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經濟論文

微觀經濟學論文【多篇】

微觀經濟學論文【多篇】

微觀經濟學分析論文 篇一

【摘要】 本文綜合微觀經濟學說與微觀經濟研究方法,運用需求和供給曲線分析歸納經濟單位活動內在客觀規律,提出了微觀經濟進深理論和更爲實際的研究方法。

【關鍵詞】經濟單位 需求曲線 供給曲線 無差異曲線 均衡價格 效用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它對人類行爲的目的與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資源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強調了資源的稀缺與選擇的問題。

人們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必須做出多種多樣的選擇,使絕對稀缺的經濟資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合理利用。

根據資源配置與資源利用的不同內容,可將經濟學劃分爲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本文就微觀經濟學研究進行一些綜合性的探討、論析。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個體經濟單位,諸如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單個市場等。

通過研究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爲和相應的經濟變量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

價格分析是微觀經濟學分析的核心,微觀經濟學也被稱爲價格理論。

在微觀經濟學中,任何商品的價格都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給這兩個因素共同決定。

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應用分析,通常被當作微觀經濟分析的出發點,而微觀經濟學分析所涉及的經濟變量都是個量,主要從分析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經濟行爲、分析單個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分析所有單個市場均衡價格的同時決定三個層次上逐步深入的。

這種由個別到一般再到全部的總結、推導,形成了消費者行爲理論、生產者行爲理論和市場結構理論。

“合乎理性的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競爭三個基本假設是整個微觀經濟研究的前提。

兩種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包括兩方面的基本含義:一是相對穩定,二是相對最佳。

各種理論所尋找的最佳答案,最終都是在某種均衡狀態確定了它。

對於邊際分析的方法,要想確定問題的最佳解答,必須考察經濟變量在原有水平即邊際上所發生的微小變化,以明確事物向最佳狀態發展變化的趨勢或方向,直至達到極值。

需求曲線、供給曲線確定單一變量,各種影響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到供求定理的過程,以及彈性概念的提出及應用都爲各種問題的研究、解決提供了便捷的途徑。

需求曲線斜率爲負值、供給曲線斜率爲正值是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基本特徵,它表明了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成反方向變動的關係、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成同方向變動的規律。

微觀經濟學中,消費者行爲和生產者行爲相互影響構造出了市場的均衡狀態,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分別是以消費者行爲和生產者行爲分析作爲依據的。

效用論分析需求曲線背後消費者的行爲,並從中推導出需求曲線,因而效用論也被稱爲消費者行爲理論。

分析供給曲線背後生產者的行爲理論,從生產者行爲的分析中推導出供給曲線。

將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結合在一起,並將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及結果表現爲產品市場中消費者行爲和生產者行爲相互作用及結合結果,即可分析出產品市場的均衡狀態。

效用是消費者對商品滿足自己慾望能力的一種主觀心理評價。

運用效用論中基數效用論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可分析得出基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條件,即消費者應該使自己所購買的各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與價格之比相等。

運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和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可推導出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同時可得出消費者剩餘的概念,表示一種願意支付與實際支付的差額,代表着一種狀態。

效用論的序數效用論從消費者偏好進而應用無差異曲線細化分析出消費者消費行爲。

應用無論在函數形式上還是在曲線特點上都非常的相似的長期生產理論等產量曲線與消費者行爲理論中的無差異曲線,再由邊際技術替代率和預算線共同推導出序數效用論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即所購買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等於兩商品的價格之比與之對應,由等產量曲線和等成本線(企業預算線)推導出既定成本條件下產量最大化,既定產量條件下成本最小化和利潤最大化的最優生產要素組合;以及原理相對應的消費者的價格―消費曲線、收入―消費曲線,生產者的擴展線,規模報酬及規模報酬曲線,而規模報酬的變化又是規模經濟與不經濟的一個特例。

商品價格變化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再由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到市場需求曲線,補充了不確定性下消費者的行爲。

生產者行爲理論從企業的本質分析各種類型的生產函數,再由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分析得出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短期成本變動的決定因素正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與之對應的長期成本可推論出長期生產技術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型的決定因素,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特徵又決定了長期邊際成本也呈先降後升的U型特徵。

長期成本曲線是在短期成本曲線的基礎上不斷調整規模,選擇最優後推導出來的。

完全競爭市場和非完全競爭市場的內容構成了市場結構理論。

市場論的中心是分析不同類型市場中商品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決定。

在各種市場的類型以及劃分市場類型的四個主要因素中,第一市場上廠商的數目和第二產品的差別程度是最基本的決定因素,第三個因素對價格的控制是第一、二因素的必然結果,第四個因素進出一個行業的難易程序是第一個因素的延伸。

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取決於市場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

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爲決定了市場的需求曲線,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爲決定了市場的供給曲線。

收益取決於市場對其商品的需求狀況,成本取決於廠商的生產技術方面的因素,收益和成本決定了利潤。

不同類型的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完全競爭市場是一種最有效率的市場類型,爲其他類型市場的經濟效率分析和評價提供了一個參照對比。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和供給曲線及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推導得出完全競爭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

在不完全競爭市場的三種類型中,壟斷市場的壟斷程度最高,寡頭市場居中,壟斷競爭市場最低。

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思想即論證市場經濟能夠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

微觀經濟學以需求、供給和均衡爲出發點,通過效用論研究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爲,推導出消費者的需求曲線,進一步得出市場的需求曲線。

生產論、成本論和市場論主要研究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爲,推導出生產者的供給曲線,進而得出市場的供給曲線,就可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

完全競爭市場最優,壟斷市場最差,而壟斷競爭市場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寡頭市場比較接近壟斷市場。

在所有個體經濟單位追求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在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下實現經濟資源的配置,是我們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尋求最優值是人類經濟生活中的第一宗旨和目標,而微觀經濟學說和微觀經濟研究是總結、指導、實現這一宗旨和目標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但是,認知和研究的侷限性、人類經濟活動的複雜性、影響因素的多元性,決定了對現實經濟不能簡單地以帕累托最優理想狀態應用“看不見的手”原理去研究、推理每一個家庭都具有一系列反映該家庭對兩種物品的偏好的、向原點突出的無差異曲線及一系列代表生產任何一種產品所需的勞動和其他投入品的有連續性或平滑的等量曲線,存在經濟中任何一個部門的一系列向上傾斜的供給曲線,存在生產過程中一切投入品的一系列的邊際物質產品曲線。

我們只有以客觀、辯證、唯物的方法,深入市場經濟社會實踐,總結、認知市場經濟社會內在的運行和發展規律,反過來指導、推動市場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方能達到微觀經濟學說和微觀經濟研究的真正初衷。

【參考資料】

[1] 鍾世洪:微觀經濟學教程[M]。經濟日報出版社,2004.

[2] 茅於軾:微觀經濟學十講[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3]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微觀經濟主體空間行爲模式論文 篇二

摘 要:需求和環境是微觀經濟主體的兩個重要影響方面,而影響其空間行爲模式的主要因素是性別、年齡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環境和人的行爲是相互影響和滲透的,本文就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爲研究以及行爲經濟學對個體行爲異質性的研究展開討論,並對影響因素進行了具體分析,從而對微觀經濟主體的空間行爲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微觀經濟主體 空間行爲 模式研究

人的行爲模式微觀經濟主體在環境中的行爲的規律性總結,依據環境行爲基本模式得到人類行爲公式:B=f (P·E),其實際含義是指爲了滿足人類自身需要,出於人自身動機作出相應反應;人的行爲是在外界環境下作出的刺激性反應,是人與環境共同作用的自然結果。

研究微觀經濟主體的空間行爲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些問題。

一、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爲動機

西方主流經濟理論體系的核心是新古典經濟學,這一學說中存在一種著名的假定——經濟人假定,即每一個經濟活動從事者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活躍於各項活動中,以實現自身最大利益爲最主要目的。

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種主體逐名逐利的心態促使了經濟的發展遵從一種內在的規律,彷彿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默默地操縱着這一切,使得經濟秩序有條不紊地運行着。

這種假定在當時陸續得到鞏固和發展,作爲一種基本的經濟理論假定得到廣泛肯定。

隨着經濟學的發展和人類思想意識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這種經濟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特徵性越來越不明顯,大量“異質性行爲”的出現向經濟人理論發出挑戰的信號。

分析認爲,經濟人是一種抽象性質的假定,前提是默認了不同的經濟個體在思想意識和興趣愛好以及判斷能力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忽略了每個人的特徵性,是一種機械化的框架式思考。

以一種整體模式來展現一般性特徵,沒有將個人的意識和行爲納入,也忽略了人的異質性特徵,是一種限制性較強的理論。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的經濟行爲日趨複雜,現實社會中的經濟問題花樣百出,同質經濟人假定基礎上形成的各經濟理論也會越來越凸顯出自身問題,爲行爲經濟學新理論的出場作鋪墊。

二、行爲經濟學對個體行爲異質性的研究

以經濟個體的異質性爲中心,行爲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相比有了很大突破,改進了同質經濟人的假定,擺脫了對經濟個體的抽象化、理想化假定的束縛,在現實的基礎上,融合了心理會計、啓發式代表性程序以及有限思考等具有個體性特徵的因素。

這種建立在同質經濟人之上的更具有實際意義的假定稱爲異質經濟人假定,肯定了經濟人的不同偏好是自身決策的結果,其行爲在外在上的體現也有一定的異質性。

異質經濟人理論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1、經濟個體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並不是完備的。

經濟人假定中,經濟個體可以很好地計算出利益損失而不在乎成本的高低,但行爲經濟學中闡明,人的決策能力和計算力度受到智力和推理能力的約束,因人而異,同時也受到相關環境的制約,人的經濟學行爲需要將成本考慮在內。

綜合以上因素,經濟個體的偏好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經濟行爲的出現,從而應證了行爲經濟學中的異質性。

2、不同的空間位置和時間點會導致同一個體對於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應。

換句話說,在某一情況下的選擇換做是另一情況下,結果往往不同,甚至出現相反的`情況,一定的偏差與新古典經濟學中的穩定性不相符合。

3、經濟個體之間會相互影響,在物質利益和環境的影響下,對於他人的考慮會對同一經濟現象做出不同的選擇,這是符合客觀事實的,人之間的聯繫是普遍的,所以相互影響之下的經濟行爲具有時效性。

4、經濟個體對於物質的價值肯定除了物質的固有價值之外,還包括了人們投入到該物品上的精力,即獲得該物質的過程。

在新古典理論中,相同物品之間可以完全替代,沒有考慮到人對於不同物質的作用,價值衡量取向單一,與行爲經濟學相比,範圍狹隘了很多。

行爲經濟學擺脫了外在強加給人的一種統一性的刻畫,將人的特徵性和個體性融入在內,並通過不同的喜好和思想,體現在不同的經濟行爲中,從而肯定了人在經濟行爲中的作用,加速了異質化進程的發展,實現了差異化的經濟個體理論發展。

三、微觀經濟主體空間行爲模式的影響因素分析

環境和人的行爲是相互影響的,即使是相同的環境也會由於個體的差異帶來行爲模式的差異性,微觀經濟主體空間行爲模式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年齡差異。

不同年齡段的經濟個體對於經濟行爲產生的差異性影響較大,具體來說,對於20歲-50歲的人來說,思想活躍,精力旺盛,對於社會充滿着挑戰的勇氣和激情,而且願意承擔風險,所以其行爲方式屬於爆發型、激進型,比如自主創業,向繁華都市遷移等。

而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受到時間、身體和思想上的限制,喜歡平靜而穩定的生活,冒險意識薄弱,害怕承擔一定的風險,所以一般會選擇一種穩定而低風險的行爲方式。

2、性別差異產生較大影響。

同樣的情景之下,性別的不同會帶來顯著的差異。

諸如處在戀愛階段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侶們,作爲男方往往要爲房、車等大件考慮,在家庭經濟收入上應該占主導地位,而女方在大件的配置上往往不需要投入太多,所以一個新家庭的組成對於男性來說,經濟壓力更大。

出於一定程度的物質條件的考慮,女方會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選擇經濟條件更好的一方作爲自己的伴侶。

3、受教育程度不同。

受教育程度是後天培養中,對人的思考辨識能力以及搜索信息能力提升的重要過程。

受教育程度不同,對於社會的認識程度以及自身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有所差異,同樣條件下會有不同的行爲方式,反映了經濟主體之間的差異性。

四、結論

微觀經濟主體的差異對經濟行爲產生一定的影響,行爲經濟學發展了傳統的同質經濟人假定,將經濟主體的差異性考慮在內,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年齡、性別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影響着微觀經濟主體的空間行爲模式,從而應證了行爲經濟學中的異質性。

參考文獻:

[1]賀京同,那藝。經濟行爲的異質性與行爲經濟學對經濟人假定的發展[J]。學術月刊,2009(6):70- 76

[2]賀京同,那藝,董潔。個體行爲動機與行爲經濟學,經濟社會體制比較[J]。2007(3):12- 18

大一微觀經濟學論文:淺談微觀經濟學教學 篇三

論文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考試方法的改革。

論文摘要:探討了高等院校經管類專業在開設微觀經濟學課程時,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試等方面的新嘗試,闡述了該課程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有了一定的發展空間,爲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思路。

《微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學生所學的第一門專業課,一般在二年級上學期開設。這些剛剛接觸專業課的學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第一,他們雖然讀過或聽說過一些經濟理論,但經濟學知識不夠完善,沒有一條貫穿於經濟知識的主線,也不能形成體系;第二,他們在中學接觸過政治經濟學,他們的腦海中有些先人爲主的觀念;第三,少數學生讀過一些他們感興趣的經管類圖書,但各人讀的書不同,接觸的知識也不同;第四,他們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微積分課程,但由於經管類專業文理兼收,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

由於《微觀經濟學》既是一門理論很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側重於有關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論的教學,讓學生能掌握微觀經濟理論的精髓,對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一般原理和規範行爲等方面的內容有詳盡瞭解,並能運用一些基本經濟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經濟理論和模型去分析和解決簡單的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但由於專業學時有限,面對體系龐大、內容繁雜的微觀經濟理論,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探索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尤爲重要。

1.教材的選用

《微觀經濟學》教材有很多,如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合著的《經濟學》,斯蒂格利茨和沃爾什合著的《經濟學》,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樑小民編寫的《西方經濟學教程》。對於學生來說,教材的難易程度和實用性是很重要的。經濟學是一套連貫的理論,如果教材難度過大,學生就不易接受,真正學到的知識就少。在國外的教學中,很多課程沒有固定教材,教師上課也並不依據某一本教材,而是列出一長串參考書供學生閱讀,而在我國傳統的教學中強調以教材爲本。可是國內學者編寫的教材很少融入案例或新聞摘要,根據我國國情,我們在指定教材的同時,還應在講課之前爲學生精心選擇教學參考書目。這些參考書目包括經濟學經典教材、經典著作、經典論文,有價值的期刊和經濟學學習網站。國外學者,特別是美國大學教師編寫的教材案例比較豐富,可惜是取材於國外的經濟現實,有些在中國課堂中並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師還需要大量收集經濟學案例,作爲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這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微觀經濟學原理與思維方式的形成,是培養經管類專業人才的第一步。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很豐富,但也很抽象、深奧、難懂,學生難於消化,特別是要用高等數學的知識證明和推導經濟理論,使很多學生普遍感到經濟學難學。要做好教學,就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培養其專業興趣,多傳授實用性強的知識,最終使經濟學原理“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將微觀經濟理論學習過程中的抽象、難於理解的問題,變爲具體和簡單。

首先,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在對教材進行整理、歸納後,藉助國內外最新的教學內容、精彩片段等,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於《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需要將圖、表和數學都作爲其基本工具,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後,可以節約出大量的課堂時間,這對教學內容的完成將更有利;同時教會學生看圖表、做圖表對學習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非常重要,尤其需要教會學生如何看圖、如何作圖。“一圖勝千言”--解釋經濟現象時,有時用圖來說明要遠遠好於語言的羅列。

第二,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環節也早被提出,敢於提問才能敢於批判、敢於探索、敢於創新。因爲,正確的提問代表着創新的方向,沒有正確的方向也就沒有創新成果。從學習活動方式來看,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活動僅限於“預習、聽課、複習”之中,他們在相當程度上“懶於思考、缺乏問題意識”。這種學習狀態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因此,可以考慮將課堂實驗的方法引入《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來。形成師生互動,老師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的知識探詢者,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也可以發現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瞭解學生的需求,做到因人施教。

第三,加強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在現代教育領域已被廣泛使用,我們不僅要加強對西方經濟社會的研究,揭示西方國家的消費者行爲、生產者行爲、企業組織與管理等的新變化,還要加強對我國經濟實踐的研究;通過大量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讓學生了解,西方經濟學原理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所有人都生活在經濟社會之中,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和經濟有聯繫。西方經濟學原理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人們生活、理財的可靠指南。

第四,注重習題練習。通過做習題可以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習題練習可以使學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糾正學習中的錯誤,鞏固所掌握的知識。並且我們可以在學期初爲學生提供一系列經濟管理研究的前沿課題供學生選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選題查找參考文獻。依據所學知識分析研究課題並總結自己的觀點。最後要求學生在小組前進行答辯演講。表達自己的觀點,回答其它同學提出的問題。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表達、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和不怕困難、勇於擔當的性格。

3、考試形式改革

對任何課程來說,考試都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雖然它是教學過程的終端,但對整個教學過程逆向影響十分顯著,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育質量的高低。對微觀經濟學課程來說,考試是其教學過程的延續,是學生深化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學生將所學到的觀點和方法運用於解決分析實際問題,使其所學內容得到強化,加深了對課堂上所學理論的理解並且提高其綜合素質,也使思想得到進一步昇華。同時,考試也是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綜合檢驗,是對教與學的一次全面性反饋。通過考試,教師可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瞭解學生思想的階段性變化,開展針對性的教學。

但教師不能只通過期末考試的成績來評價學生,學生的學習目的也不要僅僅在追逐最後的分數。我們可以通過累加式組合構成學生的成績,即《微觀經濟學》的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共同組成,平時成績的權重確定,教師可根據授課對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章節的內容給學生布置思考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小測試,並圍繞討論寫出小論文,這樣,可以鍛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減輕期末考試的壓力,不再通過死記硬背而完成期末考試。所以平時成績應包括出勤、課堂提問、個人作業、小測試、小論文等形式佔最終成績的30%。同時對期末考試的內容進行調整,注重考評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邏輯計算能力,增加開放性和應用性的題目。這類題目緊密結合當時的經濟熱點問題,從報紙或網站上選取恰當的文獻資料,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經濟理論進行分析。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選取不同的視角,使用不同的經濟理論進行分析,這種題目並沒有唯一答案,只要學生在論述中有理有據、自圓其說就是合格答案。這樣既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又較好地發揮了考試的導向作用、教育作用和反饋作用。

微觀經濟學論文 篇四

摘要:爲了幫助學生積累企業管理的經驗和促成微觀經濟學教學方式的改進,文章根據馬克思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的基本原理,對企業沙盤模擬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生產者行爲理論;企業

沙盤模擬微觀經濟學教學中主要介紹產品市場的局部均衡理論。局部均衡理論由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爲理論和生產者行爲理論三個理論構成。在局部均衡理論的三個組成部分中,均衡價格理論和消費者行爲理論所描述的情況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而生產者行爲理論描述的是廠商的行爲,學生幾乎接觸不到,造成學習困難。所以,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需要着重於學生對於廠商行爲的感性認識。而企業沙盤模擬課程便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一、企業沙盤模擬介紹

用友ERP沙盤將實訓學生分爲4~6組,每組運營一個企業,這些企業在起始的時候具有同樣的配置,並且面對同樣的選擇。包括:廣告費投入的選擇,生產線的選擇,原材料採購的選擇等。各個企業需要充分考慮本企業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其他企業的發展策略對本企業的影響,制定本企業的發展戰略,爭取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企業沙盤模擬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通過理論加實驗的方式合理安排微觀經濟學課程

高校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課時基本爲48學時,且全爲理論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無法將企業沙盤模擬引入微觀經濟學教學。所以,根據企業沙盤模擬運營等環節,理想的教學時間是16學時,故需要將微觀經濟學48課時劃分爲:理論課時32學時,實驗學時16學時。

(二)調整企業沙盤模擬規則以適應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

在生產者行爲理論當中,廠商的行爲原則是實現利潤最大化。教師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應用企業沙盤模擬時,必須要對企業沙盤模擬的規則進行調整以適應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例如,在完全競爭市場當中,假設有很多廠商,單個廠商的。產量只佔總供給的一小部分,對於價格沒有影響。而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手段是:根據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對產量進行控制。生產者理論的前提假設是要求廠商的產量要小於需求量,而在企業模擬實訓當中,有四種生產線:手工線、半自動線、全自動線和柔性線。而每個生產線的全年產品數各不相同,爲保證總供給小於需求,需要對企業進行限產,調整生產線。在教學中運用企業沙盤模擬微觀經濟時,爲使企業沙盤模擬符合微觀經濟的實際現狀,應適當調整模擬規則,進而更好地實現教學內容。

(三)提煉企業沙盤模擬中包涵的微觀經濟學理論

1、經濟人假說。用友ERP沙盤將學生分爲六組,每組運行一個企業,運行六年後,以利潤多少作爲判斷勝負的標準,這體現了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而利潤最大化目標是微觀經濟學基本假設———經濟人假說的表現。2.可變成本和不變成本。用友ERP沙盤中將企業中的成本具體化,主要包括:原材料費用,生產費用,管理費用,廣告費,設備維護費。教師可以將這些具體的成本進行歸類,形成微觀經濟學中的成本,使學生產生直觀的認識。在實驗當中,原材料費用和生產費用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屬於可變成本。在第一年內,由於只能使用手工線生產P1產品,所以,原材料費用和生產費用都等於1Mq,其中q代表產量。可變成本的公式是:TVC=2q。而設備維護費,設備折舊等,都不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屬於不變成本。3.顯成本和隱成本。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自己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4.停止營業點。如下表所示,第一年在廣告費用爲零的條件下,除數量爲7的訂單外,其餘都是虧損的,是不是應該繼續生產?這涉及停止營業點的概念。判斷是否停業的標準是收益和可變成本,收益大於可變成本,就應該繼續生產。如表所示,每個訂單的總收益都大於可變成本,所以,應該繼續生產。總之,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引入企業沙盤模擬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的同時瞭解企業運行中的相關問題,有助於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爲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幫助。

參考文獻:

[1]趙富榮,吳紅英。提高高校ERP沙盤模擬實訓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J]。中國市場,2015(33):132-133.

[2]張玲玲。基於公選課的ERP沙盤模擬實踐教學探索[J]。高教學刊,2016(22):140.

大一微觀經濟學論文:微觀經濟學 篇五

摘要

本文寫了大學生兼職的時薪,以及目前我國大學生畢業面臨的失業與最低工資的聯繫,並且運用微觀經濟學的供求知識對最低工資進行了簡要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最低工資的利與弊。

關鍵詞

兼職機會成本最低工資價格原理供應需求

正文步入大學生活以來,一直想找兼職,想爲自己賺一點零用錢。加了各種兼職羣每天更新着各種兼職信息。每天都在蒐羅着適合自己的兼職,同時還要考慮付出是否和收入成正比。

當然,既然選擇想要去做兼職,我就要考慮自己所要放棄的。去做兼職,自己相對而言就少了休息與學習的時間。我要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爲別人服務。也許我可以在此期間,讀書,提高自己的閱讀量。所以,我選擇去兼職時的機會成本就是在此期間的學習。考慮了很多,最後還是決定有機會去兼職一定要去。

終於在大一上學期的時候,經過班導的介紹,有幸可以和同學在雙十一期間,去太平鳥參加實習,做客服。當時根據日程安排,由於雙十一期間,客流量大。第一天,我們從下午2點,工作到凌晨2點。第二天,從下午2點,工作到了午夜12點。22小時的工作時間,每個小時支付了我們8元錢。現在仔細想想,感覺公司違背了浙江省人民政府發佈的最低工資的消息。

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從2011年4月1日起,將我省最低月工資標準調整爲1310元、1160元、1060元、950元四檔,最高檔增長幅度達到19.1%。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時工資標準調整爲10.7元、9.5元、8.6元、7.7元四檔。寧波作爲浙江省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市區的最低工資歸爲第一檔。也就是說,按照正常的標準,我們應該有10.7元每小時的薪資。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消息,人社部今日發佈2012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全國共有25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爲20.2%。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市的150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市的14元。雖然達不到北京市的最低工資的標準,但是我發現,現在在大學生兼職市場上,能達到本市的最低工資的標準,也是不多的。本學期,參加了一次開啤酒的兼職活動,按事先講好的工資是每小時10元錢。也沒有達到最低工資的標準。

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僱主(或用人單位)支付的最低金額的勞動報酬。最低工資不包括加班工資、特殊工作環境、特殊條件下的津貼,最低工資也不包括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和各種非貨幣的收入。最低工資一般由一個國家或地區通過立法制定。最低工資可以用月薪制定,也可以用每小時的時薪制定。

根據微觀經濟學所學的知識,利用微觀經濟學中的價格理論中的供求關係,分析由最低工資引起的勞動力過剩情況。

對於,我這兩次參加的兼職,所給的工資並沒有達到最低工資的標準,但是,我還是去參加了。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於兼職,還是迫切渴望的。而且,目前兼職的薪資已達到了市場的均衡工資,市場的勞動量與薪資達到均衡。勞動者願意接受這個價格,市場也願意提供這個價格。一旦,市場被強迫要求達到最低工資,那麼公司就會減少對勞動者的需求,同時,會挑選競爭力更強的勞動者。大學生,沒有過多的工作經歷,也沒有過硬的技術,所以,淘汰的更多的是大學生。

最低工資的制定反映了監管機構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同時最低工資標準是國家爲了保護勞動者的基本生活,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而強制規定用人單位必需支付給勞動者的最低工資報酬。但是,由大學生的兼職,所產生的推想可以看出,最低工資並沒有保護一些弱勢的勞動者的利益。反而將這些勞動者擠出了勞動的市場,變得更加的弱勢。大學生作爲缺乏經驗和技術的勞動者,就將在最低工資的打壓下,產生失業的現象。今年,畢業季又到了,有一大批大學生面臨着一畢業就失業的現狀。

所以,對於兼職,薪資沒有達到最低工資的水平,還是有很多的大學生爭搶着工作。因爲我們缺乏經驗,我們不介意用底薪水來換取社會經驗,與吃苦耐勞的精神。

但是,等到三年後的我們,畢業了,面臨的也不僅僅是現在兼職這麼好的場面。要和很多人竟爭崗位,必須要比別人有突出的才能。目前的我們還是要好好的增強自己的竟爭力,只有強大了自己,纔會不被最低工資打壓。

參考文獻

[1]邵金菊,孫家良。微觀經濟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微觀經濟學論文 篇六

通常微觀經濟學上的創始人被認爲是亞當·斯密。自其以後,微觀經濟學有了十足的進展,至19世紀30年代,已經建立起微觀衆經濟學體系,但這並不意味着微觀經濟學如馬歇爾預言般達到高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微觀經濟學有了更大突破,其中顯著代表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諸多成就。從微觀衆經濟學理論出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在管理經濟學上挑戰完全理性假設,公共經濟學上進行理論突破,管制經濟學上開闢實證研究,勞動經濟學上進行理論修正與補充,福利經濟學上深化不斷。諾貝爾經濟學獎從1969年開始,已有47年曆史。通過分析微觀經濟學研究領域,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成果上看有微觀經濟學理論的進步、研究領域的變化和研究方法的應用,發展趨勢更加綜合、多元、交叉。

一、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微觀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應用

微觀經濟學在諾貝爾經濟學獎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應用創新。一是一般均衡理論應用。作爲數理經濟學的一種重要創新,其從公理化角度研究經濟系統整體均衡的穩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當作西方主流經濟學,其基本方法在微觀與宏觀經濟學中都應用廣泛。一般均衡體系由薩繆爾森提出,使其成爲統一處理各種經濟問題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完善,動態一般均衡理論建立,並將規模報酬因素引入,結合起資本與投資理論。二是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應用。約翰·福布斯·納什通過不動點定理,使均衡點的存在得到證明,奠定了博弈論一般化的基礎,海薩尼對不完全信息博弈領域進行了新的開闢,讓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得到發展,維克裏與莫里斯開創了不對性信息條件經濟激勵理論研究,併成爲西方現代經濟學的基石。三是資源最優分配理論應用。通常資源配置的完成依靠價格體系的調整,康託羅維奇首次提出解乘數法,在資源最優配置問題中引入線性規劃方法,將定性研究發展到現實計量階段,赫克曼與麥克法登則建立了微觀計量經濟學理論,使統計方法與經濟學理論相結合,在個人、家庭、企業統計分析應用中廣泛,使經濟信息在反映社會本質上更深刻。四是行爲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應用。該經濟學研究領域新的開創依賴於卡納曼與史密斯的研究,提供了克服西方主流經濟分析方法關於基本方法論困難的解決出路,提出期望價值理論遵循條件,使實證經濟學方法的缺陷得到彌補,推動了經濟理論現代發展。

二、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現代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一)經濟學的解釋力因經濟學的放鬆與拓展持續增強

經濟學理論大多建立的基礎爲一系列假設和假說,假設又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一種非現實主義抽象理解。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歷年理論來看,研究微觀經濟學主要通過理論程度、信息確定性兩條主線,再結合放鬆假設,向現實世界不斷走近,以擁有更強的解釋力。在20世紀50年代後,人們逐步認識到依託“經濟人”假說的完全理性決策理論爲理想模式,難以在實際中有效指導決策,而多數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要理論貢獻,正是建立在逐步放鬆的理性假設上,讓更加複雜的人性假定來替代“經濟人”假設。此外,從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可以分析出,對於完全信息假設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逐步拋棄,轉而研究不完全性信息與其下的人類選擇行爲問題,讓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的研究發展空間更大,並使其作爲經濟學分支有更強的現實世界解決力。信息經濟學着重分析研究人性假設與外部環境的決策約束因素,數量化不確定性,在激勵理論、產權理論、契約理論的模型構建上給予方法論基礎。不確定信息對新古典主義理論前提進行改變,開創了新的經濟學理論空間。在放棄交易成本爲零假定後,交易成本理論得到了更廣泛應用,在真實世界更準確審視上擁有了更有力工具。從該角度來看,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道路爲對非現實主義舊的假設不斷放棄,讓假說向真實世界更加靠近的成長過程。

(二)經濟學研究方法與領域綜合性、多元性、交叉性特徵更加明顯

綜合諾貝爾經濟學獎近年來趨勢,微觀經濟學裏獲獎理論在研究上更趨向於數理化,且分析方法顯現出綜合性、多元性的特徵。在經濟學中數學的應用主要表現在:數學結合經濟理論,開創數理經濟學;數學、統計學結合經濟數據,通過計算機定量分析。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研究範圍上,學科研究越來越廣泛,並推進經濟學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傾向表現使得經濟科學能逐步獨立並樹立一元化地位,逐步向人口經濟學、管理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實現多元化發展,使得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多元性、綜合性、交叉性與前沿性特徵更加明顯。

結束語: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現代微觀經濟學的發展可以通過前人成熟的理論體系知識,更大程度地理解與掌握單個社會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爲,對多樣化假定條件、非經濟化研究領域等發展趨勢更加透徹、瞭解,使學科知識能更好轉換成社會生產力與社會財富創造驅動價值力。

有關微觀經濟學論文 篇七

[摘要]微觀經濟學作爲地方財經類院校的專業基礎課程,在經濟新常態下,其教學應該結合地方院校轉型思路進行改革,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爲目標。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授課方法單一等問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明確課程目標層次,增強實踐教學。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實驗教學

一、引言

我國經濟正處在以新常態爲特徵的新階段,經濟結構面臨着重大轉型,在此背景下,經濟學教育也處在關鍵性的轉折時期。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培養面向市場併爲市場服務的人才是經濟學教育的最終目標。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對經濟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財經類院校在嚮應用型高校轉變的過程中,應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性人才。微觀經濟學作爲經濟學基礎理論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從長期看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經濟社會的適應能力,提高其二次就業能力。但在短期內,卻不能直接影響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初次就業率,給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都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傳統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爲重,學生接受了大量的專業知識,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創新能力。微觀經濟學作爲基礎課程,經歷上百年的發展,逐漸成爲內容廣泛、前沿性強的一門學科。隨着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髮展,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也應當不斷革新,以適應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國外在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教學中,爲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從案例研究的角度進行探索,提出了構念效度、內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復甦情景的方法進行探討,這種方式對於學生理解理論及課堂互動有顯著作用,能夠彌補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進行經濟學課堂實驗。隨着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在課堂上以學生爲實驗對象,進行經濟學實驗來解釋和檢驗微觀經濟學理論,成爲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得到了美國經濟學教育協會的大力倡導。諸多經濟學家也針對“完全競爭的新古典理論檢驗”“寡頭市場的價格形成”“檸檬市場”“公共物品搭便車”等問題都設計了精巧的課堂實驗。國外的研究爲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隨着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實驗軟件和實驗平臺建設也爲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提出國內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案例和實驗,有利於學生感性認識增加,促進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改善。

二、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從微觀經濟學教學情況看,普遍存在着授課內容理論性強,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微觀經濟學來源於微觀經濟活動,要求學生了解市場機制、需求、供給等,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普遍感覺經濟學抽象難懂,導致許多內容難以理解。國內教材編寫內容偏重於理論方面,概念、公式多,案例缺乏,習題也偏重於理論。礙於授課時間和實踐條件等原因,學生經過講授式學習,仍不能化理論爲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對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經濟現象,不能應用所學理論。如何在教授理論的同時又讓學生有所收穫,啓發和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和經濟學素養,成爲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目標。

(二)授課形式相對單一

目前微觀經濟學教學以課堂講授理論爲主要形式,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都比較弱,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知識保持率最高的是主動性學習,模擬實際案例,主動做事和參與的有效率高達90%;討論和演講的知識保持率達到50%;如果僅是被動聽講,知識保持率僅爲20%。改變傳統的聽講課堂,教師設計以探究性、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和自主性學習模式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可有效運用web3.0分享與參與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專業背景,以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爲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例如以項目彙報演講的形式鼓勵學生分享學習成果和學習體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機會進行交流和討論。目前各高校的經濟學實驗教學日益重視,還可藉助實驗室資源進行教學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實驗資源和輔助教學手段,根據知識的傳播、人的認知特點來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課程教學目標層次模糊

國外微觀經濟學教學培養目標清晰,學科設置在不同學習階段差別化特徵較爲明顯。例如,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及耶魯大學等名校課程的設置層次鮮明,分爲基礎課程、高級課程和研討班。相比之下,國內地方財經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課程設置的層次不夠明顯,多數將其統一設置爲專業基礎課程。面對層次、基礎、目標各不相同的學生,作爲專業基礎課,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教學目標、教學難度漸次提高的特點。其次,國外微觀經濟學教學比較注重學科和理論發展前沿,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在教學中鼓勵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共同分析相關領域的實際問題,以問題分析爲導向,以能力培養和鼓勵思考爲目標,注重學科交叉和知識結構的系統性,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整,思維模式更加多元和活躍。國外經濟學本科教育課程設置豐富,一年級多爲通識教育,經濟學原理作爲公共課,在隨後二年級進入專業課的學習後,將系統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經濟學專業本科課程目標定位細化,如斯坦福大學強調三項目標定位:熟知現代社會各類經濟現象、掌握分析經濟問題的技能、具有評估公共政策的實際才能。相比之下,我國各學科間的劃分界限仍比較嚴格,微觀經濟學作爲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較少,對學科發展前沿關注度也不夠高。

三、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與授課方法改進

(一)課程目標定位以“直覺爲主”“工具爲輔”“突出實踐”作爲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如何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理論,即基於經濟人假設,在約束條件下如何實現最優選擇。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與學習中,應始終貫穿着對經濟人的經濟行爲以及相關社會問題的分析。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應圍繞各種現實,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運用理論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在微觀經濟學課程目標設定上,要以“直覺爲主”“工具爲輔”“突出實踐”。“直覺爲主”指的是在相應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面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經濟直覺”。“經濟直覺”就是一種用經濟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凱恩斯曾說過,經濟學不是一種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容器,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習微觀經濟學,不僅是瞭解基本原理,更是思維方式的訓練。對於初學經濟學的學生,應該把重點放在培育經濟學直覺上,對其經濟學素質的構建將大有裨益。“工具爲輔”指在強化經濟思維培養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和運用必要的數理分析,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但是與經濟思維相比,數理工具處於“輔助”的地位。“突出實踐”意味着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建設必須本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精神,把所學理論應用於解決現實問題。在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培養運用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實現從“黑板經濟學”到“生活中的經濟學”的飛躍。

(二)綜合利用各種實踐教學方法,改變單一的理論講授教學方法微觀經濟學作爲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將理論還原到現實經濟生活,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案例、實驗中理解和接受理論知識。課堂實踐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兩種方法。

1、以復甦情境法進行案例教學

採用“復甦與再生”情景法,選取經典和成果案例,結合環境、結合情景和結合演化三部分構成,設計“模擬表演”“模擬設計”,把交易過程再現,嘗試生成和測試案例,儘可能使案例研究結論貼近現實,加強學生對現實的認識與分析。在案例的選取上應結合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情況設計案例。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有衆多經典案例,但大多來自於西方國家,還有一些案例年代久遠,會讓學生覺得脫離現實,說服力不強。從報刊、網絡上選取當下新聞熱點爲案例,取材於日常生活,又能反映熱點問題,本土案例的設計使學生有身臨其境感,激發學習熱情。案例在體現知識性和時代性的同時,表現出了趣味性和實踐性。如以春節期間購買回家火車票的案例,增強學生對需求規律及需求、供給彈性的理解;以明星演唱會門票價格變化的案例,體現價格歧視和消費者剩餘的理論分析。以情境復甦法進行案例分析,還原真實經濟情境,理論與所設的經濟情境相呼應,激發學生的經濟學直覺,增強對經濟情境的思考和體驗,也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使得微觀經濟學教學回歸真實世界,增強學生對真實世界問題的敏感性,又鍛鍊了用理論解釋現實的能力。

2、進行經濟學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運用遊戲和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學生在遊戲中深刻理解經濟理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爲學習過程的主體。國內諸多著名研究型大學也紛紛將經濟學實驗引入課堂,通過實驗課堂,學生主動參與並思考反饋,改變被動式聽講的單向信息流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與研究潛能,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我校的經濟學綜合實驗課堂上,學生通過軟件模擬企業生產經營,通過原材料採購、產品研發、市場競價銷售等環節實景模擬參與某個產品的生產、買賣過程,對市場競爭中價格機制如何通過供求作用自發形成及背後的深刻原因有了親身體驗。通過模擬實驗啓發了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深入思考,經過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循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四、結語

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和應用創新能力,是未來經濟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明確課程目標層次,增強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方法和條件,是目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微觀經濟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獨特性,以能力培養爲主線,以實踐教學爲主要方法的思路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清晰多層次教學目標,建立以能力培養爲主線,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互銜接的教學系統。教學過程力求將“知識、能力、素質”培養並重結合,與國際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接軌,培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以主動式學習改變大學學風,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培育真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的創新性實踐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慶。實證中的思辨———論經濟類實驗教學[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4)。

[2]呂曉英,蒲應龔。實驗教學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6)。

[3]王尉東。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5)。

[4]馬先標。經濟學教育的國際化與本土化問題探討。中國大學教學[J],2012(2)。

[5]逄錦聚。妥善處理經濟學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中的一些關係[J]。中國大學教學,2007(1)。

大一微觀經濟學論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經濟學思考 篇八

我們每個人從呱呱墜地,直到垂垂老矣,這一生當中,始終都在面對一個基本問題——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已經徹底被“經濟”所“挾持”了。在我們的生活中,經濟學無處不在,我們無時不與經濟打交道,比如說,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所作所爲,基本上都與經濟活動有關。不得不承認,在學習微觀經濟學之前,我對現實中的一些涉及經濟現象的問題不甚瞭解。但是在學了一個學期的微觀經濟學之後,我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至少不會感覺那麼莫名奇妙了,對一些現象可以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來進行解釋了。

下面我就對我身邊經常遇到的一些現象,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來簡單的談談我對這些現象的理解。

一、大學食堂裏的經濟現象

1、吃飯問題

每個人只要活着,都要面對這個問題——吃飯問題。這不僅是在大學食堂裏要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家都要面臨的共同問題。

案例:某一大一新生第一天來到學校食堂,對學校食堂的飯菜不熟悉,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就可以,所以第一次來食堂吃飯的時候該同學買了4個饅頭,吃完第一個饅頭時感覺很滿足,吃下第二個時也感覺不錯,但是吃下第三個就感覺飽了,看着剩下的饅頭該同學秉着不浪費的心態繼續吃,吃完後感覺特別撐。經過教訓,該同學在第二天只買了3個饅頭。

通過微觀經濟學來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微觀經濟學裏講到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即隨着商品和服務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消費中得到的總效應增加,但是增加的效用是不斷減小的。該同學在吃完第三個饅頭的時候正好吃飽,滿足值也就是效益值爲10。下面對滿足值進行細緻化的描述,吃第一個饅頭時滿足值爲5,吃第二個和第三個時分別爲3和2。在這裏,每一個饅頭的成本沒變,獲得的總效益是不斷增加的,但是獲得的邊際效益是不斷減小的,而該同學在滿足值最大時繼續吃下一個饅頭,使得自己處於過飽狀態,造成身體上的不舒服,這就使得

滿足值減小,也就是從吃饅頭中獲得的邊際效用逐漸減小。該同學是個理智的消費者,在第二天只買了3個饅頭,這樣就達到了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效益的目的。作爲一個理智的消費者,其目的就是要達到利潤最大化,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效用。

下面我就用圖像來對這個例子進行分析:

首先,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也可以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設商品X的效用函數爲:

TUU(X)

則邊際效用爲:

MUdU(X)dX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可表達爲:

dU(X)MU0;dX2dMUdU(X)0dX2dX

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造成的結果,所以,經濟學無處不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我也有親身經歷,每當打完籃球回到宿舍,感覺口很渴,喝第一杯水,感覺太爽了,太滿足了;然後繼續喝第二杯水,感覺還可以;到喝第三杯水的時候,感覺已經不渴了,此時已經達到效用最大化了,如果再繼續喝第四杯水,就會感覺不舒服了,這是總效用就開始減小了,這就是一種很簡單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造成的現象。

2、食堂佔座問題(從資源稀缺性和供給—需求理論分析)

我相信很多同學(包括我)曾經都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好不容易結束了一上午的課後,想到吃飯的時間到了,然後高高興興的去食堂就餐,然而食堂裏早已人滿爲患,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位,於是就用自己隨手攜帶的課本或書包占座,然後再慢慢的去打飯,回來之後,到處找自己的位置,本以爲是記錯了,可是找遍了整個食堂都沒有,於是不僅失去了座位,還丟了課本。這些同學丟了課本顯示出學生們的道德問題,但這歸根結底要說到學校食堂的座位太少,使得同學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這種現象每次新生入學進行軍訓的那幾天最嚴重。我就有親身經歷:大一入學的時候,開學前幾天要進行新生軍訓,好不容易結束了一早上的軍訓,又累又

餓,趕緊跑到食堂吃飯,結果發現食堂全是穿着軍訓訓練服的大一小新生,然後突然想到趕緊先佔個座再去打飯,不然,等一下沒座位了,結果看到的是一大片已經用軍訓帽子佔好了座位,好不容易用帽子佔到一個座位,飯打回來,卻找不到自己的帽子在哪了,因爲一眼掃過去,都是帽子,都不知道哪一頂是自己的了,這是一件很悲催的事。到大二開學的時候,又輪到下一屆大一小新生軍訓了,早上或者下午上完課奔赴食堂,結果也不大理想,食堂坐滿了人,找不到一個空座位,因爲軍訓的大一新生差不多都是一個點下課的,這個時候,食堂正處於就餐高峯期。所以說,吃個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現代大學佔座已司空見慣,食堂佔座、圖書館佔座、自習室佔座、上課教室佔座等等。但是食堂佔座不像自習室佔座那樣,用筆寫上一個大大的“佔”字就行,所謂食堂佔座就是用自己隨身攜帶的書包或者書籍宣佈對該座位的主權,在大學,佔座已漸漸發展成爲一種獨特的文化,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佔座文化。

要分析這一現象,就要考慮到微觀經濟學中的一個問題——資源的稀缺性問題。所謂資源的稀缺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人們的慾望總是無限的,這就造成了資源是稀缺的,人們的慾望總是超過實際的生產能力。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在人流高峯期,座位是一種稀缺性資源,佔座行爲是對這種稀缺性資源的惡性競爭,食堂的座位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夠的,供不應求,座位這種稀缺性資源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同學們要爲座位的使用權而競爭,先到先得,一旦被別人佔了自己就只能站着,不能被同時佔用。而在先佔座和先買飯問題上,理性經濟人的做法是先佔座,這樣就造成了座位的更加緊缺。

我覺得學校可以實施的的解決方法:學校可以通過增加座位數量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其次還可以對學校食堂進行擴建,但是這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這都需要從學校的經濟實力進行考慮。最經濟的方法是調整就餐時間,可以分時段進行就餐。

面對先佔座還是先買飯的問題,理性的人會選擇先佔座後買飯。假設先買飯後佔座,那麼在買飯的時間裏有限的座位資源被後來的人佔有,在買飯回來時再四處尋找座位,不僅要花更多的時間還要面對端着食物的不方便與尷尬。如果先佔座後買飯,會節省很多時間,時間成本較前一種情況小得多,同時不用面對端着飯找座位的尷尬。

3、食堂排隊問題(供給—需求理論)

現象闡述:

在知味堂吃飯,總會有這樣的打飯現象,我們發現只有在涼菜間和打白米飯處會排隊,其他菜品地方都很少出現排隊。針對以上現象,我將用經濟學原理做一個簡要分析。

爲了便於下面闡述的方便,我們假設

其他打菜處爲A窗口

涼菜間爲B窗口

打米飯處爲C窗口

A總特點:需求量大,不穩定,窗口多,打菜的勞動力多

B總特點:需求量不大,較穩定,窗口少,打菜勞動力少

C總特點:需求量大,較穩定,窗口少,打菜勞動力少

作爲一個大學生,我們往往有這樣的體會,到了飯點的時候,大家都蜂擁而上,特別是週一到週五,早上或下午下課的時候,大家都是一個點下課,每個餐廳窗口前面都是長長的隊伍,這是學生素質高的大學,而在某些大學,餐廳窗口前更像是菜市場,打飯師傅的叫賣聲、學生的嬉鬧聲,亂作一團。

其實,排隊從某種角度看,是資源配置供需不平衡的結果。而要滿足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需求,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配套跟進,但這種投入這種跟進,有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這將需要很大一筆資金。

而在一時尚無法解決供需矛盾的情況下,排隊卻是解決供求矛盾的一個相對公平的方式,因爲它遵循了“先來後到”的時間優先原則,給排隊的人一個預期:只要按照順序排着,總能輪到自己。

那麼爲什麼會存在很多不排隊、亂插隊的現象?經濟學裏有一個“囚徒困境”理論,說的是兩個囚犯一起做壞事,被警察抓了起來,分別關押在兩個牢房裏審訊。在這種情形下,囚犯有兩個選擇:一是背叛同夥,與警察合作;二是保持沉默。兩個囚犯都知道,如果他們都選擇沉默拒不承認,那麼警方將無法定罪。警方也知道這一點,於是宣佈如果願意供出同夥者可無罪釋放,並得到重獎;另一方將被嚴厲懲罰。因爲雙方都不能確信對方是否會背叛自己,爲了保全自身,最後都會選擇背叛。結果反而使雙方都無法保全,全部坐牢。這個理論映射了部分不排隊者的心理,就是不相信他人會排隊,生怕自己老老實實排隊吃了虧。於是,只要有一個人亂插隊,就會引起整個隊伍秩序的混亂,導致資源配置的效率降低,而插隊者自身利益最終也可能受到損害。

可見,在資源配置不足的情況下,排隊可最大限度節約時間成本,使資源得到相對優化配置;不排隊,必然會導致整體效率的降低。

學校食堂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打飯難問題,學校食堂增加窗口以及打飯菜人員。可能由於食堂提供的服務不足,供求不平衡,學生就餐耗費的時間過長,這種情況下,道德成本自然也隨之增高了,插隊、欺騙乃至暴力等都有可能成爲一種自然選擇。其次學校可以增加食堂的數量,這樣不僅解決了打飯難的問題,更防止了壟斷,而壟斷會導致腐敗化和官僚化,從而提高了學校食堂的經營質量。

二、從機會成本角度淺談生活中的小事

關於畢業之後是讀研究生還是找工作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很多大學生都在糾結的問題,因爲這關係到我們未來的生活。這個問題就要考慮到微觀經濟學的機會成本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一種資源往往有很多種用途,如果某人選擇了某一資源用於某種用途,這就意味着他同時放去了這種資源的其他用途,而其他用途所產生的價值就構成了使用這一資源的成本,經濟學上稱之爲“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指的是某種資源用於“次佳”用途所具有的價值,也就是所放棄的其他各種用途中所能帶來的最大收益。機會成本有如下的一個計算公式:

機會成本總和=顯性成本+隱性成本。

因此,在考慮此問題的時候會考慮到機會成本,所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想考研,覺得現在的本科畢業生找工作壓力太大了,學歷已經不能滿足工作要求了,想通過讀研究生,來提高自己的學歷和知識,爲以後的生活奠定一天更好的路;然而,有些人卻不想考研,想畢業之後就趕緊找工作,因爲依目前的形式看,找工作的壓力一年比一年大,競爭也越來越大,誰知道三年之後會發生什麼?競爭會變得有多大?研究生又有多少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畢竟三年也不是個短時間,所以有些人選擇不考研,畢業後就找工作。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所做出的選擇也就各不相同。下面我用微觀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的原理來簡單的分析一下這種現象:對於要考研的那些人來說,他們選擇了考研,也就意味着他們暫時不找工作,所以從工作中得到的工資和經驗就構成了他們讀研究生的隱性成本,而他們讀研的學費跟生活費就成爲了顯性成本,這兩個成本加起來就是他們讀研的機會成本,算一算,這個機會成本也不算低了;而對於要找工作的人來說,讀研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還有通過讀完研究生後再找工作獲得的工資就成爲了他們找工作的機會成本。但是每個人對這些機會成本的估價都不盡相同,所以權衡這兩個機會成本之後,所做出的決定就不一樣。

結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隨處可見經濟學現象,因此學好經濟學對我們來說很有用而且很重要,學好了經濟學,我們就可以用相關經濟學的原理來分析和解釋我們身邊的很多現象,這就不至於讓我們對這些現象感到困惑。學好了經濟學,我們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可以權衡其利弊,從而做出一個更好的選擇,也不至於讓我們無從下手。

有關微觀經濟學論文範文一: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改革思考 篇九

[摘要]微觀經濟學作爲地方財經類院校的專業基礎課程,在經濟新常態下,其教學應該結合地方院校轉型思路進行改革,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爲目標。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授課方法單一等問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明確課程目標層次,增強實踐教學。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實驗教學

一、引言

我國經濟正處在以新常態爲特徵的新階段,經濟結構面臨着重大轉型,在此背景下,經濟學教育也處在關鍵性的轉折時期。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培養面向市場併爲市場服務的人才是經濟學教育的最終目標。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對經濟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財經類院校在嚮應用型高校轉變的過程中,應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性人才。微觀經濟學作爲經濟學基礎理論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從長期看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經濟社會的適應能力,提高其二次就業能力。但在短期內,卻不能直接影響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初次就業率,給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都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傳統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爲重,學生接受了大量的專業知識,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創新能力。微觀經濟學作爲基礎課程,經歷上百年的發展,逐漸成爲內容廣泛、前沿性強的一門學科。隨着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髮展,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也應當不斷革新,以適應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國外在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教學中,爲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從案例研究的角度進行探索,提出了構念效度、內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復甦情景的方法進行探討,這種方式對於學生理解理論及課堂互動有顯著作用,能夠彌補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進行經濟學課堂實驗。隨着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在課堂上以學生爲實驗對象,進行經濟學實驗來解釋和檢驗微觀經濟學理論,成爲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得到了美國經濟學教育協會的大力倡導。諸多經濟學家也針對“完全競爭的新古典理論檢驗”“寡頭市場的價格形成”“檸檬市場”“公共物品搭便車”等問題都設計了精巧的課堂實驗。國外的研究爲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隨着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實驗軟件和實驗平臺建設也爲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提出國內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案例和實驗,有利於學生感性認識增加,促進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改善。

二、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從微觀經濟學教學情況看,普遍存在着授課內容理論性強,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微觀經濟學來源於微觀經濟活動,要求學生了解市場機制、需求、供給等,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普遍感覺經濟學抽象難懂,導致許多內容難以理解。國內教材編寫內容偏重於理論方面,概念、公式多,案例缺乏,習題也偏重於理論。礙於授課時間和實踐條件等原因,學生經過講授式學習,仍不能化理論爲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對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經濟現象,不能應用所學理論。如何在教授理論的同時又讓學生有所收穫,啓發和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和經濟學素養,成爲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目標。

(二)授課形式相對單一

目前微觀經濟學教學以課堂講授理論爲主要形式,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都比較弱,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知識保持率最高的是主動性學習,模擬實際案例,主動做事和參與的有效率高達90%;討論和演講的知識保持率達到50%;如果僅是被動聽講,知識保持率僅爲20%。改變傳統的聽講課堂,教師設計以探究性、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和自主性學習模式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可有效運用web3.0分享與參與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專業背景,以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爲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例如以項目彙報演講的形式鼓勵學生分享學習成果和學習體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機會進行交流和討論。目前各高校的經濟學實驗教學日益重視,還可藉助實驗室資源進行教學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實驗資源和輔助教學手段,根據知識的傳播、人的認知特點來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課程教學目標層次模糊

國外微觀經濟學教學培養目標清晰,學科設置在不同學習階段差別化特徵較爲明顯。例如,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及耶魯大學等名校課程的設置層次鮮明,分爲基礎課程、高級課程和研討班。相比之下,國內地方財經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課程設置的層次不夠明顯,多數將其統一設置爲專業基礎課程。面對層次、基礎、目標各不相同的學生,作爲專業基礎課,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教學目標、教學難度漸次提高的特點。其次,國外微觀經濟學教學比較注重學科和理論發展前沿,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在教學中鼓勵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共同分析相關領域的實際問題,以問題分析爲導向,以能力培養和鼓勵思考爲目標,注重學科交叉和知識結構的系統性,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整,思維模式更加多元和活躍。國外經濟學本科教育課程設置豐富,一年級多爲通識教育,經濟學原理作爲公共課,在隨後二年級進入專業課的學習後,將系統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經濟學專業本科課程目標定位細化,如斯坦福大學強調三項目標定位:熟知現代社會各類經濟現象、掌握分析經濟問題的技能、具有評估公共政策的實際才能。相比之下,我國各學科間的劃分界限仍比較嚴格,微觀經濟學作爲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較少,對學科發展前沿關注度也不夠高。

三、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與授課方法改進

(一)課程目標定位以“直覺爲主”“工具爲輔”“突出實踐”作爲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如何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理論,即基於經濟人假設,在約束條件下如何實現最優選擇。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與學習中,應始終貫穿着對經濟人的經濟行爲以及相關社會問題的分析。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應圍繞各種現實,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運用理論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在微觀經濟學課程目標設定上,要以“直覺爲主”“工具爲輔”“突出實踐”。“直覺爲主”指的是在相應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面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經濟直覺”。“經濟直覺”就是一種用經濟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凱恩斯曾說過,經濟學不是一種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容器,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習微觀經濟學,不僅是瞭解基本原理,更是思維方式的訓練。對於初學經濟學的學生,應該把重點放在培育經濟學直覺上,對其經濟學素質的構建將大有裨益。“工具爲輔”指在強化經濟思維培養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和運用必要的數理分析,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但是與經濟思維相比,數理工具處於“輔助”的地位。“突出實踐”意味着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建設必須本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精神,把所學理論應用於解決現實問題。在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培養運用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實現從“黑板經濟學”到“生活中的經濟學”的飛躍。

(二)綜合利用各種實踐教學方法,改變單一的理論講授教學方法微觀經濟學作爲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將理論還原到現實經濟生活,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案例、實驗中理解和接受理論知識。課堂實踐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兩種方法。

1、以復甦情境法進行案例教學

採用“復甦與再生”情景法,選取經典和成果案例,結合環境、結合情景和結合演化三部分構成,設計“模擬表演”“模擬設計”,把交易過程再現,嘗試生成和測試案例,儘可能使案例研究結論貼近現實,加強學生對現實的認識與分析。在案例的選取上應結合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情況設計案例。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有衆多經典案例,但大多來自於西方國家,還有一些案例年代久遠,會讓學生覺得脫離現實,說服力不強。從報刊、網絡上選取當下新聞熱點爲案例,取材於日常生活,又能反映熱點問題,本土案例的設計使學生有身臨其境感,激發學習熱情。案例在體現知識性和時代性的同時,表現出了趣味性和實踐性。如以春節期間購買回家火車票的案例,增強學生對需求規律及需求、供給彈性的理解;以明星演唱會門票價格變化的案例,體現價格歧視和消費者剩餘的理論分析。以情境復甦法進行案例分析,還原真實經濟情境,理論與所設的經濟情境相呼應,激發學生的經濟學直覺,增強對經濟情境的思考和體驗,也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使得微觀經濟學教學回歸真實世界,增強學生對真實世界問題的敏感性,又鍛鍊了用理論解釋現實的能力。

2、進行經濟學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運用遊戲和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學生在遊戲中深刻理解經濟理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爲學習過程的主體。國內諸多著名研究型大學也紛紛將經濟學實驗引入課堂,通過實驗課堂,學生主動參與並思考反饋,改變被動式聽講的單向信息流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與研究潛能,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我校的經濟學綜合實驗課堂上,學生通過軟件模擬企業生產經營,通過原材料採購、產品研發、市場競價銷售等環節實景模擬參與某個產品的生產、買賣過程,對市場競爭中價格機制如何通過供求作用自發形成及背後的深刻原因有了親身體驗。通過模擬實驗啓發了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深入思考,經過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循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四、結語

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和應用創新能力,是未來經濟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明確課程目標層次,增強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方法和條件,是目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本站★)微觀經濟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獨特性,以能力培養爲主線,以實踐教學爲主要方法的思路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清晰多層次教學目標,建立以能力培養爲主線,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互銜接的教學系統。教學過程力求將“知識、能力、素質”培養並重結合,與國際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接軌,培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以主動式學習改變大學學風,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培育真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的創新性實踐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慶。實證中的思辨———論經濟類實驗教學[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4)。

[2]呂曉英,蒲應龔。實驗教學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6)。

[3]王尉東。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5)。

[4]馬先標。經濟學教育的國際化與本土化問題探討。中國大學教學[J],2012(2)。

[5]逄錦聚。妥善處理經濟學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中的一些關係[J]。中國大學教學,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