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美術系論文(多篇)

美術系論文(多篇)

美術系論文 篇一

淺談高中美術欣賞

【摘 要】 欣賞首先要選擇優秀畫家的優秀作品。

其次,在進行欣賞教育時,有必要讓學生充分地瞭解中國的藝術,提高民族榮譽感。

要手段多樣,要調動情緒,要言簡意賅,以達到開闊眼界、培養愛好、陶冶情操之目的。

【關鍵詞】 欣賞 審美 多樣化 藝術化

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村的新房蓋高了,房內的裝修時尚了,衣服漂亮了,人們對精神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了,但是,大多數的農村中學,對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仍沒有足夠的認識,重智育輕美育的思想和現象仍大量存在。

而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則大大阻礙了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爲一名農村美術教育工作者,這裏我想談點在新課程改革之下對高中美術欣賞課的一點看法。

1 美術欣賞作品的分類

美術教材欣賞大致可歸納爲三類: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賞,如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梵高的《向日葵》等名家作品,是欣賞教學的重頭戲。

二是範圖的欣賞。

主要是針對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備,對於提高學生的繪畫知識與技能至關重要。

三是其他門類的欣賞,如雕塑、建築以及剪紙、編織、印染、拼貼等工藝製作。

2 美術作品欣賞的方法

首先,選擇優秀的畫家,優秀的作品。

對於一件美術作品,教師大致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欣賞:①是作品直觀形象的欣賞,也就是作品給人的視覺印象。

②是藝術風格特色的欣賞,它包括構圖、色彩、透視、表現手法等,主要指的技巧。

美術系論文 篇二

論中西方繪畫的區別和聯繫

中國繪畫藝術與西方繪畫藝術都有着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它們一致追求和諧與真、善、美的統一,但由於地域、文化、觀念等的影響,在長期在各自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明顯區別的各自傳統,成爲中西兩大繪畫體系,影響着世界畫壇的發展。

本文將以這兩大體系的代表畫種“中國畫”和“油畫”位論點,對這兩大體系的性質、特點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爲以後的藝術學習研究創作夯實基礎。

論文關鍵詞:中西方;繪畫;區別;聯繫

畫由人爲,畫的不同,即是人的不同,價值觀的不同,也是環境文化的不同。

這又離不開人所處的特定的環境和時代。

馬克思認爲:對藝術的思潮,流派或藝術家,只有從歷史的發展中才能認識它產生的原因,判斷它的社會價值,從而便於我們批判的借鑑。

通過中西方繪畫性質、特點進行比較分析,最終認識到中西方在差異和區別之上的共同目標。

一、中國繪畫藝術特點

植根於儒道文化的中國傳統繪畫,在“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影響下,追求人與自然的整體和諧。

中國畫是“人化了的自然”之審美理想的心印,是筆墨概念根與自然發於心源,而又超越自然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線的結合,是情質併發的思想感受。

中國人的禪學思想比較發達,形和意之間的關係不是很實在的,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樸實、返璞歸真爲美,往往藉助山水、花鳥、蟲魚等抒發個人的情懷,“情景交融”,並將自然物象盡收筆墨之下。

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中國畫家對待被描繪的自然態度不是被動的、對立的,而是主客觀統一的,正如唐朝張b所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強調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研究、體驗,感受大自然之靈氣,吸取其生命之精華,融入自己的心靈與感情,並將自己的感情與精神注入大自然之中,使二者融爲一體,達到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地步。

這樣作畫時,便是畫家發自心得的感受,有了然於心中之意象,在達到自由地表現自然的富有生命的神韻的同時,也抒發了個人的情懷,表現了畫家的。心靈、人格與精神風韻。

這就是中國畫的“天人合一”、“心物合一”、“形神統一”的創作觀念,即形式與內蘊統一的傳統藝術思想。

在這種創作觀念的影響下的中國繪畫,是自由的、寫意的,是以筆墨造型的,所以構成的藝術世界是意象的、表情的、意境的。

同時,中國畫不是定點寫生,而是將不同時間,不同角度觀察對象獲得的形象特點,有機的組合在一起,着重表現審美感受的真實。

是將作者所見所感綜合組織於一體的繪畫。

中國畫還重視空白的運用,有“虛實相生”的效果。

中國山水畫,是將作者遊覽山水的所見所感的田野之平闊、山間樹木重重之幽深、登上路途之盤曲、仰視主峯之高聳等,綜合組織於一畫,國小語文教學論文網中國花鳥畫還可以將四季之花畫在一起等。

中國畫的構圖,是以立意、氣韻爲根本的出發點和歸宿。

重視情勢,講究畫面物象內在聯繫上脈通氣貫;在位置的經營上講究環環相扣,節節相連,從內外兩個方面形成一種起伏而又連貫的情感節奏。

二、西方繪畫藝術特點

西方哲學觀念主張將事物一分爲二,將認識分爲感性與理性,將世界分爲主觀與客觀,將社會分爲人與上帝,其概念和範疇都具有明確的規定性。

古希臘哲學家和藝術家共同的理論就是“模仿自然”。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藝術起源於人們善於模仿的天性,藝術家的任務就是按照真理的指引去創造那些合情合理並給人快感的東西,實現該目標的方式就是模仿事物,“照事物的本來的樣子去模仿,照事物爲人們所說所想的樣子去模仿,或是照事物應當有的樣子去模仿。

”歐洲的創作觀念是將人擺在與所描繪的客觀對象相對立的位置上,作者面對客觀對象進行寫生,正如達芬奇所說:如同是鏡中之像的真實再現。

這種創作觀念的繪畫,是科學的肖似再現,構成的藝術世界是鏡像的、理性的。

西洋畫裏的景物,非常注重物體上的光和其色彩因受到光的影響所引起的變化,要求描繪的肖似,重視形似,與真實景物一般無二,並且在一幅畫面上,只能有一個固定的視點,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爲桌子。

在空間處理上是定點觀察、定點寫生。

爲了再現人的視覺經驗如同“鏡像”般的真實,以色彩和明暗造型,畫面不留空白,理智的進行構圖,採用科學的透視學和色彩學,表達近大遠小的色彩的空間變化,形象立體感很強,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西方這種再現性藝術傳統,經過文藝復興、巴洛克、羅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主義等不同風格的大幅度變化及延續,其創作觀念直至東方繪畫思想傳入並影響了塞尚、凡高、高更等一批畫家,纔開始出現大的變化。

三、中西繪畫的區別與聯繫

無論是中國繪畫,還是西方繪畫,它作爲藝術的一種形式,有其共同的特徵。

從繪畫內容方面來說,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歷史,其發展的初期,都注重人物畫,並且都曾爲宗教服務過,構成所謂宗教畫。

中國古代長期是封建制度,在帝王、貴族、地主的統治下,繪畫要爲他們服務。

繪畫多宣揚封建禮教和宣揚宗教及其出世思想。

其目的都是封建統治階級麻痹人民鞏固其政權的手段。

西方繪畫也有相似的情況,就是西歐各國在古代封建社會中世紀時期,其文化完全爲基督教神學所籠罩,科學、教育、文學、藝術都帶有宗教性質,西洋畫也沒有例外,是爲宗教服務的。

從繪畫表徵來看,繪畫這主要表現在他們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體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抒發畫家對客觀現實的感受的。

繪畫是整個美術以至整個藝術門類中特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之一。

從繪畫內涵來看,中西繪畫,雖然面貌有很大區別,但它們都是追求和諧與真、善、美的統一。

四、結語

總結來看,儘管中西美術家的着眼點和創作方式不盡相同,但在探究真善美方面,在挖掘人類共同情感方面,在維繫社會責任方面,又存在着衆多相同之處。

相互比較也是一種文化創造,更是一種文化建設,重要的是不斷尋找中西方藝術結合的契合點,做到既保持中國藝術的傳統精神,又在吸收西方藝術的同時有所創新,這樣才能對於中國當代文化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