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感恩於行,培養新時代美德少年——農村國小生感恩教育之實踐研究

感恩於行,培養新時代美德少年——農村小學生感恩教育之實踐研究

感恩於行,培養新時代美德少年——農村國小生感恩教育之實踐研究
感恩於行,培養新時代美德少年——農村國小生感恩教育之實踐研究

餘姚市三七市鎮中心國小 陸慧慧

【摘要】解決農村國小生的感恩教育問題既能提高學生的感恩品質,還能提升學校整體教學質量。深化教師培養學生感恩意識的教育理念是解決感恩教育問題的關鍵之舉。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通力合作下逐漸培養感恩意識和感恩情懷,開展多樣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體悟感恩,實踐感恩。引導農村國小生樹立正確的感恩價值觀,將感恩行爲化爲紅絲帶,傳遞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是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

【關鍵字】感恩教育家庭教育主題活動實踐

【緣起】——不懂感恩的小單

筆者對於農村國小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源於一個二年級學生——小單,他是一個喜歡唱歌的男孩,一般熱愛音樂的孩子都比較陽光,但他不是。他與同學之間的小打小鬧時常有,比如同學幫他撿筆,他卻反告同學偷他的筆;同學借他橡皮,他從來不還,還把橡皮扔進垃圾桶。作爲班主任,筆者也會及時給予批評指正,並加以正面教育引導,但是每次教育的效果只有三分鐘的熱度,於是筆者對其進行了家訪,想更深入地瞭解小單、幫助小單。那是一個星期六的早晨,筆者還沒進小單家的門,就聽到小單對他的母親大吼大叫,還用老家的髒話辱罵指責他的母親,而她的母親卻在一邊流淚。筆者當時大爲震驚,這還是我認識的小單嗎!以前只覺得他在同學面前我行我素、唯我獨尊,哪裏想到在家裏會有這樣的一面。當天與他的母親聊了很久,這次吵架的原因是他想買一個ipad,但媽媽不同意,只因這樣一個小事!從他母親那裏得知小單經常對母親大聲叫罵,目無尊長,從來不體諒父母生活上的艱辛,沒有一顆感恩仁孝之心。

小單的問題讓筆者陷入了沉思,一個新時代的國小生卻沒有一顆感恩之心,是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小單的個性,那其他學生呢?於是筆者對部分國小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43.2% 的學生景仰科學家,33.5% 的學生景仰體育與影視明星,只有4.5% 的學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只有5.9%的學生景仰自己的老師 ……

因此,筆者認爲加強國小生的感恩教育,從小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己成爲德育的重中之重。

【發現】——農村國小生在感恩意識上存在的問題

其一,漠視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農村,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國小生尤其是低年級國小生處在從家庭到學校的過渡時期,經濟上完全依靠父母,生活上還需要父母的照顧。然而一些國小生卻以自我爲中心,認爲父母爲自己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顧家庭生活困難,不體諒父母的艱辛,不懂得感激和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其二,淡忘教師的培育之恩

多數農村國小生能做到尊敬老師,從心底感謝老師對自己的教育。然而,在國小校園裏,上學遲到、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聽老師教導已不是個別現象;有些同學見了老師不打招呼,甚至有些同學看見老師繞道走;還有些同學因爲老師生病而高興,認爲這樣就可以不上課了。

其三,無視他人的相助之恩

“謝謝”是我們最基本的文明用語,可是部分國小生卻不願意說或者懶得說,他們以自我爲中心,把他人給予自己的幫助和付出看成是理所當然的,漠視寶貴的仁愛和友情。

其四,社會的責任意識淡薄

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也是當代農村國小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一個苗頭。對於國小生而言,校園是他們較家庭而言較爲頻繁的活動地點。然而仍有少部分國小生對學校感情冷漠,不能認識到自己是學校的一份子以及自己對學校肩負的責任。不愛惜學校的公共財物,在課桌上亂寫亂畫,不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在校園裏亂丟垃圾,不懂得保持學校的環境衛生。

【剖析】——農村國小生感恩意識淡薄的原因

農村國小生感恩意識薄弱是由多方面的問題造成的,總結起來主要有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自身等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學校教育的原因。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升學率擺在第一位,教學成績主宰着學校的生存和發展,那麼德育就只是擺在桌上的繡花球而己,忽視了“育人爲本,德育爲先”,正是這一系列的教育缺陷,導致學生不知道如何感恩。

第二,家庭教育觀的原因。隨着農村生活水平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國小生在家裏不僅享受着養尊處優的生活條件,而且家長的過度溺愛更是讓他們養成以自我爲中心的思維,這就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錯誤價值觀,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爲了孩子,父母不求回報地一味奉獻。

第三,社會壞境變革的原因。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西方一些不良思想也涌入我國,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盛行,導致一些人目光短淺、唯利是圖、忘恩負義,這些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給國小生的成長帶來了很惡劣的負面影響。

第四,學生自身的原因。國小生在前三個因素的影響下成長,自主意識很強烈,但是自我約束和自控能力差,而且以自我爲中心,遇到事情就滿腹牢騷,抱怨社會不公。他們從來不會去反思自身的原因,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更不知道何爲感恩,怎樣感恩。

【探索與實踐】——農村國小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有效策略

筆者認爲,一般來講,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道德觀點,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培養他們識恩、知恩、感恩、報恩以至於施恩的社會實踐活動,是體現感恩教育的價值關懷和人文情懷的人性教育。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應該選擇涉及面廣、可操作性強、具有實際意義的策略。

一、以“家庭”爲依託,積極推動家庭感恩教育

家庭感恩教育是農村國小生感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需要對國小生的感恩教育重視起來,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父母讓孩子生活幸福,疼愛子女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過分的寵愛反而使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不知道感恩。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應從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開始。親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愛父母,纔會愛學校、愛家鄉、愛社會、愛祖國、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才能永駐真愛,形成質樸、健全的人格。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讓家長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讓家長明確自己在感恩教育上可以做些什麼。

首先,大人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父母應成爲孩子孝敬長輩的表率。家長要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地打動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埋下愛的種子。其次,要不斷地給孩子創造孝敬父母的機會。讓孩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過生日,送祝福,強化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意識。再次,父母要經常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苦與樂,父母要平等地與孩子談話,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例如當父母辛苦勞動一天回家後,可以讓孩子幫忙倒杯水;在吃飯時,家長可以讓學生幫忙拿碗筷等,並在他們完成這項工作後對其進行感謝。感恩教育更應注意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言傳身教。

二、以“活動”爲載體,切實推進學校感恩教育

培養農村國小生的感恩意識,學校應重視德育工作,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感恩教育的主題活動。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例如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重陽節、教師節、感恩節……這些節日都是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良好時機。比如在慶祝“感恩節”時,可以開展“感謝媽媽”的活動。活動中,孩子給媽媽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首讚美媽媽的詩,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一首先獻給媽媽的歌……這些都承載着親情的溫暖。班主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了“我幫媽媽掃掃地”活動;在中高年級學生中開展了“和爸爸媽媽一起幹農活” 、“我當一天家”等活動。通過下田幹農活、洗衣疊被、打掃衛生、燒火做飯等實際生產和生活嘗試,不僅使孩子們體會到父母每天勞作的辛苦以及持家的不易,還學會了一些基本的生產知識,鍛鍊了基本的生活能力。通過這些活動,很多孩子能夠主動幫助父母揉肩、捶背和分擔家務,形成了關心家人、孝敬父母的意識。2、開展關於感恩方面的主題演講比賽。3、學做家務,體驗辛勞。通過親身體驗家務甚至是農活勞動,學生們會有真切的感受,能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爲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與慾望。4、 利用語文課上的感恩教材進行教育。語文教材有很多很好的感恩材料,讓學生多讀,多學習,可以很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感,培養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把感恩教育作爲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突破口,通過多種途徑才能“亡羊補牢”,培養起學生的感恩意識。

三、以“傳統美德”爲背景,全力營造社會感恩氛圍

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中,早已經滲透着感恩教育。我們從“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羊跪乳,鴉反哺”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受人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句子中就不難看出。今天的孩子還需繼承這一傳統美德。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全社會都關注孩子,也對孩子寄予着厚望。教師可利用影視媒體,播放有關感恩方面的影視劇或公益廣告,從而引起國小生的關注,啓發國小生的感恩意識。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表彰活動,在全社會弘揚知恩報恩美德,塑造鮮活的感恩典型。宣傳一些在施恩報恩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逐漸樹立以知恩報恩爲榮,以忘恩負義爲恥的道德觀。

隨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農村社區已經作爲人們生活和活動的重要場所。國小生除了在學校、家中活動之外,還有很多時間是在社區度過的,社區在國小生的成長中佔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社區應與家庭、學校一起,共同配合開展國小生感恩教育,促進國小生健康成長。一個社區有着濃厚的感恩氛圍,生活在這個社區中的人們也會自覺主動地進行感恩。許多社區感恩活動是班級中的家長組織的,由於同學們大多住在同一個社區,組織活動比較方便,參與率較高。他們暑假裏組織了“給環衛工人送涼爽——小風扇”、“給敬老院爺爺奶奶送溫暖——親手做的點心”、“給公交車叔叔送清涼——冷飲”等一系列感恩活動,全力營造社會感恩氛圍,這對國小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有着積極的作用。

【深思】——感恩於行,培養新時代美德少年

對於農村國小生來說,採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感恩顯得尤爲重要。感恩不是哥們義氣,也不是以性命作爲代價,感恩要在自己力所能及和社會法律道德許可的範圍內。國小生不能因爲報恩而付出自己終身的幸福,更不能用國家、社會的財產或者他人的利益去報答自己所受的私恩。如果自己現在受到的幫助在青少年階段沒法進行報恩,可以在成年之後報答別人,也可以將這種施恩行爲傳遞下去,以此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於施恩來說,我們對別人伸出援助之手,只是爲了幫助別人更好地實現其理想價值,追求到屬於他自己的幸福。對於國小生而言,具備正常的施助心態對他們以後的人生特別重要,從小就形成這種價值觀,對於整個社會的和諧也將大有裨益。

作爲新時代的國小生,祖國的未來,民族振興的希望,更要學會感恩。如此,我們的社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讓學生學會感恩包括兩個維度,一是對長輩成員的感恩,二是對同輩成員的感恩,顯然前者比後的難度大得多,晚輩與長輩之間存在代際鴻溝。歷史地看,對父母及家庭其他長輩成員的感恩一直受到傳統孝文化的重視,善待父母爲孝,百善孝爲先。但是怎樣善待父母在現代學校教育中卻受到忽視。但其實對父母的感恩是一種人性化的感恩,對父母長輩的感恩情懷與感恩的表達藝術能催生出家庭成員之間的合倫理關係,也能促進代際之間愛的傳遞和善的互動。感恩他人是天地之間人性的偉大所在,是萬物之中人性的高貴所在,是社會生活中人性發展的淵源所在。教育若不重視培養學生感恩教育必定是不完美的教育。學會感恩,這不僅關涉着學生個體當下的幸福,也關涉着家庭的和睦,還間接關涉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感恩教育於學校教育而言非常重要,培養新時代施恩、知恩、感恩於行的美德少年理應成爲現代國小教育的重要目標。首先,教師把培養學生感恩意識內化爲自己的教育理念,可爲國小生輸送積極的感恩知識。其次,開發和整合課程中的感恩教育資源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恩意識。再次,通過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踐行學生的感恩行爲。最後,引導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感恩價值觀,鼓勵學生踐行感恩。國小生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在其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着諸多問題。本文與其說是試圖解決問題,不如說是希望在某些方面使這些問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注意和重視,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通力合作下逐漸解決問題。由於時間較匆促,資料收集不夠豐富,加上筆者經驗、能力有限,對國小生感恩教育這一問題的研宄還存在諸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將進行更加細緻的實踐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愛心與教育 [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12

[2]付榮. 孝文化影響下我國中國小生感恩教育問題之研究[D] 湖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