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公共關係論文格式精品多篇

公共關係論文格式精品多篇

公共關係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20世紀90年代“強力公關”的到來,公共關係和新聞媒體日益呈現出互相欣賞、互相依賴的“情人”關係,公共關係使新聞媒體的專業理念、運作方式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本文主要從公共關係學和傳播學的角度來探討公共關係對新聞媒體產生的強大影響力以及新聞媒體如何應對這種影響力,實現其自身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

公共關係 新聞媒體 影響

“公共關係是一個組織運用各種傳播手段,在組織與社會公衆之間建立相互瞭解和依賴的關係,並通過雙向的信息交流,在社會公衆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與聲譽,以取得理解、支持的合作,從而有利於促進組織自身目標的實現。”從另外一方面講,社會組織或企業開展公共關係也是提升其軟實力的必然要求。由於新聞媒體具有多元化的傳播方式和深遠的傳播效果,因此,不管是政府公關還是企業公關,一直把新聞媒體視爲最親密、最值得合作的朋友和夥伴。尤其是在“強力公關”理論這一大背景下,新聞媒體和公關關係不斷尋求最深層次的“強強聯合”,這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傳媒界的廣泛關注和思考。一方面,在媒介產品商品化環境下,公共關係的介入可以使新聞媒體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但另一方面,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社會責任感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與影響。

一、公共關係對新聞媒體產生影響的原因

1、新聞媒體是開展公共關係的最有效的平臺

公關關係是社會組織爲塑造其良好形象,與公衆進行良好溝通、利益協調的管理活動,那麼他們的公關活動何以實現,答案是他們不能單純地依靠自身的力量,而要尋求其他的得力助手。而新聞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傳播效果深遠等特點恰恰符合了他們的利益要求,因此,新聞傳媒一直被視爲是社會組織開展公共關係的最有效的平臺。從另一角度來分析,新聞媒介從報紙、雜誌等印刷媒介到廣播、電視等電子媒介再到今天的各種新媒介,都一直受到公關關係的青睞。尤其是在“軟實力”的宏大主題下,政府和社會組織都希望通過公共關係來塑造自身形象及提升其軟實力,而新技術與雄厚實力支撐下的新聞媒體爲他們實現目標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2、新聞媒體與公關聯姻是媒介產業化的必然要求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新聞媒體都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即如何把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之前新聞媒體發展的關鍵詞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的話,那麼90年代之後的發展可以用“相互依賴”來形容。20世紀90年代,我國新聞媒體進行改制,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從此,新聞媒體在市場中開始了急速的發展和激烈的角逐。一方面,新聞媒體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干預愈發凸顯,因此,各行各業的組織越來越重視和新聞媒體的關係;另一方面,新聞媒體被放逐到市場,媒體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勢,爲了佔據市場,贏得利潤,新聞媒體和企業開始了密切的互動。新聞媒體常常把公關新聞納入到自己的常規報道中來,比如新聞媒體常常和企業合作,策劃和開展公益活動,甚至是共同策劃一些營銷活動。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創造更多的獨家新聞,才能吸引受衆的稀缺注意力,進而在媒體競爭中打造核心競爭力,獲得更多的名和利。

3、爲媒體設置議題

議程設置是指“大衆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大衆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想什麼。”那新聞媒體的議程通常又由誰來設置呢?從理論上來講,媒體所報道的新聞必須出自專業記者和編輯之手,因此他們是影響信息流向的把關者,是控制大衆議題的核心人物,然而在新聞媒體的實際運作中,由於新聞媒體的人力和資源有限,他們不可能報道所有的新聞事件,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政府和企業等組織提供的大量信息,這時候這些組織便是信息的實際擁有者,比如政府和企業的新聞發佈會、記者招待會等等。從這個角度而言,深諳公關之道的社會組織越來越多地在設置着媒體的議題,而新聞媒體和記者編輯越來越處於被動的地位。

二、公共關係對媒體產生影響的後果

新聞媒體過分依賴政府或企業組織這些信息源的一個結果在於公關新聞在新聞報道中佔據着很大的比例。當所有媒體都熱衷於從同一個信息源獲取消息的時候,他們自己獨立採編新聞的熱情就幾近消失了,然而公共關係始終是以服務組織爲目的的,所以大肆報道公關新聞勢必會影響新聞專業主義,使記者和編輯在日常的新聞採編中喪失獨立性,進而會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和公衆對信息的知情權。媒體和公共關係密切結合產生的第二個後果是新聞媒體自身的公關意識不斷增強,從單純地報道政府或企業等組織的公關新聞到自己策劃、報道新聞,即“傳媒公關新聞”,如媒體常常策劃一些帶有公益性質的活動,吸引公衆的注意,甚至直接和一些企業開展營銷活動,這些都是違背新聞專業理念和職業道德的。

三、媒體如何應對公共關係的影響

1、堅守專業主義,服務公衆

在“強力公關”的影響下,新聞媒體不僅僅熱衷於報道公關新聞,而且還日益擅長自己策劃和報道公關新聞,越來越多的新聞人在利益的驅使下轉崗爲公關人。儘管新聞媒體在市場環境下與公共關係的聯姻是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但是從新聞媒體職業道德方面來講,公關新聞的本質並不是傳播事實,而是策劃和製造新聞,是不符合新聞媒體基本工作原則的。因此,新聞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要堅守專業理念,堅持自主採編、編營分離的原則,傳播事實,服務公衆。

2、做好把關人,堅持編輯獨立

“把關人”這一理論最早是由傳播學者、美國心理學家盧因提出來的,他指出“在傳播過程中,存在着一小部分把關人,只有符合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才能進入大衆傳播的渠道。”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及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工作人員,在堅守專業理念的基礎上,要提高自己的把關意識,確保真實、客觀、有價值的信息流向受衆。具體來說,新聞工作者要堅持編輯獨立的原則,以新聞價值和社會價值雙重標準來衡量新聞事實是否值得報道,進而滿足受衆的需求。比如《新京報》曾策劃報道了一個名叫“《新京報》與青島啤酒聯手進社區”的新聞,這篇報道很明顯就是一篇傳媒公關新聞,缺乏新聞價值。因此,新聞媒體在遵循商業邏輯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其社會責任,要尋求兩者的平衡發展,不能本末倒置。

結語

新聞媒體和公共關係的聯姻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背景下,新聞媒體更應該堅守專業主義,一方面要堅持自主採編原則,多一些自然新聞,少一些公關新聞;另一方面,要以新聞價值和社會價值雙重原則去選擇和報道公關新聞。總之,新聞媒體應該時刻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傳播事實,服務大衆。

參考文獻

①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②周曉紅:《走向社會的名片―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M].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181.

③李青藜,《試解傳媒公關新聞的悖論》[J].《國際新聞界》,(4).

④孟建、馬新宇,《以“軟實力“爲核心構築“強力公關理論”――對一種新型公共關係理論的思考》[J].《中國廣告》,(3).

⑤李彬:《傳播學引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

⑥尹德剛,《新聞媒介與公共關係》[J].《新聞大學》,(3).

公共關係論文 篇二

摘要:通過在高校圖書館公共關係發展中引入關係經濟的概念,針對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三大特點以及高校圖書館公共關係開展的現狀的分析,指出了可以運用關係經濟發展圖書館公共關係這一思路,並提出今後高校圖書館公共關係發展的新構想以及發展重點。

關鍵詞:圖書館;高校;關係經濟;公共關係

一、關係經濟爲高校圖書館公共關係發展帶來機遇關係經濟是一種用網絡、用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把世界包裹起來、把人和組織連接成各種各樣關係的、並時時刻刻都依託着這些現實和虛擬關係的經濟形態[1]。

就在20xx年經濟危機肆虐全球的時候,關係經濟出現了。在這一經濟形態的發展下,信息產業的信息化發展成爲推動危機中經濟發展的兩大動力。關係經濟的誕生和發展都以網絡的發展爲基礎,網絡使得社會公衆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獲取一定的信息,並且時刻交換,互通有無,這改變了一些人的一些固有的生活方式。“我們的社會機制,特別是新經濟的機制,將逐步服從於網絡邏輯”[2]。網絡化、技術創新和速度將構成關係經濟時代的發展主題。毫無疑問,中國首當其衝,中國是輛動車,而高校圖書館則是車上的乘客。數字化和網絡的發展將推動我國高校圖書館從根本上改變管理模式,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而高校圖書館公共關係的發展也將有個新的平臺。

二、高校圖書館發展的特點對關係經濟運用的啓發經濟來源單一化。

高校圖書館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國家、學校的撥款和社會的捐助。國家撥款對大多數的普通高校而言,往往是望塵莫及,社會捐助倒是常有,但捐助體系仍有待完善。由於管理體制的原因,高校圖書館自我管理的權利十分有限,使得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常常處於被動狀態。關係經濟這一公關策略的運用,恰恰可以改善目前圖書館這一被動的工作狀態。對圖書館來說,它是積極尋求主動發展的進攻型發展策略。

提供服務全員性。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大多數都每天與在校的教師學生打交道,爲他們提供服務。因而,高校圖書館的形象是建立在工作人員個體形象基礎之上的整體形象的展示。在服務公衆時,注意樹立良好的服務觀念,樹立以人爲本的服務理念,爲圖書館塑造良好的公關形象[3]。這是發展圖書館公關的根本,也是運用關係經濟改善圖書館公關的必要條件。經濟關係作爲一種依託各種關係建立的發展策略,更是要突出重視這種服務關係,時刻注意改善服務關係,通過優質的服務與讀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建設好關係經濟中的這一關係環節。

信息網絡中心的地位。高校圖書館與高校各院系的資料室一起,可以形成一個較爲密集的圖書情報資料網。而高校圖書館則處於這個網絡的中心位置,這一中心的地位優勢,爲圖書館對校內信息資源的設置和結構的調整提供了較爲便利的條件[4]。

作爲關係經濟發展的基石,信息化的道路必須是暢通的,圖書館的計算機網絡後臺建設要緊跟步伐,技術上要積極尋求改進,不斷探索創新。一方面是爲自身的網絡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後盾,另一方面,這也是圖書館信息化發展的關鍵技術所在。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網絡中心,可以利用網絡和各種信息技術把高校包圍起來,把高校的讀者羣,各個系部以及高校外圍的相關組織聯繫起來,依託這一有效的關係實現特有的經濟形態。

三、高校圖書館公共關係活動 的開展情況

早在1986年,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率先成立了公共關係部門。1987年,吉林省吉林市圖書館在全國首次成功地舉辦了“圖書情報活動周”,爲圖書館公共關係活動拓展了新的領域。此後,全國各地圖書館的公共關係部門紛紛成立,有效地活躍了圖書館的文化活動,發展了圖書館公共關係。

第62屆國際圖書聯大會在北京召開,對於圖書館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圖書館事業要有所創造,有所發展,必須藉助於公共關係這一手段。而圖書館公共關係作爲聯繫圖書館與公衆之間的媒介,自然成爲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爲止,這些圖書館公共關係工作已有相當的進展[5]。圖書館在高校開展各項活動,如耕讀社、品讀會、各類學術講座,都可以幫助溝通圖書館與讀者的關係,充分發揮圖書館信息中心的作用,並且還可以擴大圖書館在高校信息建設中的影響。而中國圖書館學會,作爲全國圖書館管理協調機構,也相繼開展了一些公共關係活動。

隨着我國文化事業、信息產業以及國民經濟的整體飛速發展,面對各類帶着文化面紗的商業活動、各類遊戲的風起雲涌、讀書環境的不斷“變態化”等,高校圖書館應該及時改變策略,打出關係經濟這張牌。在熱鬧中,爲讀者爭取一個清淨的空間,爭取爲祖國培養出更多“仰望心空的人”。

爲了應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和發展中的不確定性,高校圖書館不斷地學習,關係經濟的引入,就是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對圖書館公共關係發展的有益探索。

四、關係經濟影響下高校圖書館公共關係對策之重點充分利用網絡。

在關係經濟環境中,在高校圖書館的網絡環境中,無處不在的網絡將散佈在校園內外的公衆連接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圖書館公共關係工作的形式可以更加豐富。圖書館可以將圖書館的介紹、最新活動(線上、線下)、服務內容、使用方法等展示在圖書館網頁上或者直接投入讀者的聯繫信箱。圖書館的網上服務諮詢要快速便捷,也可以在人人等SNS類網站設立自己的小組或者小站,以便及時宣佈自己的活動信息,最大範圍地利用互聯網網絡讀者,爲他們提供貼心的網絡服務。要特別注意服務的質量。針對有特別文獻信息需要的用戶可以提供深入獲取特定信息的途徑。

要特別重視利用網絡開展公共關係工作,與公衆建立良好的關係,這種關係對圖書館來說,就是一種貨幣。製作精良的、使用便捷而有人性化的網頁,豐富的線上活動與閒暇的品讀活動結合。這是成本極低,而又影響極廣、效率極高的方式。微博———這一近兩年傳播迅速的媒介方式顯然也已經被公衆廣泛運用於民意的傳達,它甚至影響到公共時間的發展。圖書館,作爲集現代科技與知識於一身的結合體更應該與時俱進,建立自己的微博,發出知識的聲音與召喚,改變形象,適應新環境,以吸引更多的新老讀者。

傳遞高校圖書館的價值和文化閱讀。長久以來,高校圖書館往往處於半封閉狀態,缺少主動向社會和公衆傳遞自身價值的具體行動。就如當前建設數字圖書館,圖書館界實際工作如火如荼,但卻不爲公衆所知,更談不上對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形象的重新認識了。因此,在運用關係經濟的過程中,圖書館公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向社會和公衆傳遞圖書館的價值。不論作爲整體的圖書館公共關係還是作爲個別的圖書館公共關係,不管是通過網絡還是其他方式如媒體、沙龍等,都應當着重的、經常性的向社會傳遞圖書館的價值,反覆持續地進行宣傳,必然能夠改變公衆對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固有的過低評價[6]。

文化閱讀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倫敦的查令十字街,法國巴黎的塞納河畔,經常有舊書攤擺出來,都是吸引遊人的一個亮點。同樣,在美國紐約的曼哈頓,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書店也是讀書人常去的地方。閱讀是一種無形的精神訓練,通過打開無數窗口觀看風景,人的氣度也會隨之開闊。人們把經常談到的創新與創造的前提就源自於思想的包容性和想象的活躍性。

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溝通與讀者的各類關係,及時瞭解他們的需求,改善自身的服務。

不斷更新服務種類,使服務更人性化,更周到。

參考文獻:

[1]居延安,胡明耀。關係管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

[2]凱文·凱利。蕭華敬,任平譯。網絡經濟的十種策略[M]。廣州:廣州出版社,20xx。

[3]侯緒慶。論高校圖書館的公共關係[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6)。

[4]潘朝雲。當代高校圖書館公共關係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xx,(2)。

[5]王忠。圖書館公共關係縱橫談———論圖書館公共關係應用與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4)。

[6]劉川,李勇文,姜姝玉。圖書館公共關係對策分析[J]。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20xx,(4)。

公共關係論文 篇三

公共關係論文

一、公共關係危機問題的主要特點

我們認爲,危機是指突然發生的、可能嚴重影響或危及組織生存和發展的事件。危機公關是指發生危機事件時的公共關係管理活動,即運用公共關係手段對危機事件進行處理。要掌握危機處理的方法和手段,必須先了解危機的特點。 危機事件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1、突發性和緊急性。危機大多是帶有明顯的突發性和緊急性特點的事件。在發生之前,雖然都可以估計到其發生的可能性,但一般又無法確定其一定會發生,更無法確定其發生的具體時間和規模。社會組織要處理好此類事件,就必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很強的應變能力。

2、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危機發生以後,人們往往不知所措,不僅僅因爲這種事件的開端是無法用常規性規則進行判斷,而且其後的發展和可能涉及的影響是沒有經驗性知識進行指導,一切都是瞬息萬變的,同時,由於信息時代的發展,事物之間的聯繫愈發呈現多元和共時的特徵,資源的有限性也會導致事實上顧此失彼,形成“連帶效應”,把危機的影響擴大。

3、對組織具有很嚴重的危險性。危機一般對組織形象、組織生存的環境和發展前景等都會產生重大的負面的影響。因此,在處理此類事件時,往往需要調動整個組織的各種力量,綜合運用各種公關手段,全力以赴地進行處理。

4、衝擊性很強。這類事件一般來勢猛、發展快。不論是不期而至的天災,還是長期醞釀一朝爆發的,一旦爆發,其來勢之猛、發展之快、涉及之、,影響之烈,非及時果斷地給予解決不可。

5、極易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伴隨事件發生的強大社會輿論壓力,常常會成爲危機事件處理中最爲複雜和棘手的公關問題。

由於危機事件的這些特點,危機事件的處理不但事關重大,而且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危機事件的實質,是非程序化決策問題。對於危機狀態,正是要在有限信息,有限時間的條件下尋求“滿意”的處理方案。迅速地從正常情況轉換到緊急情況。從另一個角度,危機具有雙重屬性,危機具有損害性的同時,還有正向性,危機之中往往孕育着轉機。面對公關危機,一些企業成功的化危爲機,一些企業在危機中遭遇損失,甚至遭受滅頂之災。由於不同的企業在對待公關危機時採取的不同的態度和處理方案所產生的截然不同的結果,因此,它越來越被人們視爲公關活動中最具挑戰性的`工作,也越來越被公關界所重視。

二、公共關係危機的主要類型分析

1、公害問題而引起的危機。公害是由於現代工業發展而帶來的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各種副作用問題,如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泄漏事件等。隨着社會的發展,如何解決由於環境問題而引起的公害問題,成爲當代公關研究的一個熱點話題。如1991年2月,英國公共關係協會的機關刊物《公共關係》專以此爲主題,出版了“綠色公關”專刊。

2、意外災難性事件而引起的危機。意外災難性事件常常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嚴重的經濟損失,對組織形象損害非常大。如1990年廈航飛機在廣州白雲機場發生的撞機事故,美國9·11事件,發生在中國內地的“非典”事件等。

3、產品服務質量而引起的危機事件。這類由於組織產品或服務質量的低劣給消費者帶來嚴重後果的危機事件,其直接後果是消費者的丟失,公衆不信任感增長,業務量急劇下降,企業和產品形象遭嚴重損害。如近年來某些大電器企業發生的大量不合格產品退貨事件。

4.反宣傳時間而引起的危機。反宣傳而引起的危機一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對組織的不利情況的報道,如對企業的偷稅漏稅,財務不健全,舞弊,生產條件惡略等的報道。另一種是對組織情況的歪曲,失實的不利報道,如近年來發生的所謂的廈華彩電被列入國家發佈的不合格產品名單的報道,所謂的康佳彩電的北京用戶不滿意率達百分之百的報道等。對這類的傳聞或報道如不加以及時處理,組織形象,產品信譽十分有害。

三、公共關係危機的內部成因分析

“每一次危機既包含導致失敗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種子。發現培育以便收穫這個潛在的成功機會,就是危機管理的精髓”。因此對危機的成因作深層的探析也就顯得非常重要。除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之外,許多危機的產生根源在組織內部,即往往是因爲內部的管理體制或人員素質導致問題演化成危機,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1.管理者公關理念淡薄,缺乏危機管理意識

在現代組織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管理者沒有正確的公共關係理念,對社會利益、社會責任的認識仍停留在口頭上,在組織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矛盾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維護組織自身利益,忘卻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以致危機發

生之前,不知道“患憂”,發生之後,想方設法要“置身事外”,使問題演變成一場危機。

2.組織自身決策違背公關基本原則要求

在現代社會,組織的決策與行爲應自覺考慮到社會的利益,“與公衆共同發展”。如決策背離公衆和社會環境的利益與要求,就有可能使組織利益目標與社會利益目標相對立,從而引發公衆對組織的牴觸、排斥和對抗,使企業陷入危機之中。

3.組織人員素質低下,行爲嚴重違背組織宗旨

組織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和員工兩類,就管理者而言,現階段我國的企業管理者已逐步向職業化過渡,但仍有不少組織內部管理者素質,純粹靠經驗、習慣甚至關係行使其管理職能。對內缺乏感召力和凝聚力,不能激發員工工作潛能;對外缺乏組織形象意識與公衆權益意識,對公衆的正當權益要求置若罔聞,甚至粗暴對待公衆,以致引發組織形象危機。就員工而言,員工的工作特性已決定了他(她)們是組織形象的直接代言人,許多公衆也是通過與一線員工的直接“ 對話”纔對組織有了總體印象。這其中員工服務素質優劣、服務能力強弱就直接關係到公衆對企業的認同程度,往往個別員工的粗暴行爲就會給組織形象帶來惡劣後果。如北京的國貿中心惠康超市員工強行對兩名顧客搜身;瀋陽商業城店員手持電風扇毆打顧客;寧波南大連鎖超市公司保安毆打孕婦等一系列惡性事件的發生,輕則使用權組織陷入民衆譴責、輿論曝光的困境;重則直接影響組織的生存。

4.沒有建立正常有序的傳播溝通渠道

許多企業在傳播溝通意識上還存在兩大“盲目點”:其一,無限制擴大組織機密範圍,不是奉行事無不可對人言,而是追求事事保密、層層設卡,惟恐公衆知曉組織決策內容。在前面介紹的“紅太陽”集團毆打記者事件中,既不允許記者參觀生產現場,又不讓記者看產品檢測報告(保管人不在也是一個大原因),怎麼會不使人對產品生產產生各種疑惑呢?更有一些組織,甚至不讓員工知曉內部有關信息,這種視公衆爲敵人,視員工爲愚民的行爲又怎麼能使員工對組織忠誠、

公衆對組織理解。其二,只知道信息的單向發佈,不知道信息的及時反饋,如在廣告投入上,有多少企業組織對廣告效果做過科學測評呢。閒時圖輕鬆,急時亂投醫,一旦危機發生,誰都不知道發生的程度如何,公衆的知曉狀況如何,行動程度如何,媒體的態度又是如何,第一手信息資料缺乏,危機又怎麼能得以有效控制呢

四、公共關係危機的預防

危機預防是指組織對危機隱患及其發展趨勢進行檢測、診斷與與預控的一種危機管理活動。危機預防的主要目的是爲了預防和消除可能出現的各種隱患,抱枕,保證組織系統的正常運行。英國著名危機管理專家邁克爾·裏傑斯曾說“預防是解決危機的最好方法”,只有做好積極危機預防防禦工作,才能降低危機所帶來的損失。危機預防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爲了預防危機,組織必須樹立有關危機管理和危機公關的意識,並將其作爲現代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對待。沒有危機意識,單純的硬性危機防預體系是無力的,超前、無形、全面的危機意識才是企業公共關係危機防範中最堅固的防線,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聲譽和形象意識。把信譽和形象視作企業的無形資產、無形財富,把樹立和維護良好的組織形象作爲企業危機公關目標,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2)傳播意識。主動利用一切傳播機會和傳播媒介影響公衆、引導公衆和爭取公衆,引導新聞媒體對企業正面宣傳,形成有利於企業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

(3)誠信意識。市場經濟不是智力遊戲,比誰比誰更聰明,它需要的是信任與合作,任何的欺詐行爲都會對誠信社會造成傷害。誠信是企業擁有良好公關危機意識的重要體現。面對危機,企業要開誠佈公地說明事情原委,採取誠意的態度接受批評,淡化矛盾、轉化危機。

公共關係論文 篇四

以課題立項爲平臺的公共管理論文

1當前學生實踐現狀分析

科研評價認定只侷限在傳統體系上,缺乏以現實生活爲依託的綜合多學科的知識。在科研評價上,仍然以單一的成果作爲最終的評定標準的現狀,造成了學生的關注點不得不聚焦在科研表面的成果,缺乏學術延伸,極大打擊老師學生的積極性。

2學生課題立項的作用及意義

2.1促進學生融合,拓寬知識面

學生課題立項一般是不同年級組合、不同專業知識結合的過程。通過成員搭配,合理運用團隊資源,團隊成員間分工合作發揮各成員的特長,共同完成工作,達成共同目標。通過科研立項研究過程,結合課題實踐,彌補專業知識不足等劣勢,充分發揮學生自身優勢,使項目能更好的實施。學生課題作爲一種社會事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後果。尤其是現代全球化複雜的背景之下,不可避免地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僅靠片面的理論知識是無法勝任的。而課題立項恰恰可以將不同知識進行融合,並對這些能力有積極促進作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與此同時,大學生專業實踐是大學中必修的一門課程,但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對專業理論知識的運用具有盲目性,難以實現專業知識的轉化和拓展,侷限於案例教學、情景模擬以及“走馬觀花”的參觀實習,對社會實踐的認識也僅侷限於課外活動和第二課堂,兩種實踐過程都缺乏目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管理處於割裂、無溝通狀態。專業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一體化就是學校實踐活動涉及的各類資源的最大效用,將靈活性和統一性有機結合。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一體化既可以是實現過程,也可以是計劃目標,它是專業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互補和聯動機制的構建。這可以極大程度的促進公共管理教學的改革。通過課題立項可以較好的規範實踐的管理,對提高大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等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2促進自主學習,提升科研能力

隨着全球格局的加速發展與變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與承受力面臨着更苛刻的挑戰,社會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面臨着社會現實問題與個人價值實現的深層矛盾,這種矛盾和困惑所造成的浮躁心態使大學生難以靜下心來紮實學習自身切實所需的知識技能。傳統“以教師爲絕對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習,大學生自學的支持服務系統不健全,課程資源不配套等問題,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受到了壓抑。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層次分明的思維方式是成功開展科研活動的前提與基礎。科研立項,在平等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課題,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運用學生對科研的求知慾,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判斷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學生團隊的自我督促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運用學生與團隊內外合理施壓,使得學生在科研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

2.3促進全面發展,提升就業能力

公共管理類專業是培養以相關理論知識爲基礎,適應社會需求的複合型、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爲目標。通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確立有意義的項目課題,進行深入有價值的科研活動,以促進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爲將來的就業增添砝碼。

2.3.1通過科研立項,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學生對項目課題的研究過程就是綜合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靈活利用知識、創造新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過程。另外,科研立項作爲大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創造型個性品質的開發。創造型個性的發展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而追求學生具有創造性的自由發展正是科研立項的最高價值目標。

2.3.2通過科研立項,培養學生科研能力

加強培養學生自身科研能力,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組織學生參加科研立項活動或直接加入教師的課題組,參與課題研究,共同完成較大的研究項目。以共同科研實踐來充分調動學生科研的積極性,加快、加強學生科研素質與能力的培養。2.3.3通過科研立項,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學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學生科研立項一般是由學生團隊完成。通過團體合作,在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的同時,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加強促進學生團體協作的理念,塑造學生蟻巢協作的觀念,在體現個人能力的同時,與團隊其他成員形成科研成果的互利互惠,通過彼此學習、坦誠交流,達到共同提高,在團隊協作與督促下不斷髮覺自身潛能。2.4促進教學相長、服務社會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將自己的成果、經歷和科學思維方法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師將指導學生科研所產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知識帶進課堂,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改革,豐富了課堂教學,這不僅使教學更貼近學生需要,也提高了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水平和質量。另外,作爲在校學生,由於受到各方面的限制,缺乏社會閱歷和社會經驗,但通過科研立項活動促進我們充分使用現有的資源,去實現自身的價值。科研實踐活動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良好形式,大學生在科研實踐活動中走出校門,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充分了解國情,促進大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轉化和拓展,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研實踐活動也是提高大學生思想覺悟、培養鍛鍊才幹、增強社會責任和服務意識、促進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

3學生課題立項的實證研究

近年來,用人單位到高校挑選畢業生早已不是停留在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於學生的動手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等日益重視。爲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高校對學生從事科研活動日益重視。但長期以來,基於公共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更偏重於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相對缺乏創新意識,這難以體現高等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比的優勢所在。我國的一些高校也對學生科研工作做出了探索的嘗試,比如中國科技大學與1999年提出了“大學生研究計劃”;復旦大學李政道教授設立的專項學生科研基金;浙江大學從1998年開始開展的校級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每年投入經費20-50萬元,每年立項1000項左右;北京大學設有兩項學生科研的專項基金,由教務部試驗班辦公室管理,提供機會使學生能加入到教室研究工作中,也支持學生的自主科研項目;教育部從20xx年啓動國家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20xx-2010年共資助15000項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本文選取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不同年級的170個人進行問卷調查。在調查中顯示,約57.9%的學生認爲由於學校經費資助不足、開展形式單一等原因而不願意參加科研立項。由此可見,通過課題立項,建立較爲完善的組織機構、給予配套經費的支持,制定相關的鼓勵政策保障項目的實施,促進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的積極性。同時,以上的數據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學生課題立項的實證研究可行性。本文依據筆者學生輔導員的實踐經驗進行驗證。

3.1增加科研立項方式,發揮學生自主性

在高校內部本身可以在原有學生自主科研立項的方式基礎之上,適當的增加申報方式。真正體現出培養學生學習和參與科研實踐的主動意識,真正實現“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的教育模式。同時我們可以採用把學生科研項目與畢業論文相結合的方式來解決大學生參與科研積極性的問題。例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科技協會組織同學參加院級課題立項,採用教師立項學生選擇參與,教師學生共同立項等多種方式,發揮學生自主性。在院級立項中,學生積極組隊立項,覆蓋面達72%.

3.2加強項目化管理,採取激勵機制

加強大學生科研立項多邊化管理,合理運用激勵手段,提高學生對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合理、層次化運用獎勵機制,分級別,逐級遞增獎勵額度,激發學生的榮譽感,激勵學生對先進美好事物的追求欲。同時,各項獎勵可以通過獎學金,三好學生評定及畢業評定等方式,物質層次與精神層次相結合。將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成績作爲學生個人能力的一項評定標準,進入學生的檔案。這樣學生申報積極性將更高,項目結題率將會改善,結題效果也會更好。例如,針對學校相關活動,科協開展院級課題立項,對項目進行全程跟蹤,隨時監控項目的實施情況,針對項目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對於優秀項目實施追加經費支持,並在年度評定上進行政策傾斜。3.3完善教師指導制度,建立教師激勵體系建立完善的師資隊伍,選擇具有紮實專業知識、較強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教師,促進教師指導學生科研機制的完善,做到切實爲學生解疑答惑,開闊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質性提升。同時也可以嘗試建立類似於導師制的一種教師輔導制度,加強教師和學生雙向瞭解和溝通。爲大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學校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將指導學生科研記入教師的工作量,並給予相應獎勵,以激發教師的指導力度,提高教師指導學生的積極性,關心學生科研項目的進展程度。

4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世界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激烈的國際競爭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科研立項正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舉措。當前形勢下,我們應當不斷提高學生自主科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學生科研立項這一有效形式,在學生羣體中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提供充足的科研實踐機會和場所,搭建高質高效的學生科研平臺,爲把學生培養成爲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而不懈努力。

公共關係論文 篇五

電力公共關係,是指電力企業作爲社會組織,與周圍各種內外部公衆建立的關係。它是供電企業在由公衆構成的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種關係存在狀態,是供電企業通過傳播手段,不斷協調各種利益關係,增進公衆對供電企業的認同和理解,和諧內外部環境,從而維持良好企業發展態勢的公共管理職能活動。

1 電力公共關係的主要特徵

它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即作爲主體的電力企業、作爲客體的社會公衆、以及連接主、客體的中間環節信息傳播。其核心是塑造電力企業形象,影響感染公衆,實現企業利益與公衆利益雙贏。

目的性:電力企業公共關係管理,有別於安全管理、生產管理、營銷管理,它的管理目標不是直接地提高產量、促進銷量、賺取利潤,而是調整企業與社會公衆間的關係,炊嘔笠檔納婊肪場?

2 迎峯度夏期間電力公共關係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迎峯度夏對電力公共關係的影響

電力行業的迎“峯”度夏,是指夏季用電高峯期,通常是從7月至9月;但在新形勢下,這一時段呈現多“峯”彙集特點,使原本複雜的電力行業公共關係更趨緊張。

用電需求高峯期:受夏季高溫影響,各地電網負荷不斷攀升,容易發生電力短缺狀況。

自然災害高發期:迎峯度夏期間極端惡劣天氣高發、頻發,暴雨、雷擊、洪災等災害天氣對電網安全運行和可靠供電造成了嚴重威脅。

故障搶修高峯期:由於各縣級供電企業農網結構薄弱,設備狀況陳舊,無法滿足迎峯度夏期間的電網高負荷運行需求,以及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的需求,故障停電率增高。

安全事故易發期:夏季雷雨多、天氣炎熱、人容易產生疲勞感和麻痹感,對安全事故疏於防範,是各類安全事故的易發期。

2.2 利益相關方的反應和訴求

電力企業公共關係涵蓋全社會,政府、媒體、客戶是電力企業最爲重要的外部公衆。加強公共關係管理,增強雙向交流,要求我們瞭解和理解關鍵性社會成員所關注的事情、問題和願望。

政府:政府代表國家行使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項主要職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導力量,在整個社會關係網絡中處於核心地位。

媒體:媒體是採集、傳播、放大、控制信息的主要載體,是電力企業與公衆交流溝通的橋樑和紐帶。媒體着力於構建開放、多元、民主和競爭的社會環境,推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對電力企業發揮着公共關係傳播和組織監督的雙重作用。

客戶:客戶是與電力企業具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外部公衆,是電力企業服務的直接對象,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和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無論何種類別的電力客戶,對電力企業的需求不外乎兩點,即普遍性需求和個性需求。前者是能用電,這也是電力客戶最基本的需求;後者是在能用上電的基礎上又對供電質量和供電服務有更高需求,即用好電、好用電。

2.3 公共關係管理存在的問題

系統研究不夠:與公共關係管理相關的電力營銷、新聞宣傳、行風建設和應急管理等內容,雖已發展成熟並形成體系,但仍處於不同的板塊,沒有被納入到電力公共關係理論的系統研究之中,缺乏對公共關係的系統思考和規劃,對公共關係實踐指導不足,公共關係管理社會效應未得到充分發揮。

應急機制不活:電力企業面對危機,反應速度較慢,應對能力差,沒有處理危機的責任部門和工作程序,即便是制訂了各種應急預案,也往往缺乏演練和實踐;同時,受信息系統安全隔離等影響,電力企業對外部信息特別是負面信息的收集與處理速度不快,往往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錯失了矯正型公差的最佳時機,使企業形象受到損害。

誠信服務缺陷:一是少數職工誠信觀念不足,吃拿卡要,破壞電力企業形象;二是少數員工素質不高,抄、核、收不到位,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無法使客戶滿意;三是少數部門辦事程序繁雜,辦事效率不高,客觀上存在着“繳費難、報裝難、搶修難”現象,讓客戶望而生畏;四是“十項承諾”中如計劃停電提前7 天通知等個別條款,在實際操作中確實無法兌現。

3 加強電力企業公共關係管理的主要措施

迎峯度夏是電力企業常態化的攻堅時段,構建起“大公關”模式,才能逐步淡化迎峯度夏等特殊時期的影響,纔是防止當“消防員”的主推理念和最好辦法。

3.1 建立科學的公關理念

開展電力企業公共關係,必須深刻理解了公共關係的目的、對象、措施和意義,找準公共關係的理念定位,這是構建良好電力企業公共關係的基本前提。

3.2 建立公共關係管理的常規運作機制

(1)構建公關組織體系:要成立以公司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公共關係工作小組,全面推進公共關係工作。要明確職能部門和相關單位在公共關係管理中的職責,形成黨政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員齊抓共管的公關局面。要開展公共關係知識普級培訓,加強複合型公共關係人才的培養;(2)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電力企業新聞發言人爲媒體提供了穩定權威的信息源,同時也影響和制約着媒體的報道。如召開電力供需形勢新聞發佈會,使公衆知曉實際形勢並瞭解電力企業應對措施,提高公衆應受能力。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實質,就在於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引導公衆注意力,控制新聞信息的第一落點,產生輿論引控的效果;(3)加強危機預防管理:危機是電力企業普遍存在的緊急狀態,它既蘊涵着對企業的破壞因素,也同時蘊藏着形勢逆轉的機遇,應加強預控,努力化危爲機。要注重信息收集,加強輿情監測,應設置專人每天對投訴舉報、留言建議、新聞報道等監測、統計和分析,尤其是對電力商品、電力企業改革和發展趨勢的信息,從中發現危機來源,向決策者和相關部門報送輿情信息。

3.3 建立與公衆間開放化的溝通協調機制

(1)構建良好的政企關係:協調和處理好與政府的關係,必須在企業與政府間建立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和溝通機制,及時掌握政府頒佈的政策、法規,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自身工作情況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難,以尋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2)構建良好的媒體關係:在主流媒體與新興媒體共存的時代,要把握好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構建互信、互動、互助的媒體關係;(3)構建良好的客戶關係:要落實國家電監會《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完善信息發佈制度,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將與客戶利益密切的電費電價、辦事程序、服務時限要求、服務承諾、檢修計劃和停電信息、企業工作動態等主動公開,切實保障廣大電力用戶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提高企業工作透明度。

公共關係初探論文 篇六

關於公共關係初探論文

[摘要]公共關係傳播是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社會組織開展公共關係工作的重要手段。離開了傳播,公衆無從瞭解組織,組織也無從瞭解公衆。因此,一個社會組織不但要有明確的目標、符合公衆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還要充分利用傳播手段開展公關活動以及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公共關係 傳播 模式 要素

作爲一種社會生存工具,公共關係的思想和方法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中國,由於對公共關係學的研究起步較晚,人們在思想意識、思維方法等方面表現出了對公共關係學的無限渴望。

對於公共關係傳播,它不僅是信息交流的傳播過程,同時也是社會組織不斷髮展公共關係工作的有利手段。如果沒有公共傳播,那麼公衆也就缺乏對組織的瞭解,反過來組織也不能瞭解公衆。

一、關於公共關係傳播界說

傳播(communication)是指人類社會中的信息傳遞、收受、交流、分享與溝通的過程。由於人們受早期傳播思想和傳播研究方法的影響,也由於中國人對傳播這一詞的傳統理解的影響,人們習慣於把傳播理解爲一種單向地、大量地、大範圍地散佈、擴散某種信息的行爲。這與我們現代所說的傳播,在概念上有較大的差距。

(一)現代“傳播”一詞的含義

1.信息傳遞。就是將某一信息源通過信息傳遞送達到另一個目的地的活動。

2.雙向交流。即在傳播中的雙方都是信息傳遞的參與者,他們之間相互影響,構成信息上的相互交流關係。

3.信息共享。即在傳播中,雙方通過分享信息,使得在某種程度上取得一致的瞭解、認識、理解或意向,達到了相互間的交流合作。

(二)公共關係傳播與大衆傳播的區別

大衆傳播是專業化羣體通過大衆傳播媒介的各種技術手段將大量複製的信息傳遞給分散的讀者、聽衆、觀衆的過程,具有公共關係傳播的普遍性,是公共關係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團體或個人是大衆傳播的主體,而一般的社會組織纔是公共關係傳播的主體,後者是代表組織行使傳播職能的公共關係人員或公共關係機構。

第二,由於職業傳播者根據新聞價值規律採編構成了大衆傳播的主要內容,不僅需要告知公衆信息,而且需要根據組織部門行使傳播職能的人編制對組織有利的信息。

第三,大衆傳播的渠道也不是感官和簡單的表達工具的組成,而是包括大量的以先進技術爲基礎的分發設備和分發系統。

第四,流程的單向性是大衆傳播的另一特點,主導者和傳播者是一個角色,受傳者具有不確知性和不穩定的特性,因此很難取得直接的反饋。

二、公共關係傳播的基本要素

公共關係傳播的過程是組織運用傳播手段向公衆傳遞信息,全過程是由傳播者到受傳者的過渡,同時也包含了傳播過程的五個要素。

(一)公共關係傳播者

公共關係傳播者的職能是組織信息的採集、發佈、代表組織行使傳播。在我國政府管理部門中黨和國家的新聞發佈機構、新聞發佈人以及各級黨和政府的新聞、宣傳部門擔任了該角色;在各種福利組織和贏利性組織中,組織內部的宣傳部門、公共關係部門或宣傳人員、公共關係人員擔任該角色。

(二)公共關係傳播渠道

所謂傳播渠道,載體是信息流通,也就是媒介或工具的作用。人們常常把用於傳播的工具統稱爲傳播媒介,而把公共關係媒介規定爲只在公共關係活動中使用和傳播。

(三)公共關係傳播效果

公共關係傳播效果,包括目標公衆對信息傳播的反應。人們對傳播效果的研究經歷了長時間的探索和證明,得知公共關係人員不能把大衆傳播媒介作爲惟一的手段,應當結合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等多種方式,來達到更好的預期效果。另外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還要發揮專家、學者、社會名流等“意見領袖”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對公衆的影響。

三、公共關係傳播模式

組織是公共關係傳播的'出發點,行使的是傳播職能,代表的是組織或者個人的一個職能機構。

從內部結構看組織,通常分爲三個層次:1.決策層,它在組織中擁有一定的實權,是組織內部負責決策的人物。首先制定組織的目標、綱領和實施方案,然後進行宏觀控制。2.管理層,是決策層的下屬執行機構,包括生產管理部門,計劃管理部門,物資、銷售管理部門等。堅決貫徹決策層制定的方針,政策細化到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中去,組織、管理和協調日常工作。3.執行層,在決策層的領導和管理層的協調下,用實際行動踐行着管理層下達的各種命令,使組織目標轉化爲具體行動的部門。這三個層次在組織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繫、缺一不可,維持着組織的穩定前行。

綜上所述,利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吸引媒介,並通過大衆傳播形式主動了解並採集有關組織的信息和組織內部的信息傳遞給大衆,傳播媒介兩種傳播形式對於組織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們各有特點,也各有利弊。在實際工作中,公共關係人員可以根據組織面臨的具體情況對此加以選擇和利用。

【參考文獻】

[1]李道平。公共關係學(第三版).經濟科學出版社。

[2]耿義成,車廣吉。公共關係學基礎教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公共關係論文 篇七

公共關係在現代旅遊景區營銷中的作用

旅遊景區可以通過公共關係傳播塑造和宣傳企業形象,提高旅遊景區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這個形象競爭的時代,旅遊景區僅靠價格、服務等因素,已難以戰勝競爭對手,塑造良好的形象,是旅遊景區的共同追求。例如我國湘西的張家界森林公園在這方面做得就比較出色,當張家界這個名字還鮮爲人知的時候,他們就利用電視、報紙、雜誌等大衆傳媒,詳細的介紹旅遊景區的景觀特色、地理環境、風土人情以及民間傳說,於是大大提高了張家界的知名度,從而吸引了衆多遊客。公共關係是旅遊景區聯繫外部公衆以及相關實體的紐帶,旅遊景區的公關人員通過與社會有關團體、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及消費者保持經常性的聯繫,可以蒐集與本景區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信息和情報資料,並進行分析、加工和整理,使旅遊景區能夠及時把握自身所處的環境,瞭解公衆的狀況,瞭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因素的變化,預測景區和公衆的發展走向,使旅遊景區對市場環境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從而合理地制定或調整旅遊景區的營銷目標。

這是公共關係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同時也是公共關係的最大價值所在。旅遊組織每年要接待各種類型的團體和個人,由於提供的是無形的服務,並且十分依賴口碑,因此與這些外部羣體保持積極的關係至關重要。公共關係包括一個旅遊服務組織爲維持或促進與其他公司和個人的關係而採取的所有活動,對於各種規模的旅遊組織來說是一種成本較低和可承受的促銷手段,具有公衆說服力,因爲它不被人們視爲商業活動。

在旅遊景區營銷中常用的公共關係方法

景區可以獨具匠心地設計、精益求精地印製各種旅遊宣傳品。如旅遊手冊、摺頁、畫片、導遊圖、包裝紙、手提袋、明信片、紀念冊、信箋信封、火花、郵票、賀卡、請柬、門票、菜單、房卡、店卡、名片等。旅遊宣傳品要詞語精練、圖文搭配、輕巧易帶,可讀可賞,既隨手可查,又可留作紀念。作爲旅遊景區的公關人員應該居安思危,着眼未來,爲推動和擴大旅遊產品的銷量而努力。這時景區就可以利用各種公益活動來維持和鞏固已有的良好形象。衆所周知,企業靠技術可以生存,靠戰略可以擴張,而要讓品牌恆久的俘獲人心,卻一定要靠不斷積累的公益形象與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如爲倡導環保綠色出遊,踐行美麗中國夢想,爲廣大遊客提供品質服務理念,在今年的“五一”黃金週期間,陝旅集團西安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聯合華清池、漢城湖遺址公園、西安城牆、曲江池遺址公園、曲江海洋公園、大明宮遺址公園、法門寺文化景區、少華山、東方大酒店、唐城賓館、西安賓館等11家景區和酒店聯手舉行環保綠色出遊公益宣傳活動,活動期間,廣大志願者爲遊客免費發放礦泉水、遮陽傘及毛巾,體現了景區聯盟綠色出行,服務遊客的理念。

被譽爲第四代媒體的網絡給旅遊景區的。信息傳播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極其高效低成本的途徑,據4月1日《揚州晚報》報道,揚州瘦西湖網站只是和xx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合作,一個月就獲得了3萬多的瀏覽者,其中還有部分轉爲現實旅遊者。其實對於景區來說,只要策劃得當,本身的旅遊節慶和專題活動都可以成爲很好的宣傳素材,比如網上評選景區旅遊形象大使等活動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現在,景區經營者已漸漸認識到,網絡給公關活動提供了一片新天地,成爲旅遊景區有效進行公關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

公共關係方面論文 篇八

公共關係方面論文

公共關係方面論文

淺析創業企業公共關係策略

摘 要:當今商業環境的複雜變化讓企業更加重視競合,特別是創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內部和外部各種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和配合,而協調這些利益相關者的一種方法就是公共關係。本文先對創業企業公共關係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然後指出公共關係對於創業企業的重要性,最後提出針對創業企業的公共關係策略。

關鍵詞:創業企業;公共關係;策略

0 引言

創業企業是指“處於創業階段,高成長性與高風險性並存的開拓型企業”。創業過程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企業面臨着不確定的商業環境、商業模式和組織結構,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集成企業能都用的一切力量。在公司內部,能否團結和凝聚人心;在公司外部,能否獲得顧客、供應商、渠道商、政府、媒體和銀行等公衆的認可和支持,就成爲創業企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公共關係就是這樣的一種幫助創業企業內外和諧發展的管理職能,企業創始人及其團隊應當意識到公共關係對於創業企業的重要性,並正確策劃和實施公共關係策略。

1 創業企業公共關係現狀分析

創業企業在公共關係的運用方面還處在一個引入和探索的階段,總體來說效果並不理想。有一些較爲常見的現狀和問題對創業企業公共關係的發展和其價值的體現形成了制約。

1.1 缺乏公共關係意識

一些創業企業要麼對公共關係毫不在意,要麼把公共關係看作是大企業的專屬,認爲創業是企業發展的初始階段,應當把注意力放在產品的研發和市場開拓上,待日後公司規模擴大了,覺得有必要時再來發展公共關係。公關意識的缺乏反映了創業者對公共關係的意義和作用不了解,不重視,當然也就不能發揮公共關係對企業的積極作用。

1.2 對公共關係概念的混淆

有的創業企業簡單地把拓展與有利益訴求的人物的人際關係,加強企業外部宣傳當作公共關係,有的創業企業甚至把發展權錢交易等庸俗關係視爲公共關係。這些對公共關係理解的偏差或謬誤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創業企業公共關係的良性發展。事實上,公共關係的公衆對象包含更廣,更多地站在企業而非個人層面上來策劃和實施,更加強調溝通和長期互惠的發展。

1.3 公共關係活動缺乏系統性

不少創業企業由於缺乏對公共關係的理解和對公共關係方法論的研究,使得企業的公關活動沒有系統性和延續性,只是零星地進行,效果自然得不到保障。在公共關係的實施上,創業企業應注重對公關活動的科學管理,遵循調研、策劃、實施,評價的流程,在實踐和總結中建立和提升公共關係。

1.4 危機公關能力差

創業是一種高風險的活動,企業在創業過程要面對各種風險,甚至出現危機事件,在自身實力尚比較弱小的時候,能否有效應對,是檢驗創業企業生命力的試金石。很多創業企業在危機出現時常因公關能力的不足而措手不及,企圖以欺瞞等方式來掩蓋危機,卻適得其反,埋下失敗的種子。危機公關是創業企業的必修課,創業企業的危機公關能力有助於企業在危機出現時妥當應對,轉危爲安。

2 公共關係對於創業企業的必要性

創業企業的發展伴隨着一組矛盾,一方面企業需要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卻又受到資源的制約。大企業常用的廣告、宣傳等推廣方式並不適合於創業企業。這正凸顯了公共關係對於創業企業的價值和必要性,公共關係能夠幫助創業企業以較小的成本獲得長效的發展基礎。

2.1 深化溝通,增強創業企業凝聚力

創業企業發展公共關係有助於建立便利和通暢的溝通渠道和建立良好的員工關係。創業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要吸引和發揮人才的`作用,這需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氛圍,給予員工歸屬感。公共關係起到了很好的溝通和協調作用,從而形成企業凝聚力,促進內部團結,讓員工安心工作,人盡其才。

2.2 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創業企業可以通過宣傳、公益等多種公共關係活動提升企業的在公衆心目中的形象,擴大知名度,積累美譽度。良好的企業公衆形象有助於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同,產生好的口碑效應,增加品牌價值。企業形象的樹立需要創業企業全體員工的一致努力,在理念和行爲上相統一。

2.3 獲取公衆支持

創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儘可能獲得公衆的支持,所謂“得道者多助”,創業企業如果能建立和發展同包括員工、客戶、供應商、政府、銀行在內的各種利益相關者的關係,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就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公共關係就是這樣的一種將這些公衆粘合在一起的管理思想和職能。

3 創業企業優化公共關係的策略

3.1 重視公共關係,培養公關意識

創業企業的創始人應當重視公共關係,從戰略層面來加以考慮,把公共關係視爲增加企業競爭力的基礎工作之一。因爲公共關係的長期性,創業企業不能把公共關係當作一種流行的觀點來看待,只是簡單開展一些公共關係活動來博得關注,而是要長期貫徹和堅持,成爲企業全體員工的共識和行爲規範。這就要求企業創始人充分認識到公共關係在凝聚人心、樹立形象和爭取支持等方面的價值,下決心在公司裏普及公共關係的理念和知識,培養股東、管理層和員工公共關係意識,推動公共關係的實施。離開了高層的支持,公共關係就會流於形式,難以獲得實效。此外,創業企業還要安排專人或者成立公共關係部來負責公共關係事務,否則公共關係就會得不到落實。在企業創業初期,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先採取管理人員兼職的方式過渡,待時機成熟再設立公共關係的專職或部門。

3.2 培養和提高公共關係能力

創業企業公共關係發展的好壞歸根結底是由員工素質決定的,因此要培養和提高全體員工的公共關係能力。首先是加強公共關係培訓。根據培訓對象所承擔企業公共關係的不同角色,在培訓時要有所側重。對於全體員工主要是加強公關意識的培訓,培訓內容圍繞着公共關係對企業的意義、公關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進行;對於企業公共關係的負責人則要額外加強公共關係實務的培訓,需要對公共關係的技術環節有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是對公共關係進行科學地策劃,規範公共關係操作流程。隨着創業企業公共關係實踐的豐富和深入,企業應當積累知識經驗,完善公共關係的調查、策劃、執行和評價的流程,規範公共關係管理,提高公共關係能力。

3.3 結合實際,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公關活動

一方面,創業企業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公衆,由內而外地開展公共關係活動。內部公關活動先從企業員工關係和股東關係着手,以內部刊物、研討、培訓、宣傳欄、公告欄、公衆平臺等方式強化企業內部的溝通和協調,形成向心力,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外部公共關係活動可同顧客、供應商、中間商、政府、媒體、社區、同行和社區等目標公衆保持聯繫,適時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公共關係活動,促進相互間溝通,積累公共關係資源。另一方面,創業企業結合企業發展需要,策劃和實施不同主題的公共關係活動,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如創業企業在開業和發展的里程碑時點組織慶典活動,新產品開發時進行消費者意見和建議的徵詢活動,產品上市時的展覽活動,加強與消費者互動和信任而進行的開放組織活動,宣傳企業重要事項時開新聞發佈會,對熱點事件進行贊助,體現社會責任而進行的公益活動,針對負面情況的危機公關活動等。總之,創業企業綜合考慮企業自身的實力、目標公衆和具體的公關情景,靈活開展各種形式的公共關係專題活動。

4 結束語

創業企業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它們也是面臨着更大挑戰的企業。一方面由於制約因素較多,根基尚淺,另一方面要面對着複雜的市場環境,這進一步促使創業企業必須以有限的資源去贏得社會各方的積極支持。作爲一種有效且低成本整合社會關係的理論和方法,公共關係必須爲創業企業所重視,自企業創始人到普通員工,都需要加強公共關係意識,掌握策劃和實施公共關係的方法,爲企業的發展積累社會資源,獲取公衆支持,奠定堅實的成長基礎。

參 考 文 獻

[1] 周安華。公共關係:理論、實務與技巧[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胡淑芳,周健。中小企業公共關係的運用及對策[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

[3] 李福純。雲南中小企業公共關係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