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飲食與養生論文(精品多篇)

飲食與養生論文(精品多篇)

中醫飲食與養生 篇一

中醫飲食與養生

中華醫學與飲食論文

飲食和養生

民以食爲天,飲食在維持生命、促進健康、延年益壽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古人在豐富的飲食實踐的基礎上,在不斷的理論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飲食養生理論和文化,這些理論和文化對我們今天的飲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養的源泉,合理的飲食,使人能獲得各方面的營養,預防各種疾病和促進病體康復都有重要的意義。中醫有“治病當論藥功,養病方可食補,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因此,飲食在中醫養生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署,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傳統的養生觀點首先強調了“調和陰陽”,在《黃帝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又說“陰平陽祕,精神乃治”;其次爲“填補元氣”,人的元氣源於父母,藏於體內,爲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動無不消耗元氣,故而用藥食填補元氣。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順其自然、形神兼養、動靜結合、審因施養。

飲食,是人體從外界環境中吸取賴以生存的營養與能量的主要途徑,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與表現,是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的。“民以食爲天”是衆所公認的常理,“安谷則倉,絕谷則危”,飲食活動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人們飲食的根本目的在於使人氣足、精充、神旺、健康長壽。圍繞着這個目的,逐漸形成了中國式的傳統飲食養生理論。自有烹飪以來,飲食與養生就緊密的聯繫起來,飲食養生理論是伴隨中國烹飪的產生而產生的,隨着烹飪的發展而發展,並逐步豐富與深化。飲食與養生也是對立統一的辨證關係,飲食的目的在於達到養生的需求,養生最主要的依賴在於飲食。二者,相輔相成。中國烹飪飲食的變化和發展也始終是在哲學思想、養生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如儒家相互作用的崇尚禮樂,飲食時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飲食養生;陰陽家和醫家的陰陽五行,四氣五味;釋家的禁慾修行,創導素食等等,這些有關飲食的哲理,對中國烹飪的影響是很深的,故中國有“醫食同源”之說。但飲食養生不同於飲食療疾,飲食養生是通過飲食調理達到長壽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這種治“未病”之法就是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養生之道。

平衡膳食是養生的根本。中國傳統膳食結構強調“平衡膳食、辨證用膳”,提倡含不同營養成分食物的互補。我國古代先賢有如下精闢的論述: 五穀宜爲養,失豆則不良,五畜適爲益,過則害非淺,五菜常爲充,新鮮綠黃紅,五果當爲助,力求少而數,氣味合則服,尤當忌偏獨,飲食貴有節,切切勿使過。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使我們有一百四十餘種蔬菜可供選擇食用,所以形成了以穀物、豆類爲主,進食足量蔬菜,以動物性食物作爲補充,兼食水果的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這種膳食結構內涵豐富,保健養生功效明確。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態農業的成功實踐,爲“寓醫於食”——即利用飲食養生保健,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醫食同源是中國養生文化的一個鮮明特色。自古以來,中國就有“食用、食養、食療、食忌”之說。我國醫學第一部總結性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已論及“美飲食”與“飲食有節”能夠防病延壽,文中記述的“虛則補之、藥以祛之、食以隨之”和“谷肉果類,食養盡之”具體指出,飲食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把以藥治病和以食調養緊密結合在一起。其中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五穀”、“五果”、“五畜”、“五菜”恰當搭配的日常飲食,能夠達到營養培元,蓄精益氣,預防疾病,延年健身的目的。唐代養生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食治》中強調:“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夫爲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並指出:“藥性剛烈,猶若御兵”,而“食能排邪而安髒,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痾、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長年餌老之奇法,極養生之本也”。事實正如此,日常飲食之物,大凡有養生和防治疾病的功效,如大棗、芝麻、薏苡仁、蜂蜜、山藥、蓮子、桂圓、百合、菌類、柑桔等;而各類中藥的原料,也多爲可食用的天然植物、動物。醫食同源的思想觀念,使中國形成了獨有的傳統和制度。

順時養生即順應四時氣候,其宗旨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正如《黃帝內經》裏所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順四時而適寒暑”,這是養生學裏的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也可以說是長壽的法寶。順應自然,天人相應,是中國傳統養生理論支柱之一。調和飲食滋味,要合乎時序,注意時令,以飲食養生療疾,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和調順四時的原則。《禮記內則》上說:“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也論及飲食與四時、氣候的關係,並對四時的主食提出了他的主張:春宜食麥,夏宜食綠豆、菽,秋宜食麻,冬宜食黍。由於四季氣候存在着春溫、夏熱、暑溼且盛、秋涼而燥以及冬寒的特點,而人的生理、病理過程又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故要注意使食物的選擇與之相適應。如在陽氣生髮的春季,特別是少雪溫盛、氣候異常時,飲食應該清淡,不宜過食油膩烹煎動火之

物,並應選食鴨梨、荸薺、桔子、甘蔗等果品爲輔助,常食綠豆湯、綠豆芽等食物,取其清淡、甘涼,以免積熱在裏。在夏季,遇暑熱兼溼之候,膚腠開泄、汗出也多,使人常易貪食生冷。寒冷之物太過則更傷脾胃。因此炎暑之季,切忌過食生冷與油膩厚味,宜食甘寒、利溼清暑少油之品,常可選食西瓜、冬瓜、白蘭瓜等瓜果,常飲綠豆湯,並以燈心、竹葉、酸梅水、冰糖煎水代茶飲用,取其清熱、解暑利溼、養陰益氣之攻。秋氣涼燥,當少食辛燥,選用蜂蜜、秋梨等柔潤之物,山藥、苡米等健脾補胃之品。冬季萬物潛藏,天寒地凍,陰盛陽衰,進食胡桃、羊肉之類,自可補腎助陽,以迎來年。

中醫飲食與養生有豐富的哲學內涵:包括“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態觀;“調理陰陽、陰平陽祕”的健康觀;“藥食同源、寓醫於食”的食療觀;“審因施食、辨證用膳”的平衡膳食觀。故大衆遵循:“飲食清淡,素食爲主”、“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粗茶淡飯,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無綠”等平衡膳食原則。對中華民族的健康、繁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五穀爲養”之“五穀”,泛指米、谷、麥、豆等多種糧食,即中國人常說的“主食”,這些主食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質及B族維生素,脂肪含量極少。按照中醫理論,五穀能養五臟之真氣,故稱爲“養”。應該說是抓住了攝取營養素的主體和根本。“五果爲助”之“五果”,泛指蘋果、梨、香蕉、桃等多種鮮果和乾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纖維和有機酸。食用“五果”能促進人體的消化吸收,調節體內酸鹼平衡。在人體攝取營養素時,它能起到輔佐和協助的作用。“五畜爲益”之“五畜”,泛指豬、牛、羊、雞、鴨、魚等動物性食物,即中國人常說的“副食”。它們含有豐富的脂肪、優質蛋白質、無機鹽、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食用動物性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生長髮育,修補機體組織,彌補植物蛋白在質量上的不足。“五菜爲充”之“五菜”,泛指葉菜類、根莖類、茄果類、菌類等多種多樣的蔬菜。它們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胡羅卜素、B族維生素、鈣、鉀、鎂、鐵等營養素。完全合理的食物結構還必須有蔬菜輔佐、補充,才能使機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素得以充實、完善。因此合理的膳食結構提倡人們雜食五穀,並以此爲主食,在爲益的五畜、爲充的五菜、爲助的五果配合下,主副食互爲補充,辯證施食,就能獲得全面而均衡的營養。“氣味和而服之”是指所吃的谷、果、畜、菜必須性味和合,才能補精益氣,利於健康。

注意五味平和,勿使過偏,《黃帝內經》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食物有甘、酸、苦、辛、鹹五味,古人主張飲食的五味要配合得當。大凡古人調和食物,按五行歸類,酸屬春,苦屬夏,辛屬秋,鹹屬冬,所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別用酸、苦、辛、鹹四味調和食品。

五味進食得當,能營養五臟,增進食慾,有益健康;但是偏頗太過,相關臟腑不勝負擔,反易得病。飲食五味之入五臟,各有其走向,哪一味偏嗜都會使臟腑之氣過剩,失去平衡。五味進食不及會造成營養缺乏,太過也會導致疾病,平衡適宜方能益於健康。現代醫學認爲:酸辛太過,會誘發或加重潰瘍病;食用糖過量,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近視、齲齒都有密切關係;食用鹽過量,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飲食宜清淡,忌味重肥濃。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說“:廚膳勿使脯肉常盈,常令儉約爲佳”,“善養性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凡可食之肉本無毒,或自死及着疫死,則有毒,食之者心困悶而吐痢。”清淡,是與濃厚肥膩相對來說的。一是指五味的進食適可而止,口味不可過重。二是說,宜常食新鮮蔬果、雜糧等營養豐富而易吸收的食物。少吃些肉,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其他有益食物是很重要的。清淡的食物,一般都有利於消化吸收,而且可防止多疾病。現代營養學證明,人體必須的營養物質有50種左右,可概括爲七大營養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水,健康的人要全面攝取這些營養物,而不宜偏於某一種。多吃肉,特別是肥肉,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所以飲食結構以素爲主,葷素同食,比較合理。

祖國傳統養生文化有着數千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的因素,集中華民族數千年養生文化於一身,以獨特的理論體系爲基礎,以豐富的臨牀經驗爲特點,在世界傳統養生文化中舉世無雙,爲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學習中醫飲食與養生的理論知識,使我更加清楚中醫養生所遵循的理論體系,及他內部蘊含的哲學原理。讓我體會到了,中國中醫養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先運用他們的聰明智慧,爲中華民族留意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這筆寶貴遺產,而且不止這樣,我們還應該把中醫養生文化發揚光大。

飲食和養生論文 篇二

飲食和養生

開頭語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我們從小到大聽過無數次,身邊關心你的人也常常不忘提醒及注意你自己的身體。但是我們只知道盲目地吃些有營養的東西,對於如何合理地搭配自己的日常飲食和來那個號的飲食習慣並沒有太多的瞭解,可以說大部分人對健康養生卻知之甚少。

從我個人來講,高三開始,我便忽視了運動的重要性,每天從早到晚學習,常常熬夜看書,飲食也不太規律。從那開始便讓我的健康打了折扣,上了大學我才漸漸發現自己的健康已經不如以前了,因此我開始重視養生,重視飲食。

爲了解更多,我選修了《飲食與食品健康》這門課,通過學習這門課程,使得我也對養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正文

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爲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爲養生之術。 養生之道:“養生”一詞,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署,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傳統的養生觀點首先強調了“調和陰陽”,在《黃帝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又說“陰平陽祕,精神乃治”;其次爲“填補元氣”,人的元氣源於父母,藏於體內,爲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動無不消耗元氣,故而用藥食填補元氣。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順其自然、形神兼養、動靜結合、審因施養。我們都知道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養生之術:養生的方法可以概括一下幾個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多涉及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爲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爲調養 3.氣養。主要爲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多涉及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鍊及體育健身活動,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爲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應用範圍較廣,適應人羣也較多,主要內容爲養生食品的選配調製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藥、食、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6.藥養。主要內容爲養生藥劑的選配調製。其選藥多爲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製法多爲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常有“藥膳”之說。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鍼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

食養:而這其中與我們生活聯繫最緊密,也是我們最容易把握的就是“食養”。 所謂“民以食爲天“。我國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安生之本,必資於食;必憑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也就是說,不但要吃,還救疾之速,要知道吃什麼,怎麼吃纔會讓身體健康。

平衡膳食是食養的根本。中國傳統膳食結構強調“平衡膳食、辨證用膳”,提倡含不同營養成分食物的互補。我國古代先賢有如下精闢的論述: 五穀宜爲養,失豆則不良, 五畜適爲益,過則害非淺, 五菜常爲充,新鮮綠黃紅, 五果當爲助,力求少而數,氣味合則服,尤當忌偏獨,飲食貴有節,切切勿使過。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使我們有140餘種蔬菜可供選擇食用,所以形成了以穀物、豆類爲主,進食足量蔬菜,以動物性食物作爲補充,兼食水果的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這種膳食結構內涵豐富,保健養生功效明確。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態農業的成功實踐,爲“寓醫於食”——即利用飲食養生保健,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中華民族傳統營養學有豐富的哲學內涵:包括“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態觀;“調理陰陽、陰平陽祕”的健康觀;“藥食同源、寓醫於食”的食療觀;“審因施食、辨證用膳”的平衡膳食觀。故大衆遵循:“飲食清淡,素食爲主”、“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粗茶淡飯,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無綠”等平衡膳食原則。對中華民族的健康、繁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匯聚着中華民族人民偉大的智慧結晶,我們應該認真地學習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並進一步地繼承和發展它。

養神:養生之本是養神,心靜神安福壽存。養神的觀點出現得很早,春秋時期的莊子就曾提出‘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神將守形’,解釋了靜動結合以養神的觀點。在以後的醫學發展中也提出精神的變化對人體五臟六腑都有影響,如果喜怒無常、思慮太過都會傷神。調節人的情緒變化,在中醫中稱爲“補神”。黃帝內經中說:“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即四季的作息制度與勞役的適度,以防止“過用病生”。適度的睡眠亦能養心神、添精力。在現代,我國醫學也認爲,養生重在養神,養神可益壽延年。

我國醫家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着許多精闢的論述。第一調情致:人是有感情的,也是理智的。當感情衝動的時候,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要做駕馭自己感情的主人。過喜要收斂與抑制;激怒要疏導與平靜;憂愁宜釋放與自解;悲傷應轉移與娛樂。只有養成處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順其自然,做到內心和諧,才能“心靜神安,福壽永存”。第二重養性:古代醫家及養生家都強調“養生默若養性”。養性,是指加強道德修養。做到“清心寡慾”,是說要排除一切雜念,使心地清純如鏡,從而康泰延年。第三慎勞神 :《壽世青編·養心說》主張:“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過憂,既事不可留住,聽其自樂,應以自然,任其自去。此養生之法也。”這是告誡人們要正確對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既不爲非原則的無端瑣事而憂慮焦躁,也不爲一時得失而牽腸掛肚。如果經常地焦躁不安,患得患失,便會傷神毀志,損精耗氣而亡神。第四不貪得 ;老子《道德經·四十四章》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足”、“知止”,就是人們不受利慾的引誘,沒有過分的奢求,這樣做即不是什麼恥辱,也不會有什麼危害,否則,爲了享樂而千方百計、追名逐利,貪婪無度,只能是心勞日拙,給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損神折壽。第五尋寄託:《壽親養老新書》說:“凡人平生爲性,各有所嗜之事,見即喜之。”龔廷賢《壽世保元》中亦說:“詩書悅心,山林逸性,可以延年。”良好的心理影響生理,機體各種生命節律與自然相和諧,無形中提高了生命質量、生命活力,因而能益壽延年。 運動養生,健康長壽都說生命在於運動。中國古代養生學認爲; 天和人是一體的, 天體在不停的運動, 人體也要運動不止。所謂“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就是強調人要法則自然, 做到有節奏, 合乎規律的運動。運動能促進人的新陳代謝, 增強人的體質,促進人體各器官糸統的生理功能和形態結構的健康發展,使人體生長髮育的更健康、更完美。而不注意運動的人, 身體新陳代謝低下, 肌肉薄弱, 骨骼無力, 內臟功能就會衰退。運動可以減輕自已的體重, 改善血管彈性, 讓血管變得年輕, 讓心臟變得更有活力。而長期堅持運動的老人, 無論他的內臟還是肌肉等方面的機能指標都比不運動的同齡人平均高的多, 相當於不運動人羣10一20年前的身體水平。

運動對改善心功能有好處。體育鍛煉可以加強心肌收縮,改善心肌供氧,減少患心臟病的危險。運動能提高大腦功能。大腦支配肢體,肢體的活動又可興奮大腦,經常鍛鍊可提高動腦的效力,提高回憶的效率,從而增強記憶力。此外,鍛鍊還是消除焦慮、鎮恐壓驚、緩和緊張情緒的靈丹妙藥。運動能強壯肌肉,靈活關節,改善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肺活量。運動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暢。人體在鍛鍊的時候會釋放出許多有益的激素,能調節人的情緒和心境,增強抵抗力,有益於身心健康。所以,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保持青春的妙方。古代醫學家華佗非常重視人體的自身鍛鍊,創立了五禽戲。他對其弟子說:“人慾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消,血脈流通,譬如戶樞終不朽也”,強調了生命活動中運動的重要性。更說明了運動是延年益壽的良藥。

所以要做到全面地養生,我們就應該勤於運動。是自己的身體得到鍛鍊,人是有惰性的,常常不喜歡運動。我們英愛時常地提醒周邊的朋友,有注意堅持運動。這對於我們養成健康的是身體是至關重要的。時時不忘運動,健康永駐。

保健食品——輔助作用、長、壯、老、死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然而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追求健康長壽,“長壽”的條件應該是“健康長壽”,而不是渾身病痛、生活不能自理,或像“植物人”那樣活着。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品。《辭海》中對“保健” 一詞的解釋是:“對個人和集體所採取的醫療預防與衛生防疫相結合的綜合性措施。”預防和防疫皆是指病前的措施,而不是病中的治療。古代相當“保健”的辭彙有“養生”、“道生”、“衛生”、“厚生”等,其涵義大都是攝養生命以延年益壽。保健食品是針對普通的“常人”(包括健康的人和失健的人)而設立的。

就人體生活狀態來說,人可分爲三類:一類是健康的人,指無病、心身健康者;一類是失健的人,也可以說是“似病非病”的亞健康狀態的人,尤其指體弱的老年人和病後、產後康復期的人;另一類爲病人,指不能從事正常生活與工作、需要接受治療的人。隨着人的年齡的增加,身體出現越來越多的毛病,人體各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漸減弱。所以,對於健康的人和失健的人來說,他們應該採取一定的保健措施,選購一定種類的保健食品就是必需採取的保健措施的一個方面。目前市場上的養生保健品的種類越來越多,我們應該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保健品。做到真正對自己的身體有益。

結束語

當然想真正做到養生,還要從飲食,運動,心理等各方面進行訓練。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不過自從上過這門課,我正在努力養成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並試着影響身邊的人。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正確的方式,我的身體會越來越強壯,同時也望身邊的同學都可以健健康康的度過大學四年以至以後漫長的人生

主要參考文獻:

[1]高俊德,徐鵬編著。食品營養與計算。北京:中國食品出版社,2002. [2]中國營養學會。 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營養學報,2003,11(1):93.

中醫飲食營養與養生保健 論文 篇三

論中醫艾灸養生與保健

【摘要】中醫養生和保健實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人類生命規律、衰老機制以及養生原則和養生保健方法,以自我調節爲主要手段,以推遲衰老,延年益壽爲目的的多種保健方法的綜合。本文結合課堂所學與資料查詢,對中醫在艾灸養生方面做了一定研究,並得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養生方法。 【關鍵詞】中醫養生;艾灸;健康

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宋代《扁鵲心書》雲:“人於無病時常灸,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這段話的意思是:由於灸能益氣溫陽,而人身的陽氣有“衛外而爲固”的作用,若能使陽氣保持常盛,正氣充足,則病邪不易侵犯,身體就會健康。可見鍼灸既是一種自古歷代相傳的古老醫術,又是一種可以經常使用的調節人體陰陽的保健手段。

一、艾灸療法的起源

艾灸療法起源於——艾灸療法的下限也不會晚於西周,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頗爲流行 春秋時代的《詩經·采葛》載:“彼採艾兮”,西漢毛亨和毛茛傳釋:“艾所以療疾”。從遠古時代實際臨牀運用早於文字記載的特點來看,艾灸療法的下限也不會晚於西周。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卷18載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視其兆,謂之死跋焦”。以此印證,我國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離婁篇》載:“今之慾王音,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見艾灸療法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頗爲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當在西周之前。

二、艾灸的作用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宦遊吳蜀,體上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癧瘟瘧之氣不能着人。”他經常自灸,加上其他保健措施,結果活了一百零一歲。唐代著名醫學家王燾在《外臺祕要》中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裏,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裏下氣也。”這是說三十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灸三裏可補氣壯陽,不然會出現氣短兩眼昏花等衰弱現象。由此可見,艾灸確爲延緩衰老,防病保健的好方法。

人們無病施灸,可以激發人體正氣,增加人體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襲。 保健灸法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靈樞•經脈》說:“灸則強食生肉”。說明灸法有增進食慾,促進機體生長的作用。“若要安,三裏莫要幹”。灸法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灸法是以經絡、臟腑等理論爲指導,利用某種易燃材料或藥物,在穴位上或患處燒薰,借其溫熱性效能,通過經絡的作用來調整人體生理功能的平衡,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外治方法。

灸法對於使用針、藥等方法治療無效或效果不顯著的病或用於保健方面,往往奏效乃至神效。明代李延《醫學入門》曰:“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三、保健灸法的常用穴位

(1)足三裏灸:足三裏爲足陽明胃經合穴,具有補脾益腎、調和氣血的功效。多灸此穴,以預防中風,爲中、老年人保健要穴。用於預防中風,在平時可單灸足三裏,有中風先兆時可配合絕骨穴。古人多采用化膿灸,有“若要安,三裏莫要幹”的諺語。灸此穴有預防老花眼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艾灸足三裏可以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加白細胞、紅細胞的數量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免疫力。

(2)神闕穴:神闕又名臍中,屬任脈,爲保健要穴,灸此穴,具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益氣延年之功效。其方法有隔姜灸、隔鹽灸,每次3~5壯,每日1次,10次爲1療程。每次以感到局部溫熱舒適,稍有紅暈爲度。

(3)氣海穴:氣海又名丹田,屬任脈經,爲保健要穴。常灸此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的作用。常用溫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婦禁用。

(4)關元穴:關元也稱丹田,屬任脈經,爲保健要穴,具有溫腎固經、補氣回陽、通納衝任之功效。常用溫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婦禁用。 (5)身柱灸:清心寧神,降逆止嘔之效。多采用溫和灸法,用菸捲大小的艾條,每次5~10min,隔日1次,每月不超過10次。

(6)風門灸:風門爲足太陽膀胱經穴,有宣肺解表,祛風通絡之功效,主治一切風證,多用於預防感冒,採用隔姜灸法,在感冒流行期間,每日灸1次,每次5~10min,連灸10天。

四、艾灸分類常用方法 (1)隔姜灸

在明·楊繼洲的《鍼灸大成》即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在明·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提到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鍼灸逢源》等書籍中有亦有載述。現代由於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已成爲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與古代大體相同,亦有略加改進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藥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層藥末,以加強治療效果 (2)隔鹽灸

隔鹽灸,也是臨牀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載於《肘後備急方》,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療霍亂等急症。後世的醫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等都有介紹。如《本草綱目》卷十一“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現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進,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療的範圍也有相應的擴大,已用於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的治療。 (3)隔蒜灸

隔蒜灸,又稱蒜錢灸。本法首載於晉·《肘後備急方》。而隔蒜灸一名,則最見於宋陳自明的《外科精要》。古人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宋代醫家陳言在所撰《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中有較詳細的論述:癰疽初覺“腫痛,先以溼紙復其上,其紙先幹處即是結癰頭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壯,即換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時方住。”該書還提到另一種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餅灸:“若十數作一處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餅鋪頭上,聚艾於餅上灸之”。在明·《類經圖翼》中又作進一步的發揮:“設或瘡頭開大,則以紫皮大蒜十餘頭,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錢,同搗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餅,置毒上鋪艾灸之 ”,發展成隔蒜藥餅灸法。

如今社會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如何用最自然安全的方法保持身體健康已經被更多人關注。艾灸,作爲一種自古就有的養生方法,也正在成爲許多人日常保健的手段。不要爲眼前的方便而隨便放棄更健康的生活,這應該作爲身爲年輕人的我們需要牢記在心並在生活中踐行的原則。

本學期通過對中醫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使我更加清楚中醫所遵循的理論體系,及他內部蘊含的哲學原理。讓我體會到了,中國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先運用他們的聰明智慧,爲中華民族留意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這筆寶貴遺產,雖然我們不是中醫專業的學生,但我們也可以在生活中使用中醫的技法,將中醫文化發揚光大!

養生飲食順口溜 篇四

一、

1、早喝鹽水如蔘湯,晚喝鹽水如砒霜。

2、一日兩蘋果,毛病繞道過

3、一日一棗,長生不老

4、核桃山中寶,補腎又健腦

5、鐵不冶煉不成鋼,人不養生不健康

二、

1、胡蘿蔔,小人蔘;經常吃,長精神

2、西紅柿,營養好,貌美年輕疾病少

3、小小黃瓜是個寶,減肥美容少不了

4、多吃芹菜不用問,降低血壓很管用

三、

1、夏天一碗綠豆湯,解毒去暑賽仙方

2、晨吃三片姜,如喝人蔘湯

3、女子三日不斷藕,男子三日不斷姜

4、蘿蔔出了地,郎中沒生意

5、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

四、

1、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2、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

3、飯前喝湯,勝過藥方

4、吃麪多喝湯,免得開藥方

5、早喝鹽湯如蔘湯,晚喝鹽湯如砒霜

五、

1、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子飽脹

2、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3、常吃素,好養肚

4、寧可無肉,不可無豆

5、吃米帶點糠,營養又健康

六、

1、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巧

2、暴飲暴食會生病,定時定量可安寧

3、吃得慌,咽得忙,傷了胃口害了腸

4、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

5、若要百病不生,常帶飢餓三分

七、

1、有淚盡情流,疾病自然愈

2、丈夫有淚盡情彈,英雄流血也流淚

3、先睡心,後睡眼

4、藥補食補,不如心補

5、飯養人,歌養心

八、

1、人有童心,一世年輕

2、笑一笑,十年少

3、一日*,人生難老

4、笑口常開,青春常在

5、哭一哭,解千愁

1、常吃宵夜。會得胃癌。 因爲胃得不到休息。

2、一個星期只能吃四顆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3、雞的臀部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較好。

4、飯後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應是飯前吃水果。

6、喝豆漿時不要加雞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時不要吃蕃茄,最好飯後吃。

8、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預防結石。

9、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會胖。

10、少喝奶茶。因爲高熱量。高油。沒有營養價值可言。長期飲用。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11、剛出爐的麪包不宜馬上食用。

12、遠離充電座。人體應遠離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牀邊。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會來。

1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兩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導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爲得花5~7小時去消化,並使腦中血液*到腸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點後。大餐少少吃,因爲五點後身體不需那麼多能量。 20、睡眠不足會變笨,一天須八小時睡眠,有午睡習慣較不會老。

21、最佳睡眠時間是在晚上10點。清晨6點。

22、每天喝酒不要超過一杯,因爲酒精會抑制製造抗體的B細胞,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23、服用膠囊應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個吃), 睡前30分先服藥。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青春永駐;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髮因素:熬夜,壓力,菸酒,香雞排。麻辣鍋。油膩食物。調味過重的料理。

26、幫助頭髮生長:多食用包心菜。豆類;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27、每天一杯檸檬汁,柳橙汁。不但可以美白還可以淡化黑斑。

28、蘋果是機車族、癮君子、家庭主婦的常備良藥,一天一顆,才能讓自己有個乾乾淨淨的肺。

29、抽菸又吃維他命(B胡蘿蔔素-A維他命的一種),會致癌,儘早戒菸。纔是最健康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個時期:月經來時,孕婦,臨產前。生產完後,更年期。

31、抽菸,關係最大的是肺癌,脣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與膀胱癌有關。

32、飲酒導致肝硬化。引發肝癌。

33、吃檳榔會導致口腔纖維化,口腔癌。

34、食物過於精細,缺乏纖維;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膽固醇會引發胃癌。

35、食物過於粗糙,營養不足時導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黃麴毒素。亞硝酸類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菸。拒吸二手菸。

38、適量飲酒,不拚久。不醉酒。

39、減少食用鹽醃。煙燻,燒烤的食物。 40、每天攝取新鮮的蔬菜與水果。

41、每天攝取富含高纖維的五穀類及豆類。

42、每天攝取均衡的飲食,不過量。

43、維持理想體重。不過胖。

44、保持規律的生活與運動。

45、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46、正確飲食習慣: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1,涼水洗腳有損健康。 2,夏季多吃苦味有益健康。 3,多喝水能防腎結石。 4,夏季不宜光着上身睡覺。 5,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 6,冬季洗澡次數不宜多。 7,冬季不宜長期待在溫暖房間。 8,不宜長時間停留在冬季霧氣中。 9,冬天不宜把圍巾當口罩用。 10,冬天早晨不宜洗頭。 11,健身前熱身活動很重要。 12,運動損傷應“冷”處理。 13,步行適量能使大腦更年輕。 14,步行最有利於中老年人健康。 15,深呼吸不利老年健康。 16,老人晨練應先進食。 17,運動後應喝杯牛奶。 18,睡眠充足纔有益健康。 19,情緒不暢會導致胃病。 20,手機貼膜會傷害眼睛。 21,員工不宜在辦公室吃午餐。 22,午睡有助於預防冠心病。 23,不宜用沸水煎中藥。 24,服中藥不宜加糖。 25,不能用95%的酒精消毒。 26,日照每天過三小時纔算健康住宅。 27,破損瓷磚輻射較大。 28,臥室窗戶留縫有助於睡眠。 29,清晨不宜開窗通風。 30,熱水袋比電熱毯更益健康。 31,不宜用塑料袋保存果蔬。

。 32,筷子最好半年換一次。 33,牙齦出血要儘快更換牙刷。 34,正確刷牙比選擇牙膏重要。 35,起牀不宜馬上疊被子。 36,曬被子不能拍打。 37,空腹不宜喝蜂蜜。 38,喝蜂蜜可解酒。 39,中醫講究早喝鹽水晚喝蜜。 40,素食爲主更適合中國人。 41,海帶可預防高血壓。 42,涼水洗臉好處多。 43,刷牙宜用溫水。 44,洗腳宜用熱水。 45,腳寒容易感冒。 46,幹嚼食物可防止大腦老化。 47,上午曬太陽有利於冬季健康。 48,翹二郎腿會影響健康。 49,戴帽子不宜過緊。 50,常梳頭有益健康。 51,長時間微笑和利健康。 52,強忍淚水等於慢性自殺。 53,小便時咬緊牙齒有益健康。 54,打噴嚏時不能捂嘴。 55,早晨一杯水很重要。 56,白開水超過三天不能喝。 57.每天一杯咖啡好處多。 58,咖啡要趁熱喝纔好。 59,酒後喝咖啡易發高血壓。 60,喝下午茶有益增強記憶。 61,綠茶有益防治肝炎肝癌。 62,胖大海泡茶不宜長期飲用。 63,感冒不宜喝苦丁茶。 64,不應用保溫杯喝茶。 65,晚飯後兩小時飲用酸奶最佳。 66,不宜空腹喝酸奶。 67,喝完牛奶應喝口白開水。 68,常喝豆漿更健康。 69,豆漿不應與紅糖雞蛋同飲。 70,白酒不宜代替料酒做菜。 71,吃海鮮不宜喝啤酒。 73,魚刺卡喉不宜醋療。 74,膽固醇高者少吃魷魚。 75,海蜇皮能治高血壓。 76,食肉過多對身體有害。 77,骨折初期不宜喝骨頭湯。 78,燉雞湯不要先放鹽。 79,發燒時不宜食用雞蛋。 80,茶葉蛋不宜多吃。 81,饅頭比米飯更益補鋅。 82,煮粥和燒菜不能放鹼。 83,糉子的營養全面。 84,飯菜不宜“趁熱吃”。 85,多吃黑色食物可補腎。 86,多吃玉米好處多。 87,不宜吃開口的糖炒板粟。 88,多食核桃有益心臟。 89.花生具有抗衰老作用。 90,常吃花生可預防膽結石。 91,常吃生花生可治胃病。 92,醋泡花生可以軟化血管。 93,西瓜不宜長時間存放冰箱。 94,吃葡萄有利於護肝。 95,吃草莓有助於防止輻射。 96,甘蔗被稱爲“補血果”。 97,蘋果營養全面。 98,蘋果可降血壓,降脂肪含量,保護前列腺,預防肺癌。 99,紅棗有增強肌體免疫力的作用。 100,山楂易致胃結石。 101,腎病不宜食楊桃。 102,香蕉是廉價減肥藥。 103,菠蘿可以護胃。 104,芒果保健作用大。 105,爛水果不爛部分也有毒。 106,水果不如蔬菜有營養。 107,木瓜可增加胃腸動力。 108,蘆薈能緩解亞健康。 109,胡蘿蔔有降血壓作用。 110,胡蘿蔔下酒會中毒。 111,蘿蔔白菜不應混吃。 112,人蔘和蘿蔔不能一起吃。 113,西蘭花營養價值高。 114,香椿渾身是藥是寶。 115,香椿需用開水燙。 116,多吃番茄可防曬傷。 117,泡發乾長香菇最好使用溫水。 118,吃飯應先吃青菜後吃肉。 119,常吃大白菜好處多。 120,韭菜可補腎助陽。 121,茄子有益降低膽固醇。 122,洋蔥可保護血管。 123,做菜勾芡有助保護腸胃。 124,黃瓜,西紅柿不能一起吃。 125,豆芽一定要炒熟吃。 126,飯前不宜吃西紅柿。 127,山藥是冬季滋補佳品。 128,豆腐吃多對身體有害。 129,油炸臭豆腐不利健康。 130,紅薯葉是寶。 131,紅薯有了黑斑不能吃。 132,日常飲食應少吃胡椒。 133,多食味精影響視力。 134,多吃鹽會使血壓升高。 135,幹海帶長時間浸泡才能除砷。 136,海帶不是越“綠”越好。 137,黑木耳補鐵效果最好。 139,香油更適合中老年人吃。 140,腐竹在豆製品中營養價值最高。 141,枸杞能“強精壯體”。 142,當歸能增強腸胃吸收。 143,天麻燉雞不可取。 144,男人不宜趴着睡。 145,飯後吸菸危害更大。 146,孩子厭食多吃醋。 147,兒童常吃麪包好。 148,使用筷子能促進幼兒神經發育。 149,學生不宜補償式晚餐。 150,兒童不宜多用魚肝油。 151,果味維C不能讓兒童當糖吃。 152,早餐吃燕麥有助於記憶。 153,鼻子出血時不要擡頭。 154,兒童開燈睡覺患癌率增大。 155,打乒乓球可預防兒童近視。 156,兒童不可多吃山楂片。 157,兒童吃糖多了愛發脾氣。 158,兒童喜食甜食容易體弱。 159,幼兒不宜經常服用止咳糖漿。 160,遊戲對幼兒心理髮展很重要。 161,白天需要讓寶寶運動多一些。 162,幼兒服藥時要多喝水。 163,給孩子喂藥不能用牛奶。 164,彩色T恤更能抵擋陽光。 165,浴後不宜立刻化妝。 166,曬後不能用熱水洗臉。 168,束腰過緊可引發痔瘡。 169,吸菸也會傷胃。 170,不含尼古丁的香菸仍有害。

1、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

2、心血氣不足,桂圓煨米粥。

3、蘿蔔小人蔘,常吃有精神。

4、常吃蘿蔔,不用醫生開藥方。

5、常吃蘿蔔常喝茶,不用醫生把藥拿。

6、吃蘿蔔,喝熱茶,郎中改行拿釘耙。

7、九月九,大夫抄着手,家家吃蘿蔔病從哪裏有?

8、蘿蔔抗癌,降福消災。

9、蘿蔔纓子不要錢,止瀉止痢賽黃連。

10、蘿蔔、乾薑、梨,治咳有效又便宜。

11、多吃芹菜不用問,降低血壓喊得應。

12、黃瓜鮮脆甜,常吃美容顏。

13、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

14、多吃紫茄煮米飯,黃疸肝炎好得快。

15、多吃番茄營養好,貌美年輕疾病少。

16、胡蘿蔔,小人蔘,常吃長精神。

17、紅蘿蔔,顯神通,降壓降脂有奇功。

18、韭根韭葉,散瘀活血。

19、鹽醋防毒消炎好

20、青龍白虎湯,喉病保安康。(俗謂橄欖是治喉病的“青龍”,蘿蔔是治喉病的“白虎”)

21、包飯用荷葉,清香又解熱。

22、鮮藕止血,熟藕補血。

23、女子三日不斷藕,男子三日不斷姜。

24、紅棗芹菜根,能降膽固醇。

25、紅棗黃芪湯,補血養氣好效方。

26、酸棗加白糖,安眠幫大忙。

27、核桃山中寶,補腎又健腦。

28、常把核桃吃,潤膚黑髮須。

29、早晨喝杯淡鹽湯,勝過醫生去洗腸。 30、一日不吃薑,身體不安康。

31、姜開胃,蒜敗毒,常吃蘿蔔壯筋骨。

32、冬天一碗薑糖湯,去風去寒賽仙方。

33、冬有生薑,不怕風霜。

34、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35、晨吃片姜,賽過人蔘鹿茸湯。

37、夏天一碗綠豆湯,解毒去暑賽仙方。

38、平常綠豆芽,通便催奶下。

39、赤豆利臟腑,祛毒又滋補。 40、熱天一塊瓜,強如把藥抓。

41、一天吃點棗,氣壯身體好。

42、一天吃三棗,終生不顯老

飲食營養與健康養生的論文 篇五

飲食營養與健康養生的論文

姓名:張雨婷

班級:z環藝092班

學號:200905023205

內容摘要: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從“吃飽”向“吃好”轉變,認爲不僅要吃飽,還要兼顧營養,吃出健康和品味。對於一日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食物的營養成分越來越精細化。

伴隨着我們目前生存環境的不斷改善,每日運動量的減少,導致了越來越多 肥胖症人羣、亞健康人羣、“三高”人羣等的出現,所以,人們越來越關注合理 的飲食。蔬菜,魚、肉類,菌藻類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合理地進行營養補 充,有益於身心健康。生活質量越來越重要,今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怎樣吃才能養生長壽。

關鍵字: 飲食營養

健康養生

大學生飲食

• 大學生是一個優秀的羣體,是國家未來的棟樑、民族的希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他們在學習、生活、就業、情感、交際等方面受到強烈的衝擊。面對機遇與挑戰、選擇與放棄、動力與壓力、自我實現與社會適應等種種矛盾,他們得不到正確的指導,自己又不正確對待,便產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裏反應,引起消極的負面情緒和行爲。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給予高度重視,引導他們去怎樣健康生活,因此,提出了一下幾點建議

一、調節身心。樂觀、開朗、心胸寬闊,培養良好的興趣和愛好,勞逸結合,工作量適度。

二、加強鍛鍊。運動能增強體質及抵抗力,防止骨質疏鬆症及冠心病發生,但要“適當”,根據個人體質,選擇散步、慢跑、做操、舞劍、打拳、跳舞等活動。

三、合理飲食。多食含鈣、鋅、磷、鐵和蛋白質多的食物,如魚、肉、蛋、奶、豆類,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注意粗細搭配。限食高熱量和高脂肪食物,少吃鹽及糖。

四、加強自我監測。更年期是許多疾病的易發期,發現問題,應及時就醫。• 一 大學生營養需求 • 1 生理特點

大學生正處在青春期,身體代謝旺盛,骨骼、肌肉等器官、組織增長迅速,大學生每天用腦時間最多(平均10小時以上),屬於中偏重體力消耗。另外,大學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體育運動。• ·二 對營養素和熱能的需求

2熱能

熱能(以下均以中等體力勞動的l8~26歲,體重60kg的男生計算)每人每日需要熱能12.6mJ。人體所需熱能來源於食物中的三大營養素,合理營養要求熱能的來源中,蛋白質佔10% ~14%,脂肪佔20% ~25%,碳水化合物佔60% ~70%,1g蛋白質、1g脂肪、1g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氧化分別可產生l6.7,37.6,16.8kJ熱能。3 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機體和生命的重要物質基礎(例如體內運輸氧的血紅蛋白是腦力勞動者的重要蛋白質),參與體內重要生理功能的調節(如胰島素、生長激素等),也是一種能源物質。每人每日約需12.6×1 000×(10% ~14%)/16.7=75.5~105.6g(相當於372~520g瘦牛肉)。4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從膳食中獲得熱能最經濟和最主要的來源。神經系統只能靠碳水化合物供給熱能。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的重要組成物質,也是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基礎。每人每日需12.6×1 000×(60% ~70%)/16.8=450~525g(相當於584~682g大米)。5 脂肪

脂肪是人體組織的重要組成成份,也是機體能量貯存物質(含必需脂肪酸的脂肪更重要,其中富含脂溶性維生素A,D,E等)。每人每日需12.6×1 000×(20%~25%)/37.6=67~83.8g(相當於73~92g豆油)。6 無機鹽

無機鹽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和轉化,只能從膳食中攝取,並通過一定途徑(如腎、皮膚)排出體外。它不僅是機體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神經、肌肉興奮的主要物質,是血紅蛋白運輸氧必不可少的物質。每人每日需鈣800mg、鐵12mg、鋅15mg、硒50μg、碘150μg。

• 7水和膳食纖維也同等重要。在校大學生更加註重飲食健康的重要性。

養生必須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則:

一、適應自然規律

“人與天地相應。”(《靈樞邪客》)人的生命活動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而進行的,人體自身具有與自然變化規律基本上相適應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規律,主動地採取各種養生措施適應其變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例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即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這種“順時攝養”的原則,就是順應四時陰陽消長節律進行養生,從而使人體生理活動與自然界變化的週期同步,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

二、重視精神調養

1、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不良刺激,主要包涵着兩方面的內容:

其一,是要儘量地避免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對人體的影響。因爲,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圍等,有利於精神的調養。因而,要積極創建這種環境和氛圍,儘量避免來自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

其二,要積極地治療軀體性疾患,防止其內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軀體疾患既可給患者造成痛苦等不良刺激,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負擔,其內源性刺激還可產生異常的情志變化,加重病情,影響康復,遂致早衰。

2、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

過激、過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調節範圍時才能成爲致病因素。人的心理調節能力,首先與人的“志意和”密切相關。亦即《靈樞本髒》所說的:“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具體言之,“志意和”與人羣中個體的氣質、性別、年齡、經歷、文化思想修養等密切相關,從而表現在對情志致病的耐受性、敏感性、易發生性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而要求人們能通過養生活動善於自我心理調攝,通過經驗認識及思想活動過程來轉移情緒情感反應,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 注意形體鍛鍊

形體的鍛鍊,不僅可以促進氣血的流暢,使人體筋骨勁強,肌肉發達結實,臟腑功能健旺,增強體質,還能以“動”濟“靜”,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因而,運動養生是養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對於形體的鍛鍊,一般要求運動量要適度,做到“形勞而不倦”。並且要求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方能收到動形以養生的功效。

養生-飲食方式

營養組合+巧選脂肪+三餐定量+涼吃有益+細嚼慢嚥+多吃多動+少食多餐+攝足微量營養素=健康+健美

肥胖是人體健康的大敵。爲保持身材的苗條、健美而過度節食,又能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後果。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有着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營養組合:埃及著名學者努福爾經過長期研究指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對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關鍵在於巧妙組合,即將富含油脂的食物與豆類蔬菜組合,儘量避免和米、面、土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吃。這樣既能增加養分攝入,又有利於減肥。

巧選脂肪:完全不吃脂肪既不可能、又損害健康,興利除弊的辦法是巧妙選擇。據營養學家分析,脂肪分三類:第一類可大量增加人體脂膽固醇含量,如各種畜肉及其製品,奶油與乳酪中的脂肪;第二類對人體膽固醇含量影響甚微,如雞肉、蛋類和甲殼類動物脂肪;第三類是能夠降低膽固醇的脂肪,如橄欖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

三餐定量:合理掌握三餐的進食量是保持健美的又一關鍵。不能因個人的喜好,而導致每天的進食量相差懸殊。據測算,青年男女一天的進食量大致如下:糧食500克,蛋1個,瘦肉100克,魚150克,豆類200克,蔬菜500克,牛奶200克,植物油25克。

涼吃有益:熱食可增加人體熱能,吃冷食要先經過熱化才進入消化過程,因而能消耗掉一部分熱量。就是說,冷吃耗能,特別身體較胖者在炎熱的夏季更應多采取涼食。但應注意涼食不能過冷,過冷的食物刺激胃腸。

細嚼慢嚥:咀嚼能夠消耗一定的熱能,吃同樣的食物,細嚼慢嚥比狼吞虎嚥更有利於保持體重適中。據日本瑪麗娜醫科大學營養學教研室中村丁次觀察,肥胖男子用8至10分鐘吃完食物,瘦人需咀嚼13至16分鐘;對同一種食物,肥胖者只咀嚼7.7至8.1次,瘦人卻要咀嚼8.9至9.4次。限制胖人進食速度19周後,男子減重可達4000克,女子減重達4500克。

多吃多動:雖然暴飲暴食不利於體重穩定,但有不少人難以避免,怎麼辦呢?合理的辦法是犧牲下一餐,以抵消上一餐攝入的過多熱量。爲了不影響健康,以犧牲晚餐爲妥。一來偶爾餓一頓對人體無礙,二來晚上入睡後消耗的熱量很有限。而最根本的辦法是多運動,研究表明,胖人與瘦人在夜間消耗的熱量大致相等。關鍵是在白天,胖子活動少,身體內部活動趨於緩慢,以至熱能積存轉化爲脂肪。

少食多餐:將同樣多的食物分成五次以上吃,比起一日三餐,養分攝取不受損失,但體內產生熱量要少得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每天進餐少於三次者,57.2%患有肥胖病,51.3%膽固醇增高;進餐五次以上者,肥胖的發生率爲28.8%,膽固醇偏高者僅爲17.9%。原因在於,每餐進食量減少,可降低血中胰島素水平,從而增加脂肪酸燃燒。攝足微量營養素: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肥胖與某些微量營養缺乏有關,如維生素B1、B6與尼克酸等,它是脂肪分解的“催化劑”。鈣、鐵、鋅等礦物元素也是體內能量轉化的必需物質。這些微量營養素主要分佈於粗糧、野菜、綠色蔬菜及乾果之中,故三餐宜多樣化,堅持葷素搭配、粗細相間的搭配原則,餐外也可以吃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瓜果、乾果。

黃帝內經》有記載說:若想延年益壽,就要吃五色、五味、五香食物,這樣才能五行合一。這五色中,白者入肺,青者入肝,紅者入心,黃者入脾,黑者入腎。五色滋潤五臟,強身健體。可見早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黃帝內經》有記載說:若想延年益壽,就要吃五色、五味、五香食物,這樣才能五行合一。這五色中,白者入肺,青者入肝,紅者入心,黃者入脾,黑者入腎。五色滋潤五臟,強身健體。可見早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意識到飲食均衡的重要性。

五色蔬菜即白蘿蔔葉(青)、胡蘿蔔(紅)、牛蒡(黃)、白蘿蔔(白)、香菇(黑),五色分屬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五行蔬菜湯從五色屬五行入五臟,通過對五臟的調理來使之達到平衡狀態。紅蘿蔔、香菇、牛蒡,都是可以抗癌的蔬菜,特別是白蘿蔔好處很多,有豐富的維他命,能分解澱粉和一氧化碳,特別適合那些常吃肉或喜歡高脂肪厚味的人,幫助他們把體內廢物排掉。

我們從市場上了解到,蔬菜湯的用料比較容易在菜市場找到,唯獨牛蒡不是常見的品種,它的根部瘦長達80公分,長有非常茂盛的菜葉,是用來煮湯的配料之一。在“五行蔬菜湯”的五種配料中,可能對“牛蒡”比較陌生。據專家介紹,牛蒡,別名東洋蘿蔔,中醫稱大力子,中藥以其籽入藥。其地下根莖(黃色)爲菜,肉質根營養豐實,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強身功效,是一種藥食兩用的蔬菜。據瞭解,牛蒡菜目前在國內的種植還不十分普遍。不過,專家認爲,如果實在買不到牛蒡菜,在製作“五色養生蔬菜湯”時,不妨用另一種黃色蔬菜取代,也未嘗不可。

其實最值得驚喜的,還不是說這湯在傳說中的神奇功效,而是這具有健康營養的食物居然如此普遍,都是大自然中最樸素的東西,隨便在哪個菜市場或者超市都可以買到。價格更不用說,普通人都可以接受。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和養生,其中大部分人常常將目光投放在昂貴的補品上。殊不知,這樣不但耗費了大量的財力,收效不一定可以與付出劃等號。而這五色的食物,物美價廉,纔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啊 五種原材料及營養成份

※ 超強解毒功能————白蘿蔔 ※ 營養價值驚人的———蘿蔔葉 ※ 大自然的紅寶石———胡蘿蔔 ※ 防治癌症的核武器——香 菇 ※ 東洋の參——————牛 蒡 ◎ 紅蘿蔔: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βCAROTENE)維生素B2、B1,維生素A的含量是所有食物之冠,可維護眼睛與皮膚的健康。其中葉酸、木質素、indol素均是抗癌物質,尤其木質素更能使人體免疫能力提升2~3倍。紅蘿蔔是鈣質的最佳供給來源之一。

◎ 白蘿蔔:含有“indol”及“酶”物質,能分解致癌的“亞硝氨”,而且“indol”更有抑制癌細胞作用。消化澱粉酶對修復胃黏膜、促進消化機能效果很大。所含的澱粉和氧化酶等酵素,能夠防止胃酸過多、胃炎、胃潰瘍,對抑制細胞老化效果也很高。

◎ 蘿蔔葉: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A、B、C及鈣,維生素A的含量是肝臟與鰻魚的3倍,維生素B1比豆豉多6成,維生素B2是牛奶的兩倍,維生素C更是橘子的2倍多、是檸檬的10倍之多。鈣的含量是菠菜的四倍。

◎ 香菇:含有“多醣”物質,是調節人體免疫反應T細胞的促進劑,能活化巨噬細胞,並對癌症的多種化療藥物有增效的效應。並可升高膽固醇與血壓,促進肝功能正常。對抗癌抑制作用達70﹪功效。

◎ 牛蒡:其食物纖維含量最多,可使乳酸菌更活潑,徹底發揮改善便祕的功效。所含的木質素能抑制癌細胞發生。

含有維生素A、B,對癌細胞抑制達90﹪功效,有促進血液循環去瘀的功能 另有一朋友贈健身養生歌謠: 一杯酸奶一碗漿,四杯綠茶保健康; 天天喝杯葡萄酒,有益心臟氣血旺; 常飲蘑菇骨頭湯,增強免疫不尋常; 多食木耳血不稠,大蒜切片抗癌王; 還要長吃西紅柿,炒蛋做湯驅病狂; 玉米當作黃金物,卵磷亞油高含量; 蕎麥燕麥與小米,降脂降壓又降糖; 加上南瓜與苦瓜,紅薯山藥亦逞強; 長期食用胡蘿蔔,準保健美臉放光; 時常服用螺旋藻,多種疾病可消亡; 食雞食魚又食蝦,動物越小越營養; 搭配青菜與水果,有氧運動不能忘。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對於身板的各個地方有很多對應的食療養生粥,肺是人的呼吸過濾器,每天接觸的有害物質多,應該多加保護,這搭就先容幾款養肺潤肺的食療養生粥。

中醫以爲,“肺爲嬌髒”,“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是最容易受到外來有害物質損害的臟器。這是由於,正凡人24小時吸入空氣約1萬升,而空氣中含有各種微有生命的物質、過敏原及其他有害物質,敬服身板、預防呼吸道風行症毫不能少了對肺的養護。中醫一貫講究藥食同源,很重視通過調節飲食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因此,通過保養肺來達到提高免疫功效的食療效果是必定的。蘿蔔荸薺等養肺食品很多

專家先容以下幾款清肺、潤肺、養肺的是食療養生粥,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食療養生粥1:清肺湯一是雪耳、蓮子、百合、排骨湯:原料雪耳75克,百合100克,排骨500克。做法:將上述選料洗濯之後加水一起放入煲內煮沸,煲3小時。二是桑百皮、百合、排骨湯:原料桑百皮50克,百合75克,排骨500克。做法:將上述選料洗濯乾淨後加水,然後一併放進煲內煮沸,煲一個半小時。

食療養生粥2:鴨肉粥:原料鴨肉150克,糯米250克,料酒、鹽少許。做法:先將鴨肉切丁;糯米加水煮粥,然後加入鴨肉、少許料酒和鹽,煮至粥熟。

食療養生粥3.養肺的火腿冬瓜湯:原料火腿片,冬瓜片。配料蔥絲,薑絲,蝦皮,鹽,糖,麻油。做法:鍋內放淨水煮沸,將冬瓜片及配料下鍋煮10分鐘後加入火腿片,2分鐘後便可出鍋;出鍋前加入切碎的蔥花、麻油、鹽、糖。

食療養生粥4.潤肺的有銀耳羹:原料:銀耳5克,冰糖50克。做法:將銀耳放入盆內,以溫水浸泡30分鐘,待其發透後摘去蒂頭、揀去雜質;將銀耳撕成片狀,放入潔淨的鍋內,加水數量適宜,以武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煎熬1小時,然後加入冰糖,直至銀耳燉爛爲止。

食療養生粥5.豆乳粥:原料豆乳1000克,糯米100克,白糖數量適宜。做法:將糯米洗淨放入鍋中,加水數量適宜,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慢慢熬煮,煮至米的顆粒開花時倒入豆乳,繼續熬10分鐘,加白糖數量適宜便可。

當人們豐衣足食之後,對健康的渴求顯得越來越強烈,健康將成爲新世紀人們的基本目標,追求健康成爲所有人的時尚。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高質量的生活。的確,擁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挑起生活的重擔,才能爲人民服務,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才能享受生活帶來的幸福。生命是寶貴的,俗話說:“長江一去無回頭,人老何曾再少年”,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人生沒有回程票。要做到身心健康,養生之道則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時下有不少人辛辛苦苦爲了美好的未來而拼命工作,惟獨把自身的健康而不顧。假若你是一位豪富、知名人士,一旦失去健康,這些榮譽、財富、地位、權力、成就能伴您有多久?生命一旦結束,你擁有的一切就隨之消失。人生的所有財富和名譽是無數個“0”,只有身體健康纔是“1”,如果沒有這個“1”,人生也只是一個“0”,健康應成爲大家安身立命之本。俗話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健康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健康遵循“短板效應”。今天健康了,但由於不遵循健康的四大基石,明天健康就會滑坡。當您疏忽了健康,健康也疏忽了您。身體是生活和工作的本錢,人人都期盼健康。但如何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每個人的做法就不一樣了,有的捨得花大錢購買各種各樣的保健品,有的肯在住院保險上一擲千金,卻不願花幾百元錢做一次體檢,注射一針疫苗;許多疾病的發生,是與我們的愚昧、無知有着密切相關性,是由我們的不良生活方式、行爲習慣、飲食嗜好和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導致的。在人們生活水平改善以後,常缺乏健康生活觀念的指導,忽視諸多的致病因素,導致被稱爲“富貴病”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持續上升,使老年病提早患病、提早衰老,生命之花過早地凋謝,生命之樹過早地枯萎。生活當中有許多有益於健康的科學常識,認識不到位就會釀成苦果。養生之計在於人,每個人的健康靠自己去爭取。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懇請各位朋友,平常花一些時間學習一些保健知識,多懂一點醫學道理,提高養生與保健意識。珍惜自己,珍惜健康, 珍愛生命, 活得舒心暢意,爲社會、爲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世界上有些東西,當你擁有它時往往並不珍惜,而一旦失去了它,你就會感到它無比珍貴。俗話說:“臨崖勒馬收繮晚,船到江心補漏遲”,“防患於未然”總比落雨收柴效果好。健康的人們,要有“防未病”的觀念,不要待到生命將結束時才體會到享受生命的味道。我們衷心祝願人們精神飽滿,精力充沛,擁有健康的體魄,享受現代社會的繁榮、祥和、文明、進步、幸福與快樂的生活,讓人們的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養生四季》 康維主編

《養生必讀》 邱幸凡等編著

《黃帝內經》

《中國醫學食療養生網》

飲食與養生論文 篇六

飲食與健康

隨着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於飲食更爲關注,單純吃得飽已經不是我們的唯一目的,科學飲食已經成了熱門的話題。根據現代醫學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飲食方法應具備:早餐宜早:人體經過一夜睡眠,腸胃空虛,清晨進食,精神才能振作,因此早餐宜早。

宜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助於唾液分泌,幫助消化,而且能減輕胃的負擔。 宜暖:中醫認爲,胃喜肯惡寒,寒易傷脾胃。食用生冷食品及瓜果均宜適量,有利於胃的消化、吸收;否則,會造成腹痛、嘔吐、腹瀉等病症。

宜少:在日常飲食中,少吃多滋味,忌暴飲暴食,要做到善食還要善節。 宜軟:堅硬的食物難以消化,特別是老年人及胃弱者,一日三餐烹煮飯菜應以爛熟爲好。

宜淡:中醫認爲,多食鹹,傷心傷骨;多食辣,傷肝傷脈;多食酸,傷脾傷筋;多食甜,傷腎。因此,要節制飲食,多吃淡味,於健康大有益處。 宜素: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常吃蔬菜、豆製品有利健康,也不易發胖;常吃素食,還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宜坐:飲食保健專家指出,邊走邊吃,不衛生;蹲着進食,不利於消化。因此,坐着用餐,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宜靜:用餐時,宜安靜地品嚐美味;而談笑進食,很容易嗆咳;哭着用餐,或者生氣吃飯,對身體健康很不利。

飲食習慣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健康的重要措施。 (l)合理分配三餐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適應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應該是3:4:3。

(2)葷、素搭配適當葷食中蛋白質、鈣、磷及脂溶性維生素優於素食;而素食中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纖維素又優於葷食。所以,葷食與素食適當搭配,取長補短,纔有利於健康。 (3)不挑食不偏食。無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單吃一種食物;不管吃的數量多大,營養如何豐富,也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 (4)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不僅能破壞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張和急性胰腺炎,而且由於隔肌上升,影響心臟活動,還可誘發心臟病等。

人在成長的不同時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兒童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生長髮育旺盛,身高、體重迅速增長。爲了使兒童能健康地發育成長,除了滿足營養需求外,還要注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兒童的營養要求:兒童活潑好動,熱能和蛋白質的需要量較高。還要充足的鈣和磷,同時還應保證維生素C、D、B1和B2的食入量和鐵、碘、鋅、鎂。 青少年時期,是一生中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這時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爲使青少年能健康地成長,在飲食中要注意如下特殊要求: (l)熱能青少年生長髮育快,活動量大,故對熱能的需要量較多,平均每天需要熱能大約2800卡。

(2)蛋白質青少年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而且在質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約需要蛋白質80~90克。青少年應多吃一些動物性蛋白,如蛋類、乳類、瘦肉類及動物肝臟。另外,還應將動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頓飯吃,以防增加胃腸道負擔。

(3)維生素是人體生長髮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對青少年來說尤爲重要。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就會影響生長髮育,甚至出現維生素缺乏症。如維生素A缺乏,會患夜盲症、乾眼病;維生素B;缺乏,會患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2缺乏。會患口角炎、舌炎;維生素C缺乏,會患壞血病;維生素D缺乏,則影響其骨能發育等。爲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鮮蔬菜。

(4)無機鹽青少年需要有足夠的鈣、磷、鐵、碘等元素。鈣和磷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鈣和磷,骨骼發育就會出現障礙,嚴重時可患軟骨病。鐵是紅細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隨着身體的增長,血量逐漸增多,需要的鐵也就較多,如果缺鐵就容易發生貧血。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狀腺素能促進機體代謝和神經骨骼的發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會出現身材矮小,智力遲鈍。

人到老年以後,由於消化器官衰退,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漸減弱,再加牙齒脫落,咀嚼較困難,故應注意以下事項:

(1)不要吃得太飽:老年人活動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過他不僅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還會造成身體發胖,引起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增加心臟負擔。因此,適當節制飲食,對於老年人尤爲重要。

(2)不要吃得太成:老年人的食鹽量,以每日不超過10克爲宜。食鹽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引起浮腫,鈉鹽儲留還會引起血壓升高,增加高血莊、冠心病、腦溢血的發病率。

(3)不要吃糖和脂肪過多:老年人運動量少,吃糖過多不僅會引起或加重糖尿病,而且糖在體內會轉化爲脂肪使人發胖。老年人胰腺功能較低,吃多了脂肪易造成消化不良,動物脂肪中膽固醇含量較高,會造成動脈硬化和肝臟摜害。 (4)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無機鹽,纖維素和果膠能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防止糞便在腸道內停留,這對預防便祕,腸道腫瘤和動脈硬化有一定作用,維生素有健身、抗衰老和預防癌症的作用。

(5)要合理調整膳食:老年人飲食要多樣化,不要偏食,也不宜進食很乾和很燙的食物。宜多食些易消化的菜泥、羹湯、果汁類食物和含鈣、磷、鐵較多的食物。在保證營養要求的基礎上,務求清淡。

(6)要少食多餐:老年人對低血糖的耐受性較差,易感飢餓和頭暈,故易少食多餐。每餐可吃七分飽,在睡前或兩餐之間酌情進食少量食物,如牛奶、糕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