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1例頭孢哌酮舒巴坦引起藥物熱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1例頭孢哌酮舒巴坦引起藥物熱病例分析

患者,女,65歲,以“反覆咳嗽、咳痰10餘年,活動後氣短半年”。爲主訴入院。患者10餘年前受涼後出現咳嗽、咳痰,痰爲白色粘痰,無發熱、咳血、痰中帶血絲、盜汗、乏力。就診於當地醫院,於抗感染、平喘治療,症狀有所緩解。此後症狀間斷出現,性質同前,多發於冬季,持續1月,給予抗感染,平喘治療後緩解(具體用藥不詳),半年前患者開始出現活動後氣短,靜息狀態下無氣短,伴發熱,最高體溫37.4℃,伴盜汗、乏力。間斷至當地診所對症治療。2天前至我院查胸部CT示:肺氣腫,肺部感染。肺功能示:肺通氣功能中度降低伴有以中度阻塞性爲主的混合型通氣功能障礙。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以及影像學檢查,患者診斷爲“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細菌感染可能性比較大,給予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症狀,同時給予霧化布地奈德抗炎、抗過敏,多索茶鹼、特布他林平喘,氨溴索祛痰等對症治療。入院滴天患者胸悶,氣喘症狀明顯緩解,但仍咳嗽、咳痰,左氧氟沙星已經應用4天,抗感染效果控制欠佳,可能因爲患者爲老年人且伴有基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此加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增強抗感染力度。患者自訴在頭孢哌酮舒巴坦滴注時不適感加重,約在開始靜滴兩分鐘左右,腰部肌肉有痠痛感,繼而出現頭暈,呼吸困難,伴有全身不適感,手指出現數個水泡,滴注結束後,不適感和手部水泡也很快消失,患者體溫仍有上升趨勢,當日最高體溫37.7℃,於第5日加用左氧氟沙星(0.5,qd)治療,患者當日最高體溫38.1℃,於第7日胸部出現皮疹,體溫持續升高(39.2℃),當日加用阿昔洛韋(0.2,Tid),第10日患者體溫最高39.4,考慮患者不適感爲頭孢哌酮舒巴坦所致,於第22日將頭孢哌酮舒巴坦停用,患者當日體溫恢復至正常,皮疹消失,藥物滴注時未再出現不適感,隨後換爲頭孢吡肟繼續抗感染,未再出現上述情況。

分析討論:

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注射液系β-內酰胺類抗生素。該類藥物所致藥物熱常表現爲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雙重異常,表現爲外周血IgG、IgA、IgM、CD3、CD4、CD8值明顯增高,表明在該類藥物熱患者中,β-內酰胺類藥物不僅誘導機體內B淋巴細胞大量克隆增殖,轉化爲漿細胞,合成大量免疫球蛋白,而且能刺激外周血CD4+、CD8+T細胞克隆增殖。本病例中,患者在用藥後即出先不適症狀,劑量加大後同時出現皮疹,過敏樣症狀和中樞症狀,停藥後這些症狀均消失,所以這些症狀很可能是頭孢哌酮舒巴坦引起的不良反應。另外,患者在入院後即給予抗感染治療,在體溫已得到控制的情況下,與第14日後開始上升,停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後當日恢復至正常,考慮患者的體溫升高爲頭孢哌酮舒巴坦所致藥物熱。有關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引起的藥物熱近年來陸續報到。

藥物熱是因使用藥物直接或間接引起機體的發熱。其發病機制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因藥物在製作或使用過程中受到污染,這種藥物熱與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無關,而是在藥物製造或作用過程中污染了微生物、內毒素或其他雜質等外源性致熱源所致,最常見的是輸液反應。

②因藥物使用方法所致,如靜脈用藥引起靜脈炎,而肌注某些藥物引起無菌性膿腫亦可發熱。

③因藥物的藥理作用所致,發熱與用藥有關,但不是藥物直接引起,而是由於藥物造成病變組織或病原菌的大量破壞引起發熱。

④因藥物影響體溫調節機制所致,如某些藥物可直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引起發熱,有些可通過影響周圍組織而引起發熱。

⑤因先天性生化代謝缺陷所致,如6一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的患者,使用伯氨喹啉等藥物,則可產生溶血性貧血和發熱。

⑥因藥物的過敏反應所致,這是藥物熱中最常見的一種發病機制。是藥物作爲外來的抗原性物質與體內抗體間所發生的一種非正常的免疫反應。

對於藥物熱,最好的辦法是防患於未然,首先掌握用藥指徵,不濫用抗生素。其次仔細觀察病情,明確診斷,對症下藥。在考慮各種可能性的同時,一定要把藥物熱包括進去,尤其是有過敏體質者。另外老年人由於免疫機能減退,易發生免疫紊亂,所以更要注意。

參考文獻:

[1] 肖夢圓,楊雪婷.頭孢哌酮舒巴坦致藥物熱1例[J].臨牀合理用藥志,2019,12(31):

.15887/.13-1389/r.2019.31.072.

[2]劉博,周興卓,趙麗豔等.臨牀藥師參與1例頭孢哌酮舒巴坦致藥物熱用藥分析[J].中國藥業,2017,26(21):88-91.

[3]藍曉紅,周永剛,趙紅軍.頭孢哌酮/舒巴坦致骨科圍術期患者藥物熱的病例分析與藥學監護[J].中國藥物警戒,2015,12(03):178-181.

[4]楊越,白延寧,張媛媛等.323例抗菌藥物致藥物熱的文獻計量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牀,2021,24(08):.14053/.202108013.

[5]易海燕,胡英,葉超等.臨牀藥師參與抗菌藥物致藥物熱的臨牀分析及其治療對策[J].抗感染學,2021,18(05):.13493/.1672-7878.2021.05-029.

[6]劉娟,張晶,楊豔玲等.283例藥物熱報告分析[J].中國藥警戒,2022,19(03):328-

.19803/j.1672-8629.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