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經濟論文

大一微觀經濟學論文免費論精品多篇

大一微觀經濟學論文免費論精品多篇

大一微觀經濟學論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經濟學思考 篇一

我們每個人從呱呱墜地,直到垂垂老矣,這一生當中,始終都在面對一個基本問題——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已經徹底被“經濟”所“挾持”了。在我們的生活中,經濟學無處不在,我們無時不與經濟打交道,比如說,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所作所爲,基本上都與經濟活動有關。不得不承認,在學習微觀經濟學之前,我對現實中的一些涉及經濟現象的問題不甚瞭解。但是在學了一個學期的微觀經濟學之後,我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至少不會感覺那麼莫名奇妙了,對一些現象可以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來進行解釋了。

下面我就對我身邊經常遇到的一些現象,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來簡單的談談我對這些現象的理解。

一、大學食堂裏的經濟現象

1、吃飯問題

每個人只要活着,都要面對這個問題——吃飯問題。這不僅是在大學食堂裏要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家都要面臨的共同問題。

案例:某一大一新生第一天來到學校食堂,對學校食堂的飯菜不熟悉,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就可以,所以第一次來食堂吃飯的時候該同學買了4個饅頭,吃完第一個饅頭時感覺很滿足,吃下第二個時也感覺不錯,但是吃下第三個就感覺飽了,看着剩下的饅頭該同學秉着不浪費的心態繼續吃,吃完後感覺特別撐。經過教訓,該同學在第二天只買了3個饅頭。

通過微觀經濟學來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微觀經濟學裏講到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即隨着商品和服務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消費中得到的總效應增加,但是增加的效用是不斷減小的。該同學在吃完第三個饅頭的時候正好吃飽,滿足值也就是效益值爲10。下面對滿足值進行細緻化的描述,吃第一個饅頭時滿足值爲5,吃第二個和第三個時分別爲3和2。在這裏,每一個饅頭的成本沒變,獲得的總效益是不斷增加的,但是獲得的邊際效益是不斷減小的,而該同學在滿足值最大時繼續吃下一個饅頭,使得自己處於過飽狀態,造成身體上的不舒服,這就使得

滿足值減小,也就是從吃饅頭中獲得的邊際效用逐漸減小。該同學是個理智的消費者,在第二天只買了3個饅頭,這樣就達到了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效益的目的。作爲一個理智的消費者,其目的就是要達到利潤最大化,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效用。

下面我就用圖像來對這個例子進行分析:

首先,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也可以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設商品X的效用函數爲:

TUU(X)

則邊際效用爲:

MUdU(X)dX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可表達爲:

dU(X)MU0;dX2dMUdU(X)0dX2dX

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造成的結果,所以,經濟學無處不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我也有親身經歷,每當打完籃球回到宿舍,感覺口很渴,喝第一杯水,感覺太爽了,太滿足了;然後繼續喝第二杯水,感覺還可以;到喝第三杯水的時候,感覺已經不渴了,此時已經達到效用最大化了,如果再繼續喝第四杯水,就會感覺不舒服了,這是總效用就開始減小了,這就是一種很簡單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造成的現象。

2、食堂佔座問題(從資源稀缺性和供給—需求理論分析)

我相信很多同學(包括我)曾經都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好不容易結束了一上午的課後,想到吃飯的時間到了,然後高高興興的去食堂就餐,然而食堂裏早已人滿爲患,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位,於是就用自己隨手攜帶的課本或書包占座,然後再慢慢的去打飯,回來之後,到處找自己的位置,本以爲是記錯了,可是找遍了整個食堂都沒有,於是不僅失去了座位,還丟了課本。這些同學丟了課本顯示出學生們的道德問題,但這歸根結底要說到學校食堂的座位太少,使得同學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這種現象每次新生入學進行軍訓的那幾天最嚴重。我就有親身經歷:大一入學的時候,開學前幾天要進行新生軍訓,好不容易結束了一早上的軍訓,又累又

餓,趕緊跑到食堂吃飯,結果發現食堂全是穿着軍訓訓練服的大一小新生,然後突然想到趕緊先佔個座再去打飯,不然,等一下沒座位了,結果看到的是一大片已經用軍訓帽子佔好了座位,好不容易用帽子佔到一個座位,飯打回來,卻找不到自己的帽子在哪了,因爲一眼掃過去,都是帽子,都不知道哪一頂是自己的了,這是一件很悲催的事。到大二開學的時候,又輪到下一屆大一小新生軍訓了,早上或者下午上完課奔赴食堂,結果也不大理想,食堂坐滿了人,找不到一個空座位,因爲軍訓的大一新生差不多都是一個點下課的,這個時候,食堂正處於就餐高峯期。所以說,吃個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現代大學佔座已司空見慣,食堂佔座、圖書館佔座、自習室佔座、上課教室佔座等等。但是食堂佔座不像自習室佔座那樣,用筆寫上一個大大的“佔”字就行,所謂食堂佔座就是用自己隨身攜帶的書包或者書籍宣佈對該座位的主權,在大學,佔座已漸漸發展成爲一種獨特的文化,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佔座文化。

要分析這一現象,就要考慮到微觀經濟學中的一個問題——資源的稀缺性問題。所謂資源的稀缺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人們的慾望總是無限的,這就造成了資源是稀缺的,人們的慾望總是超過實際的生產能力。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在人流高峯期,座位是一種稀缺性資源,佔座行爲是對這種稀缺性資源的惡性競爭,食堂的座位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夠的,供不應求,座位這種稀缺性資源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同學們要爲座位的使用權而競爭,先到先得,一旦被別人佔了自己就只能站着,不能被同時佔用。而在先佔座和先買飯問題上,理性經濟人的做法是先佔座,這樣就造成了座位的更加緊缺。

我覺得學校可以實施的的解決方法:學校可以通過增加座位數量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其次還可以對學校食堂進行擴建,但是這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這都需要從學校的經濟實力進行考慮。最經濟的方法是調整就餐時間,可以分時段進行就餐。

面對先佔座還是先買飯的問題,理性的人會選擇先佔座後買飯。假設先買飯後佔座,那麼在買飯的時間裏有限的座位資源被後來的人佔有,在買飯回來時再四處尋找座位,不僅要花更多的時間還要面對端着食物的不方便與尷尬。如果先佔座後買飯,會節省很多時間,時間成本較前一種情況小得多,同時不用面對端着飯找座位的尷尬。

3、食堂排隊問題(供給—需求理論)

現象闡述:

在知味堂吃飯,總會有這樣的打飯現象,我們發現只有在涼菜間和打白米飯處會排隊,其他菜品地方都很少出現排隊。針對以上現象,我將用經濟學原理做一個簡要分析。

爲了便於下面闡述的方便,我們假設

其他打菜處爲A窗口

涼菜間爲B窗口

打米飯處爲C窗口

A總特點:需求量大,不穩定,窗口多,打菜的勞動力多

B總特點:需求量不大,較穩定,窗口少,打菜勞動力少

C總特點:需求量大,較穩定,窗口少,打菜勞動力少

作爲一個大學生,我們往往有這樣的體會,到了飯點的時候,大家都蜂擁而上,特別是週一到週五,早上或下午下課的時候,大家都是一個點下課,每個餐廳窗口前面都是長長的隊伍,這是學生素質高的大學,而在某些大學,餐廳窗口前更像是菜市場,打飯師傅的叫賣聲、學生的嬉鬧聲,亂作一團。

其實,排隊從某種角度看,是資源配置供需不平衡的結果。而要滿足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需求,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配套跟進,但這種投入這種跟進,有一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這將需要很大一筆資金。

而在一時尚無法解決供需矛盾的情況下,排隊卻是解決供求矛盾的一個相對公平的方式,因爲它遵循了“先來後到”的時間優先原則,給排隊的人一個預期:只要按照順序排着,總能輪到自己。

那麼爲什麼會存在很多不排隊、亂插隊的現象?經濟學裏有一個“囚徒困境”理論,說的是兩個囚犯一起做壞事,被警察抓了起來,分別關押在兩個牢房裏審訊。在這種情形下,囚犯有兩個選擇:一是背叛同夥,與警察合作;二是保持沉默。兩個囚犯都知道,如果他們都選擇沉默拒不承認,那麼警方將無法定罪。警方也知道這一點,於是宣佈如果願意供出同夥者可無罪釋放,並得到重獎;另一方將被嚴厲懲罰。因爲雙方都不能確信對方是否會背叛自己,爲了保全自身,最後都會選擇背叛。結果反而使雙方都無法保全,全部坐牢。這個理論映射了部分不排隊者的心理,就是不相信他人會排隊,生怕自己老老實實排隊吃了虧。於是,只要有一個人亂插隊,就會引起整個隊伍秩序的混亂,導致資源配置的效率降低,而插隊者自身利益最終也可能受到損害。

可見,在資源配置不足的情況下,排隊可最大限度節約時間成本,使資源得到相對優化配置;不排隊,必然會導致整體效率的降低。

學校食堂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打飯難問題,學校食堂增加窗口以及打飯菜人員。可能由於食堂提供的服務不足,供求不平衡,學生就餐耗費的時間過長,這種情況下,道德成本自然也隨之增高了,插隊、欺騙乃至暴力等都有可能成爲一種自然選擇。其次學校可以增加食堂的數量,這樣不僅解決了打飯難的問題,更防止了壟斷,而壟斷會導致腐敗化和官僚化,從而提高了學校食堂的經營質量。

二、從機會成本角度淺談生活中的小事

關於畢業之後是讀研究生還是找工作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很多大學生都在糾結的問題,因爲這關係到我們未來的生活。這個問題就要考慮到微觀經濟學的機會成本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一種資源往往有很多種用途,如果某人選擇了某一資源用於某種用途,這就意味着他同時放去了這種資源的其他用途,而其他用途所產生的價值就構成了使用這一資源的成本,經濟學上稱之爲“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指的是某種資源用於“次佳”用途所具有的價值,也就是所放棄的其他各種用途中所能帶來的最大收益。機會成本有如下的一個計算公式:

機會成本總和=顯性成本+隱性成本。

因此,在考慮此問題的時候會考慮到機會成本,所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想考研,覺得現在的本科畢業生找工作壓力太大了,學歷已經不能滿足工作要求了,想通過讀研究生,來提高自己的學歷和知識,爲以後的生活奠定一天更好的路;然而,有些人卻不想考研,想畢業之後就趕緊找工作,因爲依目前的形式看,找工作的壓力一年比一年大,競爭也越來越大,誰知道三年之後會發生什麼?競爭會變得有多大?研究生又有多少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畢竟三年也不是個短時間,所以有些人選擇不考研,畢業後就找工作。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所做出的選擇也就各不相同。下面我用微觀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的原理來簡單的分析一下這種現象:對於要考研的那些人來說,他們選擇了考研,也就意味着他們暫時不找工作,所以從工作中得到的工資和經驗就構成了他們讀研究生的隱性成本,而他們讀研的學費跟生活費就成爲了顯性成本,這兩個成本加起來就是他們讀研的機會成本,算一算,這個機會成本也不算低了;而對於要找工作的人來說,讀研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還有通過讀完研究生後再找工作獲得的工資就成爲了他們找工作的機會成本。但是每個人對這些機會成本的估價都不盡相同,所以權衡這兩個機會成本之後,所做出的決定就不一樣。

結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隨處可見經濟學現象,因此學好經濟學對我們來說很有用而且很重要,學好了經濟學,我們就可以用相關經濟學的原理來分析和解釋我們身邊的很多現象,這就不至於讓我們對這些現象感到困惑。學好了經濟學,我們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可以權衡其利弊,從而做出一個更好的選擇,也不至於讓我們無從下手。

有關微觀經濟學論文 篇二

[摘要]微觀經濟學作爲地方財經類院校的專業基礎課程,在經濟新常態下,其教學應該結合地方院校轉型思路進行改革,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爲目標。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授課方法單一等問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明確課程目標層次,增強實踐教學。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實驗教學

一、引言

我國經濟正處在以新常態爲特徵的新階段,經濟結構面臨着重大轉型,在此背景下,經濟學教育也處在關鍵性的轉折時期。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培養面向市場併爲市場服務的人才是經濟學教育的最終目標。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對經濟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且更加多元化。地方財經類院校在嚮應用型高校轉變的過程中,應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特色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性人才。微觀經濟學作爲經濟學基礎理論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從長期看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經濟社會的適應能力,提高其二次就業能力。但在短期內,卻不能直接影響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初次就業率,給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都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傳統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爲重,學生接受了大量的專業知識,但常常缺乏思考和創新能力。微觀經濟學作爲基礎課程,經歷上百年的發展,逐漸成爲內容廣泛、前沿性強的一門學科。隨着社會經濟實踐的不斷髮展,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也應當不斷革新,以適應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國外在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教學中,爲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從案例研究的角度進行探索,提出了構念效度、內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等概念。二是利用復甦情景的方法進行探討,這種方式對於學生理解理論及課堂互動有顯著作用,能夠彌補案例研究的部分缺陷。三是進行經濟學課堂實驗。隨着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在課堂上以學生爲實驗對象,進行經濟學實驗來解釋和檢驗微觀經濟學理論,成爲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得到了美國經濟學教育協會的大力倡導。諸多經濟學家也針對“完全競爭的新古典理論檢驗”“寡頭市場的價格形成”“檸檬市場”“公共物品搭便車”等問題都設計了精巧的課堂實驗。國外的研究爲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隨着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實驗軟件和實驗平臺建設也爲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提出國內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案例和實驗,有利於學生感性認識增加,促進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改善。

二、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從微觀經濟學教學情況看,普遍存在着授課內容理論性強,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微觀經濟學來源於微觀經濟活動,要求學生了解市場機制、需求、供給等,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普遍感覺經濟學抽象難懂,導致許多內容難以理解。國內教材編寫內容偏重於理論方面,概念、公式多,案例缺乏,習題也偏重於理論。礙於授課時間和實踐條件等原因,學生經過講授式學習,仍不能化理論爲分析工具和能力。面對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經濟現象,不能應用所學理論。如何在教授理論的同時又讓學生有所收穫,啓發和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和經濟學素養,成爲改革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目標。

(二)授課形式相對單一

目前微觀經濟學教學以課堂講授理論爲主要形式,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都比較弱,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知識保持率最高的是主動性學習,模擬實際案例,主動做事和參與的有效率高達90%;討論和演講的知識保持率達到50%;如果僅是被動聽講,知識保持率僅爲20%。改變傳統的聽講課堂,教師設計以探究性、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和自主性學習模式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可有效運用web3.0分享與參與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專業背景,以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爲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例如以項目彙報演講的形式鼓勵學生分享學習成果和學習體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機會進行交流和討論。目前各高校的經濟學實驗教學日益重視,還可藉助實驗室資源進行教學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實驗資源和輔助教學手段,根據知識的傳播、人的認知特點來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課程教學目標層次模糊

國外微觀經濟學教學培養目標清晰,學科設置在不同學習階段差別化特徵較爲明顯。例如,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及耶魯大學等名校課程的設置層次鮮明,分爲基礎課程、高級課程和研討班。相比之下,國內地方財經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課程設置的層次不夠明顯,多數將其統一設置爲專業基礎課程。面對層次、基礎、目標各不相同的學生,作爲專業基礎課,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教學目標、教學難度漸次提高的特點。其次,國外微觀經濟學教學比較注重學科和理論發展前沿,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在教學中鼓勵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共同分析相關領域的實際問題,以問題分析爲導向,以能力培養和鼓勵思考爲目標,注重學科交叉和知識結構的系統性,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整,思維模式更加多元和活躍。國外經濟學本科教育課程設置豐富,一年級多爲通識教育,經濟學原理作爲公共課,在隨後二年級進入專業課的學習後,將系統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經濟學專業本科課程目標定位細化,如斯坦福大學強調三項目標定位:熟知現代社會各類經濟現象、掌握分析經濟問題的技能、具有評估公共政策的實際才能。相比之下,我國各學科間的劃分界限仍比較嚴格,微觀經濟學作爲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較少,對學科發展前沿關注度也不夠高。

三、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與授課方法改進

(一)課程目標定位以“直覺爲主”“工具爲輔”“突出實踐”作爲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如何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理論,即基於經濟人假設,在約束條件下如何實現最優選擇。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與學習中,應始終貫穿着對經濟人的經濟行爲以及相關社會問題的分析。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應圍繞各種現實,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運用理論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在微觀經濟學課程目標設定上,要以“直覺爲主”“工具爲輔”“突出實踐”。“直覺爲主”指的是在相應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面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經濟直覺”。“經濟直覺”就是一種用經濟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凱恩斯曾說過,經濟學不是一種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容器,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習微觀經濟學,不僅是瞭解基本原理,更是思維方式的訓練。對於初學經濟學的學生,應該把重點放在培育經濟學直覺上,對其經濟學素質的構建將大有裨益。“工具爲輔”指在強化經濟思維培養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和運用必要的數理分析,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掌握必要的分析工具。但是與經濟思維相比,數理工具處於“輔助”的地位。“突出實踐”意味着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建設必須本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精神,把所學理論應用於解決現實問題。在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培養運用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實現從“黑板經濟學”到“生活中的經濟學”的飛躍。

(二)綜合利用各種實踐教學方法,改變單一的理論講授教學方法微觀經濟學作爲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將理論還原到現實經濟生活,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案例、實驗中理解和接受理論知識。課堂實踐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兩種方法。

1、以復甦情境法進行案例教學

採用“復甦與再生”情景法,選取經典和成果案例,結合環境、結合情景和結合演化三部分構成,設計“模擬表演”“模擬設計”,把交易過程再現,嘗試生成和測試案例,儘可能使案例研究結論貼近現實,加強學生對現實的認識與分析。在案例的選取上應結合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情況設計案例。微觀經濟學教學中有衆多經典案例,但大多來自於西方國家,還有一些案例年代久遠,會讓學生覺得脫離現實,說服力不強。從報刊、網絡上選取當下新聞熱點爲案例,取材於日常生活,又能反映熱點問題,本土案例的設計使學生有身臨其境感,激發學習熱情。案例在體現知識性和時代性的同時,表現出了趣味性和實踐性。如以春節期間購買回家火車票的案例,增強學生對需求規律及需求、供給彈性的理解;以明星演唱會門票價格變化的案例,體現價格歧視和消費者剩餘的理論分析。以情境復甦法進行案例分析,還原真實經濟情境,理論與所設的經濟情境相呼應,激發學生的經濟學直覺,增強對經濟情境的思考和體驗,也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使得微觀經濟學教學回歸真實世界,增強學生對真實世界問題的敏感性,又鍛鍊了用理論解釋現實的能力。

2、進行經濟學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運用遊戲和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學生在遊戲中深刻理解經濟理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爲學習過程的主體。國內諸多著名研究型大學也紛紛將經濟學實驗引入課堂,通過實驗課堂,學生主動參與並思考反饋,改變被動式聽講的單向信息流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與研究潛能,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我校的經濟學綜合實驗課堂上,學生通過軟件模擬企業生產經營,通過原材料採購、產品研發、市場競價銷售等環節實景模擬參與某個產品的生產、買賣過程,對市場競爭中價格機制如何通過供求作用自發形成及背後的深刻原因有了親身體驗。通過模擬實驗啓發了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深入思考,經過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循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四、結語

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和應用創新能力,是未來經濟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明確課程目標層次,增強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方法和條件,是目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微觀經濟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獨特性,以能力培養爲主線,以實踐教學爲主要方法的思路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清晰多層次教學目標,建立以能力培養爲主線,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互銜接的教學系統。教學過程力求將“知識、能力、素質”培養並重結合,與國際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接軌,培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以主動式學習改變大學學風,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培育真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的創新性實踐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慶。實證中的思辨———論經濟類實驗教學[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4)。

[2]呂曉英,蒲應龔。實驗教學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6)。

[3]王尉東。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5)。

[4]馬先標。經濟學教育的國際化與本土化問題探討。中國大學教學[J],2012(2)。

[5]逄錦聚。妥善處理經濟學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中的一些關係[J]。中國大學教學,2007(1)。

微觀經濟學論文 篇三

通常微觀經濟學上的創始人被認爲是亞當·斯密。自其以後,微觀經濟學有了十足的進展,至19世紀30年代,已經建立起微觀衆經濟學體系,但這並不意味着微觀經濟學如馬歇爾預言般達到高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微觀經濟學有了更大突破,其中顯著代表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諸多成就。從微觀衆經濟學理論出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在管理經濟學上挑戰完全理性假設,公共經濟學上進行理論突破,管制經濟學上開闢實證研究,勞動經濟學上進行理論修正與補充,福利經濟學上深化不斷。諾貝爾經濟學獎從1969年開始,已有47年曆史。通過分析微觀經濟學研究領域,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成果上看有微觀經濟學理論的進步、研究領域的變化和研究方法的應用,發展趨勢更加綜合、多元、交叉。

一、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微觀經濟學研究方法的應用

微觀經濟學在諾貝爾經濟學獎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應用創新。一是一般均衡理論應用。作爲數理經濟學的一種重要創新,其從公理化角度研究經濟系統整體均衡的穩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當作西方主流經濟學,其基本方法在微觀與宏觀經濟學中都應用廣泛。一般均衡體系由薩繆爾森提出,使其成爲統一處理各種經濟問題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完善,動態一般均衡理論建立,並將規模報酬因素引入,結合起資本與投資理論。二是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應用。約翰·福布斯·納什通過不動點定理,使均衡點的存在得到證明,奠定了博弈論一般化的基礎,海薩尼對不完全信息博弈領域進行了新的開闢,讓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得到發展,維克裏與莫里斯開創了不對性信息條件經濟激勵理論研究,併成爲西方現代經濟學的基石。三是資源最優分配理論應用。通常資源配置的完成依靠價格體系的調整,康託羅維奇首次提出解乘數法,在資源最優配置問題中引入線性規劃方法,將定性研究發展到現實計量階段,赫克曼與麥克法登則建立了微觀計量經濟學理論,使統計方法與經濟學理論相結合,在個人、家庭、企業統計分析應用中廣泛,使經濟信息在反映社會本質上更深刻。四是行爲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應用。該經濟學研究領域新的開創依賴於卡納曼與史密斯的研究,提供了克服西方主流經濟分析方法關於基本方法論困難的解決出路,提出期望價值理論遵循條件,使實證經濟學方法的缺陷得到彌補,推動了經濟理論現代發展。

二、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現代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一)經濟學的解釋力因經濟學的放鬆與拓展持續增強

經濟學理論大多建立的基礎爲一系列假設和假說,假設又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一種非現實主義抽象理解。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歷年理論來看,研究微觀經濟學主要通過理論程度、信息確定性兩條主線,再結合放鬆假設,向現實世界不斷走近,以擁有更強的解釋力。在20世紀50年代後,人們逐步認識到依託“經濟人”假說的完全理性決策理論爲理想模式,難以在實際中有效指導決策,而多數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要理論貢獻,正是建立在逐步放鬆的理性假設上,讓更加複雜的人性假定來替代“經濟人”假設。此外,從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可以分析出,對於完全信息假設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逐步拋棄,轉而研究不完全性信息與其下的人類選擇行爲問題,讓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的研究發展空間更大,並使其作爲經濟學分支有更強的現實世界解決力。信息經濟學着重分析研究人性假設與外部環境的決策約束因素,數量化不確定性,在激勵理論、產權理論、契約理論的模型構建上給予方法論基礎。不確定信息對新古典主義理論前提進行改變,開創了新的經濟學理論空間。在放棄交易成本爲零假定後,交易成本理論得到了更廣泛應用,在真實世界更準確審視上擁有了更有力工具。從該角度來看,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道路爲對非現實主義舊的假設不斷放棄,讓假說向真實世界更加靠近的成長過程。

(二)經濟學研究方法與領域綜合性、多元性、交叉性特徵更加明顯

綜合諾貝爾經濟學獎近年來趨勢,微觀經濟學裏獲獎理論在研究上更趨向於數理化,且分析方法顯現出綜合性、多元性的特徵。在經濟學中數學的應用主要表現在:數學結合經濟理論,開創數理經濟學;數學、統計學結合經濟數據,通過計算機定量分析。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研究範圍上,學科研究越來越廣泛,並推進經濟學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傾向表現使得經濟科學能逐步獨立並樹立一元化地位,逐步向人口經濟學、管理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實現多元化發展,使得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多元性、綜合性、交叉性與前沿性特徵更加明顯。

結束語: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現代微觀經濟學的發展可以通過前人成熟的理論體系知識,更大程度地理解與掌握單個社會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爲,對多樣化假定條件、非經濟化研究領域等發展趨勢更加透徹、瞭解,使學科知識能更好轉換成社會生產力與社會財富創造驅動價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