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經濟論文

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

目錄

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
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
第一篇: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第二篇:關於經濟管理學的畢業論文第三篇: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第四篇:經濟管理對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認識 -管理學畢業論文第五篇:經濟管理學論文範文 經濟管理學論文題目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

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保持長久的發展動力,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保持長久的發展動力,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人力資源作爲一種戰略性資源,已經成爲企業發展的最關鍵因素。而激勵機制直接影響到人力資源運用的效果,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解決私營企業人才外流的現象,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一、現階段私營企業管理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激勵機制不完善

私營企業由於產權關係的約束,難以建立規範、科學的激勵機制。很多私營企業在激勵機制上存在着誤區:對核心員工的選拔、培養與激勵還停留在人治上,沒有相關的制度;或者建立了相關制度,但制度不完善,有的流於形式沒能夠很好地執行下去。對於管理人員而言,激勵相對不足,不能從根本上把員工同企業聯繫成爲命運共同體。企業主不願用股權補償經營者和勞動者對企業的貢獻,獎懲以好惡而定等弊端直接或間接地妨礙有效激勵機制的建立。

(二)以經濟手段爲主,忽略了精神激勵。

重視經濟手段與物質利益,過分強調規章制度的約束與獎金的刺激,這種激勵手段使下屬處於被動的服從地位,造成一些員工爲追求短期利益,採取短期行爲去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爲吸引和留住人才,有

些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以重金誘惑,但卻長時間不能兌現,結果適得其反;而有些經營狀況稍好的企業還停留在片面以物質刺激爲主,忽略了精神激勵。

(三)忽視了團隊激勵,缺乏凝聚力。

根據工作性質和職能的不同,一個組織中通常劃分成若干個比較小的部門。團體事實上並不等於團隊。合理的團隊激勵,能從根本上增強團隊合作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激勵效果。很多私營企業因企業主的短視,缺乏長遠規劃,只注重短期行爲。使其員工的“打短工”意識較重,只在乎薪酬和鍛鍊機會,對企業沒有歸屬感,使員工與員工之間以及員工與企業主之間缺乏凝聚感情。

(四)緊張的勞資關係

現今,大部分私營企業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處於資本原始積累階段,企業主往往把員工看成賺錢的機器,採用泰勒制管理。企業主僅從自身利益出發,不考慮員工利益,造成勞資關係緊張,主要表現在:違規延長工作時間;剋扣拖欠工資;不能保證員工的合法權益;企業主忽視與員工的感情交流。

(五)評價滯後,目標僵固

一些企業在年初提出的目標,到年終才評;各項競爭中的優秀者,要等到年終再去表彰,容易造成員工的熱情減退或淡忘。只重視大目標,忽視“小目標”的評價,對成就水平較高的員工來說,很難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熱情逐減,不能很好地發揮激勵內驅的作用。私營企業的優秀管理人員受高薪引誘不辭而別,技術骨幹被挖走等惡性競爭現象時

有發生,這充分暴露了私營企業缺乏凝聚力,也給私營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二、實行有效激勵的對策

(一)完善激勵機制

有研究表明,在缺乏科學有效激勵的情況下,人的潛能只能發揮出三分之一,而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讓員工把另外三分之二的潛能也發揮出來。企業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勵機制,將直接影響到其生存與發展。良好的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激勵機制纔能有效促使企業可持續發展。按需激勵,調動起大多數人的積極性。考慮每個員工特殊的需要,瞭解員工現在哪一層次的需要佔主導地位,企業的激勵方式要更有針對性,因時而變且因人而異,才能實現各取所需,達到提高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目的。

(二)物質激勵要和精神激勵相結合

物質利益激勵機制和精神激勵機制,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補,但不能相互替代。兩種激勵機制要相互結合與相互促進,才能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發展。首先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並隨着公司業務的發展和人才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薪酬激勵隱含着成就激勵與地位激勵等。員工通過加薪能帶來自我價值的實現感與被尊重的喜悅,從而激發起員工的工作創造性和積極性;其次,發動員工民主參與企業管理,把集體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使其對企業有強烈的責任心與事業感,形成“企興我榮,企衰我恥”的良性心理狀態與“愛企如家”的工作效果;還有領導者的榜樣激勵,企業要

積極倡導員工向優秀人物學習。最後是危機感激勵。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優勝劣汰,不進則退的競爭,讓員工形成“脣亡齒寒”的意識,產生“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就是一種激勵。

(三)考慮員工個體差異,實行差別激勵

對於處於不同層次的員工的需要不同,實行差別激勵。面對普通員工的激勵。可採用與績效掛鉤的薪酬、表彰與讚賞、帶薪休假、提供個人發展和晉升機會等;對一般管理人員的激勵,可以使其經濟報酬與管理人員的管理績效掛鉤,對管理人員來說,晉升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激勵措施,對他們要善於授權,同時要努力處理好集權與分權的關係;面對經營者的激勵,很多私營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離的,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十分重要,可以採用年薪制,年薪制是私營企業向經營者提供報酬的較佳形式,它能較好地把經營者的業績與經營成果聯繫起來,其關鍵問題是考覈指標體系的設計和如何克服短期效應,常用的指標有淨資產增值率、利潤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等,私營企業可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選擇和設計。

(四)創建適合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注重團隊激勵

現代私營企業要建設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解除企業發展的後顧之憂,企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企業文化塑造人,塑造一種爲員工認可的企業文化,讓企業文化融入員工個人的價值觀裏,可以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首先,由物質利益第一轉向社會責任至上。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

業員工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私營企業在最初的積累時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體現了物質利益第一性,而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就應該關注其社會責任。崇高的企業使命可以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業務主題,並能起到協調內外部矛盾衝突的作用。在對企業存在的理由和發展的前提達成一致以後,每個成員的貢獻才能凝聚成爲合力,推動企業的發展;

其次,由冒險投機轉向穩健長遠。企業要在自身的文化形態中強化穩健和長期經營的特徵。除了短期目標之外,更要注意制定長遠發展規劃,確立一系列戰略步驟,使員工們清楚地瞭解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每一階段工作的重點。

最後,由企業主專制管理轉向集體民主。私營企業的創始人往往有過人的膽識與能力,這對企業的初期發展是極爲必要的,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其面臨的是更加錯綜複雜的環境,企業主已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精力去應付各種問題,往往陶醉在過去的成績之中,而對忠誠和有能力的人缺乏信任,以致誤入歧途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現在的員工獨立意識與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已不滿足只是被動地聽命於人,而希望能更多地參與企業決策,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才能。因此,私營企業應該具有更多的民主化氛圍,文化中應有更多集體主義的、倡導民主參與的特徵。

三、結束語

對激勵機制的研究是一個複雜的課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激勵方法是一個多層次、多跑道的立體開放系統。現代企業管

理已進入到一個以人爲本的管理時代,其重要內容不再是板着(請勿抄襲好範文 網:)面孔式的條條框框的限制,而是一門融進了管理者和員工對事業獻身的獨特的藝術。企業在實際管理中會遇到不可預測種種難題,因此,在實際管理中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交叉使用多種激勵方法,以達到激發員工工作動力的目的來爲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

第二篇:關於經濟管理學的畢業論文

《 關於經濟管理學的畢業論文報告》作者:進入學校已經幾年了,在這幾年的時間裏我學會了許多關於經濟方面的知識,同時我也深刻的認識到現在社會存在的問題,也明白了自己要想在現代化的前進步伐中利於不敗之地,擁有自己的事業必須認識到這些有關經濟管理的相關知識。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保持長久的發展動力,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人力資源作爲一種戰略性資源,已經成爲企業發展的最關鍵因素。而激勵機制直接影響到人力資源運用的效果,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解決私營企業人才外流的現象,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一、現階段私營企業管理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激勵機制不完善

私營企業由於產權關係的約束,難以建立規範、科學的激勵機制。很多私營企業在激勵機制上存在着誤區:對核心員工的選拔、培養與激勵還停留在人治上,沒有相關的制度;或者建立了相關制度,但制度不完善,有的流於形式沒能夠很好地執行下去。對於管理人員而言,激勵相對不足,不能從根本上把員工同企業聯繫成爲命運共同體。企業主不願用股權補償經營者和勞動者對企業的貢獻,獎懲以好惡而定等弊端直接或間接地妨礙有效激勵機制的建立。

(二)以經濟手段爲主,忽略了精神激勵。

重視經濟手段與物質利益,過分強調規章制度的約束與獎金的刺激,這種激勵手段使下屬處於被動的服從地位,造成一些員工爲追求短期利益,採取短期行爲去損害企業的長遠利益。爲吸引和留住人才,有些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以重金誘惑,但卻長時間不能兌現,結果適得其反;而有些經營狀況稍好的企業還停留在片面以物質刺激爲主,忽略了精神激勵。

緊張的勞資關係:現今,大部分私營企業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處於資本原始積累階段,企業主往往把員工看成賺錢的機器,採用泰勒制管理。企業主僅從自身利益出發,不考慮員工利益,造成勞資關係緊張,主要表現在:違規延長工作時間;剋扣拖欠工資;不能保證員工的合法權益;企業主忽視與員工的感情交流。

二、實行有效激勵的對策

(一)完善激勵機制有研究表明,在缺乏科學有效激勵的情況下,人的潛能只能發揮出三分之一,而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讓員工把另外三分之二的潛能也發揮出來。企業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勵機制,將直接影響到其生存與發展。良好的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激勵機制纔能有效促使企業可持續發展。按需激勵,調動起大多數人的積極性。考慮每個員工特殊的需要,瞭解員工現在哪一層次的需要佔主導

地位,企業的激勵方式要更有針對性,因時而變且因人而異,才能實現各取所需,達到提高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目的

(二)物質激勵要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物質利益激勵機制和精神激勵機制,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補,但不能相互替代。兩種激勵機制要相互結合與相互促進,才能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考慮員工個體差異,實行差別激勵對於處於不同層次的員工的需要不同,實行差別激勵。面對普通員工的激勵。可採用與績效掛鉤的薪酬、表彰與讚賞、帶薪休假、提供個人發展和晉升機會等;對一般管理人員的激勵,可以使其經濟報酬與管理人員的管理績效掛鉤,對管理人員來說,晉升可能是最有吸引力的激勵措施,對他們要善於授權,同時要努力處理好集權與分權的關係

(四)創建適合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注重團隊激勵現代私營企業要建設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解除企業發展的後顧之憂,企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企業文化塑造人,塑造一種爲員工認可的企業文化,讓企業文化融入員工個人的價值觀裏,可以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三、自我總結

對激勵機制的研究是一個複雜的課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激勵方法是一個多層次、多跑道的立體

開放系統。現代企業管理已進入到一個以人爲本的管理時代,其重要內容不再是板着面孔式的條條框框的限制,而是一門融進了管理者和員工對事業獻身的獨特的藝術。企業在實際管理中會遇到不可預測種種難題,因此,在實際管理中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交叉使用多種激勵方法,以達到激發員工工作動力的目的來爲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

四、自我評價

通過了這幾年的學習,讓我成長了許多,懂得了要想自己能夠擁有自己的事業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去奮鬥去拼搏,成就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我會在將來的一天讓自己的發光的,所謂:金誠所至金石爲開。我相信自己更肯定自己!!!我會立於當今的企業競爭中的,有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我要是做上老闆我會多注意人才資源這部分的,因爲當今世界人才是關鍵,讓自己的員工發揮他們的所長才能讓自己的公司永遠的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篇: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

淺談綠色管理思想
 
摘要: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爲全世界的共識,是人類未來的發展道路。“綠色思想”已經融入了大衆生活。綠色管理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和環保意識增強的必然結果。在綠色文明來臨之際,企業應改變現行的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指導下的企業管理模式,以綠色生態的觀點,解決在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人類“自然家園”和“精神家園”的荒漠化現象,實現人類外在自然和內在自然的“綠化”。爲了拓展企業的生存空間,實行綠色管理,是21世紀我國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綠色管理 生態 可持續發展
 
綠色管理思想溯源20世紀以來,隨着現代科技尤其是現代管理在工業化大生產中的廣泛推廣和應用,勞動生產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由此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物質文明。但與此同時,人類社會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之中,人類自身及其生存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災難。在人類自身方面,主要表現爲經濟主義、消費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等價值理念的盛行而導致的人類社會的片面發展、道德滑坡、價值喪失等等社會問題;在生存環境方面,則主要表現爲對自然資源的瘋狂掠奪、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和生產利潤的片面追求而導致的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溫室效應”的產生、臭氧層的破壞、自然資源的銳減等等生態問題。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從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類的生存危機意識逐漸甦醒,至20世紀90年代,在全球興起一股綠色思潮,綠色生產、綠色消費以至綠色政治、綠色管理等綠色觀念相應產生,尤其是綠色管理思想,對於糾正人類過去片面發展的觀念和行爲有着特殊的意義。“組織的行爲導致了環境的破壞,要想阻止組織對環境的破壞,離開管理學的理論武器肯定是不可能的”。〔1〕早在19世紀,恩格斯根據美索不達米亞的教訓就警告過人類,對大自然的不恰當索取將導致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到20世紀5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綠色思想”開始萌芽,出現了生態農業。〔2〕1962年,美國作家萊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中,描述了由於農藥污染而帶來的生態危機,引起轟動,從而打開了人們認識環境問題的窗戶。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發達國家飽受環境污染之苦,“綠色意識”大大增強。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召開。這次會議第一次把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問題作爲最爲重要的國際政治問題之一列入了聯合國議事日程,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將每年的6月5日定爲“世界環境日”,這次會議的召開標誌着人類環境意識的甦醒。1973年1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成立,主要職責是處理聯合國在環境方面的日常事務。這一組織的設立標誌着環境保護進入了政府間協作領域。以1977年斯德哥爾摩會議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爲標誌,全球掀起了綠色環保浪潮。〔3〕可持續發展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共識,併成爲各國新的發展理論和社會發展模式,尤其是已經或正在全方位地影響和改變着企業傳統的管理思想,綠色管理的思想也就應運而生,併成爲企業在21世紀實現自身發展和飛躍的明智選擇。可以說,綠色管理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和環保意識增強的必然結果。
 
可持續發展思想對傳統管理思想的衝擊是全面和深刻的,這集中體現在企業所推行的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的“三贏”戰略。綠色管理的興起和發展,標誌着企業以犧牲環境爲代價去換取一時發展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而充分考慮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限度內,綜合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各項因素,去求得長遠的發展,這是人類幾千年發展的歷史所必然要求的。
 
2 綠色管理的科學內涵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泰羅提出的科學管理理論爲代表的現
 
代管理理論產生以來,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成爲現代管理理論中的主導價值取向,並影響至今。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認爲,企業唯一的最高目標就是實現利潤最大化,採取科學嚴密的管理手段,推行“利潤至上”、“標準至上”的管理理念。所以,現代管理理論成爲僅關心經濟利潤的“經濟的”“科學的”管理理論,這種觀念指導下的企業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保證儘可能高的勞動生產率,但也產生了種種弊端,即爲了企業利潤而損害企業員工以至消費者利益,甚至嚴重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等等,爲了實現真正的科學管理,人成爲整個生產經營管理流程中的一個“標準部件”,人的主體性地位和價值遭到了最嚴重的挑戰。所以,這是一種以生態與經濟相脫離爲特徵的企業經濟管理理論,是不完全的現代管理理論。〔4〕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的管理理念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沒有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的管理理念,人類社會就不會有這麼輝煌的成績。
 
因此,否定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的管理理念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現實的。然而,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管理理念的指導下,現代工業文明帶來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和生態問題。爲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自身的經濟利益需要,現代工業文明通過分裂、分化、分解、分割的方式將複雜的自然事物變爲單純事物,然後又將這些單純事物重組爲符合人的要求的複合物,這種現代工業文明只是利用了自然規律的某一方面,而忽視了其它方面,它沒有顧及整個自然界,違反了自然過程的流動性、循環性、分散性和有機性,割裂了技術活動與自然生命的統一,干擾了自然過程的多種節律,破壞了生物圈整體的有機聯繫。
 
“巨大的工業和技術成就也能造成重大損害,它會產生破壞自然界平衡和危及人類健康的污染。”〔5〕在綠色文明來臨之際,企業應改變現行的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指導下的企業管理模式,通過實施綠色管理,樹立生態意識,使自己的經濟行爲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發展協調起來。對生態不負責任的企業,無法實現對自然和社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並將自己置於自然和社會的對立面,必然遭到自然的懲罰和社會的唾棄,並在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進程中被淘汰。企業只有將綠色觀念導入企業的價值觀,教育、引導、鼓勵員工把企業的發展與生態保護及全社會的共同發展相協調,才能爲企業實施綠色管理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持,使綠色管理成爲員工的自覺行動,從而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所謂綠色管理,就是企業根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追求人類生態環境的最終改善和自身的全面提高爲根本目標,以企業全員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全過程控制爲特徵,把生態保護觀念融入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之中,將環保當作企業開拓市場、降低成本、實現高效益的有效手段,從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着手來控制污染與節約資源,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增長,達到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保護效益的有機統一,由此而形成的一種綠色經營理念及其所實施的一系列新型管理活動。綠色管理思想作爲一種新型的現代管理思想,使生態環境管理和生產經營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生態與經濟協調互促型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6〕綠色管理實質上是以生態環境保護爲載體所實施的一種更高級的人本管理,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關於人在自然和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界定。這裏的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而是生態人,生態人是指能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和自身潛能的自然人和社會人,生態人假定把企業的環境行爲納入了倫理道德(也包括環境道德)的範疇。在現代經濟管理理論條件下,人類社會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物質文明體系,依靠這個體系,殘酷地掠奪自然和破壞自然,遠離人性和泯滅價值,人與自然之間存在着強烈的對抗,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也隨之加深。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和精神危機使人們認識到,人類不能再在經濟主義和科學理性主義指導下,沿着現代經濟管理的老路繼續走下去,出路就在於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的綠色管理。
 
綠色管理重視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環境相協調,以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具體應包括企業利潤、生態環境和人的發展等三方面內容。作爲現代企業,追求利潤不應再是企業唯

一的目標,它只是企業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而企業賴以活動和生存的生態系統以及在知識經濟時代能夠掌握並創造知識、技術、信息的人才應是企業發展和追求的最根本目標。人作爲企業和社會發展中的能動因素,就要充分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術、信息,在創造利潤、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保護和促進與生態和社會環境的和諧統一,以維持永續的發展。管理的系統論和權變論的觀點認爲,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與管理是密切相關的,它既爲管理提供了資源和機會,包括各種物質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發展機遇,又同時會對管理帶來威脅制約因素。離開了環境,企業所需的資源就無法得到,企業的發展就會受到制約,甚至企業的生命都會受到威脅。這種環境既包括社會環境,更包括作爲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態環境。綠色管理就是以綠色生態的觀點,解決在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人類“自然家園”和“精神家園”的荒漠化現象,樹立可持續發展戰略,既滿足自然本身的可持續發展,更要滿足人自身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類外在自然和內在自然的“綠化”。正是從這一點上說,綠色管理是將管理中對人的關心擴展到了更深的層次,即通過關心生態,關心環境的可持續性最終體現對人的生存發展的可持續性的關心。綠色管理的興起不僅表明人類對環境與管理的關係已經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表明在人本管理思想上有了新的發展,綠色管理是適應經濟發展的生態化趨勢而產生的一種面向21世紀的新興管理理念。
 
3 綠色管理的幾點設想在綠色浪潮風靡世界的今天,國際競爭中各國越來越傾向於採用綠色壁壘,推行綠色認證,企業如果達不到綠色認證的要求,將被拒之於國際市場之外。消費者作爲企業生存的土壤,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對環保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加強。要求企業提供的產品既不能給消費者的身心帶來傷害,也不能對他們的生存環境造成污染。企業本身也有進行綠色管理的內在動力。一方面,隨着科技進步使無污染生產(即清潔生產)成爲可能;另一方面,綠色產品一般都具有較高的附加值,使企業有較高的收益。所以,通過改進管理模式,實行綠色管理,企業完全能夠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企業的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總之,爲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儘早實行綠色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明智選擇。
 
近幾年,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國內綠色消費意識逐步增強,我國政府已經或正在加緊制定有關環保方面的法規和政策,強制懲罰企業污染環境和過度使用自然資源的行爲,使未採用綠色管理的企業成本逐年增加,甚至招致處罰。所以,企業爲了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尤其是要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拓展我國企業的生存空間,就不得不改變現有的管理體制,實行綠色管理。因此,在當前形勢下,企業實施綠色管理已迫在眉睫。具體來講,我國的綠色管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實施:
 
3·1 樹立綠色管理理念樹立綠色管理理念,就是融生態發展和保護的觀念於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併成爲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的指導思想。企業要不斷向員工宣傳綠色理念,鼓勵員工的環保行爲,加大綠色投入,從而形成企業的綠色文化,儘量使每個人掌握環境知識,養成自覺關心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在日常活動的各種場合都能考慮到自己的行爲對環境的影響。綠色企業文化的形成,可以把企業職工的思想行爲統一到企業的發展目標上來,充分認識環保的重要性,使職工視環保爲己任,使環保目標與企業目標融爲一體,只有這樣,才能改變我國企業綠色管理的落後局面。
 
3·2 取得國際綠色認證綠色認證的依據是ISO14000標準,ISO14000作爲全球通用的環境管理體系,爲企業考慮有關環境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有效的科學管理模式。當前,ISO14000認證體系在國際貿易中被稱爲綠色通行證,是發達國家經常採用的一種技術壁壘,不符合該認證的企業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將寸步難行;企業取得了ISO14000體系認證,就等於取得了綠色通行證,就可以早日進入國際市場,早日規範企業的環境管理。對企業而言,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不僅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還可以爲企業帶來節能降耗的直接效益。

3·3 建立綠色人文環境企業的綠色人文環境是實施綠色管理的根本,它主要包括綠色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員工綠色素質技能的提高。綠色管理制度以生態保護和人文關懷的綠色管理理念爲指導思想,圍繞生產高質量的綠色產品和提供高水平的綠色服務以及全面提高企業的綠色綜合競爭力爲中心,結合企業自身條件建立健全相關的綠色管理制度,形成濃厚的綠色人
 
文管理氛圍,以提高員工的綠色素質和技能爲根本途徑,選擇適合企業員工心理特點的載體,把企業、生態、社會的效益和員工的發展融合在一起,建立和諧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目標明確的綠色人際關係,使得企業成爲全體員工的命運共同體,以實現企業綠色管理目標。3·4 創造綠色生存環境任何企業都處於一定的環境之中,企業既要適應環境,又要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可影響企業的發展。綠色生存環境是指企業生存的沒有污染或少污染的空間或環境,它既爲企業的發展提供條件,同時也必然對企業的活動起制約作用,主要包括綠色工廠、綠色工作間、綠色設施和綠色社區等周邊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尤其是綠色工作間和綠色設施的設計和佈局,不應單純考慮生產目標,還應着眼於人的感情需求和審美需要,形成使得員工身心和諧、輕鬆愉快、高效美感的勞動環境。因此,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營造綠色工作環境,就是爲了擴大企業的生存空間,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自身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5 塑造企業綠色形象企業綠色形象是指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行爲在公衆中的總體印象,是企業的無形財富。企業綠色形象的好壞直接決定企業的市場地位。企業綠色形象的樹立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企業除了要在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實現綠色管理之外,還要通過公共關係活動向公衆傳達企業的綠色信息,如積極參與社區內的環境治理,通過有影響力的宣傳媒介和公關活動,宣傳企業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實際行動。
 
企業對環境事務的支持,尤其是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以及自身綠色人文環境和生存環境的建設等等方面的諸多信息,從而引發公衆對企業綠色行爲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 劉思華·現代管理理論的缺陷與綠色管理思想的興起[J]·生態經濟,1995(2):7-10:〔2〕 (日)三戶公·管理學與現代社會[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104·
 
〔3〕 姜太平·綠色管理———企業管理髮展的新趨勢[J]·決策借鑑,2000(2):10〔4〕 劉承偉·綠色管理:21世紀企業管理的新領域[J]·齊魯學刊,2001(4):130-133〔5〕 趙鳳岐·發展與發展觀[J]·學術研究,1997(2):11-16
 
〔6〕 (法)羅貝爾·薩蒙·管理的未來[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33·
 

第四篇:經濟管理對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認識 -管理學畢業論文

通過本經濟管理畢業論文,能夠清醒認識到企業管理者和會計工作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我國企業應當以建立集中統一的財務管理體制爲基礎,以建立企業財務結算中心爲手段,以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集中管理爲前提,實現公司與社會和市場的接軌。

摘要

隨着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顯得尤爲重要,財務管理必須爲企業服務好。當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等問題,而財務資金管理問題已成爲中國企業管理水平難以提高的根源所在。本文簡要指出了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現狀:第一方面,企業財務主體意識不明確;第二方面,財務會計職能混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財務會計人員對財務制度的執行有偏差;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不高;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監督不利,執法不嚴。本文詳細論述了以上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基礎上提到三點建議:資金管理方面要規範集中,存貨等資金的管理;綜合管理方面要降低成本費用控制人工費用;人員管理方面要按照“統一領導、同意委派、分機管理、分機考覈”的原則建立一套財務人員的集中管理模式。

通過本經濟管理畢業論文,能夠清醒認識到企業管理者和會計工作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我國企業應當以建立集中統一的財務管理體制爲基礎,以建立企業財務結算中心爲手段,以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集中管理爲前提,實現公司與社會和市場的接軌,全面提高公司的財務管理和資金運作水平,提高企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擴大企業盈利的目的。

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經濟管理對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認識

隨着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強,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顯得尤爲重要。企業的財務管理通過價值形態對企業資金進行綜合性管理,滲透和貫穿於企業一切經濟活動之中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都跟財務管理有關,因此,財務管理工作必須爲企業經濟管理中處於基礎性地位,財務管理工作必須爲企業管理服務好。首先,財務活動是企業一切活動的基礎,涉及產、供、銷各個環節,爲其它管理提供準確資料。其次通過覈算、分析、對比發現問題,找出對策,財務管理也就是企業謀求發展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只有靠正確的財務政策,用規定的財務處理方法去規範我們的財務行爲,才能以信息的反饋中找準再生產與流通領域的薄弱環節,堵塞漏洞,杜絕違法違紀行爲。

一、目前企業經濟管理現狀

當前企業財務管理還存在着很多問題。

一是企業財務主體意識不明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資金上撥下繳,分配統收統支,企業財務管理一直附屬於國家財政,單純執行國家制定的規章制度。

二是財務會計職能相混淆。由於我國過去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對企業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統收統支”的財務管理體制,企業財務與會計工作混在一起,二者沒有嚴格的區分,往往會計人員與財務人員相互兼任。

二、當前財務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人員對財會制度的執行有偏差

由於會計人員的業務執法地位,會計監督的法律地位還不爲社會所廣泛承認,會計人員仍然被視爲法人代表的私有財產,會計工作聽命於單位負責人的隨意指揮,會計工作沒有執法獨立性。加之有的財會人員法律觀念淡薄,職業道德水平較低,爲討好企業經營者,追求不正當的利益和政績,故意製造假帳,並不惜採用各種手段逃避財政、稅務、審計部門的檢查。很多財務人員往往被動地執行國家財務制度,根本沒有起到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以及參與決策和事後分析的作用,反映出部分財務人員政治素質較差、業務素質較低,與經濟發展不適應的弊端。

2、企業經營者素質不高

許多企業經營者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後,控制能力差。不少企業經營者面對知識經濟大潮的來臨無動於衷,不認真研究市場,研究客戶,研究競爭對手的變化,盲目負責投資上項目,不是千方百計集中資金用到刀刃上。

3、會計信息失真

原始憑證失真。一是如虛列職工姓名,造假工資單,使用假髮票代增值稅發票,以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假合同套取現金,虛列成本、虛報利潤等比比皆是;二是會計帳目、會計報表失真。由於原始憑證的失真,反映在會計帳簿、會計報表的數字也嚴重失真。

4、會計監督不利,執法不嚴

我國現有會計監督體系雖然已經建立,但還不健全,監督力度不夠,會計監督的社會職能還沒有發揮出來。有的經濟監督部門自己不硬,虛假監督,人情監督的現象還比較普遍,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有增無減。

三、對企業財務經濟管理提出的幾點建議

只有做好財務經濟管理工作,企業管理才能出效益。加強財務管理首先要從四方面進行。

1、資金管理方面

首先,規範貨幣資金的管理。要規範現金收支的收據管理,目前企業主要有兩種收據。一種是內部收據,譬如預支差旅費的收據;另一種是業務上往來需要稅務局的印製的專用收據。開具的收據存根,應有簽發人負責保管,落實責任。在貨幣資金內部牽制制度中,錢帳分管是核心,要明確出納與會計崗位的分工;在貨幣資金稽查中,要求對每一筆貨幣資金的收付都必須要經會計主管或指定的會計人員認真審覈,審查手續是否完備,內容是否真實,合理合法;在貨幣資金盤點制度中,強調貨幣資金要定期進行盤點清查,並與銀行對賬,每月核對一次;在貨幣資金收付時,要把握每一筆收付都必須填制或取得合理合法的原始憑證,並經有關人員審覈批准後方可作爲編制記賬憑證,登記帳薄的依據。同時堅持按規定日期報現,支付金額集中的用支票處理;嚴禁簽發無記名無單位的空白支票,簽發支票的印鑑必須有相關責任人員分別保管,不得有出納一人包辦,儘可能減少現金支出,以堵塞貨幣使用過程中的漏洞。

其次,存貨資金成本的管理,物資零庫存是企業追求的目標,在現有市場情況下,實現真正的零庫存是不可能的,但是採購部門應當與主要材料的經濟訂貨批量進行測算,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帶進行修正,逐步制定符合市場情況的經濟採購機制,降低存貨資金佔用,加快企業資金週轉,節約資金成本。採購業務工作,宜由企業採購部門負責,對重要物資需預付款時,除需經辦人簽字外,還應有物資採購部門負責人、企業負責人簽字,並隨訂購物資合同。視其合同內容中載明需要預付款字樣,才能支付預付款,否則缺一要補辦說明情況書後方可付款;對重要物資的付款時,隨附倉庫的收料單,經覈對數量、價格、質量、總金額等,由經辦人和企業負責人簽字,並交出納員覈查發票後,纔可辦理付款如轉賬支票、匯款等手續;向個體工商戶或農民採購物資和材料,其發票除交易市場開出統一發票外,應附有詳盡個人收款收據,以證明向個體工商戶或農民購入物資和材料。

再次,規範固定資產的管理。固定資產更新或改造,應當堅持嚴格審覈、快速實施的策略,儘快使資產達到生產狀態,進入生產運行體系,一方面使資產功能更貼近市場需要,一方面避免資金長期佔用帶來的風險;只有儘快加入生產運行體系,才能發揮資金更新,改造的目的,爲生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早日實現盈利,收回投資,爲下輪的資產更新改造提供資產保障。在購買大宗固定資產時,必須經公司和有關職能部門進行調研後,落實設備和物資的生產地、型號功能,經企業領導部門研究決定,並經比價採購或招標採購後,簽訂購貨合同,協商後須載明雙方的責任。設備進廠後,經安裝調試,符合協議或合同功能標準,才能辦理驗收付款手續。同時辦理竣工驗收、驗收單上經使用部門蓋章和使用人簽名後,財務部門才進入固定資產帳戶,與第二個月其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最後,規範產品銷售資金的管理。責任到人,加速銷售資金的回收。財務部門應在月初及時開出產品銷售增值稅發票,銷售部門應落實專員儘快帶票上門回收貨款。

2、綜合管理方面

首先,降低成本費用。成本費用管理涉及到企業經營的全過程,涉及到每一個員工。企業的盈利收入減去各項成本耗費的剩餘,成本耗費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借款利息、營銷費用、日常管理費等其他成本費用。

一是降低材料成本。降低材料成本可以採用比價採購方法,在年初,由各部門提出各項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總需求量計劃,列出清單。採購部門向供應商作實地考察或要求其報出供應價格,對比價格後採購部門確定符合採購條件的供應商若干家。通過這種方式,供應商有穩定的銷售量,使企業更獲得較低的採購價格容易;企業有穩定的供應渠道和貨源,有利於縮短採購週期和節省採購工作量,降低庫存,減少資金佔用,降低資金佔用成本。

二是控制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控制,爲了發揮工資制度應有的獎勵與約束作用,企業應當制定比較科學的工資獎金體系,以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工資獎金分配上更注重對企業的貢獻方面,建立健全科學的工作業績評價制度,使職工的收入與企業的貢獻相配比,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也能使職工更能客觀的人是自己的能力,有利於平穩心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益,可以有效的節省人工成本。

三是控制費用。費用控制,是一個內容繁雜的工作,但是關鍵的是要樹立一種“應該節約、節儉光榮”的觀念。在日本三菱電機,紙張經過雙方使用後才能廢棄已經形成了不成文的一個規定,在很多大公司,都在推行這種節儉的觀念。樹立這種觀念將會使職工在工作、生產中隨時考慮並體現這種觀念。從而降低企業耗費。在費用控制方面,嚴格的預算管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預算管理的關鍵是制度嚴密、詳細、可行的預算計劃,制定詳細的計劃需要企業各部門的密切配合。費用控制中應當避免僅僅依靠財務人員進行控制的模式,充分調動各部門負責人的積極性,使各部門負責人能主動控制費用,提高費用控制的有效性。

除此以外也要注重提高銷售收入。在企業自身條件和地理環境、自身條件的限制下,由於提高銷售收入存在很大的困難,努力降低成本費用是企業的唯一出路。

3、人員管理方面

在企業內部按照“統一領導、統一委派、分級管理、分級考覈”的原則建立一套財務人員的集中管理模式。

首先,企業內部實行會計委派制。在企業內部各覈算單位和二級法人單位設立財務科,由企業財務總部向財務科統一委派財務人員,對各單位的財務會計活動進行覈算、管理和監督,協助各單位負責人做好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工作。企業內部所有財務人員由企業財務總部統一領導,組織關係和勞動工資關係隸屬企業財務總部,財務人員的考覈、選聘、培訓、委派由該部門會同人事部門負責,財務人員的工資由總部統一發放,便於提高會計覈算的準確性和財務監督的嚴肅性。

其次,各財務科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負責,同時企業財務總部負責,其獎金由企業財務總部根據其業績考覈併發放;各財務科財務人員與其財務科負責人簽訂勞動合同,實施分層管理。

總之,現在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財思路貫穿與企業管理的全過程,這不僅要求財會人員在實現傳統思想轉變的基礎上,與管理者一道,在研究市場和政府的政策,在操作技巧和內容上,運用數字和電腦手段全面、正確的收集財會信息,進行全面綜合的、動態發展的財會管理量化分析,對企業的籌資、投資、風險等一系列問題進行預測的決策。爲此,財務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素質,適應企業發展的綜合要求,解決思想、轉變觀念,樹立以經濟效益爲中心的財務工作新觀念。

企業財務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企業管理人員所認同,相信通過加強財務經濟管理,必會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擴大企業盈利。

第五篇:經濟管理學論文範文 經濟管理學論文題目

在千年之交、世紀更迭之際,人類社會即將由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過渡。這種變化將給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經濟管理學論文工作方式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劇烈而深刻的變革。在這場變經濟管理學論文革中財會人員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已成爲一個亟待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本文擬對此抒一孔之見,以求教於同行和讀者。

一、財會人員要有時代意識

時代意識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外延十分寬泛、時限極其嚴格的一個經濟管理學論文術語。在這裏,我們不打算給它一個精確的定義,僅從會計工作的實際談談財會人員應具備的富有時代精神的“三大意識”。

1、發展意識

會計自誕生之日起,就處在不斷的變化經濟管理學論文發展之中。十九世紀中葉爆發了工業革命,確立了工廠制度。工廠制度的建立一舉解決了現代會計賴以存在的四大基本前提: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經濟管理學論文,並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有利於加強工廠管理的成本管理會計的方法。隨後,西方的工廠制度進行了制度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原始的工廠制度而成爲佔絕對優勢的現代企業制度。這一變化,使得會計對“受託責任”的經濟管理學論文處理凸顯出來,並由此形成了以對外報告爲專職的財務會計和以對內報告爲主旨的管理成本會計。在最近幾十年內經濟管理學論文,由於人們對物價變動、企業破產、生態環境、社會責任、公司稅務等因素高度關注,使會計的內容進一步充實,分化出通貨膨脹會計、清算會計、環境會計、社會責經濟管理學論文任會計和稅務會計等等,初步構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系統完整的會計體系。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金融工具的創新、社會保險業和融資租賃業的發展,與之相應的又產生經濟管理學論文了國際會計、企業集團會計、跨國公司會計、合併會計、外幣業務會計等等。美國伊利洛斯大學e ·貝爾考依教授針對現有會計存在的侷限性和會計使用者對經濟管理學論文更多、更新經濟管理學論文信息的需要,寫了《會計未來趨勢》一書。在書中,他提出了未來會計的六大發展趨勢:①社會經濟會計。它主要是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反映和計量企業經濟活動對社會的影響,旨在真實反映某特定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它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②人力資源會計。傳統會計側重於對物質資源和財務資源的計價,忽視了對企經濟管理學論文業最寶貴的人力資源的計價,爲了彌補這一不足,人力資源會計必然應運而生。③產權資本成本會計。企業佔用的資金通常有兩個來源,即債務資本和產權資本。現有會計只確認債務資本的成本,而不確認產權資本的成本,似乎運用產權資本是無需花費代價的,這是一個嚴重的經濟管理學論文誤區。④現金流量制會計。這種會計不僅記錄與某會計期間的現金收支有關的會計事項(現金制會計),也記錄由銷售所引起的人欠或欠人的現金流量(指應收帳款的收回和經濟管理學論文應付帳款的償還——權責發生制會計)。現金流量制會計是將現金制會計和權責發生制會計融爲一體的會計覈算系統。建立這種會計制的根本目的,在於向企業利益關係人提供他們在決策過程中所必需的現金流經濟管理學論文量信息。⑤財務預測的編報。企業財務預測的編報主要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進行預測。隨着電腦的普及和預測軟件的開發,提高了預測的準確性、降低了預測的成本,使企業有可能編報財務預測資料。⑥編制增經濟管理學論文值報告。不少會計學專家認爲,現在的“淨利”面太窄,不能真正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他們主張計算增值額,並編制增值報告,以便從更廣泛的角度來反映企業的經經濟管理學論文營成果。我們姑且不去評說貝爾考依教授的觀點是否正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會計從來不會停滯不前,總在不斷衍生和翻新。這種變化,一方面沿着越來越細微的軌跡發展,另一方面沿着越來越宏觀的軌跡發展。很顯然,如果經濟管理學論文我們的財會人員沒有發展的意識,沒有發展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就必然落伍。

2.創新意識

目前,人類正處於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的轉變階段。經濟管理學論文知識經濟,其實質就是高技術經濟、高文化經濟、高智力經濟,是一種區別於以傳統工業爲支柱產業、以稀缺自然資經濟管理學論文源爲主要依託的新型經濟。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既給傳統的會計的發展、創新帶來了機遇,與此同時,也給它提出了全方位的、嚴峻的挑戰。撮其要者,臚列三個事例:

其一 技術創新對傳統會計的挑戰。技術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衆所周知,由現代科技革命所引經濟管理學論文動的經濟生活中一系列技術創新是主導當代經濟發展與增長的關鍵經濟管理學論文因

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技術創新,就不可能有經濟增長。具體到一個企業來說,技術創新可以使其從瀕臨倒閉的邊緣起死回生,並得以持續發展,也可以使一家處於發展顛峯的企業一夜間跌入谷底,徹底喪失再發展的能力。不言而喻,在技術創新條件下,企業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及不確定性水平大大提升,資產的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更象變戲法似的撲朔迷離。這種變化,使得傳統的會計模式無法應經濟管理學論文對。傳統會計建立在借貸記帳法、歷史成本原則和權責發生制的基經濟管理學論文礎上,這一模式對於確認、記錄、計量、報告企業有形資產的流動是行之有效的,但對於因技術創新所產生的企業專利權、專營權、版權、技術祕方、商標權、品牌權、商譽、迴避競爭協議、計算機軟件的研究和開發、市場開發、技術引進、人才引進等無形資產的揭示則經濟管理學論文顯得有些黔驢技窮,不能真實地、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因此技術創新呼喚着與之相適應的新的會計模式的誕生。 其二 金融工具創新對傳統會計的衝擊。自7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浪潮席捲全球,波及金融業務的各個領域。伴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全球性的金融創新大趨勢已露端倪。現在金融工具創新已由第一代(現金、銀行存款和經濟管理學論文商業票據、債券、股票等)向第二代(即衍生金融工具)邁進。在這一階段,一種新設計的金融工具隨時都有可能投入市場,參加運作。如一些銀行、證券公司近年來推出了一批新“組合”的衍生工具,象“封頂”、“保底”、“加圈”、“互換期權”、“匯價幅度期匯”經濟管理學論文之類,還有新的不動產類衍生工具和通貨膨脹類衍生工具。這些新創的金融工具,如果操作得當,能夠幫助投資者規避風險,並帶來豐厚的投資報酬;反之,將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甚至導致滅頂之災的倒閉、破產經濟管理學論文。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和發展,使得傳統會計不能及時、準確、快捷地揭示和披露風險信息,因而也不能以此爲基礎提出防範風險的具體對策。要適應這一情況,必須對傳統會計中的會計要素定義、對會計確認標準的原則、對會計計量的基礎以及對會計報表結構體系等進行徹底改革。金融工具創新呼喚着財務會計的創新。

其三 信息技術發展對傳統會計的洗刷。信息產業代表着新一代的生產力,是促使世界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的先導產業和主導產業。毫無疑問,信息技術在知識經濟經濟管理學論文時代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大發展。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全球衛星通訊的實現和互聯網絡的建成,對以人工系統爲基礎而構築起來的現有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將是一次颶風式的洗禮。現有會計模式僅侷限在帳戶左方記借,帳戶右經濟管理學論文方記貸;仍利用三個世紀以前發明的反向抵減技術來實現會計信息中的正、負數表達;仍運用紙張、筆墨加算盤等技術手段從事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加工、顯而易見,這種會計模式的建立是以語言的產生、文字、紙張及印刷術的發明爲技術基礎的,已經適應不了信息技術革命這一技術基礎,容納不了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強大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技術發展呼喚着財務會計的創新。

3、開放意識

開放是我國的一項深入人心的基本國策。就會計領域而言,開放的必然性在於:第一,在較長時間內,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會計只是充分反映經濟活動,監督經濟過程的卑微角色,而不能成爲“民衆利益的看門狗經濟管理學論文”和“國家不花錢的經濟警察”,根本擔當不了主導社會資源流向和主導社會財富分配的重任。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需要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會計經濟管理學論文模式,這當然離不開在準確把握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引進會計國際慣例,引進西方的財務呈報概念框架,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框架體系。第二,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各國經濟的經濟管理學論文相互滲透、相互交往日益頻繁、各國經濟運行的方式和發展水平方面的差異日益縮小,國家與地區間的分隔也逐步消除,會計及會計學科的國際一體化將是不可逆轉的潮流。綜上所述,作爲跨世紀的財務人員,必須有開放的意識,以博大的胸襟,對西方會計進行精嚴的選擇,吸取對我有用的東西,推動中國的會計事業和會計學科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二、財會人員要有廣博的知識面

在知識經濟時代,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對人的能力的挑戰,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決於人的知識及知識轉化爲能力的程度。要想成爲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名合格財會人員,必須有相關的知識作基礎。

1、通曉專經濟管理學論文業理論

按高標準要求,一名出色的財會人員必須有寬厚的會計理論基礎和嫺熟的會計實務技能。鑑於目前財會隊

伍素質不高的實際情況,我擬將會計專業理論分成幾個層次,並依據這些理論與會計實務關係的遠近,提出程度有別的具體要求和建議,與會經濟管理學論文計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同仁共勉。

第一 瞭解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人們(認識主體)把握會計事物(認識客體)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和。會計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具體來說,主要有邏輯方法、實證方法、比較方法和系統科學方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獲取感性知識的具體方法,如數學方法、統計方法、歷史方法和經驗方法。它是一個由哲學方法、現代科學思維方法和會計具體研究方法所組成經濟管理學論文的多層次、多種類方法的有機體系,是更有本質的理論。它對於充實和完善會計理論。拓展會計理論的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財務理論研究人員對這些研究方法必須有透徹的領悟和精湛的運用技術巧。只有這樣,才能多經濟管理學論文出成果,出好成果。會計理論研究方法就是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方法論,對於從事具體財會工作的同志來說,對這些方法也要有一個起碼的瞭解,因爲這有利於財會人員從最高層次上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並運用它經濟管理學論文指導具體工作。

本網推薦訪問其他文章:

管理學畢業論文選題管理學畢業論文

經濟行政管理學論文

經濟管理學論文

經濟管理學論文

行政管理學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