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新版多篇)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新版多篇)

學生創業方面的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中國高校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社會熱點之一,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爲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之一,自主創業已經成爲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實際調查,結合相關文獻,分析當下大學生的創業現狀及創業能力,總結出現的問題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自主創業;調查研究

一、研究概述

1、研究目的

通過調查瞭解當代大學生創業能力,總結大學生創業中面臨的問題;從學校和學生自身兩個方面尋找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不足,爲學校在新時期下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提供依據,幫助大學生總結創業能力的短板,爲提高大學生自身能力提出建議。

2、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在設計問卷前期,通過各種資料的收集以及網上查詢其他相關的調查問卷,共設13題。發放問卷870份,回收問卷826份,問卷回收率95%,有效問卷783份。在導師的指導下進一步討論分析,對調查問卷進行了精簡和對存在歧義的問題進行更正。

3、研究對象

以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學生爲研究對象,並着重分析作爲普通高等院校齊齊哈爾大學的學生,統計數據,分析影響大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影響因素,以及因素間的差異,並提出相應建議對策。

二、調查結果整理分析

在數據的處理上,運用了描述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針對不同的問題選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數據處理,發現並總結出一些問題:

1、在創業實踐活動的參與上,8.64%的學生參加過知識講座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約30.56%的大學生參加過技能培訓,參加過分組討論類活動僅有2.47%的學生,而參與其他創業實踐活動的學生也只有2.47%。可以發現,大學生參加創業實踐活動的並不多,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2、在“你是否瞭解政府出臺的一些關於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信息”這一問題中,選擇選項最多的是第三選項(一般),受訪者的平均答案處於“比較不瞭解”和“一般”之間(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於一些創業政策的瞭解情況並不樂觀,很多學生對於創業政策的學習處於空白狀態,這樣會使得大學生畢業後如果想創業,會出現手足無措的現象,根本不知道該從何做起。與此同時,我們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將這一問題與“你是否對創業感興趣”綜合分析發現(表2),P-value值遠遠大於0.05,可見兩者並沒有顯著影響。也就是說,無論學生是否想創業,是否對創業存在興趣,都對政策的瞭解甚少。究其原因,仍然是大學生獲取資源的途徑不夠快捷,導致大學生創業基礎薄弱。

3、通過表2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於創業的積極性很高,66.24%的學生表示對創業很感興趣或比較感興趣,可見當下大學生的就業意識有所改變,不再是一味地追求就業,而是選擇創業來實現自身價值。

4、在對“你創業的阻力是什麼”這一問題的回答中,佔比最大的兩個原因分別是“經濟狀況”和“社會實踐經驗”,分別佔比51%、27%,這兩者已經成爲了大學生創業阻力的主要原因(圖1)。可見,當下大學生創業政策一片向好,可是籌集不到足夠的資金,在學校缺少社會實踐的經歷,導致個人能力欠缺,這也成爲制約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主要因素。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問題

1、創業教育欠缺

在調查中發現兩個問題:一是所有受訪學生的創業能力都處於中等水平,在不同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且缺少很多基本素養,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於創業並沒有良好的準備,不論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一定的規劃,都應該瞭解學習一下這方面的知識,這對於大學生的就業創業都有很大幫助;二是很多學生可能擁有較強的創業能力,但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能力、特長所在。這反映出大學生缺少創業知識的學習,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處於空白,無法發現自己的長處,認識不到自己所擁有的能力,這將導致在創業的道路上無法選擇正確的方向。這就需要對大學生進行一些專業化的指導與教育。大學生對於創業概念不明確,大學生在校期間對於職業生涯規劃處於空白,無論對創業還是就業方向都很迷茫。在創業過程中,對創業方向沒有清晰的認識,創業知識匱乏。很大原因在於在校期間沒有進行專業的培訓與教育,需要我們對創業知識、創業技能以及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一個系統、詳細、高覆蓋率地講解和教育。

2、資金籌集困難

我國每年有數以百萬的畢業生,有着創業想法的不在少數,可是有很多項目想法不能得到及時投資,很多人認爲得不到投資就是得不到投資人的肯定,這樣不僅使得許多創業項目荒廢,同時也會打擊大學生的創業信心。事實上,許多項目並不是得不到認可,而是缺少與投資人見面的機會,創業大學生與投資企業的脫節大大制約了一些創業項目起步的可能性。

大學生想要開啓創業大門,首先就要有可靠的資金來源作爲支撐,創業資金的籌集過程對於每一個創業人員至關重要。目前看來,大學生籌集資金的主要渠道就是家庭網絡的支持、國家扶持政策,但是往往這些渠道並不能充分滿足大學生的創業計劃。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完善,信貸機制還不算健全,大學生無法獲得風險投資企業的信任。我國雖然有一些貸款優惠政策,但是仍然受信用影響,額度有限,往往不能滿足大學生創業人員的需要。目前,很多大學生因爲缺乏資金而使一些優秀的創業計劃難以付諸實施[1]。在創業過程中投資方介入程度不是很理想,創業投資機構的投資對象常常是企業,在確定投資某家企業前,投資機構會詳細調查該企業的管理團隊、贏利能力、社會責任意識、高科技背景等等因素。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爭取創業投資機構在資金、增值服務方面的支持,以保證創業的成功。 3.政策瞭解不足

目前在我國市場環境及大學生教育體制的影響下,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但這些政策並沒有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也沒有使創業成功率有所增加,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其一是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實不夠完善,政府有關部門的服務意識不強,多數地方政府仍然沒有把促進創業作爲工作的重點;其二是政府、社會、學校的指導支持和保護等服務未能貫穿大學生創業的前、中、後三個時期,未能積極有效地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未能促進大學生對相關政策的學習與瞭解[2]。

4、實踐經歷太少

大學生的實踐經歷太少。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於學校組織的各種級別的創業創新實踐項目或活動,參加過的學生只佔到小部分比例,大學生對於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參與熱情不高,在學校中不能學習到實踐經驗,導致大學生畢業後猶如一張白紙進入社會,無論從就業還是創業方面考慮,都大大缺乏經驗,在能力上成爲社會的“弱勢羣體”。創業人員要想適應變化無常的創業競爭,就需要具備豐富的管理知識和經驗,而這些經驗的取得需要多年的學習和積累,現在大學生在校園裏缺乏足夠的機會和時間去親身實踐,校園環境與社會環境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對於剛剛走出校門的創業人員來說是個很大地挑戰。

實踐經歷太少主要還是歸結於大學生缺少一個穩定的獲得創業經驗的環境。現在影響力比較大的就是由團中央牽頭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才逐漸被推廣到全國高校。可是在調研中發現,在校生對這一賽事的參與程度不足50%,還有很多學生並不瞭解甚至不知道此類賽事,學生的主動參與度不高。許多家長對於學生在大學裏的期望仍然是好好學習,卻忽略了能力鍛鍊的重要性。

四、對策建議

1、完善創業教育

高校應將創業創新教育作爲一門課程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爲學生形成創業型知識結構提供教學支撐。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輔導時,應對他們的創業能力進行評估,幫助想創業的學生找到創業方向,這一切不一定完全需要依賴導師來完成,可以通過某些校園團體的形式來完成這方面的工作。

2、爲創業學生尋找資金

學校可以成立一種服務性質的組織,爲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尋找資金,可以將創業計劃書進行統一管理,將優秀的想法推薦到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家面前,使項目主動地尋找資金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投資,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大學生創業想法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尋找性質與創業計劃相似的企業,這樣可以實現同行業間的合作及指導,創業項目可以更加順利進展,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得專業指導,更能使創業學生得到鍛鍊。

3、普及創業知識

政府和高校應當聯合起來爲在校生進行定期培訓,向在校生普及創業政策,使學生對國家、地方的政策有所瞭解。可以邀請創業成功人士舉辦講座,爲學生講解創業過程中的困難以及處理方法,分享創業經驗;針對某些領域某些專業創業時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講解,組織具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學習成功經驗;應向學生普及管理學的知識,使每名創業人員在創業時科學合理管理自己的公司。根據國內外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高校可從政府部門、工商部門、人事部門、外貿管理部門、知名企業、校內經濟管理專業教授羣中邀請專業人員組建“創業指導講師團”,形成創業導師庫系統,參與講授大學的一些創業課程,對各項創業實踐活動進行指導和教學[3]。

4、爲學生增加創業實踐機會

學校可以成立社團組織,爲學生搭建一個能與企業溝通的平臺,使學生的創業計劃可以被企業知曉,爲有投資意向的企業提供學生的優秀計劃,這樣不僅實現了創業學生與企業的對接,也解決了創業學生找不到資金、投資者不知道將資金投向哪的問題,使得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一些創業想法得到實現,還可以使投資企業對創業學生有一個指導,使學生的創業更加順利。

總的來說,學生創業還面臨許多問題,目前國家對創業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創業環境向好,創業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要想在創業中更加順利,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都要加強。自身方面,大學生在大學裏就一定要豐富自己,增加自己的閱歷,鍛鍊自己的能力,努力讓自己更優秀;環境方面,高校和政府也要在創業能力的培養上多多思考,提供更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爲創業學生搭建一個與企業溝通合作的平臺,將資金、政策更好地灌輸到每一名學生中。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二

一、創新與創業的概念

要創新當代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踐活動形式,前提條件要清楚創新和創業的概念。創新是指人類爲了發展,運用已經知曉的信息,不斷的突破常規,發現或者產生某種獨特、新穎的有個人價值或社會價值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活動。從經濟學中來講,創新立足於經驗和技術的相結合。步入二十一世紀,科學界對技術的創新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將技術創新認爲是包含組織、商會、金融和科技等活動的一系列綜合過程。而創業是指創立集體、社會、個人的各項事業,創業是人們通過發現、識別商業機會,組織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來創造價值的過程。所以,創業和創新既相聯繫又有區別。創新是創業的本質基礎和前提,創業則是在創新基礎上發展的以產生經濟利益。

二、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的就業現狀近年來全國大學生規模擴大,就業形勢嚴峻,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1。從培養院校角度。我國大多高校熱衷於培養學術型人才,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綜合發展的綜合型人才。高校培養的人才缺乏實踐經驗,理論知識雖強但實際操作能力較弱,因此,難以適應滿足市場的需要。而且由於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該工作的開展無法跟隨就業的形式變化和制度改革的需要。

2。從用人單位的角度。隨着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的發展進入了較穩定的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量減弱,國家提倡發展的是高新型產業所需的是高精專人才,而大多畢業生屬於應用型人才。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大多中小型企業面臨巨大市場壓力與生存困境,爲降低成本維持企業運轉,大多數中小企業一般都會縮減人員,進一步加深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3。從畢業生自身角度。目前許多大學生缺乏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認爲到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外資企業、大公司企業工作纔是最佳選擇,而在私營機構、中小企業工作只能當做過渡。對於自身能力過於自信,寧可一直在家待業也不願去中小企業工作,而且有些畢業生想獲得高收入卻不又不願從事需要高付出的工作。

(二)大學生的創業現狀雖然以高校爲依託,我國大學生不斷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的創業還是比較落後,創業現狀同樣不容樂觀,影響大學生的創業發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業意識落後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導。受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制約,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還較爲落後,畢業後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少,付諸實踐的更少。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還是高校的創業實踐教育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創業教育引導。

2。創業能力不強。創業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創業者的綜合素質,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一味注重課本知識,使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高分低能”的現象較爲普遍。

3。創業的社會環境不好。當前我國的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給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機會和平臺。

三、對實踐形式創新的建議

(一)創業計劃競賽實踐的形式通過競賽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在我國高校算是最爲可行的一種就業創業實踐活動形式。學生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能夠促進正確成才觀的形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實踐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通過開展創業競賽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科技隊伍建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若是創業計劃競賽能和一些社會企業聯盟,讓創業計劃比賽項目能夠真正實施,則更能增強學生參與創業的能力和信心,有些優秀項目還能夠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因此,應該鼓勵高校、地區和全國性創業計劃賽事的發展。

(二)擇業就業實踐的形式擇業就業是一個大學生,認識和評價自我適應社會的過程。擇業就業問題也是每一個大學生,畢業時即將面臨的問題。因此,開展大學生擇業就業實踐活動顯得尤爲重要。高校要重視學生就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以社會的需求爲導向,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創業實踐鍛鍊,例如:舉辦各類崗前培訓實踐活動;舉辦校園招聘會。多組織學生參加面試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和了解面試技巧爲應聘做準備。

(三)自主創業實踐的形式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就業中最爲提倡的一種形式。可以從創新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的形式着手,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充分利用學校內的場所和資源,建立創新實踐基地,開辦虛擬創業公司、工作室,或者是學校提供實體店面和資金資源,讓學生開辦創業實體。譬如:服裝店、文件店、家教中心等,使得學生在真正的實踐經營中,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學校還應與服務企業加強聯繫,多組織學生去企業見習和實踐,這種實踐形式能夠讓學生近距離感受企業的實際工作情況,瞭解企業的管理和經營。

作者:吳敏 單位:吉林體育學院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三

摘要:高職院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院校地域文化、師資力量、生源層次、基礎設施(實驗實訓)、人才培養、教學目標等條件特徵,與教學研究型高校存在諸多差異,使得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競爭中的側重點、就業創業內容、薪酬也有所迥異。如何創新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路徑,提升其質量和水平,成爲當前全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以麗江師專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學研究爲例,從就業、創業、擇業教學內容、師資隊伍、教材教法、實踐教學環節等進行探析,希冀增強研究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堂教學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由傳統的單一型向複合型轉變。培養和造就什麼樣的社會需求人才,成爲衆多高職院校不斷探索的重要內容。隨着高校擴招,一方面,受到高校教育的人數增多,大學教育已漸進大衆化,生源層次不齊;另一方面,高校因其辦學規模、條件等諸多因素限制,難以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不斷需求,因材施教更是衆多高校難以企及;而對用人單位而言,其目的很簡單,“召之即來,來之能幹”。衆所周之,學校培養人才的複雜週期性與用人單位等的社會需求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輔之學生、家庭、社會的思想觀念等,這三者的趨同,成爲全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背景下,作爲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難以置身事外,在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專業技能的同時,應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擇業的指導工作,擴大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渠道、路徑,提升其質量和水平,成爲應有之義。以滇西北高職高專院校麗江師範高等專科爲例,着重分析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以求實效和增強研究意義。

一、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在民族地區教育教學中的功能

高職院校畢業生,已成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大軍的主力,同類高職院校,相對不同地域、師資、辦學規模和條件而言,其差別也較大,培養的畢業生層次、質量也存在較大差別,進而影響學生就業、創業的質量、水平。作爲滇西北民族地區--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功能因而也具有一般高職院校的共性,也體現其個性差別。

(一)提高認知,強化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在滇西北高職教育中的符號功能

就業、創業,對於全國高校應往屆畢業生而言,目標是一致。但對於東部江浙沿海地區來說,用人單位相對較多,社會崗位在供需鏈接上體現出多層次性、多領域、多渠道,畢業生薪酬待遇的差異性,對同類院校畢業生相比較,差別體現落差不大。對西部地區,則未東部地區優勢明顯,學生的思想觀念、擇業、創業的機會在減少。在西部民族偏遠地區,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結合就業、創業課程教育教學、民族地區特徵(多民族構成)、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實驗實訓、圖書資料、辦學條件等,因地制宜,因時而化,因材施教,對於在校學生和畢業生進行創業、就業指導教育,有利於民族團結、邊疆安定、社會和諧、家庭幸福,更加突顯出了高等教育強烈的符號功能和價值。

(二)轉變觀念,打破傳統、落後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擇業壁壘的功能

西部地區,比之於東部地區,在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等領域,顯得優勢不夠明顯,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相對滯後,對西部高職院校來說,受限於主、客觀因素,在院校的財力狀況、基礎設施、師資力量、人才培養、實驗實訓等育人的物質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顯得歷史的單薄,對學生就業、創業的影響,表現在學習條件、育人環境、思想觀念、學習動力、實踐能力、見識等的滯後性。通過現代多媒體的信息化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有利於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有利於學生、家庭對就業、創業機會的認知重構,打破傳統落後的大學生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的壁壘,讓學生、家庭、社會、學校增強就業的危機意識、公關意識、創新意識,減少就業誤區和成本,增加對大學生就業、擇業、創業教育、引導、指導的機會。

(三)擴大學習,加大就業與創業指導在大學生中的教育教化功能

西部高職院校,通過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積極教育和引導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外,應加強綜合素養的提高,諸如對大學生心理學、民族學、哲學、社會學、計算機、體育、寫作、英語、禮儀禮貌、廉潔等課程學習。充分利用開設的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倒逼青年大學生對相關知識、行業、領域的汲取,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增強就業、創業的意識,增加就業、創業的機會。通過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起到深刻的教育教化功能[1]。

(四)結合地域特色,走高職學生在就業、創業、擇業中的可持續發展功能

受經濟、社會、地域影響,西部地區在就業方面,表現出就業創業機會少、就業崗位有限、創業制約因素多等不利因素,因此,西部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堂,更應結合地域特色,立足當地社會經濟,“引進來,走出去”,積極引導青年大學生,更新就業、擇業、創業觀念,不能“一崗定終身,一業定人生”,走可持續發展的就業、創業、擇業之路。

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在麗江師專教學中的成功展示

(一)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專業特點,實踐課堂化專業教學

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20xx年起,在國家教育部、雲南省教育廳等相關文件精神指示下,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開始有步驟、有計劃、分階段對在校大學生、畢業生進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學分制,要求在校學生每學期必修滿6學時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堂教學,全年共12個學時,全日制專科學制三年中,累計修滿36學時,共計6學分,方爲合格。未修滿學分者,須修滿方可畢業。學生畢業前夕,由學校和相關教學系部再次對畢業生進行大學生就業、創業、擇業講座指導,確保就業、創業、擇業的專業性、實效性。

(二)實施教師競聘上課,學生試聽課、選課制

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爲提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質量,每年舉行的“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課堂教學競賽”,通過學生聽課、專家評課的方式,對自願報名參加課堂競賽的教師進行評比、淘汰,優勝的教師方可進行全校範圍內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同時,爲了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對進入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團隊教師,再實行全校範圍內學生試聽課、選課制度,從而達到“教師喜愛教、學生愛好學”的教學目的,促進教學相長。

(三)實行教師集體備課,規範專業教學大綱、教案、課件

由學校招生就業處、學生處,負責召集每學期任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教師,實行集體備課,嚴格課堂教學內容,規範課堂專業教學大綱、計劃、教案、課件,做到針對性、時效性、趣味性教學,提升課堂效果,爲大學就業、創業、擇業提供規範的教育、引導、指導,達到服務學生的目的。

(四)執行嚴格的教學評價,提高教育教學

質量學校把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納入正常的教學評價機制,由學校教務處教學質量監控科、學校教學督導等,嚴格按照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進行教學評價,通過授課內容、方法、手段,教學難點,學生反饋等進行全面評價,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明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教學目標、任務[2]。

(五)積極組織就業信息統計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教師到省內參加學習

學校招生就業處,積極組織學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程任課教師、就業信息統計員參加雲南省高校工委、雲南省教育廳舉辦的“全省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人員培訓”專題培訓班,以提高就業信息統計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任課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

三、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在學校實踐教學中的不足

(一)部分師生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認識的誤區

學校部分師生,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認識不夠。相當部分學生,認爲就業距離他們很遙遠,是畢業之後的事情,現在不用關注那麼多,即便上課學習了,也忘記了,等到畢業找工作,仍然比較茫然。部分教師認爲,學生只要學好專業知識,還擔心找不到工作?基於此,存在着教育教學、觀念上誤區。

(二)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堂的漠視、短視

部分學生認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不是專業必修課,學分低,學時短,認爲學校不夠重視,他們也沒有必要重視,進而形成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堂的漠視,興趣性不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夠,自然無創造性可言。

(三)部分任課教師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知識系統性把握不夠,學生實踐少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任課教師,存在部分教師對課程的系統性把握不夠,不能有效結合當前社會熱點、難點,對學生就業、創業、擇業予以適時指導,不能富有成效地及時跟進學生所關注的,把學生的關注點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有機結合,部分授課流於傳統填鴨式說教,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趣味性、互動性效果不夠,達不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任課教師學緣結構差異較大,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學習深淺不一,部分教師教學中典型案例知識老化,數據停留在若干年前,不能把最新的、最生動的、鮮活的大學生就業、擇業、創業的典型案例融入課堂教學[3],使得學生聽起來覺得枯燥、乏味,看起來霧裏看花。部分學生身邊成功的教學案例,沒有及時融入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課堂教學,列舉成功的案例總是距離學生是遙遠的,或者專業性不強的,或者和學生間隔年代的,讓學生覺得課堂教學有點看戲的感覺,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結合學校特點、學生實際的校本本土教材缺乏

全國關於《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相關教材、用書較多,針對學校自身、專業特點,學生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本土教材、用書缺乏,這樣很難有針對性地對在校學生、畢業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和指導。

(五)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學時、學分、學期的合理分佈不足

學校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在學時、學分、學期上分佈,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學期課時較少,學分分值較低,上課時間段集中(一次上完),讓部分師生產生錯覺,認爲學校不夠重視,所以學生理所當然不重視。

(六)校外兼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教師缺失

某種程度上,校外大量的業界成功人士、學生創業就業擇業典型人士的現身說法,遠比校內教師的說教效果對學生的影響要深刻。滿足日程的教學需要外,應聘請大量的校外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對校內的課堂教學進行有益補充,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七)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經費投入有限

學校基於建設、發展,經費有限等諸多因素,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經費投入有限,在教師進修、學習,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就業創業科研探究等方面需加大投入,促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有序發展。

四、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一)加強重視,加大對課程建設、教學相應的經費支持,提供教學物質保障

大學生就業,是一項關係國家、學校、社會的大事,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家庭幸福的實事,做好就業、創業、擇業指導,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重視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指導,能夠積極、主動、有效地引導廣大學生,正確對面對就業、擇業、創業,切實轉變觀念,秉持一顆平常心,積極、樂觀、健康的面對就業、擇業、創業的過程中各種挫折、失敗、教訓,爲社會輸送合格人才。基於此,應重視課程的合理分佈,健全評價機制,加大對實驗實訓、實踐、課堂研究、師資隊伍等的經費投入,爲課堂教學提供物質保障,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可持續發展[4]。

(二)加大宣傳力度,在師生中營造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氛圍,提高教學意識

在師生中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紙、網絡、展板等宣傳大學生自主創業、應徵入伍、就業、擇業的典型成功案例,充分分析大學生就業、擇業、創業心理特徵,營造就業、創業、擇業的良好氛圍,讓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進課堂、進生活,促進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

(三)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兼職人員聘用,豐富課堂教學專業性

加大對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學歷、學緣、行業經歷、教學經驗等,打造一支專業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師團隊,注重聘請校外行業、業界大學生創業、擇業、就業成功人士,進入校園,進入課堂,通過內外教學團隊,促進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實效性[5]。

(四)鼓勵課堂教學研究,編寫編撰適合本校、本專業學生就業指導、創業、擇業本土教材,增加教學實用性

着重探索課堂教學的一般規律,注意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與其他學科的個性差異,既尊重課堂教學的規律性,又注重其特殊性。鼓勵學校教師、校外兼職教師,編寫編著適合學校特點、專業特點、行業特徵的校本教材,使大學生就業指導、創業指導、擇業指導更具實踐性、可操作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五)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引進來,走出去”,提升師生教學的趣味性

通過教師公開課、示範課、專家聽評授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堂教學競賽、走出去,引進來等多途徑、廣渠道、寬領域,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增強鮮活的內容和生動的案例,提高課堂師生互動,提升師生課堂教學、學習的趣味。

(六)與學生提供就業、創業的機會,增加課程、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安排,充分利用專業見習、定崗實習等機會,爲學生搭建校內、校外就業、創業平臺,不拘泥於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的課堂教學,帶動學生加強專業認知,提升綜合學習能力,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增強實踐性,進而體會認知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五、結語

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學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就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堂本身去探究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具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涉及到教師、學生、教學場景、教材、教法、課堂實踐等諸多複雜因素,以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教學等入手,探析課堂(實踐)教學研究,希望能引起共鳴。

參考文獻:

[1]胡培根.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xx:53.

[2]高峯.大學生就業指導[M].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xx:120.

[3]張彥軍,杜鋒.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實戰[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xx:56.

[4]朱道平.高校貧困大學生擇業、就業、創業心理問題探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xx(2):21.

[5]劉洪傑.就業.創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108.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四

一、獨立院校特質

(一) 獨立院校特質

獨立院校是民辦運作機制的高等院校,是依託普通高校的教育資源延展。獨立院校基本上承擔30%的本科生教育培養任務,爲社會提供全方面人才。雖然獨立院校是屬於民營化的模式,但機制比較靈活,避免了民辦、公辦機制高校的弊端,具有自己的一定教學特色,也具有明確的定位,使得培養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及針對性。

(二)獨立學院與公立學院的差異性

公立學院,公辦大學,是指由國家舉辦的學校;民辦高校是指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高等學校;計劃內統招的民辦大學享受公立大學同等待遇。獨立學院則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屬民辦性質,它重點是突出一個“獨”字。獨立學院應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證書,獨立進行財務覈算,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及現狀

在我國高校畢業生總量急劇增加以及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直面“招生計劃與生源和就業率掛鉤”的現實,研究分析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對於加強和改進獨立學院的就業工作有重要作用。獨立院校的辦學質量取決於所培養的人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因此需要對目前大學生的就業趨勢進行詳細分析,根據相關社會調查的數據顯示,獨立院校的大學生面臨以下幾種狀況:

(一)競爭力薄弱

部分大學生表現爲競爭力薄弱的狀態,不利於面對就業狀況去靈活反應,具體表現在對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不透徹,對於實踐動手方面能力不強,使得在面對就業的企業單位時,無法滿足企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就業地位。

(二)認同度不高

個別用人企業對於獨立院校的認同度不高。這取決於獨立院校的背景。獨立院校屬於辦學條件及就學品牌未真正形成的學校,所造成的影響遠遠不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導致獨立學院在社會的反響及認同度都不高,從而爲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情況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個別企業甚至硬性規定只招收名校生,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就業門檻,對於畢業的大學生來講這是巨大的就業壓力。

(三)學生擇業觀念差

獨立院校的學生擇業觀念容易產生偏差。由於大部分學生家境條件良好,在就業求職中比較看重經濟因素,對福利高的單位有較高期望,忽視了對實際能力的培養及對實際經驗的積累,造成期望值越高失望越高的惡性循環,導致學生容易在就業求職過程中喪失信心,找不準自身定位。

(四)就業信息不全

就業院校缺乏一定的專業人員對畢業生的就業趨勢進行指導工作,導致學生很難運用完善的就業信息來進行分析探討,同時也因爲學校的社會知名度較低,企業對於學校的招聘需求工作較少,導致學生可選擇的就業渠道也相對狹窄,造成就業被動的局面。

三、大學生就業現狀原因分析

獨立院校與公立院校是具有一定差異的,這與獨立院校的建學背景及社會知名度相關,具體大學生就業現狀可分析以下原因:

(一)政策支持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就業難成爲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其中大學生就業難更是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於我國在部分法制方面的制度並不算完善,導致大學生就業時有存在戶口的限制,企業用人指標也有申報的限制,不能良好地去解決就業大學生檔案及相關戶籍派遣問題,使得就業大學生只能處於被動地位,造成用人單位用工荒,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特異現象。

同時有些地方還有地域的限制要求,企業並沒有良好的用人自主權可以去自由選擇大學生,大學生的就業市場無法達到成熟的狀態,使得企業與就業大學生無法建立相關的信息發佈平臺,信息管理不到位也使得矛盾並存。

(二)教學定位

由於經濟化發展影響,院校對於學生需求增多,廣大院校開展擴招來滿足教育需求,雖然一方面提升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卻一方面增加了就業市場的壓力及學生就業的壓力,就業市場已經是大學生供大於求的現狀,僧多粥少的情況不利於就業的發展,短時間內無法安排就業機會,造成就業人才極大的浪費及流失,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也會有打擊積極性的影響。部分的獨立院校在教學期間注重理論教學多於實踐教學,導致大多畢業生在面臨企業單位的需求時處於被動尷尬的地位。目前的社會企業需求除了要求就業大學生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要求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及綜合素質。如果院校僅僅教授教學理論,直接導致學生在畢業後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育與社會出現斷層是教育任務的失職。

(三)企業單位

目前就業市場大學生的比例已相對較高,曾經相關的國有事業單位是接納畢業大學生的主要渠道,但隨着企業的機構改革,大學畢業生的接納單位變得有限,使得大學生就業渠道變得狹窄,同時受當代經濟發展影響,企業對於人才的標準不斷提高,甚至個別企業設立高門檻高要求來期待高人才的輸入,因此無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很容易被拒之門外。個別用人單位對接納就業大學生的學歷要求也較高,學歷本科已經是最低級的要求,甚至有個別單位要求研究生學歷上崗作爲硬性條件,認爲高學歷等於高素質及高能力,因此大學生的就業現狀非常嚴峻。

(四)學生原因

創業教育作爲一種新時代亟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教育方式,高校只是起了一個指引的作用,真正承擔的責任相對不多,況且大部分高校衡量高校就業率也往往不以大學生創業的好壞爲衡量水準,在這一方面,學生往往只有靠自己。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大部分大學生缺乏明確的就業定位,也是受獨立院校缺乏專業人員指導就業信息有關。大學生對於就業信息無法做到詳細的分析規劃,使得自身無法明確就業定位,那麼在就業市場中就不能很好地分析自身優勢,根據自身定位來選擇就業,使得就業與社會出現斷層,不能很好地達到就業目標。

另外個別大學生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對於就業存在觀念偏差,對於就業的環境及薪酬的期望值過高,不願意從事專業不對口的就業職位,不願意去中小企業福利差的單位,不願意去經濟不發達地區,不願意從事低薪崗位,不願意從事基礎性的基層工作,導致大學生對於就業機會視而不見,待價而沽往往會導致坐失良機,不切實際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相比,就業學生寧願選擇虛無的理想,導致就業情況困難。面對社會需求,大學生自身素質也是就業困難的一道門檻。往往在就業嚴峻情況下,大學生才意識到自己缺乏必備的相關技能證書,如英語四六級考試、從業資格證等等。對於就業單位要求的實踐技能於院校教學期間也沒有很好的掌握,導致自身條件不符合企業要求,一來院校的教學失去了意義,二來個人條件不成熟導致就業機會的缺失。學生欠缺一定的素質培養也是就業困境的最大問題。

四、大學生就業對策探討

(一)政府方面

政府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使中小企業的民營業可以儘快發展,使得機制靈活、數量衆多的民營企業成爲接納畢業大學生的主力軍,從而解決就業崗位缺少及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政府應加強對大學生檔案管理及戶口限制的問題管制,使得大學生的戶口限制及企業的用人指標限制得以放鬆,通過對社會保障制度等與就業學生相關的制度改革,使得獨立院校的就業學生獲得更多的保障,同時政府要完善基層就業的相關措施配備,使得基層就業場所獲得較大吸引力併成爲學生的首要選擇。政府也要落實好大學生創業的有關政策,比如個體經營的小額擔保貸款優惠制度等等,爲大學生自主創業建立先決條件,使得大學生提升創業的熱情及積極性,爲社會經濟貢獻力量。

(二)學校方面

獨立院校方面要避免教育與社會的斷層現象,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結構。針對就業市場的趨勢要進行廣泛調研工作的開展,明確獲取就業的全面信息,包括用人單位的意向、人才素質要求、專業限制、能力需求。針對就業市場的趨勢來調整教學的方案,使得教學可以具有靈活針對性,更能合理建設教育結構來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只有真正做到教育與就業市場的契合才能真正滿足用人企業對人才的需要,避免人才過剩現象。同時獨立院校要了解當今社會需求,重視實踐教學,真正使得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爲學生己用能力,提升大學生就業探索中對自身實踐能力的自信度。

學校教育是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的一種投資方式,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起着重大作用。民辦高等教育的興起是我國高等教育大衆化的必由之路,但由於教育政策的約束令學費水平剛性化,在相對收入機制作用下,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加、收入水平下降。獨立院校要多加強企業單位的合作。大多獨立院校的學費較高,獨立院校的學生家境較好,學校可從家長方面入手,談成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項目,增加學生校外實習機會及就業發展的基地。利用企業的需求來定向培養人才,使得用人單位與學生達到共贏互惠互利的局面。校外實習可以使得學生利用良好的實習機會獲得工作經驗,也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能力進行考察;就業基地可以使得企業及大學生對雙方增加了解,爲企業用工及學生就業創造條件。

獨立學院要加強對就業方面的指導和專業的就業服務,一方面就業院校要尋求符合市場行情的就業指導材料,方便學生對就業趨勢行情詳細分析、找準就業定位,另一方面獨立院校要構建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針對就業市場的需求貫穿教學,使得學生對於就業的選擇有着明確的瞭解及認識,從而提升自身的不足,針對性提升素質培養。

(三)企業方面

大多企業在擇人方面存在學歷論、實際經驗論及名校論,這些不切實際的擇人觀念很容易導致企業好高騖遠,學生人才流失的現象,造成對就業市場人才極大的浪費,拉低了社會就業的整體水平。雖然高學歷、高經驗素質的人才是企業的最終渴求,然而一家有女千家求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工荒的問題,因此用人企業應轉變就業觀念,降低不切實際的要求,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做到不求最好但求合適的就業用人氛圍,一來可以給予廣大獨立院校的畢業生廣泛的就業機會,二來可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最終達到就業企業與就業人才的雙贏局面。

(四)學生方面

對於現今的就業市場趨勢,畢業生要建立正確的就業意識,改變天之驕子之類的就業價值觀,要找準自己的就業目標做好自己的就業定位。只有真正切合自己的目標才能做到自己在就業崗位實現價值的可能。學生要結合院校給予的就業信息進行詳細整合,找到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認清就業市場的潛在形勢,同時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及素質培養,努力與社會進行接軌,先進行就業再找尋自身職業方向或創業思路。隨着經濟發展,獨立院校被社會認可會是必然的趨勢,因此面對就業嚴峻的形勢,獨立院校要合理採取措施去面對就業壓力,爲社會貢獻合格人才是獨立院校的最終教學目的。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五

一、音樂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時所面臨的問題

音樂類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和創業的選擇時往往會同時面對各種各樣的來自於社會外部及自身內部的問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與當前我國高校音樂類專業的教學現狀緊密相連。

(一)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在我國的高等藝術院校及高校藝術院系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視專業教學而輕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重“技”輕“藝”。這種教學現狀的直接影響就是導致音樂類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這種教學理念也使得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改變,不少音樂類大學生在面對紛繁多樣的大學課程時往往有着“學好專業課就行”的意識,對於其他發展自身綜合素質的課程興趣不高、關注不夠、參與不足。

(二)學生社會競爭能力差。社會競爭能力是在日益複雜的社會競爭中所必備的包括團隊配合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抗壓能力等在內的綜合能力。音樂類大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經常不能令人滿意。由於音樂類大學生大都有着較爲鮮明的個性和相對獨立的個體意識與自我表現能力,因而在團隊配合精神與合作意識等方面的表現往往比其他專業的大學生差,再加上音樂課程的專業授課大都是小班教學形式,學生相互間交流溝通機會較少,甚至與教師也缺乏合理的互動溝通,更不用提對學生集體主義和合作精神的培養了。

(三)就業期望錯位。很多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存在着“挑肥揀瘦”、“拈輕怕重”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由於其對於自身的定位不準確,在選擇就業方向時存在着期望值錯位的現象。有些學生專注於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等,甚至“非編制不進”,因而高不成低不就,自己反而滿腹牢騷。應該客觀地看到,包括政府機關在內的事業單位在招聘普通文職人員時,音樂類的大學生本身並不具備什麼優勢。私營企業、私立學校乃至培訓機構都需要大量的有專業技能的音樂類大學生,然而由於學生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往往不加考慮就直接拒絕這些工作,寧願待業也不願意接受眼前現成的工作,因此加劇了音樂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二、推進音樂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的對策

(一)結合社會需要深化教學改革。在高校人才的培養工作中需要將社會對於音樂類人才的實際需要特別是對於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要求充分考慮進來,通過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優化音樂類大學生的課程內容設置,提高專業課程與社會就業崗位的匹配程度,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技能。同時要特別重視學校所在地區的人才需求,根據該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社會需求的市場導向,進一步優化高校音樂類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教學過程。

(二)鼓勵音樂類大學生自主創業。音樂類大學生有着活躍的思維和張揚的個性,這些特點在自主創業中均能發揮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通過了一系列包括小額貸款、稅費減免等在內的政策,因此要不斷鼓勵音樂類大學生在畢業後開展自主創業活動。實踐表明,音樂類大學生在畢業後以自主創業的形式開設藝術培訓班、開辦樂器行乃至演藝公司等方式能夠更好地將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所從事工作結合起來。隨着當前家長對於孩子藝術技能的逐漸重視,音樂培訓和樂器行的市場也漸趨好轉,這就爲音樂類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提供了更好的社會環境。

(三)提高學生的社會崗位適應能力。隨着社會企業對於人才需求的數量漸趨飽和,人才的綜合素質越來越成爲社會用人單位考量的主要標準,很多用人單位反映音樂類大學生在處理問題能力、抗壓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現不足以滿足要求,從根本上來說這與高校音樂專業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有很大關係。因此在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對未來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強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通過增加實踐活動的學分和教學時間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六

摘要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經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爲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就要求我們大學生在校期間如何爲將來就業創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大學生在就業創業期間要努力做好自己,展現自我的能力。堅信自我,迎接任何挑戰,在困難面前不做任何的退縮。完成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

一、大學生就業環境與就業現狀

大學生就業環境

改革開放的30年來,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調整,經濟體制的改革導致就業體制和就業結構的變革。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國企職工下崗等中國特有的基本國情使我國的就業問題面臨着更加複雜的經濟環境。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而另一方面高校擴招又使得我國高等教育步入大衆化階段,導致每年大學生畢業生數量劇增

大學生就業現狀

中國處於人口高峯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由於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而隨着競爭的進一步加劇,由於工資差距,地域差距,畢業生普遍流向東部發達地區,私營企業相比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就業人數迅猛增加。由專業之間供求不平衡更是使學非所用的矛盾逐漸顯現非重點院校畢業生和低學歷畢業生就業相對困難。在這基礎之上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程度降低,崗位流動的速率趨勢加快。總的來說,大學生的就業前途不容樂觀。

二、大學生就業目標規劃

每一個在校的大學生在畢業後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業創業。每一個大學生再進大學門的時刻就應該爲以後的就業問題考慮,因爲這是他們走出大學校園第一個所要面對的難題。想要以後安逸的生活,在大學期間就該爲之努力奮鬥。在大學裏,我們應該弄懂兩個問題:第一我們來上學是爲了什麼?第二

我們該如何度過我們的大學?我們來大學是爲了自己未來的事業,我們不是來貪圖享受的。在大學裏我們應該學會爲自己的夢想拼搏努力,學習好專業的知識爲

以後打下基礎。

在大學裏,首先我們應該提高規劃學習的能力提高就業能力。

規劃學習即知道我們學什麼、何時學、何處學等。要時常反思現在的知識結構是否能勝任現在或將來不久的職位。只有這樣,才能懂得學習要求、控制學習過程,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靈活的適應自己所處的複雜環境,最終使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目的。其次,要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就業能力。我們應該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並位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積極準備。然後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思考自己的性格,脾性是否能夠很好的擔任該項工作。還有我們應該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某個職位需要什麼樣地知識,都應該做合理的知識結構,以便於自己的學習。然後我們還應該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升就業能力,高就業能力。

其實大學也是一個小社會,一些企業在挑選和錄用大學畢業生時,等條件下,往優先考慮那些曾經參加過社會實踐,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而不挑選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歷與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注重培養自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還有我們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就業能力。大學生承擔着建設祖國的重任,是社會的頂樑柱。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重要的任務,面對逆境和困難時,我們應該迎面而上,注意鍛鍊自己堅忍不拔的性格。求職中,分了解就業信息,沉着、冷靜應對所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樂觀心態克服一切困難。而不是一陷入困境,就不知所措。最後,我們要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提高就業能力。大學生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忠於職守,獻身事業的樂業和敬業精神,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勞動態度,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以及在職業活動中團結協作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職業活動中,無私、正直、勤奮、誠實、守信、堅定、勇敢等優秀職業品質是人們在工作上做出成績的必要條件。同時,良好的職業精神同時也是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所不可少的

三、大學生怎樣實現自主創業

作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我們的肩上揹負着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感,是充滿朝氣與活力,思維敏捷,自主創新意識強的羣體。市場需要注入這些新鮮的血液,在就業難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憑藉自己敏銳的市場眼光,和自己的專業知識開拓一條自己的道路,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

如何能夠實現自主創業?如何才能取得創業的成功呢?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培養敏銳洞察商機的能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存在許多商機,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效洞察到的。這就要靠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市場、社會現象。另外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利用自身所長來開展自我創業。在自己熟悉的方面更能發現商機。其次我們應該不斷強化創業的技術與理論基礎。與社會上其他自主創業羣體相比,大學生的優勢在於,他們是一羣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智商份子。在國家提倡自我創業的社會前提下,擁有創業技術基礎的支持才能在開展 創業的過程中穩操勝券,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創業並不是口若懸河的發表空想,而是需要我們付諸行動,需要技術基礎的支持。然後重在。組建高水平的創業團隊。大學生因爲社會經驗少,人生閱歷淺薄,所以想要單獨在複雜的社會裏面實現自我創業並且取得成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在創業的初期,大學生可以組建一個高水平的創業團隊,齊心協力取得成功創業的果實。這樣的一個團隊需要有技術人才,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的人才,有良好組織能力的人才,以及溝通能力強的人才。這樣的組合才能讓我們在創業的過程當中推陳出新,並且穩步前進。只有擁有了良好的組織能力才能讓整個團隊的運作得以順利運行,而敏銳的洞察力可以快速地幫我們進行市場定位,技術人才可以幫助我們利用高效率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地解決所面臨的專業性問題,最後溝通能力強的讓整個團隊處於和諧的發展狀態中,解決由於意見分歧帶來的矛盾,溝通客戶。

成爲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需要要具備的條件呢?

第一,。成功創業者應具備激情與平常心:

對成功有強烈的慾望,對事業的熱情與激情,但是創業都會遇到危機當危機出現時,應該以平常心對待,能夠清晰地看時局,審時度勢,避免因心態失穩造成在商業競爭中的失敗。

第二,成功創業者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

無論是對產品的選擇,市場的需求,都需要有超強的觀察力,對未來的把握是基於現實的真實,瞭解市場的走向並由此做出正確的商業判斷。

第三,成功創業者應具備清晰的判斷力:

根據市場的變化,新聞,顧客需求的變化,能夠做出準確清晰有效的判斷,並且在思考時具備全面的理解,有較全面的見解。

第四,成功的創業者要有不怕吃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

創業的初期,必定要面臨很多困難,因此,創業者應該有堅持。拼搏的精神。

第五,成功創業者應具備誠信的品質:

在創業時候,人脈是重要的資源,無論是新朋還是舊友,無論是進貨商還是客戶,合作伙伴,種種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法則是誠信,並贏得良好的信譽,對於商家來說,信譽是命,信譽可以讓你得到更多的客戶,不重視信譽的商家幾乎沒有,因爲現在這個世界,你想做個獨一無二的產品還是比較難的,真的出來,銷的好的話,複製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良好的人緣常常可以讓你和各種關係建立牢固的信任關係,從而生存下去。

第六,成功創業者還應該學會傾聽:

傾聽市場的需求,傾聽顧客的需求和建議,傾聽團隊成員的建議,傾聽職工的建議。更好的與顧客職工進行溝通,才能更好的獲得成功!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有不少大學生開始選擇自主創業。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我們在校期間應該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積極學習與創業就業的有關的知識與理論。爲自己以後的就職或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爲此我們應該努力奮鬥與拼搏!

大學生創業方面的論文 篇七

【摘 要】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總體規模不斷攀升。大學擴招導致畢業生素質參差不齊,隨之而來的就業問題越發凸顯。黨的十七大曾經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部署,各大高校也開始行動起來,努力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但對於剛剛走出校園和正在上學的大學生,創業這條路是否要大力宣傳,一直都有爭論。文章就大學生的優勢和劣勢,結合大學生自身的一些特質來淺析一下當前的大學生創業熱潮。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創業

一、大學生創業的背景

就大學生這個羣體而言,從校園走出來,去企事業單位工作是絕大多數學生的選擇。還有一小部分選擇出國、考研深造,爲自己積累更多的知識資本。創業本是原來極少數學生的選擇,但在現在整個社會強調轉變就業思路,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嘗試創業。

二、大學生創業的優勢

第一,大學生精力充沛且有較好的知識體系做支撐。大學畢業生正值朝氣蓬勃的階段,他們有着充沛的精力,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敢於挑戰傳統,挑戰權威,容易在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經過大學聯考的選拔,大學生對事物的領悟力相對社會人來說普遍要高一些。再就是經過大學四年系統的知識學習,他們掌握了許多理論性的知識,特別是在創辦某些高科技項目公司時,這些理論知識能夠及時地轉化成技術或爲項目做支撐。

而筆者所在的學校,本年度招生就業處包乾到人,讓各院的輔導員對本學院有創業計劃和正在創業的學生摸底,組織他們填寫創業計劃書交到學校由校內專家和企業經理人對其審覈,並進行資助。據瞭解,今年學校撥付的專項經費有20多萬元。

三、大學生創業的障礙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創建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的根基,學以致用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創業是促進青年大學生充分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推動高校產學研融合一體的有效手段,它更夠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聰明才智。但筆者認爲,創業是一條極其艱辛的路,它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相關調查表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很低,其中本科生創業的成功率不到l%,研究生的成功率也僅達5%,這樣的成功率遠遠低於社會的平均水平。”盲目地宣傳以及鼓動剛剛走出校園或者正在讀書的學生走創業之路,有可能適得其反。

第一,創業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創業,簡而言之,就是自己去創造一個事業。世上本無無根之木,也無無源之水。不管選擇任何行業,它都需要一個基本的投資。而這對於剛剛走出校園或正在上學的學生來說,把創業計劃書搬到實際生活中,資金是首道難題。在筆者從事輔導員的三年時間裏,經歷過好幾位同學把父母給的學費截下來用於創業,最後賠個一乾二淨。

儘管國家出臺各種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包括財政補貼和減息貸款。但在落實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銀行提供貸款屬於盈利性質,貸款本來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而對於大學生這個羣體和創業這件事情而言,風險無疑都是很高的。所以多數銀行在考慮支持大學生項目的時候都設有極高的門檻條件。如借款人必須要有固定的住所或營業場所,同時還要有特別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發的營業執照,還需提供一定的擔保材料或者擔保人。儘管有些學生拿到了風險投資基金,但也只是少部分學生靠別人無法複製的特殊服務和尖端科技等才爭取到的。對於大部分從事普通行業的學生來說,起步多是靠向家人朋友自籌資金。而由於創業成功率在大學生中間極其低,所以這種回報也很低。

第二、創業需要合適的項目。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應從自己比較熟悉的行業入手,或者要客觀認識自有的創意項目或專利技術成果。每個人瞭解的知識都有限,只有把精力專注於自己所瞭解的。領域纔有可能成功。高校教育推崇學以致用,但很多大學生從學校出來沒有工作經驗,更不瞭解市場的風雲變幻,往往會眼高手低,因爲選擇了不恰當的項目而創業失敗。創業初期,應努力把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做到最好,絕不能盲目搞多元化。

第三,創業需要持續的激情和成熟的心態。創業是一條艱辛的路,如果在這條路上沒有一個信念,很難堅持到最後。特別是當今社會對創業的宣傳,多停留在那些成功者所創造的傳奇,缺乏對這些人在成功路上歷盡艱辛的深層次解讀。創業是一個起起伏伏的波狀過程,需要你在低谷時看到希望,在高潮時保持冷靜。創業人員需具備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纔來釋放長久的激情,在挫折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地瞭解這個行業。所以對於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創業並不適合大多數人。有很大部分選擇創業的學生之前在學校都做過學生幹部,但是在學校組織活動和創業所需的組織管理能力還是存在諸多差異。學校學生幹部更多是把一些常規工作給做好,而創業是一種大魚吃小魚的競爭。對於大多數創業者而言,企業在初期無法盈利根本不可能支持長久。因此,作爲一個創業者,你必須要在短期內證明你項目的核心優勢,在你所在的這個區域的同行中間脫穎而出,纔可能生存下去。激情更多時候是一種自我認定,而人的自信大多是來自於對其他事物的征服,事業上的成功與團隊的激情是一個交互持續的循環過程。

第四,創業需要一定人脈基礎。創業不是閉門造車,需要與人溝通。有一定的人脈基礎能夠更好地拓寬產品銷售市場,也能夠更快速地瞭解整個業務領域。其次,大學生創業最好有一到兩個以上的合作伙伴,這樣既能緩解資金上的壓力,也能夠更好地發揮團隊力量出謀劃策。

創業是一條並不寬敞的道路,他並不適合每個人,尤其是對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以及正在上學的大學生。所以當前各大高校需要冷靜地看待這種創業熱潮,適當鼓勵有條件有準備的大學生創業,但並不適合大範圍宣傳。否則這種盲目的宣傳只會使一大部分目前並不具備條件的學生心裏信心膨脹,而白白喪失很多機會。理性地看待當今創業熱,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性格適不適合創業,遠比宣傳創業本身更重要。

大學生創業方面的論文 篇八

近年來,我國爲了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在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學生的自主意識增長的影響下,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卻並不多,這就徹底打消了很多大學畢業生創業的想法。但是伴隨着就業競爭壓力日益增長,失業人數越來越多,社會迫切地需要更多的人積極創業,爲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發展更多的行業,從而全面促進經濟的增長。而作爲培養人才的高校,更應該積極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並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激發大學畢業生創業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項目管理在大學生創業中應用的意義

(一)能夠優化創業工作資源配置

大學生創業與項目管理的結合,在客觀上要求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和經費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此提升創業項目的整體效率。在傳統的大學生創業活動中,經常出現由於缺乏系統的項目管理知識而造成的資金浪費、項目重複工作、項目延緩等現象,進而嚴重影響創業工作的最終效果。項目管理在大學生創業中的應用,主要以重視成本控制爲主,在項目的運作過程中,儘量避免目標不明,和資源浪費的問題,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能夠健全創業工作管理制度

大學生創業與項目管理的有機結合,在客觀上要求建立健全的大學生創業管理機制,尤其是激勵機制和績效評估機制等等。相對完善的創業管理制度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和興趣,從而便於對創業項目進行考覈評價,對項目成員進行績效考覈管理,爲創業成果的轉化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三)能夠強化創業工作負責人制度

將項目管理切實應用到大學生創業中去,能夠形成明確的項目負責人制度。在創業項目管理模式下,項目負責人在整個項目過程中,管理項目成員,統籌項目實施。創業項目負責人不僅要負責內部管理,還要負責外部溝通等事務,還要負責項目的計劃實施、進度和質量。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項目負責人的綜合能力,還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四)能夠增強創業團隊內部分工協作

項目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項目的團隊必須充分發揮團隊成員自身的優勢和積極性,通過彼此之間的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實現在明確分工基礎上的進一步合作溝通,從而實現創業的最終目標。而且,將項目管理切實應用到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去,能夠有效克服創業項目內部經常出現的內部分工不明確,權責不清、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

(五)能夠實現創業工作全面質量控制

項目管理在大學生創業中的應用,在客觀上要求創業項目進行過程中,要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全面的監督控制,不僅要監督項目中資源的使用情況和項目進展情況等,還要保證這種監督控制自始至終處於創業項目的真格過程,這樣將有利於及時地糾正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保證創業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六)能夠形成有效的創業工作管理模式

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項目管理在大學生創業中的應用,能夠形成規範化和標準化的創業項目管理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時間和資源的浪費,從而提高大學生創業活動的效率。並且進行規範化的項目管理,有利於提高項目團隊的內部團結和諧,降低創業成本,從根本上建立一個系統的創業管理模式。

項目管理在大學生創業中的應用研究

二、項目管理在大學生創業中應用的保障

(一)科學的創業文化保障

在實施大學生創業項目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宣傳形成科學的創業文化保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多元化的宣傳不僅能夠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創業活動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積極的創業觀念,還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創業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宣傳環節,學校還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大力宣傳和創業相關的信息和具體流程,讓學生深入瞭解創業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

(二)完備的創業資源保障

首先,必須具備專門的指導教師,創業是大學生運用知識展開實踐的過程,也是大學生通過實踐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這就需要專業的教師指導。所以,高校應該積極建立專門的、綜合能力較強的創業教師隊伍,以便於爲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實施提供科學的、正確的引導,進而促進大學生創業活動的有序開展,實現最終目標。其次,還要具備必要的場地經費,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需要更多的課餘時間和假期時間,而且成員之間還要明確分工合作才能實現創業目標,這就要求成員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資源,以此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所以團隊中的成員需要有良好的經濟條件。而學校也應該爲學生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從而促進創業活動的進行。再次,還需要具有科學的組織形式。大學生創業項目必須進行明確分工協作,才能實現創業目標,這就直接關係到創業項目的組織問題。而相對完善的創業組織結構是成員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構建的權利責任系統,成員必須要根據任務的具體要求進行劃分,從而有助於成員能夠有效完成任務,這樣就能避免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就能提高項目的整體效率。最後,還要具備完善的管理制度。想要順利開展大學生創業項目,客觀上必須要有健全的創業項目管理制度,以此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對於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學校的重視度不足,創新創業知識的缺乏,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進而誘發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所以高校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並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而項目管理能夠通過過程控制、時間控制和成本控制等各種方式方法,促使我國大學生創業目標的實現,從而促進減緩我國的就業壓力,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