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經濟論文

計量經濟學論文 (優選15篇)

【導語】

計量經濟學論文 (優選15篇)
計量經濟學論文 (優選15篇)

計量經濟學論文 (優選15篇) 由本站會員“eierstrass”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計量經濟學論文篇2:計量經濟學論文篇3:計量經濟學論文篇4:計量經濟學論文篇5:計量經濟學論文篇6:計量經濟學論文篇7:計量經濟學論文篇8:計量經濟學論文篇9:計量經濟學論文篇10:計量經濟學論文篇11:計量經濟學論文篇12:計量經濟學論文篇13:計量經濟學論文篇14:計量經濟學論文篇15:計量經濟學論文

【正文】

篇1:計量經濟學論文

計量經濟學含義與性質研究

摘要:計量經濟學表示經濟學和數學以及統計學的有機統一。透過經濟學與數學以及統計學的有機統一,以實現經濟問題理論定量與經驗定量相統一的目標。計量經濟學的目的在於使現有的經濟領域的研究方法變得更加科學化。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支學科。能夠說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獨特一面。計量經濟學科學性的標誌在於其嚴謹的數學方法邏輯性和正確指向性的統計推斷。計量經濟學也具有不精確性。在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和不精確性之外還有其侷限性。計量經濟學的未來還需我們共同努力。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定義;科學性;不精確性;侷限性

一、計量經濟學的含義

1.計量經濟學的早期含義

在17世紀時期,計量經濟學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現,但當時,計量經濟學這個專業術語並未出現,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裏希的經濟學家在其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了計量經濟學的概念。計量經濟學表示經濟學和數學以及統計學的有機統一。在研究中發此刻統計學和數學以及經濟學的相互關係中存在着一種規律,發現這個發現的發現者將其命名爲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是對理論政治以及純經濟學的主觀抽象法則進行試驗和數據檢驗並由此來將純經濟學最大化的成爲嚴格好處上的科學。1933年,計量經濟學會將計量經濟學定義爲:透過經濟學與數學以及統計學的有機統一,以實現經濟問題理論定量與經驗定量相統一的目標。這個定義表現了計量經濟學是由統計學數學以及經濟學共同組成的,缺一不可。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爲是數學在經濟理論領域的應用,也不能籠統得以爲是經濟理論問題的簡單統計,只有將三者構建在一齊才能發揮出特定的效力。

2.計量經濟學的現代含義

由於計量經濟學的早期目的在於科學化經濟理論研究,因此在隨後的經濟理論研究方法的不斷拓展完善中,計量經濟學的含義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其定義變的更加具體也更加具有內涵。第一種定義認爲:“計量經濟學是利用統計學和數學的方法來分析經濟學理論數據,將經濟學的經驗理論包含在內一齊分析,透過分析來證明經濟理論的正確與否。”第二種定義認爲:“計量經濟學的目標是建立經濟模型來分析經濟學中的變量之間的相互關係。透過模型來確定當一個變量發生變化時對其他變量會造成多大影響。使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工具來解決發生在經濟和社會中的變量變化問題,並引導人們對此類問題分析和了解並解決。小結:發展至今,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爲經濟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但其基礎和目標並未有多大改變。還是將經濟學和數學以及統計學三者合一共同解決和推斷經濟理論假設的實證研究。不管是哪一門學科都可分爲理論和應用兩個方面。因此,計量經濟學也可分爲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計量經濟學。自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其後果影響至今。作者認爲這不必須是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問題,其可歸結於應用計量經濟學的問題。由於人們對計量經濟學的濫用和理解的不透徹所以才無法從理論計量經濟學中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二、計量經濟學的特性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支學科。能夠說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獨特一面。計量經濟學科學性的標誌在於其嚴謹的數學方法邏輯性和正確指向性的統計推斷。當然,對於計量經濟學科學性的質疑也從未間斷過。凱恩斯認爲計量經濟學是“統計的鍊金術”,“蹩腳的魔術”。他認爲計量經濟學到目前爲止還算不上科學的研究方法。爲此作者統計出了科學標準並表現了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

1.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

首先,科學哲學標準爲:邏輯實證主義科學標準:其核心是事物的可證實性。包括維也納學派的邏輯實證主義和柏林學派的邏輯實證主義以及“亨善爾”邏輯主義。證僞主義科學標準。這種證僞主義的基本出發點是證實和證僞之間的邏輯不對稱。凡是能夠被證僞的那就不是科學的。其次,我們能夠在計量經濟學中發現邏輯實證主義的特性:重視證實,觀測,反對因果關係的存在,反對理論實體。從計量經濟學中我們更能找到證僞主義科學標準的影子,計量經濟學的作用就在於對原有的經濟理論或問題進行模式分析,不斷假設推斷,透過證實和證僞發掘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這一方面充分體現了在計量經濟學中證僞主義科學標準的存在。

2.計量經濟學的不確定性和侷限性

首先,計量經濟學具有不精確性。其實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從基礎來源上來看,龐大的經濟數據本身就具有不精確性,透過計量經濟學的研究也只能得到一個近似的結果。透過計量經濟學的方法研究,我們能得到一個理想的世界,但未來是否真是如此還有待商榷。統計學也是計量經濟學的構建者之一,這決定了計量經濟學的研究結果是一個隨機事件,是否得到想要的結果還需要共同的努力,這與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並未衝突。其次,與其它學科一樣,在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和不精確性之外還有其侷限性。從研究方法上而言,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經驗實證的模型方法。這既是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和不精確性所在也是其侷限性所在。從經濟學的語言層面而言,以統計學和數學爲基礎的計量經濟學的經驗實證的模型語言有着其自帶的侷限性。計量經濟學中證僞主義科學標準的存在的氣息太重,這種以不平衡的邏輯爲出發點的方法論決定了計量經濟學的侷限性。

三、結論與展望

時代在進步,人民富有了,消費提高了,伴隨的經濟危機也爆發了。經濟危機的爆發更加重對計量經濟學的質疑。無法準確預測經濟危機的到來,在解決經濟危機上的潛力不足都存在於人們疑惑中。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能夠得到這樣的結論:“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爲解決經濟問題帶給了模型,在此模型中我麼能夠看到理想的世界,能夠正確預測經濟的走向,但是計量經濟學中的統計學成分決定了其理想結果之外還存在其他結果。我們應當做的事理解透徹計量經濟學並不濫用。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證明其是科學的方法。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經濟領域中變量的變化以及影響的大小並明白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或有制定對策,那麼就應會有效的應用計量經濟學。

參考文獻:

[1]洪永激.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侷限.經濟研究,2007(5):139-156.

[2]Frisch,1993,editorialEconometrica,pl.

[3]陸繼業,杜兩省.經濟學中實證研究、經驗研究的聯繫與不同—基於科學哲學的分析.當代財經,2009(6):15-21.

篇2:計量經濟學論文

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淺談

摘要:本文分析了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現狀,指出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重數學推導,輕經濟直覺,重方法介紹,輕潛力培養,重理論體系,輕實際應用等問題;然後分析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的必要性;最後提出了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資料和考覈評價方式。

關鍵詞:實踐教學;計量經濟學;開放性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以及宏觀經濟學一齊構成了高校經濟類本科生三門核心理論課程,是現代經濟學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也在實證研究中被超多應用,因而在經濟學界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計量經濟學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現代經濟學研究和經濟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夠建立和應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現實經濟問題。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有助於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和經濟學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計量經濟學的確是一門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既要注重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基本方法和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又要着重培養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基本方法與理論來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潛力;該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必須的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基礎,並且需要利用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計量經濟學就成了經濟類本科生最頭疼的一門課程,構成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同時並存的局面[1]。在計量經濟學教學實踐中,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由本站網友投稿]

1.重數學推導,輕經濟直覺

計量經濟學所使用的經典教材大多是從國外引進,國外的計量經濟學教材資料比較複雜高深,對於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較大難度。近年來,國內經濟學者根據我國的實際狀況編寫了多本計量經濟學教材,由於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推導需要運用超多的數學和統計學知識,因而,絕大多數的計量經濟學教材都側重於數學推導,缺乏簡明而實用的經濟學案例,使學生望而卻步;一些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過於強調公式的推導和證明,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時覺得像是一門數學課,從而望而生畏,且感覺學習計量經濟學之後又不能解決多少實際的經濟問題,顛倒了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學科屬性[2]。我國大多數院校的經管類專業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因此,他們普遍認爲計量經濟學課程難度較大。

2.重方法介紹,輕潛力培養

計量經濟的實證分析就應包括經濟問題的提出、理論模型的建構、參數的估計與檢驗、理論模型的經濟解釋等。在各層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中,都比較強調計量理論與方法的介紹,對如何從經濟現象中提出經濟問題,如何應用計量理論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卻很少討論,學生在這些方面理解的訓練也很不夠,許多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仍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既不利於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潛力,更達不到培養學生實踐潛力和創新思維潛力的目的。

3.重理論體系,輕實際應用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但在過去的教學中由於校園相關硬件建設落後等原因,許多校園都沒有開展實踐教學,教師主要講授計量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和邏輯推導,經濟軟件的實際操作訓練仍然是薄弱環節,學生學了不少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但還是不明白就應如何在實際中運用它,不明白如何提出經濟問題,不明白如何進行經濟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理論和實際嚴重脫節,計量經濟學課程作爲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潛力的作用就無從談起。

三、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與綜合性都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既具有較強的經濟理論知識,又具有良好的統計學與數學知識,同時還務必具有必須的計算機操作潛力,計量經濟學理論教學已不適應經濟學人才培養的教學要求;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性質要求進行開放式實踐教學,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運用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學,並藉助計算機,從定量角度來分析經濟現象與經濟規律的學科,勢必對實踐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開放性實踐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進行開放性實踐教學,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從知識的被動理解者轉變爲知識主動尋求者,這對於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進行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是提高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迫切需要。

四、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機制構建

1.開放性實踐教學的目標和基本要求

開放性實踐教學不僅僅使學生透過實際操作來鞏固書本知識,加深對相關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用心性,提升學生社會實踐潛力與創新思維潛力的有效途徑[3]。開放性實踐教學倡導以問題和課題爲核心的教學模式,推廣個性化培養與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實踐潛力和創新潛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透過開放性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運用計量經濟學建模的基本要求,並能夠較熟練使用Eviews與Stata等計量分析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模型參數的估計與檢驗,提升學生的研究潛力和實際工作潛力,從而到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開放性實踐教學資料的調整與選取

從培養經濟學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出發,需要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資料加以適當地選取與調整,就務必以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爲工具,以經濟理論教學爲基礎,對其教學資料進行合理的選取。根據理論教學資料的實際需要,結合計量經濟分析軟件學習的特點,合理制定教學資料;完善教學案例庫,針對開放性實踐教學設計相應的教學案例,結合專業特點展開案例教學,讓學生學會運用計量經濟學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編寫與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相適應的教材,教材資料實用即可,改變現行教材的呈現方式,以增強教材的可讀性,讓學生在使用計量經濟學的過程中學習它[4]。以問題爲導向,將課程資料項目化,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設定計量模型並對參數進行估計與檢驗,透過項目的進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潛力,提高學生溝通合作潛力,同時還能夠兼顧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逐步構建使學生受益的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

3.開放性實踐教學的考覈評價方式

開放性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如何評價,在實際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根據開放性實踐教學的不同環節建立相應的考覈評價機制,以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評價開放性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參加開放性實踐教學,透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潛力和綜合素質。教師根據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生撰寫實踐報告或研究論文等,綜合考覈評價學生的實際應用潛力,給出相應的實踐教學成績,採用這種方式考覈評價學生,不容易作弊,能夠比較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實際應用潛力,並以此作爲優先推薦評審獎學金、優秀畢業生等的條件。在傳統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大多處於知識被動理解狀態,這不利於學生潛力的提高,就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把課餘時間用於研究性、探索性與創新性學習和實踐。引導學生參與開放式實踐教學,激勵學生進行應用性和創新性研究,參加各類應用技能競賽,並解決相關實際經濟問題;鼓勵學生髮表學術論文,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對研究的資料與方法進行宣講,並理解老師與同學的提問,這種考覈評價方式有助於考查學生對計量理論與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實際應用潛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和溝通交流潛力。

五、結論

以學生爲中心的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師應不斷探索計量經濟學新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以開放性實踐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潛力與創新精神,構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是廣大經濟學教師所應共同思考的問題。期望透過以上的幾點推薦,能夠對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師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從而到達提升經濟學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子奈.關於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哲學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2010(2):69-83.

[2]陽玉香,譚忠真,莫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0,94(20):212-213.

[3]魯嘉華,成瓊,張燕.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促進機制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3):172-175.

[4]陳國平,張勇.實踐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4(44):12-14.

篇3:計量經濟學論文

後面還有多篇計量經濟學論文!

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探析

【摘要】計量經濟學是一門集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爲一體的綜合性經濟學學科,是本科院校經濟學基礎核心課程之一。然而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存在不少問題。本文以筆者一線《計量經濟學》教學實踐爲基礎,結合獨立學院的學生特點和教學要求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從教材選取,教學資料、教學方法和考覈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關鍵詞】獨立學院教學改革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本科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經管類八大核心課程之一。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領會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獨立學院作爲我國本科層次的院校,經濟類各專業也陸續開設了這門課程,然而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計劃安排不合理,教材選取不當,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資料過多等問題,同時獨立學院的學生學習的基礎不紮實,學習的主動性,用心性差。衆多因素結合使得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差強人意。基於這種狀況,改善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迫在眉睫。

一、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安排不恰當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集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爲一體的經濟學課程。學習計量經濟學,要求學生務必具備經濟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以及經濟統計學的知識。因此在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之前,務必開設宏微觀經濟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課程。但是因爲教學體系安排的緣故,有些經濟學專業在同一學期安排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時候並沒有足夠的統計學的理論知識做支撐。另外因爲獨立學院的學生數學知識較差,講授高等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的老師爲了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要求,講解的知識資料過少以及過於簡單。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時,缺乏足夠的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理論基礎。

(二)教材選取不合理

當前國內大部分的計量經濟學教材強調理論方法和數學推導,課本資料注重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理論介紹,對如何利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說明甚少。另外雖然國外的計量經濟學書籍資料體系完整,案例資料豐富,但是思考到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課時較少,學生的理論知識相對缺乏,學習起來比較有難度,因此並不適合作爲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材。

(三)教學資料設置不恰當

計量經濟學的資料包括經典計量學知識和現代計量經濟學知識,經典的計量經濟學知識主要以迴歸分析爲主,現代計量經濟學知識包括有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空間計量經濟學和非參數計量經濟學等。獨立學院教師上課時選取的教學資料偏少,只包含迴歸分析的一元線性迴歸模型,多元線性迴歸模型以及多重共線性、異方差和自相關,不涉及任何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知識。這種教學資料的選取使得學生對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知識基本一無所知,不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計量經濟學的發展。

(四)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大部分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講授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方式簡單,教學方法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同時對一些理論進行板書推導。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良性的師生互動,課堂的氣氛沉悶乏味,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差,學生開小差,玩手機的現象十分普遍,導致的後果就是教學的效果普遍較差。

(五)考覈方式不全面

目前獨立學院教師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考覈較爲簡單,期末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和作業,佔總評成績的30%或者40%,期末考試佔總評成績的70%或者60%。這樣的考覈方式單一,不全面。同時期末考試的試題主要是對單一知識點的考察,很難綜合考察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的潛力。因此最終得出的成績很難綜合評價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整體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獨立學院計量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推薦

根據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幾點對應的推薦:

(一)合理安排課程體系

根據計量經濟學課程資料的要求,合理安排課程體系。時間上,計量經濟學適合在大二下學期或者大三上學期開設。課程上,提前安排微宏觀經濟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學課程教學;資料上,講授這些課程的教師在講解這些基礎理論課程時,既要強調理論性,也要強調應用性,以幫忙學生更快構成對經濟學整體資料體系的認識,也爲學生更好的學習計量計量經濟學打下良好的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基礎。

(二)合理選取教材

一本優秀的教材是學好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教材選取不恰當,會大幅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用心性。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綜合狀況,一般不適合於選取國外的經典的計量經濟學書籍作爲教材。一般來說選取一些國內的專家編寫,邏輯結構比較完整,應用資料相對豐富的計量經濟學書籍作爲教材比較適宜。比如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龐皓編寫的《計量經濟學》。該教材邏輯結構完整,資料豐富,案例詳實,淺顯易懂,很適合作爲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材。

(三)合理設置教學資料

計量經濟學包含的資料十分的豐富,即包括經典計量經濟學的知識,也包括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知識。教師在選取的教學資料不能過少,結合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學習的獨立自主性較差的狀況,能夠以經典的迴歸分析的知識資料爲主,輔以時間序列分析。在講授資料的時候,以基本的思想和方法爲主,理論的證明推導爲輔。講授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應用。

(四)創新教學方法

在課程資料講授中,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課件展示主體的教學資料,板書展示理論的演繹。爲了活躍課堂氣氛,多采取案例教學和提問教學。要選取與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關心的,並且瞭解的案例材料;講解中注重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幫忙學生構成一套完整的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框架體系。同時能夠增加小組課程論文,並要求每組學生上講臺把自己組所做的論文詳細的講解給學生聽。在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用心提問,並給與提問的學生適當的考覈加分。

(五)創新考覈方式

獨立學院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爲主的校園,那麼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考覈也就應以這個大方向爲基準,在平時作業,期末考試,出勤的基礎上能夠增加其他的考覈方式,首先,增加隨堂作業,並規定完成時間,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用心性。第二,增加小組課程論文,要求學生用所學的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一個實際的經濟問題,考覈學生對應用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潛力。這樣多種考覈方式相結合,更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

參考文獻

[1]龐浩主編.計量經濟學(第三版)[M].科學出版社,2014.

[2]李文潔.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創新教育,2013(30).

[3]郭學能.關於“二本”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校科技.

篇4:計量經濟學論文

摘要:

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課程應用性教學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學實踐中如果設計不好,課程論文教學會因爲網絡抄襲和同質化現象達不到教學的目的。爲此,文章從論文課時設計、選題設計、資料設計和輔助教學手段設計幾個方面提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的具體設計思路,以期爲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應用性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帶給新的認識。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設計

1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有效手段

作爲經濟學實證經驗分析的一門重要方法類課程,計量經濟學是各國高校經濟類專業的三大核心課程之一。作爲一門集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三者於一身的應用性理論方法,計量經濟學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必須的經濟理論作爲理論模型設定的依據,更需要學會應用數學、統計學方法和計算機工具去估計和檢驗模型,對現實經濟問題進行結構分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和理論檢驗。所以對於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理論知識的傳授只是手段,最終目的就應是教會學生應用理論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爲了方法應用的教學目的,在本科學習階段除了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外,還需輔以其它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方法應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學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1-2]。雖然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能夠對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有所幫忙,但這兩種教學手段還並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方法的應用。因爲要用計量經濟方法進行實證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義和應用步驟以及熟悉軟件的操作外,還包含更多的資料。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關於經濟活動的觀察(行爲分析)→關於經濟理論的抽象(理論假說)→建立總體迴歸模型→獲取樣本觀測數據→估計模型→檢驗模型→應用模型[3]。在這個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

題,如:什麼樣的選題適合做實證分析、變量如何選取、數據的可獲得性怎樣樣、該如何對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實證結果跟預想結論出現不一致的狀況下怎樣辦、如何從實證分析結果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規範的實證分析論文如何撰寫,等等。這些問題對於實證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單純依靠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並不能讓學生領悟應用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爲此,李子奈(2010)主張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資料就應涵蓋“模型設定、數據診斷、模型估計、模型應用”全過程,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理論和方法以及數據的分析和診斷引入計量經濟學教學資料體系中,進行課程教學資料創新。所以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教學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外,還需要在教學階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學方法,課程論文就是一種可選的教學手段[4]。

2課程論文設計的問題

計量經濟學教學引入課程論文是可行的,因爲高校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一般是在大三上學期或下學期。大三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已經具備對本專業經濟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的潛力,對課程論文的選題是能夠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獻檢索課程也使得學生掌握了文獻搜索的技巧和途徑,對課程論文需要用到的參考文獻和相關數據資料也可獨立進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學習階段,有些高校還會專門透過課程論文指導培養學生的學術規範,爲大四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基礎。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本科大三階段引入課程論文的教學手段,正好契合這個學習階段的教學要求,既培養了學生撰寫實證分析學術論文的潛力,又促使學生對之前掌握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雖然從教師的角度看,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具有可行性,但在實踐中如果設計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網絡抄襲嚴重。使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分析的學術論文在論文數據庫和網絡上比比皆是,學生很容易從這些網絡渠道獲取計量經濟學的範文。如果缺乏有效的課程論文驗收和考覈方式,有些學生會從網上或數據庫中下載資料簡單拼湊成課程論文,有些乾脆直接從網上下載論文交差[5]。二是同質化現象嚴重。有部分論文雖然不是透過網

絡抄襲而由某些學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學也會引用相同的選題,在研究資料、分析思路、軟件操作等方面完全一致,論文並沒有實質性差異,這是抄襲的另一種形式。如果學生的課程論文是透過抄襲而非自己的動手實踐完成,那課程論文的教學模式就失去了好處,非但沒有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反而造就了惡劣的研究習慣。所以計量經濟學的課程論文需要適當的設計,以避免教學形式和目的相背離現象的發生。

3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教學設計思路

3.1課時設計

課程論文主要是透過學生課下的自我實踐完成,單純透過課堂是很難完成課程論文的教學任務的。一方面因爲論文的寫作週期很長,課堂的氛圍和時限並不適合進行嚴肅且有創新性、探索性的學術論文的寫作,另一方面課堂也不具備文件檢索、數據搜索等論文寫作需要的條件。所以,本文認爲計量經濟學要進行課程論文教學,教學活動的進行主要是在課下而非課上,沒有必要設立成單獨的實踐課課程,而應融入到計量經濟學的主課程和實驗課教學當中,根據教學進度在適當時點引入課程論文教學,透過課上指導和課下實踐的結合到達應用性教學的目的。一般高校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主課程的課時安排是32~64學時,另外可能還有2~6學時不等的實驗課。在這種課時安排下,本文推薦課程論文教學的課堂可安排4或5個課時,分別在課程的中期和後期進行:第1個課時主要用以講解課程論文的規範和寫作要求,可安排在主課程對基本的方法理論講解完了之後,在主課程的中期進行;另外2~3個課時則安排在學生完成論文初稿之後,用於教師對學生的課程論文初稿統一進行答疑、審閱和指正,學生再對論文進行修改完善。這部分課時根據學生人數和課時量靈活設置,學生多和課時安排充足的可設置3個課時,學生少和課時有限的可設置2個課時,能夠安排

在主課程的中後期課時,也能夠與實驗課後期課時結合進行,如果是要求把課程論文的資料當作操作實踐的部分資料,則最好與實驗課課時結合;最後還有1個課時是用於對課程論文的寫作進行總結、點評和分析,可安排在主課程的後期。

3.2選題設計

本科階段學生一般還很難在學術上有所創新,課程論文設計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方法和掌握學術規範而非進行學術研究,所以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選題的設計不必要求有多大的學術創新性,而應注重方法應用的實戰性,在選題上能夠選取一些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比較成熟的領域。但如果選題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領域,在該領域已經有數量較多的計量經濟學研究文獻,又容易出現上述網絡抄襲和同質化現象,所以選題的設計上應有所控制,不能給予學生太大的自由選取空間。但如果實行純命題作文的形式,給每個學生都佈置一個明確的論文題目,則學生體會不到用計量經濟學做應用研究時選題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研究對象都能夠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來研究,在選題時就應對選題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如何選取適宜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分析的研究視角、這個研究視角是否具有現實好處、研究問題是否有理論基礎、如何確定研究變量、數據是否能夠獲取和量化、樣本量是否滿足計量經濟學方法應用的要求,這些都是在確定選題時需要着重思考的方面,如果把題目直接給定,學生就難以切身體會到研究中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在計量經濟學選題設計上,不宜太自由,也不應太過死板,就應在靈活性和控制性中找好平衡點。推薦

用如下方法進行選題設計:按照學號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限定在一個研究領域選題,學生在該領域內自由選取研究角度,並且題目和資料不能完全相同。研究領域的確定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既要思考到選取的多樣性,也要思考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同時還應兼顧學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計量經濟學課堂講解的資料一般只能講到經典計量經濟學的聯立方程模型部分,所以研究領域就應選取應用經典的計量模型(多元線性迴歸、虛擬變量模型、滯後變量模型、聯繫方程模型等)能夠解決的。由於課程論文重點不在學術創新,研究領域能夠選取研究較爲成熟的經濟領域,如消費和收入、投入和產出、利率和儲蓄、價格和增長、宏觀經濟政策有效性等方面。這些研究成熟的領域一般都有充足的數據保證,在同時具備橫截面和時間序列數據的條件下,教師能夠在研究領域基礎上對研究的樣本區間進一步細分,如規定該組內哪些學生研究哪一年份的問題,哪些學生研究哪些地區的問題,這樣就避免了學生研究的重複,進一步控制了同質化現象。

3.3資料設計

選題設計好了之後,雖然教師已經給每位學生安排了具有必須選取自由度的研究領域,並規定了可研究的樣本範圍,但由於選取的是成熟的領域,相關主題已經有超多的研究文獻,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網絡抄襲現象。爲了保證課程論文是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完成的,還需要對課程論文的資料進行適當的設計,可行的一種方法是在課程論文中體現個性化的研究資料和操作過程。但如果一篇課程論文把全部個性化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都寫在正文中,文章會顯得冗餘並且不合規範,學生也模糊了實證分析學術論文的寫法,反而起不到培養學術規範的目的。所以可採用如下的資料設計:把個性化的操作資料放在附錄當中。正文還是按照標準的實證分析論文的要求去寫,正文完後要求添加附錄。附錄資料包括學生蒐集的變量樣本數據(附上數據來源說明),數據處理、迴歸分析和檢驗的操作過程,以及每一個操作過程利用計量軟件得到的結果(要求學生把軟件操作結果的界面進行電腦截圖)。透過這樣的資料設計後,學生直接進行網絡抄襲的可能性就小了,因爲一般的學術論文是不會把全部數據和軟件操作的每一個結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學生只有自己親自動手蒐集數據和進行軟件操作,才能提交這些個性化的操作資料,這就避免了網絡抄襲行爲。

3.4輔助教學手段設計

論文選題和資料設計好之後,還需輔予必須的教學手段,才能到達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而言有:一是論文考覈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對激發學生寫作課程論文的用心性至關重要,如果考覈機制設計不合理,學生是否完成論文、完成論文質量如何對最終成績影響不大,很多學生會因爲課程論文的強度和難度大而選取敷衍了事,消極對待,課程論文就流於形式起不到教學的目的。爲此需要從兩個方應對論文的成績考覈方式進行設計:首先要提高課程論文成績佔比權重。如果是考試課能夠把課程論文作爲平時成績的主要評定依據,成績佔比提高到50%,與期末考試成績等重;如果是考察課能夠直接以課程論文作爲課程考覈的最終形式。透過提高課程論文的成績權重,學生纔會重視課程論文寫作,從中學有所獲。其次要設計合理明確的評分標準。評分標準就應根據教學目標把重點放在應用的準確性和規範性上,如規定高分的標準是:數據蒐集的充分性、方法選取的適當性、方法應用的正確性、論文寫作的規範性以及研究資料的獨創性,對於有拼湊和模仿痕跡的論文要相應減分,有明顯抄襲無自主研究資料的論文則直接判定不及格。評分標準的設計將直接影響學生寫作努力的方向,對激發學生寫作的用心性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重點至關重要。二是實證分析範

文講解。大三本科生一般還沒有學術論文的寫作經驗,對於實證分析的論文如何撰寫可能還不甚瞭解,如果不加以指導,學生將無從下筆,上交的論文也會五花八門參差不齊,所以在課程論文寫作前用1個課時進行論文規範指導是必要的。能夠選取一兩篇經典的計量經濟分析範文,給學生展示和講解。除了講解學術論文的基本結構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講解計量經濟論文的寫作規範,如做實證分析的目的、實證的理論依據或模型構建、數據來源和變量選取的解釋、實證方法的應用說明、實證結果的展示和分析等。學生在寫實證分析的論文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實證結果不加處理就簡單把全部信息附在論文中,所以在講解中要強調,對於檢驗結果就應如何把重要信息進行重新編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當中給讀者顯示想要分析的資料,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簡潔性。學生透過對範文講解的直觀認識,瞭解了學術規範,再進行論文寫作就不至於無所適從了。三是結合實驗課重點指導。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寫作會遇到許多操作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課堂上案例分析所沒遇到過的。一般的上機實驗課也主要是驗證性的操作實踐,學生只需要依據給定的操作步驟和數據學會操作的資料。但現實研究不是簡單的一次性操作,而是反覆對變量進行選取、樣本區間

進行選取、模型函數形式進行變換的實驗過程,單純透過驗證性的實驗課操作難以體會到這種探索的過程,爲此徐佔東和王維國(2009)提出了探索性的實驗教學。在實驗課中結合學生課程論文的資料展開實驗能夠到達探索性實驗教學的效果。課程論文寫作就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諸如迴歸結果係數不顯著、計量經濟學檢驗通但是、實證結果與經濟好處不相符等問題,在這些狀況出現的時候該如何處理,如何把研究改良和推進,這就需要老師的點撥。利用實驗課的2或3個課時,讓學生把課程論文的資料當作操作實踐的案例,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即可使學生掌握和鞏固軟件的操作,又能夠加深對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探索性研究的認識,計量經濟學應用性教學的目的就實現了。四是課程論文作爲案例分析。教科書中的案例只是爲了討論特定的估計方法或者檢驗方法而設定的,而從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理論的角度看,教科書中的許多例題的模型設定是錯誤的,如果只以課本上的例題作爲案例分析講解會給學生以很大的誤導(李子奈,2010)。所以案例分析不應只侷限於教科書上的例題講解,選取學生完成質量較好的優秀課程論文當做案例進行講解是一種好的教學方式。利用1個課時,透過對學生做實證分析較規範的研究

論文進行講解以及對論文中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正,學生能夠更深入領悟到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做實證研究的全過程,除了瞭解方法的應用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從案例中體會到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方法以及數據的分析和診斷等一般教科書案例中沒有涉及的問題,加深對計量經濟學方法應用的理解以及對論文規範寫法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餘妙志,蔣燁.案例教學在計量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245-246.

[2]徐佔東,王維國.計量經濟學探索性實驗教學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91-92.

[3]李子奈.關於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資料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18-22.

[4]馬成文,魏文華.研究式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商業經濟,2011(12):113-115.

[5]柯健.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1):108-111.

篇5:計量經濟學論文

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一、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現狀

應用型本科開設的課程更注重課程的實際應用而不是煩瑣的理論推導。雖然計量經濟學課程作爲經濟學的必修課程,在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計量經濟學在開設過程中,存在着一些問題。首先,計量經濟學是由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結合而成的交叉學科,也是數理經濟學、數理統計學和經濟統計學三者的交集,以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統計學、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爲先修課程,因此計量經濟學資料豐富。其次,計量經濟學要求學生的先修課程具有良好的基礎,但對於經管類的學生來講,大部分爲文科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而現行的計量經濟學教材過分注重理論推導,各種公式充斥着教材,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背景以文科爲主,枯燥乏味的理論推導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畏懼感,甚至出現排斥的心理。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理論教學,忽視理論聯繫實際

經濟學各專業課程設置中普遍存在理論課程過多過繁、實驗課程所佔比重較小且不被重視、教學方法缺乏創造性等特點,容易造成學生重視理論學習、輕視實踐潛力,重視書本知識、輕視實際應用潛力的現象。對於經濟類的學生來講,經濟類的專業都是應用型很強的專業,其理論和實踐同樣重要。而在實際教學中,以實際經濟問題爲出發點,建立數學模型的講解相對較少,課程更重視理論參數估計、模型檢驗和理論方法的講授,缺乏透過實驗對計量模型的建模步驟、原理以及模型的侷限性及前沿性的深入分析。教學中缺少經典案例的講解與分析,導致學生學完理論方法之後,不知如何用經濟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也不知如何對模型的經濟好處進行解釋,這種教學方式也就失去了開設計量經濟學的實際好處。

(二)實驗教學環節薄弱,效果欠佳

經濟類各專業的實驗教學主要是以上機模擬的形式出現,總體狀況不太樂觀。原因是班級人數太多,往往是2~3個班的100~150人同時上機,教師在前面演示實驗,很多同學看不清楚,並且人數太多,教師指導學生實驗難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材難度太大,不適合本科生

縱觀計量經濟學的教材,很多校園選取李子奈的計量經濟學,這本書很經典,不僅僅適合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同樣適合。對於本科生而言,這本教材難度太大,其他一些計量經濟學的教材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對於經濟類的本科生而言,更需要一本適合他們自身知識結構特點的教材,理論上能夠深入淺出,同時又能結合經濟熱點問題進行分析,使得學生避開煩瑣的數學推理,掌握一些更實用的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

(四)課程設置和課時設置不合理

目前計量經濟學安排爲48課時,其中理論課爲32節,上機課爲16節。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掌握計量經濟學模型很不容易。課程設置爲前面16節課爲純理論課,後面32節課是一半理論課一半上機課,課時數偏少,加上理論的晦澀難懂,一些理論需要反覆講解,導致教學效果欠佳,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三、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

(一)改善理論教學,培養應用潛力

目前的計量經濟學考試都是以理論考試、平時成績、作業等爲主,若將課程論文作爲平時成績,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潛力。指導學生透過圖書館網站下載相關計量經濟學的論文,並指導學生從統計年鑑下載相關數據,進行數據整合並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計量模型,估計方程並看懂相關統計指標的含義,並進行相關分析,爲學生寫畢業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重視實驗教學,改善實驗條件

由於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課程而非數學課程,因此教學過程應當避免不必要的、煩瑣的數學推理,重視理論方法,重點是思路而不是數學推理過程,要重視應用模型和應用中實際問題的解決,應當加強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應用。在教學中加強演示實驗,結合經濟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帶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演示實驗步驟,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潛力。此刻很多課程都是2~3個班合班上課,對於其他的課程是能夠的,但是對於計量經濟學課程來說,最好是小班上課。因爲要透過軟件演示實驗,人數太多效果不好,並且在實驗教學中,小班上課有利於教師對學生應對面的指導,更有利於學生實際操作潛力的提高。教師針對計量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知識背景,應當準確、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同時注重蒐集實驗資料,注重吸收其他課本的精華,把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比如《Eviews統計分析與應用》這類書籍就有不少很好的案例和視頻,能夠借鑑過來,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還能夠結合SPSS和EXCEL,分析介紹Eviews和SPSS、EXCEL的功能,讓學生了解一些常用軟件的功能、

操作,培養學生的潛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根據所選教材,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狀況,自己校園組織教師重新編寫課程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教學手冊、實驗教學案例等,安排學生在機房完成實驗操作訓練,並加強課堂交流與討論。有效地將計量課程的專業理論、實驗教學融爲一體,透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潛力,爲其他課程的學習、學位論文的撰寫以及學生進一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合理安排課程課時

校園應當根據實際的課時總數合理安排課時,在講述理論時可根據需要引入一些實驗資料,加強演示聯繫,邊講邊練,提高講課效率,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篇6:計量經濟學論文

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淺談

摘要:本文分析了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現狀,指出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重數學推導,輕經濟直覺,重方法介紹,輕潛力培養,重理論體系,輕實際應用等問題;然後分析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的必要性;最後提出了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資料和考覈評價方式。

關鍵詞:實踐教學;計量經濟學;開放性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以及宏觀經濟學一齊構成了高校經濟類本科生三門核心理論課程,是現代經濟學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也在實證研究中被超多應用,因而在經濟學界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計量經濟學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現代經濟學研究和經濟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夠建立和應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現實經濟問題。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有助於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和經濟學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計量經濟學的確是一門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既要注重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基本方法和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又要着重培養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基本方法與理論來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潛力;該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必須的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基礎,並且需要利用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計量經濟學就成了經濟類本科生最頭疼的一門課程,構成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同時並存的局面[1]。在計量經濟學教學實踐中,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數學推導,輕經濟直覺

計量經濟學所使用的經典教材大多是從國外引進,國外的計量經濟學教材資料比較複雜高深,對於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較大難度。近年來,國內經濟學者根據我國的實際狀況編寫了多本計量經濟學教材,由於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推導需要運用超多的數學和統計學知識,因而,絕大多數的計量經濟學教材都側重於數學推導,缺乏簡明而實用的經濟學案例,使學生望而卻步;一些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過於強調公式的推導和證明,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時覺得像是一門數學課,從而望而生畏,且感覺學習計量經濟學之後又不能解決多少實際的經濟問題,顛倒了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學科屬性[2]。我國大多數院校的經管類專業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因此,他們普遍認爲計量經濟學課程難度較大。

2.重方法介紹,輕潛力培養

計量經濟的實證分析就應包括經濟問題的提出、理論模型的建構、參數的估計與檢驗、理論模型的經濟解釋等。在各層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中,都比較強調計量理論與方法的介紹,對如何從經濟現象中提出經濟問題,如何應用計量理論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卻很少討論,學生在這些方面理解的訓練也很不夠,許多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仍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既不利於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潛力,更達不到培養學生實踐潛力和創新思維潛力的目的。

3.重理論體系,輕實際應用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但在過去的教學中由於校園相關硬件建設落後等原因,許多校園都沒有開展實踐教學,教師主要講授計量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和邏輯推導,經濟軟件的實際操作訓練仍然是薄弱環節,學生學了不少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但還是不明白就應如何在實際中運用它,不明白如何提出經濟問題,不明白如何進行經濟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理論和實際嚴重脫節,計量經濟學課程作爲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潛力的作用就無從談起。

三、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與綜合性都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既具有較強的經濟理論知識,又具有良好的統計學與數學知識,同時還務必具有必須的計算機操作潛力,計量經濟學理論教學已不適應經濟學人才培養的教學要求;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性質要求進行開放式實踐教學,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運用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學,並藉助計算機,從定量角度來分析經濟現象與經濟規律的學科,勢必對實踐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開放性實踐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進行開放性實踐教學,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從知識的被動理解者轉變爲知識主動尋求者,這對於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進行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是提高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迫切需要。

四、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機制構建

1.開放性實踐教學的目標和基本要求

開放性實踐教學不僅僅使學生透過實際操作來鞏固書本知識,加深對相關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用心性,提升學生社會實踐潛力與創新思維潛力的有效途徑[3]。開放性實踐教學倡導以問題和課題爲核心的教學模式,推廣個性化培養與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實踐潛力和創新潛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透過開放性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運用計量經濟學建模的基本要求,並能夠較熟練使用Eviews與Stata等計量分析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的處理,模型參數的估計與檢驗,提升學生的研究潛力和實際工作潛力,從而到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開放性實踐教學資料的調整與選取

從培養經濟學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出發,需要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資料加以適當地選取與調整,就務必以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爲工具,以經濟理論教學爲基礎,對其教學資料進行合理的選取。根據理論教學資料的實際需要,結合計量經濟分析軟件學習的特點,合理制定教學資料;完善教學案例庫,針對開放性實踐教學設計相應的教學案例,結合專業特點展開案例教學,讓學生學會運用計量經濟學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編寫與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相適應的教材,教材資料實用即可,改變現行教材的呈現方式,以增強教材的可讀性,讓學生在使用計量經濟學的過程中學習它[4]。以問題爲導向,將課程資料項目化,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設定計量模型並對參數進行估計與檢驗,透過項目的進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潛力,提高學生溝通合作潛力,同時還能夠兼顧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逐步構建使學生受益的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

3.開放性實踐教學的考覈評價方式

開放性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如何評價,在實際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根據開放性實踐教學的不同環節建立相應的考覈評價機制,以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評價開放性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參加開放性實踐教學,透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潛力和綜合素質。教師根據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生撰寫實踐報告或研究論文等,綜合考覈評價學生的實際應用潛力,給出相應的實踐教學成績,採用這種方式考覈評價學生,不容易作弊,能夠比較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實際應用潛力,並以此作爲優先推薦評審獎學金、優秀畢業生等的條件。在傳統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大多處於知識被動理解狀態,這不利於學生潛力的提高,就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把課餘時間用於研究性、探索性與創新性學習和實踐。引導學生參與開放式實踐教學,激勵學生進行應用性和創新性研究,參加各類應用技能競賽,並解決相關實際經濟問題;鼓勵學生髮表學術論文,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對研究的資料與方法進行宣講,並理解老師與同學的提問,這種考覈評價方式有助於考查學生對計量理論與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實際應用潛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和溝通交流潛力。

五、結論

以學生爲中心的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師應不斷探索計量經濟學新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以開放性實踐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潛力與創新精神,構建多元化、全方位的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是廣大經濟學教師所應共同思考的問題。期望透過以上的幾點推薦,能夠對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師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從而到達提升經濟學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子奈.關於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哲學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2010(2):69-83.

[2]陽玉香,譚忠真,莫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0,94(20):212-213.

[3]魯嘉華,成瓊,張燕.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促進機制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3):172-175.

[4]陳國平,張勇.實踐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4(44):12-14.

篇7:計量經濟學論文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測模型的分析

(一)模型變量的選取

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爲國內生產總值(Yt)。影響國內生產總值的因素比較多,根據其影響因素的大小和資料的可比以及預測模型的要求等方面原因,本文選取以下指標作爲模型的解釋變量:城鄉儲蓄存款年末餘額(X1t)、財政支出總量(X2t)、固定資產投資總量(X3t)、上期國內生產總值(X4t)、出口額(X5t)等。在這些指進標中,儲蓄能夠促進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但是過多的儲蓄也會減緩經濟的發展;財政支出有利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因素;上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多少對下期國內生產總值有必須的影響;進出口額能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因此,上述解釋變量的選取貼合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

(二)理論模型的設計

透過散點圖發現,被解釋變量Yt跟解釋變量X1t、X2t、X3t、X4t、X5t存在線性相關關係。於是得到模型的理論方程:

Yt=β0+β1X1t+β2X2t+β3X3t+β4X4t+β5X5t+чtt=1980、……、2001

1.模型的參數估計

對於理論模型運用OLS進行參數估計,再用Eviews

軟件進行運算,得到的結果如下:

Yt=-273.74-0.66X1t-0.34X2t+0.96X3t+1.00X4t+0.62X5t

(-0.34)(-6.31)(-0.95)(6.00)(13.60)(6.55)

R2=0.999681,D.W=1.7047,F=10039.38

2.模型的檢驗

(1)經濟好處檢驗

從上面模型能夠看出β2《0,這證明隨着財政支出的增加,國內生產總值反而減少,這是不貼合實際的,因此不能透過經濟好處檢驗,把此變量剔除。剔除變量後,再用OLS法進行參數估計,所得結果如下:

Yt=-937.46-0.74X1t+0.94X3t+1.03X4t+0.59X5t

(-2.52)(-12.14)(5.94)(16.37)(6.60)

R2=0.999663,D.W=1.606115,F=12617.16

(2)統計檢驗

上面的參數暫時透過了經濟好處檢驗,再進行統計檢驗。取α=0.05,

N=22,k=4,查t分佈表及F分佈表,得到臨界值:

t0.025(17)=2.11F0.05(4,17)=2.96

能夠看到,所有變量都透過了顯著性檢驗,擬合優度十分高,方程的顯著性也十分好。所以該模型透過了經濟好處檢驗和統計檢驗。

(3)計量經濟學檢驗

首先進行異方差檢驗:用EViews軟件進行White檢驗結果爲:

由上述結果可知,TR2=2.76《×20.05(27)=40.1,所以結論是該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然後進行序列相關性檢驗:先用D-W檢驗法進行檢驗,現已知DW=1.606,若給定α=0.05,查附表知,dL=0.96,du=1.80。因爲,dL《DW《du所以不能確定是否自相關。那麼採用GB檢驗法進行檢驗,用EViews軟件進行GB檢驗結果爲:可知LM=TR2=0.75《×20.05(1)=3.84,所以該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然後用EViews軟件輸出模型的殘差散點圖:

可知不存在序列相關。模型擬合的比較好。

三.模型的預測及經濟解釋

(一)模型的預測

透過〈〈中國統計年鑑2005〉〉可知,2005年的城鄉儲蓄存款年末餘額是141050.9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88604億元,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爲136515億元,進出口額116494.16億元。把它們代入模型我們能夠得到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測值爲187314.57億元,而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爲182321億元,誤差爲-4993.57億元,相對誤差僅爲2.7%。所以該模型能比較好地解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變化狀況,能夠用於經濟預測與分析。

(二)模型的經濟解釋

1.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年末餘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係。從式中β1〈0能夠看出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年末餘額與國內生產總值成負向關係。這證明隨着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年末餘額的增加,國內生產總值不是增加,而是減少,從公式中能夠看到當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年末餘額增加100億元時,國內生產總值就減少74億元。這再一次證實了儲蓄不利於經濟的發展,我國近年來儲蓄總額居高不下,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雖然國家採取了一些財政貨幣政策以擴大消費需求,但效果卻不太明顯。

2.固定資產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係。從式中β3〉0能夠看出固定資產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成正向關係。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加100億元時,國內生產總值就增加94億元。

3.上期國內生產總值與本期國內生產總值的關係。從式中β4〉0能夠看出,上期國內生產總值與本期國內生產總值成正向關係。當上期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00億元時,本期國內生產總值就增加103億元。這主要顯示了一種經濟發展的慣性。

4.進出口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係。從式中β5〉0能夠看出,進出口額與國內生產總值成正向的關係,進出口額與國內生產總值成正向的關係%當進出口總額增加100億元時,國內生產總值就增加59億元。根據這種關係,我國目前應進一步加強全方位對外開放和進一步開展跨國區域經濟合作,促使經濟發展。

篇8:計量經濟學論文

計量經濟學教學問題與改革分析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研究中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分析工具。正因爲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爲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本科生階段,除了經濟、管理專業將其作爲必修課程外,不少高校將其作爲全校性選修課程。計量經濟學的學科性質、課程特點和日益顯現的重要性,對當前普通高校學生的課程學習和老師教學,個性是對商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二、文獻評述

作爲一門以經濟與管理基本理論爲基礎,綜合數學、統計學分析工具,以現代電子計算技術爲依託的計量經濟學,其知識面涉及之廣、綜合應用潛力要求之強,是經管類專業課程中所罕見的,這也是計量經濟學難教、難學的根本原因。李均立、許海平歸納了該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並從教學資料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教研教改推薦。馬成文、金露、魏文華強調案例教學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並指出了案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張檸認爲在教學中就應加大實驗教學力度,透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潛力,提高學習效果。已有文獻爲本課題的研究帶給了很好的借鑑,但是透過對有關文獻仔細地梳理後發現,現有文獻存在一個特點:將焦點聚焦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困難上。上述文獻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必須的偏見。

三、商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問題

(一)學生本身的問題

1.學習興趣不高

學習計量經濟學需要超多計算與演算,學科本身與其他一些學科相比顯得枯燥乏味一點。在安徽省教學研究一般項目(2013jyxm240):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這一研究中完全不喜歡,不太喜歡以及持中立態度的同學佔比59%,超過半數的同學是不十分喜歡這門課程的,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太高。

2.數學基礎薄弱

商科學生有大多數是文科生,數學基礎薄弱。而計量經濟學需要良好的統計學,運籌學和數學基礎,這就導致了商科學生難以學好計量經濟學這門學科。

(二)老師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過於死板

目前,國內教學很多教師只進行理論教學,而沒有實驗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理解理論知識,而運用所學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深入研究現實經濟問題。還有一些教師先講理論和方法,最後留下幾個學時來講軟件,又或者根本不講軟件操作就直接讓學生上機操作。這容易造成學生不能很好地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學習理論時不能及時消化所學知識,學習軟件時理論知識又忘得差不多,最後,不能很好地結合這門課程。

(三)校園對這門學科不夠重視

課程設置不合理,學時偏少。雖然我國已將計量經濟學列爲經濟學與相關課程的必修課程,但很多校園設置的課時都普遍偏少。在如此短的課時內,要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十分困難。教學條件差。現代計量經濟學十分重視統計分析軟件的操作與應用,對軟件操作與訓練是本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學院擁有配套的實驗室。然而,在一般校園中,爲計量經濟學設置一個專門的實驗室被視爲是一項成本很高的投入。因此,很多高校基本都沒有這方面的實驗室建設。

四、教學改革的推薦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工具課,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啓發學生改變原先被動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習興趣,進行自主性學習是課程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就應促使學生更多地進行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參閱和學習課外相關材料、自覺地上機實踐。

(二)問題導向型教學———研究型和案例型教學法有機結合

對於各章節,教師透過多媒體教學完成理論知識的傳授。對於理論教學部分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往多媒體教學完全照抄課本資料的弊端。對於實際生活中發生的經濟現象,模擬採集經濟數據的全過程,透過統計軟件運行演示,註解分析統計結果,並以此來指導學生更爲直觀地瞭解所學知識的實際用途。

(三)合理安排課程

目前我國高校計量經濟學課時偏少,教學效果不佳。而且鑑於計量經濟學的難度係數,學習掌握計量經濟學需要比一般課程多的時間。因此,要提高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學時。注意課程安排的銜接合理。在安排這門課程的前一學期安排統計學,運籌學等相關基礎學科的課程學習計劃,使學生在數理方面的知識得到提升強化,爲學習計量經濟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提升教學設施水平

挖掘數據的商業價值是計量經濟學作爲一門應用型課程最直接的價值體現,而最大化發揮其價值的前提是擁有先進的專項實驗室。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學習掌握計量經濟學併發揮它的價值。

篇9:計量經濟學論文

計量經濟學課程應用型教學模式研究

一、關於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教學方法、教學資料、教學過程等方面更多地側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和應用的教學環節,這不僅僅讓學生感覺該課程教學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也很不理想,學生的實踐應用潛力較差。

(一)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脫節

作爲一門方法論的學科,計量經濟學相比其他課程的應用性更強,不但強調基礎理論、實踐操作和統計軟件三者的結合,更注重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但目前大多數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主要以理論方法的講授爲重點,缺乏對實際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潛力的培養。例如,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資料一般包括提出問題、收集數據、建立理論模型、參數估計、模型的檢驗及模型的應用,很多老師更多地將講授的重點集中在參數估計與各種檢驗方法和理論論證上,但對如何提出經濟問題、如何將實際的經濟問題轉化成計量經濟學模型,估計出的參數如何應用和進行經濟學解釋等方面卻講授得較少,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缺乏這方面的練習。因此,雖然學生學了很多模型檢驗和參數估計的理論方法,卻無法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或者只會使用計量經濟學軟件對模型做出估計而無法進行合理的經濟學解釋,尤其是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潛力有待加強。

(二)重理論模型的推導

輕實際操作計量經濟學課程是以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爲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會利用很多的數學方法,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數學,加上目前很多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數學基礎並不好,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將超多的時間用在數學推導上,不但事倍功半還讓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充滿恐懼,不像理科生,數學推導對這些學生來說比較困難,他們也對推導過程不感興趣。比起數學推導過程,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更加願意理解現成的方法和思想及結論,因此,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地進行數學推導,只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由於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的交叉學科,必要的數學推導也是難免的,而數學公式的推導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掌握數學原理和方法基礎,儘量避免課堂上只進行理論推導的枯燥乏味,打擊學生的用心性。

(三)缺乏案例教學,實驗實踐教學不足

目前各個大學使用的計量經濟學教材,理論體系相對都比較完備,很多教材中也都引入了許多經濟案例分析,但由於案例的設計和安排過於理論化而不易讓學生理解,加上有些學生經濟學基礎相對薄弱,無法很好地理論聯繫實際,更難以運用所學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對實際的經濟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加上課時所限,實驗課程不足,導致部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失去了興趣,甚至懷疑計量經濟學的作用。因此,應用型教學已成爲培養適應潛力強的實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措施

(一)革新教學方法本科階段的計量

經濟學課程應主要以案例教學和課堂討論爲主,理論主要以理解思路和原理,採用啓發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計量經濟學課程理論難度較大,尤其是對數學的要求比較高,很多學生因爲數學功底不好而沒有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從現實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搜集經濟案例,以專業期刊爲輔助參考,以問題爲導向構建教學模型,引入學科解釋,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方法和了解該模型的好處。瞭解學科的實際應用。同時,在課堂上就應展開討論,同時根據相關問題進行提問、解答,找出解決辦法。能夠對學生進行分組,透過資料調查、思考,進行分組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進行提示,並進行評價。這樣能夠將以人爲本、以生爲本的要求深入到教學中,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參與感。此外,能夠組織專家開展講座、報告等,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

(二)革新教學手段計算機的應用

對計量經濟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非經典計量經濟學。建立與應用計量經濟的模型,需要超多的數據存取,並有繁雜運算過程,但如果使用傳統的計算方式運算,既耗費時間和人力,又沒有效率。很多模型的建立和運算都需要輔助於計算機來完成,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也是計量經濟學教學手段革新的主要方面。在教學中知識的講授與計算機應用相結合,讓學生掌握一兩個軟件的應用就十分重要,除了理論課程以外,應合理安排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熟練掌握應用軟件,學生透過上機訓練,能夠更加清楚直觀地瞭解各個模型與公式,領會運算結果的概念並決定運算結果是否合理。此外,還需利用便捷的網絡,將教學的大綱、計劃、應用軟件等教學必需資料放於網上,將各個教師的聯繫方式放於網上,以便學生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地學習,並且有利於師生間的及時交流和互動,提高學科的教學效果。

(三)革新考覈方式本科階段的計量

經濟學課程就應以應用爲主,傳統的考試模式以測驗和理論考試爲主,很少進行案例分析、隨堂討論、上機實驗等方式,這就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在實踐教學中進行的案例教學、實驗教學等需要透過考覈方式的革新來進行測試,以便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應用潛力。根據計量經濟學課程特點和教學模式,現將考覈方式改爲課堂測試,側重於基本知識的掌握狀況;上機實驗,側重於軟件應用和模型參數估計;課程論文寫作,側重於理論與實踐結合潛力;理論考試相結合,課堂測試應包括隨堂討論、問題探討等,上機實驗主要考覈學生對軟件的掌握和應用潛力,課程論文寫作是計量經濟學應用的核心部分,最終將測試定爲平時測試、上機實驗、課程論文和理論考試四部分,並進行加權綜合評定。這樣將課程評價的激勵與引導作用真正激發出來,不僅僅能夠檢驗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狀況,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教師能夠憑藉課程評價中得到的學生的反饋資料來改善當前教學中的問題,用心優化教學方式與教學資料。

(四)革新學生學習途徑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強,但同時也加大了信息篩選的成本,爲了給學生帶給一個有效便捷的學習途徑,就需要針對計量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建設相適應的案例集或案例庫。其中有幾方面需要引起關注:

(1)所選取的案例需是接近現實狀況,且易被學生理解的,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所選取的案例需體現出計量經濟學科的含義、方法及原理;

(3)所選取的案例需具有時代前沿性和廣泛性。選取不同類型的案例能夠吸引不同的學生,同時還體現出了學科用途的廣泛性;案例跟隨時代經濟不斷變化,這也體現出了學科的適用性,更加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培養其求索精神。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索,自發學習,將內在的無限創造力激發出來,將生硬難懂的理論轉化爲簡單易懂的案例問題分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們透過實踐不斷地探索教學經驗,吸取教訓,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如增加啓發式教學的比重,採用雙向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透過列舉事實來具體分析,啓發學生開拓思維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增加多媒體教學分析,增加實驗比重,同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以此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潛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篇10:計量經濟學論文

研究生計量經濟學論文

一課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校院兩級帶給的資源

鼓勵與支持課程組成員進修學習,拓展研究視野、提升教學潛力。

(2)學習與借鑑國內外高校優秀教學經驗與成果

課程組一方面注重跟蹤學科的發展,結合《計量經濟學》國際國內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斷更新教學資料,另一方面跟蹤國外、國家與省級精品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獲取有益的經驗與方法。

(3)改革課程考覈方式,增強課程教學效果

課程的考試分爲兩部分:實驗和課程論文。實驗的考覈主要是爲了促進學生熟練掌握計量軟件EVIEWS的應用,能夠熟練進行建模求解並對模型的參數進行檢驗,進一步爲科學研究的實證分析奠定基礎;而課程論文的考覈主要是增強學生的科研寫作潛力。

二《計量經濟學》具體授課資料的改革方案

在理論教學資料方面,課程組要反覆研討並透過與學生的反饋交流,精心設計貼合我校研究生實際的教學資料,使課程教學適應和貼合培養經濟管理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學實踐方面,課程組要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案例,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個性是課程論文、課程實習等),注重培養學生在科研中應用本課程中相關知識與方法的潛力。在教學載體方面,課程組要做到全部教學資源上網共享,實現課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無障礙教學。由於我校管理類專業研究生需要運用計量經濟方法分析和解決本專業領域的實際問題,而非側重在研究計量方法本身,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應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潛力爲主,課程教學應當理論與應用並重,融基本理論方法與應用爲一體。思考到本學科的研究生大部分在本科沒有系統學過本課程,所以在教學中要根據大多數研究的實際狀況以及本課程的體系,反覆精選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資料,使之更加貼合本專業教學的實際要求。本課程以經典計量經濟學的資料爲主,適當概要性地介紹“非經典”計量經濟學的新發展與動態。課程個性注重基本思想、經濟背景、基本方法和實際應用,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現代經濟學、管理學研究和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並能夠應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現實的經濟和管理問題。在《

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定量分析方法解決經濟管理問題的潛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對創新型經濟與管理人才的需要。《計量經濟學》實驗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方面有顯著成效。《計量經濟學》實踐性教學環節由案例分析、實驗教學與課程論文三部分組成。

(1)案例教學

爲了引導學生體驗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實際應用,基本上每節課都結合案例進行講解。透過實際經濟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瞭解理論方法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並結合案例分析介紹EViews軟件的使用方法。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到計量經濟理論方法更加貼近經濟管理實際,而且是從實際需要出發去學習計算機軟件,比單純講授軟件本身更引起學生的興趣。

(2)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以通用的Eviews軟件爲載體,爲配合《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專門設計的輔助性教學環節。設計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課堂講授資料的計算機軟件的實現,幫忙學生理解、消化、評價課堂所學的資料。具體做法是在工商管理實驗室進行專門的上機實驗教學,並要求學生課外另外安排不低於10小時的上機實踐。上機實驗課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要求每個學生結合自己選定的作業和設計的模型,熟悉EViews軟件的使用方法各個部分的具體操作。實踐證明,經過8學時及以上的訓練,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計量經濟分析的EViews軟件操作,都具有了用計量經濟軟件作實證性經濟分析的初步潛力。

(3)課程論文

課程論文是要求研究生結合本專業所學基礎理論和自身的研究興趣,運用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工具,解決一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並構成8000字左右的課程論文。這種方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了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以後,受到計量經濟分析的實際訓練,對運用計量經濟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方式有更深刻體會,從而提高學生處理實際經濟問題的潛力和素質,提高其科研潛力。透過實踐性教學,不僅僅能夠增加學生對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而且使學生享受到了運用計量經濟學分析實際問題的樂趣,培養了學生應用計量經濟學的建模潛力。一方面能夠參加相關的建模競賽,更能夠運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撰寫科研論文進行發表,這幾年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論文能夠充分說明這一點。

三《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方案

該課程採用課堂講授與上機實驗相結合、模型計算與問題分析相結合的授課模式,使學生探究、協作的學習過程中到達學好《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目的。具體而言,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精講、案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將課程教學延伸到實踐環節之中。根據教學資料、教學環境、教學對象採用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形式靈活,效果良好。例如,對一些理論性很強的難點資料,如總體迴歸函數、總體迴歸模型概念的聯繫和區別,t檢驗法、P值對迴歸方程係數顯著性檢驗的聯繫與區別,迴歸模型存在多重共線性時會出現的理論後果和實際後果,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模型識別的階條件和秩條件,採用精講教學形式。對一些實踐性很強的重點資料,如經濟計量學的研究程序,運用包含虛擬變量的迴歸模型分析結構穩定性,多重共線性、異方差、自相關的各種診斷方法和補救措施,間接最小二乘法和兩階段最小二乘法,採用案例教學形式。對一些容易混淆難以理解的資料,如多元線性迴歸模型與一元線性迴歸模型的不同點,對數線性模型、半對數模型、線性對數模型的設定和參數含義,採用比較、討論教學形式。對有些難點資料,如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模型識別的階條件和秩條件,採用精講、案例、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教學手段:

(1)多媒體教學

透過多媒體教學講授《計量經濟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手段的時空限制,節省了時間,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使課堂教學形象化、生動化。

(2)實驗教學

安排1/4的時間,開展實驗教學,保證了教學效果。教學方式從傳統的“灌輸式”轉變爲精講、案例、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考試資料方面,適當減少死記硬背式的題目,增加案例分析等實際應用型的考題;題型設計多樣化;增加題目覆蓋的專業面。

篇11:計量經濟學論文

多媒體教學計量經濟學論文

一、研究框架:教學的次優原理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次優理論分析

本研究的目標定位爲:以現有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爲背景,研究針對非計量經濟學理論專業學生的教學目的及其規律,最終在教學資料比重和方法上提出相應的推薦。研究的思路遵循經濟理論中的“次優理論”,主要資料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從方法論上進行整理,重點在於區分計量經濟學邏輯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應用部分,並主要以例證的方式論證理論應用和理論原理的發展採取專業化與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將採用實證方法分析非計量經濟理論專業研究人員應用計量經濟學進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論知識,調查具備計量分析潛力學生和研究人員相關知識獲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兩部分研究結論的基礎上,基於“次優”思路,對現行計量經濟學教學的資料和方法進行調整,提出“有所爲,有所不爲”的教學思路。研究的主要觀點是:當“最優”的某些條件不具備時,其他條件同樣務必按照“次優”標準取值,而不能繼續採取“最優”結果所要求的標準,否則效率會更差。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次優原理

當學生不可能在必須的學時內完全掌握基本原理並熟練應用時,就應以應用潛力爲基本目標,對以數學推導爲主要資料的基本原理做語言介紹。換個角度講就是將計量分析潛力獲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實際案例)引入到教學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實證分析: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策略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關於計量經濟學教學目標的設定

通常會有理論和應用之爭。任何一門學科,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來龍去脈基礎上熟練運用並進行發展。但是,理論的證明和發展往往需要堅實的理論根基,研究者個體需要很長時間的專門訓練。在現代科學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已經有着明確的分工。計量經濟學更是如此,對於本科經濟學專業學生來講,其學科基礎結構以及學時有限,不可能進行超多的理論學習。因此,就應以熟練的應用爲首要目標。儘管從邏輯結構來看,現代科學理論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確的狀況下才能夠正常使用,即原理是應用的基礎,但從人類認知的一般規律來看,熟練的認知和運用對於學習和掌握一套理論工具的原理更有幫忙,反過來卻更爲困難一些。因此,在本科階段,經濟學專業學生就應在操作層次上掌握計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層次上了解計量經濟學的原理。

(二)教學資料的選取及優劣排序

就邏輯結構而言,計量經濟學課程能夠分爲基本方法、軟件應用、經濟學原理、數理統計原理等基本部分。爲了到達按照次優原理制定的教學目標,務必對上述學習和教學當中的資料進行選取和排序。計量經濟分析對計算工具的依靠性很強,在某種程度上,計量經濟學的產生及其發展都依靠於計算方法和技術的進步。現代計算機的產生與升級,使得計量經濟分析基本上採取各種專業軟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和學習務必依靠其中一種軟件進行。國內大部分教科書都以EVIEWS作爲演示邏輯過程的軟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學過程務必包括的資料。但是,利用軟件操作的計量經濟分析過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計量經濟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無論是經典還是現代計量經濟學,基本的計算步驟都包括迴歸方法、統計檢驗、計量檢驗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應是首要的資料,依據它進行軟件的應用,一方面練習基本步驟,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計量經濟學不是統計學,因此上述兩方面的純技術資料需要在經濟學原理的規定下實施。任何參數都要貼合經濟學原理和常識。與此同時,經濟學原理的學習能夠透過其他專業課程進行教學,參數的經濟學好處

能夠透過很短時間的介紹使學生掌握。因此,經濟原理需要放在前面兩項資料之後,學生能夠在更高層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進行學習。數理統計原理是整個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性“技術基礎”,進行復雜計量經濟分析以及計量經濟學理論研究務必熟練掌握這部分資料。在本科階段,沒有必要進行全面嚴格的數理統計知識訓練。計量經濟學現行教學方式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於上述資料沒有做出恰當的選取和排序,而是按照儘量滿足“最優條件”的方式,對於數理統計原理過於強調,往往放在教學最重要的位置。結果在每一個階段學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資料,往往是重複學習基本方法、軟件應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對於上述資料務必按照“次優原理”做出排序,並在不同階段選取教學重點。基本的排序就應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務必使學生能熟記(例如各種條件、參數範圍等),其次是軟件的應用,接下來依次是經濟學原理和數理統計原理。本科階段必須要解決基本方法和軟件的使用問題,避免重複學習。

(三)教學方法和其他經管類課程類似

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分爲理論講授、實驗和課程論文三個部分。理論講授就應着重解決分析方法的問題,以介紹的方式使學生了解計量經濟分析的數理統計原理;實驗對應軟件的應用,透過超多的軟件操作和結果分析,使學生對於實際的分析步驟能夠熟練進行;課程論文則對應經濟學原理部分,透過對實際經濟現象的數量分析,訓練學生針對具體經濟現象建立計量經濟模型,具有對計量結果進行經濟學解釋的潛力。課程階段的時間有限,就應以學生掌握工具使用爲目標,至於其經濟學內涵以及分析技巧,就應放在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研究計劃之中安排。因此,課程階段內的教學方法就應以前兩者爲主,課程論文方式能夠放在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設計)階段實施。

(四)教學手段計算機技術的進步

使得多媒體和案例教學已經成爲目前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手段。在計量經濟學教學當中,就應更有針對性地使資料與教學手段對應。計量經濟學中存在不少數學推導,例題演示,講解時需要超多的數據及其處理的演示。如果採取原始的黑板書寫,則必然浪費課堂時間,因而多媒體教學就應在計量經濟學中大力推廣。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由於省略了實際的操作過程,儘管有利於教師提高邏輯推進速度,但也增加了學生思維的強度和負擔,導致學生無法及時理解教學資料,減弱學生對課堂學習資料的印象。因此,多媒體教學更適宜介紹性的資料,比如上述數理統計原理等。案例教學被很多學者作爲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的首要任務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養。因此,案例教學的中心就應放在分析過程,而不是建模和經濟分析階段———儘管這兩者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結論

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普遍較差,其根本的原因在於計量經濟學知識體系龐大和學時有限之間的矛盾。根據“次優原理”,就應在資料和目標上做出恰當的定位和選取。基本的分析方法(步驟)和軟件操作是教學的首要目標和資料,本科階段務必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否則就會導致此刻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同層次課程都務必重複操作的訓練。至於經濟學原理,就應作爲綜合訓練部分在學生的學年論文或畢業論文之中進行。而作爲計量經濟學科學基礎的數理統計原理,就應是複雜計量分析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研究中解決的問題,對於此層次課程來講,適宜採用語言或演示方式進行介紹性教學。

篇12:計量經濟學論文

構成性評價計量經濟學論文

1構成性評價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我國醫學類院校最早成立統計學本科專業的是第四軍醫大學,隨後中山大學、濰坊醫學院、濱州醫學院等院校也相繼成立了統計學本科專業。該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未來經濟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和i皆發展,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可熟練運用計算機分析數據,能在衛生行政機關、衛生防疫及醫藥相關部門從事統計調査、統計分析工作,或在醫藥衛生、教育機構從事科研與教學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我院統計學專業本科(衛生統計方向)自2006年開始招生,其培養友案涉及的主幹課程可分爲醫學類(含基礎醫學_、臨牀醫學和預防醫學)、統計類、數學類、經濟管理類、計算機類、外語及人文社會科學7類課程。其中計量經濟學課程作爲經濟管理類的核心課程之一,屬於統計學專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已經學習的統計學和經濟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掌握計量經濟分析的方法和基礎理論,透過模型研究經濟問題的數量規律,對經濟問題的前景做出正確的預測,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運用統計學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相關領域實際問題的潛力。傳統的計量經濟學課程評價採用的是終結性評價,即學生成績由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和平時成績(含考勤、作業)組成。多年的教學

實踐證明,終結性評價存在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評價主體單一化、評價資料缺乏全面性等諸多缺陷,而“一考定乾坤“的不公平評價方式也給學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造成必須的考前突擊、考試作弊現象ra,不利於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迄今爲止,尚沒有構成性評價在計量經濟學課程中應用的文獻,但構成性評價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證明,它對學生成績的提高具有明顯效果,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自信心得到增強M。因此,有必要對計量經濟學課程應用構成性評價的具體方案進行探討。

2調查結果分析

自制“計量經濟學課程構成性評價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對構成性評價的認識、態度等,以便改善。在2011級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本科學生中,抽取兩個班級進行整羣調査。發放調査問卷80份,收回有效問卷8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調i。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首先是認識方面,91.25%的學生認爲構成性評價的主體就應是教師與學生相結合;其次是態度方面,90.00%的學生對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感興趣,98.75%的學生認爲計量經濟學考覈實行構成性評價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再次是授課效果評價方面,87.50%的學生對教師授課的總體評價是優;最後從結果來看,95.00%的學生認爲透過本學期的學習,對計量經濟學的掌握有進步,87.50%的學生自我評價分數達80分及以上。由此可見,在計量經濟學考覈中實施構成性評價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保證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基礎上,充分貫徹了“以學生爲中心”的教育理念,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增強學習效果,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

3結語

綜上所述,構成性評價在計量經濟學考覈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順應教學改革潮流的現代化考覈方式。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優化計量經濟學教學資料,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先透過構建和完善構成性評價結合終結性評價的課程評價體系,然後逐步過渡到構成性評價。同時,構成性評價在計量經濟學課程考覈中應用的成功經驗對醫學類院校統計學專業其他課程考覈方面的改革有很強的借鑑好處。

篇13:計量經濟學論文

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論文

1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閾限概念分析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運用迴歸模型分析數據的方法論學科,本科階段的初級層次計量經濟學課程的主要資料涵蓋計量經濟學數據、一元線性迴歸模型、多元線性迴歸模型、迴歸估計量的理論,異方差、序列相關等。根據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發展,將計量經濟學的閾限概念具體可歸結爲以下3組概念:第一,迴歸假設。迴歸假設是爲分析迴歸結果引入的合情合理的假設,在不同數量的假設下能夠得到迴歸係數估計量的不同性質。迴歸假設是整個迴歸方法的基礎,一切迴歸有關的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都和迴歸假設緊密相關,同時違反迴歸假設的情形也是計量經濟學理論發展的重點,因此迴歸假設是計量經濟學的閾限概念之一。第二,迴歸係數估計量的無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無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評價估計量的基本標準,迴歸係數估計量的無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迴歸理論的核心,整個初級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最終都歸結爲迴歸係數估計量的這3個性質,同時,這3個性質又與迴歸假設緊密相關,故迴歸係數估計量的無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計量經濟學的閾限概念之二。第三,異方差。異方差是違揹回歸同方差假設時的迴歸結果表現,無論對於橫截面數據還是時間序列數據,異方差的出現是迴歸分析的常態,因此對於異方差的檢驗和修正是

初級計量經濟學的重要資料,也是經濟金融實證研究中需要關注的基本問題,故異方差是計量經濟學的閾限概念之三。以上三個閾限概念是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理論的關鍵,同時在概念上具有緊密的聯繫,下文將基於此探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式。

2基於閾限概念的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注意事項

由於獨立學院的教學方式主要強調理論與方法的應用和實踐,因此基於閾限概念的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的總體原則仍立足於閾限概念的理解與實際運用,具體地,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合理安排教學資料。爲了突出3大閾限概念,在首節導論課即向大家提出3大閾限概念,在介紹迴歸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時,詳細的說明每個假設的用途,使學生理解每個假設的目的和本質,進而在迴歸估計量三個性質的教學中把握無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具體條件,並明確理解異方差這一違反假設的狀況。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以充分的時間介紹三大閾限概念及其聯繫,從而建構整個計量經濟學的知識和方法體系。第二,運用軟件展示閾限概念的具體應用。獨立學院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應完全從應用性角度出發,運用軟件展示計量經濟學概念、原理和方法。對於3大閾限概念,可用40%左右的時間解釋概念產生的原因與本質,而60%左右的時間結合典型例題講解如何運用計量經濟學軟件如Eviews解決具體的迴歸分析建模和假設檢驗問題。第三,透過嘗試撰寫學術論文強化閾限概念的綜合運用。撰寫實證性的學術論文是進行計量經濟學方法綜合訓練的較好途徑之一,能夠透過讓學生從選取題目開始,透過收集數據,建立迴歸模型,參數估計,假設檢驗以及進行

可能的異方差和序列相關檢驗和修正等等來感受計量經濟學解決綜合問題的方法和程序,透過寫作論文的方式加以體現,然後交流討論,以深化對計量經濟學閾限概念的理解。計量經濟學教學經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具體設計,幫忙學生牢固掌握計量經濟學的閾限概念,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

3基於閾限概念的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實踐

以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爲例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是一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爲導向的獨立學院,也是我國建立最早、最有名的獨立學院之一。計量經濟學課程是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金融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在大三上學期開設。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計量經濟學課程以提高學生建立迴歸模型潛力爲教學目標,基於Eviews軟件進行教學,每週教學學時爲理論(教師講授)與上級實驗(學生練習)各2學時,個性注重學生對計量經濟學閾限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因此,研究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對研究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具有借鑑好處。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資料爲傳統的初級計量經濟學教學資料。教師在講授迴歸假設時着重解釋迴歸假設的設立目的與合理性,並透過軟件講解迴歸假設的驗證,使學生理解並掌握迴歸假設。在迴歸係數估計量的無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學中,透過詳細分析三個性質所依據的不同假設,使學生理解三個性質所應具備的條件從而掌握線性迴歸估計量理論。個性地,專門安排約10學時左右的實驗課進行計量經濟學論文撰寫與分析的交流,要求學生自選題目,收集數據,建立迴歸模型,進行估計並檢驗異方差、序列相關以及模型設定問題,寫作小論文並在課堂上展示交流。爲評價教學效果,選取2010

級學生1個教學班共24人進行滿分爲5分的教學滿意度打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全部項目的滿意度均到達97%以上,總體平均滿意度超過99%。由此可見,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應用統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十分成功。

4結論

迴歸假設、迴歸係數估計量的無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和異方差是計量經濟學課程的三大閾限概念。基於閾限概念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在於合理安排教學資料,運用軟件展示閾限概念的具體應用以及透過嘗試撰寫學術論文強化閾限概念的綜合運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分析證明本文提出的基於閾限概念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方式對獨立學院的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具有很好的適用性及學生滿意度。

篇14:計量經濟學論文

案例教學計量經濟學論文

1計量經濟學教學中需培養的關鍵潛力

1.1獨立的思辨潛力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

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思辨的潛力”。在具體教學中,學生們往往盲從教師和教科書的話語,絕對相信教科書上的每一個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老師在上課時的表述,很少有學生對老師上課所講的資料進行獨立的思考和辨別,個性是,學生能否根據上課老師所講的資料與現實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聯繫起來,透過比較和辨別,能否從中決定計量模型假設的合理性,以及能否從中提煉出可供研究的問題。比如,在建立經濟增長的計量模型時,能否聯想到中國不同階段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是什麼,學生們能否以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現實中的經濟增長,首先提出最近的經濟增長下降究竟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是居民消費增長下滑,還是投資或出口下降?進一步,教師能否引導學生提出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與之前的經濟增長的背後原因是否相同?教師在講授上述計量模型時,能否拓寬學生們的視野,透過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透過對產生不同經濟現象背後原因的共性因素的分析,使得學生們加深對計量模型的現實背景的理解,以及引導學生對現實問題與所用計量模型之間適應性的思考,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辨潛力的關鍵。

1.2對經濟現象或經濟問題進行抽象研究的潛力

筆者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發現,學生往往習慣於分析教科書上已有的計量模型或者是成熟的模型,而對於相對陌生的計量模型和研究領域,學生的理解和駕馭潛力明顯要弱於對既定計量模型的分析潛力。那裏面關鍵的問題,教師在上課時是否能夠用心鼓勵和引導學生對現實問題進行探索性、嘗試性分析。我們明白,對於同一種經濟現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會選取不同的解釋變量,有着不盡相同的解釋。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否立足於觀察到的經濟現象和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對實際的社會經濟現象做出適當的抽象,選取相對重要的影響因素作爲計量模型的解釋變量。比如,在建立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型時,要引導學生抓住能夠代表中國經濟增長典型事實的關鍵變量,進行批判性思考。我國是一個城鎮和農村區別十分明顯的國家,所以,在研究中國經濟增長的問題時,農村勞動力流動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變量,這與西方標準的教科書中所說的經濟增長模型可能有所不同。再比如,貝克爾在研究一個地區有關犯罪的經濟模型時,在分析現實問題的基礎上,抽象出一些重要的影響因素和變量,如罪犯花在犯罪活動上的小時數、從事犯罪活動的“小時”工資、合法就業時的小時工資、其他收入(如財產繼承)被抓的概率、被抓後證明有罪

的概率、證明有罪後預期的判刑以及年齡等,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關於犯罪的適宜的計量模型。教師在上課時,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進行這樣的思考和訓練。

1.3比較和評價不同計量經濟理論和方法的潛力

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有一種潛力個性重要,就是學習計量模型時需培養的比較和創新潛力。學生是否能夠在現有計量模型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發展出一個更能解釋和貼近現實經濟問題的計量模型。這就需要學生閱讀超多的相關文獻,對其產生的背景和運用的計量原理、方法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並且要學會透過不斷的比較和深化,來進一步修正和完善現有的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生完成學習潛力上的一種昇華。比如,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不同時期的中國經濟增長以及中國的經濟增長是不是平穩,時間序列估計和麪板模型估計的結果是否存在顯著的差別等。要弄清上述問題,不能侷限於教科書之中,而是根據數據特徵和研究問題本身,選取和運用適宜的計量理論和方法,以及擴展和創新的前沿方法,等等。

2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模式改革

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爲了培養學生的科研和創新潛力,進一步突出人才培養中的潛力目標,筆者嘗試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教學模式改革:

2.1帶着問題的啓發式教學

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領航員”和“引導員”的主角,在具體講解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時,需要改變傳統的上課方式,學會透過一個個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作爲引子,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的概念學習中。在講授參數估計方法和假設檢驗時,教師要善於提出各種問題,比如爲什麼需要採用這種假設檢驗方法?這種檢驗方法的優勢和缺點是什麼?讓學生先嚐試回答,然後教師再公佈正確答案,讓學生在回答或準備問題的過程中,儘快地進入主角,熟悉上課所講的資料。其次,教師要能夠有效地組織課堂,讓學生用心地參與到課堂的授課資料中,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不要讓學生遊離於課堂之外。比如,在講解經典迴歸模型中的樣本回歸函數時,教師能夠讓學生從總體爲200個家庭中隨機選取20個家庭作爲樣本,然後根據不同的樣本估計出不同的樣本函數,並進行選取和比較。讓學生自己隨機選取樣本,自己繪圖,自己得到最後的估計結果,讓學生親身參與到這個過程之中,他就會切身的感受到什麼是樣本回歸函數;爲什麼不同的選取會得到不同的樣本參數估計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不斷地引導學生,督促學生投入到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並且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實施自己的做法,最後透過比較、鑑別,得到一

個相對最優的結果。

2.2引進案例教學

提高學生計量的應用潛力由於計量經濟學涉及超多的數學公式和數學推導,學生們學習和理解起來存在較大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無興趣。因此,在計量教學過程中藉助案例教學,能夠生動形象地從案例分析中引導出計量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和規律,將抽象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生動地呈現給學生,這樣就能夠做到深入淺出,水到渠成。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能夠從當前經濟現象中的重點熱點問題中出發,選取一些能夠提煉出計量模型的案例,然後將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貫穿到一個具體案例的始末,從基本假定、參數估計到各種假設檢驗,如t檢驗和f檢驗。教師透過結合一個具體的案例,完整地講解上述計量經濟學資料,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潛力。比如,同樣一個關於生產函數的計量模型,既能研究宏觀層面的國家經濟增長問題,同時,也能夠研究產業層面的行業生產技術問題以及微觀層面的企業生產函數問題,這種生產函數具有通用性和適用性,但是,在具體應用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關注模型的適用前提和假設條件,以及在不同場合下的不同經濟學含義。

2.3改變課程考覈方式

引入課程論文考覈或上機考覈方式傳統的筆試考試主要是讓學生去背誦和記憶一些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但是這種機械式的背誦既不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無法培養學生運用計量模型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和理解潛力。筆者在教授計量經濟學時,期末考覈經常採用課程論文的形式,且論文務必採用計量經濟模型,這樣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因爲在課程論文中有一個完整的過程,需要學生完成從建立模型、數據收集、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到模型預測的整個過程,透過這個過程學生能夠相對完整地掌握計量經濟學的核心知識;另一方面,透過課程論文的方式還能夠培養學生關注現實問題的意識以及培養解決現實問題的潛力。總之,透過課程論文的考覈方式,能夠到達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

篇15:計量經濟學論文

實驗教學與計量經濟學論文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案例不夠豐富,沒有思考專業差異

目前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通常狀況下教師都會直接運用教材上的案例進行講授。案例主要涉及一元、多元線性迴歸及放寬古典假定的資料,一般都是經濟問題分析,如居民消費問題、財政收入影響因素等。這些案例的突出特點是適用性廣泛,只要學生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知識,都能很好地透過案例掌握相關數據分析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這些案例的不足之處在於沒有和學生的專業基礎密切結合,不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部分同學會誤以爲計量經濟學只能應用於經濟學,而對於以後如何在自己的專業中應用相關知識缺乏相應的瞭解和實踐。

2.課程難度大,學生重視程度不一

由於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三門學科的結合,在經典線性迴歸理論部分,需要用到矩陣、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的超多知識。對一般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並不簡單,文科背景的同學學習起來更加困難。調查問卷中關於計量經濟學難度的問題中,有28%的同學選取了很困難,有43%的同學選取了比較困難,選取一般困難的有27%,只有2%的同學選取了不困難。從調查結果看,選取比較困難和很困難的學生高達71%的比例,充分說明對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計量經濟學課程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要性方面,有41%的同學認爲計量經濟學對以後的工作學習有用,高達54%的同學認爲用處不大,5%的同學認爲沒有用。當今學生學習有必須的功利性,如果學生認爲某門課程在目前對就業、考研沒有直接作用,往往不太重視,也不會投入太多精力。在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目的”問題中,學生回答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目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透過考試,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需要注意,選取透過考試的同學中,有10位同學除了透過考試外,其他的選項均沒有選取,說明這部分同學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目的就是爲了透過考覈,拿到學分;還有5位同學選取了所有的選項,說明這5位同學是期望透過計

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能掌握相關知識。排在第二位的是爲以後學習數據分析方法打基礎,當今是大數據時代,許多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數據分析,學習計量經濟學能爲數據分析打下基礎,學生對此也有較清晰的認識。此外,掌握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和軟件使用方法排行在第三和第四,而運用計量經濟學理論進行實證分析排在最後,說明學生對如何運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信心不足。

3.先導課程基礎差異大

爲了探明學生畏難情緒的原因,在之後的調查中,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計量經濟學課堂上,您能否跟得上授課老師的思路,教學資料能否及時消化從學生調查的結果看,選取完全跟得上的只有9%,選取勉強跟得上的有58%,有33%的同學選取了跟不上。說明在課堂上計量經濟學的授課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佔比例最大的是每節課信息量太大,其次是沒有及時預習和複習課堂資料,第三是先導課程沒有學習,理科基礎不好。由於計量經濟學的課程特徵,上課會用到線性代數、數理統計的知識,學生只有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纔能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實際狀況中,一般院校都將計量經濟學安排在第5或者第6個學期,正是學生超多學習專業課的時間,課程壓力較大,因此,學生沒有充裕的時間進行預習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每節課的信息不能充分接收。此外,目前本科院校中,各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安排有必須的差異,大多數專業是在第3個學期學習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課程,但數理統計部分由於課時的限制,在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部分授課教師一般不作深入介紹,學生也很少去主動自學這部分資料,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更有個別院校,將計量經濟學和數理統計學安排在同一學期學習。這樣的教學安排,導致學生

在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時,由於存在超多的數學符號,本來就心存畏懼,加上數理統計知識不夠紮實,容易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產生厭學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對教師而言,在上課過程中需要專門抽時間補充介紹數理統計基礎知識,影響教學進程。

4.課時安排偏少

透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一般的本科院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爲48個學時,其中包括40個學時的理論授課,8個學時的上機實驗。一些重點院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學時安排多一些,如清華大學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爲54個學時。鄭州航院計量經濟學安排了48個學時,這樣的學時安排,調查中有14%的同學認爲課時夠用,而有39%的同學認爲理論課時不夠,有47%的同學認爲上機時間不夠。計量經濟學既需用到超多的矩陣和數理統計知識,又需要必須的經濟學基礎,同時又是一門操作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務必將理論知識講授與軟件使用結合起來,才能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應對數理基礎和經濟學基礎程度不一、理解潛力有別的學生,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將經典的迴歸理論能夠全面、系統地給學生介紹清楚,已屬不易。透過短短几個學時的上機實驗,讓學生能掌握相關的軟件操作技能,也顯得勉爲其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缺乏充裕的時間進行案例分析和介紹前沿的研究成果,這種拓展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增強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但因課時限制,一般得不到實施。

5.實驗教學效果難

以保障現有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主要是驗證性的,教師講授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SAS等)操作方法,給定學生數據,學生驗證經典迴歸模型的估計、檢驗方法。這樣的教學過程對學生掌握具體的軟件操作過程是十分必要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也是使學生掌握相關軟件操作方法,學會利用軟件實現數據分析,但對學生而言,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尤其是將計量經濟學的知識應用於專業相關的數量分析,缺乏實踐。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推薦

1.做好課程銜接和課時安排

從調查的結果看,許多學生覺得計量經濟學課程困難的原因一方面是信息量太大,另一方面是先導課程沒有學習,基礎不好。因此,在前期的課程安排方面,必須要做好課程的銜接,學生後期要學習計量經濟學,必須要在前期安排數理統計學的課程資料。能夠採取增加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時或者專門開一門數理統計學課程來解決。從課時安排看,條件允許的校園能夠適當增加計量經濟學的課時,尤其上機實驗的課時。增加理論課時一方面能夠講授如時間序列的平穩性、協整、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等非經典線性迴歸的資料;另一方面教師能夠簡要介紹計量經濟學前沿知識,如向金融學專業學生介紹金融計量、向經濟學專業的同學介紹空間計量經濟學等,開闊學生的視野,走上工作崗位後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自學相關知識,有條件的院校可將計量經濟學理論課時增加4~8個。從上機課時看,一般8個課時的上機基本能保證學生熟悉一個軟件的基本操作,完成經典線性迴歸的相關驗證性實驗,如能增加2~4個學時,學生會對軟件操作更加熟悉,對相關分析結果的分析更加深入,以後的應用較爲得心應手。

2.改革教學目標

在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爲目標的本科院校,學生畢業後一少部分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是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從事經濟管理類的工作。根據調查結果,學生多數認爲計量經濟學課程難度較大,主要是課程信息量太大,難以取捨,因此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標上,應當定位在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相關的軟件操作方面。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介紹計量經濟學相關方法的基本背景,在授課過程中應個性注意介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應用範圍,尤其是這些方法的經濟背景。在介紹普通最小二乘估計和相關檢驗方法的時候,要把側重點放在思路和結論方面,而儘量減少或者簡化相關的推導過程,要求學生“知其然”即可,而對學有餘力的同學能夠透過課下自學的方法“知其所以然”。

3.改革教學方式

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是要教給學生學會利用相關知識進行數據分析,因此,要把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等教學方式充分結合起來。理論教學部分,要更多地採用啓發式教學、課堂討論等方式。啓發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用心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課堂討論要選取適宜的教學資料,提前定下討論資料,要求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提前做好課下準備,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案例教學則需要任課教師提前做好準備,選取與學生專業相關的案例。案例分析過程要儘量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提前選取好專業方面的問題。能夠安排部分同學進行前期的理論分析,部分學生蒐集相關數據,最後在教師的帶動下完成案例分析的全過程。

4.改革實驗教學

計量經濟學應以學生掌握相關軟件的操作爲目標,對於基本的操作,能夠透過教師演示,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加以學習。而學生若要真正掌握具體的應用,務必經過一個完整的蒐集數據、建立模型、估計和檢驗、模型應用的一個過程,只有這樣以後才能學以致用。因此,實驗教學不能僅僅包含學生在實驗室裏完成驗證性實驗的過程,推薦增加課程論文。在學期初就給學生布置好任務,要求就本專業的相關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分成小組,依據經濟理論,選取相關變量,蒐集數據,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進行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過程,最後以課程論文的形式提交實驗結果。這個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加以指導和監督。自己動手進行實踐的過程,不僅僅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潛力和實踐潛力,由於整個過程是結合理論教學逐步進行的,也對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起到了有益的補充。

5.改革考覈方式

課程考覈方式的改變是教學改革的驅動力,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動力。在調查中,有63%的同學反映沒有及時預習和複習課堂資料是跟不上課程教學的原因之一。學生不及時預習和複習教學資料,一方面可能是學風問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眼下的考覈方式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對於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考覈,要改變傳統的以理論考試爲主的評價方式,一是要增加上機測試,二是對學生獨立完成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計、數據蒐集、數據分析、模型檢驗和提交數據分析報告等環節也在評價中給予必須比例的分值。推薦上機測試、課程論文各佔15%的分值,理論測試佔70%的分值,這樣的改革能在必須程度上改變學生在考試前透過短期突擊應付理論考試的現狀,把工夫用在平時。

【小編簡評】

計量經濟學論文 (優選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計量經濟學論文範文。

【網友評價】

反覆看來看去也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