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流行音樂鑑賞論文(新版多篇)

流行音樂鑑賞論文(新版多篇)

流行音樂鑑賞論文 篇一

摘要:關於中國流行音樂的現狀,我想分別從歌手的的演唱水平魚龍混雜,市場驅動下對於流行音樂發展的商業運作,發展流行音樂的質量不足,從小衆音樂中看到中國流行音樂的新希望。在這之中主要舉了一些當代流行音樂的例子,來更好的說明我的觀點。總之應該把音樂標準重新迴歸音樂,少被市場經濟驅使,從小衆中吮吸新鮮血液,發掘優秀歌手,真正的尊重音樂。

關鍵字:歌手 市場 小衆音樂

1、關於歌手的演唱水平。

流行音樂中最核心的是歌手。經歷了8090年代的港臺的金曲時代,港臺流行的檔次似乎降低了許多。臺灣音樂大量的複製,出現了一些似乎不能滿足成爲優秀歌手的藝人。當然其中不缺少優秀的音樂人,如周杰倫的創作,張惠妹,孫燕姿,梁靜茹的獨特的嗓音。可以看出一個真正優秀的歌手應該具備一定的演唱功底以及特殊的聲線或者說自己的風格。

然而涌現的 本站…一大批歌手,例如楊丞琳,蔡依林,以及偶像團體,如F4,SHE,飛輪海,5566。這些人少了作爲一個優秀的音樂人該具備的特質,很難說在音樂上有什麼真正的建樹,然而卻總是出現在某些排行榜上,同時在華語音樂的地位卻相當之高,並有一定的受衆羣體(當然很少有人因爲純音樂而喜歡他們),着實讓人匪夷所思。可以解釋的是這個時代下的唱片公司,注重的是藝人包裝下的利益獲取,很少有人想要真正發展中國的流行音樂,提高音樂的欣賞性,從而忽視對於音樂創作的重視。在大環境下,大衆更傾向於接受包裝和收集炒作,從而缺少了對於音樂水平的衡量。通俗一點說,唱的好的歌手由於沒有好歌唱,唱了爛歌;有個性的歌手在公司的想要獲得更大的市場的壓迫下,唱了爛歌;沒有以上兩點的僞歌手在任何情況下,只能唱爛歌。於是整個中國都在唱爛歌,所有的差別就都沒有差別了。似乎成爲歌手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門檻高了,而音樂門檻低了,以致於假唱的現象屢見不鮮。

2、關於市場驅動與商業運作

在之前大陸的流行音樂似乎暗淡了不少,然而多了幾分純粹。那英,孫楠,羽泉等老牌歌手依舊有着自己的固定歌迷,但是似乎少了新鮮力量的補充。緊接着就是瘋卷的選秀,着實帶來的優秀的歌手,然而同時帶來了一些極端的炒作與文化標準的缺失,各種似乎沒有資格成爲音樂人的人一炮走紅。流行確實源於廣大羣衆,羣衆在市場的影響下促成了他們的冠軍。不難否定,任何一個時代都存在大衆,市場洪流下的大衆口味最終還是促成媒體對於炒作的熱愛。似乎選秀本來就是一個帶着“展示平臺”的僞君子,一些比賽的規則根本就是背棄了公平,而成就了作秀遊戲的樂趣,於是它成功成爲電視臺提高收視率和娛樂公司提高旗下藝人曝光率的工具。國外於是出個蘇珊大媽震驚全世界,中國的好歌手只有自怨自艾。

什麼成就了流行?一個好的聲音是遠遠不夠了,歌手後面的強大的支持力量,音樂的製作班底,一個系統的運作,包括後期宣傳等等因素才成就了流行。中國從來不缺好的歌手,缺少的是把他推向市場的成熟又可取的整體運作,缺少的是對於音樂這個行業的真正尊重。中國的好多歌手,例如張靚穎,張傑等他們的部分歌有一定的傳唱度,然後他們的專輯卻總是不盡人意。優秀的嗓音沒有施展的機會,然而必須降低標準去迎合大衆,卻是弄巧成拙。商業運作的巨大推動力,使音樂成爲一種牟取暴利的手段。

3、音樂發展瓶頸與尷尬

也許是商業運作的強化,音樂創作的缺乏,使其發展遇到了瓶頸。網絡下載的流行,盜版的層出不窮,沉重打擊了唱片業。於是娛樂公司們把重心放在了演唱會上,沒夠格開上演唱會的就給藝人排各種通告,各種真人秀,提高他們的出鏡率。和影視明星不同,他們的臉孔沒有固定的循環的出現在電視上的機會,然而最近興起的真人秀卻給他們帶了機會。他們忙於趕公告,似乎背離的提高音樂的本事,但是卻推不掉,因爲一個強大的商業運作體系在後面,於是它成爲壓榨資本的工具。

忙於上各種節目,來推銷自己,這些節目的音樂設備真的可以來展示你的歌唱水平嗎?有些音響還會發出吱吱的聲響,有些話筒連說話都困難,這樣還得拿來唱歌,這是對音樂的不尊重,只是一種獲利的方式。一些國外的節目他們對於舞臺的佈局以及音樂設備的高要求,可能是國內音樂人無法想象的。參加過格萊美的張靚穎曾經感嘆其在現場的任何位置走動,音響效果都非常贊,很少出現一些聽覺盲點。然而國內甚至拿到根本沒法說話的話筒,聽不到自己的聲音。粗糙的音樂如何不尷尬?

4、關於小衆音樂

這個時代出現了一些口水歌,這些歌曲確實很好,但你會發現每首歌幾乎都一樣,詞曲再不同,但是它們的律動都是一樣的。沒有新的律動,就沒有音樂的創新。

即使是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還是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小衆歌手。這裏不得不推王菲。然而有人要反駁王菲還小調。確實她很大衆,她也絕對小衆。她的很多專輯似乎只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吻卻總是賺來大衆讚美。是她真正把小衆詮釋爲流行。

但是大部分的小衆音樂總是走在音樂的邊緣地帶,很少被人拾得。也許是厭倦了口水歌,小衆音樂漸漸浮出了水面。當小衆音樂在某種意義上成爲主流,王若琳、陳綺貞、方大同、蘇打綠漸漸被人們所熟知。這些人對於音樂的執着是那批大衆音樂人所比不上的,因爲夠純粹。比如說陳綺貞4年纔出一張專輯,每一首歌都是精心的製作。相比而下,SHE幾乎從出道每年都是一張專輯,專輯質量的比較可想而知。

同時在國外作爲主流的電音,在國內幾乎是空白,卻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不過照着現在的發展趨勢,當非主流成爲主流,不難否認會出現一批包裝過的小衆歌手,成爲主流。當然也會有新的非主流的過程,這些都是相對的,無限循環的。然而我們從中學習到的對於音樂的尊重,擁有真正音樂魅力才擁有長久的粉絲團。把音樂標準重新迴歸音樂,少被市場經濟驅使,從小衆中吮吸新鮮血液,發掘優秀歌手,也許是中國流行音樂走出陰霾的出路。

大學流行音樂鑑賞 篇二

大學流行音樂鑑賞

我不是一個很懂音樂的人,上了這個大學流行音樂鑑賞,對音樂略懂一些皮毛。我想闡述一下我對流行音樂的感受,講一下內地流行音樂的發展史和歌唱選秀節目的黃昏。

我覺得流行音樂相比其他類型的音樂,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還在於好唱、好學。流行歌曲的唱法突出的就是個性化、自由化。這不同於民族、美聲唱法的類型化。不同的唱者表現出不同的音色和唱腔。它的演唱方法較自然,不需太多專業技術,以自然爲準,人聲音區的各個部分有着不同的色彩。流行音樂生活之中到處都有,並且我覺得我們的精神生活也需要音樂來慰藉。音樂也可以能傳遞給聽衆溫柔、婉轉的感覺,但其中又總是含有淡淡的傷感、淡淡的哀愁,讓人們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同時在人們因這喧囂的世俗煩擾而疲憊時,給以精神慰藉,洗去心靈的塵埃,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依靠、安慰和寧靜。再者我來講一下內地流行音樂的發展史。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和繁榮。改革開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復興。首先獲得羣衆推許的作品爲《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與《歌曲》編輯部聯合舉辦了“聽衆喜愛的廣播歌曲”評選活動,產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們繼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傳統,抒發了大衆的真實情感,旋律優美流暢,是對“文革”期間“高強硬響”音樂觀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羣衆歌曲的成就。港臺歌曲的傳入和內地流行音樂的興起。20世紀90年代——中國流行音樂的新發展。經過十餘年的徘徊,從90年代起,由於著作權法的實施,國家對引進港臺音帶的數量作了限制,這就影響了那些靠做引進版生意的音像公司的生計。客觀環境的變化,使得內地各音像企業不得不重新規劃各自的生產流程,開始重視創作、重視培養自己的歌手和製作人。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現了一大批由內地音像公司製作推出的新偶像。儘管這些歌手的包裝方式大多未能擺脫港臺的模式,但已經在國內青少年歌迷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打破了多年來由港臺青春偶像獨佔青少年音帶消費市場的局面。21世紀初——網絡歌曲異軍突起。21世紀,隨着電腦的普及和手機彩鈴下載業務的興起,網絡歌曲開始異軍突起,流行音樂的製作也更加商業化、世俗化。2000年,雪村的一首《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網絡上熱了起來,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網絡傳播對音樂的幫助。2004年,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唐磊的《丁香花》、龐龍的《兩隻蝴蝶》,也在網絡上火起來。其中楊臣剛《老鼠愛大米》更是一夜走紅,直至走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紅地毯。此後,以通俗、輕鬆、幽默爲特點的網絡歌曲在國內樂壇風起雲涌,大量平民歌手通過網絡,把自己和其所創作的歌曲推向社會。

最後我覺得現在歌唱娛樂節目的泛濫,讓我們覺得流行音樂太廉價。歌唱選秀節目的層出不窮,卻沒有讓我們這些觀衆真正的去感受到流行音樂的內涵,而是把流行音樂商業化。音樂應該是無價的,音樂應該是讓我們愉快的,而是利用音樂,讓音樂純粹一點。

流行音樂鑑賞——讚美詩 篇三

流行音樂鑑賞——讚美詩

【摘 要】 基督教讚美詩是讚美上帝的詩歌,其歌詞內容主要是對上帝的稱頌、感謝、祈求,節奏婉轉優美,容易上口,被廣爲傳頌,內容包含了教徒們對上帝深深的讚美與感激之情。而且其中有的詩歌被改編成多個版本,在全世界流傳甚廣。

【Abstract】 Christian hymns of poetry is praising god and its lyrics is mainly to praise god and pray, and appreciate beautiful rhythm, catchy to indirect, have been widely praised, content includes christians to praise god and deep some of these poems were adapted into multiple versions, propelled in the world.【關鍵詞】 流行歌曲讚美歌奇異恩典

【Key words】 Popular SongPsalmsAmazing Grace

讚美詩是一種基督教會衆合唱的頌讚上帝的詩歌,又叫衆讚歌。它與《聖經》中的《詩篇》和《雅歌》有別,主要是《舊約》中1501首稱爲“詩篇”的詩歌,共分爲五部份,包括讚美上帝或祈求上帝賜福的聖歌。多數是猶太教徒舉行崇拜儀式時在大禮拜堂中吟唱的。

天主教讚美詩最早是用拉丁文,其多章節而曲調相同。現今保存的最早的讚美詩是出自米蘭大主教安布羅斯(340-397)和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354-430)之手,名爲《讚美頌》。一般的讚美詩皆作於五至十世紀。馬丁·路德創新教,改讚美詩歌詞爲德文,用四聲部合唱。十八世紀初,傳入英國。今英國通行的讚美詩集有《牛津讚美詩集》等。現存完整的最早歌詞是希臘文讚美詩,約寫於公元200年之前,題爲《放吧,喜悅之光》。

而《新約》中的讚美詩都是依照猶太人而非希臘人或羅馬人的方式創作的,有的篇章,很明顯顯示出禮拜聖事的結構程序而在洗禮和聖餐中廣爲使用。這些《詩篇》以外的韻文,成爲3世紀後在敘利亞教會中首先開始興盛,並且是在基督教音樂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讚美歌的先聲。

信徒通過讚美敬拜表達他們對上帝的崇拜,並在音樂中解說神的指示和祝福,讓信徒的信仰更加堅固。敬拜並不需要華麗的場合,教會中都有唱詩班來帶領大家敬拜讚美,聖潔美妙的音樂把人們帶入超凡脫俗的境地,使信徒感受到與神的親近。基督教在佈道時,也常常通過讚美詩的形式,將許多深奧、抽象的教義和宗教思想,轉化爲都能被廣大普通民衆領受的通俗易懂的道理,並通過音樂的渲染,使宗教特有的神聖、肅穆的性質突顯出來。

一方面,宗教藉助音樂來宣傳教義,藉助音樂烘托莊嚴肅穆氣氛,藉助音樂實現人神的交流互動等等;另一方面,音樂也藉助宗教獲得了豐富的精神內涵,藉助宗教實現了藝術的力量,使宗教得以傳承和不斷髮展。

讚美詩分成兩類:一類是由作曲家譜寫的,有很高的藝術性,但不適合一般信徒誦唱,比如巴赫曾譜寫過大量的衆讚歌。另一類是由信徒譜寫的,藝術性不太高,但容易上口,適合一般信徒詠唱。教會所用的頌讚詩歌都屬於此類。而其中許多讚美詩是出自猶太國王大衛之手,他還是位音樂家,還有些是可拉的兒子和摩西創作的。讚美詩的第23首“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也許是詩篇中最廣爲人知的一篇。

這裏介紹一首集藝術性與容易上口爲一體,更是一首流傳甚廣,感人至深的詩歌——《Amazing Grace》,中文翻譯爲《奇異恩典》,也有人稱《天賜恩寵》,grace原意爲“優雅、優美”,此處解釋成“上帝對人類的慈悲、恩寵”。奇異恩典可以說是在世界上所有說英語國家中最爲廣傳的最有名的一首讚美詩了,甚至有一部專門拍攝的電視文獻。而且是美國最膾炙人口的一首鄉村福音歌曲,是美國人最喜愛的一苜讚美詩,也是全世界基督徒都會唱的一首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奇異恩典的歌詞實在是寫得太出色了,短短几行歌詞透露着一個罪人得到耶酥基督拯救後的感恩之情。

《奇異恩典》的歌詞是由1725年出生於倫敦的美國白人約翰牛頓John Newton 所作,歌詞簡潔充滿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他的生命見證,他的父親是西班牙人,以航海爲業;而母親是英國人,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但是在他七歲的時候便去世了。十一歲的小約翰隨父親過航海生活,不久後竟然染上了水手惡習,不但遠離母親所教導的正路,反而吃喝漂賭。放蕩無度,甚至在非洲一帶販賣黑奴。當他二十三歲那年,不幸的遭遇讓他反倒淪爲非洲黑人的奴僕,直到父親得知此事之後,才設法加以營救返回倫敦。在他搭船返回英國途中,突然遇

到狂風暴雨,船幾乎沉沒,他突然想起了過去母親的教導,幡然悔悟,跪下來認罪禱告,從此他決心奉獻給主。牛頓發奮自修苦讀並且勤研神學,經過十六年寒窗苦讀之後,後來竟成爲滿腹經綸的學者,精通希臘文與拉丁文,三十九歲那年被按立爲聖公會牧師。

他後來也成爲一位大詩人,創作許多動聽感人詩歌,甚至和當時一位偉大傑出的聖詩作家顧William Cowper成爲莫逆之交,併合作出版了一本膾炙人口的奧爾尼聖詩集Olney Hymns。去世之前,他爲自己寫了墓誌銘:“約翰牛頓牧師,從前是個犯罪作惡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隸之僕。但藉着主耶穌基督的豐盛憐憫,得蒙保守,與神和好,罪得赦免,並蒙指派宣傳福音事工。”這首詩歌就是他一生得拯救的見證。

這首歌也成了基督徒每次祈禱懺悔時必唱的曲目,後來它流行越來越廣,超越了宗教,成了一首真正意義上的流行歌曲,成爲人們祈求和平的經典歌曲,是人民精神世界的讚歌,歌的主題和《聖經》的主旨相符:懺悔、感恩、贖罪、重生,現在在任何莊嚴隆重的場合、在儀式上、在很多流行音樂唱片裏、在國家級的典禮以及在美國前總統里根的葬禮上,你都能聽到這首聖潔,祥和,莊重,優美的歌曲。

讚美詩,其優美祥和的曲調令人們陶醉,其虔誠莊重的內容令人們讚美,它以其獨一無二的美流傳於全世界,並將繼續輝煌燦爛。

參考文獻:

張洪島:《歐洲音樂史》,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

保羅·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樂》,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傑拉爾德·亞伯拉罕:《簡明牛津音樂史》,中譯本,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