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大學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通用多篇

大學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通用多篇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一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東風國小特點的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徑。

2)在理論與實踐結合點上,總結合作學習、合作活動、合作生活的案例,促進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師的觀念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憂秀教師,促進學校工作。

二、指導思想:

以主體教育理論爲指導,以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爲依據,以學生爲本,在“xx”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深化主體教育研究,探索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方法、途徑、模式,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健康地發展,爲未來人才打好素質基礎。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在學科教學中,深化“三學一訓練”教學模式的研究,探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方法、模式。

2、在集體生活和教育活動中,深化“三自樿傅肌??墓ぷ魎悸罰?芯啃緯裳??哦泳?瘛⒑獻髂芰φ耐揪丁⒎椒ā?

3、在實踐活動中,精選、開發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活動,形成東風國小必要的活動系例。

四、研究對象:東風國小全體學生

五、研究方法、原則、策略

方法:以行動研究法爲主,輔之以觀察法和調查法。

原則:以學生爲本的原則,實踐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合作性原則。

策略;全員參與,主題研究,案例教育,滾動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佟嶽

組員:全體幹部,劉長榮、段景明

2、加強校科研室建設

使教科室成爲教育教學的參謀部,教育理論的宣傳站,科研骨幹的培訓站,課題的研究中心,指導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擴展工作。

3、培訓隊伍

1)、學習主體教育理論及有關2 1世紀教育四個支柱的論述,特別是關於合作方面的論述,轉變觀念。

2)、自我總結“xx”期間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活動、生活的實例,加以完善,申報自己的研究課題。

4、成立三個子課題組(與主要研究內容相對應),分別課題領導小組成員爲組長

合作學習研究組: 張舂旺

合作生活研究組: 王桂芝

合作活動研究組: 德育:範玉霞

藝術:郝文敏

體育:張振義

科技:張春旺

學科:劉學德

學校聘請有關專家做爲顧問,以校研究實踐爲主,上下結合。

使全體教師都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努力實現方案式的工作計劃,研究式的工作過程,小結式的工作檢查和成果式的工作實效。在整體活動上每學期要進行有主題的研究活動l0次以上。

5、定期進行階段性總結、交流研討。堅持每學期一小結,每學年一總結。全體教師都要圍繞自己的課題進行總結,分學習、生活、活動三個組進行研討,總結推廣典型案例,進

行個案研究。 6、組織教師個人教育思想專題研討活動。 7、完善科研成果獎勵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申報制度。 (包括案例、論文、小結等)營造一種科研的氛圍。

八、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XX、2棗XX、12 學習理論,總結:“xx”經驗教訓,撰寫文獻綜述和課題論證報告。制定課題方案,成立課題組及子課題組。

第二階段:XX、1棗XX、1 研究階段,分課題研究,進行階段總結,並評選階段成果。 第三階段:XX、2棗XX、12 總結推廣階段,分課題完成子課題及總課題的總結報告,提煉課題研究的創新點,申報結題,在校內推廣成功作法。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二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11

一、選題意義及理論依據

風險管理是對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分析、評價,並適時採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防範和控制,用最經濟合理的方法來綜合處理風險,以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有效地對各種風險進行管理有利於企業作出正確的決策、有利於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有處於實現企業的經營活動目標,對企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風險管理的實踐和理論起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保險業,於50年代發展成爲一門管理科學。隨着經濟技術的迅速發展,風險管理先後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逐步普及到許多的企業,如企業增設了風險管理機構,專門配備風險管理經理、風險管理顧問,有他們負責企業的風險識別、風險測定和風險處理等工作。

在我國,風險管理理論的發展及應用相對滯後,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普遍存在風險管理意識不足,缺乏風險策略、風險管理較爲被動、缺少風險管理專業人才,以及風險管理技術、資金不足等問題。鑑於目前風險管理的發展態勢以及我國企業的風險管理現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從《指引》的內容上我們可以看出,《指引》是在借鑑了國際上發達國家有關企業風險管理的標準及法規,吸取了國外大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並結合了我國現有的法規及企業的現實情況的基礎上提出的。它的出臺對增強中央企業競爭力,促進中央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和提高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有着深遠的意義。雖然《指引》只對中央企業開展全面風險工作提出了要求,但是它的指導範圍並不僅限於中央企業,《指引》所描述的風險管理的範圍既涵蓋了類似公司治理結構這樣的公司層面的問題也涵蓋了業務層面的操作問題,對其它企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現在幾乎還沒有哪一家企業可以很好地管理企業各個層次的風險。一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應該能夠對企業所有的預期情況進行風險的評估和處理,能夠突破模糊企業所面臨風險的組織之間的界限,能夠對所有潛在的重大風險進行預計並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所以,按照有關企業風險管理的標準定期的評估企業風險及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不斷的完善風險管理機制顯得尤爲重要。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企業風險管理全面診斷報告的基本邏輯

1、通過深入分析目前目標公司的經營現狀,查找關鍵風險點,並作具體分析。

2、瞭解企業自身在風險識別、風險衡量和風險處理方面的狀況。(主要在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人力資源風險和法律風險等方面收集風險管理的初始信息的情況,由於專業方向的原因,會在人力資源上做更詳細的分析。)

3、通過前兩項分析結果的對比,尋找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積極因素和改進領域。重點突出企業主要風險,提升企業風險意識,切實將風險管理與日常經營管理溶爲一體,確保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二)企業風險管理全面診斷報告研究的主要內容

企業風險管理全面診斷報告主要從四個方面去研究:

第一部分企業風險評估

企業風險是指由於企業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生產經營活動的複雜性和企業能力的有限性而導致企業的實際收益達不到預期收益,甚至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失敗的可能性。按照風險的來源不同,可以分爲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企業外部風險顧客風險、競爭對手風險、政治環境風險、法律環境風險、經濟環境風險等;企業內部風險包括產品風險、營銷風險、財務風險、人事風險、組織與管理風險等。

我們將立足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主要研究企業內部風險,兼顧企業外部風險。在資料的收集上會包括企業已經發生的風險的基本狀況,以助於我們考察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企業風險管理現狀

風險管理的內容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和風險處理三個方面。風險識別是風險分析和管理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其主要任務是明確風險的存在,並找到主要的風險因素,爲後面的風險度量和風險決策奠定基礎。在風險識別之後必須進行風險衡量,以便確定其嚴重性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它其實就是運用一定方法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損失的範圍與程度進行估計和衡量。風險處理是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概率的風險,採取相應的對策、措施或方法,使風險損失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降到最小限度。

在這一部分,我們會從兩個方面去研究:

第一、效果上。主要收集整理分析本企業發生的風險案例的相關情況。對於企業近年來發生的較大風險損失事件,從發生過程、造成的損失或影響、產生原因、事件的處理及爲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所採取的對策等方面,進行收集整理分析。

第二、方法上。考察企業在識別、衡量和處理風險時的方法是否恰當,運用是否準確。是否遵循了系統周到原則、快速反應原則、量力而行原則和經濟效益原則。

第三部分企業風險管理現狀診斷與評價

這個部分的內容是以前兩部分的內容研究爲基礎的。

第一、在前兩部分內容的基礎上,我們會做進一步的總結。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企業風險與企業風險管理之間的關係,從而評估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如圖舉例:

人事風險風險管理有效性評價風險管理有效性等級

風險識別

風險衡量

風險處理

第二、分析企業風險管理的優勢和劣勢

第四部分對企業風險管理的建議

第一、對企業風險管理的思考

第二、對企業風險管理的下一步設想

三、主要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法:根據企業風險的基本研究思路,設計企業風險診斷問卷,並針對該公司和其他相關渠道發放。之後,錄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數據分析結果。形成初步的統計分析報告。

2、深度訪談法:針對風險管理的問題,從高層到基層進行代表性的深度訪談,並整理出訪談紀要,形成初步診斷。

3、對比分析法:通過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結合相關的理論對“企業風險管理有效性”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分析企業風險管理的優劣勢。

四、擬解決的問題

企業的經營風險是企業與生俱來的,企業爲了獲取利潤而進行經營活動,必然會產生經營風險。因此,對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其目的並不是爲了完全消除風險,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而是要處置和控制風險,減少和避免損失,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而我們的工作就是立足於企業的經營現狀,利用一些戰略工具,全面的開展評估工作,梳理並優化各項業務和內部管理流程,查找關鍵風險點。然後對照企業同步的風險管理狀況,找出他們的亮點和盲點,並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從而逐步完善該企業的各項風險管理制度,提升企業的風險意識,使之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有效規避市場風險、財務風險等方面更加的有成效。

五、參考文獻

[1]國資廳。20xx年度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報告(模本)。國資委網站。20xx.12.16

[2]陳麗金。管理學原理與實踐案例。化學工業出版社。20xx.7

[3]陳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監管系統與策略選擇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xx(1)

[4]趙原:企業風險管理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4

[5]胡春元。審計風險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6]陳穎傑趙陽。談企業整體風險管理[J]。商業經濟研究,20xx,(28):44~45

[8]張秀蘭。社會抗逆力:風險管理理論的新思考。光明日報。

[9]李鵬越。張歆媛。王春寶淺議如何構建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機制20xx(1)

[10]易國鋒論企業法律風險的防範與控制[期刊論文]-集團經濟研究20xx(4)

[11]王東傑企業法律風險防範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期刊論文]-金融經濟(理論版)20xx(2)

[12]徐軍。任勇。王鬆論企業人力資源風險防範[期刊論文]-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1)

[13]孫會。於惠川。孫建平員工招聘風險防範的經濟學分析[期刊論文]-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xx(4)

[14]張蘇串。樑嘉驊淺談企業員工培訓投資風險的規避[期刊論文]-經濟問題20xx(6)

[15]餘蓉。吳健。陳曉。鍾慶華企業知識型員工的流失風險和管理[期刊論文]-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

[16]陳益雲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風險及其規避初探[期刊論文]-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xx(8)

[17]安東尼桑德斯(AnthonySaunders)著,《信用風險度量:風險估值的新方法與其他範式》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年7月出版

[18]高盛集團、瑞銀華寶德威著,《風險管理實務》中國金融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

論文開題報告 篇三

論文題目:

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開題報告

選取《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它順應普高課改要求,而又能促進我校的各科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質量。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是勢在必行的。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是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橋樑;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正確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就會產生教育創新的精神力量,就能積極進行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一、課題研究背景:

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就全國而言,許多家教育科研單位和學校都做過,他們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的科研經驗。但從總體上看,有效的課堂教學的成功模式還遠沒有建立起來,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雖然,許多學校和教師接愛了課改新理念,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但教和學的有效性還不高。特別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案例研究,而且只有教師自己才適合於做這種研究,當然專業人員的參與不可或缺。中國的教師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我們的課改實踐具有長期積累的經驗,我們應當有自己最豐富的、富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特點的案例寶庫。

二、本課題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的主要理論依據是“有效教學”:(1)有效果:教學活動結果要與預期的教學總目標相一致,體現教學的目標達成性;(2)有效率:師生雙方爲實現教育目標面投入的時間、精力及各種教育資源,教育目標得以實現,包括學生知識、技能得到增長,身心素質得以進步、成熟,個性成長,創造力獲得培養以及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有了提高。(3)有效益:教學目標要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較高。“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不是簡單地重複別人的研究,而是要對所記錄的典型教學事件進行理論分析,反思。有利於改進今後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在研究過程中體現出我們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師生的教與學的有效意識。爲大興安嶺實驗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三、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具體內容

(1)研究體驗學習的方法;體現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與學的方式。

(2)研究提問策略;“三清”教學。

(3)研究課堂“分層教學”模式及實踐應用;全理設計單元教學和課時計劃。

(4)研究高中學生學習模式的構建;分析有效教學案例。

(5)研究如何有效地實施反思性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性學習。

(6)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的關注和過程評價,研究有效教師必備素養的生成與發展。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1、形成高中教師對有效學習指導的具體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構建高中生有效學習的課堂教學平臺;

2、構建理論支撐框架,實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實驗方案;

3、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有效學習和教師的有效授課形成有效的評價標準及評價體系;

4、研究各種課堂教學形式,使之行之有效。構建相應有效教學模式。

5、結合我校實際,進行教和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大面積提高本校教和學的效率。提高我校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併爲廣大兄弟學校的教師們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性較高的新鮮經驗。

(三)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一):整理學習筆記,撰寫相關論文和各種報告。

二):編寫有效課堂教學實驗報告集和案例集。

三):形成研究報告。

四、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實施步驟:

(一)研究思路:根據我校有關權威教師的建議,並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將本課題的研究思路進行了合理設計。成立了課題研究組織領導機構,設立十個研究子課題,並分別成立了研究小組。整個課題研究分爲三個階段進行。

(二)研究方法:研究中我們要進行個別訪談、問卷調查、情況測試、集體座談、實地觀察等。然後根據調查結果,總結經驗,或改變措施、調整研究計劃。包括:1、文獻資料法 2、調查法 3、行動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敘事研究法

(三)實施步驟:

1、20xx年12月上旬:成立課題組並制定《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計劃》。

2、20xx年12月一一20xx年2月:第一階段,組織十個子課題組的全體成員進行理論學習,文獻研究。對學生學習狀況、教師授課情況進行調查,完成課題開題報告,完善課題計劃,做好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準備工作。

3、20xx年3月——20xx年3月:第二階段實驗性研究,抽樣對課堂有效教學現狀進行調查,撰寫課堂有效教學的實驗報告和案例分析。根據研究進展情況修改有效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計劃。

4、20xx年4月——20xx年7月:第三階段分兩個步驟進行:

① 20xx年4月——20xx年3月利用兩年的時間在全校進行大規模的實驗,邊實驗邊研究邊總結。② 20xx年4月——20xx年7月:系統地把研究資料進行整理、統計、測量,研究分析,撰寫研究報告準備結題。

(五)預期研究成果(包括主要階段性成果與最終研究成果的完成時間、成果名稱、成果形式)

(一) 第一階段:整理學習筆記,撰寫相關論文和各種報告。

(二) 第二階段:編寫有效課堂教學實驗報告集和案例集。

(三) 第三階段:形成研究報告。

五、課題組織機構:總課題研究組由16人組成。

領導機構:

指導機構:

實施機構:

1、〈有效教學案例研究〉:

2、〈單元教學和課時計劃的合理設計〉:

3、〈提問策略的研究與實踐〉:

4、〈探究性學習的有效途徑的研究〉 :

5、〈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 :

6、〈三清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7、〈反思教學有效實施的研究〉 :

8、〈學習模式的構建〉 :

9、〈體驗學習的方法研究〉:

10、〈有效教師必備素養的生成與發展研究〉:

六、已有條件和將採取的保障措施:

《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爲我校的教科研提供了機遇。學校各位領導高度重視本課題的研究,能夠確保研究經費。課題組各位教師滿腔熱情,富有課題研究經驗。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四

一、如何選擇問題

我一直縈繞於懷的,是在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一年多時間裏,導師薛瀾教授反覆追問的一個問題:“你的puzzle是什麼?”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爲什麼發展不起來。”薛老師問題以其特有的儲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惱火又懊喪:這麼簡單的道理,這麼明顯的答案,到底哪兒不對了?

奧妙就在於提出問題的“層次”。不同於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集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範疇和研究範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範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極少有碩博論文是創造新理論的,能這樣當然最好,但難度很大。我們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因此,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審視我最初提出的問題“中國半導體產業爲什麼發展不起來”,這僅僅是對現象的探詢,而非有待求證的理論命題。我的理論命題是:“中國產業政策過程是精英主導的共識過程嗎?”在這個命題中,“政策過程”、“精英政治”、“共識訴求”三個術語勾勒出研究的理論大體範圍和視角。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筍”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紛繁複雜的現實背後,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理論思維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過初學者也不必望而卻步,大體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劃定一個“興趣範圍”,如半導體產業、信息產業、農村醫療、高等教育體制等,廣泛瀏覽相關的媒體報道、政府文獻和學術文章,找到其中的“癥結”或“熱點”。第二步,總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從哪些理論視角來分析“癥結”或“熱點”、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如公共財政的視角、社會衝突範式等。第三步,考察問題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研究空間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論是否無法解釋中國的問題?或者同一個問題能否用不同的理論來解釋?或者理論本身的前提假設、邏輯推理是否存在缺陷?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點。不過還要注意我們研究在規定的一到兩年時間內,是否可能完成?資料獲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後,如何陳述問題?陳述問題實質上就是凝練核心觀點的過程。觀點應當來自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和總結,而不是爲了套理論而“削足適履”。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充滿動態的、豐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當的術語、準確的邏輯表述出來呢?雄心勃勃的初學者往往提出宏偉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議是儘可能縮小研究範圍、明確研究對象,從而理清對象的內存邏輯,保證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範的學

術論文。如“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研究”就是一個非常含糊的陳述,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收縮話題:

(1)時間:從1980年到xx年;

(2)對象:政府的叛亂者和決策行爲,而不是市場、企業、治理結構等;

(3)視角:政治和政府理論中的精英研究;

(4)案例:908工程、909工程、13號文件和《電子振興》,這是發生在1980—xx年間半導體政策領域的兩個重大工程和兩個重要文件。通過這樣的明確界定,我們將目光集中在“政策過程”、“精英”、“共識”幾個顯而易見的概念上,問題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時,問題清楚了,我們在篩選信息和資料時也就有了明確的標準,在這個“信息冗餘”的時代,能夠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如何做文獻綜述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literaturereview)”與“背景描述(backupgrounddescription)”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於“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review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thinking)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麼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複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來說說怎麼做文獻綜述。雖說,儘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準,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衆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爲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鬆查詢到。

技巧二: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後想起來卻找不着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僕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同時,對於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乾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看過一些文獻以後,我們有很強烈的願望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爲壯觀。彷彿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我寫過十多萬字的文獻綜述,後來發覺真正有意義的不過數千字。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闢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於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曲徑通幽”不知所終了。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家是怎麼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寫開題報告

問題清楚了,文獻綜述也做過了,開題報告便呼之欲出。事實也是如此,一個清晰的問題,往往已經隱含着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着改進的方向。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和專家幫我們判斷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許多人往往花費大量筆墨鋪陳文獻綜述,但一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但寥寥數語、一掠而過。這樣的話,評審老師怎麼能判斷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麼能對你的研究方法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呢?

對於不同的選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嚴謹規範的學術研究,必須以嚴謹規範的方法爲支撐。在博士生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有些老師致力於傳授研究方法;有的則突出討論方法論的問題。這都有利於我們每一個人提高自己對研究方法的認識、理解、選擇與應用,並具體實施於自己的論文工作中。

開題報告(文體形式)

課題名稱:

姓名:年級:班級:

成果形式:完成時間:指導老師: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義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2、3、4、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實施的步驟

1、2、3、4、5、6、7、

表1—1開題報告(表格形式)

主題:

課題題目:

導師:

課題組成員:

組長:

班組:

簡要背景說明(課題是如何提出來的):

課題的目的與意義:

活動計劃:

1)任務分工:

實地調查:

上網:

查書面資料:

總結論文:

發倡議:

2)階段步驟:分階段實施

階段時間(周)主要任務階段目標

一週

二週

三週

3)計劃訪問的專家:校內老師等

上文是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如何寫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五

一、題目來源背景(現狀、前景)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隨着人類對海洋探索的深入,海洋測繪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夠進行條帶式全覆蓋測量的多波束測深系統,成爲海洋測繪新技術的代表之一。多波束聲納技術發展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多波束測深儀是當前能高精度高效率探測海底地貌的最好裝備。不同於單波束測深系統,多波束測深系統可在測量端面內形成十幾個至上百個測深點,幾百個甚至上千個迴向散射強度數據,多波束測深具有全覆蓋、高精度、高密度和高效率的特點,多波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於海底地形探測,海底障礙物探測,航道檢測等海洋測繪的各個領域,將會有廣闊的發展和應用空間。

二、主要研究內容、應用價值、改進及創新

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研究多波束測深儀的原理與一般應用方法,探討多波束外業測量的實施,針對多波束測量中影響多波束測深的各因素進行分析;介紹多波束測深內業的數據後處理,分析各個因素對數據精度的影響及改正方法。

應用價值:

(1)介紹了多波束測深儀的基本原理與使用方法

(2)多波束測深儀的校準及安裝

(3)影響多波束測深外業實施的各個因素

(4)影響勘測數據處理的誤差來源及平差和精度評定方法

(5)展望未來,介紹多波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改進及創新: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雖然多波束測深系統有着單波束測深系統所無法比擬的許多優點,但是,在某些場合,當多波束測量數據出現一些偏差時,卻比單波束難以識別和判斷,如果這些偏差數據不能夠正確進行辨別和剔除,必將影響多波束的測量質量和數據可靠性。因此,必須對造成數據偏差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這些之中包括外界環境因素和儀器本身因素。外界環境因素要視情況而定,儀器本身的精度是大概固定的,本文中就應用水槽法檢驗了多波束的精度,並進行了實驗數據分析。

三、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實驗準備情況

案頭文獻資料研究,案例比較研究,分析歸納法,數據模擬分析法,實證分析法等。

四、進度安排

20xx年3月 確定選題收集資料寫開題報告

20xx年4月 通過對資料進一步研究撰寫初稿

20xx年5月上旬 通過指導老師對論文的意見進行初步修改

20xx年5月中旬 通過指導老師的意見進行再次修改

20xx年5月下旬 交論文終稿準備進行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外文參考文獻不少於2篇)

[1] 丁繼勝 周興華 劉忠臣 張衛紅。 多波束測深聲納系統的工作原理[J]。 海洋測繪, 1999(8):15-22.

[2] 李榮勝。 淺談FANSWEEP20型多波束測深儀的原理及參數設置[C]。 //江蘇省測繪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 南京安泰測繪有限公司, 2009:98-102.

[3] 李成剛 王偉偉 閻軍。 傳統多波束與具有相干特點的多波束系統的研究[J]。 海洋測繪, 2007, 27(2):77-80.

[4] 張永昭。 影響多波束測深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C]。 //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測繪學組學術研討會學術交流論文集 , 廣東海事局測繪大隊, 2008:151-155.

[5] 李家彪; 鄭玉龍; 王小波; 吳自銀。 多波束測深及影響精度的主要因素 [J]。 海洋測繪 , 2001(1):26-32.

[6] 董慶亮。 表層聲速對多波束系統測量的影響 [J]。 測繪通報 , 2012(2):7-10.

[7] 潘賢亮; 袁士彬。 聲速對多波束測深的影響及改正方法 [C]。 //第九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測繪分論壇)論文集, 上海達華測繪有限公司, 2012:53-56.

[8] 董慶亮; 韓紅旗; 方兆寶; 潘樂; 陳嶽英; 路高峯。 聲速剖面改正對多波束測深的影響 [J]。 海洋測繪 , 2007, 27(2):56-58.

[9] 趙君毅; 陽凡林; 劉智敏; 李真; 趙相偉。 多波束測深表層聲速誤差的動態影響及改正方法 [J]。 測繪科學 , 2010, 35(6):23-25.

[10] 吳自銀; 金翔龍; 鄭玉龍; 李家彪; 餘平。 多波束測深邊緣波束誤差的綜合校正 [J]。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5, 27(4):88-94.

[11] 郭發濱; 周興華; 陳義蘭。 多波束測深數據出現失真的因果分析 [J]。 海洋測繪 , 2008, 28(1):59-61.

[12] 胡佳; 李明叄; 孫強。 基於多波束數據的聲速誤差自動改正方法 [J]。 海洋技術, 2010, 29(4):66-69.

[13] 段福樓; 郇慶軍; 王玉峯; 豐啓明; 葛健; 任憲偉。近海區域多波束水深測量的水位改正方法 [J]。 海洋測繪 , 2012, 32(4):44-4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六

一、開題報告的目的

開題報告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爲闡述、審覈、確定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及內容而舉行的報告會,旨在監督和保證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二、開題報告的內容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審覈和確定論文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選題依據包括:選題的學科性質、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國內研究現狀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內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與創新之處以及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文獻等內容。

三、開題報告的時間和步驟

脫產研究生在第2學期末,在職研究生在第3學期末進入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階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選題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選題意向後,由教研部批准。爲確保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時間,開題報告會應在脫產研究生的第2學期結束前、在職研究生的第3學期結束前舉行。

四、評審小組的組成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評審小組由本學科研究生導師和祕書組成。評審小組的組長由教授或副教授擔任。

五、開題報告的方式和成績評定

開題報告評審小組的成員在聽取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後,對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進行審查,提出修改或補充意見。研究生根據評審小組的意見,在對研究方案進行修正、補充和改進後,按規定程序審批備案和存檔,並正式進入論文寫作階段。論文開題報告成績按合格、不合格兩級評定。不合格者不得進入畢業論文寫作階段。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後,需變動論文題目和基本內容時,需本人申請,導師批准並重新填寫《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表。

六、開題報告材料的備案和管理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進行後,評審小組祕書填寫《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表,經評審小組組長簽字後交研究生部備案。《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表必須用鋼筆填寫,不得打印、剪貼。研究生開題報告的有關材料歸入學籍檔案。

注意:開題報告以書面(a4紙打印,左側訂)方式嚮導師組提供,字數不少於3000字。請在規定時日之前,按照各導師組成員數提供相應開題報告份數並交到jm辦公室。

開題報告應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選題在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及你個人的新見解。

第三、論文的結構、基本框架、主要論點、論據和研究方法等。

例:基本內容(研究框架):

序言一、紐倫堡審判。

二、法律家階層與實證主義。

xx結語參考文獻:擬參考資料(書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來源 ——請注意:著作部分不少於20個,論文部分不少於20個後記。

第四、論文進度安排(時間起止)。

第五、需要特別嚮導師組請教的問題。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七

一、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動態

(一) 國內外研究進展

(二) 前沿發展情況

1、相關領域研究現狀述評

對相關領域主要研究理論、觀點、技術方法等方面進行評價。

2、本論文擬研究的內容

根據上面評價,從其不足之處切入,簡單引出自己研究的內容。

三、論文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

(一) 論文提綱幾個部分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

(二) 擬採用的研究方法與手段

四、預計創新點(如沒有可省去)

五、論文完成的計劃與進度安排

六、參考文獻

具體要求:

1、4000字以上。

2、閱讀文獻資料的總數不少於20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少於5篇,要提供5篇與論文密切相關的核心參考文獻原文。

3、參考文獻格式如下:

(1)連續出版物

[標引序號]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題[J].刊名,年,卷(期):起始頁碼—終止頁碼.

(2)專著

[標引序號]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譯著

[標引序號]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書名[M].澤者.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4)論文集

[標引序號]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題[A].編者.文集 [C].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終止頁碼.

(5)學位論文

[標引序號]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題[D].所在城市:保存單位,年份.

(6)專利

[標引序號]申請者.專利名[P).國名及專利號,發佈日期.

(7)技術標準

[標引序號]技術標準代號.技術標準名稱[S].

(8)技術報告-

[標引序號]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題[R].報告代碼及編號,地名:責任單位,年份.

(9)報紙文章

[標引序號]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題[N].報紙名, 出版日期(版次).

(10)在線文獻(電子公告)

[標引序號]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題[EB/OL].http://…,日期.

(11)光盤文獻(數據庫)

[標引序號]作者1,作者2,作者3等..L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八

1 什麼是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爲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2 綠色建築的內涵

綠色建築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爲:減輕建築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

3 開發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意義

建立綠色建築評價體系是建築學領域的一次革命和啓蒙運動,其意義遠遠超過能源的節約。它從多個方面進行創新和有機綜合,從而使建築與自然和諧,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創造健康、舒適和優美的生活空間。它對於建築領域的革命意義可以從技術、社會、經濟等角度來審視。

3.1技術意義

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着對綠色建築認識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人們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環境理念,環境與資本的結合成爲未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新方向,綠色建築由此也進入一個從生態倫理提倡向生態實踐研究深化的新階段。綠色建築技術策略的深化與發展在材料、設備、形態學等不同的領域展開,在技術發展的同時,技術與其它設計元素的整合也開始從過去的簡單疊加、更多關注外圍護結構本身的設計向技術與建築整體系統的有機結合轉變,逐漸成爲了綠色建築系統。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綠色建築技術逐步完善和系統化的必然結果,它爲綠色建築技術的有機整合搭建了一個平臺,使綠色建築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諸多學科能夠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發揮各自的作用,建立一個綜合評價系統,爲設計師、規劃師、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簡便易行、規章明確的綠色建築評價工具和設計指南。

3.2社會意義。

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社會意義主要體現在新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公衆參與意識的增強和地方文化的延續兩個個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首要社會意義是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基於將綠色建築的設計與建造看作是一個社會教育的過程。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原則是在有效利用資源和遵循生態規律的基礎上,創造健康的建築空間並保持可持續發展。

公衆參與意識的增強。綠色建築評估體系不是爲設計人員所壟斷的專業工具,而是爲規劃師、設計師、工程師、管理者、開發商、業主、市民等所共同擁有的評價工具。它的開發打破了以往專業人員的壟斷局面,積極鼓勵市民等公衆人員的參與。

3.3經濟意義。

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經濟意義可以分爲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在宏觀層面,綠色建築評價體系從系統全壽命

關於綠色建築方面論文範文集 340;角度出發,將綠色建築設計所涉及的經濟問題整合到從建材生產、設計、施工、運行、資源利用、垃圾處理、拆除直至自然資源再循環的整個過程。綠色建築目標的實現不完全是政府機構的責任,作爲從事設計工作的建築師同樣對於制度的健全負有提出建議的義務,將相關的政策問題納入綠色建築設計策略中,成爲系統解決建築所面臨的經濟問題的重要方面。在微觀的層面,目前從經濟角度出發的設計策略都更充分考慮項目的經濟運作方式,並據此對具體的技術策略進行調整。

3.4倫理意義。

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無論各個國家的'評價體系在結構上有多大差異,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減小生態環境負荷,提高建築環境質量,爲後代發展留有餘地。這就從根本上扭轉了長期以來人類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態度,體現出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由對立向統一的轉變。

4 綠色建築設計理念

綠色建築設計理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節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採用節能的建築圍護結構以及採暖和空調,減少採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築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築採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佈局。

節約資源:在建築設計、建造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

迴歸自然:綠色建築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5 綠色建築的效果分析

5.1綠色建築的效果分析組成

綠色建築的效果分析包括內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費用稱爲內部效果,間接效益和間接費用稱爲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經濟學的觀點:內部效果可進行財務評價,外部效果應進行國民經濟評價,所謂國民經濟評價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資源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國民經濟全局的角度出發,考察項目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和對社會的貢獻來評價工程項目的經濟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產業關聯效果、環境和生態效果,技術擴散效果,外部效果會造成私人成本(內部成本或間接成本)和社會成本不一致,導致實際價格不同於最優價格。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分析,評價綠色建築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標。

由於綠色建築剛剛開始發展,統一性的量化指標體系還沒有確立,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嚴格控制建築產業規模,限制從業人員數量。粗放型增長模式的集中表現爲各地爭上建築項目、建設過程中採用人海戰術,一旦國家限制建設規模,將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導致機械化程度降低,勞動力水平低下。(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術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裝備投入機制。着力建築科技開發和應用研究,結合工程項目,針對未來建築業特點,有計劃地組織科技攻關,研究開發新機具、新工藝、新材料,積極引進、吸收和消化國際先進科學技術科技成果,提高機械化水平。(3)在城市規劃、勘察設計中貫穿“綠色建築”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鎮建設必須保留在建或改建的餘地,從採光、通風、排水等方面控制對環境的破壞。(4)精心施工,降低資源消耗,在建築生產過程中,應採用節能降耗措施,防止過多地消耗土地資源、水資源、電力資源等。

5.2外部效果給建築經濟帶來的挑戰

在政府的干預調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加強建築工程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監管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建築節能監管體系,強化以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貫徹執行爲主要內容的工程全過程監管,特別要加強對大型公共建築的建築節能監管,在項目成本上體現爲將部分外部成本轉化爲內部成本,使得“非綠色建築”項目的內部成本提高,內部效益降低,綠色建築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資源向綠色建築經濟領域合理流動。

6提高綠色建築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業建築經濟要想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只有不斷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則爲:(1)建築在壽命週期內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2)減少建築壽命週期內污染排放,(3)保護生態(自然)環境,(4)形成一個健康、舒適和無害的室內空間,(5)建築的質量、功能、性能與環保相統一。

總結:上文中介紹了綠色建築的內涵設計理念以及它的效果分析和提高綠色建築外部效果的措施。但是在未來的設計中如何掌握綠色建築的一個度還需要大家在實踐中揣摩,相信綠色建築必將成爲未來建築的一種趨勢。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九

畢業論文答辯是一種有組織、有準備、有計劃、有鑑定的比較正規的審查論文的重要形式。爲了搞好畢業論文答辯,在舉行答辯會前,校方、答辯委員會、答辯者(撰寫畢業論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準備。

一、校方要做的準備工作

答辯前的準備,對於校方來說,主要是做好答辯前的組織工作。這些組織工作主要有:審定學員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的資格,組織答辯委員會,擬訂畢業論文成績標準,佈置答辯會場等。

(一)審查學員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的資格

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的學生,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是:

1.必須是已修完高等學校規定的全部課程的應屆畢業生和符合有關規定並經過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屆學生。

2.學員所學課程必須是全部考試、考查及格;實行學分制的學校,學員必須獲得學校準許畢業的學分。

3.學員所寫的畢業論文必須經過導師指導並有指導老師簽署同意參加答辯的意見。

以上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只有同時具備了上述三個條件的大學生,纔有資格參加畢業論文答辯。另一方面,具備了上述三個條件的大學生,規定要進行論文答辯的除了個別有特殊情況經過批准者外,只有經過答辯並獲得通過才准予畢業。

(二)組織答辯委員會或答辯小組

畢業論文的答辯,必須成立答辯委員會或答辯小組。答辯委員會是審查和公正評價畢業論文、評定畢業論文成績的重要組織保證。

答辯委員會由學校和學校委託下屬有關部門統一組織。答辯委員會一般由三至五人組成,其中應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具有高級或中級職稱,從中確定一位學術水平較高的委員爲主任委員,負責答辯委員會會議的召集工作。

(三)擬訂畢業論文成績標準

畢業論文答辯以後,答辯委員會要根據畢業論文以及作者的答辯情況,評定論文成績。爲了使評分寬嚴適度,大體平衡,學校應事先制定一個共同遵循的評分原則或評分標準。

畢業論文的成績,一般分爲優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個檔次。而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是採用四級打分制,即優秀(相當於90—100分)、良好(相當於75—89分)、及格(相當於60—74分)、不及格(60 分以下)。四級的具體評分標準見本書第10章。

(四)佈置答辯會場

畢業論文答辯會場地的佈置會影響論文答辯會的氣氛和答辯者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答辯會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學校應該重視答辯會場的設計和佈置,儘量創造一個良好的答辯環境。

二、答辯委員會成員的準備

答辯委員會成員確定以後,一般要在答辯會舉行前半個月把要答辯的論文分送到答辯委員會成員手裏,答辯委員會成員接到論文後,就要認真仔細地審讀每一篇要進行答辯的論文,找出論文中論述不清楚、不詳細、不確切、不周全之處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討之處,並擬定在論文答辯會上需要論文作者回答或進一步闡述的問題。

在答辯時,答辯老師會提出多少問題,提些什麼問題?這是每一個需要參加答辯的學員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同時這又是一個十分複雜,很難把握的問題。因爲,每一篇論文各有自己的內容、形式、特點和不足。根據論文的不同情況,答辯老師擬出提問的問題也就必然是幹差萬別的。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篇論文,不同的答辯老師所要提問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所以說,就某一篇論文來說,主答辯老師會提什麼問題,是很難說得準,猜得到的。論文作者在準備答辯時,猜題是沒有必要,也沒有益處的。但這並不等於說答辯老師出題是任意的、毫無規律可循的,學員沒有必要準備了。事實上,答辯老師擬題提問是有一定的範圍並遵循一定的原則的。瞭解答辯老師的出題範圍和原則,對學員如何準備答辯是有幫助的。下面就答辯老師的出題規則作些說明。首先,答辯老師出題是有嚴格的界定範圍的,即答辯老師在論文答辯會上所提出的問題僅僅是論文所涉及的學術範圍之內的問題,一般不會也不能提出與論文內容毫無關係的問題,這是答辯老師擬題的大範圍。在這個大範圍內,主答辯老師一般是從檢驗真僞、探測能力、彌補不足三個方面提出三個問題。

(1)檢驗真僞題,就是圍繞畢業論文的真實性擬題提問。它的目的是要檢查論文是否是學員自己寫的。如果論文不是通過自己辛勤勞動寫成,只是抄襲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筆之作,就難以回答出這類問題。

(2)探測水平題,這是指與畢業論文主要內容相關的,探測學員水平高低、基礎知識是否紮實,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度如何來提出問題的題目,主要是論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運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問題。

(3)彌補不足題,這是指圍繞畢業論文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如對論文中論述不清楚、不詳細、不周全、不確切以及相互矛盾之處擬題提問,請作者在答辯中補充闡述或提出解釋。例如,在一篇題爲《把股份合作制引入開發農業之我見》的論文中,答辯時,主答辯老師提出瞭如下三個問題:

(1)請簡要談談學術界對股份合作制性質方面的爭議。

(2)合作經濟與股份制經濟有何區別?

(3)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發展股份合作制有無矛盾?請簡述理由。又譬如,在《把山區經濟推向市場的思考與對策》一文中,答辯時,主答辯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是:

(1)你在寫這篇論文時,收集了哪些方面的資料,是怎樣收集的?

(2)市場有幾重含義?與此相聯繫,你是怎麼理解市場經濟的?

(3)請你談談把山區經濟推向市場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當然,在答辯過程中,根據論文的內容和答辯的具體情況,答辯老師還可以適當插問。

例如,在上述第一篇論文中,答辯老師覺得學員對合作經濟說得很含糊,就在學員回答完了第二個問題後,插問了“請你談談我國50年代農村有哪幾種合作制形式,它們的性質有何區別”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提問和答辯,答辯委員會就會了解畢業論文是不是學員自己通過辛勤勞動寫成的,即檢查了論文的真實性;也大體上摸清了學員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深廣度,以及學員臨場的應對能力和對知識理解的透徹程度;同時也可以搞清論文中薄弱環節的原因。從而有利於對論文的質量和學員的知識能力作出合理、公平的評價。主答辯老師在具體的出題過程中,還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理論題與應用題相結合的原則。一般地說,在三個問題中,應該有一個是關於基礎理論知識的題目,有一個是要求學員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題目。

第二,深淺適中,難易搭配的原則。即在三個問題中,既要有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又要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同時,對某一篇論文所提問題的深淺難易程度,應與指導老師的建議成績聯繫起來。凡是指導老師建議成績爲優秀的論文,答辯老師所提問題的難度就應該大一些;建議成績爲及格的論文,答辯老師應提相對淺一些,比較容易回答一些的問題。

第三,點面結合,深廣相聯的原則。

第四,形式多樣,大小搭配的原則。

三、答辯者(論文作者)的準備

答辯前的準備,最重要的是答辯者的準備。要保證論文答辯的質量和效果,關鍵在答辯者一邊。論文作者要順序通過答辯,在提交了論文之後,不要有鬆一口氣的思想,而應抓緊時間積極準備論文答辯。那麼,答辯者在答辯之前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準備呢?

首先,要寫好畢業論文的簡介,主要內容應包括論文的題目,指導教師姓名,選擇該題目的動機,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寫作體會以及本議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寫論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體部分和結論部分的內容,明確論文的基本觀點和主論的基本依據;弄懂弄通論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確切涵義,所運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要仔細審查、反覆推敲文章中有無自相矛盾、謬誤、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無與黨的政策方針相沖突之處等等。如發現有上述問題,就要作好充分準備——補充、修正、解說等。只要認真設防,堵死一切漏洞,這樣在答辯過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數、臨陣不慌、沉着應戰。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所寫論文相關聯的知識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這個論題學術界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什麼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爭議?有幾種代表性觀點?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傾向哪種觀點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處和版本;論證材料的來源渠道等等。這些方面的知識和材料都要在答辯前做到有比較好的瞭解和掌握。

第四,論文還有哪些應該涉及或解決,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觸的問題,還有哪些在論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過程中確已接觸到了並有一定的見解,只是由於覺得與論文表述的中心關聯不大而沒有寫入等等。

第五,對於優秀論文的作者來說,還要搞清楚哪些觀點是繼承或借鑑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創新觀點,這些新觀點、新見解是怎麼形成的等等。

對上述內容,作者在答辯前都要很好地準備,經過思考、整理,寫成提綱,記在腦中,這樣在答辯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從容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