖書更新不及時、借閱時間較短、續借操作複雜引發的。爲了提高圖書資料的利用率,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競爭優勢,高校可以利用學生頻繁使用的微信軟件,開發出一個微信公衆平臺,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借閱、歸還、續借等操作。通過便捷使用體驗的提供,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資源利用率的提升[3]。網絡電子平臺類型。從漢語言文學學生對該平臺的使用情況調查可知,學生不願意利用網絡電子平臺學習的主要原因是這種平臺只能電腦上操作,且電腦的系統故障的概率較高。針對這種現象,高校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應該從能夠提供海量電子資料的網絡平臺入手。

三、基於知識應用的實踐體系

漢語言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幾種類型:第一,應用型。當漢語言專業學生畢業之後,根據自身的愛好和學習傾向選擇編輯、記者等崗位;第二,教師型。這種類型是指,漢語言專業學生從高等院校畢業之後,繼續學習並考取教師資格證,進入教師行業;第三,研究型。當本科階段完成後,不選擇直接就業,而是繼續考研學習[4]。從這幾種類型可知,第一種與第二種類型都比較重視實踐。因此,可以結合以下幾種要素構建基於知識應用的實踐體系:

1、課外活動要素

課外活動要素同時適用於應用型、研究型以及教師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這種要素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培養質量的作用是通過學生視野的拓展、所學知識知識的強化應用實現的。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過程中,高校可以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提供以下幾種課外活動:1)古代文學作品鑑賞解讀活動。文字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忠實記錄,文學作品更是是前人嘔心瀝血的思想精髓。在該活動中,可以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提供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漁的《閒情偶寄》等書籍。這種活動除了可以鍛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古代文學作品中某個段落或小故事的交流過程,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2)魏晉經典人物解讀宣講活動。與高校的其他專業學生相比,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氣質與我國古代文人的清高特性更加接近。而在衆多文人中,魏晉的風流人物更加符合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心理預期。在該活動中,高校教師可以將解讀對象確定爲我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衛玠。無論是看殺衛玠這個成語的內涵還是這個人物的生平,都能產生考察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的作用[5]。2、頻繁性定期專業見習要素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實習時間較短。爲了實現人才培養目的,可以將傳統的專業實習轉化成頻繁性定期專業見習模式:按照每學期兩次的頻率,定期鞏固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

3、頂崗實習要素

這種要素髮生在知識學習及專業實習之後。在這種情況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向技能轉化的能力。在企業的頂崗實習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能夠得到較爲有效的訓練。

四、結論

從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結果可知,該學生的就業率相對較低,工作中的問題解決能力相對較差。這種現象主要是由高校不合理培養模式的應用引發的。爲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用通過基於知識應用的實踐體系、基於素質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綜合課程體系、契合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構建出一種新型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譚德興。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xx,12:39-40+46.

[2]錢慧真。以就業爲導向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xx,02:140-142.

[3]王彩琴。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2:76-78.

[4]鄭育琛。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中文系爲例[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xx,02:31-34.

[5]翟瑞青。關於構建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齊魯師範學院學報,20xx,04:1-5.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篇七

關鍵詞:就業導向;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策略

一、就業導向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有待更新優化。隨着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高職院校畢業生逐漸增多,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也逐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社會更需要高素質實用性人才,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由於屬於是我國的自有專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比較大,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缺陷,比如說仍舊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採取照本宣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授,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枯燥乏味,很難吸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主要採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進而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高。再加上學生所學的知識結構僅限於課本內容,很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於實際的工作中。

2、教學方法有待創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時間相對較長,在長期的發展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手段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但是隨着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對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手段與方法已經不能夠適應現有的發展需求,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很難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利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今後的擇業就業。

3、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素質水平有待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與其他的專業教學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較爲悠久,底蘊相當豐富,這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專業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文化底蘊知識,但是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不是很強,在實際的教學中更偏重於理論教學,從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其次,專業教師受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影響,僅是被動地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並沒有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突破性創新,導致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內容無法很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培養出的學生創新能力不是很強,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1]。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策略

1、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爲了實現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目標,首先就需要改變漢語言文學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需要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同時高職院校應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學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並及時採用創新的手段來解決,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性教學,還要結合實踐性教學,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訓,在保證課堂學習的前提下,注重課上與課外的結合,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另外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順利的從學校過渡到職場。最後高職院校要注重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在學生就業前加大培訓力度,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或者是節假日到企業中進行實習鍛鍊,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2、改革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堅持以提升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爲根本的改革指導思想,積極調整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置,也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學校爲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必須對當前專業課程進行調整設置,不但要保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優勢與特色,而且要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去設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合理規劃課程設置。另外課程規劃要注重實用性,隨着互聯網科技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社會上對於網絡編輯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大,而各類媒體所需要的從業人員主要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方面的人才爲主,因此學校應該根據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可以設計此方面的應用類課程,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掌握較爲紮實的專業知識以及理論。不僅如此學校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發展的需求。

3、更新教學方法。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針對目前漢語言文學學生能力不足以及學習態度不積極等一些特點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引導式教學法以及啓發式教學法,有效的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以及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其次,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職業發展有效的結合起來,逐漸發展成爲社會所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再次可以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有效的增強課堂氣氛,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對漢語言學習的興趣,促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效果。

4、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目前雖然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具有較爲豐富的文學底蘊,但是他們由於受傳統的教學影響,這就會影響學生今後順利實現就業,因此教師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改進教學法,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其次,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培訓,努力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並把所獲得經驗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師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及時瞭解社會對漢語言專業人才需求的信息,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從而使培養出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三、結語

隨着社會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髮生變化,社會更需要更多的實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高職院校要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加強改革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努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性以及實用性更強,更能適應社會時代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