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德育精品課程實施方案——感恩伴我成長

德育精品課程實施方案——感恩伴我成長

德育精品課程實施方案——感恩伴我成長

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7〕46 號),教育部頒佈《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 號)和《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市教委《關於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渝教基發〔2017〕28號),區教委《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校德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結合我校辦學理念,特制訂“感恩伴我成長”德育精品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着社會的發展,孝道正在我們的生活中慢慢淡去,“不孝”正在衝擊着人們的思想,腐蝕着孩子們的心靈。爲了重拾孝道,讓孩子們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家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學生“學會感恩”,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將感恩教育融入到學校德育教育之中,讓感恩教育成爲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

二、課程目標

“感恩伴我成長”德育課程在學校各個年級中實施,分爲國小低段、國小高段,遵循學生身心和德育發展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適度發展。學校通過感恩德育課程的發展目標的設定,讓學生感恩,孝敬父母,主動分擔家務,樹立爲父母分憂的人生態度;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從而全面而又創新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現設定我校學生感恩教育分段教育發展目標:

    (一)國小低段:瞭解父母的辛苦,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表達自己的問候。具體要求:

1.對父母長輩會使用尊稱。

2.回家主動向父母長輩問好;分別時主動與父母長輩說再見!

3.按時起牀,並學會自己起牀穿衣、洗漱等。

4.就餐時,懂得禮讓(懂得就餐禮儀),如:先讓父母長輩就座,能夠主動擺碗筷。

5.學習自己整理書包與學習用具,不讓家長送學習用品到學校。

6.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三八婦女節”“中秋節”和“九九重陽節”等節日時給父母長輩送上祝福。

(二)國小高段:不給父母添麻煩,能爲父母做一些簡單的事,善於表達自己的祝福。具體要求:

1.知道父母每天工作很辛苦。珍惜父母家人的勞動成果。

2.學習自己檢查作業,自己洗紅領巾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能向父母、家人長輩表達自己的關心。

4.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洗碗、洗衣服、打掃房間,整理房間等。

5.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三八婦女節”“中秋節”和“九九重陽節”等節日時給父母長輩送上祝福。

三、課程實施

我校感恩教育課程化的主要圍繞幾方面:自編的校本教材《文明禮儀風》,各學科滲透感恩教育、基於感恩的重大節慶活動、學生感恩主題教育、社會感恩實踐活動等。

(一)感恩教育實施基本原則

1.以人爲本原則。“感恩教育” 是一種道德教育,是一種人性教育。要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的成長,在家裏離不開父母的養育之恩,使學生學會感恩,正確處理好自己與家人的關係。

2.知行統一原則。 “感恩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行動、實踐使學生養成相應的品德和行爲習慣,豐富其體驗,做到表裏一致、言行一致,達到知、情、行的統一。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實踐感恩,發展和形成感恩品質、感恩行爲。

3.情感教育原則。在感恩教育過程中必須注重以激發情感爲重點,營造和諧溫馨的人文教育氛圍,引發學生心靈、情感上的共鳴。

4.注重實效原則。從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發展需求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和道德認知規律,重視感恩課程目標的落實,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體驗和感受,注重道德教育的實效。

在感恩教育校本課程的實施中,必須根除“說教””的做法,把學生的接受學習轉變爲體驗學習,讓每一個學生在體驗感恩時心理和行爲都有所成長。學生在感恩教育中學習主要方式有:

1.自主學習。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爲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並且在課後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自我補救等。而教師則是感恩教育的引導者、指導者、組織者等。

2.體驗學習。感恩教育過程更偏重於情感的體驗的,在課堂上,教師首先創設有關感恩教育的情境,這個情境可以是模擬的,也可以是真實的。然後圍繞這個情境進行教學。整個過程都要求學生親驗、親歷、親爲,注重情感的昇華。

(二)組織形式

1.專題教育:班會課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將雙週的班隊課作爲感恩教育時間,以班級爲單位,班主任老師執教,運用校本教材,特殊的一些節日如: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九九重陽節等節日,進行感恩專題教育,把握分年級教育重點,對學生進行感恩父母,感恩家庭的教育。

2.學科滲透: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挖掘各學科中所蘊含的感恩教育結合點,做到教學目標中滲透、教學過程中融入。

3.實踐體驗:將重大節慶活動、學生成長系列主題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滲透感恩元素,作爲學生感恩教育實踐體驗的主要途徑,紮實推進感恩教育校本化實施。

(三)感恩德育課程具體實施內容

班級活動:

1.各班級組織全體學生開展主題爲“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的班會。

2.佈置愛心家庭作業。每週利用雙休時間爲家裏做四件家務:打掃衛生、疊被、洗碗、洗衣物。

3.開展“孝心”活動,給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腳等。

4.開展“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爲主題的“一封家書”活動,要求每一位在校學生以此爲題,給父母寫一封家信。

5.一學期爲父母製作一件小禮物,問清父母的生日並在生日時說一句祝福的話。

6.週末出門隨時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活動內容。走讀生每天出門和回家時都要向父母道別和問好,以免父母掛念,每週將自己最出色的作業本帶回給父母欣賞等。

學校活動:

1.開展“感恩教育”五月“感恩月”活動;

2.讀感恩故事,感恩故事徵集活動;

3.開展“感恩教育”黑板報比賽;

4.開展“感恩教育”手抄報比賽;

5.開展“感恩教育”徵文比賽;

6. 開展“感恩教育”主題班隊活動;

7.開展“感恩教育”專題演講比賽;

8.開展“感恩教育”作文比賽;

9.開展“十佳孝星”評選。

四、課程評價

感恩課程評價對感恩教育課程的實施起着導向與調控作用,能有效激發學生感恩之情,促進學生知恩、感恩、報恩行爲。結合我校感恩教育的實踐與學生髮展目標,特制定課程評價標準。

1.評價原則

(1)全面性原則。着眼於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2)發展性原則。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基礎,看基礎、看發展、看進步,而不是片面追求評價標準的統一性,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切實發揮評價的教育、激勵作用。

(3)多元化原則。評價主體多元,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教師、家長的評語。

2. 評價方法

教師評價: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感恩情感、態度、能力、行爲等方面進行觀察。對於學生在感恩教育過程中情感、行爲方面的變化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鼓勵學生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感恩教育活動課程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自我教育的能力。

學生互評:讓學生在互相評價中學習別人優點,認識自己的不足。家長評價:對於學生在家庭中的行爲表現進行記錄、評價。

五、課程保障

學校成立德育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加強培訓,明確開發德育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加大經費投入,爲德育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協調社會、家庭,爲開發德育課程提供保障。大力宣傳德育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六、組織領導

1. 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書記)

組 員:

2.工作小組: 各班班主任及任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