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目錄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第一篇: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第二篇:會計畢業論文答辯第三篇:成本會計畢業論文範文第四篇:成本會計畢業論文範文第五篇:會計專業畢業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關於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作爲通用的“商業語言”,在經濟全球化、國際間的經濟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更加重要。

一、 目前關於會計專業學生畢業的就業現狀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財務管理的規範化,社會上各種企事業單位對會計的需求也會大大增加,會計將成爲各行業中的一個熱門專業,其社會地位和收入也會慢慢地提高。

經過調查研究,70%會計類法學生畢業自後選擇就業,30%選擇繼續深造學習。站在70%的畢業生角度看,他們認爲即使是再繼續深造最後還是要面臨畢業後就業困難的狀況,不如早早的勇敢面對社會,在社會生活中積累經驗和社會交際圈,而且對於會計這一職業,豐富的社會實踐和專業經驗必定是在社會上立足的最好籌碼。

造成這些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不能把理論和時間相結合,工作實踐較少。會計是一門靠經驗生存的行業,現今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沒有去真正的實踐,因爲在以後的就業中沒有做好鋪墊

2、大部分大學生的“天之驕子“觀念根深蒂固,自身的認識錯誤,導致自身喪失進取心,妨礙綜合素質的提高。

3、現今大學生普遍缺少福獨立性和自主性,職業觀念淡薄

4、現今大學生認爲寒窗十餘載,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因爲懈怠了,沒有了奮鬥拼搏的盡頭

6、缺少系統化,專業化,個性化的就業指導。目前人才市場上出現“有人無人就“和“有人無業就”並存的現象

二、社會企業對於會計人員的各項需求

近幾年,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市場對會計專業

如尼采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會計專業的學生的就業壓力變大。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新型會計專業人才必須在倫理道德、職業判斷、溝通與協調能力、創新能力、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等當面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才能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根據查找,瞭解到目前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如下:

1、管理人才:精通財務知識,懂得管理,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融

資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資本運作程序,要求高學歷以及相關的工作經驗

2、一般會計人員:熟悉掌握會計電算化、務軟件的使用,責任心強,認真仔細,業務知識熟練,掌握會計相關業務。

3、記賬員、保管員等:業務熟練、責任心強,一般有企業自己培訓

以上是籠統的介紹了目前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而會計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趨勢也是與日俱增。

(一)招聘會計人員時學歷不再是唯一的準繩,公司更爲看重的是應聘者的工作經驗。

會計工作包括實務工作和理論工作,各個企業側重於實務,因此對於會計人員公司更側重於有工作經驗的人員。當今社會,豐富的時間緊趕纔是走向成功的必備法寶之首。而工作經驗具體到應屆畢業生來安也就是實務能力,這不僅要求我們會計專業學生有過硬的專業理論功底,而且要求我們會做,從憑證的天職到賬薄的登記直到報表編制我們都要會獨立操作完成,只要通過一定實習訓練就可以做到。

現在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欠缺的有:1、實際經驗不足,作爲一名會計專業者,還要對審計以及法律知識有一定的瞭解。

2、實務經驗不足,沒有職業規劃以及能力與職業的定位。

3、遇到問題無法主動出色地加以解決每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意見和見解。

(二)業專業需求中,中高級會計人員稀缺

目前初級跨級人員是在太多,數據統計表明,具有初級職稱的人數比中高級職稱以及其他高證書的人數多。目前在初級會計人員已經性對飽和,甚至過剩。中高級會計人員一直是企業人力資源競爭的對象,就目前的供需比例看,中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

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業務素質,能力要求的情況:

1、業務素質:是做好會計工作的關鍵,要成爲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就必須不斷深化業務素質

(1)鞏固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財務人員要有牢固的財務知知識和專業知識,並且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從實際中不斷提高,瞭解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企業的有關規定,並嚴肅要求

自己,做到記賬、算賬、報賬手續完備,內容真實,賬目清楚,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賬務工作,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財務工作的關鍵

(2)要有廣泛的知識面

會計畢竟只是經濟學科的一個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會計,對於財務會計工作的相關知識、技能和相關的學科都應當熟悉。會計工作是實踐知識的應用,因此,會計人員應是綜合性人才他需要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的特性,及時的吸取反饋。

(3)掌握會計電算化

計算機現今已經廣泛用於財務系統的賬務處理等方面,提高了經濟效率,使會計人員騰出更多的時間展開分析預算、統籌等工作,同時,也避免了許多差錯。因此,財務人員必須具備掌握計算機應用的這一能力。

(4)較強的實踐能力

財務人員經過實踐檢驗,動手能力差是不行的。把理論轉化爲時間,早從實踐中提高理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現今社會需求量大,市場競爭的情況下。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

財會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社交能力,不僅僅通本單位人員的交往,還要和銀行、稅務、審計等部門進行廣泛的聯繫。作爲一名合格的財會人員,還要具備平衡協調能力。

三、根據上述企業對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對於應屆畢業生,應該做到:

1、不能鬆懈財會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不停地反覆複習,更深層地理解學習,從而是基礎知識更加牢靠。

2、不能只僅限於財務會計的知識內容,涉及到財會的相關知識、技能(審計、法律等)都應該熟悉瞭解並且能夠應用。

3、認真的學習會計電算化,熟練操作電算化的所有程序,獨立完成做賬流程。

4、無論是應屆畢業生還是早已畢業的社會人員,都應該把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與課本上所學的理論相結合,做到實踐與理論結合,更好地應用於工作中,更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5、要學會人際交往的能力,更好的適應當今社會的環境。

6、要不以停歇地學習,不停地深造教育,取得更好的職業證書,爲自己以後的社會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對於本校會計教學的感受

(一)於會計專業所設臵的課程:1業爲導向的原則。對於我們會計專業的學生就業競爭力決定了我們生存與發展。學校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在這三年裏所設的課程與我們今後就業緊密結合,我們掌握了會計的基礎知識,並且在此基礎上深入學習《中級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審計》等知識。

2、學校每年學期都會組織我們進行會計實訓,使得我們能夠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會計專業的課程學習中學校很重視實用性。每年更新教材內容,同事開始一些實用性的專業課程,如《會計電算化》《數據庫應用》等課程

4、學校培養了我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更加具備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

(二)專業職業教育使學生具備了:

1、系統的會計覈算知識、掌握會計覈算方法。

2、紮實的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基礎知識與方法

3、掌握審計、成本會計、金融、稅收和法律等職業技術知識

4、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應用水平

5、掌握會計專業必備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

(三)三年的學習實踐,讓我們從中學會得到了:

1、能夠熟練的對會計經濟業務進行處理,查賬的能力

2、能夠熟練的做到對電算化軟件操作、系統維護管理能力

3、對財務管理有一定能分析、判斷能力

4、能夠在會計管理過程中用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合作共事的能力

5、能夠獨立完成做賬流程,能夠自學、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

6、在校期間取得了會計從業證書等各類等級和資格證書

三年的學習,讓我們從一個不懂的什麼是會計的孩子,成長成爲對社會有貢獻的會計專業人員,這些都要感謝學校的教育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畢業之際希望學校能夠繼續發揚對會計專業的重視,對本專業的培養,培養出更多對社

會又用的會計人員。

五、會計專業未來發展前景和方向

上述的會計就業現狀和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各項需求瞭解到,現今社會高水平人才稀缺。會計職業的門檻相對比較低,只要在我國取得會計證書,就能從事會計佛你工作,所以底層的會計工作的競爭力是很嚴峻的。

會計人員多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社會對會計的需求量大。基本上每個單位都需要會計,但是高水平的會計人員依然很短缺。相對於其他的行業,會計的擇業機會較多。且會計職業的壽命較長,因爲會計專業要的就是有足夠經驗的“老人”,所以在會計這個行業,打拼的越久,越能夠得到更高的職位。

目前在我國關於會計專業的前景有幾下幾點:

1、內資企業:需求量大,待遇、發展欠佳,不過也是目前會計畢業生最大的就業去向。

2、外企:待遇比較好,更重要的是外企的財務管理體系和方法比較成熟,對新員工的一般進行培訓,但其對英語水平要求較高

3、近兩年,法律與財務會計相結合收到很多公司的歡迎,因此,選修法律專業並有所成就,對未來發展也是有很大的用途

4、事務所:能夠學到很多東西,能夠充分鍛鍊能力。

5、想要安穩工作的,就考慮公務員、教室,壓力小,不過發展不足

隨着就業形勢的日益嚴重,面對涉水的嚴峻競爭,我深深地額認識到:作爲當代大學生,必須有危機感、緊迫感和競爭意識,堅持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不斷努力地加深自己的專業知識,把自己在大學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關心國內外的大事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趨勢。還要不斷地堅持鍛鍊身體,全面提高自己的很提素質。

六、總結

現今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爲剛剛畢業的應屆生,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面對社會要勇敢去做,要能夠把自己學校的知識與自己在社會上的實踐經驗相結合,並且不要不恥下問,向資深的老輩問問題,更加鍛鍊自己。並且要不斷地深造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讓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加牢固,並更上一個階段。

第二篇:會計畢業論文答辯

淺析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論文答辯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淺析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首先非常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老師,我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離不開***的悉心指導,同時向現場的各位老師不辭辛苦蔘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從課題選擇到論文的順利完成,一直都離不開老師、同學、朋友給我的熱情幫助,在這裏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下面我將這篇論文的相關內容向各位老師作彙報,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第一,我選擇這個課題,有如下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逐漸成爲市場經濟的生力軍,也是國內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但同時,中小企業的發展也面臨着許多企業自身難以克服的經濟、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其中,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日益突出。據社科院調查顯示,中國中小企業對國內gdp的貢獻約爲60%,其納稅佔全國的50%左右。然而佔全國總數99%的中小企業,卻在2014年金融危機時,由於不能得到融資導致資金鍊斷裂而大量破產倒閉。顯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已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嚴峻問題。

第二,研究這個課題,有如下意義和價值: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我國的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這不僅表現在中小企業在數量上具有不可超越的優勢,還表現在解決勞動就業上起着重要作用。我國中小企業已超過4200多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創造國內生產總值60%以上,佔納稅收入的50%,每年提供的新增就業職位佔85%和存量就業職位75%。但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增長速度卻明顯減緩,每年倒閉的企業數已上升到10%左右,這裏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引起的。儘管國家在政策上給了許多支持,國家也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融資難仍然是阻礙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有利於緩解當前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擴大就業渠道,促進國民經濟走出低谷。鑑於中小企業在我過經濟社會中的特殊地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解決好

中小企業融資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等,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第三,我論文的基本框架如下:

論文全文分爲五個部分。

首先,是提出問題階段,我用了兩個部分來提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第一部分開頭引言,我從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來分析,同時舉了2014年金融危機時,由於不能得到融資導致中小企業大量破產倒閉的例子,引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這一部分從四個方面介紹了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指出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旺盛、銀行借貸量少且擔保機制不健全、非正規融資現象較爲普遍、融資渠道比較狹窄。要想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必須深刻分析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其次,是分析問題階段,也就是本文的第三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在這一部分中,我分別從中小企業自身、金融、政府三個方面來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中小企業自身方面,主要有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低、經營管理水平低、中小企業自有資本不足、企業擔保責任難落實四點原因;金融方面,主要有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少、直接融資門檻高,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尚未形成、我國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存在着嚴重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四點原因;政府方面,主要有國家政策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不夠、在我國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兩點原因。

最後,是解決問題階段,也就是全文的重點和中心,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這兩部分佔了全文較大的篇幅

第四部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這一部分主要從中小企業自身,金融體系,政府三個層面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對策。

中小企業自身層面,我提出了建立科學的經營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企業財務制度、充分挖掘內部融資潛力、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強強聯合、強化信用觀念六點對策;金融體系層面,我提出了完善企業資信評級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開拓直接融資渠道並建立多層次的融資市場三點對策;政府層面,我提出了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政府應爲中小企業融資提供製度支

持、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我國統一的中小企業政府管理機構體系四點對策

第五部分結尾綜述。這一部分系統總結了前文,並指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核心部分在於中小企業自身能力提升,基礎部分則在於金融機制的改進配合相適應和政府積極且恰當的引導和支持。又提出,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僅是資金量上的支持,更要從多個方面協調配合共同發揮作用。

第四,我的論文還存在很多缺點及不足:

雖然這篇論文經過了幾番修改,也參考了很多學者寫的文獻,同時也注入了老師的指點。由於個人知識和收集資料能力有限,論文仍然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收集的中小企業的數據實證不夠,文字駕馭能力有所欠缺,提出問題、分析論點時不夠全面等,這些方面都有待於改進,還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最後,我要再次感謝***在我的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所給予的悉心幫助與指導;還要感謝輔導員和授課老師在這三年來對我的教育與培養,也要感謝同學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與支持。

以上就是我的答辯自述,希望各位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大家!

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的經濟單位。 我國融資難問題的具體表現:

(一)融資渠道少、規模小(二)融資秩序亂 其一,信用差,拖欠信貸資金甚至賴着不還,造成銀行“惜貸”加劇了中小企業資金的困難。其二,民間借貸盛行,融資秩序混亂,甚至出現違法、違規現象。(三)市場歧視 (四)信息的嚴重不對稱(五)銀行借貸量少且擔保機制不健全

國外中小企業融資經驗

在美國,銀行是中小企業外部融資的主要供應者,37%的中小企業得到商業銀行的融資,其他主要的供應者有:金融公司、租賃公司和其他非金融機構。20世紀50年代,美國建立了中小企業資金援助制度。美國中小企業局在許可範圍內可直接向中小企業貸款,貸款基金來自財政預算此外,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還特許和資助了由私人所有和經營的中小企業投資公司。該類公司專門向具有較高風險而難於從一般渠道得到投資支持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投資。

日本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主要是通過專門設立爲中小企業服務的五家金融機構來實現的,它們是: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商工組合中央金庫、環境衛生金融公庫、沖繩振興開發金融公庫。這些機構爲中小企業提供較爲優惠的信貸資金,並能使企業得到足夠貸款。

法國對中小企業金融信貸支持主要是通過地方投資公司給予優惠信貸,貸款總額不能超過投資總額的70%。法國還允許中小企業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向私人公司借錢,但要由投資公司擔保。

所謂資產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以不轉移對法定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爲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民間借貸是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它組織之間借貸。

中小板塊即中小企業板,是指流通盤1億以下的創業板塊,是相對於主板市場而言的,有些企業的條件達不到主(更多請你搜索:)板市場的要求,所以只能在中小板市場上市。

產權交易市場是指供產權交易雙方進行產權交易的場所。狹義的產權交易市場是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企業作爲獨立的產權主體從是以產權有償轉讓爲內容的交易場所 三板市場:即代辦股份轉讓業務,是指經中國證券業協會批准,由具有代辦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採用電子交易方式,爲非上市公司提供的特別轉讓服務,其服務對象爲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

櫃檯交易市場是在股票交易所以外的各種證券交易機構櫃檯上進行的股票交易市場(也就是沒有集中場所的資產交易網絡)所以也叫做櫃檯交易市場。簡稱otc。

第三篇:成本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成本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相對獨立的一個分支學科。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是由成本會計的目

標、假設、對象、原則等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繫的整體。加強其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工業革命導致成本會計的產生,其理論與方法是隨着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管

理的客觀需要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成本會計作爲會計學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需要有一個理論結構,藉以建立統一的邏輯推理體系。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是以成本會計假設爲前提,圍繞成本會計對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聯繫的目標、對象、原則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其目

的在於解釋、評價、指導和完善成本會計實務。本文對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進行初步探討。

一、成本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建立和完善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石,確立成本會計目標是建立和發展成本會

計理論結構的首要問題。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1938年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爲,會計的目標是“有助於企業的運行,以達到其既定的目的”,成本會計作爲一種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成本信息的會計信息系統,其目標因會計主體、歷史環境等的不同而產生差異,但在這具體表現形式的背後,存在着相同的特性。據此,我們可將成本會計目標區分爲三個層次:基本目標、具體目標和終極目標。

(一)基本目標。就是讓一定的成本帶來儘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經濟效益。

成本會計正是從成本費用的計量、記錄、計算及監督等方面着手,爲提高經濟效益服務,並以經濟效益爲最高目標。

(二)具體目標。就是指成本會計實踐中向誰提供信息、提供什麼信息、怎樣提供信

息。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費用報告、統計數據及專題報告等形式,爲內部相關部門和員工提供特定的和綜合的成本會計信息,以便其進行成本規劃與管理控制。

(三)終極目標。就是進行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會計的

最重要特徵,是把注意力放在企業資源的詳細計劃和有效的控制方面。企業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資源,必須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任務來計劃資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測算這些資源投入使用後的效率和效益。

二、成本會計假設

大學生論文寫作指導論文的選題方法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格式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注意...

畢業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注意事項成本會計的基本假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會計工作的制約因素或前提條件,是對客觀情況合乎邏輯的推斷,主要有成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成本計算分期、多重計量、公正分配等假設。

(一)成本會計主體。按照現代成本會計的觀點,企業或其他組織等獨立的經濟主體

是成本開支的真正主體,其成本是指爲最終實現目標而耗費或放棄的各種物質資料、勞務和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等,或者說是爲爭取收入而付出的代價。應排除一切與其經濟活動無關的強加或強行攤派的成本,包括所有者及經營者的一切個人開支;主管部門或其他單位、機構的不合理攤派;其他單位的成本耗費等。

(二)持續經營。是指成本覈算應以持續、正常的經濟活動爲前提。這樣才能使成本

會計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礎上,具體表現爲各項資產以持續經營價值計價,資產的耗費以實際成本計價,各項費用成本體現已耗資產價值的貨幣反映,從而保持成本會計信息處理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三)成本計算分期。持續經營確定了目前及將來的預期狀態,爲了提供一定時期的

成本會計信息,與會計報表的週期相一致,會計分期的運用,使得成本會計在成本費用的計量方法和內容上具有了鮮明的特色,正確劃分各個時期的成本費用界限。這樣,纔能有利於費用、收入、利潤的確認和計量,保證成本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免誤導使用者。

(四)多重計量。成本一般表現爲經濟活動付出的代價,這些代價中不僅包括物質資料的耗費,而且包括人力資源體力和腦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費。貨幣計量的優點是具有廣泛的綜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於受人們認識水平的限制,要將人力資源精神成本等非貨幣計量屬性完全轉化爲貨幣計量,是難以做到的或其準確性不能保證。所以,成本會計的計量可採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相結合,既採用貨幣單位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成本和效益,又採用實物指標,甚至用文字來說明職工對所做出的貢獻和造成的損失。

(五)公正分配。費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關係到成本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所謂公正,主要是指間接費用分配標準的選擇上,應根據因果關係,選擇與所分配費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標準。要求儘可能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當然,公正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既是主觀假設,也是成本會計陳報信息的一項基本前提。

三、成本會計的對象

成本會計是以費用爲對象,對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進行分類、計量和分配,爲成本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與考覈提供客觀依據的一門分支會計。從本質上看,同一般會計對象一樣,成本會計對象仍在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所不同的只是限於資金耗費方面的資金運動,並且具有既側重於單位整體的資金運動,更側重於單位內部各責任單位的資金運動的特點。就性質上來說,成本會計是合理利用內部資源的控制會計,主要服務於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提供決策制訂和業績評價所需信息。爲此,“費用”這一成本會計對象可以細化爲營運成本、期間費用、損益、現金流量等具體要素。

四、成本會計原則

成本會計原則是規範成本會計行爲的指南,是成本會計工作中應遵循的各項基本原則,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質量成本信息。成本會計在堅持一般會計覈算原則的同時,又要符合其獨特的要求,拓展或改變部分原則的內涵。

(一)合法性原則。它是指成本會計覈算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嚴格遵守成本開支範圍,從而保證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同時,也不能人爲地混淆成本和期間費用、不同成本計算對象、不同期間成本等的劃分界限,這些從嚴格意義上講,也是違法違規行爲。

(二)受益性原則。成本費用的分配方法應按成本驅動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則進行選擇,體現“誰受益誰負擔”的思想。在具體選擇分配方法時,按照受益性原則的要求,所採用的方法對各分配對象所分配的費用成正比例關係,受益多的多負擔,受益少的少負擔,從而體現分配費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目標性原則。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確的目標,期望發生的成本支出能夠帶來儘可能大的效益,即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這就要求成本會計提供的信息要有針對性,及時地爲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資源,滿足決策需要。

(四)可理解性原則。既然成本會計的現實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對他們決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那麼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個質量特徵。所謂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證所有重要事項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免提供過分瑣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領。從信息提供者的角度來說,應當在保證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成本會計信息通俗易懂,便於使用者分析和利用看得懂的信息資源。

(五)實際成本原則。企業或其他組織所採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如可能採用定額法、標準成本法、計劃成本法等,但爲了正確地計算當期的 盈利水平,需要在覈算期期末時,將其調整爲實際成本。但從成本計算的歷史發展和經濟狀況日益複雜性來看,實際成本計算只是成本計算的基礎、核心和主體,而不是全部。

(六)成本效益性原則。這是一條普遍適用的原則,即任何一項活動,只有當其效益大於成本時纔是可行的,成本會計信息也是如此。從管理者的角度,提供的成本信息越豐富,

越有利於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但要受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約,需要信息使用者和會計人員之間有密切的協作。當然,在現有的計量理論與技術條件下,要準確計算披露的成本與效益是不現實的。儘管如此,人們在設計成本會計制度、確定成本信息披露詳略程度、披露方式和披露頻率時,仍需要對成本與效益因素進行衡量和判斷。

成本會計目標屬於成本會計理論結構的最高層次,構成其理論基石;成本會計假設規定了成本會計運行的前提和制約條件;成本會計對象及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體現了成本會計目標的具體要求;成本會計原則作爲成本會計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和實務處理的具體規範,是保證成本會計目標得以實現的強有力手段。

第四篇:成本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成本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相對獨立的一個分支學科。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是由成本會計的目標、假設、對象、原則等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繫的整體。加強其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工業革命導致成本會計的產生,其理論與方法是隨着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管理的客觀需要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成本會計作爲會計學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需要有一個理論結構,藉以建立統一的邏輯推理體系。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是以成本會計假設爲前提,圍繞成本會計對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聯繫的目標、對象、原則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其目的在於解釋、評價、指導和完善成本會計實務。本文對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進行初步探討。

一、成本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建立和完善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石,確立成本會計目標是建立和發展成本會計理論結構的首要問題。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1938年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爲,會計的目標是“有助於企業的運行,以達到其既定的目的”,成本會計作爲一種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成本信息的會計信息系統,其目標因會計主體、歷史環境等的不同而產生差異,但在這具體表現形式的背後,存在着相同的特性。據此,我們可將成本會計目標區分爲三個層次:基本目標、具體目標和終極目標。

(一)基本目標。就是讓一定的成本帶來儘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會計正是從成本費用的計量、記錄、計算及監督等方面着手,爲提高經濟效益服務,並以經濟效益爲最高目標。

(二)具體目標。就是指成本會計實踐中向誰提供信息、提供什麼信息、怎樣提供信息。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費用報告、統計數據及專題報告等形式,爲內部相關部門和員工提供特定的和綜合的成本會計信息,以便其進行成本規劃與管理控制。

(三)終極目標。就是進行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會計的最重要特徵,是把注意力放在企業資源的詳細計劃和有效的控制方面。企業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資源,必須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任務來計劃資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測算這些資源投入使用後的效率和效益。

二、成本會計假設

成本會計的基本假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會計工作的制約因素或前提條件,是對客觀情況合乎邏輯的推斷,主要有成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成本計算分期、多重計量、公正分配等假設。

(一)成本會計主體。按照現代成本會計的觀點,企業或其他組織等獨立的經濟主體是成本開支的真正主體,其成本是指爲最終實現目標而耗費或放棄的各種物質資料、勞務和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等,或者說是爲爭取收入而付出的代價。應排除一切與其經濟活動無關的強加或強行攤派的成本,包括所有者及經營者的一切個人開支;主管部門或其他單位、機構的不合理攤派;其他單位的成本耗費等。

(二)持續經營。是指成本覈算應以持續、正常的經濟活動爲前提。這樣才能使成本會計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礎上,具體表現爲各項資產以持續經營價值計價,資產的耗費以實際成本計價,各項費用成本體現已耗資產價值的貨幣反映,從而保持成本會計信息處理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三)成本計算分期。持續經營確定了目前及將來的預期狀態,爲了提供一定時期的成本會計信息,與會計報表的週期相一致,會計分期的運用,使得成本會計在成本費用的計量方法和內容上具有了鮮明的特色,正確劃分各個時期的成本費用界限。這樣,纔能有利於費用、收入、利潤的確認和計量,保證成本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免誤導使用者。

(四)多重計量。成本一般表現爲經濟活動付出的代價,這些代價中不僅包括物質資料的耗費,而且包括人力資源體力和腦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費。貨幣計量的優點是具有廣泛的綜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於受人們認識水平的限制,要將人力資源精神成本等非貨幣計量屬性完全轉化爲貨幣計量,是難以做到的或其準確性不能保證。所以,成本會計的計量可採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相結合,既採用貨幣單位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成本和效益,又採用實物指標,甚至用文字來說明職工對所做出的貢獻和造成的損失。

(五)公正分配。費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關係到成本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所謂公正,主要是指間接費用分配標準的選擇上,應根據因果關係,選擇與所分配費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標準。要求儘可能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當然,公正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既是主觀假設,也是成本會計陳報信息的一項基本前提。

三、成本會計的對象

成本會計是以費用爲對象,對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進行分類、計量和分配,爲成本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與考覈提供客觀依據的一門分支會計。從本質上看,同一般會計對象一樣,成本會計對象仍在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所不同的只是限於資金耗費方面的資金運動,並且具有既側重於單位整體的資金運動,更側重於單位內部各責任單位的資金運動的特點。就性質上來說,成本會計是合理利用內部資源的控制會計,主要服務於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提供決策制訂和業績評價所需信息。爲此,“費用”這一成本會計對象可以細化爲營運成本、期間費用、損益、現金流量等具體要素。

四、成本會計原則

成本會計原則是規範成本會計行爲的指南,是成本會計工作中應遵循的各項基本原則,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質量成本信息。成本會計在堅持一般會計覈算原則的同時,又要符合其獨特的要求,拓展或改變部分原則的內涵。

(一)合法性原則。它是指成本會計覈算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嚴格遵守成本開支範圍,從而保證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同時,也不能人爲地混淆成本和期間費用、不同成本計算對象、不同期間成本等的劃分界限,這些從嚴格意義上講,也是違法違規行爲。

(二)受益性原則。成本費用的分配方法應按成本驅動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則進行選擇,體現“誰受益誰負擔”的思想。在具體選擇分配方法時,按照受益性原則的要求,所採用的方法對各分配對象所分配的費用成正比例關係,受益多的多負擔,受益少的少負擔,從而體現分配費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目標性原則。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確的目標,期望發生的成本支出能夠帶來儘可能大的效益,即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這就要求成本會計提供的信息要有針對性,及時地爲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資源,滿足決策需要。

(四)可理解性原則。既然成本會計的現實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對他們決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那麼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個質量特徵。所謂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證所有重要事項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免提供過分瑣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領。從信息提供者的角度來說,應當在保證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使成本會計信息通俗易懂,便於使用者分析和利用看得懂的信息資源。

(五)實際成本原則。企業或其他組織所採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如可能採用定額法、標準成本法、計劃成本法等,但爲了正確地計算當期的

盈利水平,需要在覈算期期末時,將其調整爲實際成本。但從成本計算的歷史發展和經濟狀況日益複雜性來看,實際成本計算只是成本計算的基礎、核心和主體,而不是全部。

(六)成本效益性原則。這是一條普遍適用的原則,即任何一項活動,只有當其效益大於成本時纔是可行的,成本會計信息也是如此。從管理者的角度,提供的成本信息越豐富,越有利於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但要受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約,需要信息使用者和會計人員之間有密切的協作。當然,在現有的計量理論與技術條件下,要準確計算披露的成本與效益是不現實的。儘管如此,人們在設計成本會計制度、確定成本信息披露詳略程度、披露方式和披露頻率時,仍需要對成本與效益因素進行衡量和判斷。

成本會計目標屬於成本會計理論結構的最高層次,構成其理論基石;成本會計假設規定了成本會計運行的前提和制約條件;成本會計對象及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體現了成本會計目標的具體要求;成本會計原則作爲成本會計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和實務處理的具體規範,是保證成本會計目標得以實現的強有力手段。

第五篇: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

畢 業 論 文

學生姓名:卓特琳

學號:201409913540

系別:管理系

專業年級:2014級會計電算化

題目:新世紀呼喚會計電算化

指導老師:劉冰波

2014年6月

新世紀呼喚會計電算化

【摘要】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爲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引發了全球範圍的信息革命,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也爲會計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會計信息處理從手工發展到電算化是會計操作技術和信息處理方式的重大變革。

一、會計電算化對現行會計的影響

第一,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會計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電算化會計以計算機爲信息處理工具,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速度和精度;數據處理的自動化、程序化和規範化,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可靠性和相關性。同時,計算機的使用,使廣大會計人員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第二,促進會計工作職能的轉變,引起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變化和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電算化會計下會計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會計人員勞動強度的降低,使會計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參與企業經營管理,促進會計工作職能發生轉變。從而,引起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變化和素質的提高。

第三,引起會計工作組織方式和會計人員分工與職能的變化。電算化會計採取對數據編碼的方式進行信息處理,是以數據的不同形態爲主要依據來組織會計工作,改變了手工會計以會計事項性質爲依據組織會計工作的做法。相應地,手工會計下會計工作按職能組進行分

工的做法,也被電算化會計劃分爲數據(信息)收集、憑證編碼、數據錄入和處理、系統維護等專業組的做法所代替。

第四,改變了會計信息處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電算化會計數據處理的代碼化、程序化和自動化,是對手工會計信息處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質變革,這一變革改變了手工會計下成本計算、編制報表等只能在月末進行的做法和限制。

二、會計電算化存在問題分析

近年來,我國會計電算化的迅速普及和發展,爲會計管理工作現代化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存在着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會計電算化向更深層次發展。如下:

1、會計電算化工作是法規的盲區。爲了使會計電算化工作規範運作,財政部從1994年始至目前爲止,相繼頒佈了《關於大力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商品化會計覈算軟件評審規則》、《會計覈算軟件基本功能規範》等規章。但不少已經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無論是單位的領導,還是單位財務部門的財會人員尚不知道上面這些專門針對會計電算化的規章。因此,有時在實際操作中已經違規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單位的領導也不知道,同時也沒有相應的部門去糾正,更談不上有部門監督管理了。

2、我國電算化事業起步較晚,人們的思維觀念還未充分認識到電算化的意義及重要性。多數單位電算化都是應用於代替手工覈算,僅僅是從減輕會計人員負擔、提高覈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認識到建立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對企業的重要性,使現有會計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爲企業決策及管理服務。同時,在軟件更新及硬件投入

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夠,更不用說建立企業內部局域網以及註冊自己的網站,根本沒能利用信息技術優勢來提高企業運作效率。

3、數據保密性、安全性差。很多時候,財務上的數據,是企業的絕對祕密,在很大程度上關係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但幾乎所有的軟件系統都在爲完善會計功能和適應財務制度大傷腦筋,卻沒有幾家軟件認真研究過數據的保密問題。而有些軟件所謂的加密,也無非是對軟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盜版,不能真正起到數據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難如人意,系統一旦癱瘓,或者受病毒侵襲,或者突然斷電,很難恢復原來的數據。

4、軟件開發難以滿足新會計制度要求。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會計軟件帶來一個又一個的黃金時期。但是,“大多數軟件開發商只注重會計軟件、使用平臺、開發工具、使用環境等計算機技術方面的提高,”而忽略會計功能的拓展。比如,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處理與選擇、在存在大量外幣業務的企業裏,對外幣匯率的選擇。以及存貨計價的選擇。新會計制度規定,這些方法一旦選定,不能隨意更改,如果要更改,必須上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同時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加以說明。而現行會計軟件中未設置本年度內不允許改動的控制功能,這就使得一些用戶隨意修改原先所確定的方法,甚至有的用戶夥同軟件開發商一起進行反結賬、反記賬等違反會計制度的活動。

5、會計人員計算機業務素質偏低。目前,不少單位的電算化人員是由過去的會計、出納等經過短期培訓而來,他們在使用微機處理業務的過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開機使用財務軟件之外,對微機的軟硬件知識瞭解甚少,一旦微機出現故障或與平常見到的界面不同時,就束手無策,即使廠家在安裝會計軟件時都作了系統的培訓,但一些從未

接觸過計算機的會計人員入門還是很慢,而且在上機時經常出現誤操作,一旦出錯,可能就會使自己很長時間的工作成果付諸東流,使系統數據丟失,嚴重的導致系統崩潰。

6、會計電算化基礎管理滯後於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單位實現會計電算化後,傳統的會計分工模式將被打破,會產生許多新的崗位,也帶來了許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問題。因此會計電算化的基礎管理必須跟上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而目前,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對會計電算化的內部管理很多仍是模仿手工記賬的管理辦法,結果導致了會計電算化的基礎管理混亂,影響了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健康發展。

三、企業應不斷加強和改進會計電算化

1、企業應將會計電算化工作納入企業信息化工作的總體範疇。目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方向是實現對企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一體化、集成化的管理。在這種發展趨勢下,傳統意義上的會計電算化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面企業管理軟件的財務管理模塊或部分。原有的單一財務軟件已明顯不能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企業要求從採購、銷售、庫存的管理到會計覈算、應收應付賬款管理、資金和成本管理、財務分析預測等實現一體化,進而實現對整個企業資源的規劃和管理。管理軟件作爲管理工具,要保障軟件系統內部各子系統的數據方便地進行交換與重組,將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逐步發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統,才能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

2、規範化管理電算化行爲。一個國家的會計的規範化管理,主要是通過頒佈指定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來進行的。只有用會計準則指導會計業務,才能規範會計行爲。在會計電算化普及的今天,用會計

準則同樣可以規範電算化行爲。規範的具體內容有:財務會計軟件採用的標準、具體業務處理、人員職責等。財政部新頒佈的《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和《會計覈算軟件基本功能規範》便是最好的體現。

3、實現財務信息網絡化。財務信息的處理與輸出要求迅速、高效、準確、安全、覆蓋面廣。特別是隨着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大量的海外公司的出現,迫切要求財務信息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共享。如果每個公司在因特網上都有自己的網址,就可以上網披露自己的財務信息,供投資者瀏覽。同時,與競爭對手展開競爭。只有那些經濟效益好、財務狀況佳、產品和市場極具潛力的公司,才能在網上吸引大量的投資者,並籌集大量資金用於企業的發展。財務信息網絡化是知識經濟對於會計電算化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會計信息上網後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4、重視電算化人才的培養。知識經濟對於企業的財務信息的加工與輸出具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未來會計軟件要實現更高層次的網絡化信息處理。這一發展趨勢,勢必要求從事會計電算化工作的人員在會計和計算機兩個領域都非常有專長,成爲這兩個領域裏的行家裏手。所以,培養高級的、現代化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勢在必行。

結束語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世紀,電子信息技術的需要量必將大大增加。21世紀的會計也應該是一個以信息技術爲中心的嶄新的會計,我們仍應繼續對會計電算化進行探索和研究,使會計電算化的作用得到最大的發揮。

向你推薦更多範文:

會計畢業論文格式

會計畢業論文格式要求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