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語文論文3000字(實用(多篇)

大學語文論文3000字(實用(多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這次漂亮的小編爲您帶來了大學語文論文3000字範文(實用(精選7篇),如果對您有一些參考與幫助,請分享給最好的朋友。

學生語文論文 篇一

(一)必要性

人生觀是指對於人生的總體看法,也是指對於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人生觀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級產生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人生觀受人們自己生活經歷和經驗的影響。大學是我國未來人才的培養基地,大學生人生觀影響着社會的發展。作爲大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大學語文不僅僅是教學工具,也是學生素質培養和人格培養的教育課程,對學生人生觀的培養有着巨大的作用。正確的人生觀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人生的意義,進而獲得成功。

(二)可行性

一方面,現在的世界發展迅速、發展多元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侵蝕着大學生,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大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有一部分大學生已經沒有了夢想和目標。大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秀課文,它們深刻地反映了歷史和社會的發展,體現了積極向上的思想。學學語文,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樹立遠大的夢想,進而培養出正確的人生觀。另一方面,大學時期正處於人生觀不斷形成的時期,大學生對於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同時對事情的對錯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大學語文的課文都是中外古今的歷史名篇,蘊含着豐富的知識和偉大的民族精神,這些精神對培養大學生的人生觀具有積極作用。

二、從教學內容培養大學生的人生觀

詩人葉芝有一句名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大學語文教學對於大學生人生觀的培養不是單純地給學生注入一些思想,而是給予學生一些啓迪和教導。大學的語文教育是讓大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啓發,潛移默化地領悟一些精神。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潤物細無聲,而最好的教學方法離不開教學內容。因此,教學內容一定要有利於大學生人生觀的培養。

(一)詳細地介紹作者

在國中和高中的語文教學中,遇到作者的問題,通常是簡單地介紹一下作者的基本情況,無非是姓名,出生年月,稱號和代表作等,學生對於作者的瞭解非常少。實際上,在很多大學語文的課題教學中,常常忽略教學的對象大學生,對於作者也只是粗略地介紹,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夠適應新時代大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渴求。同時,大學語文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每一篇都有着強大的教育意義和哲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對作者進行詳細的介紹,交代出寫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對課文了解得更加通透,還能夠激發學生對於作者的興趣,而這些作者的人格魅力對於大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有着不同的影響,能夠加深學生對於人生觀的思考,構建正確的人生觀。比如,在學習《史記•刺客列傳》(節選)的時候,學生不僅能夠學習這些被後世人們稱爲“俠”的感情與恩義,即忠於所託、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輕生死、忘安危的精神,也能夠了解作者司馬遷的人生經歷,他一生坎坷,遭遇不幸,但是始終堅定信念,忍受侮辱,揹負重擔,發奮圖強,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著作。他不僅僅留給後世一部歷史著作,也給後世留下了堅忍的精神。在大學的校園裏,有一些窮苦人家的學生,他們感到自卑,容易自暴自棄,沉湎於遊戲,不思進取,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藉此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遭遇不過是小小的困難而已。像這樣的作者還有很多,比如,屈原,蘇軾等,每個作者的人生經歷都是一部很好的人生觀的教材。

(二)挖掘文章的意義

語文教育學家於漪對語文的人文性做過總結:學習語文就是學習如何做人。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古典的文章,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對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的形成有着很大的意義。在如今高速發展的時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受到一些外來因素的影響,而那些經典的文章中蘊含着的精神和意義有利於大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培養。文學史上一些大家都遭遇過不幸,但是最後他們都戰勝了困難,成爲了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比如,屈原的故事可以用來教育學生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還有在學習《項羽本紀》的時候,學習項羽勇猛的精神,同時也通過學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難”知道不能簡單地以成功和失敗來論英雄。

三、通過教學方式培養大學生的人生觀

大學語文是培養大學生人生觀的一個重要途徑,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也要被注重起來,這也會對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產生影響。

(一)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當學習一個單元之後,教師應該對學過的內容進行總結。大學生不同於初高中的學生,他們對社會接觸比較多,瞭解的知識比較多,對於一些事情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師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生觀,應該在這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抽出一段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來了解學生的想法,給學生髮言的機會,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知識和經歷表達出來的觀點正好能夠反映出學生的人生觀,教師可以乘機知道學生的人生觀,發現思想偏激的學生可以及時地對其進行教育與引導。這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膽識。同時,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發言和辯論,擴大思想的影響,有利於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培養。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語文教學應該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出多媒體的作用。利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對知識和觀點的直觀感受,也可以播放一些視頻和音頻,增加課堂的活躍性,減少課堂的枯燥性。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學習資料。

(三)鼓勵學生主動表達

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通過鼓勵大學生表達來鍛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能力。第一,課前演講。教師可以在每節上課的前五分鐘,安排學生進行演講,來闡述自己對於人生觀的觀點和看法。表達的方式不限,可以是一首歌曲,也可以是一首詩,或是一段話。學生和教師再根據學生表達的內容做出評價和討論。這樣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學生對人生觀的瞭解,促進正確人生觀的建立。第二,集體討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進行一些專題討論,教師給出一些事例,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第三,分組辯論。如果說集體討論可以增加學生思想的寬度,辯論就可以增加學生對於事情具有雙面性質的認知,來提高學生對於人生的認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教學是大學生培養正確人生觀的一個重要途徑,人生觀的培養對於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挖掘和對作者的介紹來增強對大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培養。也可以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利用多媒體,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來培養學生的人生觀。

大學語文論文1100字 篇二

非常感謝單位領導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培訓時間雖然很短,但通過三天的培訓,讓我從中學到的知識的確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讓我有機會全面系統的接觸認識一個全新的領域——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和相關的質量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開拓了我的眼界,增強了自己的業務能力,認清了自身的不足,明確了自己今後的學習發展方向,爲今後的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奠定了基礎。現將外出培訓學習所學總結如下:

一、思想上認識到風險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存在於隨機狀態中,在項目的各個階段都存在風險。絕對零風險的產品是不存在的。而我們醫療器械是與人的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的特殊產品,醫療器械的風險將可能引發對人體的傷害直至死亡的損害,或對社會財產和環境造成損害!而我們採取積極的風險管理方式,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可以規避、轉移風險或緩解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可以使醫療器械更加安全有效,實現造福人類的宗旨!

二、對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和《YY/T0316 idt ISO14971》標準有了概括性的認識:

醫療器械風險管理活動一般包括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綜合剩餘風險的可接受性評價,生產和生產後信息五個過程(共13個步驟)。風險分析是指“系統運用可獲得資料,判定危害並估計風險”,風險分析過程包括醫療器械預期用途和安全性有關的特徵的判定,危害判定和估計每個危害處境的風險三項活動。風險管理活動最基礎的活動,只有完成了風險分析工作,才能開展風險管理的其他工作。風險評價是“將估計的風險和給定的風險準則進行比較,以決定風險可接受性的過程”。

風險分析的結果是判定每個危害處境的風險並確定了每個危害處境的風險水平。風險評價的任務是判斷這些風險是否達到可接受水平,解決風險能不能接受的問題。風險控制是風險管理活動的第三部,主要是通過“方案分析”,“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剩餘風險評價”,“風險、收益分析”,“由風險控制措施產生的風險”,“風險控制的完整性”這六步將已判斷的風險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在所有的風險控制措施已實施並驗證後,製造商必須反悔和考慮單個剩餘風險的綜合影響,即進行綜合剩餘風險評價,並在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形成風險管理報告,完成風險管理過程的評審。在完成以上活動的情況下才可以開展醫療器械的商業銷售放行行爲。但風險管理並未停止,製造商還應建立一個系統以便收集和評審醫療器械在生產和生產後階段中的信息,對醫療器械的整個生命週期進行風險監視以防止出現新的危害和風險。對於一些“不可抗拒”因素的風險只能選擇接受,但應有相應的風險事故發生後期的處置措施。

三、反思、借鑑與變新

這一次風險管理課程的培訓,讓我對醫療器械風險管理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但是在學習過程中,自己也意識到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自己在這方面欠缺的還比較多,很多知識自己一時還無法完全理解透徹,這就需要自己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不斷去學習去思考。

大學生語文論文 篇三

出生在漁船上的文學少年

1941年12月,太陽剛剛升起之時,喻旭初出生在江蘇溧陽的一條漁船上。他的父親只讀了4年國小,母親則是文盲。1959年,喻旭初考入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成了家中唯一的大學生。學生時代起,他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喜愛普希金、拜倫、海涅、泰戈爾的詩和俄羅斯、法國小說。

1963年大學畢業後,喻旭初被分配到南京十中 (今天的“金陵中學”)教國中語文。在這裏,他刻苦鑽研教學,經驗不斷豐富,水平也不斷提高。

1976年,喻旭初開始擔任南京金陵中學的語文教研組長,在這一崗位上,他一干就是25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03年,他先後在校內開設公開課數十次,接待了大批來自各地的語文教師,傳授自己的教學心得,受到廣泛好評。南京市電教館還專門爲他拍攝了8集“語文教學藝術講座”的教學錄像。

2004年,他送走了自己所帶的最後一屆高中畢業生,正式退休了。但他並沒有停止語文教學的腳步,2005年開始,他除了開設系統的“人文”選修課,還經常指導青年教師講課。2008年,金陵中學開設了國際部,他負責教授高三亞大班的中文課,系統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直到今天,他依然繼續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

“少一些枯燥的灌輸”

對於教育,特別是中學語文教育,喻旭初有着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念。早在1989年,他就在全國語文教學界提出了語文教學的人學觀,主張人的發展是教育的主題,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主張對學生“少一些枯燥的灌輸,多一些人性的光輝”。

2008年,他批評教育界的浮躁,率先提出“教育是公益事業,是非功利的,是富有理想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對社會有用的公民”。他努力探索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尋求平衡點,力求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堅持抓基礎、抓習慣、抓方法的同時,喻旭初非常重視感情薰陶。他上課很投入,帶着感情進課堂,帶着感情教課文,在討論問題中與學生作感情交流,在感情交流中深入理解課文。他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學生的朋友。

每年教師節和新年前夕,喻旭初都會收到許多來信或賀卡。上面寫着“感謝老師既教了我語文,又教了我怎樣做人”,“您的正直和認真令我感動,我永遠不會忘記您!”,“願老師這輪初升的太陽永遠燦爛!”等飽含師生深情的話。

爲教育付出辛勞是美麗的

教學之餘,喻旭初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活躍在語文教學研究的舞臺上。

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擔任南京市青年教師語文研究會會長時,主持了市首屆青年教師好課評比,爲培養青年教師、促進語文教學改革作出了努力。1994年當選爲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後,他連續多年組織全市中學語文論文評選和市級公開課,爲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理論研究的深入貢獻力量。

2002年,他代表江蘇省葉聖陶研究會,在全國葉聖陶研究會上作了題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葉聖陶德育思想初探》的發言,文稿榮獲全國一等獎,並被刊登在 《光明日報》上。2007年,他當選爲江蘇省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2009年5月,在江蘇省葉聖陶研究會年會上,他又作了《教育必須去浮躁、走正道——紀念葉聖陶誕生115週年》的發言。

不久前,在校方大力支持下,民進南京市委會教育委員會和民進金陵中學支部舉辦了喻旭初老師從教45週年教育研討會。

會上,大家對喻旭初的教研成果作了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他深情地說:“如今,我年齡大了,精力不如以前了,儘管如此,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對教育的熱情不減,對母語的熱愛不減,對教育的探索不減。我總是這麼想:爲教育付出辛勞是美麗的,與學生在一起是年輕的,看到青少年成長是幸福的。”

這就是喻旭初,一位語文教學征程中不懈的跋涉者。

大學語文論文2300字 篇四

摘要:大學語文的理想模式應該是“人文-審美-工具”的三位一體,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提升大學語文教育中人文素養培養的力度,進而培養出人格完滿的、全面發展的人,是這門課程所應承擔的重要任務。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閃爍着人性的光輝,激活經典文本中的人文性和審美性,有助於學生形成健康高尚人格和健全心性。

關鍵詞:大學語文;人文性;人文素養;經典文本

引言

一、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思潮

著名學者錢理羣說:“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大學瀰漫着兩種可怕的思潮: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思潮所謂實用主義就是完全被個人利益所驅使,有用就幹,無用不幹。因此必然也走向虛無主義,就是除了時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可靠,一切都可以放棄拋棄。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就導致了大學的兩個結果:一個是知識的實用化,一切與實用無關的知識都被大學所拒絕,既被大學裏的老師所拒絕,也被大學裏的學生所拒絕;二是精神的無操守,拒絕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堅守。”浮躁的世風擾亂了大學校園的平靜,也攪亂了教師授業和學生求學的定心。聯繫到大學語文,它原本就是一門公共類的文化素質課程,專職教授這門課程的教師很難做出科研成果,在覈心刊物上發表文章也非常不易。加之國家這方面的科研立項很少,教師沒有項目可作,評職稱也就特別困難,從而使得這門課程以及講授課程的教師越來越處於邊緣化的境地,導致不少大學語文教師自己也對教授這門課程失去信心。表現在教學實踐上,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學當中,不去研究學生的心理,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有效教學,不能發揮課程應有的對學生的精神淨化和陶冶作用,導致學生人文素養的缺乏。從學生角度來說,在經典解構、傳統話語邊緣化、商業文化所帶來的多元文化語境中,大學生很容易產生浮躁和虛無的情緒。而且,隨着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也使他們產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態,寄希望學業上的短期速成。“他們希望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又不願意付出切實的努力;他們渴望自我塑造和自我實現,但是又缺乏應有的學習能力。”[2]若這時教師沒有給予及時的引導,很容易導致起碼的價值觀的錯位和人文素養的欠缺,從而變成機械的人、自利的人。

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還與社會及高校中存在的“專業崇拜”現象有關,近些年來,各高校爲了提高就業率,特別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的需要,這無疑是必要的,但實際的更多情形是由此而忽視、輕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中國的教育培養的不是人,而是專業工具。如果這種專業萬能的信念,創造了種種‘熱門專業’的神話,嚴重扭曲了大學的精神,甚至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也誤事。”[3]許多大學生迫於就業壓力,在校期間忙於本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英語等工具性學科的技能提高,很難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大學語文等文化素質類課程的研修上。“‘專業崇拜’現象背後隱藏了急功近利、實用主義心理。從學校方面講,這有悖於大學精神;從學生方面講,則是成才理念有失偏頗。不可否認,就業很重要,上大學不考慮就業是做不到的也是不應該的,但狹隘的‘就業’、‘找工作’不是上大學的全部,而綜合素質確實是根本。”在貌似“學以致用”實則功利主義的氛圍裏,大學生重感性輕理性,重物質輕精神,工具理性佔據着他們的精神世界,而價值理性失去了應有的位置,導致人文素養的嚴重缺失。

二、大學語文需按照語文教育的一般規律來進行

大學語文課程作爲“高等語文”,主要面向大學一年級學生,無疑有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但是,大學生畢竟已有中國小語文學習的經歷,在閱讀理解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已有相當的基礎,沒有必要再去重複中國小的語文教學路數。過於突出工具性。在技術理性盛行和中國小素質教育還難以落到實處的今天,大學生雖然仍需進一步提高母語應用能力,但更需要的是人文素養。而這又不是文學教師們對學生進行滿腔熱情的文學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教育所能奏效的,因而用“大學文學”取代“大學語文”顯然也過於狹隘。我們認爲,通過閱讀富有審美情趣和思想啓迪的經典文本,既可以觸動和激發學生潛在的人文關懷,從而獲得人文營養,又可以提升他們的文學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還能“自然而然”地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因此,一本選文精美、人文意蘊豐厚的大學語文教材,是人文薰陶的經典、審美教育的華章、語言訓練的範本。在這個意義上,並非只有文學文本才具有審美的因子,半部論語也好,史家絕唱也罷,又有哪一點輸給了文學?“上帝死了”的預言,“詩意棲居”的渴望,都充滿了文學性,或者說其內涵之深刻、形式之規範、語言之純粹,足可稱語言文學的典範,基於此種理念,大學語文的理想模式應該是“人文―審美―工具”的三位一體,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若能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還能獲得一種人文素養和情懷,那是我們的莫大欣慰,“專業成才,精神成人”,這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培養人才的努力方向。

結束語

經過幾千年文明積累起來的中西方文化中滲透着各自的民族個性,對本民族的靈魂的塑造起過重要的作用,每一個經典作品中都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蘊含着極其深厚的人文精神。通過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的學習,可以使大學生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西方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培養起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大學語文教師通過闡釋經典作品的思想內涵,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來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帶領學生追求美好的理想,從而產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

參考文獻:

[1]錢理羣。今天的中國不能沒有夢//尋找北大[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13:241.

[2]馮大建,遲寶東。主體、對象與技術條件——大學語文教育改革的三要素[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3]薛涌。北大批判[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13.

[4]蔣承勇。“專業崇拜”與大學生素質教育[N].^v^,2012-03-28.

大學語文論文2400字 篇五

有人說,語文是一國文化的代表,包括語言和文學藝術,以及豐富的文化知識。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基本任務。同時,學習語文還有着接受優秀文化、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和開闊視野、提升審美鑑賞力的作用,語文學習對人的創造精神和創新思維有着其它學科不能取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語文素質是大學生最重要的人文素質。’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丟失母語,就是丟失民族文楊叔子先生說得好:化,就是丟失民族靈魂;沒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個實質上不存在的民族。”著名數學家楊樂說:在某種意義上講,大學的基礎課比專業課更重要些。基礎決定素質和發展。北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佳洱說:我一向認爲老師帶學生最重要的不是要給他職業的培訓,而是爲了教會他怎樣去做人,使之具有全面發展的素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葛敦納認爲人的智慧能力是由以下七個方面構成:語文能力、數理能力、空間能力、音樂能力、運動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他認爲這七個方面綜合起來才能構成真正的智慧。顯而易見其中多種能力與人文修養有關,而其中最重要、放在首位的即是語文能力。 我以爲,學習大學語文,首先是爲了培養我們對美的感受力,陶冶我們的性情,提高我們的文學藝術修養。而文學藝術在激發人的精神的豐富性、保存和發展人對世界的多樣性想象方面,是其他東西不可替代的。在這個消費主義和功利主義喧囂塵上的時代,人們的生活與心靈越來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學藝術可以潤澤我們的靈魂。大學語文就是一門帶領大家賞析文學經典的課程,在賞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徹悟生命。同時,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無論想成爲什麼專業的人才,必須先學好語文;語文不僅是生命的工具,而且是提高人的氣質修養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

大學語文啓發的正是這樣一種發散思維,多角度,多立場地看問題。以前,雖然學了那麼多年語文,但從未這樣深入的分析,體會鬼文學這種立體的美感。應試教育束縛了我們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學裏,我們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遺失的美好。

在這裏,我們可以瞻仰到壯觀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獨立不遷、陶潛的沖虛高遠、李白的豪邁飄逸、杜甫的憂情熱腸;還有僵臥孤村猶思報國的陸放翁,欄杆拍遍淚灑衣襟的辛棄疾,拼將熱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爲心聲,文如其人哪,滾燙的詩篇正是他們人格的顯現。這人格的聖光會照亮我們,使我們摒棄爲—己私利而營營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進退取與,小到日常的飲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並努力使之臻於完美。同時人格會告訴我們: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只有愛它、欣賞它,纔不會推殘和掠奪它。而與之相協調,相溝通,纔算得上是一個有藝術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人。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慷慨悲壯的“建安風骨”、生氣盎然的“盛唐氣象”,還可以遇到命運坎坷卻終身歌唱土地與太陽的艾青,以及鄉愁濃郁而堅守中國文化傳統的余光中……堅強樂觀是整個中國文學的基調,雖然有些作家個人面臨黑暗世事,個人命運多舛,但他們並不悲觀頹唐,“入世”則建功立業,“出世”則擁抱自然。戴望舒的《雨巷》在低沉

在這裏,我們可以還受到優雅品味的陶冶。

在這裏,文學作品裏還常常描寫一些日常生

活圖景,有的充滿生活智慧,有的蘊含人生哲理,而有些只是帶有某種生活趣味,淡淡的,卻雋永,如、“小荷才露尖尖

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等。吟誦這類詩作,人就不會情趣枯竭,同時能將對偏於實用的真與善的追求轉化爲美感活動,將求知的艱辛過程賦予藝術趣味,一首《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追尋的恍惚迷離,詩意的朦朧唯美,彷彿是棉紗線的神祕女郎,彷彿是蒙娜麗莎的微笑……每個人讀後都各自詮釋着心中的嚮往。在年少輕狂的青年人眼裏,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戀人;在求賢若渴的政客眼裏,伊人是寶貴的助手,遙遠而美麗。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表現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楊這種適於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暮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來表述。

在這裏,想在短短的大學語文課內就達到培養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現實的。從《詩經》到漢樂府,從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從中國古典到外國經典,語文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更傳承着中華厚重的文化和經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驚歎於先哲們睿智的頭腦,被無數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氣說震撼,更沉醉於流傳萬世而不滅的經典之中。我讚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欽佩,華夏兒女才智驚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絕倫。然而,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們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們就能

漸漸地從中汲取養份,抵抗病蟲害,蓬勃生長。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就如廣袤豐腴的土,爲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長提供了豐厚的養料。 從語文能力來看。一個人是否有智慧主要體現在思維上,而思維是指運用語言來表達觀念到形成新的構成的過程。神經生理學家、科學院院士楊雄裏說:在我看來,科學上的造詣和語言文字功底有某種必然的聯繫,因爲科學研究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而思維是通過語言文字來進行的。語言文字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的思維能力強弱;文學修養又能影響到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科研成果需要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一個連語言都不能很好運用的人是決難寫好科學論文的。哈佛大學前任校長查爾斯〃艾略特說:我認爲有教養的青年男女唯一應該具有的必備素養,就是精確而優雅的使用本國的語言。著名科學家蘇步青先生說∶數學是理工的基礎,語文是基礎的基礎。語文課在學生知識結構中起着基礎平臺的作用。另一位著名數學家徐利治教授也說過:語文可以分爲語言和文學兩方面,語言素質好,就具有較高的口語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文學素質好,就具有較高的美的理解力、欣賞力和創造力。名家之論足以說明語文能力對人才創新智慧的巨大意義。

當我們目睹金錢腐蝕權力,物慾吞沒崇高而感到萬分困惑時,當我們面對無情的生存競爭,“讀書只爲稻粱謀”時,讓大學語文課帶我們走進文學天地,去與人類最優秀的心靈對話。

大學語文論文3800字 篇六

摘 要:在當前的教學領域中,新課改不斷髮展並深化,國小語文教師也應當遵循新課改的發展規律,找出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採取對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特徵,然後提出了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現存的一些問題,最後從實例出發,探討了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以期爲國小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分析;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國小生進行自主閱讀,不但能夠獲得豐富信息,拓寬認識世界的途徑,還能強化思維,產生良好的審美體驗。教師要提高國小生的閱讀水平,就要改進教學方法,督促學生廣泛閱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實現人文教育的核心手段。在目前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需要針對這些問題採取適當的解決方法,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特徵

(一)主體性。教育是爲了幫助學生實現終身發展,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取得進步,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主要標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參與到知識建構過程中,積極獲取知識與情感,把客觀的教材內容轉換成爲自己的知識。閱讀教學的主體性還表現在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讓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心理需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人文性。人文精神是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性特徵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完善。進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時,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個性與優秀的品格,並從閱讀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進而獲得感化,學會做人。此外,閱讀教學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道德情操以及理智情感,協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三)實效性。實效性這一特徵指的是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需具有一定的效率,並且要獲得理想的成果。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運用,能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知識。評價一堂閱讀課程是否獲得了預期的效果,就要看老師的投入與學生的收穫是否成爲正比。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所提倡的實效性,其目的是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其情感得到啓發。

(四)思想性。進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是爲了拓展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其思想性特徵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重視學生的感受,把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放在首位,引導學生展開深層思考。語文閱讀教學的宗旨就是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感受、領悟、理解和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型思維。

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現存的首要問題

(一)閱讀教學趨於被動化。如今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受到了各種考試的影響,導致其教學過程具有一定功利性,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而沒有發揮出主體作用。老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經常向學生提問,“教”的色彩過於強烈,而忽略了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由於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佔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很少進行自主思考和交流,也缺乏參加語言實踐活動的機會。比如老師講到《寓言兩則》時,告訴學生:“我們今天要學習兩則寓言,裏面講述了拔苗助長和守株待兔的故事。”有的學生已經聽說過這兩個故事,於是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因此,教師不能忽略了問題的設置技巧,要想方設法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否則學生會難以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沒有制定出明確而有效的教學目標。要進行高效的閱讀教學,教師首先必須要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在當前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之前並沒有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而是單純依據參考資料中的建議進行文本解讀。如此一來,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把握可能會出現偏差,教學效果也自然會大打折扣。此外,還有的教師僅僅從“教”的層面考慮,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探究教材,導致教學目標的制定與實際情況脫軌。比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組織了小組討論,學生們看上去討論得十分激烈,但事實上已經遠離了討論話題的中心。這就是由於教師對閱讀教學的目標掌握得不夠清晰到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如果缺乏了一個明確有效的教學目標,就容易失去教學方向,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就很難得到滿足。

(三)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在目前的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少獲得自主閱讀的機會。老師憑藉自己的思考與經驗,在課堂上進行滔滔不絕的講述。雖然在現階段的國小語文課堂上,多數教師都已經開始重視和學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的機會,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直接對話仍然很少。國小生的閱讀過程大多是由老師“包辦處理”,學生只負責聽講和被動練習,因此其舉一反三、遷移應用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鍛鍊。這正是由於老師沒有注重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教學效果也始終只能在較低的層次徘徊。國小生具有個性化差異的特點,閱讀教學也必須考慮學生的真實感受,尊重學生的體驗,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化被動爲主動,建立生成性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閱讀教學也應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產生深刻的閱讀體驗。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強迫學生接受所謂的“標準答案”,也不能以“條理化”、“板塊化”、“框架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多向學生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你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什麼?”“你覺得這篇課文中哪一句話寫得最有道理?”這類開放性的問題可以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和自由發揮的餘地,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展開思考、探索與交流,從而化被動爲主動,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要建立生成性課堂,自然不能脫離了情境的構建。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文字、視頻、音樂等,創設出適合的情境,讓學生輕鬆而愉快地參與到情境活動中,從而高效完成閱讀教學。

比如,學到國小語文《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搜索相關視頻,運用視頻教學的方式構建情境,爲學生播放動畫片,生動地演繹出小蝌蚪的出生環境、孵化過程,以及如何經過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和危險,一路尋找媽媽的成長經歷。如此一來,老師就能通過情境構建打造出生成性課堂,學生觀看視頻之後,其情緒也能被全面調動起來,展開主動學習。

(二)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閱讀水平。語文閱讀教學不單單是要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要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感受能力。教師要進行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就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並確保目標能夠順利達成。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個體特徵結合起來,有目的地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情感和認知全面融合在一起,推動學生智力、心理、素質等多項因素共同發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閱讀是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活動,老師要學會利用學生的主體意識,建立適合國小生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學到《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先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通讀課文,認識課文中的14個生字,然後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涵義。最後,通過探究課文,讓學生明白誠實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進而教導學生成爲一個誠實的人。在講述這篇課文之前,老師要明確本課的首要教學目標就是教會學生理解誠實這一美德,然後將學生往正確的途徑引導。比如詢問學生:“老國王發給孩子們的花種都是煮過的,不可能開花,這些孩子知道嗎?”學生會回答:“不知道。”老師再發問:“但那些孩子們都帶來了美麗的鮮花,只有一個孩子沒有。這說明什麼呢?”學生就會通過交流討論,明白誠實的珍貴。通過這一方法,能讓學生在提高閱讀水平的同時培養出誠實的品德。

(三)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激發學生想象力。想象力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推動力量。學生擁有了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對文章的細節和主旨產生更爲深刻的理解。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要注重結合國小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想象力的鍛鍊,從而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朝着個性化方向發展。閱讀離不開文本,教師要讓學生聯繫文本發揮想象,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

例如,講到《秋天的圖畫》一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道具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國小生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容易對豐富的畫面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有關秋天的課件,其中包含了美麗的秋景圖畫,如紅紅的高粱、金黃的麥浪、飄落的樹葉等,讓學生感受秋天之美。之後再讓學生參照“梨樹掛起燈籠,蘋果露出臉頰”這樣的句式,讓學生自主發揮想象,以其他秋天的事物寫出類似的語句,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因此在進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仔細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要建立生成性課堂,讓學生化被動爲主動,並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此外,還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培養,全面激發學生想象力,促進閱讀教學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伏鳳林。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93-94.

[2]王永成。新課改下國小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新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04:103.

[3]王麗梅,張立雲,趙玲玲。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03:183.

[4]王利峯。合作學習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304.

大學語文論文2100字 篇七

【摘要】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好的應用文寫作能力能有效的提高畢業後進入社會的競爭力。而當前大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用文寫作教學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改革大學語文的應用文教學,使應用文的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社會生活,更能符合社會對當代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需求。

【關鍵詞】

引言:在當前社會中,應用文在生活工作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熟練地掌握與運用應用文寫作就顯得極爲重要。而要想很快提高應用文寫作的能力,在大學應用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必需充分的認識到應用文寫作對於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還應該充分了解當前應用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應用文的教學水平。

一、應用文寫作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

大學語文作爲當代大學裏的基礎學科,不僅要陶冶當代大學生的修養情操與人文素養,同時還應該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日常交際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爲大學生進入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按我國社會現狀來說,大學生畢業後大多進入企業,成爲企業技術層與管理層的人才;而這些層面工作的展開,常常需要應用文的寫作。企業在進行人才招聘時也非常注重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面試時企事業單位除了考察學生的英語、計算機以及專業知識外,常常還會添加運用文寫作能力的測試,以考慮其能否勝任相應的工作。學生除了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具有較強的應用文寫作能力,這樣纔有可能進入自己理想的企業,獲得滿意的工作。而如果學生在大學畢業後連通知、請示等最基本的應用文都不會寫,便很可能會與自己中意的工作失之交臂。

二、大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文教學的現狀

1. 教學教材內容落後、缺乏權威性。

當今大學的應用文教學教材嚴重滯後,教學內容以及觀念過於陳舊,無法滿足時代與社

會對應用文的要求。許多教材內容長期沒有更新,結構的安排也不合理。大部分教材中關於應用文的教學板塊都是傳統的“先格式、再範文、最後注意事項”模式,教學內容往往只是簡單地對應用文寫作知識進行闡述,而忽略了應用文作爲實用性文體的實用價值。

當下的應用文教材的教學內容還缺乏權威性。許多教材中,教材內容的理論編排不夠深入,許多概念的闡釋十分模糊,應用文文種的分類不盡準確;甚至於許多應用文的格式也不規範,缺乏統一性、標準性以及科學性。

2.學生對應用文寫作缺乏興趣,對應用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由於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均爲應試教育,學生從國小到中學再到大學,學習往往都是以應付考試爲目的,極少考慮所學東西是否與步入社會工作有關。學生對於應用文寫作的學習缺乏鑽研的勁頭,無法真正的認識到應用文的重要性。同時,由於應用文的寫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時效性,格式、語體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寫作顯得呆板無新意,學生很難對其產生興趣。

3.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後,教學模式僵化。

教師的教學往往都是傳統的填鴨式,缺乏與學生互動。教師按照講理論、講範文、佈置練習的固有模式對學生進行內容的灌輸,沒有注重應用文的實用性,缺乏新鮮感與吸引力,教學效果極差。同時,由於當今大學教師大都是從中文專業畢業後直接進入大學進行任教,缺乏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機關單位的工作經驗,對應用文的運用認識不足。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沒有結合社會經驗進行教學,教學效果自然會差強人意。

三、促進大學語文應用文教學的方法

1. 改進教學內容,規範大學應用文問題。

由於當下大學應用文教學內容落後,與社會嚴重脫節,爲增強運用文體的時效性與時代感,則必須改進當前的應用文的教學內容。同時還應該相應地使大學教材裏的應用文文體規範化,避免教師教學過程中遇到應用文概念不清晰等情況。

2. 全面提高學校、教師、學生對應用文重要性的認識

學校作爲培養社會人才基地,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學生應用文寫作方面的薄弱。學校應不再把應用文寫作課當選修課或者考查課,而應該在專業課上相應地增加應用文寫作的課程。同時,學校還應該對應用文教師進行一些技能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與應用文寫作能力。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定期舉辦應用技能大賽,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比賽。通過的比賽的形式相應的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與意識。

對於擔任教學任務的教師來說,更應該充分認識到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教師作爲傳道

授業解惑者,必須自己首先認識到,才能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將這種認識引渡到學生身上,使其充分認識到應用文對於其今後的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還應該加強日常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只有通過勤學苦練,才能更加紮實地掌握應用文的寫作。

3.增強教師應用文的教學能力

教師教學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好壞,教師對於應用文的教學首先應該提高自身應用文寫作的能力。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各種具有時代感的應用文體,摒棄已過時的應用文寫作方式,與時俱進,增進自己應用文的寫作技能。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才能更好的掌握應用文寫作的相關知識,增進教學的專業素養。教師還應該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教師技能培訓,增進與同行業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習先進的教學技能與教學方法。

結束語:應用文寫作已成爲人們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的認識到應用文對於學生今後的工作與生活的重要性,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文的寫作能力與實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3】 《應用文寫作學新編》 中華書局 《淺論大學語文中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改革當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