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2017關於中東局勢的形勢與政策論文【新版多篇】

2017關於中東局勢的形勢與政策論文【新版多篇】

2017關於中東局勢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一

《中東動盪問題的分析》

摘要:本文簡單分析了有關中東動盪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看法。

關鍵字:中東 動盪

衆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勢有些動盪不安,尤其是中東地區形勢尤爲嚴峻。這對我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中東問題由於涉及到衆多國家的利益,所以長期未能得到解決,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很大的不穩定因素。這些年由於以色列實行強硬政策,以及美國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問題陷入了新的僵局,中東局勢依然處於動盪之中。在阿巴斯上臺之後,中東問題並未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直到現在,稍顯平靜的中東局面依然藏有暗憂,前景不容過於樂觀。

造成中東問題現狀的因素諸多,但大多數都緊緊的圍繞着宗教衝突以及領土衝突。在中東問題上,美國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進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龍政府爲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猶太復國主義、宗教和民族沙文主義的影響,長期推行鐵血政策。造成巴以衝突激化的現狀的直接原因,是鷹派人物沙龍上臺後推行的鐵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義窒息扼殺了巴民族解放事業, 使得中東和平進程崩潰。從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現狀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強硬政策的原因,而國家安全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以民衆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夠站住腳的原因。這更成爲了目前中東問題得不到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美國方面:參與協調巴以問題的國際社會成員除了美國還包括聯合國、歐盟、俄羅斯等。但從本質上看,給與以色列政治、經濟、軍事支持的美國纔是影響巴以問題外部因素中唯一關鍵的因素。美國在中東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這個民主的非伊斯蘭的國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發展,以色列對美的依賴性很大。所以幾乎只有美國才能從外部影響到以色列。但是美國在中東問題上偏袒以方的態度顯然有失公正,其結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而且還在阿拉伯及伊斯蘭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種子。

總的來看,雖考慮到美、以兩國政府的更可能對現在局勢發展的方向有影響。但就以往的經驗由於宗教領土等諸多因素,即使出現緩和,也有很多尖銳的鬥爭和問題擺在各方面前。在未來,猶太復國主義這一意識形態仍對以政局有很大影響,美國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支持以色列,並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無法得到強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東問題的前途總的來說是比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只有隨着國際力量的變化,各方力量平衡後,纔有可能得到各方滿意的答案。纔有可能更好的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發展,重開巴以和談之門。由此可見,中東和平之路是相當複雜而漫長的路,前景是比較暗淡的。

2017關於中東局勢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二

《關於中東局勢震盪的探討》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開始的中東變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國,並導致多國政權更迭,隨後敘利亞和也門引發了劇烈動盪。時至2012年,中東地區局勢動盪所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仍在持續。中東地區大震盪引發的原因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經濟率先走出危機,實現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當今世界,國際局勢正處於深刻的發展和變動之中,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與此同時,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仍長期存在,局部的戰亂、動盪、局勢的緊張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更趨突出。發達國家對於日漸強大的中國產生強烈的不安,總在伺機尋找藉口或暗中作祟,對我國產生不利的影響。

關鍵詞:中東局勢;和平發展;中國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開“阿拉伯之春”的動盪序幕。2月11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臺;3月14日,巴林局勢動盪,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應邀出兵巴林“維穩”;3月19日,北約開始空襲利比亞,最終促使卡扎菲政權倒臺,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門總統薩利赫簽署交權協議。

中東不是一個純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個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亞北非廣大地區,包括從肥沃新月地帶,阿拉伯半島及延伸到馬格里布的廣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個國家。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位於東半球中心地帶。中東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蘭教、____、猶太教的發源地,還孕育了三個盛極一時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一、中東局勢動盪原因

1、民族矛盾。中東地區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庫爾德、猶太等民族。但由於這些民族的興衰出現在不同歷史時期,在其強盛時期這些民族極力向外擴張,發展其勢力,把自己的文化強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時又經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壓,因此各民族之間造成積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糾紛。中東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儘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歷史淵源,在教義上有很多共同之處,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張自己的立場,產生很多衝突矛盾。伊斯蘭教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宗教,由於該地區社會發展處於落後狀態,伊斯蘭教義又沒有像基督____徹底地完成政教分離,而是緊密地與政治聯繫在一起,許多政治問題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宗教衝突、糾紛又與政治糾結在一起,使中東很多問題難以理順。

3、邊界問題。很多人把中東問題僅僅歸結爲資源危機,或是宗族信仰問題,然而我們還應該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爲依託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爲根本的,特別是中東地區,長期的動盪、戰爭頻頻,很多戰爭都是由於邊界或領土的爭端引發的。中東地區曾是人類文明最早發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遠影響的帝國,特別是最後一個帝國:奧斯曼帝國,因此奧斯曼帝國的興衰成爲今日中東國家邊界問題的重要歷史根源之一。奧斯曼帝國興盛時期,大部分中東地區都屬這個帝國的版圖,但隨着國勢漸衰帝國各省雖維持臣屬關係,但已不聽命於帝國中央,進入近代史後隨着資本主義的發展,中東地區成爲西方殖民主義角逐的場所、瓜分的對象,從而使中東國家邊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義的印記。西方列強肆意對中東地區分割再分割,並強加奴役性條例,西方殖民者的殘酷剝削加劇了中東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中東國家先後獨立,但這些中東國家並未按照自身邊界劃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勢力範圍內實現了獨立,再加上中東新興民主主義歷史不長,尚有未劃分完的邊界以及泛阿拉伯主義思潮的影響,造成很多爭端和戰爭。

4、大國的干涉和影響。中東地區是亞非歐三大洲的結合部,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樑和紐帶,是各大陸間的必經之道,該地區一些著名的海峽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國際戰略意義,如:黑海海峽、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和曼德海峽。同時中東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產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總量約1 366.4億噸,天然氣量約1 128 921億立方米。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量的66.42%,擁有天然氣佔世界儲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伊朗儲量超過100億噸。中東地區不僅油氣儲量大、分佈集中,而且開發條件優越。因此,該地區是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最敏感的地區,歷來是大國爭奪的重點地區。正是由於在全球戰略中具有極重要的地位,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就是中東,早在16世紀後的二三百年隨着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確立,西方列強加緊向世界範圍擴張時,就把殖民主義的魔爪伸向了廣大中東地區,中東地區在那時成爲了西方列強進行殖民擴張、擴大海外市場、掠奪財富和資源的獵物。

二、中東衝突與動盪造成的後果

1、動盪打破了中東地區傳統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體實力下降。在這次動盪中,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分歧進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趨激化。阿拉伯世界作爲整體,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進一步下降。阿盟作爲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區組織影響式微,對該地區成員國一開始出現的國內亂局反應遲緩,並毫無對策。回顧60年代以來,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諸多問題上,如巴勒斯坦問題、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等,阿盟都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此次中東危機,尤其是針對利比亞問題,阿盟對西方軍事行動態度搖擺,無能爲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漸下降,在深受西方壓力和內部意見分歧影響下而日漸衰弱的現狀。

2、中東地區傳統的意識形態面臨新的挑戰。阿拉伯民族主義等主流意識形態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擊,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結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臺。目前,中東國家處於十分重要的轉型期,即摒棄傳統專制主義之後向現代民主政治邁進,伊斯蘭教本身處在相對落後的發展階段,承載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關係變得錯綜複雜,在新的形勢下,一些國家打算全盤西化或尋找“伊斯蘭替代方案”,但結果都是令人失望的。處在轉型期的中東社會面臨諸多的社會矛盾,統治者在處理各類問題時的失誤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沒有徹底的宗教改革就無法實現深刻的社會變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爲中東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內在需要和歷史必然的需求日漸凸顯。而經過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禮的伊斯蘭教不僅將進一步自我完善,還必將推動中東社會的迅速發展。

3、中東地區要建立起穩定的地區新秩序需要漫長的過程。儘管中東國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質的社會,但各個國家的具體問題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門、敘利亞因教派之爭產生分裂,利比亞本土部族之間有很大分歧,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極大。過渡轉型時期,中東各國家因其社會、歷史、文化及發展不平衡的差異性,在政治發展形勢上也不盡一致,呈現出“多元化發展中政治”,因此,中東國家不會以同一種方式完成政治變革,這些國家的社會轉型也絕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種外部勢力和體制的干涉,也加劇了中東國家的矛盾的複雜性。因此,短時期內,該地區不可能實現政治多元化、經濟一體化的穩定新秩序。

三、亂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爲止,中東出現震盪的幾個國家基本上表現出的性質是:一場民衆自發性的變革運動。儘管參與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現代技術的加入顯現出較具規模和組織性,但大多民衆也多半都是在對重大歷史行動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登上歷史舞臺的。民衆訴求不明確,缺少建設性目標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號性領導人,與此同時,一些西方國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種渠道影響、慫恿還處在矇昧期的抗議羣衆和反政府組織,暗中作祟的同時也在明處以各種理由干涉各個國家的內政。

阿拉伯國家的政權“過去和現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來維繫的”。相反,他們能屹立幾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藉自身的手段”。主權國家的內政應由主權國自己解決,用不着別國干涉,所以解決問題的最終途徑還是要依靠人民。中東問題的最後解決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團結。

時刻警惕大國的別有用心。奧巴馬政府總體上在這次中東動盪中,採取的是所謂“有選擇介入”的現實主義政策。“奧巴馬主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自伊拉克戰爭來一直面臨的一種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國難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國價值觀或威脅美國邊緣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國又不願冒風險全力投入加以應對。這部分也是因爲美軍的資源現在幾乎已用到了極限。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縮中東戰線,將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美國對中國等新興大國的發展對其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和支配力帶來的挑戰已經有極大緊迫感和危機感。尤其,近年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美國開始擔心中國正在和美國爭奪全球影響力。同時美國也覺察到已經不能單靠自己處理全球經濟事務。美國近期高調加入併力推TPP,顯然帶有制衡中國地區影響力的戰略意圖。目的明確地將亞太作爲重點的戰略部署。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美國戰略重點毫無疑問地指向亞太地區。

四、對中國的啓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亞等國發生了**,並引發了英、美、法等國的干涉,西亞、北非的一些國家局勢劇烈動盪,國家遭受巨大災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經濟率先走出危機,實現持續平穩快速發展。正是對這種所謂“大環境”的清醒把握。當今世界,國際局勢正處於深刻的發展和變動之中,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與此同時,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仍長期存在,局部的戰亂、動盪、局勢的緊張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更趨突出。發達國家對於日漸強大的中國產生強烈的不安,總在伺機尋找藉口或暗中作祟,對我國產生不利的影響。就我國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間更應注重關注:民生問題、經濟結構調整問題、腐敗問題等。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繼續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只有切實做到發展纔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設,處理好轉型時期的各種矛盾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施雪華,湯靜容。近期北非和中東局勢動盪的成因及其對中國的啓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11)。

[2]王維虎。探析中東地區局勢動盪的原因及其影響[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