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音樂教學論文(精選4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7篇《音樂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音樂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音樂教學論文(精選47篇)

篇1:音樂教學論文

融合時尚音樂形式進行音樂教學的嘗試

摘要:音樂課堂上如何更好的調動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善於創設“學”的空間,從學生身邊出發構建知識。

本文筆者結合不同階段時尚或經典的音樂形式進行教學的嘗試,探索兩者合理的整合,讓課堂更有效,更具張力。

關鍵詞:時尚;探索;時代

在音樂的世界裏,每個學生每個時段都有自己追求的最美最時尚的音樂風格和音樂形式。

下面筆者就現階段時尚形式,針對近期國中音樂教材嘗試以下探索。

一、從“大家喜愛的音樂節目”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一段的音樂節目中屬“中國好聲音”最受歡迎,無論是專業的音樂人士或非專業的業餘愛好者,都對此節目青睞有加。

當然,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對第一季專業演唱者劉歡導師印象深刻,更對庾澄慶大膽改編歌曲的風格很是着迷。

但印象最深刻的要數那一首首動聽的歌曲。

一堂好課務必使學生主體儘可能發揮作用,思維積極。

學生心眼頓開,形成一種歡悅的課堂氣氛,那麼有效的課堂教學已成功了一半,筆者就七年級草原牧歌和八年級補充歌曲《鴻雁》結合進行如下嘗試:

記得中國好聲音裏有位來自蒙古的選手唱着這樣動人的一首歌《鴻雁》,筆者在教授七年級《蒙古牧歌》的時候,以此作爲導入環節,用視頻導入,刺激學生聽覺、視覺感受。

用學生熟悉的知識構建導入,形成了良好的開端,進而讓學生產生想探索蒙古歌曲風格的慾望,學生主動性積極發揮,課堂效果較好。

二、從“經典影視作品”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音樂就在我們身邊,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學”的空間。

記得聽過區裏開課老師上的課《友誼地久天上》,經典的電影《魂斷藍橋》和教學中的歌曲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教師的教學設計:欣賞加演唱兩條主線清晰並相互聯繫,層層深入,根據音樂在影片中的出現,演唱要求也各不同。

當影片播放男女主人公浪漫、溫馨燭光晚餐,音樂從二拍變到三拍,學生了解三拍有特有的舞蹈節奏,結合影片華爾茲的舞步,演唱《友誼地久天長》:離別的車站,男女主人公還未來得及道別,車已開遠,女主人公望着遠去的火車音樂響起。

表現女主人內心的遺憾和對男主人公一路平安的祝福。

它渲染了人物的情緒,深化了影片情節,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三、從“專業音樂頻道及專業的娛樂節目”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

泰戈爾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

學生不能僅僅侷限於課堂上,教師要創造性的設計課外作業或者引用課外有力資源,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去收集各種所需知識。

筆者在教學中嘗試把電視上一些音樂專業節目和我們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整合,讓課堂更具張力。

CCTV有個專業的音樂頻道,分別邀請國內外在音樂領域的弘揚和傳播中頗有建樹的專家,教授,學者,用極具個人魅力的語言特色和講述方式,

來闡釋博大精深的音樂文化,將專業的藝術知識與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相結合,讓廣大觀衆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享受經典的音樂表演。

節目多樣,形式也各具特色,有記錄方式的,也有大型的音樂會欣賞等等。

節目裏展現了各個時代當時流行的音樂形式及內容。

例: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結合我們的教材,《拉德斯基進行曲》是音樂會每年必演奏的曲目,是與大家互動的環節,那麼我們在課堂上欣賞此曲目時,結合維也納的音樂會,

讓學生從課堂一下延伸到課外,從節目、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一起領域此曲的魅力,原來課本中的音樂在我們平時的電視節目中亦可以聽到。

柏林森林音樂會,是在柏林郊外的一個森林劇場舉行的露天音樂會。

每年夏季,柏林愛樂樂團都會在這裏舉行演出季的最後一場音樂會,這座森林劇場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給音樂愛好者的一件禮物,音樂與大自然的結合,讓在場的觀衆享受清新獨特的音樂。

教學中的諸多交響樂裏面都有演繹,許多重量級指揮家都會在那登臺獻藝,且每次音樂都有相關的一個主題,例“狂想曲與舞蹈”、意大利之夜等。

課堂中既可結合教學內容,亦可讓學生從課堂領域不同形式的欣賞《柏林森林音樂會》裏的交響樂,並延伸相關類型音樂。

節目《音樂告訴你》的人物傳記用時尚且富有簡介的介紹,相信放入課堂可幫助學生用通俗的故事理解記憶作曲家,使其變得簡單,幫助記憶。

《音樂告訴你》的民樂環節,結合我們教材“天上之音”,節目中會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現新疆歌曲,同樣也會運用新民歌,新的音樂方式,結合現代音樂詮釋音樂,

例如《青春舞曲》譚晶演唱的新民歌方式,就融入了現代和西方元素,加人大提琴等樂器,詮釋了新的《新春舞曲》。

同樣,在課堂教學中也可借用此法,發揮學生主動性,對歌曲進行創編:改變音樂要素,融入各種節奏特點等加以創編。

有這樣一個娛樂性脫口秀節目《天天向上》,用輕鬆歡樂的氛圍和搞笑幽默的形式在傳播某個領域的一些專業知識,把專業的知識以一種輕鬆簡單的方式呈現給大家,讓大家在愉快,輕鬆,詼諧的方式中接受專業的知識的過程。

其中一期《音樂天才少年》,節目在介紹學習西方樂器的成就外,同時也用通俗、幽默的方式介紹涉及到的樂器:薩克斯,到底是屬於銅管樂器還是木管樂器,很多資料裏兩者都有提及。

節目中的介紹讓學生好記且概念清晰易懂:“薩克斯既不屬於銅管,也不屬於木管(它沒人管),事實上它是一種黑人樂器,由AOTO(和歐特曼同音)發明。

薩克斯音色很有磁性,常用於結合樂隊單獨演繹某作品。

例《獅子王》主題曲。

七年級有個影視音樂欣賞《眺望你的路途》,教材用意設計此作品,是想讓學生從影片中學會欣賞合唱、鑑賞合唱,並瞭解合唱的相關知識。

同樣的天天向上節目中也涉及此作品,節目有一期請了《放牛班的春天》原班人馬,在節目中不僅展示了當年影片中的歌曲《眺望你的路途》,更讓大家親切的欣賞到法國小朋友用不是很熟練的中文演繹了《橄欖樹》合唱作品。

除此以外,現場還通俗易懂的教觀衆如何挑選、分辨合唱裏的聲部,再現了影片中的挑選片段。

此類節目是資料,更有利於幫助教師順應時代創造性的設計教學思路,使音樂課堂更具魅力。

總之,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從學生身邊構建知識,結合時尚流行元素融入課堂,既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又可以融合時代元素,發現其中的聯繫,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享受音樂的魅力。

篇2:音樂教學論文

國小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

[摘要]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因此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育,使國小生的心靈、品格和情感都受到有益的影響,繼而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國小;音樂教學;德育;滲透

德育滲透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豐富國小生的情感,還會促使國小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教學方法而展開具體的論述。

一、國小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音樂是一門表達情感的藝術學科,因此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教學效果明顯,而且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小生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法,很容易讓國小生在音樂的情境中產生與之共鳴的情感,這種情感與作品息息相關,並且隨着作品的不同而不斷髮生變化,

德育的滲透,潛移默化讓學生產生愛國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等情感,這對於國小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小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

(一)充分挖掘音樂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音樂教材是學生獲取音樂知識的途徑,音樂教材中的音樂作品都是通過層層篩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因此音樂老師要善於利用音樂教材來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

例如,在《保衛黃河》這首音樂作品中,音樂老師不僅教會學生音樂的旋律,更要讓學生掌握這部作品的思想和內容。

篇3: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新課改的推行和深入實施,我國各個國小都開始重視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生對思想教育和知識教育進行接收的第一階段就是國小,只有在國小階段對學生進行引導,保證其走的道路的正確性,才能將其未來學習的基礎打好。作爲國小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培養學生情感和思想方面音樂教學的作用無法取代。在新課改實施的當下,各個國小對國小音樂教學也有了不一樣的要求,對學生的思維創新進行激發,從而使其變爲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目標。本文圍繞着怎樣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創新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國小音樂教學;創新思維;對策

作爲初級教育中的必修課程,國小音樂教育能夠對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行培養,其激揚的節奏以及優美旋律能夠使得學生進行享受,還能對學生的情操、邏輯意識以及創新思維進行培養。

一、當前國小音樂創新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向偏離。目前,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對音樂技巧的聯繫和閱歷知識的學習過於強調,將過多的音樂符號和樂譜知識灌輸給學生,進而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趣丟失。另外,教師一味地學生的要求進行迎合,從而使得課堂中充滿了流行歌曲,沒有對學生的樂理知識進行提升,站在音樂審美,將適合學生、積極向上的歌曲教給學生,因此也無法將學生的潛質激發出來,對學生的生活情趣以及樂感進行培養,其教學目的和質量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標準。(二)不夠重視音樂課程。許多學校對升學率片面追求,不夠重視音樂教育。教學資源受到限制,課程也沒有足夠的有效進展,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不夠重視,其課前準備也不夠,在教學方法上也缺乏創新,一成不變。由於教學資源缺乏,教師也沒有對樂趣進行應用進行教學,因此也無法調動課堂氣氛,因此很難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三)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不夠重視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及其家長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都不夠重視,學生不具備簡單的樂理知識、唱歌技巧以及識譜能力,且其音樂素質缺乏,這些都會對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許多學生都無法完整的結合歌詞、節奏以及樂譜,在伴奏缺乏的情況下無法將演唱歌曲繼續下去,學生爲了對考試進行應付,還會死記硬背,這些無法使得學生將樂曲的意義和內涵真正領會,這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十分不利,也使得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負擔變重,使得音樂教育的發展受到阻礙。

二、國小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對策

(一)對學生的音樂水平進行提升。1.對學生的音樂知識進行充實教師在將課本上的音樂知識教給學生之外,還可以在課堂之外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學生日常生活中感知音樂的傾向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在課堂教學結束後對一些音樂知識進行拓展,拓展的過程中可以涉及到國內外各種曲風、類型和種類的音樂,讓學生欣賞這些各不相同的音樂,從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2.對學生的樂感進行培養旋律感、和聲聽覺、節奏感以及音高感等都屬於樂感的一部分,其中節奏感是國小音樂教學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律動是音樂的靈魂,節奏則是律動的基礎,因此要想讓學生將音樂學好,就必須讓其掌握音樂的節奏感。教師若想對學生的節奏感進行培養,就需要讓學生對打節拍進行學習,在放音樂的同時對其進行聯繫,如果學生還無法對其進行感悟,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之外對其進行指導。3.鼓勵學生創作音樂教師可以對學生予以鼓勵,讓其通過應用音樂的方式表現自己腦海中的聲音,如將其用樂器進行演奏或者直接哼唱出來,進而幫助學生對音樂水平進行提升。(二)對音樂實踐予以重視。在音樂教學中通常都需要對一些樂器進行介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學校的教學條件爲依據,將相同或相似的樂器拿出來,讓學生進行感觸,如果學校條件無法滿足,就可以將身邊的資源利用起來,對所介紹的樂器的聲源進行模仿,將主要使用該樂器的音樂播放給學生聽。教師還可以對多媒體進行應用,將與樂器相關的名人故事或樂器歷史播放給學生觀看,教師還可以簡單的闡述樂器的使用方法,並進行模擬。例如,在對小堂鼓進行介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筆模仿敲打小堂鼓的姿勢和動作敲擊桌面,讓學生參照着模仿。由於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其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部分學生如果音感或節奏感較差,反應較慢,教師就需要有耐心的對其進行指導,幫助其將音樂的技巧儘可能的進行掌握,避免批評和責怪學生,防止學生厭惡音樂。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音樂學習,對教學的開展十分不利,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也十分不利。學校和班級可以將音樂比賽經常開展,從對學生的熱情進行提升。在音樂比賽中不論輸贏,學生只要參與就能夠算作成功。學生在對比賽參與的過程中,相互之間會相互肯定並進行自我肯定,從而充實自己的身心,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三)設置音樂教學的情境。作爲學習的主場,課堂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師如果能夠將課堂教學把握住,就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提升,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提升和培養。音樂教學應該以教學內容爲依據,對教學情境進行巧妙的設置,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例如,在對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月光下的鳳尾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葫蘆絲這種特殊樂器的魅力進行感受,對其節奏特點進行了解,瞭解葫蘆絲和簫的區別,從而將教學情境創設出來,對雲南的雨林、石林以及竹樓等風光進行展現,還可以配上典型的葫蘆絲音樂,讓學生對葫蘆絲音樂風格進行感受。這種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對音樂全情投入,感受雲南葫蘆絲音樂的圓潤、甜美和清晰的演奏風格。

三、結語

本文就怎樣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創新進行了探討,首先介紹了當前國小音樂創新教學現狀,隨後提出了國小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對策。音樂教師對音樂知識進行傳授,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讓學生對音樂的魅力進行感受,對其創新思維進行提升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提升。教師應該對教學觀念進行改變,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對豐富、積極的教學手段進行應用,對多媒體設備進行應用從而進行情景化教學,以教學實踐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創新思維進行培養,使得學生在學習過音樂之後,能夠促進其能力和品質的提升,從而使其成長爲對國家有所貢獻的具有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人才。

作者:蔣悅 單位:臨沂濱河實驗國小

參考文獻:

[1]陳少傑.淺論國小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創新的措施[J].音樂時空,20xx,(12):129.

[2]耿國喜.國小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J].求知導刊,20xx,(08).

[3]王亞玲.國小音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求知導刊,20xx,(13).

[4]莊敏.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黃河之聲,20xx,(07):58.

[5]宋祖年.用音樂創造力點燃課堂教學的生命之火———淺談農村國小音樂課堂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讀與寫,20xx,(05):228.

[6]韓曉明.在國小音樂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20xx,(03):136-137.

篇4:音樂教學論文

1、藝術美感式培養的意義

藝術美感的教學方式力圖發掘學生最濃郁的自然興趣,環境在於教育的培養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所謂景中生情,情中應景,如若在學生感知萌芽階段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自我興趣,情感思維開始發展,直至成熟完善,這將對人的思維判斷,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感知領域產生長遠的影響。因此,藝術美感教育方式對成長初期的學生來說意義深遠,有着一定的人生啓蒙作用。

2、藝術美感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藝術美感教育途徑多種多樣,最爲根本的便是能夠遵循“以人爲本,自然爲主,抓住審美”幾大要素來組織教學或者安排活動。中學課程將教學劃分爲聽、唱、形式演示、理論普及、探索現實等多種教學模塊,實施教學時需要將各個模塊聯繫組合,形成生動形象的知識鏈,情感主線等關鍵因素,能夠讓學生深入學習,激發興趣。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觀察學生狀況也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效果,做好及時的總結,以便於快速調整教學方式。

2。1音樂互動及交流

師生間的交流形式多半限於言語的交流,藝術美感教育可以注重利用聲樂“無界限”的特點,在一些抽象問題做以形象音樂的表達,學生能夠快速全面的理解問題現象,同時增強了互動性,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根據老師示範的節奏讓學生模仿,接着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即興發揮。

2。2拋磚引玉形式

一些具有特點或者典故的音樂,教師可以通過描繪一個故事場景,引入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最終圍扣主題,引出音樂。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印象深刻,故事引人入勝,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留給學生自主的想象空間,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模仿教師演示的音樂來加深印象。

2。3資源組合分享形式

教師可以運用閒餘時間尋找課程相關的資源,在論壇、博客、報刊等互動式平臺上分享探討,這樣不僅增強了師生溝通,而且豐富了課餘生活。3。4活動組織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內容可以多元化,例如包括聽、看、猜、想、比、演等實際活動。學生可以在活動中真實體會,能夠探索發現不曾遇到的問題,並且能夠在一定的音樂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創作。

3、藝術美感培養方式應用與現狀分析

國中生經歷了國小時代的心理成長初期,對於事物的主觀判斷有所提高,但是還是不能夠準確地做出判斷,他們往往能夠懂一些事理,有時卻又會犯錯誤,面對生活和挫折,有時會產生厭煩心理,甚至是放棄的態度。因此,藝術美感式教育需要教師平時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力圖營造一個公平公開自主的學生成長環境,並且允許學生犯錯誤,提倡學生自我錯誤自我發現,以及及時糾正。在學生的創作能力上需要多鼓勵多肯定,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產生動力,鼓勵他繼續探索發現並且能夠做出自我總結。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天性並且更多地接觸實際,讓他切身體會世事真理。中學年齡段的學生富有創造的天性,有着較強的好奇心,探索心,同時還有很好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年齡階段的生理髮展規律,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給予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間,使得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穩定的發展與提高。國中聲樂主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事物音樂的思維判斷能力。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方式還是比較傳統的“教案式”教學,學生經常面對教科書上死板的內容以及老師生硬不變的講課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平淡乏味,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也會被打磨殆盡。爲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注重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懂得去欣賞音樂的完美,能夠多聽、多想、多探索,同時教師也應該允許學生對不同的音樂擁有自我的理解與感知。教師不能對學生產生的一些想法和心理輕易否定,需要多加疏導溝通,擺正學生的成長心理。每段音樂都是人或事物情感的化身,它們從心理和社會的角度來看都是立足於現實生活的。很多時候,學習主要靠的是自我的努力以及動力,老師的幫助相對而言往往是比較有限的,然而在學生成長初期,孩子的感知啓蒙,事理積累都將由老師擔起大任,教師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過程,適當的時候加以疏導排解,引導學生培養自我反省的品格,冷靜客觀的批評心態,以及用紮實的基礎和努力的練習來提高自己。

4、結束語

國中音樂教學延續了國小時代的啓蒙教育,同時也爲將來的高等教育作下了基礎鋪墊,重要性可謂舉足輕重,不可怠懈。隨着教育的不斷改革創新,藝術美感教育方式將會得到廣泛的運用。通過藝術美感創造的成長環境可以讓學生不斷地實踐體驗現實,在探索中發現自我,總結自我,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進作用。因此,將藝術美感教育引入學生教育方式中很有必要。

篇5:音樂教學論文

一、充分認識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生命性,在生命性教育中開展思想教育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音樂素質的培養可謂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素質其實不單是音樂素質,它還涉及素質的諸多方面。音樂素質的培養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爲實現人的全面素質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內容。在音樂教育中恰好可以啓發學生的生命個性之覺,引導學生對立於本己生命的健全個性產生積極的反省。在音樂教育中,通過與音樂作品的交流和溝通,學生可以有意無意地把作品中所反映的那些印象吸納到其自己的內心世界,產生個人的性質。通過這種形式,藝術刺激與人的內心活動恰當地融爲一體。學生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還可以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賦予藝術作品以獨特的個人的東西。個體的生命塑造與音樂緊密相關,音樂教育的課堂應當成爲個性化的教育。在音樂教育中啓示學生的靈思創發之覺,可以對學生開啓富於創造性的智慧。在國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個體的創新意識和膽識也可以得以樹立。對於教育者來說,在滲透着生命化教育的音樂課堂上也體現着教育者自身的生命價值,音樂教育的情感性不反映給學生,同時,也關聯着教師的生命塑造。音樂教育具有潛移默化功能,與生命之“覺”的默識、冥證相契合。

二、激發生命中對音樂的嚮往,體驗生命本身的和諧

國小音樂教學以鑑賞課爲主。鑑賞課的目的主要在於讓學生形成一種體驗,繼而提升學生的生活品質。在我國的很多國小音樂課堂上,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因爲音樂不屬於要考試的科目,所以很多學校對於音樂教學並不重視。教師上得索然無味,沒有生命的體現。在教師的這種影響下,許多國小生對於音樂也缺乏興趣,常常在音樂課堂上打瞌睡或者忙自己其他的事情。此時,激發國小生對音樂的嚮往就要重視音樂教學中的生命化教育。將生命化教育運用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激發國小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國小生對於音樂的興趣,也喚醒孩子的生命意識。在國小音樂鑑賞課上,音樂教師不妨選擇一些和生命起源相關的歌曲,使得學生了解音樂教學本身存在的和諧美。國小音樂教師還可以立足實際,在國小生學習音樂、鑑賞音樂的基礎上吸引國小生對於生命本身進行體驗,理解生命本身的和諧,更加珍愛自己的生命。此外,在國小生命化音樂教學中還要善於引導國小生學會欣賞生命的價值。追根溯源,國小音樂課程設置的目的就在於幫助學生學習欣賞生命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而音樂本身就是一種美,聆聽美妙的音樂可以本就可以修身養性。因此,在音樂課堂上,老師不妨選擇一些有關大自然的歌曲。音樂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無形的,學生會在美好的旋律中不知不覺中慢慢進入意境。欣賞大自然的歌曲,國小生會感知空曠的草原,以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讓情感教學滲透在國小音樂課堂的生命化教育中

在素質教育中,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滲透情感,可以讓學生在美好的音樂中體驗快樂,情感之門充分打開,感受真、善、美,促進人格完美。素質教育也包含着智力的提升,而現代腦科學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音樂教育對促進國小生的右腦發育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有助於國小生的智力發育。

四、注重教學方法的篩選,激發生命中對音樂的熱情

對於國小生而言,教學方法應力求生動活潑,從而喚起國小生生命中對於音樂的熱情。要因“課”施導,因“材”施導,如採用模仿法進行發聲練習,利用遊戲法訓練節奏,通過講故事、猜謎語導入新歌,利用情境設置開展欣賞教學等。總之,音樂是一門藝術,國小音樂教學更是一門生命的藝術。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順應了教育的本質,也體現了生命對於美的追求和感受。要充分認識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生命性,更應積極採取措施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

篇6: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音樂劇以其自身的多元化和不受拘束的藝術特性和時代性倍受青睞,符合當代中學生喜好通俗音樂、追求潮流時尚事物的心理,契合了基礎教育音樂教學所注重的教育目標。將音樂劇滲透到國中音樂教學對音樂課堂有着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國中音樂教學;音樂劇;滲透

一、音樂劇的闡述

音樂劇是以戲劇爲基石,以音樂爲靈魂,以舞蹈爲主要表現手段,憑藉音樂舞蹈及戲劇三大元素綜合來敘述故事、描繪人物、傳達概念的綜合表演藝術形式。本文所研究的音樂劇是指能走進課堂、供學生欣賞的音樂劇經典作品及教師根據音樂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合作創編的微型音樂劇,即在既定音樂背景的場景中,結合人物肢體語言表達思想內涵的音樂劇小品。

二、音樂劇如何在國中音樂教學中滲透

(一!音樂劇教學設計前期分析

音樂教學是有目標計劃的教育活動,教師在活動前要進行音樂課程與教學前的重要環節,即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前期要對教學的情況作分析,設計出科學理想的教學方案,可從三方面進行梳理。

1.學習需要。我國音樂教學目標是要求通過教學及生動的音樂去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感情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也就是說教師要創造一切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的條件,幫助學生積極投入到音樂教學及實踐活動中,通過親身的感受體驗,來使學生自身在音樂教學的理論與技巧有所提升,並使得學生鑑賞音樂能力有所培養,並敢於表現,勇於探索創新,達到各素質綜合發展的目的。目前教學中,音樂的學科特點沒有很好地被凸顯出來,教師要策劃一些實踐活動彌補課堂無法實現的音樂教學效果。教師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去結合教材內容進行音樂教學,幫助學生拓展視野,這就是爲什麼音樂劇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是教學的理想內容和形式的原困。

2.學習內容分析。教師對教學目標,學習內容的範圍及深度要有精準的定位,合理編排學習內容保證音樂教學的有序性,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施。把音樂劇作爲音樂教學的一種教學內容及手段,可以很好的實現新課標對中學生的培養要求。作爲音樂教學的學習內容,教師要注重體現音樂劇的知識點,注重音樂劇的音樂學,而不是故事性。音樂劇的藝術特點概括起來有四點:第一,音樂劇的藝術形式具有綜合性特徵,將音樂、戲劇、舞蹈形式結合既有整體美又有個性美,不同的人欣賞免度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申美體驗和申美情趣;第二,音樂劇創作的開放性。音樂劇的體裁可以說天馬行空,從古到今、從幻到真、從老到新,都可以拿來皆用,不拘泥於模式,保證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第三,音樂劇題材挖掘具有深刻性。它可以通過一些社會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意識來映射出社會醜陋的現實一面。同時,音樂劇藝術從題材到內容,形式到創編,舞臺到美術設計,都可以造就創作上的深刻性,以達到藝術融合的效果;第四,音樂劇的舞臺美術設計具有創新性。舞臺佈景幫助音樂劇創造劇情發展的意境,可以將短暫瞬間轉變成永恆。舞美設計的立體化及人性化可以帶給觀衆視覺衝擊的強烈感,極大地提高藝術的表現力及渲染力,使音樂劇保持時尚的氣息。

3.學生情況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做到對學生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有所瞭解,纔可以有的放矢,使音樂教學更有成效。國中生處於個體生長髮育的第二高峯期,對於國小生而言,國中生腦的發育更爲成熟,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增強,自覺性得到進一步提高,情感也日益豐富。但對於認知往往帶有片面性,情感方面缺乏穩定性。困此教師要針對國中生特質來設計難度係數不同的世界經典音樂劇目去鑑賞,採用不同教學方法及策略制定出科學的音樂教學設計方案。

(二)音樂劇教學設計

1.音樂劇欣賞

音樂劇是聽覺的藝術,感知音樂是從聆聽開始,困此多聽是音樂劇欣賞的基礎。教師在國中音樂教學中對於音樂劇領域的滲透,要注意三個方面。第一,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引導學生去聆聽音樂。以聽覺爲基礎,聆聽音樂劇的靈魂,多聽才能多熟悉,熟悉後纔會更理解作品的真正涵義;第二,教師要設計啓發性問題,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教師要圍繞音樂劇的知識點及難點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小組互動、討論交流等方式去探究體驗音樂的美,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及勇於探究的學習思維;第三,教師可將教學延伸到課外。教師要幫助學生課後欣賞並觀摩音樂劇搜尋音樂劇素材,幫助學生完成大量的觀賞及揣摩。課內外相結合可以豐富積累音樂劇體驗,爲之後的音樂劇編創打下基礎。

2.音樂編創

音樂的編創是實踐活動,編創是在己有素材的基礎上進行編輯和創作的再加工。教師可利用國內外優秀的音樂劇經典片段,鼓勵學生改編或配詞手法進行音樂劇的再次創作,或者可採用一些有教育、哲理性的短小寓言,通過設計劇本及配樂來進行加工編創,一方面加深學生對音樂劇的理論知識瞭解,使學生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另一方面,創新及想象思維在編創音樂劇中可以使學生完美的體現其中,得到最優化的音樂教學效果。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他們的創新思維及想象能力,注重編創的過程而非結果。

結語

當今社會最爲注重的是人才的全面發展,困此新課改較多凸顯綜合理念的培養。教師要順應時代潮流,利用音樂劇的特質去結合教學設計,通過引導學生對音樂劇的欣賞、編創,使學生在藝術素養及人文素養達到雙向進步。

【參考文獻】

【1]吳慧.淺談音樂劇新模式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實踐與探索,20xx(30).

【2]張申.分析音樂劇新模式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北方音樂,20xx(08).

篇7:音樂教學論文

林語堂說:“鶴足的挺拔之美是逃離危險的結果,熊掌的雄壯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結果”,音樂的藝術之美也許就是陶冶情操的結果了。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是實施美育

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優美的旋律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詩情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然而,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模式並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本性。長期以來,音樂課堂都是以教師爲中心,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使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性,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的需要?如何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呢?

一、開放音樂課堂,爲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它不拘於一種固定的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實踐。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爲了讓課堂成爲學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臺,教師要爲學生提供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我們教師根據兒童好動、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遊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複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遊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年兒童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遊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 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薰陶。

在教學《小動物走路》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編出很多優美的舞蹈動作。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鴨走路,搖呀搖呀搖,小烏龜走路,慢吞吞,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歌詞具有很濃的生活氣息。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

方法

進行教學。模仿小鴨走路時,有一個小孩擡起屁股,左右扭動,雙手還放在嘴邊“嘎嘎嘎”叫,他的這一舉動,全班同學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在學習小花貓輕輕走路的動作時,孩子們個個貓着腰,腳步很輕巧地走着,還作出安靜的手勢提醒夥伴不要說話。這時,我及時對他們進行生活常識教育,讓他們知道在別人休息、學習、工作時,我們走路應放輕腳步,說話也要小聲點,不要去打擾別人,力爭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當孩子們的動作有一定的協調度時,我把孩子帶出教室,在操場上進行表演。孩子們很興奮,都爭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們還創編了許多自己喜歡的動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學還創作對白,設計動作造型。他們的`神態是那麼的認真,動作是那麼的優美,節奏是那麼的整齊。

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音樂不再是抽象的、虛幻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的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在音樂課堂上,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音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興趣橋樑,它既激發了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發展,天真活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在這種開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學生通過歌唱、表演、創作,達到對歌曲的體驗,師生之間平等互動,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他們完全沐浴在優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趣、音樂的美,激化和深化學生心中對音樂美的薰陶。

二、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於普通的音樂聽衆,還是對於音樂的專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學習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馳騁想象的空間。任何一首歌曲或樂曲都是藝術家的情感產物,它通過音樂特有的方式來表現,或活潑或婉轉或莊嚴或淒涼的情感,使人們受到美的薰陶,情感的陶冶。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的審美實踐與創造中逐步發展與豐富。由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絃,用愛心與激情在孩子們情感世界裏播種出絢麗的彩虹。讓他們帶着一份真情去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使之產生共鳴,愉快地進行教學。

童年時,我學會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扣人心絃的兒歌。教會我這首歌的老師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們四年級的音樂老師。當時,學校沒有任何音樂器材,連一臺錄音機也沒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給我們講了一段關於母愛的故事,說的是一位母親爲了籌備子女上學的錢,多次賣血導致臥病不起的故事。我們被故事中感人的情節感動了。爸爸以帶唱的方式教我們學會了這首歌,雖然教學方式很簡單,顯得很枯燥,但達到“以情動聲,以聲帶情”,爸爸懷着感恩的心把我們帶到了愛的暖窩。從爸爸深情的帶唱聲中,我們對這首歌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當時,爸爸眼中打轉的苦澀的淚花,只有我能體會其中的點點滴滴。自此以後,我開始學會如何去理解別人,如何去關愛別人,我的同學們也跟我一樣,經常說起生活中的媽媽。

沒想到,同樣的一幕在我的課堂上發生了。一首《愛的奉獻》把我的眼淚推向懸崖。那一刻,課堂格外安靜,孩子們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牽引着,連平時愛在課堂上搗蛋的學生也一個勁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許他們也能體會到了愛的價值了。是的,愛是一個永恆的故事,只有開始,沒有結束;愛是一根接力棒,他傳給你,你傳給我。作爲新時代的教育導航,我們只有把愛一代一代傳下去,用愛的魅力感染學生,完成“治人先治學”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樂就是情感的藝術。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在實踐中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對音樂的共鳴,使其靈魂得以淨化、情感得以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作用。

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人文素養得到提高,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纔是充滿認知情趣,這樣的課堂才能放飛學生的個性,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

篇8:音樂教學論文

一、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去激發

審美疲勞是我們做很多事因爲重複或者一成不變而喪失興趣的最終結果。如果我們要想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有興趣,從我們自身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豐富教學內容。音樂教學內容是音樂教學的依據,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感受和體驗的客觀條件。選擇具有欣賞價值,能夠喚起美感的樂曲作爲音樂欣賞教學的內容極其重要。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是貼近學生生活,表達學生的心聲;蘊含美好的寓意,抒發溫馨的心曲,襯托美麗的夢幻,展現熾熱的情懷,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產生感人的藝術魅力,使學生百聽不厭,提高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中去。因此,在選擇教材時,我特別注意到內容要由淺到深,要能展現音樂的精髓,體驗對學生創造思維及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努力拓展學生視野

學生都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的,越是未知的東西他們有時越想知道。我們音樂教師要利用好學生這方面的心理,來安排教學活動和內容。例如,在瞭解樂器音樂特點欣賞器樂樂曲時,利用各種樂器的音樂特點,加以引導,先放各種樂器演奏的旋律片段,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樂器演奏的音色特點等。有的樂器學生不一定認識,可只體驗音色,最後教師結合實物或掛圖講解,比如,長號,它的名字學生說不出,但說出音樂特點:渾厚,雄壯,大號低沉,小號嘹亮,富有戰鬥氣氛,大提琴深沉,小提琴抒情柔美等。最後教師要加以說明,以上聽到的旋律片段代表各種樂器音色的一般特點。比如,小號嘹亮的音色,富有戰鬥性格,在音樂中當需要表現戰鬥氣氛時,作曲家首先到運用小號,其他樂器用來襯托、輔助,使音樂達到預定的氣氛。這並不等於小號只能演奏這樣的音樂,相反,還可演奏很抒情或歡快的音樂,因爲凡能獨奏的樂器都具有豐富的演奏技巧,對於它表達的是什麼情緒,很多時候,還要根據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特點來確定。不同的樂器在表達音樂情緒上各有不同的效果。舉一反三,其他樂器亦同。這樣既調動了學生興趣,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三、瞭解節奏、速度對情緒的表達作用

在教學中,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歌曲爲突破口,讓學生談體會。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依據教材提供的樂曲進行教學,同時也可以把學生耳熟能詳的、接觸最多的音樂引入到我們的課堂中來,教師結合音樂學科的專業知識予以引導,學生再親自體會。教師這時只要引導學生稍加分析對比,就很容易理解節奏和速度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給以後深一層次的欣賞打下基礎。但節奏和旋律是不可分割的,體驗音樂情緒時,必須注意這一點。

四、感受和聲

在音樂中的烘托作用學生對和聲的體驗也可以從歌曲入手,逐步過渡到器樂曲。所選歌曲要有明顯的對比性,比如,在欣賞內蒙民歌時先聽男高音獨唱,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感受音樂:節奏———悠長緩慢自由;旋律———優美遼闊,高亢;音樂———圓潤抒情。接着對比欣賞無伴奏合唱的歌曲,開始,哼名,這是背景;天高雲談,茫茫內蒙古大草原,接着是女聲合唱優美遼闊,繼而男生合唱,自豪讚頌,然後是男女混聲合唱,力度得到鞏固和加強,和聲錯落有致,連綿起伏,音色、和聲層層變化、對比,進一步展現了美麗壯闊的草原景象,描繪出草原迷人的景色。通過以上對比欣賞,使學生體驗到了和聲的烘托作用。前者若是一副素描的話,那麼後者則可以說是一副迷人的草原牧歌彩色風景畫,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再如,《歡樂頌》這首著名曲目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開始以男中音領唱,繼而以獨、重、合的形式層層渲染,步步推進達到高潮。在欣賞時,教師讓學生注意每段的變化講述聽後的感覺。有的學生則說:“領唱好比一個引子,引入“歡樂頌”,獨唱則展示主題,重唱此起彼伏,合唱雄壯輝煌。”教師問:“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引起大家的思考,但大家不語。教師問,如果有一百個人都唱《歡樂頌》的主題音調會不會產生如此的效果呢?終於有人回答:“不會,如果缺少和聲就不會有這樣輝煌的氣勢。”教師給予肯定,並說:“沒有和聲的烘托,沒有人聲的對比,必然會缺乏力度、厚度。因此,和聲在表達音樂情緒上是舉足輕重的。”這樣就增加了學生對和聲的認識。總之,現在的音樂教育是一種審美教育,只有通過傾聽音樂,才能提高審美能力,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在學校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如果能循序漸進地讓學生不斷地欣賞,不斷地提高積累,學生一定會在音樂欣賞中找到快樂,在音樂欣賞中留住興趣,這樣纔會把音樂課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

篇9: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情況和態度,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採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快樂的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有效發展他們的音樂創新思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自由活躍的學習空間,讓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欣賞音樂、深入分析音樂的內涵,加深對音樂的體驗,促進音樂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國小音樂;快樂教學;基礎知識;主動性

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國小教育不再只是進行知識傳授的教育,還需要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獲得發展。國小音樂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趣味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加深他們的學習體驗,讓他們高效掌握音樂基礎知識,提高音樂欣賞能力,並能在課堂上主動顯示自己的音樂能力,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

一、設計趣味教學環節,掌握音樂基礎知識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認真學習掌握簡譜,爲學唱歌曲打好基礎。在教學中,由於簡譜知識比較枯燥,如果通過教師唱、學生學的方式進行學習,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設計趣味教學環節,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充滿趣味的課堂上學習,使學生有效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創設故事情境,提高學習主動性

國小生都喜歡聽故事,對故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把故事音樂教學結合起來,創設故事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趣味性的故事中探究音樂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創設故事情境,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故事,使故事能和教學內容聯繫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主動學唱過程中高效進行。例如,在教學《賣報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賣報歌的創作背景,然後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編一個有關賣報歌的故事,在播放歌曲的過程中進行表演。在自編自演的故事中,學生學會了演唱《賣報歌》。通過學唱《賣報歌》,使學生了解解放前貧窮兒童的苦難生活,讓他們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國小音樂教學改革中,教師既要注重音樂知識的教學,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在進行音樂賞析時,能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和內容,提高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的學習達到身臨其境的體會,加深他們對歌曲的理解。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能讓學生結合歌曲的音律和內容進行欣賞,激發他們的審美情趣,使他們深刻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美,並在觀看和傾聽相結合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更深的感悟,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和歌曲有關的內容,讓他們瞭解歌曲創作的背景和過程。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音樂優美的旋律,更能體會音樂蘊含的獨特內涵,有效提高他們的音樂賞析能力,實現高效的音樂賞析教學。

四、鼓勵合作探究,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國小音樂快樂教學中,和諧的師生、生生關係能讓學生用輕鬆的心態進行音樂探究,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把他們分成小組開展探究學習。在小組活動中,每個小組長都發揮了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在他們的協調下,小組氛圍和諧,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參與到音樂知識的討論中。通過討論,學生能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例如,在教學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時,教師讓學生認真傾聽這首歌曲,然後在小組中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互分享過程中,小組成員會有不同的意見,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分析。通過討論,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他們從新的角度理解了歌曲,有利於把握歌曲的情感和節拍。通過討論,讓學生學唱這首歌,通過歌曲的學習,引導學生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風格特點,嘗試用各種形式表現歌曲,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五、展示音樂才能,提高學習自信心

在以學生爲主體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音樂展示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的音樂特長展示出來。通過音樂才藝的展示,讓學生獲得了自信心,產生了主動學習的信念,能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中,高效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通過音樂才藝展示,還能給其他學生做出榜樣,讓他們都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正確在課堂展示環節進行音樂表演。在展示音樂才能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音樂會,讓學生演唱自己喜歡的歌曲,對敢於上臺展示的學生進行表揚,並對唱得好的學生給予小紅花的獎勵。通過教師的激勵,學生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深入探究,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音樂表現力,使音樂課堂在學生參與中高效進行,呈現精彩的音樂才藝。

總之,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在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同時,巧妙利用學生的興趣點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化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在合作學習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讓他們具備更多的音樂才能。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給學生創設展示音樂能力的機會,讓他們在展示過程中獲得自信,積極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不斷提升音樂綜合素質,打造高效的快樂課堂。

篇10:音樂教學論文

一、國中生生理特徵與心理狀態分析

國中階段是學生的少年期,我們又稱學齡中期。這一階段是生理髮育的高峯期,說明學生已經開始步入青春發育階段。他們的身體發生了急速的變化,我們自身也有體會,發生了非常明顯變化的有身高、體重、肩寬、胸圍等等。同時在這個重要的.時期都要有一次聲音的變化,這也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就是我們常說的變聲期。這說明國中階段就是學生從童聲過渡到成年人聲音的變聲階段。所以在這重要的階段,應對學生的生理與心理變化進行關注、瞭解,才能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

(一)國中生生理特徵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的變化明顯是在身體上,如前面所說身高增長很快,體重也在迅速增加等等,因爲這是人在生長髮育中的第二個高峯期。這時的學生不僅在身體並且大腦、神經系統、各種感覺器官都已基本趨向成熟;同時性機能開始成熟,生理髮育特別快,青春期就是指的這一時期的。

(二)國中生心理狀態分析

國中的開始,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它決定了學生一生的性格,同時也是讓學生正確地從兒童過渡到一個成熟的個體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要深入瞭解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狀態,避免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逆反,隨時跟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瞭解所教各個班集體和個別特殊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學生往好的方向引導。學生到了國中階段,其心理髮展狀態主要有三個特徵:自我意識增強、抽象思維能力發展迅速和情緒與情感更加豐富。

二、國中音樂教學形式分析

(一)音樂欣賞課

音樂欣賞課就是指單純的對音樂進行欣賞的課程,它可以在讓學生感受、體會音樂的同時鑑賞音樂美在哪裏,除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外還增強了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在欣賞課中可以用體驗性教學方法來教學,它以感受、體驗音樂爲主,同時讓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得到激發。

(二)樂理課

樂理課是指對音樂基本知識的學習,包括節奏、旋律、音樂常識等。它在豐富學生基本音樂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的邏輯思維更加嚴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向抽象化發展。樂理課可以運用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它是以老師和學生語言傳遞爲主,通過口頭性的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閱讀的書面語言爲主,也是常用的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如果處於變聲期,切記不能用嗓過度,所以樂理課上通過對一些音樂的理論知識的教授,讓學生在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中歸納總結出一些音樂的常識、規律,讓學生更透徹地瞭解音樂。

三、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學生的情況不同,我們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在音樂教學的實踐中我們應該不斷進行加工創新,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在今天作爲一名音樂教師,當然應該即時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含量,學習交流更多的新的教育知識和專業知識,多方面地學習交流音樂教學的心得,才能真正成爲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

篇11: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質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體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 現狀

音樂是廣大青少年最易於接受的教育形式,是開發青少年身心潛能的最好途徑,音樂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提高素質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擴大學生的視野,促進智力發展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訓練學生的協調性,培養團隊精神,增強意志力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培養創造力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的作用。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社會的要求,是時代的呼喚,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樂藝術教育的現狀及其原因

(一)音樂藝術教育的現狀

由於社會環境、教育體制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等原因,當前,我國的音樂藝術教育比較薄弱,國民的音樂素質普遍較低。文中所說的“藝術教育”不同於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鑑賞能力、審美情趣,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藝術素質教育”。

(二) 造成音樂藝術教育現狀的原因

1.在社會文化環境方面,存在許多不利於音樂藝術教育發展的因素。國民音樂藝術素質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視,能夠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藝術精品不多。在不少場所中,高雅的音樂藝術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調低下的藝術形式所取代;聖潔的藝術殿堂被濃厚的“銅臭”所污染;大衆藝術被赤 裸裸的商品藝術所侵佔。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環境,嚴重衝擊着學校健康的藝術教育,對青少年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部分人審美素質低下、美醜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學校教育體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滯後影響了音樂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小和國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由於不少教育工作者對藝術教育在培養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應有的認識,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確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樂師資等原因,不開或隨意停開音樂課;有的地方音樂師資素質不高,誤人子弟;有的地方爲追求升學率,使音樂教育有名無實。一些開設音樂課的學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試、考覈制度,對教育質量關注較少。安排專門師資、課時,採取多種形式進行音樂教育的學校不多,學生的音樂素質不高也就在所難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對音樂藝術教育存在着兩種錯誤傾向。由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的家長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社會需要,“逼”孩子學習藝術,努力向專業人才發展,導致孩子心靈留下創傷,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長讓孩子埋頭學習“數、理、化”,將孩子的音樂學習和對音樂藝術的追求視爲“不務正業”,這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音樂藝術教育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一)音樂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方面,音樂藝術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聲、巧妙精緻的結構和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複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

(二)音樂藝術教育是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突破口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將以在升學考試競爭中取得好成績爲主要目標的教育,轉爲按照教育規律,以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爲主要目標,並不斷進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爲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健體、審美、勞動、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

三、加快發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發展音樂藝術教育,提高國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藝術素質,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強音樂藝術教育作爲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和完善學校音樂藝術教育法規及配套的規章制度。我認爲應從以下幾點着手:

1.確立音樂藝術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將音樂藝術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和教育發展規劃之中,使音樂藝術教育逐步法制化、規範化。

2.改革音樂藝術教育評價制度和方法。在評價上,將學生合格率與學校升學率分開,建立起一種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以及學校辦學方向、教學質量、水平等方面進行全面考覈的科學評估制度和標準。針對中國小音樂藝術教育制定出明確的可以量化的考覈指標,納入整個教育考覈體系之中。

3.轉變音樂藝術教育教學方式。要改變中國小以課堂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積極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如在校內外定期舉行演唱比賽、開展校園歌曲創作徵集活動等。

(二)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

1.加強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當前,音樂教育的薄弱環節是師資力量不足,音樂教師隊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現象嚴重。要解決該問題,一是進一步調整優化高、中等師範院校的教育結構,加大音樂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質量,爲中國小和社會輸送高素質的音樂教育人才。二是加強對現有在崗音樂教師的培訓,提高其學歷、學位水平,從而提升音樂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三是利用利益機制和政策導向,使現有音樂師資力量能夠“留得住、用得上”,穩定音樂教師隊伍。音樂教師要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崗位晉級、福利待遇等方面與其他教師平等對待。

2.改進音樂藝術教育教材。如中國小音樂教材除繼續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外,要適度增加作品欣賞、鍵盤練習以及單旋律創作等方面的內容。教育科研部門要加強對音樂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學實驗的力度,推廣應用科研新成果,使音樂教育不斷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三)營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

加快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更重要的是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美育氛圍和文化,喚起更多人關心音樂藝術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樂藝術。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經常組織、邀請文藝團體與音樂工作者深入學校,爲學生表演優秀的作品或開設各類藝術講座,讓學生從中領略、欣賞和感受高雅藝術的真諦,提高他們的藝術鑑賞能力。

2.共同維護良好的文化環境。教育、文化、宣傳出版等部門要“齊抓共管”,切實加強對面向青少年的各類影視節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嚴禁那些污染人們心靈的“精神垃圾”流向學校和社會。嚴厲打擊文化的各類犯罪,淨化環境。

我相信,只要不斷深化藝術教育改革,只要各級各類學校重視和加強音樂藝術教育,只要全社會都關心和支持音樂藝術教育,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篇12:音樂教學論文

國中音樂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從教學手段到教學內容都做出了一定的改進。特別是隨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各類樂器開始出現在音樂課堂上,即興伴奏也逐漸成爲受到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形式。爲了更好地發揮即興伴奏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需要對即興伴奏予以更爲深入的研究,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一、提升教師的音樂技能

國中音樂教學中採用即興伴奏的形式,主要以教師爲引導者,由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即興伴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爲深入、準確的理解音樂作品。因此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技能,保證自己能夠根據授課需要,提供合理的、高水平的即興伴奏,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的魅力,並在音樂學習中不斷提升鑑賞能力。音樂教師首先需要了解教材內容,並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各項常見樂器的演奏方式。教師應當利用好各種資源,學家名家的音樂演奏技巧,不斷豐富自己的音樂技能。同時,音樂教師應當多欣賞知名音樂作品,感知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態度,提升自身的鑑賞能力和音樂素養,從而輔助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能。並且,教師需要採取多種手段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讓自己敢於在學生面前即興伴奏,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獲得學生的認可。爲了提升即興演奏的可欣賞性,教師還可以在業餘時間自彈自唱,抓住創作的靈感,並將家人視爲自己的觀衆,爲其即興演奏,鍛鍊自身的現場應變能力和即興伴奏能力。爲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音樂教師需要廣泛的瞭解各種常見樂器,以便於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各種樂器知識。同時,音樂教師最好針對一兩種樂器展開深入的學習,以便於在教學中能夠應對突發狀況,利用自己熟悉的樂器即興伴奏。

二、針對學生的表現即興伴奏

在國中音樂教學中即興伴奏,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並幫助學生感知音樂作品的情感態度和精神內涵。因此教師在即興伴奏時需要把握好時機,根據學生的表現來即興伴奏,從而更好地發揮即興伴奏在落實教學目標方面的作用。音樂教師需要隨時關注學生的聽課情況,在學生走神時可以以提問的形式提醒學生,同樣也可以利用即興伴奏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能夠放鬆心情,將注意力迴歸到課堂上來。當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或者學唱音樂作品出現困難時,教師可以分小節配以即興伴奏,細化音樂作品,突出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降低學習難度。還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如果在課堂上表現非常積極,能夠主動配合教師欣賞音樂作品,並從中感知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教師也可以即興伴奏,爲學生積極的表現創設一個充滿音樂氣息的環境,讓學生在音樂中更好地發揮自身才華,提升審美素養。

三、鼓勵學生配合教師即興伴奏

音樂教學的高效完成,需要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教師可以鼓勵國中生配合自己完成即興伴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提供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即興伴奏可以以樂器爲媒介來完成,同樣也可以用人的聲音、語言等來伴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選取自己擅長的方式,展開即興伴奏。如果本班學生音樂素養不高,教師利用樂器即興伴奏,並鼓勵學生用語言或者打節拍的形式來配合,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爲原有的音樂作品提供充滿新鮮感的伴奏,帶給學生不同的音樂課程體驗。如果本班學生音樂素養較高,教師完全可以將即興伴奏的機會交給學生,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愛的形式,爲音樂作品伴奏,鼓勵學生展示自身才華。倘若學生表現積極,教師可以讓學生現場表演舞蹈、詩朗誦等,並由其他同學即興伴奏,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學習之中。例如《悠遠古風》一單元,現代影視作品多有展現古代居民生產生活面貌之作,學生對古代音樂有一定的瞭解。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流傳下來的古曲,和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口碑較好的音樂作品作比較,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接觸到的古風與實際古風作品之間的異同。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着漢服,在其他同學的伴奏之下表演舞蹈或朗誦古文,讓學生深入體會古代民風民俗。這樣在學生的配合之下完成的即興伴奏,更能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積極性,能夠更爲順利的落實音樂教學目標。而學生在參與即興伴奏的過程中能夠對音樂作品、流派等有更爲深入的理解,爲其感受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提供了有益幫助。綜上所述,在國中音樂課堂上應用即興伴奏,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技能,並結合學生的表現選取合適的時機來展開即興伴奏,並鼓勵學生配合教師完成即興伴奏。才能夠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提升國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逐漸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篇13: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在國中教育階段,隨着學習任務的日益增加和愈加繁重,傾聽音樂成爲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之餘的一種減壓方式,不僅可緩解學習壓力,還能夠使其保持愉悅輕鬆的心情。在國中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爲改善教學質量都在積極嘗試引入流行音樂,且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筆者通過對國中音樂教學怎麼引入流行音樂作探討,並列出一些科學有效的舉措。

【關鍵詞】國中音樂教學;流行音樂;引入

音樂教學在國中教育體系中佔據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音樂教學水平與質量不僅影響學生的音樂水平,還關係到他們未來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這是廣大國中音樂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在國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流行音樂進行合理品味和欣賞,不僅能夠拓展教學範圍,還與他們的身心特點相吻合,更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一、引入教育意義類流行音樂昇華教學效果

在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引入流行音樂,教師應始終明確引入流行音樂的目的是爲教學提供服務,不能脫離教育範圍,要注重流行音樂的主題和宣揚理念。所以,國中音樂教師可引入教育意義較強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在傾聽和賞析時能夠體會到流行音樂中的教育意義,對自己的內心所觸動和感悟,使其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能夠在思想意識上有所轉變,達到陶冶情操和薰陶情感的教學目的,從而昇華音樂教學效果。舉個例子,在《七子之歌——澳門》教學實踐中,歌曲內容是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懷抱,受盡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教師可以愛國爲主題引入幾首具有愛國情感的流行歌曲,像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劉德華的《中國人》、屠洪綱的《精忠報國》和謝霆鋒的《黃種人》等等,這些流行音樂慷概激昂、節奏酣暢淋漓,散發着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通過聆聽產生教育意義。如此,教師將教材中的歌曲與流行音樂相整合,引領學生結合這首歌曲創作背景,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深入體會歌曲中蘊涵的愛國情感,從而深化他們對祖**親內涵的理解,並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的流行音樂改善教學

國中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人生成長階段,他們正處於思想發展和意識形成的特殊時期,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流行音樂來幫助學生塑造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爲此,國中音樂教師應當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流行音樂,藉此提升他們參與音樂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並使其在音樂薰陶下身心得以良好發展,在音樂氛圍下對人生和生活有所感悟,發揮出流行音樂應用有的輔助性教學作用,從而改善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青春舞曲》教學時,教師可先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新疆維吾爾族地區的風土人情以及人文地理風光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強大的視覺衝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點燃其學習這首歌曲的熱情。接着嗎,教師可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心理且具有青春色彩的流行音樂來播放,諸如:魏晨的《夢的怒放》、楊培安的《我相信》、零點樂隊的《相信自己》和周華健的《心的方向》等。通過傾聽不僅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努力幫助他們克服羞澀情緒,使其積極地參與歌曲表現且獲得豐富的個性體驗。還能夠讓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使他們感受到流行音樂的魅力和價值,以此在課堂上傳遞正能量。

三、增加流行音樂的欣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國中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爲充分發揮流行音樂的教育價值和教學作用,應組織學生增加流行音樂的欣賞範圍,帶領他們儘量多欣賞一些有意義的流行歌曲,不僅可利用課堂時間,也可運用課餘和課下實踐,以此豐富整體音樂教學內容。當然,國中音樂教師在引領學生欣賞流行音樂時應把握好度,客觀對待流行音樂,不能盲目或者毫無目的的去欣賞,而且數量也要把控好,重點是關注引入流行音樂的質量,真正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例如,在學習《冰山上的雪蓮》這首歌曲時,這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的插曲,屬於中國民歌,教師可選擇部分具有民族意義類的流行音樂,像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韓紅的《天路》、李娜的《青藏高原》和騰格爾的《馬蘭花》等。這些民族歌曲將傳統音樂和流行元素有機融合,深受國中生的喜愛與青睞,它們雖然傳統的中華民族歌曲不同,不過也具有民族韻味,能夠拉近流行音樂和傳統音樂之間的關係。通過傾聽,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流行音樂中蘊涵的民族元素,不僅有利於對新歌曲的學習,還能夠拓展課堂教學範圍,開闊他們的音樂視野,並主動思考音樂在電影藝術中的作用,以及對民族音樂充滿熱愛之情。

總結

在國中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入流行音樂,不僅是對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和實施,還是新時代教學的需要,更與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契合。所以,國中音樂教師應積極引入流行音樂,對教材內容進行很好的補充,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知識,並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

【註釋參考】

[1]樑箐瑜.流行音樂在國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J].明日風尚,20xx,14:170.

[2]侯翎.關於國中音樂教學的流行音樂引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xx,13:194-195.

[3]王雅馨.國中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引入解析[J].新課程(中),20xx,09:177.

篇14: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國中音樂是大多數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啓蒙教育,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學好音樂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樂感掌握,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樂感的培養對於整個國中音樂教學而言非常重要,也說是音樂教學中的“拼音”“音標”教學。在音樂教學當中,樂感教學主要包含音樂節奏感、旋律感以及感知能力等多方面。對此,爲了更好地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本文詳細分析國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國中音樂;樂感培養;教學策略

音樂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在學習中必須注重對學生欣賞音樂這門藝術的能力。在音樂當中,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都有着獨特的作用和意義,音色、音調、音長以及音量等,都能夠用於表達作者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首要任務並不是教會學生如何唱歌,而是教會學生如何欣賞音樂,感受音樂,與音樂形成共鳴。對此,想要有效地進行音樂教學,首要任務便是教會學生欣賞音樂,促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賞析能力、樂感,並藉助樂感強化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優化音樂與教育之間互動,從而強化整體教學質量。對此,研究國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策略有着顯著意義。

一、注重理論,優化音樂教學技巧

沒有理論基礎的襯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無法尋找音樂的節奏感。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技巧,將以前教師帶唱的方式進行優化。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普遍目的是教會學生唱歌,並不是使其學會音樂、掌握音樂。有一些教師雖然對理論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在課堂開始之前會介紹一些簡單的理論知識,但是這樣簡要的講解並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認識音樂,更不用說掌握音樂的創作意圖、作者情緒等,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也無法爲學生的樂感培養提供有效幫助。除此之外,如果教師不注重理論,只注重音樂,學生不僅無法理解音樂背後的故事,還極有可能在重複的連續中失去對音樂的喜愛。例如,在音樂教學《土耳其進行曲》的課堂上,教師需要爲學生講解這一首歌曲,並對學生詳細介紹樂曲,瞭解莫扎特改變第三樂章的根據和方式,樂曲具備典型的土耳其軍樂特點。在播放音樂時,需要讓學生感受到樂曲當中所展現的內容以及情感。教師可以在學生傾聽樂曲的過程中,根據對樂曲情緒與內容的感受搭配自己覺得合適的動作,並感受音樂中的樂感。讓學生思考這一首樂曲當中所包含的情緒是藉助怎樣的方式和技巧描述出來的。藉助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總結能夠很快得出最終的結論,也就是通過不同的力量以及速度的差異展現樂曲的情感。藉助這樣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還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樂感。

二、藉助多聽,強化學生聽覺感受

音樂不僅僅是學習課,更多的是對音樂的欣賞和體驗。教師需要明白學生傾聽音樂的重要性,藉助音樂來感染學生的心理,並藉助學生對音樂的心理感受渲染課堂的教學氛圍,從而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音樂的背景和創作依據,從而挖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實現樂感培養。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改變教學模式與技巧,音樂課不僅是唱歌課,也是聽歌課,同樣需要傾聽,學會傾聽,需要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以及高音在音樂中的地位以及表達的情感。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先爲學生講解作者阿炳的身世,藉助作者的身世讓學生初步理解樂曲的基本意境和曲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針對性分析樂曲中的停頓之處,推斷作者此時的情緒以及樂曲在此處停頓的作用。藉助這樣的方式,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強化學生的音樂情操,從而間接地培養學生的樂感。

三、通過問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藉助有激發性、目的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求知慾望和學習慾望。問題的教學方式能夠強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國中音樂教學主要是讓學生理解音樂當中的內容和情緒來培養樂感,這也就充分體現了音樂作品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教師在音樂教學課堂上,需要善於藉助問題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內容和情緒的基礎上,才能夠真正掌握音樂的技巧。在這樣的教學當中,學生的樂感基礎也有明顯的培養效果。例如,在《瑤族舞曲》的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複習之前所學的速度標記技巧,並播放三段相關的音樂片段,讓學生來標記速度。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播放的三個音樂片段分別是哪一種民族樂曲主題。此時教師便可以提供三個音樂主題,讓學生自主思考答案,教師可以多次播放音樂,讓學生感受瑤族人民是怎樣通過樂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促使學生在討論之後給出答案,教師在之後進行講解。藉助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培養樂感。綜上所述,國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樂感,在培養樂感的同時還需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之間的關聯性,並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爲核心。教師需要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及注意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樂感,強化音樂教學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朱妍.試論國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與鑑賞能力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xx.13(5):61-61

[2]丁敏.淺探國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和鑑賞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xx.11(11):67-67

[3]沈娟.淺談如何培養國中音樂教學中學生的樂感與鑑賞能力[J].北方音樂.20xx.36(5):125-125

篇15:音樂教學論文

隨着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音樂大綱明確指出了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學校中,國中的音樂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筆者簡要談一談國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1.對音樂課的重視不夠

不管是學校領導、音樂教師還是家長對國中音樂教學認識模糊。國中音樂教學中,歷來在教與學兩個方面都不曾引起社會的重視,有的學校領導認爲音樂課可有可無,變成了學生苦學文化課之餘的娛樂課、放鬆課,還經常被一些主課老師所佔用;家長認爲音樂課沒什麼用,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認爲學生上學的目的是爲了考上大學,至於綜合素質更無從談起。由於重視程度不夠,在音樂教學的軟硬件上的投入更是欠缺。

2.音樂教師專業素質偏低,缺乏有效培訓

由於音樂教師嚴重缺失,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音樂教師,這與音樂專業學校畢業的教師相比,理論和專業素質無法相提並論,所以教學不能展現音樂的魅力,學生學習沒有得到加強。而中學音樂教師很少有機會開展有效的繼續教育培訓,致使教師的專業技能及學校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

3.音樂教學的模式陳舊,缺少吸引學生的趣味性內容

傳統教學中,錄音機、齊唱成爲國中音樂課堂上唯一的教學形式,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這樣單一陳舊的教學形式嚴重製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4.教師對新課標認知度不夠

教師對教材的鑽研和音樂情感內涵的挖掘還不夠,對學生在音樂課上的要求不嚴,教學內容過於隨意,認識度嚴重不足。因此,學生對教材中的歌曲和欣賞知識缺乏認同,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5.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

中學音樂課堂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老師只關心學生能不能學會,而不關心他們喜不喜歡學、能不能聽懂。課堂上,教師不信任學生的能力,學生缺少表現的機會,因此,學生整體參與度越來越差,這大大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氣氛和教學效果。

二、應對策略

1.教師應從自身轉變入手,轉變教學理念

學校和家長之所以輕視音樂學科的原因就是沒有擺正對音樂教學的觀念,教師應該把音樂擺在與語數外同等的位置上,以當前流行的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遊戲法等新型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加認真、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

2.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爲了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欣賞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興趣,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合唱”“舞蹈”“器樂”等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興趣小組,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3.精讀課標、深挖教材

新課改時期教學要求更嚴格,教研工作需要隨時加強,我們應該以課改文件爲工作指導,避免閉門造車,用羣組和網上交流的模式,真正吃透課標要求,並在教學中合理地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學方法上,藉助多種教學法的優勢

新課程不斷地推廣新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對高效教學法提得最多,教師要藉助高效教學法和新意教學法打破陳舊的傳統教學,把教和學的位置交換,協調教師爲主的課堂,尊重學生學習,把學生的學習需要作爲教學的依據。另外,藉助多媒體教學法的直觀性和動態性展示學生學習需要的信息、圖片、音樂等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藉助遊戲法搞活課堂氣氛,最終實現教師輕鬆教,學生快樂學的目的。

5.課堂評價要多元化、及時、到位

音樂課程教學評價對學生興趣和信心的培養是很關鍵的,教師不能像以前一樣考查學生的知識性東西,而應該分層次引導學生敢於表現。針對學生表現好的地方及時表揚和肯定,評價主體不能侷限於老師一人,而是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做到“自評”“組評”“師評”三結合。評價中注重“改進”“優秀”“聽話”“紀律”等各方面,多元化評價學生在語言、表現能力等方面的成績。教師在表揚學生時切記不能泛泛而談,而是要具體點明其哪裏做得好,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式,最好採用建設式批評,這種及時、到位的評價方式能給學生的發展提供很大的促進作用。

6.以課堂樂器爲突破口,找到音樂理論學習的捷徑

音樂理論的學習是爲課堂教學服務的,我們不能把它單獨拿出來學習,應該利用一切教學手段把它融入課堂環節中,真正成爲音樂學習的幫手。國小階段的音樂課堂已經有了器樂進課堂的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習樂器的同時還能提高識譜能力,他們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鞏固課堂的重點、突破難點,之所以會出現現在中學階段的現象,是由課堂樂器教學貫徹得不徹底等原因造成的。總之,我們應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以學生爲主體,注意生成,讓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提高興趣,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收穫自信,從而讓課堂變得更加靈動,讓學生收穫更多快樂,從而獲得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獲得屬於他們的精彩。

篇16:音樂教學論文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建立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以活動爲主線的新型師生關係。在教學中,教師要嘗試角色的轉化,改變過去居高臨下,俯視衆生的做法。走到學生中間去,甚至和學生坐在一起,一起帶着頭飾去唱歌去表演。把音樂課上得輕鬆快樂。從表面上看,只是上課的形式變了,實質上是營造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爲教學活動的主體,爲學生創造高度自由的想象和創新的環境,這纔是這種變化的實質。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發自內心的去主動學習,從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二、改革單一程序化的教學模式

音樂課堂教學不但要教學生唱歌,還要弄懂樂理,學會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欣賞能力以及樂器的演奏能力的提高等等。這就要求我們要敢於打破常規,以興趣、個性、創新思維的培養爲重點來設計課堂教學,重視和運用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活動。

1.創造性的歌唱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背景、題材的內容、作者等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想象來處理歌曲。

2.創造性的音樂欣賞

欣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感受和鑑賞的能力外,還要求學生將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來。欣賞時,讓學生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嘗試着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將視覺、聽覺、動作與創作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例如:欣賞《小青蛙》一課時,可以藉助旋律配帶各種青蛙的頭飾,把它的“伸個腿、瞪個眼”等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沉浸在唱而樂、樂而舞、舞而美的氣氛中,既美化了課堂,又渲染了課堂氣氛,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敏捷度和對樂曲旋律、節奏的感知,培養了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3.創造性的藝術實踐

(1)在聯想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活潑的特點,選擇短小的歌曲,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內容,根據音樂的發展想象音樂的形象,編講故事,隨歌曲來設計動作。

(2)在遊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多層次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音樂遊戲活動,當學會一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自編動作上臺表演,扮演與情景相適應的各種角色,使音樂更爲形象、富有真實感,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髮現新的思路,在“玩”中認識、體驗創造音樂,培養他們的各種表現力。

三、尊重學生,張揚個性,鼓勵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靈感的迸發,哪怕是一個並不符合實際的想法或舉動,都要採取尊重的態度去對待,讓學生盡情地張揚自己的個性。因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教師過於束縛學生的個性,就會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

篇17:音樂教學論文

【內容摘要】教學細節,是構成教學行爲的最基本單位,是師生互動中的具體分解,往往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效率。國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細節是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細小的環節,科學處理細節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水準。本文作者與時俱進,從巧妙設計教學細節、構建融合化的細節、優化課堂提問細節等方面論述了國中音樂教學處理方略。

【關鍵詞】以生爲本;學科滲透;課堂提問;國中音樂;高效課堂

教學細節,是構成教學行爲的最基本單位,是師生互動中的具體分解,往往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效率。國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細節是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細小的環節,科學處理細節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學水準。那麼,在國中音樂教學到底如何科學處理每一個細節呢?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以生爲本,巧妙設計教學細節

俗話說:“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細節雖小,但往往被少數教師忽視,他們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着許多細節的瑕疵,諸如缺乏針對性——教學目標空洞;重點不突出——教學內容蜻蜓點水;遠離教學實際——主觀臆斷;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偏重灌輸。作爲一名國中音樂教師,應樹立“以生爲本”的教學新理念,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善於發揮他們的長處,巧妙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細節。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唱江蘇少兒出版的《愛星漫天》時,就如此導入:先講述發生於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映秀鎮張米亞老師奮不顧身救出兩個小孩子”的故事,然後大聲朗讀張老師的生前博客中的感人肺腑之言:“卸掉我的翅膀,送給你星空中翱翔!”接着,藉助現代多媒體播放了體現人間充滿愛的錄像,學生伴隨着《讓世界充滿愛》這一背景音樂哼了起來,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啓迪,切身感悟到人類最熱烈、最真摯、最普遍的情感——“愛”。最後,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討論“從張老師的英雄壯舉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同學們普遍感悟到人間確實充滿愛,於是紛紛投入到學唱《愛星滿天》之中,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基礎。

二、學科滲透,構建融合化的細節

音樂雖然擁有自身的知識體系,但與其它學科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我們在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其它學科有機結合,逐步構建融合化的細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視野也同步拓寬。教師既可以把文學藝術引入音樂課堂,也可以把美術融進音樂課堂,甚至將有趣的遊戲引入音樂課堂。假如適度藉助文學語言,那就有利於學生把握音樂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心聲,特別是一些經典古詩詞的合理滲透,能達到“聲中有詩,詩中有聲”美妙境界。譬如,我在引導學生鑑賞、學習《春江花月夜》這一歌曲時,就把《春江花月夜》的主題旋律作音樂背景,要求學生如此誦讀歌詞:先請語文課代表進行示範性朗讀,再請全體學生齊讀,他們在令人陶醉的主題旋律中朗誦,初步感到意境具有無限魅力;在跌宕起伏、流暢婉轉的旋律下,許多學生的心絃被撥動了,並張開想象的翅膀欣賞春江美麗的景色。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先生指出: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遊戲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可見,在國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採取遊戲化的方法也是明智之舉,不僅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體現寓教於樂的新課程改革的靚點。譬如,我在引導學生學唱《唱臉譜》這一戲劇時,就讓他們分角色完成小遊戲:有的學生擔任小生,有的學生擔任青衣,有的學生擔任花旦,有的學生擔任老生,這些參與表演的不同角色學生非常認真,從而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使更多不喜歡戲劇的學生也開始感到此領域有一種新鮮的感覺,課堂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三、因材施教,優化課堂提問細節

世界級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坦言:“合理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課堂上教師的提問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是師生之間進行教學信息交流的平臺;巧妙提出問題,不僅是教師掌握教學內容信息、瞭解學生的過程,而且是啓迪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國中音樂課堂提問不盡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習慣式提問。有些教師信口開河,“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要不要”等詞猶如口頭禪,發問較多,收效甚少。②懲罰式提問。部分教師一旦發現個別學生心不在焉,就突然發問,以達到藉機整治的目的,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③表面式提問。爲了盲目活躍教學氛圍,有些教師草率提問,課堂上即使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局面,但其實質空乏無力。④形式型提問。有些教師常常連續提出“節奏怎樣?”“情緒怎樣?”等同一類型的問題,但這樣的提問流於形式,弊多利少。筆者認爲,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不斷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諸如史詩《黃河大合唱》是一部代表中華民族偉大英雄氣魄的大型音樂佳作,我在執教這一課時,先簡要闡明作品的時代背景,然後讓學生欣賞電視錄像《黃河大合唱》,並以小組爲單位研討以下問題:①《黃河大合唱》的主旨是什麼?②該作品一共有多少樂章?③各樂章採用了什麼演唱形式?④欣賞完合唱後有什麼感想?通過上述四個問題的討論,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激起了對日本法西斯的無比憎恨,強化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激情。當然,新課程理念下的提問不是教師的“專利”,學生質疑性提問同樣重要,它是學生吸取知識、感受、品味音樂的一種反應,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願景。成功的細節給人以啓迪,我們關注教學細節不僅是自身必備的素養,而且是追求課堂教學高品位的必經之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但願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斷優化教學細節,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羣策羣力,努力實現師生間的通力合作,充分體現音樂和情感的有機融合,爲構建高效課堂的大廈添磚加瓦。

篇18:音樂教學論文

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審美能力,離不開教師有效的課堂講解。音樂教育的審美性貫穿於整個音樂教學課堂中,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徜徉,感受歌詞的情感,逐步形成對音樂的健康審美意念,這也是高尚道德情操以及審美能力的展現。在國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注重課堂的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伊始就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心理。爲了實現教學效率提升的目標,引導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各種手段和要素的使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情緒更加高昂,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利用美妙的歌聲引導學生走入課堂

音樂是一種聽覺上的藝術,音樂教學就是聽覺盛宴,聽也是音樂學習的基礎,要想讓學生更快的融入到課堂之中就需要讓學生在鑑賞音樂以及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過程中提升音樂感知力。國中學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理和需要心理,這種好奇心能夠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在教師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學生感興趣的歌曲引入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新的想法,並且讓學生也能夠受到音樂的啓發。例如,教師在面對七年級的學生時,音樂教學中就可以播放一些和學生有關的歌曲,《希望與你同行》《讓我們一起來》等等,這樣的歌曲對學生未來生活有所描繪,也給了學生更多的希望,讓學生明白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珍惜時光、刻苦勤奮。音樂教學還包含了對我國音樂多樣性的展示,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因此音樂形式也多種多樣,其中教師可以按照民族特色給學生精選音樂引導曲,例如,《茉莉花》《拔根蘆柴花》等等,激發起學生的民族情懷,也感受中華民族的音樂魅力。教學就是言傳身教,教師要用自己的歌聲引導學生,豐富學生對音樂的瞭解和想象,教師自己可以演唱一些具有不同特色的曲目,以此引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和真實感受。例如,在民歌方面可以從地域出發《北京的金山上》《新疆好》《青海是祖國的好地方》等等,不管是教師親自演唱還是給學生播放歌曲,目的就是引起學生的共鳴,讓音樂課堂不再枯燥乏味,活躍課堂氛圍。

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感悟體驗音樂

感受和鑑賞音樂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更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審美有極大的促進性作用。在這一部分中,教師就需要從音樂的文本出發,從音響本身出發,以聽和欣賞爲主。教師可以使用自己的感悟去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體驗。例如,在學習《爲我們的今天喝彩》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演唱此首歌曲,並且讓學生自己談談對音樂的感受。另外,課堂中也可以引入流行音樂,國中學生比較活潑好動,也關注新鮮事,流行音樂是學生喜愛的音樂形式之一,使用流行音樂當成引導曲,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心理,活躍課堂氛圍有良好的促進性作用。教師在學生談論感受結束以後也可以談論自己的感受,尋找和學生思想的契合點。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入應該更加生動和簡潔,並且富有激情和啓發性,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反覆的聽講以及歌聲變化當中體會到音樂節奏的變化和音樂本身的跳動性,讓學生對歌曲內部的活力有所繼承。例如,教師在教授《少年壯志不言愁》的過程中,可以從感悟入手引導分析,講到“人一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遇到困難和荊棘,坎坷也是在所難免的,那麼請問同學們你們是怎麼看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苦難的呢?”學生會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此之上開展教學,能夠讓學生找到心靈上的共鳴。

三、多樣豐富的形式引導學生獲得愉悅感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了解和分析,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教學形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引導和講解中尋找到更多的音樂信息,進而構思出新的音樂思維。在新課標中已經明確的指出,教師需要給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給學生設計出更加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之中找到音樂靈感。例如,教師可以使用“敲一敲”“大自然的清晨”等等活動,讓學生自己演藝不同主題下的故事,以此獲得學習上的輕鬆感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飯碗、鐵鍋以及飯勺等等用具,用它們來代表1234567這樣的音,進而學生使用這些器具,按照不同的音,敲打出一首自己感興趣的歌曲。首先學生要確定自己敲什麼歌曲,然後再去操作。教師還可以給學生組織音樂類型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中進行不同類型歌曲的教學,對學生也進行不同的分工,例如,有學生唱歌,有學生跳舞,還有學生拉二胡,表演葫蘆絲等等,這樣的音樂班會能夠極大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班會中施展自己的才華,以此對後續的學習更加認真,找到自己在音樂方面的天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結束語:綜上所述,本文對國中音樂教學的引導藝術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國中音樂教學的引導是一項藝術,需要教師認真揣摩,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在後續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關心和幫助,尤其是對音樂學習興趣薄弱的學生,不但滿足學生在音樂方面的需要,還要對學生進行生活上的關心。

篇19:音樂教學論文

音樂作爲現代文化發展的一部分,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並且起到了豐富生活的作用。音樂藝術形式多種多樣,流行音樂已經成爲家喻戶曉的音樂類型,對人們的思想、行爲以及意識影響也十分巨大。音樂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並且音樂文化最近幾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流行音樂已經成爲很多人喜歡的風格,更是社會潮流之一。在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引入流行音樂不僅符合學生的需要,還能夠優化音樂結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基於此,以下對國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進行分析和探究。

一、國中課堂引入流行音樂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國中課堂引入流行音樂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流行音樂是當前社會上最受人們喜愛的一種音樂形式之一,對於國中學生的影響更大,因此合理地將流行音樂引入到學生的音樂學習中對學生興趣的提升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有良好的影響。傳統的音樂教學曲目一般都是比較固定的曲目,難以受到學生的歡迎,因此在古典曲目和流行音樂相結合中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有更多實際的學習感受,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其次,引入流行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多傳統的音樂教材都是一些民謠以及古典的中外音樂作品,那麼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會覺得課堂比較枯燥和乏味,由此在心中產生牴觸學習的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入流行音樂,對學生音樂理想的培養非常突出。

二、國中流行音樂教學現狀的分析

在國中課堂上,音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對音樂的選擇非常重要,這關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流行音樂的風格和其他音樂有所不同,並且在主題上也有一定的差異,給學生帶去的感受和審美性不同,從這幾年的音樂教學發展上來看,我國在國中音樂課堂上引進流行音樂也蓄積了一定的力量,但是實際教學還是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受到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我國在音樂教學上使用的教材依然是國家規定爲主的音樂教材,其中包含了政治色彩濃厚的民族歌曲,國中生比較活潑,思想前衛,對民族歌曲的興趣不是十分濃厚,學生在教材中很少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歌曲,這樣給流行音樂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例如,在國中七年級上冊中的音樂曲目有《走進西藏》《翻身農奴把歌唱》等等,這些歌曲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時代性,政治色彩也比較濃厚,和現如今流行的音樂有非常大的不同。除此之外,學生本身對流行音樂的認識也是有限的,學生處於青春期,儘管自己具備了一定的事物選擇能力,但是有些是片面追求低俗感強的流行音樂,這給學校音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消極性影響。

三、國中音樂課堂引入流行音樂的教學策略

1.共鳴性流行音樂在國中音樂課本中的引入

國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個性,傾向於個性的表達,在這方面的自主性選擇願望更強烈。每一個學生所喜歡的音樂風格不同,因此差異性比較大,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精心爲學生選擇不同的音樂作品,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國中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情感也非常真摯,並且對未來有無限的憧憬,從學生心理出發,教師在流行音樂的選擇時,就要主動尋求學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鳴感,給學生提供一些和夢想相關的歌曲。例如,使用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楊培安的《我相信》,這些都是勵志性歌曲,歌詞也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符合學生的奮鬥情況,更加積極向上,這些歌曲也被很多頒獎晚會或者是綜藝節目所運用。這些歌詞也能夠引入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在楊培安的《我相信》中,歌詞“想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世界等着我去改變,想做的夢從不怕別人看見,在這裏我都能實現。大聲歡笑,讓你我肩並肩,何處不能歡樂,無限拋開煩惱,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臺中間,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就能成爲鼓勵學生前進的信念。

2.精華類型流行音樂的引入

流行音樂是大衆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類型分支,流行音樂和大衆文化之間有着非常明顯的聯繫,但是其中也具有粗俗音樂的存在,當前的國中音樂教育還需要選擇一些精華作品,對學生正確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養成有極大的促進性作用。教師引入流行音樂要秉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使用一些較爲經典的流行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例如,使用周杰倫的《青花瓷》,青花瓷中融合了很多比較清婉的笛聲,還有一些悠揚的琴聲,歌詞和旋律就勾畫出了一種淡漠之美感,讓人深深的陶醉其中。《青花瓷》中的歌詞“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更能夠清楚地表達主人公的情感。這樣優美的旋律讓學生對中國韻味的歌曲產生了獨特的感受,和教材中的民族歌曲聯繫在一起,更能夠體會出祖國的強大和文化底蘊。綜上所述,本文對國中音樂教學引入流行音樂的探究。國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課改的要求,更加符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參考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豐富音樂課堂教學的內容,提升教學效率。

篇20: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在傳統的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導致國中音樂教學過程淪爲純粹的以教師爲主體的知識傳授過程,完全沒有將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國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充分重視國中音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思考相應的解決方案。筆者具體結合國中音樂教學中若干現象,進行對國中音樂教學策略的優化更新設計研究。

關鍵詞:國中音樂;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音樂教學有別於其他的文化課教學,它是傳授聽覺藝術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情感的交流,是培養學生藝術審美、陶冶情操的過程,體現了人類的文化底蘊。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就音樂學科而言,必須由原來的以教師傳授樂理知識爲主轉變爲面向全體學生,真正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然而在傳統的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並不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課外音樂學習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豐富的音樂課外資源就被浪費了。教師在進行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研究,結合國中音樂教學中出現的若干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音樂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習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國中音樂教學實效。

一、對國中音樂教學中的問題研究的意義

在傳統的國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考覈不夠科學嚴謹的情況,很容易導致教學淪爲形式上的教學。加上音樂在當今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地位也不高,就很容易導致國中音樂教學過程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因此,對於國中音樂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思考,其根本目的在於要將教師對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充分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促進國中音樂教學有效提升。爲了充分發揮國中音樂教學的效果,就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在結合音樂知識內容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研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在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享受音樂的同時,也爲他們音樂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二、國中音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1.知識傳授和學習脫節

在目前的國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對於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不重視,這就導致課堂往往存在着教師教學和國中生的實際訴求脫節的情況,也就造成當前考覈的內容和音樂課堂傳輸的知識點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許多教師也沒有形成相應的課堂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理念,這就從源頭上導致了國中音樂教學問題的產生。從國中音樂教學的核心目標進行考慮,就要將國中生的特點和音樂課堂的特點充分結合,尋找音樂教學和國中生之間的對接點。音樂教師要將課堂教學內容和國中生的實際學習特點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和教學的內涵化發展,進而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

2.對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有限

當前,雖然國中音樂的課時並不多,但是如果能夠深入研究國中音樂教學,合理改進課堂教學,在有限的課時裏仍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和應用能力。由於國中音樂所涉及的樂理知識還是有相當難度的,因此也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不尋找一種可行的方案,很有可能導致學生不能深入理解音樂知識,領悟不到音樂的魅力。這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如何利用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形成音樂實踐思維這一問題進行深度思考,以充分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的作用,促進國中音樂教學質效的提升。

三、國中音樂教學中問題的解決方法

1.有針對性地激發國中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在國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訴求作爲核心,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主觀能動性,以更好地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應有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求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另闢蹊徑進行國中音樂教學策略的優化,以促進國中音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例如,在《北京的金山上》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這首歌誕生的背景、創作的基本情況,先讓學生欣賞《北京的金山上》的背景故事和樂曲。然後對《北京的金山上》進行深度賞析,進而在學生自主練唱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優勢和效果。

2.保證國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合理

爲了保證國中音樂教學效率,在進行課堂教學的規劃和設計過程中,就需要充分結合具體知識點、知識體系、國中生學習的基本特點,對課堂教學的設計以及教學中的具體方式方法的合理應用進行精心策劃和安排。例如,在《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具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做合理的策劃。比如,首先可以讓學生跟着視頻學習試唱這首歌,然後讓學生自己發現這首歌包含的樂理知識,並且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遊戲等形式,去探究發現歌曲的內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豐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認知,讓他們的音樂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顯著提升。

3.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現代多媒體教學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豐富等優勢,讓學生在多種感官和多媒體互動中接受信息,使教學活動形象化、立體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但是當下,利用多媒體教學成了各種公開課的必要環節,觀摩課、評優課、競賽課都用上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無論執教者、聽課者,甚至評委都一致認爲不用多媒體,這節課就不高端、不大氣,跟不上形式,就不是創新。無論它是否有實用價值,多媒體在我們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被無限誇大,以至於“神化”。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優勢爲教學目標服務,本無可厚非,但它也只能作爲一種輔助或補充。我們教師千萬不要爲了好看,不求實用,一味地拋棄傳統教學模式;爲了追求形式上的潮流,而將教學目標棄之不顧,是得不償失的。綜上所述,在對國中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的思考研究過程中,要對音樂教學特點進行總結,對國中生的特點進行分析,以制定出合理的課堂教學策略,發揮課堂教學對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推動作用;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和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鍛鍊學生的音樂思維,並注重與其他學科建立有機聯繫,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要合理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豐富國中音樂教學的手段和資源,從而更好地促進國中音樂教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瓊茜.國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之微探[J].新課程(上),20xx,(10).

[2]樑琴.關於國中音樂教學藝術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33).

[3]楊小亮.關於國中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中旬),20xx,(12).

[4]高小亮.試論國中音樂教育中的情感體驗[J].大學聯考(綜合版),20xx,(11).

[5]張勇梅.國中音樂滲透懲戒教育的途徑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xx,(12).

篇21: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

在鋼琴演奏過程中,不僅對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要求較高,還需要演奏者具有很強的音樂理解能力。本文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對音樂表現力的三要素以及音樂表現力的作用進行總結,並從提升教師在鋼琴教學中的示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分析作品背景和內涵、多種音樂素材的使用六個方面,論述了鋼琴教學中的提升音樂表現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表現張力;作品背景和內涵

一般來說,鋼琴演奏是一門技術要求較高的音樂藝術,如果演奏者沒有豐富的積累和紮實的基本功,很難將其音樂表現力體現出來。縱觀藝術的發展歷史,涌現出很多偉大的鋼琴藝術家,他們利用鋼琴將藝術思維和情感完美詮釋出來,給後世以啓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們傳授琴藝,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最終將音樂內容完美地呈現出來。

一、音樂表現力的三要素。

1、聽覺能力。

一般來說,鋼琴教學之中音樂表現力的提升,示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爲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升學生的聽覺能力。音樂的傳達主要通過聲音的傳遞來實現。所以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較高的音色、音調等因素的分辨能力,只會這樣,才能在原有基礎上將音樂表現力進行提升,在加上不斷學習和實踐,賦予音樂更高的傳達性。

2、知覺能力。

在音樂表現力表達過程中,對於鋼琴演奏者來說,知覺能力對心理影響十分嚴重。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保證學生對音樂有一個深入瞭解,避免學生在鋼琴演奏中誤入歧途。比如說,在生活中人們都想對周圍的人進行仔細瞭解,爲此人們會仔細觀察周圍人的面部表情,通過不同的表情結構去體會周圍的喜怒哀樂。相比之下,知覺能力與上述情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學生在對創業知識進行學習時,可以順便對作品中的思想感情進行深刻領悟,利用演奏節奏的感知和體會,將情感基調構建出來,最終實現整個作品的完美表達。

3、情感能力。

總的來說,鋼琴的音樂情感表達是音樂審美能力中的一種特殊體現,在對鋼琴音樂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對音樂中的情感進行深層次理解,並通過自己的手指將其表達出來。作爲一種藝術形式,鋼琴音樂中同樣包含着作者的豐富情感,再加上很多經典的鋼琴音樂被世人永久傳唱,體現出音樂的情感能力在音樂表現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作用。

1、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

在音樂表現力之中,感受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利用感受能力對音樂中的曲調、情感傳達等因素進行良好調整。相比之下,擁有音樂感受能力的學生的鋼琴學習效果,將會比缺乏音樂感受能力學生的學習效果高出很多。感受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體會,可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音樂氛圍之中,使他們成爲音樂原創者的知音。具備音樂感受能力的學生,不僅可以在學習成績上得到提升,也能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現如今,很多學校均開始對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提高重視程度,爲音樂發展提供合格人才。

2、提升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

在鋼琴演奏學習過程中,音樂想象力對學生來說同樣重要。音樂屬於一種聽覺藝術,在藝術中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在鋼琴演奏過程中,需要依靠音樂想象力,對作品演奏的場景進行合理想象,感受出鋼琴演奏之中所傳遞的藝術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音樂表象力和音樂想象力之間的關係進行合理明確,利用音樂表現力,在原有基礎上提升學生的音樂想象力,這也是鋼琴教學之中的常用教學手段。在授課時,教師應注重示範性教學、比喻性教學等教學方式的合理利用,以此來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總的來說,音樂想象能力的提升,主要爲鋼琴建立增添了更多美的成分,讓山河之美、人生百態之美盡情的在鋼琴演奏之中表現出來,最終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提升。

三、鋼琴教學中的提升音樂表現力的具體策略。

1、加強教師在鋼琴教學中的示範作用。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教學工作,教師的示範作用均不可被忽視,在鋼琴教學中亦是如此,教師通過正確合理的示範,可以引導學生更快的投入到鋼琴演奏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認真的模仿和認知,也可進一步豐富鋼琴的演奏技巧,最終實現音樂表現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指法演奏技巧和踏板使用教學中,教師在完成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後,必須進行相關示範教學,並結合具體曲目,教育學生如何把握好每一個音符的發音,如何將音樂的感染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另外,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很容易遇到長句演奏情況,如果沒有合理的斷句處理,將會對音樂表現力造成很大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利用示範形式引導學生如何對類似困難問題進行理解,用最直接的方式增加學生理解和體會,實現鋼琴演奏中音樂表現力的大幅度提升。

2、對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培養。

相關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那麼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效率將會成倍提升。在鋼琴演奏學習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狀態貫穿於整個學習流程。因此,教師想要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始終具備最良好的心理狀態,需要對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情緒進行合理完善,避免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保持最飽滿的熱情對知識進行講解,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不理解的問題,教師應該耐心細緻的對學生進行指導,決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敷衍了事,或者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樣子,否則學生便會對鋼琴演奏學習失去興趣。在很多時候,教師會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鋼琴實際演奏,此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演奏內容進行仔細傾聽,對錶現好的同學進行適度表揚,對變現不好的學生要進行語言鼓勵,讓學生在心理感受到成功和被重視的喜悅,從而在學習的道路上變得更加勤懇,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爲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3、加強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鋼琴演奏對演奏者的手指靈活性要求很高,絢爛靈動的手指技巧也是鋼琴演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基本功練習過程中,需要對手指的靈活性進行有效訓練,從而確保在鋼琴演奏中應用更多高超的表現形式,提升音樂表現力,並將演奏者的內心有效表達出來。鋼琴演奏的基本功練習十分枯燥,任何基本功的提升少不了反覆的練習,從詞義角度來說,“練”字本身也帶有反覆的意思。

但在鋼琴演奏基本功練習過程中,並不是單一的音階、練習曲等項目的練習。任何一首作品的組成,都少不了音階、和絃等因素,但並不是將每個音階、和絃等都彈好了,音樂表現力便得到了提升。基本功訓練是一種目的性訓練,訓練時需要有收有放,來實現練習效率的有效提升。通過對基本功的有效訓練,演奏者可以對鋼琴的整體架構有了一個深入瞭解,可對大跳時間、和絃的把位鏈接等進行確定,把握各種不同的觸鍵方式。基本功的有效提升,可提升鋼琴演奏曲目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保證音樂具有足夠的音樂表現力。

4、做到教學和實踐相結合。

學習過程需要實踐進行充實,單純的學習和練習不能讓學生對演奏技能進行有效掌握。因此,強大的音樂表現力只有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才能發揮出來。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社會企業合作,讓學生參與到很多大型活動表演之中,從而獲得更多鍛鍊的機會;與此同時,教師應利用溝通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積極鼓勵學生上臺表演,提升學生的舞臺駕馭能力和表現張力,確保學生利用鋼琴將內心情感表述出來。

另外,教師在實踐訓練中可以設置不同的訓練情境,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舞曲進行彈奏,此時學生會想到不同的歡樂成分,當對不同特徵的曲目進行彈奏時,學生也會想象到戰爭、婚禮等不同場景,以此來提升學生鋼琴演奏時的音樂表現力。

5、引導學生分析作品背景和內涵。

在鋼琴演奏中,每一個演奏人員都需要具備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並將樂曲結構和表達技巧有效結合在一起。因此,不同的曲目演奏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節奏緩慢、力度柔和,如巴赫等人所創作的作品。還有的作品需要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投入很多深邃的情感,如貝多芬所創作的交響曲等。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特點進行總結,根據他們不同愛好選擇音樂風格,讓學生對音樂作品中的不同精神和歷史背景進行理解,這對於學生體會作品的深層次內涵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例如,部分學生在鋼琴演奏學習過程中,只注重演奏技巧的提升,並沒有對作品原創者的思想情感進行仔細體會,讓實際演奏脫離了原著內涵,此時的演奏便缺乏一定的音樂生命和靈性。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該以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爲基礎,爲學生灌輸更多的音樂知識和歷史知識,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最終實現對音樂作品藝術魅力的有效理解。

6、使用多種音樂素材對學生音樂表現力進行培養。

在衆多藝術形式之中,音樂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從某種程度來說,音樂具有極強的主觀特性。不同的人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策略不同。因此,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這一點,將更多的音樂素材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以此來實現不同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爲學生播放不同的藝術大師作品,讓學生通過聆聽,瞭解音樂大師之間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藝術風格,從而增加自身音樂表現能力的獨特性。在作品瞭解之後,學生也要對作品的出現誕生時代和背景進行深入瞭解。一般來說,鋼琴音樂的出現,與時代和作者的經歷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學生需要通過作者所在的時代以及作者的親身經歷,儘量與作者產生共鳴,在現實演奏過程中體會作者創作時的思想情感,這樣,便可以實現鋼琴演奏表現力的有效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可增加人們對音樂情感的理解能力,在傾聽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讓觀衆與演奏者形成共鳴,形成情感上的有效交流。所以說,教師需要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結合實踐提升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最終實現音樂表現力的良好培養。

註釋:

①寧靜。高職院校鋼琴教學與彈奏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研究[J]。陝西教育(高教),20xx(11)。

②房婷。高職鋼琴教學中音樂能力的培養方法初探[J]。戲劇之家,20xx(20)。

③史昭然。高師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初探[J]。藝術教育,20xx(Z3)。

篇22: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要求學生最好能具備一些特長,儘可能地實現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爲了響應社會號召,各中國小都開設了音樂學科,但是教學效果不佳。爲此,文章就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學音樂;合唱能力;培養策略

現階段,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只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而放棄了對興趣的培養。雖然現階段各中國小都相繼開設了有關音樂、體育等方面的課程,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尤其是中學期間學生的合唱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此我們將具體論述。

一、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

中學音樂教學的效果之所以不顯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學生不重視音樂這門課程,還有一些學生對音樂提不起興趣,導致本來應該生氣勃勃的音樂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尤其是在合唱上。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思想正趨於成熟,並且正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刻,這時候的中學生最需要一些事情去激發他們的潛能,一旦潛能被激發出來了,那麼對中學生未來的發展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中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合唱最重要的就是“合”,要讓學生的聲音合爲一處,就要求學生心裏要有團結的意識。爲了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需要教師或者學校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比如團體比賽或者一些遊戲等活動,以增強學生之間的默契感,讓學生彼此熟悉起來。另外,在音樂教學上,我們可以採用分組合唱的方式,先進行小範圍合唱興趣的培養,當小組中的學生充分具備了合唱興趣以及合唱能力的時候,再將課堂上的每個小組組合成一個大的合唱團體,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培養出學生對於合唱的興趣,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音樂情感

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也是中學開設音樂教學的一大目標。學生對於音樂的情感,直接影響着學生在合唱中的積極性。當學生對音樂表現出了熱愛情感的時候,這時學生的合唱就應該是器宇軒昂的。因此,提高學生的音樂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樣提高中學生的音樂情感呢?這就需要學校多增設音樂課程,教授給學生一些音樂方面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在音樂知識的陶冶中,瞭解音樂文化和音樂的發展史。另外,教師也應該學會解讀歌曲中作者的情感,通過向學生傳達作者的內心所思所感,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音樂創作背後的故事,以增強學生對於音樂的情感。學生對於音樂情感的理解,以及對音樂作品背後故事的瞭解,都能夠激發學生內心的一種同情熱愛之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三、加強教師引導

教師是中學生接觸音樂的敲門磚以及主導人物,教師在教學中需發揮領導與指導的能力,要充分發揮領導的作用,讓他們從心底喜歡上合唱這個藝術形式,並在合唱中起到帶頭的榜樣作用,讓學生能夠多加效仿教師的一舉一動,最後也同教師一樣喜歡上合唱。另外,教師也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合唱訓練,及時指出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及時地更正錯誤,防止錯誤的再次發生。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有的喜歡安靜,有的好動。這就需要教師要對學生的特殊性進行考察。對於喜歡安靜的學生就讓他們多聽一些合唱名曲,培養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從心底對合唱產生興趣。對於那些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多進行一些激昂曲目的練習,以發揮他們心中的潛能,學會揚長避短,這樣才能發揮出合唱的力量。

四、注重學生音樂藝術性審美的培養

美的感覺是社會真正追求的。只有教會學生學會音樂藝術的審美,才能引起學生對於音樂產生共鳴。音樂是通過人們的感知,使人們對相應的影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產生聯想、想象,進而引起聽者共鳴的藝術形式。在合唱能力的培養中,要教會學生通過看音樂、欣賞音樂作品,大腦能夠隨音樂而動。這樣對於音樂藝術美的欣賞才能夠留到學生心底,並在今後的合唱練習中表現出來。這個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藝術審美,讓學生能夠愛上各種形式的音樂,並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上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學校多組織合唱比賽活動

要想培養中學生的合唱能力,就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合唱中來,通過積極的參與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合唱能力。但是在現有的音樂教學中,學校最缺乏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合唱活動,這會嚴重製約中學生對合唱興趣的培養,使學生越來越不愛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中。因此,需要學校大力開展一些大型的合唱比賽,讓中學生在比賽中體會到合唱帶給自己的樂趣,並且還要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合唱團的活動,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愛上合唱。另外,學校不僅要積極開展一些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合唱中去,還要鼓勵那些熱愛合唱的學生自己組團參加校外的一些大型比賽,充分調動起學生對於合唱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總而言之,要想提高中學生的合唱能力,就需要學生、教師、學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積極提高學生對於合唱的興趣是提高合唱能力的最終途徑,無論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情感、藝術審美還是鼓勵學生參加比賽,目的都是爲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學生真正喜歡上了合唱這種音樂形式,才能夠提高其自身的合唱能力,才能促進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作者:丁潔 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華兵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李麗.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xx.

[2]蔣邦飛.中學開展流行音樂教學的現實意義和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xx.

[3]簡雪清.中學音樂鑑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家教世界,20xx(6).

[4]王毅.論中學音樂課中的多聲部合唱教學[D].魯東大學,20xx.

篇23:音樂教學論文

民族民間音樂不僅是一種音樂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作爲文化具有傳承的價值。然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新的藝術潮流的衝擊下,我國的民族音樂生存狀況令人擔憂。民歌、戲曲雖然也能夠經常活躍在一些大衆傳媒中, 但其欣賞主體大多是中老年觀衆,青少年對其關注度不夠。所以,保護與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一定要將民族音樂融入青少年的音樂教育之中,本文針對大學音樂教育,簡要探討了大學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的傳承路徑。

一、大學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傳承的意義

音樂是一種感性認知,只有用心體會才能夠感悟其中的情感。民族音樂凝聚了幾千來的智慧,體現了我國民族精神與形象,民族音樂的傳承,有利於提高民族意識,更深入的瞭解民族文化,增加學生的愛國意識。在如今喧譁繁華的社會裏,這種文化的薰陶有利於豐富學生審美情感, 培養大學生感受美、鑑賞美,淨化人心,提高個人素養。使學生能夠用心體會民族音樂的魅力。隨着我國音樂教學的發展,近年來,人們對於民族音樂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大學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的傳承,已經成爲繼承民族文化,提升學生民族意識的重要形式。在大學音樂教學中,系統地傳承民族音樂,有助於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內涵,認識音樂文化的多元性,進而有效提高藝術修養。大學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的傳承,還有助於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某些時候,藝術感染力比講大道理更容易被人接受。受社會環境、地理因素、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民族音樂相比於西洋音樂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聆聽民族音樂,更易於使人激動和以情動人,進而淨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將良好的道德思想溶入人心,進而起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二、大學民族音樂教學現狀

1、學生對民族音樂知之甚少,在思想上牴觸民族音樂教學

大學音樂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普遍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受各方面條件及因素的影響,大學音樂教育對於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一直不高,就算是一些普通高校的音樂專業的藝術生,民族音樂文化的薰陶也顯得嚴重不足,導致學生對民族音樂缺乏瞭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更是根本無法談及。另外,隨着文化的多元化,受外來文化思想的影響,給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也帶來的嚴重的衝擊,受西方音樂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偏西化,在音樂文化的傳播思想上,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也嚴重受阻。目前,隨着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各種流行音樂不斷推出,異彩紛呈的音樂形式撲面而來,流行音樂、爵士樂、鄉村音樂以不可抗拒的潮流充斥着音樂舞臺,流行音樂和網絡歌曲已經成爲音樂發展的主流,民族音樂相對受到冷落,很多學生不僅不瞭解民族音樂,還在思想上牴觸民族音樂教學,他們覺得民族音樂史枯燥乏味,已經是一種過時的潮流,缺乏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知識匱乏,是影響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只有在音樂教育中,營造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氛圍,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

2、缺少文化傳承意識,對傳統音樂興趣寡然

受“西方音樂中心論”的影響,在大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比較關注西洋音樂,以教授西洋樂器、大小調爲主,在教育教學中,缺乏文化傳承意識,較少關注民族音樂文化。受此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習慣於運用西方思維方式教授歌曲,有些教師認爲民族音樂因循守舊,已經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潮流,不僅在教案設計中不認可民族音樂,還忽略民族音樂之美,導致學生民族音樂知識匱乏,音樂視野狹隘,對傳統音樂興趣寡然。長此以往,不僅會淡化學生的民族音樂意識,還會淡化學生的民族責任感。時代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旋律動感的流行音樂對學生產生很深的影響,反之,傳統音樂則距今久遠,許多人覺得,傳統的民族音樂不符合青春期孩子活潑好動,所以在創作上排斥傳統民族音樂,導致學生學習傳統音樂的意願較差,對傳統音樂學習興趣寡然。另外,許多傳統民族音樂地域性較強,如黃梅戲、崑曲、、越劇、豫劇等,地域特色極其濃郁,囿於方言差異,許多學生僅對地方戲曲還有所瞭解,對於家鄉民歌比較熟悉,而對於其他地區民族音樂缺乏興趣,所以,大學音樂教學滲透民族音樂,讓學生了解更多民族音樂文化,完善民族音樂文化知識,對於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學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的傳承路徑

1、樹立正確的傳承觀念, 構築民族音樂的體驗通道

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對於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應當樹立正確的傳承觀念,在教學中,深入挖掘課程資源,打通學生興趣通道,使學生愛上民族傳統音樂,能夠正確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進一步豐富學生民族音樂體驗,使學生不僅通過有效教學瞭解民族音樂知識,更能夠在學習中感受民族音樂魅力,學會感受美,鑑賞美。,淨化心靈,提高個人素養,增加學生的愛國意識。以民歌爲例, 地域不同,其民歌呈現出來的藝術之美也有所不同。一曲陝北的《信天游》,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粗獷豪邁之美,江南水鄉的一曲《茉莉花》,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委婉秀麗之美。還有反映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爲衆多聽衆所熟悉的《繡荷包》,因爲流傳的地區不同,所呈現出來的藝術之美也不同。與外來音樂文化相比較,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歌詞曲調既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因此,在大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民族音樂教材,深入挖掘課程資源,構築民族音樂的體驗通道,給學生一個清晰的講解,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文化內涵。民族民間音樂所蘊含的美,也更容易爲學生所感知。比如,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雖然許多大學生對於京劇的接觸也比較少,但是,欣賞京劇選段《霸王別姬》,在文化的理解程度上,總要比欣賞歌劇《圖蘭多》更容易理解。所以,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鑑賞民族音樂之美,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在教學中,只有樹立正確的傳承觀念,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豐富和擴展學生審美感受。

2、加強音樂教學軟硬件投入,使學生在欣賞中感知民族音樂文化意蘊

在大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傳承,不僅需要樹立正確的傳承觀念,更需要加強音樂軟硬件的投入。這裏既包含能引起大學生興趣的民族樂器,也包含民族音樂教學器械以及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歷史傳承中,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經典的民族音樂作品。如合奏曲《川江號子》、《瀏陽河》、古箏曲《高山流水》、《漁舟唱晚》等,這些作品都蘊含着__濃郁的民族氣息。在大學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選擇那些傳播正能量的、積極向上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曲目。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纔會更深刻的瞭解民族文化,領悟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神韻以及別具一格的特點。有效的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在欣賞中感知民族音樂文化意蘊。比如:在講解蒙古族民間音樂時,教師可以用一首《聖主成吉思汗頌》向大學生們介紹民族音樂的魅力。蒙古族歌手達木丁運用蒙古族特有的高音假聲,唱出了另帕瓦羅蒂都“望而生畏”的小字三組的降,可見,民族音樂深藏的藝術魅力。還有,罕見稀有的民間女高音“長調歌王”寶音德力格爾,曾經以一曲《遼闊的草原》,使各國音樂大師爲之傾倒。教師除了讓學生欣賞民間音樂外,還要給學生介紹更多民間的獨特之處,使學生了解在世界音樂之林中,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地位,進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在欣賞中感知民族音樂文化意蘊。

四、結語

民族音樂又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新的藝術潮流的衝擊下,將民族音樂文化化融入大學音樂教學,以民族音樂文化化爲基礎,更好的發展大學音樂教育,不僅有利於音樂教育的繁榮發展,更有利於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普遍提升。

篇24:音樂教學論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已經成爲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只有承認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改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使內容表現得更豐富,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文化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音樂表現的多樣性。教師要通過多元文化的滲透,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聆聽、感知、理解音樂,提高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當前國小音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目的不明,課堂教學變成大雜燴。多元音樂教學是以音樂爲教學主線,將音樂與舞蹈、戲劇等進行綜合,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進行綜合,通過音樂材料建立聯繫,以審美爲核心,貫徹於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審美的陶冶、人格的健全。多學科的綜合可以促進學生的感受與理解音樂,但部分教師教學目的不明確,將其他學科內容作爲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這樣的音樂教學無疑是失敗的。

(2)民族音樂文化的推廣缺乏活力。教師要弘揚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但由於教師教法單一,只注重技能的學習,未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無法體現民族音樂的文化優勢,學生無法體會到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難以達到審美的效果。

(3)音樂教學中文化內容單一。教師忽視了文化多元性,駕馭民族音樂的能力弱,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無法理解文化的魅力。多元的氛圍能引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教師要改變活動單一、氛圍不濃的現狀,讓學生接納中外優秀的文化作品,促進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讓多元的音樂文化得以傳承。

二、國小音樂教學中多元文化的滲透策略

1.提高認識,促進多元文化的融合

多元文化是以民主、融合的方式將東西方音樂遺產納入教育體系之中,展示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既有全球音樂文化,也有地方音樂文化。學生在多種音樂文化的學習中,能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帶來的魅力。教師要讓學生接觸到不同文化的音樂作品,能拓寬學生的聽覺“視域”,讓他們認識到世界音樂的豐富多樣,感受其不同的特點。通過認識世界上不同地區的音樂,能形成很強的音樂適應性,提高自己欣賞的能力,同時也會以多元的眼光去認識世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元文化的滲透,爲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審美體驗,讓他們學會以接納、包容不同的文化。如在學習《茉莉花》內容時,教師唱《沂蒙山小調》,讓學生在聽一聽後說出這是什麼體裁的歌曲?接着播放《太陽出來喜洋洋》、《放馬山歌》、《川江船伕號子》、《無錫景》等幾首歌曲,再說一說它們都是屬於什麼體裁?教師播放《茉莉花》,讓學生說一說這是什麼地方的民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的旋律有什麼特點?表現了青年姑娘什麼樣的心理狀態?教者讓學生欣賞山西、蘇南、河北不同地域的民歌《茉莉花》,感受同題材民間小調的不同風格特點。

2.積極探索多元文化特點的國小音樂教學模式

我國少數民族衆多,是個多元文化集中體現的國家。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結合本土的民族特色,融入多元文化,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一是教學內容具有綜合性。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也是開展多元文化教學的依據,教師要將能體現各種風格的國內外的優秀音樂作品引入國小音樂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聽賞與審美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選擇難易適中的內容。二是教學目的須明確。音樂教學需體現音樂課程的價值,要通過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要通過明確的設計,讓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探究活動。三是靈活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既要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要發揮教師生的主導作用,爲學生營造多元文化氛圍的環境,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四是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教材、學校的辦學特色、鄉土音樂、學生等都是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多樣的教學資源,促進多元文化的滲透,促進當地音樂的傳承。江蘇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土音樂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文化的滲透,促進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教師要發展自己的班級文化,積累學生的經驗,讓學生通過文化的融合運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

三、發掘音樂課堂中多元文化的真善美

國小音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而且要體現音樂課程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彰顯音樂的文化傳承、審美體驗價值。教師要依據教材特點,有計劃地開展審美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能力,促進優秀音樂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在文化氛圍中理解音樂,充分感受到多元音樂學習帶來的快樂。總之,音樂作爲一種文化,本身是多元的。我們國小音樂教師要選擇優秀的中外音樂作品,將音樂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精心設計教案,強化師生的互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情感的發展,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

篇25:音樂教學論文

體驗是一種具有個性和探索性的過程,對於高校音樂教學來說,大學音樂教學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形式,實現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進而提升高校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式教學要以學生爲中心,教師起到引導性的作用,完善教學系統,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當前高校音樂教學現狀

高校文化課種類比較多,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以教學屬性爲基礎,落實有效的教學方案。以下將對當前的高校音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

(一)教學環境不完善

音樂教學對樂器有一定的要求,但在音樂教學中存在教學設施不完善的現象,很多樂器無法爲學生提供,導致相關活動受到限制,教學倉促結束。對於高校學生而言,學習興趣至關重要,部分學生原來沒有接觸過樂器,因此在學習中會存在信息不足的問題,難度也比較大。很多學生進步比較慢,學習積極性也隨之下降。

(二)教學理念落後

教學理念的更新對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在實踐階段存在教學理念落後的現象。陳舊的教育觀念和理念比較常見,僅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爲主,忽視了學生內在修養的培養。以現有的課堂教學而言,很多教學過於形式化,機械式地學習相關理念,最後只是爲了應付考試,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低,無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導致教學效果不容樂觀。

(三)教學質量低

高校文化課的種類比較多,音樂教育除了要掌握各種樂器之外,也需要了解相關理論,包括不同類型的音樂形式的演變和發展史等。但是受到現有教學體系的影響,在實踐階段存在教學質量低的現象,很多活動無法落實,學生對實踐操作的重視度也比較低,導致教學質量差。

二、體驗式教學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針對當前高校音樂教學形式的不斷變化,現有的音樂教學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因此在實踐過程中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將體驗式教學落實到實踐中。以下將對體驗式教學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一)適應教育改革趨勢

針對當前教學改革的現狀,採用體驗式教學形式適應了改革的發展趨勢。適當的音樂教育能讓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公共藝術課程屬於學習實踐活動,通過學習音樂和其他藝術作品,能提升學生的審美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大學生的表現力、鑑賞能力等對今後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因此,開展體驗式教學形式能豐富學生的經歷,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針對當前高校音樂教學環境差的現狀,在實踐階段需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的要求。體驗式教學形式是一種教學過程,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能豐富學生的情感經歷,讓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進而提升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針對當前高校音樂教學效果差的現狀,在實踐階段開展體驗式教學形式,教師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設計,完善規劃標準。通過不同的情境和活動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然後通過自身的想象和聯想,挖掘出學生的創作靈感,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體驗式教學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針對高校音樂教學的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以教學形式爲基礎,優化教學組織形式,將體驗式教學活動落實到實踐中,進而保證合理化應用。以下將對體驗式教學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一)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體驗,強調對學生的情感培養。教學情境的合理化設定能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由於具體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較多,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可以編排有效的音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民族主義音樂(Nationalism) 的教學過程中,要創建良好的情境教學模式,民族主義音樂是20 世紀的民族主義,同時也是19 世紀末民族主義的延續和再發展,它們同樣是在民間音樂中尋找創作元素,從而發揚本民族的音樂風格,涉及到德沃夏克音樂風格、巴托克新音樂風格和斯堪的納維亞等風格。不同類型的音樂,風格含義也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收集不同民族主義風格的代表作,讓學生進行欣賞,進行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和教育。

(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高校的音樂教學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差,必然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可以開展有效的情感體驗教學活動,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實踐教學階段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敢於歌唱、敢於表演,快樂地學習。在學習音樂的基礎上進行音樂創作是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的關鍵所在,爲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必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會,學習更多的知識,體會音樂創作的樂趣,進而幫助學生實現主動學習。

(三)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當前高校的音樂教學會開展各種類型的社交活動,爲了提升學生的情感體會,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相關的社交活動中。活動不能侷限於課堂,可以適當進行課下活動的擴展,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例如排練節目、聽音樂會或演練話劇等。學生自主參與到活動中,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能開拓自身的視野,增長見識。有效的社交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提倡個性化發展。在音樂活動中引入不一樣的方式,可以實現多元素的有效結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豐富學生自身的體驗,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激發學生的思維體驗

體驗式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體是學生,在後續教學階段,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音樂鑑賞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音樂形式,音樂和一般的文學、美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模糊性和抽象性突出,很多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實踐階段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體驗。考慮到思維體驗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習者以悟性和感受來實現對音樂的鑑賞, 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例如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同區域、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歌劇會對聲樂演唱產生不同的影響,學生需要了解代表人物、代表作、歌劇題材、藝術特徵等。以民族唱法爲例,它起源於我國,隨着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音樂形式也出現了變革,學生必須瞭解語言特點、歌唱習慣以及樂曲性質,深化對音樂的理解。

四、結語

高校音樂教學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影響,它不是單純的娛樂活動,而是培養大學生音樂素養和情感體驗的重要平臺,在實踐教學階段需要從不同的方面入手,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情境進行分析,保證課堂活動的豐富多樣。學生在體驗階段能充分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知識結構,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篇26: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幼兒藝術素養的培養,對其發展而言,是一生的財富。基於幼兒藝術素養培養的音樂教學,是兒童藝術素養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研究極具價值。我國現階段的幼兒音樂教育中,充分重視幼兒音樂藝術素養的培養,重視音樂天才的挖掘,音樂舞蹈相結合的審美教育,取得一定成績。尤其是基於幼兒藝術素養培養的音樂教學實踐創新,有激發學習興趣的音樂趣味教學、與遊戲相結合的音樂課堂教學等,爲幼兒音樂藝術素養培養做貢獻。

關鍵詞:藝術素養;音樂;幼兒教育

緒言幼兒時期是藝術素養啓蒙、培養的關鍵期,而良好的藝術修養是孩子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是孩子享用一生的財富,然而藝術修養不是孩子天生的,它需要在藝術欣賞和才藝學習中逐漸培養和鍛鍊起來。基於幼兒教育的音樂實踐教學,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使人與羣體更加融洽,對於下一代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孩子藝術修養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對孩子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幼兒藝術素養培養中音樂教學實踐的發展概況

(一)充分重視幼兒音樂藝術素養的培養

教學上,現在注重以遊戲爲主的幼兒教育,而在課堂設置上,對兒童的藝術素養培養也更加重視,注重孩子全面發展。音樂教學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重視音樂藝術素養的培養,使孩子在學習中能受到薰陶,這一點不僅得到家長、幼兒園、教師,還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同。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注重老師的才藝,並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證高質量的教學。而且不僅在兒童節等重大節慶日有活動,平日裏的一些教學環節中,有比賽,有才藝展示,爲孩子才藝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紮實了幼兒教育的基礎發展。除此之外,更加註重幼兒的參與意識,多學習參加一些藝術類鑑賞活動,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的發展起積極的作用。

(二)重視音樂天才的挖掘

在幼兒教育的培養中,不僅注重對幼兒音樂的教育與普及,更在教學中,重視發展幼兒的音樂素養,注重音樂天才兒童的挖掘。這對於具有音樂特長的孩子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提升,是對於自身能力的一種認可和肯定,也爲其發展奠定基礎。重視天才兒童的挖掘,需要在教學中,老師們不斷觀察,給孩子多表現的機會,在課堂中多設置小活動,喜歡這類活動,然後積極地主動參與,只有在具體的音樂課堂實踐中,孩子的積極參與纔會對孩子能力的發掘提供可能,注重潛能的發展,對孩子而言也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而老師鼓勵孩子們多去接觸音樂,主動學習樂器,也是提升的主要途徑,孩子的音樂天賦會在接觸中不斷顯露和提升。

(三)音樂舞蹈相結合的審美教育

學習期間,孩子年齡小,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並且注重音樂舞蹈相結合式的審美教學,增加孩子學習的樂趣,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也加強他們自身協調能力,動作感知力等多方面的培養與鍛鍊,對孩子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許多幼兒園的活動中,會發現孩子跳舞的活動很多,孩子們注重學習舞蹈,通過學習不斷強化、鍛鍊自己對於節奏等方面的掌握,這也是對平時音樂學習的一次檢驗,給孩子提供舞臺和鍛鍊機會,也符合音樂自身的體系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合理利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基於幼兒藝術素養培養的音樂教學實踐創新

(一)激發學習興趣的音樂趣味教學

幼兒具有好動、活潑的個性特點,針對他們,就必須注重音樂趣味教學,比如讓孩子們在教學中,要注意表演,這樣課堂活動具有豐富性。老師們也可以藉助多媒體,以及其他教具,在教學中不僅要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更要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點,設置遊戲,比如簡單歌曲的歌詞接龍,表演小才藝,我是歌唱家等比賽,即激發其學習興趣,又注重孩子們在發展中,不斷學習的能力,注重挖掘其潛力。趣味教學也是最新倡導的科學教學理念,活動中,老師彈琴大家唱,你表演我伴奏等活動,充分也展現了孩子們創造力,以及對活動的參與意識。孩子們的能力自然在不斷地提高。對於音樂教學,更有了發自肺腑的喜愛,因此,擅長激發孩子音樂興趣的趣味課堂,是適合幼兒發展的課堂實踐模式,理應得到推廣和廣泛應用。

(二)音樂教材的豐富與完善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我們的教學實踐結果,不可否認地對於孩子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因爲音樂教材極其有限,適合幼兒傳唱的歌曲少,這點已經得到社會和各界人士的重視,從教育部門、學校、教育者都在積極改變這一不足,音樂教材也全面豐富起來,有適合兒童演唱和表演的各類教材。而且對於幼兒樂器的啓蒙也日漸重視,不盡去聽,組織相關表演,孩子們積極參與其中,許多幼兒園帶動孩子們學習吹口琴,或其它簡單易學的樂器,這作爲教學的一部分,可以說大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的材料,對於孩子藝術素養的培養,是良好的開端,其發展也是孩子享之不盡的財富。隨着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日漸完善,人們對教育,尤其是藝術素養培養的重視,裏面也蘊藏着重要的商機,進一步做好了市場上的準備,好的教材與市場運營接軌,使更多孩子接觸並學習,擴大優秀教材的受衆,它就不僅侷限於我們的日常教學,也爲父母,或其他平臺培養孩子藝術素養,提供廣闊平臺。

(三)多種教學模式的創新

我國的幼兒教育在迅速發展,而對於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現在的幼兒音樂教學,不僅侷限在教孩子唱、跳,而是注重孩子興趣的激發,更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與接受方式,更加科學和人性化。諸如在教學中,貫穿着孩子游戲的環節,寓教於樂,孩子們輕鬆愉快的接受。除了講授的方式,主要變爲參與式的方式,通過參加大型集體活動,孩子們的表演、鑑賞,全面提高其音樂素養。除此之外,孩子們還通過觀看音樂劇、舞蹈劇、視頻等多種方式,通過音樂實踐增加孩子們對於音樂的積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也鼓勵孩子們多唱,保留其天真活潑的天性,一些集體歌曲孩子們耳熟能詳,有些教育者針對孩子們的特點,不斷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鼓勵孩子們唱歌學習,編制簡單易學、歡快的英文歌曲,孩子們在學習中拓寬了對歌曲的認識,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增加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直接提高英文素養。對於孩子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與遊戲相結合的音樂課堂教學

近年來,我國的幼兒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們嘗試把知識傳授和抽象的音樂符號變爲富有情緒、生動趣味的形象遊戲教學,而學生也是在遊戲中熱情積極的參與,表現出強烈的感情投入,甚至會表現出異常興奮與出乎想象的表演能力。且平時內向的學生也會積極的通過音樂表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結合幼兒的接受特點,要突破以往的純知識技能,向人文素養與藝術素養綜合的平臺發展。這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符合音樂遊戲教學的理念與原則,式教學的一大創新,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音樂是音樂遊戲的靈魂,而遊戲也只是教學的手段。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等,並可以根據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達到學習的目的。而日常音樂教學中游戲大致分爲七類:歌唱活動中音樂遊戲;音樂欣賞活動中音樂遊戲;打擊樂活動中音樂遊戲;綜合性音樂活動中音樂遊戲;節奏教學中音樂遊戲;學習音樂知識中音樂遊戲,識譜教學中音樂遊戲。

(五)基於多數幼兒的音樂啓蒙活動

音樂是一門通過聲音來表達感情的藝術,讓幼兒演唱歌曲、欣賞音樂、參加音樂活動等,可以說是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與刺激,使得幼兒的情感激發更爲直接和強烈。對幼兒智力的啓迪和促進,能夠激發出他們巨大的創新思維潛能。而基於多數幼兒的音樂啓蒙活動,不僅提升孩子們的藝術素養,而且對於孩子們對生活的品鑑與領悟力。也會明顯上升。從長遠而言,一向伴有孩子們喜歡的興趣愛好,絕對是孩子們精神上享用不盡之財富,通過音樂感受到生命的律動、以及感動,更好地學會生活,學會領悟生命的意義,這是符合教學目標的。

三、結語

基於幼兒音樂素養的音樂教學研究,是對幼兒音樂發展的重要啓蒙,許多孩子發現有音樂上的天賦,並予以訓練,而在教學中,對於孩子藝術素養的培養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我們在不斷髮展幼兒音樂教育中,對孩子天賦的重視與培養。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注重孩子藝術素養的培養,對於孩子今後的發展也有重要的意義,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與要求,可以說我們在教學中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由於地區上的差異,有些地方幼兒的藝術訓練、音樂教學方面經費的不足,對於幼兒音樂的教學與發展是不利的,這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而音樂教學必然也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尋出適合幼兒音樂素養髮展的模式,不斷創新,並豐富教學實踐。我國的幼兒教育,也必將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中,得到質的提高與飛躍,對於整個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蔡覺民,楊立梅.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篇27:音樂教學論文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獨立與創新、碰撞與融合等問題成爲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點,也因此出現了全球範圍內的文化一元論與文化多元論之爭。音樂文化作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同樣存在音樂文化在一元與多元兩種發展取向上的爭論。本文力求探究在文化多元論影響下,外國民族音樂文化對中國音樂文化的影響。

一、文化一元論與文化多元論

(一)文化一元論

文化多元論是針對文化一元論的觀點所提出的新時期全球文化的發展圖景。自人類社會進入後工業化以來,文化一元論與文化多元論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激烈的爭辯。二者爭論的焦點主要在於對文化的本質、文化的發展取向、文化的關係、文化的功能以及文化結構的認識問題上。文化一元論趨向於人類文化與價值觀念的認同與同化,認爲受強勢的政治、經濟、傳統文明力量所支撐的文化價值體系會在向其既定目標的發展過程中同化世界範圍內的弱勢文化而發展成爲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價值體系,進而成爲文化的主流。這種主流文化會受到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認同與理解,成爲全球範圍內的核心文化,致使世界文化呈現出一元發展的局面。

(二)文化多元論

文化多元論則針對文化一元論的認同與同化的觀點,強調不同文化固有體系的穩定性。多元文化論堅持文化的特殊性和異質性,完全否認文化趨同的可能。認爲文化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是傳統價值觀的積澱,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內核和文化特色。這種歷史性的積澱不會改變,更不會被某些主流文化所同化,只能在多元文化林立、發展過程中彼此相互吸收、借鑑,進而不斷取得文化內涵與特色的繼承與創新。多元文化論在保持文化的特殊性與獨立性的基礎上以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相互促進爲終極價值取向。多元文化論的出現給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成爲文化精神獨立、創生的邏輯起點,爲不同文化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並創造了發展空間。

二、文化多元論的闡釋及其理論觀點

文化多元論受後現代哲學思潮影響,並以後現代哲學的核心思想爲基礎,反對文化的絕對、單一,崇尚文化的多元並存。後現代哲學以利奧塔、德里達、福科、羅蒂等人爲代表。後現代哲學反對基礎主義、絕對主義和本質主義,批判近現代絕對知識觀的思想基礎,由對客觀性、普遍性的認識轉向了對意義的多元性、合理性解釋,使不同認識以及不同文化的認識之間的平等對話成爲可能,它爲當前的多元文化音樂觀念提供了認識論基礎。後現代哲學思想中的文化多元論打破了近代以笛卡爾、培根、康德等哲學家們確立的世界的一元論觀點,否定了文化的客觀性和絕對性,成爲文化多元化並存的基礎,肯定了文化的獨特性以及具有不同意義與特色的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

在文化多元論視域中,文化並無主流與非主流、強勢與弱勢之分,每一種文化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中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文化結構和精神特徵,只是彼此的存在和表現形式不同,其中差異性和多樣性是文化多元存在的關鍵。文化多元論的觀點對“文化殖民主義”形成了強烈的衝擊,打破了以西方發達國家爲代表的主流文化對非主流文化和弱勢文化的“殖民”意圖,否定了強勢文化結構中的原則、標準對非強勢文化的適用性和指導作用,肯定了文化的穩定性、繼承性與創造性。同時,文化多元論的觀點認爲文化是根據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發展的目的和發展需要積澱而成的,這種積澱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受到不同民族、國家價值發展取向的影響,文化的形成具有指向性,並以各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目的爲導向。文化發展的主體需要不同,也必然使文化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民族性和差異性。文化的民族性成爲民族團結、國家強盛的核心精神力量,差異性則是各民族、國家的獨特的民族精神文化的具體表現。

三、文化多元論對音樂文化的影響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種主要表達形式和傳播方式。隨着文化多元理論的發展,音樂文化也深受其影響。一般來說,多元文化中的“多元”二字,可以理解爲文化的多種來源、多種風格、多種樣式、多種內涵、多種表現方式等,它與“本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音樂文化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彼此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發展過程中相互借鑑、汲取,在不斷取得繼承的同時也實現了創生,促進了音樂文化的多元發展。這些發展不僅表現在音樂價值觀念的轉變,還表現在音樂審美心理的融合、音樂教學內容的豐富、音樂演繹風格的轉變、音樂創作形式的創新等。

但在音樂文化取得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一系列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例如:多元文化發展過程中音樂文化的價值取向問題、音樂文化民族獨特性的保留問題、本土音樂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問題、音樂文化的差異性與趨同性問題等。在音樂教育領域,主要有音樂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問題、音樂課程的設置與實施問題等。這些問題成爲人們日趨關注和研究的焦點。

文化同化通常會導致文化的主體性喪失,進而引起文明的消失。深入研究文化多元論對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正確認識文化多元背景下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助於建構各民族、國家獨特的音樂文化價值體系,能夠促進音樂文化在保持其主體性和民族性的同時借鑑融合,實現音樂文化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四、文化多元理論下外國民族音樂對中國音樂的影響

在近百年來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受文化多元理論的影響,外國民族音樂對我國的音樂文化產生了重要作用。外國民族音樂自“五四”時期傳入中國,在與中國音樂的碰撞與融合過程中,深刻影響着我國的音樂價值觀念、音樂審美取向、音樂的民族特色、音樂的教學內容、音樂創作以及音樂的風格和形態等。這種影響更多的有着正向功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負面作用。我們必須理性的認識外國民族音樂對我國音樂文化的影響,唯有如此,才能正確處理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問題,才能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精神特色、形成正確的音樂文化價值取向,進而在音樂文化林立的國際舞臺中樹立自身的文化地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音樂文化體系。

(一)對音樂價值觀念的影響

在文化多元背景下,外國民族音樂的中國化發展對我國人民的音樂價值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使我國人民由對傳統民族音樂認識的價值統一逐步走向了價值解構,呈現出音樂價值觀念多元的局面。音樂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發展對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樣,音樂價值觀念的轉變也直接導致音樂審美取向、音樂教育、音樂風格、音樂創作等方面的多元化發展,併成爲核心影響因素。文化多元背景下音樂文化的發展改變了我國人民的音樂價值觀念,音樂價值觀念的變化又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促進了人們對音樂文化的認同與理解,使異域音樂文化不斷取得新的融合與影響。

(二)對音樂審美取向的影響

價值觀念是審美取向形成的基礎,審美取向是價值觀念在大衆心理和思維層面的具體表現。音樂文化價值觀念的轉變必然會帶來人們音樂審美取向的變化。在文化多元的世界潮流中,種類繁多、主題各異的外國民族音樂被引入中國,並以豐富、多元的審美表現力衝擊着我國人民對傳統音樂的美學認識與判斷,使人們對音樂文化的審美取向從單一走向多元,人們大衆的審美心理由封閉走向開放。審美取向轉變所帶來的音樂內容、音樂演繹形式、音樂創作風格的多元發展促進了我國音樂文化的繁榮。

(三)對音樂教學內容的影響

音樂教學內容受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直接反映着音樂文化的發展狀況和水平。隨着後現代哲學的發展以及文化多元理論的深入影響,外國民族音樂走進中國音樂文化體系,在與中國傳統音樂的融合過程中多方面影響着我國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上主要表現爲音樂教學內容和主題的豐富多樣。國外經典音樂曲目和樣例被列入音樂教科書成爲音樂教育領域師生共同學習和研究的對象,管絃樂器、美聲唱法等開始走入課堂,被師生廣泛學習,例如:俄羅斯的號子、意大利的美聲唱法、鋼琴曲、交響樂、流行音樂等。這些外國音樂的引入極大的豐富了我國音樂教學內容,使音樂教學內容由傳統的單一走向現代的多元,由古典走向了“異彩紛呈”。

(四)對音樂文化傳承的影響

多元音樂文化的交叉作用和相互影響勢必會動搖各種音樂文化固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我國也不例外,受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影響,近一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探索着我國傳統音樂與外國音樂藝術的融合發展問題,力求科學、有效的借鑑外國音樂藝術的合理成分,進而促進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但在我國音樂文化的實際發展過程中,由於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不均衡以及對外國民族音樂的盲目認可,人們在探究二者結合的過程中對外國民族音樂存在更多的認同心理傾向,缺乏對外國民族音樂的理性思考和深入研究,導致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研究趨向沉寂,而外國民族音樂走向繁榮。這種現象已經給我國音樂文化及其民族特色帶來傳承與發展中潛在的危機,足以引起我國音樂文化研究者和建設者的警惕。

五、問題及反思

在文化多元論的影響下,世界各民族、國家的音樂文化打破了其固有的藝術體系,逐步走向了融合發展。融合的音樂文化並非是世界音樂文化的統一,而是在保持各自音樂文化民族精神和藝術特色基礎上的借鑑和吸收,絕非是強勢音樂文化的登場導致弱勢文化的意義喪失,更不是主流文化的發展導致非主流文化的落寞。音樂文化是歷史發展過程中民族精神認同的結果,是羣體價值取向的和諧統一,有其自身的穩定性和獨特性。因此,音樂文化的相互融合是多元文化彼此理解、認同的過程,是在繼承各自音樂文化傳統價值體系過程中的豐富和創新。但由於對音樂文化本質認識的偏頗,導致對異域音樂文化盲目崇拜、至上推崇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不僅不利於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更不利於新時期音樂文化事業的全方面建設,更難於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音樂文化體系形成推動作用。相反,更容易導致在外來音樂文化的影響下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淡化。因此,正確處理音樂文化的本土化與國際化問題、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問題、文化的民族性與民族差異性問題應當成爲當今學界思考和研究的重點。唯有如此,才能對我國音樂文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形成全面的把握,進而促進我國音樂文化的良好發展。

篇28:音樂教學論文

馬克思說過:“對於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這說明,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能力,那麼,音樂的美感就不能爲學生所感受,音樂本身也會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國小音樂教育的任務,國小音樂課就不能不重視音樂欣賞這一環節。筆者認爲音樂欣賞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益處。

一、通過音樂欣賞,可以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記憶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例如一年級教材上的《口哨與小狗》,用模擬手法使音樂產生直觀聽覺形象。在欣賞作品時,我看到很多學生和着那詼諧、活潑的音樂旋律,隨心所欲地搖晃着腦袋,扭動着身體,一副頑皮、神氣的樣子,自己彷彿就是音樂中的小主人,吹着歡快的口哨,心愛的小狗在其身邊搖着尾巴,嘣來跳去。我不禁爲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所激動,更爲音樂欣賞的魅力而折服。

二、通過欣賞我國民族音樂作品,有助於弘揚民族音樂藝術,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四年級教材中的《碼頭工人》是欣賞曲目中的精聽曲目,作品揭示了舊社會勞動人民反抗壓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運用三連音這一特殊節奏型,21次重複出現,使主題旋律不斷上升到高潮,給學生留下了形象、鮮明、深刻的印象。在欣賞時,我給學生講述了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事,寓教於樂,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激發了他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熱愛偉大祖國、建設偉大祖國的豪情壯志。民族器樂曲《百鳥朝鳳》是我國民樂中的瑰寶,學生通過欣賞,可以引起自己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三、音樂欣賞,可以使學生接觸古今中外,風格各異的經典之作。

許許多多的音樂作品是經過錘鍊、考驗的藝術生命力較強的精品。例如《土爾其進行曲》、《〈卡門〉序曲》等等。學生欣賞後,可以開擴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鑑賞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篇29: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技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真正能夠引起聽者共鳴的演奏不僅僅是鋼琴技巧的表現,同時還需要演奏者發揮音樂的表現力。從學習的角度上看,如果鋼琴學習只是單純的技巧練習,那麼鋼琴的學習過程必然是枯燥的。因此,音樂表現力的學習也是鋼琴演奏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實際的鋼琴教學做出分析,剖析音樂表現力在鋼琴教學中的實際意義,對如何在鋼琴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做出切實的探討。

【關鍵詞】鋼琴;表現力;音樂;教學

鋼琴在演奏界有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被稱爲樂器之王。鋼琴相較於其他樂器,音域寬廣,發出的聲音也極其洪亮,但是,學習鋼琴不僅僅是針對令人眼花繚亂的演奏技巧,對於音樂表現力的學習也極爲重要。學習鋼琴不僅僅是一門技藝,也是陶冶自身藝術情操的一個過程。在鋼琴教學中,老師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而不是單純地注重對技巧方面的培養。從長遠來看,學生的音樂表現力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音樂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處於主動地位,學生通常只是被動性的學習。因此,老師應當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在實際鋼琴教學中注重對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增強學生演奏時的感染力,全面提升其音樂素質。

一、音樂表現力解析

音樂是一種無國界的語言,音樂中情感的豐富程度遠超我們的生活語言,也是演奏者利用作品與聽者進行心靈溝通的一種方式。音樂作者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喜怒哀樂,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再進行二次創作,更加豐富了音樂作品的情感內容。音樂相對於語言來說,表達的內容通常不具有直觀性,但是對學習者以及聽者想象力的提升是語言所不具備的。所以,擁有想象力的演奏者,通常在音樂中融入的情感更爲豐富,更能引起聽者的情感共鳴。[1]聽者與演奏者之間的共鳴正是雙方溝通的體現,在共鳴之中理解彼此也是音樂獨有的特性。正是這樣的特性讓鋼琴演奏不僅僅是技巧上的發揮,更是演奏者通過對原作品的理解,對自身想象力以及情感融入的發揮。學生在學習鋼琴中要學會對樂曲的情感有正確的理解,才能通過自身的演奏將音樂中的情感體現出來。

二、鋼琴教學中培養音樂表現力的實際策略

(一)瞭解樂曲

學生在鋼琴學習中,對音樂作品的瞭解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從而決定演奏出來的樂曲是否有情緒感染力。[2]爲了讓學生能夠全面地表現出樂曲本身的情感,提升學生的演奏水平,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學生對作品的認知以及音樂樂感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向學生主動介紹作品的背景故事,將創作者以及作品的創作動機進行介紹,並將樂曲的時代背景聯繫起來,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讓學生全面地瞭解即將學習的樂曲。只有學生在瞭解了樂曲之後,才能全面地發揮出樂曲本身的情感。在對樂曲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後,學生才能在演奏時融入自身的情緒,從而達到演奏者與觀衆之間的共鳴。

(二)互動教學

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單方面的對學生進行灌輸,學生失去了在教育中的主體性,只會對知識的學習產生厭倦心理。[3]鋼琴學習本身是一門藝術課程,學生要對該門課程有興趣,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不單單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技巧方面的教學,要通過文化背景進行多元化教學,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全方面學習。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樂曲背景的介紹時,老師可以通過彈奏的方式,隨後向學生提問:你從樂曲中聽到了什麼?樂曲的背景說的是什麼?一步一步地讓學生加深對樂曲的認知程度,啓發學生對樂曲展開想象。老師在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能夠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通過老師在一問一答中的引導,讓學生從中學到更多關於音樂的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加強學生的音樂表現及創新能力。

(三)理解力培養

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與音樂本身的背景故事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樂曲有自己的理解,通過教師恰當的比喻,將音樂較爲抽象的表達內容更直觀地體現出來,讓學生能夠通過樂曲的旋律變化,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透過主旋律與伴奏等多個聲部的配合,表達出一首樂曲完整的情感內容。只有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更爲全面,才能夠在音樂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升樂曲的藝術魅力。

(四)基本功的培養

許多觀衆喜歡觀看鋼琴演奏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爲鋼琴演奏者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法,這是演奏者擁有紮實基本功的體現。但是,紮實的基本功的真正作用並不是營造演奏過程中的視覺效果。擁有紮實的基本功,才能讓演奏者得心應手地發揮音樂表現力,所以,基本功的訓練對於音樂表現力的培養來說非常重要的。技巧的練習避免不了“反覆”,所以練習的過程肯定會有一定的枯燥性。鋼琴的音色變化是通過演奏者的手指控制的,需要演奏者對鋼琴鍵位的充分熟悉,並且控制好手指的力量以及速度。在演奏過程中,手指與鋼琴鍵的接觸面積越大則表明手指的力度越大,彈出的音色就越柔和,曲風就更加緩慢;反過來說,手指與鋼琴鍵的接觸越小,鋼琴鍵的回彈就越快,聲音就更加的快速以及尖銳。老師需要讓學生每天都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基本功訓練,勞逸結合的針對基本功動作進行練習,有節奏以及效率的培養學生,只有在學生有足夠紮實的基本功之後,才能讓音樂表現出應有的情感元素。

(五)演奏實踐

舞臺上的每一分鐘精彩表現,都是通過表演者在舞臺下的大量練習得來的成果,但是好的舞臺表演是離不開大量的實踐的,在鋼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往往忽視了鋼琴舞臺實踐的重要性,往往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教學上[5]。在鋼琴教學中,舞臺實踐其實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往往有學生擁有足夠的演奏水平,但是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卻會因爲緊張,不能正常發揮,那麼就談不上良好的音樂表現力了。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小型音樂聚會的形式,讓學生在音樂會上進行表演,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舞臺經驗,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在音樂會上學習到其他人的優點,加強學生的音樂修養,在以後的正式表演中才能不拘謹的發揮出自身的真正水平,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以及從容不迫的氣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鋼琴的培養不應當僅僅注重學生技巧上的培養,教師要改變目前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從多種教學模式入手,提升學生對於鋼琴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通過實際的教學策略全面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以實際演奏爲目標,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實際演奏能力,讓學生在正式表演中表現出良好的舞臺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春.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和訓練[J].大舞臺,20xx(03):86-88.

[2]楊雪男.論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xx(20):186.

[3]赫迪.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黃河之聲,20xx(14):38.

[4]凌芷.鋼琴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應用策略研究[J].大衆文藝,20xx(24):192.

[5]唐碧蓉.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升策略[J].黃河之聲,20xx(08):23-24.

篇30: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和變化,社會對幼兒教學的關注越來越高,尤其是希望幼兒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的機會,因此十分重視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在幼兒教學中應用音樂遊戲,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更能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這樣就有利於幼兒今後的學習和發展。就幼兒教學中音樂遊戲的應用進行研究,並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教學;音樂遊戲;應用策略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採用較爲單一的教學方式,既不利於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音樂遊戲結合幼兒最喜愛的兩種活動,音樂能夠放鬆幼兒的心情,遊戲能夠提高幼兒的興趣,這兩者一結合自然就能充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爲幼兒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幼兒教學中音樂遊戲的重要性

1.音樂遊戲的重要性音樂遊戲是指在音樂過程中加入合理的遊戲,以此來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協調能力,將音樂遊戲應用在幼兒教學當中,能夠讓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遊戲,這樣就能很好地提高幼兒的協調能力,使幼兒在音樂遊戲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有助於提升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語言技能。音樂本身就有着自己獨特的魅力,若將其應用在幼兒教學過程中,能夠提高幼兒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將音樂遊戲應用在幼兒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展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間接地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有利於推動音樂品德教育教學。

2.音樂遊戲的應用方法將音樂遊戲應用在幼兒教學中,一定要根據相應的策略才能夠充分展現音樂遊戲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將音樂遊戲的趣味性展現出來,尤其要將音樂遊戲的應用意義與幼兒教學的內在需求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另外,在應用音樂遊戲開展幼兒教學活動時,幼兒教師一定要將音樂遊戲的應用目的與幼兒教學的教育目的進行統一,並且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認知能力來調整各項活動,這樣才能充分展現音樂遊戲的作用,纔有利於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

二、幼兒教學中音樂遊戲的應用策略

1.在幼兒教學中應用音樂遊戲,那麼就需要重視音樂遊戲的選擇,只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年齡特徵來選擇最合適的音樂遊戲素材,這樣才能爲接下來的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第一個環節之中教師應將遊戲情節作爲開端,儘量選擇與幼兒實際生活相符的音樂和遊戲,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參與捉小魚遊戲,首先可以讓幼兒跟隨音樂的節拍進行活動,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進行扮演,如貝殼、小魚等,然後貝殼在音樂停止前需要抓住小魚,而小魚就需要在音樂停止前避免被貝殼抓住,最後在音樂停止之後小魚和貝殼都需要蹲下變成石頭,直到下一輪新的遊戲開始。這種類型的音樂遊戲,不僅考驗了幼兒的協調能力,更提高了幼兒的反應能力。

2.將音樂遊戲應用在幼兒教學之中,還可以在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方面呈現,教師可以將一些感性的音樂材料和結構圖進行加工,或者對其進行適當加工,這樣一來就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且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習和玩耍的雙向結合,利用幼兒對音樂遊戲的好奇心,使幼兒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極高的參與興趣,讓幼兒不僅學會模仿,更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來進行創新。

3.音樂遊戲主要是將遊戲作爲助力,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用較爲簡單、符合幼兒認知能力的音樂來使幼兒接受這種教學思維,從而達到開展音樂遊戲的教學目的,採用音樂遊戲來對幼兒進行音樂符號教學,能夠改變以往傳統、枯燥的教學氛圍,更有利於幼兒學習音樂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1、2、3、4、5、6、7等音符的過程中,可以將蘋果作爲音符標註對象,在幾個蘋果身上分別寫下需要講解的音符,然後讓幼兒隨機選取一個蘋果,將上面的音符唱出來,這樣一來,就能提高幼兒的反應能力,加強幼兒的音樂技能。

4.處於幼兒階段的幼兒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往往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會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幼兒審美教育不足就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起參與音樂遊戲的道具製作過程,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更有利於提高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例如,教師在選擇一個遊戲之後,就可以引導幼兒一起參與道具製作,如糖梅仙子游戲中,教師就可以先對故事情節進行講解,然後讓幼兒獨立思考如何去佈置和製作相關的背景和道具,這樣就能在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的同時,加強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有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綜上所述,本文對幼兒教學中音樂遊戲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得知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學的理念和方式也有所改變,在將音樂遊戲應用到幼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實際生活來選擇相應的音樂遊戲,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審美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更有利於幼兒今後的學習和發展。

篇31: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舞蹈之所以美麗,不僅是因爲表演者的舞姿優美,形象華麗。同時因爲有了音樂的配合,才使得舞蹈吸引人。舞蹈的表演離不開音樂背景,如果沒有背景音樂,舞蹈就會顯得枯燥、單調。因此,在國中舞蹈教學中要融入音樂教學。

關鍵詞:舞蹈;音樂;融入

前言

在舞蹈藝術的觀念中,音樂佔據重要地位,伴有音樂的舞蹈,顯得更美麗動人,融入音樂的舞蹈,可以使表演者更能夠發揮自身的才能,表演者通過音樂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表現出來,這使得舞蹈更加生動形象。舞蹈獨特的氣質、藝術,只有音樂才能把它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本文筆者將對國中舞蹈教學中融入音樂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

一、國中舞蹈教學融入音樂教學的作用

1.增加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舞蹈在衆多藝術表演中具有獨具特色的美,表演者通過優美的舞姿,使觀衆能欣賞舞蹈、熱愛舞蹈,但是舞蹈離不開的音樂的伴隨,失去音樂的舞蹈,就像是一個無聲電影,只具有表達能力,而不能產生動聽的聲音。因此,在國中舞蹈教學中要融入音樂教學,要使學生通過音樂對舞蹈產生更深的情感,在表演時發揮自身的情感表達,從而把自己的情感與舞蹈的意義融合在一起,這樣表演出的舞蹈才更吸引人[1]。

2.使觀衆融入到舞臺當中

如果沒有音樂作爲舞蹈的背景,那麼表演者在舞臺表演時,會顯得單調,觀衆也很難理解表演者所表演的舞蹈,不能夠感受到舞蹈的含義。因此,舞蹈教學離不開音樂教學,帶有音樂的舞蹈,可以使觀衆融入到舞蹈中,體會舞蹈所表達的情感與意義。

二、國中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相融合存在的問題

1.教學形式的缺失

部分國中音樂教師不注重把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相融合,而且音樂教師的觀念是音樂就是音樂、舞蹈就是舞蹈。所以造成音樂教學形式單一,尤其音樂教師不能結合現代科技進行教學,顯得音樂課程古板、無趣,教師不能把音樂的旋律與舞蹈的動作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在跳舞時顯得機械化,動作、表情都顯得僵硬,沒有美感,學生在整個音樂學習中都處於被動形式,無法舞蹈進行創新,致使舞蹈沒有藝術魅力,學生對音樂的知識也不能深刻的理解[2]。

2.教學手段的缺失

對於國中音樂教學,學生在舞蹈的認識中,沒有形成一致看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運用傳統的歌曲進行教學,沒有運用舞蹈教學,而且在編排舞蹈時,動作單一,沒有系統化,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把舞蹈藝術融入到音樂藝術中。

三、針對國中舞蹈教學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提出的措施

1.明確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

要想使舞蹈融入到音樂中,首先就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只有教師認識到舞蹈教學融入到音樂教學的作用和意義,纔會在教學中把舞蹈融入音樂,同時音樂教師也會帶領學生學習舞蹈,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影響着每一位學生在音樂道路上的發展。

2.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

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要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教案設計、教學活動、教學組織形式上的要有所創新,併合理安排教學,教師做好學生的引領者,要把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相結合,使整個教學過程都融如舞蹈的創意和音樂的節奏,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播放音頻,在結合舞蹈練習,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積極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處於主體地位[3]。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播放音樂,帶領學生一起跳舞,邊唱邊跳,從而活躍課堂氛圍。

3.音樂教師要結合現代科技進行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教,學生學”,所以學生早已習慣這種教學方法,而利用現代科技進行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歌曲《憶江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早已熟悉歌詞的內容,所以教師就不用在歌詞上浪費時間,由於學生已經熟悉歌詞,就會歌曲產生興趣,學習歌曲會節省許多時間,教師可以在多餘的時間裏,給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欣賞歌曲《江南好》的MV,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江南的魅力,通過情景與音樂的相融,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江南中。在現代科技的影響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學生也會提高思維創造力和想象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音樂發展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結合舞蹈教學也可以使學生掌握舞蹈技巧,並能夠運用舞蹈技巧。

4.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可以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要堅持舞蹈與音樂的合作,形成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整體性,要讓學生在舞蹈教學中掌握音樂的技巧,使學生能夠有效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要有吸引學生學習的點,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例如:音樂教學《茉莉花》,教師可以分組教學,使每個組自編舞蹈,然後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表演;教師也可以讓部分小組合唱,另一部分小組表演舞蹈,這樣音樂與舞蹈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情感把舞蹈充分的表演出來,要使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和思想價值。音樂教師也要通過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的相結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使音樂教學更加新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只有這樣,纔會爲學生未來的音樂之路打好基礎,使學生在未來成爲優秀的人草,爲國家未來的音樂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瓊茜.國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之微探[J].新課程(上),20xx,(10):34-45.

[2]樑琴.關於國中音樂教學藝術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33):12-34.

[3]楊小亮.關於國中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中旬),20xx,(12):10-23.

篇32:音樂教學論文

如何把潛意識理論應用到音樂教學

人腦接受信息的方式分爲有意識和無意識接收兩種方式,我們每天都會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無形的刺激,引起我們的注意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

有意識接收是人腦對於周邊事物的刺激有知覺地接收信息;而無意識接收是人腦對於周邊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覺地接收,這就是所謂潛意識。

人的學習活動也是在感情和潛意識的共同參與下進行的,是顯意識與潛意識交織的心理活動。當學生的顯意識在學習課程的同時,他們的潛意識也吸收着各種信息,並對顯意識時時刻刻施加着影響,增加着或者削弱着顯意識學習的效果。

當顯意識和潛意識處於積極和諧的相互作用狀態時,學習效果就會成倍提高,反之,當潛意識處於消極狀態或抵抗着顯意識的活動時,學習效率就會降低。

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激發其潛意識並誘導其傾向於學習對象,最大限度地將潛意識和顯意識協調起來。啓發了學生的潛意識,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美國知名學者奧圖博士說:“人腦好像一個沉睡的巨人,我們均只用了不到1%的腦力。”

一個正常的大腦記憶容量有大約6億本書的知識總量,相當於一部大型電腦儲存量的120萬倍。如果人類發揮出其一小半潛能,就可以輕易學會40種語言,記憶整套百科全書,獲12個博士學位。

根據研究,即使世界上記憶力最好的人,其大腦的使用也沒有達到其功能的1%,人類的智慧和知識,至今仍是“低度開發”!科學家研究指出:音樂對於大腦顯意識和潛意識的開發都有着積極的作用。

那麼,在音樂課堂中如何有效地發揮它的潛能呢?

一、認識潛意識能量巨大的重要性

博恩·崔西說:潛意識是顯意識力量的30000倍以上。 這就是我們爲什麼要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潛意識學習的根本理由。

二、加強感情色彩信息開發潛意識

教學中根據課型和具體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做法。導入新課時,教師把設計好的語言用抒情的朗誦、優美的語言、傳神的手勢、會說話的眼睛傳給學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

1.故事法:用形象的比喻、擬人化的手法,鮮明的感情色彩,把歌曲的題材、內容表達出來。不但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還能更充分地發揮學生潛意識學習的巨大潛能。

例如:引入時我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幾隻‘可愛的’小山羊在山頂上玩耍,突然間衝出了三隻‘兇狠的’大灰狼。突出小羊的可愛和大灰狼的兇狠。

後來,大象、狗熊、刺蝟和獵狗都聽見小羊的呼救紛紛趕來幫助小羊,大家團結起來把狼趕走了。”通過這樣的導言把感情色彩帶給學生,使學生情不自禁地置身於情境中。

2.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歌曲中的人物引發他們學習的慾望。例如:《保護小羊》一課中。我讓同學們分別扮演小羊、大灰狼、大象、狗熊、刺蝟和獵狗進行表演唱,使學生通過表演進一步感受歌曲和故事的情感。

三、充分利用圖像刺激潛意識

利用好圖片、影像等直觀教具。在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一課時。錄像播放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學生行注目禮、少先隊員敬隊禮等圖片,同時,講述我國曾經經歷的苦難歷程和人民不屈不撓頑強鬥爭的精神,引導學生體驗“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在隆隆炮火中前進的悲壯激昂的歌詞,感染學生引起共鳴。

讓學生講講每週一參加升國旗儀式的心情,產生唱國歌、愛國旗、愛祖國的思想。利用電教媒體,根據教學內容,穿插提問,既能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也有助於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用鮮豔、生動活潑的投影片配合音樂激發興趣。採用這個方法可以把歌曲的文字、音樂描寫和影像描寫融爲一體,可以化抽象爲形象,幫助學生理解音樂。

例如:在上《誰唱歌》一課時,根據歌曲內容自制複合投影片。投影片上描繪的是一副美麗的春光圖。老師抽拉圖片配合選取好的音樂把學生帶到這美麗的場景中。學生根據畫面,在老師的提問中說出此曲表現的內容。

首先出現美麗春光圖,聽到了“喳喳”的叫聲。老師問:“這是誰?”一組同學答到:“喜鵲”,同學說的同時拉出喜鵲伴着叫聲。拉出小鳥問同學它怎樣唱歌,同學一起模仿。鳥聲起,圖片中飛來了一隻小鳥。依次小鴨、公雞也出現了。

根據已有的經驗同學們很容易就模仿出了這幾種動物的叫聲。有的學生還根據旋律自編了小牛、小羊、小貓、小狗等動物的叫聲。利用音畫結合進行教學,它不僅使光、聲、色、形融爲一體,而且能夠輸出的物體形象信息與文字材料得到密切配合,讓學生融於情景之中,有身臨其境之感。

四、營造輕鬆氛圍,形成愉快學習的潛意識

師生營造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讓音樂成爲師生溝通的情感橋樑。在開放的音樂教學中,盡力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輕鬆、愉快的氛圍,保持良好的師生關係,儘可能地走到學生中間,縮短和學生的距離。

教師要經常扮演導演的角色,有序地領着孩子走進音樂的殿堂,不斷給孩子新的內容,讓他們有新的發展,同時又要扮演演員的角色,與孩子們一起歡歌跳躍。

在這種平等、和諧、熱烈的氛圍中,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創造性和積極性。我在課堂上經常鼓勵那些比較內向的同學大膽說、大膽想、大膽唱、大膽演,這種鼓勵支持的態度、期望、肯定的語言,能樹立學生進步的信心,讓學生在寬鬆友好的學習氛圍裏感受美、體驗美。

1.創設舞臺,展示自我

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人際關係,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教師以大朋友的身份加入,通過適當點撥,發揮嚮導作用,促進師生間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諧關係,從而發展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個性,使學生在參與、合作過程中得到素質上的提高。

例如:我在音樂課上設計了“小小舞會”這一活動環節,放手讓學生盡情地唱、盡情地跳,把整堂課營造的喜悅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一年級教材中的《春光好》,提示學生積極思考進行創編,將拍手動作換爲跺腳、搖頭、聳肩、扭腰等動作,使學生在律動中充分感受創作的成功感。

2.以“賽”激趣促學

好勝心強是學生的主要性格特點之一,而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這一點,實現教學目的。激勵學生上臺來表演唱,準備了很多寶石花、小紅旗來鼓勵大膽的學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樂理知識感覺是最乏味的,如:在設計學生認枯燥的力度標記時,採用分組搶答、表演的比賽形式來爭奪紅旗,從而營造了一種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

3.開展音樂活動課的實效性

音樂活動課是音樂課的延伸,音樂活動課這種特殊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更爲廣闊。活動課除了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外,更多的是把活動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利用器樂教學課,教師可與學生一起齊奏、合奏,需要配打擊樂時,除了引導學生設計相關的節奏外,我還和學生一起演奏各種打擊樂器。此外,還要爲學生設計合適的伴奏音型,讓他們用自己的樂器爲我演奏的樂曲進行伴奏,這種作法不但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頗有情趣,而且還達到了師生營造和諧、愉快的良好教學氛圍的目的。

例如:我上《獅王進行曲》這一節音樂活動課,由欣賞樂曲入手,感受和分析樂曲每一段的情感特點,再由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用說、演、畫、打擊樂器伴奏這四種方式來表現樂曲。

這樣的活動集中了文學、藝術的內容,學生通過活動更能理解樂曲情感,同時也增強了環保意識。所以,活動課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團隊精神,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充分、有效地運用和發揮潛意識的巨大潛能,極大地提高了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結合潛意識理論,讓學生在生動有趣、寬鬆和諧、開放創新的學習氣氛中去體驗音樂、探究音樂、表現音樂,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欣賞力、創造力等音樂綜合素質。

充分開發學生潛意識的巨大能量,會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受益匪淺。

調節到不確定

我對自己觀照得越多,我所經歷的自我的假像就越多。我開始感覺到自己就像一個陌生人,再也分不清什麼是虛假的。這給了我一種惶恐不安的感覺,我找不到以前我曾有過的生活準則。

這發生了;這注定會發生。記住,一個人應爲它的發生而高興;這是一個好兆頭。當一個人開始他內在的旅程時,一切似乎都是很明朗、很穩固的,因爲自我控制一切,自我具有一切的準則。自我統籌一切,自我是主人。

當你在旅途上走了一段以後,自我會開始消失,它似乎會變得越來越虛假,越來越像是一種假像,一種幻覺。當一個人開始從夢中醒來時,他的準則就會喪失。現在過去的主人不再是主人,而新的主人還沒有出現。於是就會有騷亂,有混沌。這是一個好兆頭。

走完了一半的路程之後,就會有一種誠惶誠恐,心神不安的感覺,因爲你感到失落,感到自己如同一個陌生人。在此之前,你很清楚自己是誰:你的姓名、你的體型、你的地址、你的銀行餘額——一切都是確定的,這就是你。你有一個與衆不同的自我。現在自我消失了,舊的房屋倒塌了,而你不知道你是誰,你在哪裏。一切都是朦朧的,模糊的,過去確信的一切都消逝了。

這是好事,因爲過去的確定只是一種虛假的確定。事實上那不是確定,在它後面深藏着的是不確定。所以,當自我消失時,你會感到不確定。現在你靈魂的深層展現在你的面前——你感覺到自己是個陌生人。你一直是個陌生人,只是你的自我一直在欺騙你,使你感覺到你很瞭解你自己。夢得太多,便會顯得極爲逼真。

早晨當你從夢中醒來時,你會突然之間搞不清自己是誰,自己又是在哪裏,你在清晨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呢?——你突然從夢中醒來,有那麼一小片刻你竟不知道你是在哪裏,你是誰,發生了什麼事?當一個人從自我的夢幻中覺醒過來時這也同樣會發生。你會感到惶恐,感到不安,感到不踏實,但你應該爲此而高興。如果你爲此感到痛苦,你就會跌回到原來的狀態中,在那裏一切都是確定的,一切都是統籌好的,計劃好的,在那裏你很清楚,在那裏準則很明瞭。

拋開你的不安。即使它存在着,你也不要過於受它的影響。就讓它存在着,去觀照它,那樣它也會消失。不安很快就會消失。它存在着只是出於確定的一種習慣。你不知道如何在一個不確定的領域中生存。你不知道如何在一個沒有保障的世界中生存。之所以不安只是因爲過去的保障,只是出於一種舊習慣的沿襲。它會消失。只是你必須去等待,去觀照,去放鬆,並且爲發生的一切而高興。我要告訴你,這是一個好兆頭。

很多人到了這一步便折了回去,只是因爲想找回自在、踏實、安適的感覺。他們錯過了。他們快要接近前面的目標了,但他們卻折了回去,不要那樣做;要繼續向前,不確定是件好事,它並沒有什麼錯。你只需把自己調節好,那便成了。

你一直被調節得與自我確定的世界、與自我安定的世界相和諧。無論表面有多虛假,一切看來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你需要稍加調節才能去適應不確定的存在。

存在是不確定的,不安定的,是危險的。它是一種流體——一種不斷運動變化的事物。這是一個陌生的世界;你要去認識它。要鼓足勇氣,不要回頭張望,要向前看;要不了多久不確定本身會變成一種美麗,不安定本身會變成一種美麗。

事實上,只有不安定纔是美麗的,因爲不安定才稱得上是生命。安定是醜陋的,它是死亡的一部分——所以它纔是安定的。無準則地生活是唯一的生活途徑。當你帶着準則生活時,你是在過一種虛假的生活。理想,準則,戒規——你把一些東西強加於你的生活,你在塑造自己的生活,你不讓它自然發展,你要設法從中培養出些什麼。準則是粗暴的,而所有的理想是醜陋的。有了它們你將錯過你自己。你將永遠抵達不到你的存在。

成爲(becoming)不是本性。所有的成爲,以及爲成爲某種事物而花費的一切努力,都會把一些東西強加於你。這是一種粗暴的行爲。你也許可以成爲一個聖人,但你的聖潔中會摻和着醜陋。我要告訴你並要強調這一點:無準則地生活是對聖潔的唯一可能。即使那時你成了一個罪人;但在你成爲一個罪人過程中,依然含有一絲神聖,一絲聖潔

生命是神聖的;你無需將任何東西強加於它,你無需去塑造它,你無需硬給它一種模式,一種戒律和一種秩序。生命有它自己的秩序,有它自己的`戒律。你只是隨它運轉,隨它漂流,你不要設法去推波助流,河水在自然流淌——你要與它成爲一體,河流便會帶你匯入海洋。這就是門徒的生活:一種自然發展的生活,而不是人爲的生活。然而,漸漸地你的存在到達了雲層,超越了雲層和衝突。突然之間你自由了。在雜亂無章的生命中你找到了一種新秩序。但秩序的性質已全然不同。它不再是你強加而成的東西,它更接近於生命本身。

樹木也有秩序,河流和山脈也有,但那些秩序不是說教者、清教徒或者牧師神父強加的。它們不會找某個人去尋求準則。秩序是內在固有的;它存在於生命本身中。一旦自我不再操縱一切,不再拉來推去——“做這做那”——一旦你完全擺脫了自我,戒律,一種內在的戒律就會步入你的生命。它是沒有目的的。它並不是在尋求什麼,它只是發生了:就如你在呼吸,就如你餓的時候會找食吃,就如你困的時候會上牀睡覺。這是一種內在的秩序,一種固有的秩序。當你變得與不安定相調和時,當你變得與你的陌生感相調和時,當你變得與你未知的生命相調和時,它就會出現。

在禪裏面,有一種最美麗的說法之一:當一個人活在塵世的時候,山脈是山脈,河流是河流。當一個人進入靜心時,山脈便不再是山脈,河流便不再是河流,一切都是一場大騷亂,大混飩。但當一個人達到了開悟,達到了三摩地,河流又會是河流,山脈又會是山脈。

這有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你有確定的自我,在第三階段,你有絕對確定的無我,而處於這兩個階段之間的是混亂;那時確定的自我已經消失,而確定的生命尚未到來。這是一個極具潛力、極富創造力的時刻。如果你變得害怕了,返身折了回去,你將錯過一切可能的東西。

前面就是真正確定的東西。那種真正確定並不是要去排斥不確定。前面是真正安定的東西,那種真正的安定並不是要去排斥不安定。這種安定大得可以將不安定包容於其中,它大得可以不再害怕不安定。它吸收不安定於其中,它包容所有的矛盾。因此有的人會將它稱之爲不安定,而有的人則把它叫作安定。事實上,它既都不是又全都是。如果你感覺到自己是個陌生人,那就慶祝它,要心存感激。

這樣的時候是極罕見的;要享受它。你越是享受它,你就越能感覺到確定的東西正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地向你靠攏。如果你能慶祝你的陌生感,你的漂浮感,你的流浪感,突然之間你就到家了——第三個階段開始了。

空達里尼靜心

這就是靜心,無論你做什麼,你都必須不斷地警覺、有意識、覺知,保持觀照,不要丟失它。

這很容易丟失,當你在呼吸時,你可能會忘記,你會與呼吸成爲一體,以至於你會忘了觀照,但那時你就錯過了那個點,儘可能地快速、深入地呼吸,將你的全部能量帶出來,但仍然保持觀照。

觀照正在發生的一切,就好像你只是一個旁觀者,好像整個事情是發生在別人身上,好像整個事情是發生在身體裏,意識只是中心,只是在看。

這個觀照必須帶入所有這三個階段,而到了第四階段,當一切都停止了,當你已完全變得遲鈍了、僵硬了,那時這種警覺就會達到它的頂峯。

空達里尼靜心

這是充滿愛的動態靜心的姐妹靜心,它由四個階段組成,每個階段十五分鐘。

第一階段:十五分鐘

放鬆,讓你的整個身體震動,感覺能量從你的腳部往上移動,讓它移到每個地方並變成震動,你的眼睛可以張開也可以閉上。

第二階段:十五分鐘

舞蹈……以你感覺到的任何方式,讓整個身體依據它所希望的移動。

第三階段:十五分鐘

閉上你的眼睛,靜靜地坐着或者站着……觀照體內與身外發生的一切。

第四階段:十五分鐘

繼續閉着你的眼睛,靜靜地躺着。

如果你在做空達里尼靜心,那麼就讓震動發生,不要刻意去做它。靜靜地站着,感覺到它正在來臨,當你的身體開始輕微的震顫時,就助長它,而不要去做它,要享受它,並感覺到快樂,要放縱它,接受它,歡迎它,但不要去要求它。

如果你強迫它,它就會變成一種操練,一種身體的操練,那麼那個震動雖然會發生,但只是在表面上,它不會穿透你,你仍會是固體的,內部仍像石頭一樣,仍像岩石一樣,你將仍是一個操作者,做者,而身體只是跟在後面。身體不是問題——你是問題。

當我說震動,我意思是你的固體、你的岩石般的本性應該震動到其基礎,從而使它變成液體,流體,融化的,流動的,而當岩石般的本性變成了液體,你的身體也會跟着改變,那時沒有去震動,只有震動着,那時沒人在做它,它只是正在發生着,那時做者不存在了。

篇33: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現階段,伴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國家層面也加大了對教育教學領域的政策引導、制度建設以及資金投入力度,旨在爲我國現代化建設培育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在這一背景之下,素質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的應用價值得到了愈來愈多主體的實踐與認可,集中凸顯在藝術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基於此,本文立足於我國國中音樂的教學實況,探討了提升廣大學生參與度與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藝術教育多元化;國中音樂;現存問題;教學優化策略

國中是學生身體成長與思想完善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其鑑賞能力與藝術素養提升的重要階段。而這一時期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狀況如何,不僅直接影響着廣大學生自身素養的提升以及今後的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着各所國中的藝術育人價值。特別是基於素質教育的時代大背景,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價值日益凸顯出來,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基於此,探究藝術教育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國中音樂教學有效性、科學性的具體策略,有着較高的現實價值與實踐意義。

一、國中音樂教學工作育人價值探析

新課改教育大背景下推出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修改稿)》中,明確了音樂教育的含義、特點、屬性以及開展價值,即國中音樂是國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必修模塊,也是大部分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基礎技能。但是基於日趨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生髮展需求,有關主體應當牢牢把握新課改中對音樂模塊的具體規定以及細節要求,積極探索一條更有針對性的教學道路,實現對學生音樂素養以及歌唱技能的有效培育。而要想全面提升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的科學性、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激發每一位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使其以飽滿的熱情與積極的姿態來完成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最終實現自身音樂素養、歌唱技能以及鑑賞能力的全面提升,爲其今後的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本文理論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國中音樂教學工作開展策略探究

(一)合理整合音樂鑑賞教學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國中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選擇往往凸顯出主觀性的顯著特徵,即其在學習過程中十分關注自身的興趣愛好,且可以在自身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與全面的學習。而音樂鑑賞作爲歌唱學習的基礎所在,其開展深刻影響着學生對於這一課程的認知與參與。基於此,教師應當勇於打破傳統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牢牢把握國中這一年齡段學生的音樂基礎、認知水平、學習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要素,積極探索一條同學生們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需求相契合的音樂鑑賞教學道路,從而引導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步具備較高的音樂感知能力、鑑賞意識以及理解能力,爲其歌唱技巧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1]。要想在中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藉助於學生最感興趣的流行音樂。無論是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功夫》,還是頗具民族特色的《前門情思大碗茶》,亦或是京腔說唱與現代說唱相結合的音樂曲目,都可以讓同學們感受到濃郁的音樂渲染力與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在自身較爲推崇的流行音樂中感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實現自身音樂鑑賞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充分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單項灌輸式理論教學模式之下,教師往往扮演着主導者、控制者的角色,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理論傳輸,缺乏更加主動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很難獲得自身創新創造能力以及實踐探索能力的全面提升。針對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積極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的桎梏,在充分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積極性的基礎上,全面彰顯其主體地位。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學生講堂活動,即讓同學們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資料的收集活動,並且完成對某一曲目創作背景、主要內容以及情感引導的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課堂參與度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他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實踐獲得更加全面的音樂知識[2]。另一方面,在實際教授學生歌唱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臺上走到臺下,與同學們融爲一體,及時瞭解不同學生參與教學的狀況,並且妥善解決其在學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大程度上發掘不同學生音樂學習的潛力。除此之外,爲了更好的契合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興趣愛好,教師可以藉助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音樂教學活動,無論是班級內部的主題合唱比賽,還是基礎性的樂理知識競賽,亦或是獨具藝術魅力的音樂劇表演,都可以引導學生們逐步具備較高的的專業素養與鑑賞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三)積極應用鼓勵評價模式

國中生所在的年齡,往往十分渴望獲得外界的關注與鼓勵,而教學評價作爲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其開展要求教師應當以肯定、鼓勵爲主,全面提升同學們參與音樂學習的自信心。無論是課堂上的教學工作,亦或是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興趣活動,都要求教師全面跟進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發展趨勢,深入發掘其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肯定與鼓勵[3]。例如,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每一位學生以充分的展現自我的機會,無論是歌曲的學唱示範,還是一些理論性問題的回答,亦或是一些小組任務的開展,教師都應給予學生以充分的鼓勵與認可。除此之外,在開展學生課程評價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融合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以及教師評價這三種方式,全方位、多層次的考量不同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課堂表現以及學習狀況,從而使同學們可以直觀、明確的瞭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所在,更有針對性的發展與完善自我。

(四)全面優化創新教學方法

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在接受外界信息反饋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協同眼、耳、鼻、手等多個感官,纔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記憶。特別是基於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廣大國中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所面臨的信息選擇也更加繁雜,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已有的多媒體平臺,更好地契合廣大學生的層次化、多樣性發展需求。具體來說,在充分的課前準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藉助於多媒體平臺,有效融合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要素,從而將課前準備的理論知識,或者是影像資料直觀展現出來,讓同學們可以更加快速的瞭解到音樂藝術領域的基礎知識[4]。特別是針對一些有關動態的音樂表演形式的教學,藉助於多媒體平臺,同學們可以更加直觀的體驗到這一藝術形式的鑑賞價值與藝術內涵,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理論式教學模式的桎梏,有利於激發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及課堂參與度,使其更快、更好的步入音樂藝術的世界,成爲優秀文化的繼承者與弘揚者。

(五)積極推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國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表現能力,而這一目的的實現,離不開對作品情感的有效感知。因而在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有關主體應當避免出現單純的理論灌輸,可以藉助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情感體驗活動,讓同學們可以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感知,進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們以《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的欣賞教學爲例,在爲同學們播放樂曲之前,教師首先可以藉助於現代化的網絡平臺,向同學們展示這一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德沃夏克的生平經歷。如此一來,同學們可以更加深入的體會音樂中昂揚進取的積極因素和去國懷鄉的惆悵感傷,實際的課堂氛圍十分高漲。總而言之,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其目的包含但不侷限於指導同學們學唱某一作品,而是使其通過對音樂作品創作故事的瞭解以及對基礎樂理知識的掌握,進而逐步培養其較高的音樂素養與鑑賞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三、結語

國中是學生身體成長與思想完善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其鑑賞能力與藝術素養提升的重要階段。基於此,有關主體應當從合理整合音樂鑑賞教學、充分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積極應用鼓勵評價模式、全面優化創新教學方法以及積極推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等層面入手,不斷提升國中音樂教學工作開展的科學性、有效性,助力廣大學生音樂素養、鑑賞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莊婉瑜.農村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活動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xx,(11):70-72.

[2]汪海英.農村鄉土資源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研究[J].學週刊,20xx,(30):180-181.

[3]洪燕.農村自然物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開發與利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xx,(08):113-114.

[4]高翔.發展農村美術教育的地域特色[J].美術教育研究,20xx,(15):116-117.

篇34:音樂教學論文

無論什麼樣的文化,都必須經過傳播,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站穩腳跟並被後人所傳承和發揚。音樂是具有自身魅力的精神文化,原生態音樂始終在連綿不輟的音樂文化裏爲創作者源源不斷的提供音樂素材。她是具有原生態與音樂的雙重特徵,是以音樂爲載體的原生態;同時,她是以原生態爲載體,是音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原生態音樂具有民族性,凝聚着民族精神,體現着民族文化。

作爲養育人文精神的高等學校,傳承文化是其重要任務之一,對於原生態音樂這一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界應當將原生態音樂這一傳統音樂文化引進高校,在高校開展帶有特色的原生態音樂教育,通過教育的主渠道,增強學生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保護意識,從而切實有效地保護與傳承原生態音樂,促進其持續發展。

保護原生態音樂,實際上就是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原生態音樂文化資源只有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實施正確的教育傳承發展戰略,才能逐步形成文化品牌。高校能借助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原生態音樂,真正使學生認識華夏音樂的真諦,從而熱愛我們的原生態音樂。

如何將原生態音樂引進高校,增強學生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保護意識,促進原生態音樂文化的持續發展,這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爲當前教育工作者極爲緊迫和重要的工作任務,筆者對引進原生態音樂有如下構想:

1、引進原生態音樂的態度

(1)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原生態音樂傳播於廣闊的大地上,其唱法多樣,形式不一,內容豐富,形成了一道多姿多彩的風景。高校在引進原生態音樂的過程中應該採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度,允許音樂文化的發展呈現多樣性與多元化,讓原生態音樂在校園裏爭奇鬥豔。

(2)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原生態音樂不全是真金,也有良蕎不齊。高校在收集整理原生態音樂的時候需精心篩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高校在選用原生態音樂時應當注意將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積極向上的、好聽好懂的、自然流暢的原生態音樂加以引進和推廣。

2、引進原生態音樂的方法

(1)高校參與編寫原生態音樂教材並開設課程

學校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原生態音樂,通過課堂教學來引導原生態音樂傳承。原生態音樂來源於民間,它的學習對象不單是音樂類學生,還廣泛涉及於各年級各專業的學生。因此,我們在編寫教材和開設有關課程的時候,要考慮面向更多的學生,更廣泛地傳播這一富有特色的原生態音樂。高校通過一系列有益措施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原生態音樂文化、樹立對原生態音樂的保護精神,並對原生態音樂產生熱愛,汲取這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中的有益精華,進而探索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

(2)通過“活態教學”的形式有效地引進原生態

“活態教學”即活動教學,綜合教學,是音樂教育“走出去與請進來”有機結合的教學途徑。它可以採用錄音、攝像、記譜等多種形式對原生態音樂本原加以保存並引進課堂;可以通過實地考察等課外活動,使學生了解原生態音樂相關的原生態活動;同時,高校有計劃地引進國內外有知名度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人才,有教學需要的時候可以請部分著名民間藝人走進課堂,負責特色技能教學;也可以請著名民間藝人進高校演出,通過多種方式以保證在校學生能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態音樂。利用課外活動補充課堂教學。高校大學生社團和各學院學生搞好原生態音樂文化的宣傳工作,定期舉行各種原生態音樂的比賽等。

(3)學校主管部門應制定相關制度促進原生態音樂教育

學校主管部門應認真考察、探究優秀的原生態音樂文化,重新評估它們的價值,制定相關制度促進原生態音樂教育,爲參與原生態音樂藝術傳承學習的師生實施幫扶;在待遇方面也設立獎勵;積極組織師生在校園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文化論壇、知識講座或音樂會等形式進行原生態音樂文化教育。學校主管部門加大力度爲國家培養優秀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人才,提高學生的原生態音樂文化素質。

結語:高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時時關注其他區域和國外先進原生態音樂文化成果,然後借鑑和應用,在與這些具體異域特色文化的交流中爲原生態音樂課程注入新鮮血液,增添活力,讓學生的眼界更爲開闊,也促進了原生態音樂文化的發展與豐富。

篇35:音樂教學論文

當前電視、媒體雖在不斷大力宣傳紅色傳統的民族歌曲,可是學生們似乎並不喜歡聽,他們總是選擇如張傑、汪蘇倫、周杰倫等歌星演唱的流行歌曲。因此,重視民族音樂與教學,培養音樂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問題。

一、提高認識,加強自身修養

一堂成功的音樂課,不僅能使學生感到輕鬆活潑、其樂無窮,而且還能開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想要學生喜歡音樂課,必須讓學生喜歡音樂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音樂教師,就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所以,加強教師本身音樂修養與能力就顯得尤爲重要。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侷限於完成教材所給的內容與要求,更應該注意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充分挖掘其中的內在的美,這是教學的重點所在。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研究,與時俱進,適應時代與學生不斷的審美需求,讓學生願意、喜歡接近老師尤其是民族音樂文化。

二、開拓視野,深化了解

教師要多留意電視、媒體等播放的音樂,不斷收集積累,用錄像、錄音設備等,把電視與媒體中好的、有意義的視頻及時錄製下來,以備平時教學使用,並把平時積累的材料應用到教學之中。如通過播放錄像形式,介紹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當學生看到中華民族民間音樂在世界級音樂大廳受到外國朋友的喜歡,聽到了經久不衰的掌聲時,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三、以情感爲主線,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深厚感情

沒有情感的教育學生不能產生興趣,同時情感又制約着學生的認知學習。如何提高學生對民族的音樂熱情呢?教師要選擇適合中國小生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音樂作品,同時加強對教學形式的精心選擇。如唱、奏、欣賞各種類別的傳統優秀音樂內容時,要先考慮培養民族音樂思維,激發學生主體主動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營造濃厚的傳統音樂文化氛圍。

四、利用各種手段和方式,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

(1)民族音樂與課內外活動相結合。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外、校內外的活動進行民族教育。在校內,教師可組織民樂隊、合唱隊,再配合音樂課的教學,教唱民族音樂和民族歌曲,並組織各種民族歌曲比賽、音樂比賽等。

(2)民族音樂與多媒體的緊密結合。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在播放音樂時加入圖片或圖譜,提示學生從音樂要素、色彩、內容、表達情緒等方面去捕捉信心,並從視覺上加以輔助,降低學生聽覺上的疲勞,用直觀明瞭的方法去指導欣賞民族音樂。

(3)民族音樂與表演有機結合。在欣賞中,教師要抓住中國小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情境,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民族音樂的美。

通過以上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是世界文化的遺產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加強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熱愛,不斷增強民族意識。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會讓民族音樂真正的潛入學生的心田,培養音樂人才,使民族音樂文化不斷得到傳承、發揚與光大。

篇36: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美術與音樂作爲不同的學科各具特點,但是,這兩個同屬藝術門類的姐妹花,使人們產生的審美感受,及內心產生的的共鳴是相同的。筆者認爲將音樂引入美術教學是提高學生藝術感悟力、培養學生的探知慾及提高繪畫表現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音樂;美術教學;必要性

美術與音樂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是現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現代美術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之一,同時也是新的課程改革的一個有力嘗試。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從畫面的色彩、線條、結構中感受到音樂般的韻律和節奏;而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同時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他用音符做色彩,用旋律做線條,畫出一幅用心靈去感受的心靈之畫。俄國著名的抽象派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曾經說“色彩好比琴鍵,眼睛好比音槌,心靈彷彿是繃滿弦的的鋼琴,畫家是彈鋼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彈奏各個琴鍵來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因此,音樂和美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將是一個多美妙的感受。筆者將從提高學生藝術感悟力、培養學生理解藝術的共通性及提高學生繪畫表現能力三個方面簡單的進行分析。

一、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染力

藝術是人類表達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種語言,這種情感是藝術創作的主要動機和源泉,同時情感是藝術的靈魂,藝術的一切活動都受到特定情感的支配;藝術的感染力則能夠使欣賞者、作者、生活三者之間互動起來,讓人內心產生共鳴。

長久以來,許多畫家和音樂家都試圖從彼此的藝術形式出發,探索彼此不同的創作靈感和激情。美國著名近代畫家惠德勒,一生都試圖把繪畫藝術與音樂藝術巧妙地結合爲一體,如把作品《白衣少女》稱爲《白色交響曲第一》,《茫茫之夜》稱爲《夜曲》等等;在他的繪畫作品中還有許多直接用音樂術語和素材命名的畫作,如:《鋼琴房》、《小提琴》、《二重唱》等。惠德勒可以稱之爲歷史上最負盛名的“音樂畫家”,當學生在欣賞他的這些畫作時,會被畫中因爲各種視覺要素的不同組合所產生的或強烈、或舒緩、或沉重、或輕鬆的感受中所包含的節奏和韻律所感染,增強學生對畫作的理解,增加了審美經驗,拓寬了審美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藝術感悟力。

二、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的共通性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這一點正是對於美術之美和音樂之美通過視覺、聽覺等不同感官的作用發生心靈感動而談的。音樂和美術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分別作用與人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但是,這兩個同屬藝術門類的姐妹花,因存在的共性而彼此聯繫,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使人們產生的審美感受,及內心產生的的共鳴是相同的,如:節奏、韻律等形式美共有;審美意境等和諧美共有;認識功能共有;教育功能共有;審美功能共有等。

中國古人認爲畫通音樂、寓樂於畫,所以畫中有樂是一樣的;在一些抽象的繪畫中,點、線、面、明暗、色彩等視覺要素的組合會使人產生類似於欣賞音樂作品時,由於音符和節奏的不同組合所產生的某種音樂感。這種感覺被稱爲藝術的通感,即藝術地相通性。

19世紀末的印象主義音樂家德彪西所創作出的音樂作品《月光曲》與印象派大師莫奈《日出·印象》就是藝術互通性的最好表現。音樂家通過各種音響表現出夜晚大海的那種寧靜、祥和、宏偉磅礴、變幻無窮的景色,又通過音樂的各種材料描繪出對光色的感覺,製造出一幅大海在傍晚絕妙的美麗圖畫;而畫家則通過運用色彩將自然景色的瞬間印象再現於畫面之上,通過景色中的冷暖對比描繪出晨霧中起伏的流水在光線的折射下所產生的豐富多彩,使人感受到畫面中的那種和諧的節奏和韻律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如同在欣賞一首優美絕倫的美妙絕唱。

正是這種美術和音樂的相通性,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相互交織,讓我們進入到生動激情,美妙幻想,崇高追求或深沉的理性思維之中,感受到藝術世界的無窮無盡。

三、美術和音樂的相互融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音樂是更純粹的抽象藝術,它與美術中的抽象藝術在藝術的表現語言上更爲接近,同爲用抽象的符號直接傳達和表現藝術家的感情起伏,思緒變化,都具有強烈的情感表現力。

俄國的著名作曲家莫索爾斯基在觀看了亡友畫家賈爾特曼繪畫遺作展後,爲悼念亡友創作出了《圖畫展覽會》這部鋼琴組曲。而美國的早期畫家華爾特迪斯納,也曾根據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創作出它的三幅繪畫作品。印象派的另一著名畫家荷蘭人蒙德里安,由於晚年居住在美國的紐約,對紐約的百老匯街非常熟悉,同時又非常喜歡當時街面流行的美國爵士樂,於是蒙德里安利用生活中對爵士樂的感受創作出名畫《百老匯爵士音樂》,在他的這幅畫作中畫家探索了不依靠具體形象,只通過線條、構成和色彩,使人聯想到爵士音樂特有的那種節奏感。俄國著名的抽象派畫家康定斯基更是將美術與音樂的關係發揮到極致,他認爲:“繪畫和音樂之間的關係,你可以“聽”到色彩,看到聲音,黃色好比一隻發出‘尖銳’聲音的喇叭;淺藍色好比長笛發出的聲音;深藍色好似低音大提琴的聲音及寬厚低沉的雙重貝司聲;綠色接近小提琴纖弱的中間音調;紅色使用得當時,給人以強有力的擊鼓印象……”畫家的這種感覺在他的畫作《第七樂章》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筆者作爲一名美術教師,在河北教版國中美術教材八年級(上)《音畫交融》這一課中對“音畫交融”這一話題進行了一些實踐,爲了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心境下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情感表現力,我進行了“聽”音樂,“畫”音樂的練習,比如:聽鋼琴曲《獻給愛麗絲》、鋼琴曲《命運交響曲》,用線條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聽德彪西《大海》欣賞莫奈的《日出·印象》,用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去欣賞康定斯基的《第七樂章》。使學生體會到畫者的心境和感受能影響畫面色調的道理;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通過靜止的畫面產生動態的感受。在學生們的作業裏出現了跳躍的線條、鮮豔的色塊、變化的點和色彩等以前沒出現的創作手法。這些現象的出現正是在教學中將音樂和美術結合起來的真實體現。使我感覺到音樂和美術的融合,使學生的創作思路更加寬廣,創作的熱情更爲高漲,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拓展了藝術空間,提高了學生的藝術感悟力。

總之,作爲一名美術教師,在教課的過程當中將音樂引入到美術課當中,不但是對本身綜合素質的一種考驗,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受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的重要,因此,將音樂課引入到美術教學當中共同體驗藝術作品的美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加強藝術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孫梅蘭。藝術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6頁

[2]康定斯基,查立譯。論藝術的精神[M]。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第35頁。

[3]徐海華。音樂在美術教學中應用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美術教育20xx。6。

篇37: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正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所說,音樂可以稱做是人類的萬能語言,人類的感情用這種語言能夠向任何心靈談話,被一切人理解。我國傳統音樂更是承載了上下五千年無數中華兒女的文化精髓。因此正視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在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並從目前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美學;高職音樂教學;指導意義

音樂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語言,即使發展到今天仍是人類情感抒發的重要渠道。而我國傳統音樂更是人民羣衆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採取措施進一步發揮我國傳統音樂美學在高職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既能夠培養更多的應用型音樂人才,也能夠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再創新。

一、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概述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作爲中國特色音樂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源自史前時代,受儒家思想影響,融入了不同社會情形造就成的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中蘊含着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凝結着無數炎黃子孫的精神風骨。但是近代以來,西方音樂文化的傳入給我國傳統音樂美學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使得其顯著落後於其他音樂美學[1]。1.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和一般音樂美學的區別。一般音樂美學作爲音樂美學的基礎,與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可以說兩者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特別的關係。2.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和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的區別。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時代背景不同,第二是學術意境不同。這是因爲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是藉助新的方式展示古代音樂、古代思想,賦予其新的生命。

二、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問題

現階段各大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集中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以傳統音樂美學爲接觸設置的課程少,不能滿足傳統音樂傳承的需求;第二是已設置的音樂課程對傳統音樂美學的教學內容仍舊停留在數年前,沒有隨時代更新發展;第三是傳統音樂美學方面的教學活動較少,沒有足夠的表演機會,不利於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發揮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在高職音樂教學指導意義的措施

1.正確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意義。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各種人才的努力,而成爲全面發展的音樂人才就需要正確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意義。所以包括教師在內的高職教育工作者應當着重引導學生認識到傳統音樂美學的重要性,應當在課程中藉助多種手段令學生體會到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無與倫比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其的興趣。

2.完善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教學形態。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教學的本質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建設。可以說一味地只對音樂美學的性質進行研究,沒有將文化融匯到教學中的形式,不利於傳統音樂在內的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發展。所以在對高職學生進行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闡述的方式進行表述音樂,可以將其他傳統文化融入到音樂之中,藉此充分地展示出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形態,使其煥發新生。

3.安排足夠的中國傳統音樂美學課程。足夠的課程是發揮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作用,實現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傳承發展的前提。所以應當安排足夠的中國傳統音樂美學課程,並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開發包括《中國傳統樂理知識》、《中國音樂史其名作欣賞》等在內的教學資源。與此同時舉辦類似傳統音樂主題大賽等更多的活動,令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認識和喜愛。除此之外,採取措施將中國傳統音樂美學融入到高職音樂教學中時,應當尊重學生的需求,從學生的特性出發,而不是簡單地進行教育灌輸。

四、結語

高職院校學生相交同齡人需要更早地應對就業問題,所以在接受教育時難免會重視收效更快的內容,這也就使得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等需要長期探索的學問在高職學生間發展緩慢。而要改變這一局面,就需要高職教育工作者採取多種手段令學生從內心深處愛上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從而主動成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人和發展人。

參考文獻:

[1]熊季滎.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與音樂新潮流的融合發展——評《中國傳統音樂傳承與發展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xx(6):120.。

篇38:音樂教學論文

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教師要深入認識流行音樂並加強對流行音樂教學的重視,將流行音樂作品巧妙融入到音樂課堂理論與實踐教學中,發揮流行音樂多層面作用,引領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音樂課程知識,在發展音樂思維能力中塑造健全人格,科學促進綜合素質發展,提升音樂教學革新成效。

一、結合學生音樂興趣點,利用現代技術引入流行音樂

將學生作爲學科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新課標對高中音樂教學提出的明確要求。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科學轉變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結合班級學生音樂興趣點,科學選擇並利用現代技術引入流行音樂,爲音樂課堂增添新的元素,有效展開流行音樂教學,藉助流行音樂作品,點燃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增強音樂課堂參與程度,爲實現音樂教學目標埋下伏筆。以“描寫母親的歌曲”爲例,在音樂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利用多樣化路徑,深入瞭解班級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以及歌手,準確把握教材中“描寫母親的歌曲”歌曲旋律、節拍、內容、風格、主題等,結合班級學生興趣點,科學選擇適宜的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作品,有機整合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比如《懂你》,詞作者黃小茂,曲作者薛瑞光,演唱者滿文軍,用真摯的語言和旋律,訴說了對母親的熱望。包括《母親》《常回家看看》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現代技術將《懂你》等同主題的流行音樂作品引入課堂,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在圖片、動畫、聲像等相互作用過程中巧設音樂課堂問題,比如教材中“描寫母親的歌曲”和《懂你》現代流行歌曲的區別,包括毛阿敏《燭光裏的媽媽》、宋祖英《最美的女人是媽媽》、周杰倫《聽媽媽的話》等,引導學生有目的性地聆聽、欣賞這些歌曲,在對比賞析過程中把握各自內容、主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不同層次探討、交流,巧借引入課堂的流行歌曲,科學探究課堂問題,在分析、解決過程中對課堂內外以“母親”主題的歌曲都有新的認識,準確把握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親自詮釋,在具體化歌唱實踐中,點燃音樂課堂教學興趣的同時學會珍視親情,在完成教材歌曲教學任務中實現有效流行音樂教學。

二、深挖音樂教材歌曲內容,形成良好個性品質

流行音樂有着獨特的魅力,內容與形式多樣化,這意味着,並不是所有的流行音樂都適合引入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以新課標爲出發點,深挖音樂教材中歌曲內容,在把握主要內容、主題過程中將“積極、向上、健康”的流行音樂作品引入課堂,促使學生在欣賞課堂內外歌曲過程中獲取音樂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以“描寫愛情的歌曲”爲例,在這類型音樂歌曲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方面入手,深挖音樂教材中愛國思想歌曲具體內容,準確解讀歌曲主題,並將表達愛情的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比如《思念》詞作者喬羽,曲作者谷建芬,演唱者毛阿敏,用優美的語言和深沉的旋律表達了人生離別的思念、惆悵之情。教師要在把握《思念》流行歌曲內容、主題等基礎上,科學整合音樂教材中“描寫愛情的歌曲”教學內容,促使音樂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促使學生準確理解、掌握教材音樂內容過程中詮釋愛情題材的歌曲,在層次化實踐中形成良好個性品質。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多種可行的教學方法引入其中,比如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學習,深化課堂音樂教學方法與內容,打造高效流行音樂課堂教學,解讀《思念》流行歌曲的同時將同主題的其他流行歌曲引入其中,比如王菲《我願意》、鄧麗君《月亮代表我的心》、老狼《同桌的你》,進一步深化以愛情爲主題的音樂課堂教學,引領學生有效聆聽的同時賞析並準確理解歌曲內涵、主題,在分角色詮釋歌曲過程中培養正確的愛情觀,包括音樂感知力、音樂鑑賞力等,讓學生在流行音樂作用下的音樂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完善音樂知識結構體系,發展自身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有機銜接課堂內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全面發展是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強調的重要方面。在流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機銜接課堂內外,藉助課外拓展延伸課內,爲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音樂教學實踐平臺,在詮釋教材歌曲、流行歌曲中巧用自身有限的音樂理論知識,在完成音樂實踐任務過程中促進自身全面發展,落實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同時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以“描寫朋友的歌曲”爲例,教師要樹立“以人爲本”教學理念,科學銜接音樂課堂內外,在把握教材歌曲內容的過程中合理選擇課外流行歌曲,比如《好漢歌》,歌曲粗獷、豪放,生動表現“梁山好漢們”豪爽不羈、講義氣的性格,曲調取自河南民歌素材,可以將其穿插到教材中同樣描寫朋友的歌曲中。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班級學生喜歡的其他以“朋友”爲主題的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比如費玉清《一生朋友》、龐龍《朋友抱一下》、周華健《朋友》,和教材中“描寫朋友的歌曲”內容有機融合,聯繫課堂內外,巧設課堂教學問題。教師要科學引導、啓發學生,在探索、思考、解決音樂課堂問題中準確把握教材中歌曲主題,還能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感染教育,讓學生學會真誠對待朋友,學會珍視友誼,正確處理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友情觀。以“教材中青春爲主題的歌曲”爲例,在流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我們的紀念冊》《友誼天場地久》等同主題流行歌曲引入課堂中,還可以把當下電視劇或者電影中以青春爲主題的插曲、片尾曲引入其中,比如電影《芳華》的片尾曲——《絨花》,收錄於專輯《鄉戀》,該歌曲是電影《小花》主題曲,歌曲旋律優美抒情,情深意篤、感人肺腑。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電影精彩片段,在課堂內外多層面結合中引領學生學習教材中以青春爲主題的歌曲,在把握旋律、節奏中學唱歌曲並進行詮釋,對“青春”有全新的認識,珍惜匆匆青春歲月。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後,教師可以在整合教材歌曲與流行歌曲的同時,開展同主題的教學實踐活動,順利拓展延伸課堂教學,引領班級學生進行不同層次音樂實踐,在互動、交流過程中不斷挖掘自身潛力,提升音樂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等,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使新課標背景下的流行音樂教學更加有效。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音樂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站在新課標的角度,準確把握深受高中生喜愛的流行音樂作用,結合音樂課程教學情況,以學生爲切入點,科學選擇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作品,從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入手巧引流行音樂作品,在理論、實踐兩個層次科學銜接中,實現有效的流行音樂教學,科學引領學生感知音樂作品旋律、節奏、內容等,在實踐中科學培養音樂“感知、鑑賞、表現”等方面能力,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同時更好地張揚個性,客觀呈現新課標背景下流行音樂教學亮點。

參考文獻

[1]屈乾偉.淺談流行音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誌(學生版),20xx(07):181.

[2]李子軍.流行音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xx(11):42-43.

[3]侯高峯.淺析新課標下將流行音樂引入高中音樂教學中[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14):177.

[4]張舟.淺談流行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J].北方文學(中旬刊),20xx(12):172.

[5]彭林君.流行音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與應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xx(02):90-91.

篇39:音樂教學論文

摘 要:音樂舞蹈教學在我國的教育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舞蹈對中學生的素質教育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傳統的音樂舞蹈教學是很難達到當前的素質教育的要求的,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本文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對於音樂舞蹈教學中制約因素,簡單的提出瞭解決方案,並且粗略的例舉了一些在課堂中能夠調動學生對於音樂舞蹈學習積極性的方法,望能爲今後的音樂舞蹈教學中提供幫助。

關鍵詞:音樂舞蹈;制約因素;教學優化;培養積極性

引言:

隨着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展,音樂舞蹈在各階段的教育中發展很快,一些較爲新穎新的教學方法、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爲音樂舞蹈在當代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中帶來較爲良好的影響。音樂舞蹈教學在陶冶中學生情操的同時,也成爲了培養複合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音樂舞蹈教學的方法、模式的優化與創新對學生積極性的培養,是一項極爲賦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一 在音樂舞蹈教學中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因素

1.教學環境的制約

教學環境的制約,大致上分爲兩個方面,一是指校園的大環境,比如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分爲、管理者對音樂舞蹈教學的重視程度等;二是說狹義的教學環境,這裏指的是在音樂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涉及的部分硬件設施等等。當前來看,衆多學校的音樂舞蹈教學環境來說,並不是很理想,學生不能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去全身心投入到對於音樂舞蹈的學習當中去,對於所處學習環境的乏味間接影響到學生對學習音樂舞蹈的積極性。

2.課程設置的制約

當前教育中音樂舞蹈教學方面的發展受到課程的設置影響。音樂舞蹈課程的設置較少,教材單一性以及陳舊性也會對學生在音樂舞蹈的學習中造成影響。雖然當前的音樂舞蹈教師也極力的使教學內容避免陳舊過時,但也難以改變教學課時制約的現狀,教學形式上的單一,以及模式的不足,導致在教學的內容上,往往學生們剛調動起積極性,課時就已經臨近尾聲,無法真正融入到音樂舞蹈藝術的樂趣中去。

3.師資力量的制約

在音樂舞蹈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教師個人水平和業務素養的影響。綜合實際情況來說,在目前的教育中,音樂舞蹈的教育問題還沒有受到高度的重視與關懷,因此,師資力量的建設與配置的不足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於音樂舞蹈的興趣。這樣一來,即使校園中有大量的對音樂舞蹈有愛好以及富有天賦的學生,但是在師資力量以及課時的設置中受到影響,這樣一來就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到了學生在音樂舞蹈學習中的積極性。

二 音樂舞蹈教學模式的優化及運用

教學內容的選取與優化,是音樂舞蹈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根本保證。可在教材選取上儘可能多的選取內容新穎的適合當代學生學習的教材。在面對教學對象時,要體現出高度的關心和愛護,從而調動學生對於音樂舞蹈學習的積極性。

三 讓學生體驗音樂舞蹈的樂趣

傳統的音樂舞蹈教學課程是比較枯燥、單調的,只是讓學生欣賞歌曲、學習歌曲、演唱歌曲,教師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只是一味的爲了完成教學進度,在枯燥的課堂上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是同學們逐漸的失去了對音樂舞蹈課堂的熱情,完全變成了被動的學習。在教學中,我們要使學生最大限度的體會音樂舞蹈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能夠自主的並且充滿激情的去迎接每一堂音樂舞蹈課,這就需要教師對整個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作出進一步的完善,在思想和觀念上首先進行改變,不能再單純的爲了完成教學進度而教學,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把學生的良好發展作爲音樂舞蹈教學中的唯一目的。

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同學們做一些遊戲,例如,可以將學生以抽籤的方式分爲幾組,進行歌曲接龍,接龍的歌曲不限,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對於接不上的同學進行小小的懲罰,例如表演一個自己拿手的節目,可以是任何方式的小節目,擅長唱歌的可以給大家唱一首歌,擅長跳舞的可以給大家跳一段舞蹈,擅長朗誦的可以給大家朗誦一首詩歌,在遊戲結束以後,可以讓同學們通過投票來選出遊戲中表現較爲突出的同學,在本節課接下來的歌曲學習中擔當領唱,通過留給學生更多自我展現的空間來樹立更多的自信,調動學生在音樂舞蹈課程中的積極性。也可以在學習歌曲之前,先將歌曲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大家,並且給學生們留有豐富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積極表達出自己對將要學習的歌曲的理解,從而達到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們學習新歌曲的目的。

在舞蹈教學中,可以調查大部分學生都對什麼類型的舞蹈感興趣,進行教授,來提高同學們的樂趣,也可以通過教同學們學習當下比較流行的舞蹈來激發學生們對於舞蹈的興趣,在課堂的空閒時間可以帶領同學們觀看國內外比較流行的音樂劇 或者舞劇,來加深學生們對舞蹈的認知範圍。

總結:

基於音樂舞蹈教學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採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並且讓學生們真正作爲學習的主體參與到音樂舞蹈教學中來,培養學生的音樂舞蹈興趣,間接的增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自信心,同時加大對音樂舞蹈教育的宣傳力度,在實踐中注重對學生表現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爲學生創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音樂舞蹈的教學工作,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舞蹈。由於本人能力的有限,對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完善,希望通過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進行音樂舞蹈教學的同時,結合課堂實踐,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馮雅麗.淺析舞蹈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職業時空,20xx(24).

[2]喬佳佳.淺談舞蹈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魅力中國.20xx(02).

篇40: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國小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小生的成長曆程中承擔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伴隨着國小教育改革的步伐,國小音樂教學也在進行改革。因此,國小音樂課堂承擔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責任,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引導學生更好地對音樂進行感知理解以及創造,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關鍵詞:國小音樂;音樂素養;策略探究

音樂對國小生情操的陶冶以及人格的養成所起到的作用,是怎麼誇張也不爲過的。早在先秦,孔子就將其作爲六藝之一,而荀子則專寫《樂論》,其中說到:“禮別異,樂合同。”禮與樂(le)互補,竟可以實現儒家的王者之道。荀子說的“樂”(le)雖不等同於音樂,但也是以音樂爲核心的。我國的《國小音樂課程標準(20xx)》也提出:“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可惜的是,在我國很多地方的國小教學還是受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影響,音樂教學在各學科教學中並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國小音樂的教學,要實現“課標”要求,還任重道遠。筆者僅就自己的國小音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供大家批評。

1根據學情情況,巧妙傳授音樂知識

筆者任教的學校因爲是縣城國小,許多孩子來自農村,在與孩子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就發現,很多家長會誤以爲音樂學習可以不用什麼專門的歌唱、樂器、五線譜之類的知識,音樂需要的是像農村手把手的教。而我指出手把手的教裏面不也在教知識嗎,他們才恍然大悟。音樂學習中的音樂知識、技能掌握以及審美體驗其實是互相依賴的。在國小音樂教學中也應該根據學齡情況,適當地教授音樂知識。也只有做到這個,國小生才能對音樂有初步的審美享受。如何才能讓學生簡單易學地記住音樂知識呢?筆者的感受就是,在最初上音樂課時要以生活爲例,讓國小生在模仿中去體驗與感受。比如“音符時值”這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初學音樂的國小生是不可能去記住的。首先要告訴他們的是音是有長短的。在教學中我就讓學生模仿自己的家長在不同的情境叫自己吃飯的音長,學生就會開心地記住了。還可以要學生模仿不同動物的叫聲,如貓、狗、牛、雞這些農村中常見動物的叫聲,其聲音長短是很容易區別的。甚至是模仿同一動物不同狀態的聲音,如貓受到驚嚇、慵懶、撒嬌等不同狀態的聲音,其時長也有很大區別。這樣的話,學生對聲音的長短及所表達的情感的不同,就會有直接的感知,再進而解釋簡譜與五線譜爲什麼要加上拍號就容易讓學生記住與運用了。

2與學生做朋友,加強師生交流,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

音樂是一門交流的藝術,而我們作爲國小音樂教師,面對的羣體是需要引導溝通的孩子,所以我們要與學生成爲朋友,應當多與學生交流,才能拉近教師、音樂、學生這三者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潛在的音樂情感,讓他們對音樂有一個更深的認識。農村學生往往比較靦腆,不善於表現自己,覺得老師高高在上,不好接近,不想與老師分享自己內心實際感受。而教師作爲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引導者,就應當創造機會主動找他們進行交流,跟他們談音樂,談家庭背景、生活、性格愛好、未來夢想等等。通過這些方法,學生纔會感受到老師原來是這樣一個跟我們這麼貼心的人,如此,學生就會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音樂的教學,在音樂課堂上才能跟隨老師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律動一起編創。同時,在這過程中,教師應當多注重平時音樂的學習,對音樂情節進行細緻而豐富的講解,一邊講解一邊示範,與學生一起分析、討論音樂作品,從而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自然就能隨着教師的情感投入到音樂的學習當中去;通過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交流,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

3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促進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下,多媒體作爲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學環節的運用範圍逐步擴大,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效,也成爲學科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新的趨勢。國小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和音樂素養的培養同樣離不開對多媒體手段的應用,而且需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進行有效瞭解和調解,最大化地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效果,保障學生音樂思維的形成和拓展,保障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目標的實現,進而優化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我在一年級《買菜》這一課的編創歌詞的課件設計中,我根據低齡兒童的認知水平,下載孩子們認識的水果蔬菜圖片,結合我自己錄製的編創歌詞演唱音頻的插入,就給孩子們做了很好的示範,在這樣的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教學中,孩子們不僅獲得了知識,更多的是獲得了快樂的音樂體驗。又如在三年級的《小駱駝》的課件製作中,我根據自己的“用打擊樂器參與體驗”的教學目標設計了多媒體課件,我把鈴鼓、三角鐵、雙響筒等樂器圖片用各種不同的進入方式進入,在樂譜下方插入相應的樂器,這樣一來,學生在觀賞課件的同時,也能很快地記憶了樂器進入的順序以及使用幾個小節更換,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音樂欣賞課程在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佔有一定的比重,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音樂鑑賞能力以及音樂素養。在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更需要增強對多媒體手段的應用,生動直觀地爲學生呈現音樂欣賞的相關課程,幫助學生系統化和直觀性地瞭解音樂形象,從而深刻地理解音樂內涵,從中增長見識和享受藝術,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自然而然地促進國小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如我在教學《京劇》時,爲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京劇的行當和表演手法,我上網搜索了多個京劇小視頻,有動畫版的,有現場版的等等,插入這些超鏈接,結合知識點的文字展示,學生既有興趣,又能直觀感知京劇的魅力。

4提高音樂綜合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音樂是情感體驗的載體,音樂欣賞與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體驗和昇華的過程。學生在傾聽音樂的同時,還可以喚起想象與聯想,產生情感共鳴並得到思想陶冶。優秀的音樂可以喚起人的內心深處的記憶,帶領聽衆回顧童年的美好記憶,獲得愉悅的內心感受。筆者所在的湖南江永縣是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書的所在地,當地的很多婦女都會唱很多女書歌。這些女書歌的一部分在電影《雪花祕扇》裏有所呈現。女書歌因爲是用一些學生的“土話”歌唱的,我發現學生們能很輕而易舉地分辨其中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而對一些女書歌中所包含的民俗進行講解,學生們都能初步地聆聽出音樂的節奏變化與高低起伏所蘊含的情感內容。帶有民族性的音樂對國小生的情操陶冶、靈魂塑造、心靈淨化往往更有效。因此教師要注意在音樂課堂中,多帶領學生學習、欣賞既有民族性又富有高雅情趣的音樂,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貝多芬說過:“音樂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啓示。”國小音樂教師只有着眼於學生未來的全身心的健康發展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教學的意義。但是,每一節的音樂課又都是需要想出易於學生接受與喜愛的方法,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纔是有益於學生的。學生真切感受到音樂的快樂,音樂才能不斷地啓示他們未來的人生。

參考文獻

[1]王婷.中國小音樂教育現狀評析[J].中國教育學刊,20xx(S1).

[2]劉明明.國小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大衆文藝,20xx(16).

[3]劉雄智.中國小音樂教育及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J].音樂時空,20xx(5).

篇41:音樂教學論文

擔任國小音樂老師已有數載,慢慢發現能成爲一名合格的音樂老師並非一句空話。盡職,或者說教學成績的斐然,是要經過反覆錘鍊而成的。抱着一腔育人的精神,通過在教學中的積累和反思,我領悟到一些切合實際的教學理念,想和所有同仁們交流、商榷,從而達到完善自己綜合能力的最終目的。

一、首先談談開設音樂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實我們都明白,國小音樂課的開設絕對不是要把國小生都能培養出一個個音樂家來,而是爲了讓孩子們得到一種音樂素質的基礎培養,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當然,個別有天分的學生從中會得到更大的收穫,長大後能走上音樂之路,或許能成爲一名使衆人側目的音樂家。天之驕子,和從小的培養也是分不開的。話說回來,不能成爲音樂家,我們的孩子就不必學習音樂了嗎?通過學習,也能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獲益程度也不可小覷,甚至會在音樂的基礎上另有建樹。

因此,開設音樂課,對國小生在邏輯思維上,在德育、智育的培養方面都會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感悟音樂是音樂教學的核心

在學術上講,音樂具備顯著的知識性和技術性,能在課本之外給學生另一渠道的知識、文化教育,而這種渠道的知識採擷,不是課本上的東西能望其項背的。比方說,國小課本同步中在學習:大、小、多、少、人、口、手,而音樂課中已經接觸到完整的句式了,並且在影像教學中還接受到一定的故事情節,爲以後作文的情節學習打下了基礎。

音樂的學習中,也能讓國小生得到悟性的鍛鍊。通過學習音樂,和老師的引導,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音樂感受力包括對音樂風格的感受力,音樂要素的感受力,音樂中意境的感受力等。

要使學生達到上述的感受力,相關知識的認知是不可缺少的。對音樂知識的認知,和對音樂歌唱的接受是相輔相成的,也是音樂和文化知識同時收穫的較佳途徑。孔子對音樂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過聽音樂三日不知肉味的體驗。但他並沒有現在的條件,沒有像所有的學生們一樣坐在寬敞的教室裏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他的音樂感受力,來自音樂的薰陶和自我豐富的人生感悟。因此說,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感悟音樂是教學的核心。

三、歌唱教學和培養音樂欣賞力的甄別

一般人或許會這樣認爲:國小的音樂教學就是學唱歌。這是誤解,也是偏見。音樂教學中學唱是必不可少的,但絕非唯一的方式,培養學生音樂的欣賞力是更重要的環節。音樂欣賞,是通過主體對客體的感受和審視來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目標;唱歌教學,則是按客體符號(音樂樂譜)的要求來實施的一種主體活動,也就是通俗的概念——唱歌。一個是感受,一個則是具體的實施行動,完全不同的感念,而又是完全相通的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音樂欣賞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緣由音樂的內在魅力,學會欣賞才能學到精髓,領略到的是內在美;學會唱歌只是學會的表面,領略到的只是外在美。其區別,也就可見一斑了。欣賞音樂的韻味,欣賞一種內涵美,是一種意境,就需要用心去體會,能體會到音樂的韻味纔可以說懂得了音樂,就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淨化了心靈,提升了一個人的品格。因此可以說,欣賞音樂也是欣賞生活,欣賞人生。

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教學工程,具備一定的難點。音樂教師的責任心、個人能力,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都可能是羈絆學生欣賞力培養的因素。認識到這點,我們纔可以有的放矢地教學,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歌唱的教學也並非說不重要,也重要,但相對要容易一些。歌唱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是教學生們學到字正腔圓,就好比面對一羣牙牙學語的孩子,是要一字字、一句句地摳出來才行。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正確的歌唱方法。

歌唱教學在技能訓練方面是比較繁瑣的,吐字、發聲、音準訓練、口型等訓練都是基礎訓練,非常重要的內容,基礎打不好就會影響到歌唱的效果。就像我平日裏對學生的鋼琴輔導,手形的嚴格要求和糾正是非常的重要,手形不對,或者手練塌了,則彈奏的音樂會失去一些應有的音質美。但音樂課上的歌唱教學,對這些追求的目標並不是太專業的要求,而是普及的性質。只要能自然地運用嗓音來歌唱,使個體的歌唱潛力得到一定的發掘就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篇幅所限,不再做過多地總結。總之,我們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從音樂課的特點出發,從新時期的需求出發,以感悟音樂爲核心,用音樂來培養音樂的耳朵,使音樂教育真正實現其教育功能,在素質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篇42:音樂教學論文

人類步入21世紀,一方面,隨世界各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交流的逐日擴大,全球性的相互依存關係正在不斷加深。另一方面,各個國家和民族的“自我意識”不斷得到強化。音樂課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與最佳途徑,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

大哲學家黑格爾曾指出:“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在“美”的境界中,人的本質的確證和人的自由發展居於主導地位。‘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最完美的展現。”投身教壇多年來結合實際,下面談一下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觀念轉變實現自我

從單純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爲學生學習身心發展的促進者,教師本身必須是一位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因爲教育教學問題具有極大的實踐性和情境性,應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深刻反思,所以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最佳途徑。

二、實踐鍛鍊了教師,培養了學生

首先,學校工作的對象是一大羣感情豐富對客觀外界極有好奇心,極敏感的認知碰撞,得到情感交流,產生相互激勵,師生由於教育工作結合認知碰撞,會使“教”與“學”雙方受益。如 音樂課程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親近自然,感受美的事物;讓他們通過頻繁接觸音樂藝術作品,恢復藝術感覺豐富審美體驗,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諧發展。音樂藝術綜合表現與創造能力通過參與藝術創作和表演《我快樂》、《小鳥,請到這裏來》、《捉泥鰍》……

《我快樂》

1、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1)、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從體驗出發,激發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奠定基礎通過品嚐不同味道的飲料產生不同的感受來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

(2)、運用生動的表情臉譜,激勵學生創編動作和有節奏韻律的歌詞。教學中,抓住“快樂、着急、幸福”,展開“拍手、跺腳、拍肩”等律動,有表情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合作,引導;讓教師成爲學習的夥伴

(1)、遊戲 品嚐甜、辣不同味道飲料,大膽地把自身的感受用動作、表情表現出來。

(2)、創編歌詞。我高興,我高興,我就拍拍手,看大家一起拍拍手。我傷心,我傷心,我就抹抹淚,看大家一起抹抹淚。我生氣,我生氣,我就跺跺腳,看大家一起跺跺腳。我害怕,我害怕,我就擺擺手,看大家一起擺擺手

(3)、按節奏讀歌詞

3、煥發音樂課堂教學的`魅力。在歌曲中感受音樂,創造音樂表現音樂能力,他們願意上臺表演,還高興的說悄悄話,唱第一段他們說;“我真快樂”,唱三段邊拍肩膀邊說,我真幸福,另一名學生說:“我也是”,在他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新的音樂教學師生共同體驗、探索發現、創編創新表現,享受美的全過程,師生在音樂美的薰陶下學習掌握技能技巧,感受到音樂美在不斷昇華。形成一種迅速生出創意或意象,並通過特定媒介材料把它們體現出來的能力。爲了提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機會,賦予了他們發揮想象的空間。學生平時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具備較豐富審美體驗和創造性體驗

三、提高修養服務教學

教師應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加強多方面修養提高自己的心理素養,愛心與公正;耐心與自制;虛心與創新;童心與合羣等,這是綜合文化素養教育的目的。爲了更好的服務於教學。教學時適合學生年齡特點,讓他們領略藝術殿堂的魅力。十餘年,我始終堅持利用課餘時間拜訪我市藝術屆名家,先後進修音樂教育,鋼琴演奏技能技巧、健美操專業培訓、聲樂演唱技巧……通過近幾年的充電,我深深的感受到課堂中能夠得心應手,訓練場上鼓鑔齊鳴充分證實了綜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實際教學中充滿無限動力,我的課深受學生喜愛,課中調動學生積極性,一個讚許的微笑、驚喜的眼神,足以激盪起學生愉悅的漣漪,給他們一個充滿愛意的目光,便會收穫學生一臉燦爛的陽光,師生互動歡歌笑語充滿課堂。

四、引導學生進行儘可能多的音樂實踐

1、表演進課堂:學生善於聆聽,通過記憶歌詞,用身段、手勢、表情、眼神自我表演,邊唱邊舞。

2、創編進課堂:鼓勵學生創造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中,重視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剛學到知識進行大膽遷移。

3、器樂進課堂: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的體驗音樂的橋樑,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在教學中由簡單到複雜,由簡易打擊樂器到豎笛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是綜合能力的再現,追求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之美是音樂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更是和諧高效音樂課堂的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遊戲、理論與知識、實踐與能力及情感交流會產生一種高尚的師生情誼,教師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人格魅力等在教育培養學生的同時都得到發展。

篇43: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國小的音樂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主動了解音樂的積極性,還能增強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豐富國小生的個體情感體驗。如今,情境化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漸融入到國小音樂的課堂教學之中,並對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及質量產生了許多的積極作用。本文以情境化教學中創設直觀情境、問題情境和情感情境爲例探究了情境化教學模式對國小音樂教學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直觀情境;問題情境;情感情境

國小階段的音樂課程能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力和感知力,也可以豐富基礎教育的課程內容及形式。當前的我國的國小音樂教學工作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個性需求出發,通過教師運用多種情境輔助教學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並不斷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創設直觀情境,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國小生多以形象思維來感知事物,且對動態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把音樂教材中各種抽象晦澀的文字和圖片以更加直觀化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在視聽結合的雙重影響下深受啓發與感染,這樣既能保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又能加強學生對音樂教材相關內容的認識和掌握。音樂的課堂教學相比於其它課程來說,更應該保持課堂氛圍的輕鬆和愉快,如此才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音樂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教師創設直觀化、形象化的情境來輔助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歌曲欣賞、歌詞創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傳統民謠《烏蘇裏船歌》時,教師可以通過吹奏琴笛來引領學生深入體會旋律中所蘊藏的意境之美,然後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表演展開想象與聯想,把聽到的各種形象直觀化、具體化,從而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音樂奧祕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動機[1]。在講授《森林狂想曲》時,教師可以藉助動物世界中的各種音樂來指導學生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奧妙,並通過對不同動物和植物的觀察來讓學生逐漸融入到大自然的奇妙環境中,提高學生對學習這首歌曲的主觀積極性。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專門的音樂廳或音樂教室進行深入地學習,加強學生對各種樂器的瞭解,鼓勵學生自由搭配組成小型“樂團”,指導學生完成樂團的日常練習和培訓,最後通過舉辦音樂會和彙報演出等活動充分展示學生的音樂才華和團隊配合的魅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

教師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幫助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音樂的內在規律。教師設置具有引導性和指示性的問題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結構,並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用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去深刻理解音樂。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逐漸發現音樂作品別樣的美感,這就可以鍛鍊學生的音樂鑑賞力和審美能力。比如在學習《龜兔賽跑》這一課時,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加深了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在教室的幫助與引導下,學生可以更加細緻地觀察烏龜和兔子各自所具備的特點,並對學生的個體思考進行啓發,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可以自己對比音樂的節奏快慢,並分析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意境[2]。兔子相比於烏龜來說速度很快,所以與之對應的音樂節奏也很快,而烏龜慢悠悠的,它的音樂也就應該是節奏舒緩的,如此一來,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創設情感情境,提供豐富的音樂情感體驗

音樂作爲人類心靈的一座橋樑,其可以跨越國界、跨越時空,無須過度的言語描述,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品味、去體驗,並能產生各自不同的情感體驗和共鳴。音樂有讓人迴歸自然、還原心靈本真、超脫世俗紛亂的功能。情感教學作爲音樂教學中最顯著的特性,讓學生充分理解曲作家的創作心境和情感表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和堅韌自強的奮鬥精神。例如,在講解《我的祖國》這一章節時,可以用《義勇軍進行曲》來創設一個愛國情懷的情感基調,用雄渾壯闊的曲調最大程度地點燃學生心中的愛國熱情,然後選讓學生學習《紅旗頌》,引導學生自行展開對比學習[3]。學生通過對比可以知道,這兩首歌在前奏方面雖然有些相似,但是相比而言,《紅旗頌》的緊迫感更加強烈。學生在學習這些愛國主義歌曲時所彰顯的愛國情懷和紅色精神,正是情感情境所激發出來的,這些獨特的情感體驗可以使學生保持昂揚的鬥志和進取的心態,用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約束自己的行爲和思想,鼓勵和支持他們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功。

四、結語

如今,國小的音樂課堂教學需要不斷優化情景教學模式,整合多種情境的優勢和特點,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欣賞音樂能力和審美素養,拓展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提高音樂的課堂教學質量,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喬梅.情境教學在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普童話,20xx(4):15.

[2]金星星.創設音樂情境,感受音樂之美[J].情感讀本,20xx(29):11.

[3]許偉彬.樂在樂中學:國小音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師道教研,20xx(3):91.

篇44:音樂教學論文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許多教育者對國小音樂教學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圍繞音樂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環境。因此,在國小音樂課堂上,教師應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不斷地優化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使音樂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與藝術審美能力,從而實現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一、謎語導入,激活音樂課堂

興趣與音樂是緊密聯繫的,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音樂的強大動力。由於平淡、枯燥的語言使優美的音樂在教師的描述下失去了應有的感染力,導致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產生了被動的情緒。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轉變教學策略,描述的課堂語言應變得生動、形象,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情境。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之中,從而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金孔雀輕輕跳》這一節內容時,首先課堂導入,並問學生們:“在西雙版納的小河邊走,來了一隻動物,猜一猜是什麼動物呢?”,用謎語導入課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注意力回到課堂上來,於是我接着說謎語:錦袍身上穿,花冠頭上帶,尾巴像把扇,展開人人愛。學生們很快猜出謎底是:“孔雀”,於是,我接着引導:“那你們喜歡孔雀嗎?知道孔雀的家鄉在哪裏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紛紛表達對孔雀的喜愛,但不知道孔雀的家鄉是來自雙西版納傣族。在謎語的帶動下,使課堂氛圍逐漸輕鬆起來。接下來,我繼續對學生們引導:“今天,我學生帶來好聽的傣族歌曲,一起聽一聽歌曲是怎樣歌唱美麗的孔雀的吧?”,通過謎語導入,激發了學生對於音樂的濃厚學習興趣。最後,我又利用視頻爲學生播放了傣族舞蹈表演孔雀的片段,讓學生們從傣族舞蹈感受又進一步感受到了孔雀優美的形象。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讓學生通過謎底感受音樂內涵,激活音樂課堂。因此,教師應採取多種多樣充滿趣味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纔會更有熱情的參與到學習中。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還提高了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二、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單純的灌輸音樂理論知識,只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採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將音樂教學融入到相應的教學情境中,再對學生展開引導、點撥。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音樂內涵,還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慾望。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滴哩滴哩》這一節內容課時,我對學生們說:“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學生們紛紛回答:“春天”,我接着問:“春天美嗎?你們能說說春天有什麼美麗的景色嗎?”,我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體驗春天的美。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上,暢所欲言,自由說出春天的各種景色。在音樂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在美麗的春天裏,人們都喜歡踏春,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春天的圖片”,讓學生們看去春遊的照片和一些春天的美景圖,引導春天有那麼多美麗的景色。並說:“讓我們感受一下歌中的小朋友是在哪裏找到春天的吧!”,創設問題情境,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最後,我帶領學生改變速度的學唱歌曲,感受一首歌曲唱出不同味道來,感受歌曲蘊含着的快樂情緒。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從學生的情感情緒出發,帶領學生體驗教材的情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並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給學生進行情境教學的創設,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音樂,使課堂更具有表現力,從而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鼓勵學生探究學習,啓迪思維

學生正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對學生們進行誘導性教學。課堂教學的不斷創新,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還使學生強化了對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們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水平。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蘆笛》這一節課時,首先,我打開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蘆笛這首歌曲,讓學生們聽這首歌曲,並設置了問題讓學生們探究,如: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中出現了哪種樂器的名字?,我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爲課堂上的主角。這樣一來,學生們在課堂上自主探究,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紛紛回答:“這首曲子很歡快,樂器是蘆笛”。同時,我鼓勵學生大膽分析曲譜的故事,然後再對學生們指導、點撥,使學生認真的學習這首歌曲。學生們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很大。最後,我帶領學生有節奏地學唱歌曲,同時開展男生女生接龍演唱的活動,使學生更快的學會這首歌曲。這樣一來,不僅啓迪了學生的學習思維,還使學生對探究性的音樂課堂充滿期待。由此可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感性出發,在探究問題中鼓勵學生敢於探究、樂於探究。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還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了音樂的美。總而言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國小音樂課堂上,應多樣化的設計導入,豐富教學內容,打破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使學生們實現全面的提高,使音樂課堂高效地開展.

篇45:音樂教學論文

音樂是幼兒園教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我還將音樂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不僅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而且對於我們一日生活中的各項工作都有所幫助。在這裏,我就將我所積累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共同討論一下。

一、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儘管幼兒天性喜歡音樂,但對這種興趣愛好仍要注意培養,並給予發展。這不僅僅是爲了在幼兒園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兒能對音樂抱積極態度,而且要使這種興趣得以鞏固、保留,併成爲終生的一種需要。 要想更好的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先要培養他們對於音樂的興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對於音樂的興趣呢?

1、認識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大家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爲幼兒播放進行曲時,他們馬上會甩起臂膀,雄赳赳氣昂昂的學起解放軍齊步走來;當我們爲他們播放歡快、激烈的樂曲時,他們馬上會手舞足蹈,隨音樂歡快的擺動身體--- ---這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的:“大凡健康的兒童無論是遊戲、散步或工作,他們本能的都愛唱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因此,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善於發現幼兒對於音樂的興趣,時刻觀察,並進行保護。

2、激發幼兒對於音樂的興趣:認識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後,就應該及時的激發和培養。首先要讓幼兒更多的接觸音樂,增強音樂對幼兒的感染力。爲此,我將音樂貫穿滲透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用餐之前,我爲幼兒 播放優美、抒情的輕音樂,讓幼兒在安靜、舒適的音樂中等待用餐;在開展角色遊戲時,我們專門創設了一個“音樂臺”,裏邊有各種樂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兒可以隨自己喜歡的音樂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兒午睡時,我爲他們播放催眠曲,讓他們更快的進入夢鄉--- --- 另外,我還經常組織幼兒玩一些有趣的音樂遊戲,充分調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二、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學:

幼兒園的音樂教材,無論是歌曲、舞蹈,還是音樂欣賞、律動,都韻含着一定的教育內容。每當我們拿過來一節課,分析教材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徹,才能更好的設計教學活動,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目的是爲了抒發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所以,我們在演繹音樂作品時,就應該把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充分的表現 出來。針對這一點,我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注意從情感入手,引導幼兒對音樂作品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培養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對音樂的表現力。例如:大班音樂歌曲《賣花姑娘》,是一首節奏緩慢、悲傷的歌曲。在教學過程中,爲了讓幼兒體驗悲傷的情緒,在課前,我爲幼兒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在故事講完後,我馬上播放《賣花姑娘》這首歌曲,讓幼兒始終沉浸在悲傷的氣氛中,充分感受悲傷的情感。然後,在學唱這首歌曲時,幼兒自然就能夠用低沉、緩慢的聲音把歌曲完整的表現出來。而且還能夠做到表情和聲音的統一,使幼兒對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2、品德教育:幼兒園音樂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幼兒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理解其教育內涵,是達到音樂教育目標的根本問題。例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講述了小烏鴉長大以後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叼來蟲子爲媽媽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禮貌。稍有不順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鬧。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課時,着重向幼兒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連小烏鴉都知道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愛護媽媽,照顧媽媽,拿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做呢?”這個問題在幼兒之間展開了討論,使幼兒充分認識到了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情感體驗中激發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行爲。

3、音樂技能的培養: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要一點就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技能的培養。通過啓發引導幼兒積極參加音樂藝術活動,在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美的感受中,培養幼兒對音樂藝術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幼兒主動參與、主動體驗、主動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和興趣,發展幼兒對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能力。通過教學,教給幼兒歌唱、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樂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培養訓練幼兒的音高感、節奏感、音樂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樂素質。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表達力及創造力等方面的音樂能力,促進了幼兒音樂素質水平的提高。

篇46:音樂教學論文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簡要介紹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其中一部分是練習節奏與旋律。節奏的練習主要是指練習的規則與姿態以及反應能力的練習,用聲勢進行節奏的訓練,對節奏基石的提取和練習以及對於節奏進行引導、自編和補充練習等內容。而旋律方面則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樂曲、音樂樂器等其他樂器的演奏規則和方法,爲歌曲伴奏,即興演奏以及自編樂曲、欣賞教學、識譜教學等內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體動作的訓練,這主要是指動作訓練、反應訓練、舞蹈表演、動作的伴奏以及即興動作和動作遊戲等內容。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幼兒舞蹈創編的影響

(一)對於舞蹈教學中節奏方面的影響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於幼兒舞蹈教學中的節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舞蹈的節奏清晰明確。由於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強,幼兒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搶拍或是拖拍的情況,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動作的整齊度。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要求舞蹈教學中,選擇節奏鮮明清晰的音樂,從而在強重音的刺激下,喚醒幼兒的記憶功能。幼兒對於音樂的節奏與旋律記清了,他們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就輕鬆很多。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舞蹈教學選擇旋律易記的音樂,這樣也可以緩解幼兒緊張與焦慮的情緒。

(二)影響舞蹈教學中聽力能力的培養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還影響着舞蹈教學中幼兒聽力能力的培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將原本性音樂與動作和舞蹈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夠有效調動幼兒的聽覺神經,讓幼兒學會傾聽、辨別甚至是想象各種生活中的不同的聲音,從而能夠幫助幼兒在舞蹈的學習中有效提升他們的聽力能力,使他們更迅速地做出相應的反應。

(三)肢體訓練之於舞蹈創編的意義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肢體的訓練。比起傳統的音樂教學重理論知識的特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主要是注重幼兒的實際訓練。因此,肢體訓練便成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重要特點之一。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肢體訓練,有助於舞蹈創編。舞蹈創編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爲“語言”的藝術形式,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是充分調動幼兒舞蹈時的各種肢體語言與動作,從而保證他們快速地將教師所教的內容吸收並牢記在心。因此,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對於舞蹈創編是有着積極作用的。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應用

(一)契合舞蹈主題

奧爾夫音樂教學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應用,首先表現在教學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題。在幼兒舞蹈創編中,要與具體的舞蹈主題相契合,這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質所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彙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誦以及表演於一體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契合音樂的主題是基礎。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表現。

(二)節奏訓練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節奏的把握,這對於幼兒舞蹈創編是非常關鍵的。奧爾夫認爲音樂是一種迴歸人性、迴歸自然的音樂,它主張幼兒去傾聽以及辨別,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想象。因此,對於節奏的訓練就顯得尤爲重要了。只有對音樂的節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更準確地辨別區分。而舞蹈創編過程中,注重了節奏的訓練,有助於舞蹈創編的順利完成,並且還能確保舞蹈的旋律與節奏不出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節奏的重視,就爲舞蹈的創編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要是堅持人本主義,教學以幼兒爲中心,讓幼兒正確把握音樂舞蹈的節奏,從而更有效地學習。這就有效解決了舞蹈創編中對於節奏訓練的要求,因而獲得廣泛應用。

(三)增強想象力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幼兒學會傾聽,學會想象,能想象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如身邊人的聲音、來自大自然的聲音等。通過幼兒對不同聲音的傾聽,可以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幼兒在舞蹈學習過程中,會對所聽到的音樂給予一定的肢體反應。這個過程便是幼兒在聽到的聲音之後,然後經過大腦的想象,從而給予了肢體上相應的動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對於舞蹈創編是相當關鍵的,只有增強想象力,才能更好地運用在舞蹈創編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恰好實現了想象力的加強,因而在舞蹈創編中獲得了廣泛的運用。

(四)感情昇華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應用,除了通過契合舞蹈主題、節奏訓練以及增強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內容來體現,還需感情的昇華。無論是何種音樂,沒有感情作基石,那麼它就不是好音樂。對於舞蹈也是一樣,若是舞蹈不能打動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沒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幼兒感情的激發,讓幼兒用心去跳舞。通過引導幼兒傾聽、辨別以及想象,可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反應能力。在想象的過程中,幼兒的感情也隨着音樂一同起伏,最終達到感情昇華的效果與目的。在舞蹈創編的過程中,只有將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編出更有生命力與活力的舞蹈。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所發揮的作用纔會越來越大。

四、結論

通過本文關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應用,我們瞭解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舞蹈創編中的節奏、聽力能力以及肢體動作等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應用則是表現在音樂主題的契合、節奏的訓練、想象力的增強以及感情的昇華等多方面。相信通過本文的分析,有助於幫助我們對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篇47:音樂教學論文

1樹立新穎的教學理念,巧妙設計教學情景

學校音樂教育要把提高學生的技能技巧、審美能力以及學生自身思想素質放在首位。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體現了美學在育人過程中的特殊功能。美的、健康向上的音樂作品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情感上、興趣上、道德情操上的感化。例如我在指導學生欣賞歌曲《走向大自然》時,首先指導學生欣賞四幅反映四季景色的山水畫,使學生觀察畫家用重彩寫意所渲染出的每個季節的特色,再讓學生通過吟頌領悟歌詞所描寫的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結合觀察,發揮想象,使一幅幅有動有靜、色彩繽紛的壯麗景觀在學生心中得以復活。然後藉助抒情優美的旋律引導他們去領略那多姿多彩的世界,去揣摩那氣象萬千的大自然,從而激發同學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達到提高整體素質的目的。

2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挖掘他們對音樂的創造想象,所以要注意以下五點:一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獨唱、小型的齊唱、重唱都是很好的互動環節。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互相協調的團隊精神,創造充滿美感的音樂課堂環境。二是要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發現人才,吹、拉、彈、唱形式不限,讓他們發揮個人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把自己最真、最純、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大家,這有利於調節學生的心理,創造以興趣愛好爲動力的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三是創立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機制,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教師可根據每名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的參與態度、程度、合作願望、協調能力對音樂的體驗、模仿能力、創編能力等方面給予鼓勵性的公正評價,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信心。而讓學生自評,可以使學生對相應技能與音樂要素更準確地掌握與理解。小組內互評能使學生探討着去評價,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組內同學的努力,把那些在課堂上不太積極的同學有效地組織起來,使學習氛圍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四是要使音樂課堂上使用的樂器多元化,如口琴、豎笛、手風琴等。這些樂器都有固定的音高,演奏起來不跑調,有利於培養良好的樂感。歌曲學會後可以再配上打擊樂,如沙錘、三角鐵、碰鐘、鈴鼓、響板等進行即興表演,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既學到了知識,受到了教育,又發揮了創造性潛能和表演潛能,把厭學變成樂學。

3音樂教學中師生關係互動的具體實施措施與方法

首先,要注重動態的信息交流,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其次,要合理地轉換教師角色定位,現代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再永遠是教學中的主角,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理地進行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也是互動的具體實施方法之一。再次,交往不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機械相加,交往昭示着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簡單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在音樂教學中互動的實施是很重要的一點。事實證明,音樂藝術能夠培養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能使人們的道德高尚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他們健康成長。

4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個完整的人,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各種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而音樂教育對青少年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審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功能和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認真分析教材,根據教材中的音樂形象、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精神。通過觀看優秀的音樂光盤、聽音樂作品來引導學生進入音樂天地。通過教師生動的教學語言、演唱和演奏去打動學生的心扉,與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幫助他們分析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和思想情感,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情感體驗,並積極地參與課外藝術實踐,使學生的美學觀念和審美能力都有展示的平臺,從而使其創造能力和自身素質都得到提高。如,我校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和體育節,就是給學生施展藝術才華提供的平臺。藝術節和體育節的組織和編排,大型的文藝節目和藝術體操的編排導演均由學生自己組織進行。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豐富了校園文藝活動,又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展示和檢驗了藝術教育的成果。近年來,我校學生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在省、市、縣級文藝調演中多次獲獎,有近百名學生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中學生藝術等級考試,均獲得了合格證。最後,還應重視提高自身的社會協調能力。音樂教師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能否成功組織好大型文藝活動,能否在各類比賽中取得成績。而組織活動和編排節目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學校領導、班主任和其他教師的支持,因此,要成爲一個好的音樂教師,還必須擁有一定的公關意識和社會協調能力。

參考文獻:

[1]嚴肖虹.注重對音樂精神世界的理解與感悟.中國音樂教育,2003,(8):11-12.

[2]任知.藝術教育提升學生認知能力.中國音樂教育,2003,(8):42-43.

[3]章彩萍.先秦儒家的音樂審美教育.中國音樂教育,2004,(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