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醫學論文多篇

醫學論文多篇

醫學論文 篇1

摘要:

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將來順利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事社區衛生服務、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的必備能力之一。培養醫學生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我國現階段醫學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經過多年摸索,我們主要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設語言訓練類課程和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3方面來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培養,效果顯著。

關鍵詞:

語言溝通能力;預防醫學;培養模式;醫學語言學

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疾病譜的改變,公共衛生問題日趨複雜,傳染性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婦幼和老年人健康問題等已成爲影響我國居民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存在相對較低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與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除了急需一支知識結構合理、專業能力強的高層次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外,還對其所從事的醫務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與所服務的對象建立良好的關係。良好的語言溝通是協調關係、彼此信任的重要途徑,是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將來順利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事社區衛生服務、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的必備能力之一,也是我國現階段醫學教育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1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勢在必行

1.1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實現醫療改革目標的需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新時期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下簡稱醫改)的主要內容是“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形成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方案立足國情,着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將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作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求“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改任務的完成和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醫務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的醫務人員不僅瞭解、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瞭解、熟悉人羣的心理、人格特徵等,建立和諧、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依賴的醫羣關係。因此,醫羣溝通技能培養是實現醫療改革目標的需要,也是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1.2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成爲一名合格醫務人員的必備條件

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著名的《福岡宣言》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技能。缺少同情應該看作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力的表現”。這是對所有醫務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增強,從事基層醫療服務活動的人員必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作爲醫療隊伍的後備力量,必須掌握良好的語言溝通技巧,提高人性化醫學服務水平,成爲現代醫學模式所要求的合格醫務人員。

1.3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提高實踐質量的有力保障

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僅僅掌握書本上的基本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實踐中不斷驗證所學理論知識,鍛鍊各種能力。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成長必須經歷實踐階段。這一階段是培養學生醫學思維、鍛鍊應變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人羣是影響實踐質量的關鍵因素。要圓滿完成實踐任務,提高實踐質量,就必須加強與人們的交流溝通,建立和諧醫羣關係,才能取得人們的信任與配合,獲得更多實踐經驗。

1.4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高尚醫德的本質反映

“言爲心之聲,語爲情之感”。醫學語言運用問題,從形式上講是掌握醫學語言藝術、遵守醫學語言規範和要求的問題,實際上它是醫務人員對人羣情感、態度的體現,是醫德醫風的本質反映。醫務人員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風格,反映出不同的精神面貌與道德修養。醫務人員要態度和藹、真誠,通過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來展示自己高尚的醫德。

2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語言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

現代社會需要綜合型、複合型醫學人才,除了要求醫務人員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外,還在綜合素質、人文素養等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尤其是醫療改革工作的推進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開展,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語言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語言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如下。

2.1對語言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許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醫羣溝通、醫羣關係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對“健康”定義的認識,低估了社會、心理、環境等因素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目光只停留在醫學知識傳播上,而忽視了人羣心理與情感需求。這種只關心疾病不關心病人的現象在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現場實踐中普遍存在。有的學生僅按部就班地執行教師交給的任務或滿足於醫學知識傳播,不願真正關心服務對象,不與服務對象交流或交流很少,使後者感覺不到被關注、被關愛、被重視,進而影響自己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2.2沒有掌握必要的語言溝通技巧

以往醫學院校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三基”上,在語言溝通方面沒有針對性訓練,學生缺乏必要的溝通經驗與技巧。在與人羣接觸時,有的學生忽視了對服務對象心理因素的觀察與研究,講解知識時語言生硬、缺乏親和力,詢問病情時只顧收集信息,不能全面考慮病人的感受,讓對方心裏不舒服。有的學生因說話方式不恰當,導致溝通過程不愉快,無法達到預期溝通效果,從而影響了現場實踐的正常進行。

2.3輕視語言表達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

很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往往只重視專業知識學習,忽視了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及社會化程度很低,不瞭解風土人情,對人羣缺乏理解、同情與關懷[1]。現場實踐時,由於實踐內容和方式、生活環境、接觸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往往表現出與環境不協調、與人羣溝通不暢等問題,大大阻礙了現場實踐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嚴重影響其將來的就業和發展。

3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的途徑

我院針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上述情況,採取以下措施,目的在於培養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及溝通能力,強化實踐能力與技巧。

3.1實施專業能力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院在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時,實施專業能力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即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課題研究相結合的培養模式,重點培養其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的綜合能力。課程學習強調理論聯繫實踐,課堂教學中實施PBL、TBL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專業實踐注重培養專業技能,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課題研究要求學生具備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充分運用於實踐,通過課題研究與論文(調研報告)寫作進一步提高分析、解決公共衛生問題能力。課程學習和專業實踐按照教學大綱安排在不同學期進行,而課題研究則結合教師的課題或者暑期“三下鄉”活動,讓學生參與進去,培養其理論聯繫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2開設醫學語言學課程,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培養

醫學語言學是一門研究醫學活動中醫務人員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學科,和許多學科都有着密切聯繫[3]。學習醫學語言學,不僅是醫學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醫學模式轉變、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的客觀需要。醫學語言學課程開設的目的是使廣大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正確認識醫學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掌握運用醫學語言的基本技能,把握醫學語言職業變體的客觀規律,提高醫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適應各方面對醫學語言的要求,尤其是醫療改革對語言溝通能力的要求,爲今後從事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傳統醫學教育體系中沒有醫學語言學課程,普通的人文學課程又脫離醫學專業實際。學生在校期間缺乏對醫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專門訓練,完全是在畢業後漫長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4]。由於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致使一部分學生語言素養差,與人溝通時語言簡單,缺乏條理性、邏輯性,和羣衆交談時語意模糊不清,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傳遞信息的方式缺少創造性。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着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羣關係的和諧發展。我院針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客觀情況,面向大二以上學生開設醫學語言學選修課,分別從醫學語言的本質、特徵、類別、應用等幾方面進行介紹,重點講述醫務人員加強語言修養的必要性、語言修養的內容及途徑。從醫務人員和人羣的語言溝通入手,結合實際,通過課內外大量實踐訓練,提高學生書面語和口語表達能力。課堂上我們設置特定場景由學生演示再展開討論,課外組織學生結合實習、見習生活圍繞某一主題開展辯論活動,從而加強語言溝通能力訓練。課內外語言溝通能力訓練不僅使學生從理論上深入理解了醫學語言,而且提高了其口語表達能力,使其能夠有意識地運用語言具體、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3.3通過課題研究,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現場實踐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

知識和能力都來源於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實踐教學環節對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溝通能力尤其重要。我院根據教師專業和研究方向,組成疾病預防與控制、婦幼保健與生殖健康、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等導師團隊,以強化實踐教學爲着力點,建立了一批以課題研究(重點是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如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立與管理、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與營養健康狀況監測等)爲中心的現場實踐基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實踐性預防醫學專門人才。

3.3.1農村社區婦幼保健課題研究從2010年開始,我們就建立了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婦幼保健項目爲中心的陵水縣農村社區婦幼保健實踐基地,每年承擔美國猶他大學醫學生社會實踐帶教任務,利用暑期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課題研究,2006—2009級部分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也全程參與。4年來,我們和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一起與陵水縣婦幼保健院合作開展農村社區婦幼保健工作,包括收集婦幼人羣健康信息、主要健康問題與原因調查分析以及健康干預等;同時,還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技術指導。在陵水縣婦幼保健院及各鄉鎮衛生院開展的中美大學生聯合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顯著的社會效益。到目前爲止,我院與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共同撰寫發表科研論文15篇,其中SCI論文兩篇。我院長期與美國猶他大學合作開展農村婦幼營養改善工作,將公共衛生研究領域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運用於基層,同時也使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一開始就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合作經驗,不僅學會如何與國際同行交流、與基層羣衆有效溝通,而且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3.3.2城市社區慢性病綜合防控課題研究海口市美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示範區,承擔轄區內城市居民的社區診斷、慢性病監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高危人羣發現與干預及患者管理等綜合防控工作。我院已與海口市美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該單位成爲我院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城市社區慢性病防控實踐基地。我院2007級兩名學生在該疾控中心實習,由於專業能力、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都非常突出,畢業後留在疾控中心工作,一年後成了單位的骨幹力量。

3.3.3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與營養健康狀況監測、健康教育課題研究2013年,在海南省教育廳和海南省衛生廳的支持與領導下,我院開展了海南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項目,對瓊中縣1440名中國小生的營養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並協助瓊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現場工作。同時,與瓊中縣教育局合作開展中國小學生營養問題調查和營養狀況監測,主要工作包括學校營養午餐的食譜制定、師生及家長的營養健康教育、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和學校營養午餐的效果評估等。瓊中縣也爲我院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提供實踐基地,安排學生在該縣的中國小長期開展學生營養監測、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等課題研究。在這些課題實施過程中,從課題總體策劃、調查問卷設計、調研過程具體實施到後期數據處理、論文(調研報告)撰寫等,全部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從沒有頭緒到思路清晰,從羞於現場問卷調查到輕車熟路,從看着一堆數據無從下手到多種統計方法、統計軟件運用自如,進步非常明顯,不僅鍛鍊了項目策劃能力、現場實踐能力,而且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在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總體目標要求下,我院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已逐漸成爲海南省各級公共衛生機構獨當一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均得到用人單位較高的評價。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培養是因爲其將來服務的對象是渴望得到關懷、渴望解決健康困惑的人羣,醫務人員的一言一行都與人羣健康息息相關。醫學以人爲本,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就必須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專業知識儲備、語言溝通能力、現場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社會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實踐性預防醫學專門人才,真正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醫學論文 篇2

【摘 要】

本人從醫學生職業指導的背景出發,闡述了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價值內涵和開展醫學生職業指導的價值迴歸,探索提出新的醫療環境下醫學生職業指導的價值迴歸指向,分析了新時期開展醫學生職業指導的主要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

醫學生;職業指導;價值迴歸;醫學職業精神

職業指導是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大學生包括職業道德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自民國初年引進我國以來,對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醫學院校大學生具有職業面向單一性、指向明確性等特點,在新的醫療環境不斷變換的當前,亟需要結合醫學教育特點和要求,整合職業指導的新理論和實踐經驗,堅守本身的價值追求,促進醫學生職業指導的價值迴歸。

一、當前醫學生職業指導狀況

隨着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醫學院校有序開展職業指導和構建科學高效的職業指導體系,進一步更新觀念,提升職業指導能力,提高醫學生綜合能力是醫學院校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醫學院校職業指導體系的系統化、科學化和實用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形式的多樣化和內容的豐富性需要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一)對職業指導的認識存在偏差

許多高校對職業指導的深遠意義認識不到位,不能很好地發揮職業指導在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就業能力和人力資源合理配置方面的水平,他們一般將“職業指導”與“就業指導”的概念混爲一談,把職業指導作爲促進學生就業的一種手段,重視就業信息的供給,忽視職業信息的提供,重視學生求職技巧,忽視大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處理就業與職業發展關係,在很大程度上耽誤了大學生以後的職業發展。就業指導一般理解爲對要求就業的勞動者給予指導和幫助,做好相關的諮詢和服務工作;職業指導是幫助人們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做出職業方面的建議,完成個人職業定向,較好地實現人職匹配。可以理解爲,就業指導是一次性提供就業服務,職業指導涵蓋就業指導,更關注人長遠的職業發展,從職業觀、就業觀等價值層次去思考職業發展的問題。

(二)職業指導條件保障不健全

一方面是醫學院校職業人員配備、指導機構不健全。許多院校是近些年纔開展職業指導,缺乏具有職業指導資格的專業職業指導師,工作人員主要由具有學生管理、思想教育或就業工作經驗人組成,缺乏職業指導學科背景和實踐經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是職業指導的內容單一、方法陳舊。許多高等醫學院校的職業指導內容上主要圍繞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信息、就業技巧等工作。職業指導形式上也很單一,基本上是上大課,理論式的講解與灌輸,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效果不甚明顯。

二、醫學職業精神的價值內涵

醫學職業精神的主要內容是職業立場、職業目的、職業態度、職業理想,它秉承“醫乃仁術”、“ 大醫精誠”的醫學價值風尚,強調全面優化醫學價值追求。高尚的醫學職業精神表現爲較高的職業素質,較完善的職業人格,具有科學和人文並舉的職業價值取向。醫學職業精神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羣體性與個體性的統一、實然性與應然性的統一,其實質是醫學職業羣體對真善美的職業價值追求。

三、醫學生職業指導的價值迴歸

職業指導是爲求職者就業、就業穩定、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合理用人,提供諮詢、指導及幫助的過程。醫學生職業指導的對象是醫學生和醫療機構,它強調對醫學工作者的職業發展提供服務和決策。它要服從醫學職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和醫療工作者的基本職業道德,即“醫乃仁術”、“以人爲本”、“尊重生命”、“救死扶傷”等等的價值追求。新的醫療技術的發展,日益複雜多變的醫療環境對傳統醫學職業精神提出了挑戰,不斷修正着傳統的醫學職業精神。但醫學發展的本質要求需要醫學職業精神在進步的同時保持原始的純樸,堅守醫學價值追求的原始動力。

當前,醫學生職業指導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教育,其價值導向也就成爲影響職業指導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職業道德教育,即醫德教育;生命觀教育,即對生命的態度和認識的教育;職業觀教育,即對如何認識從事職業的意義的教育,等等。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是職業自豪感、使命感不強。缺乏從醫,做生命秩序守衛者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他們多把精力集中在未來就業的崗位上,把專業學習當做謀生的需要,缺乏對職業發展的全局把握和長遠打算,職業情感缺乏。另外,由於醫學生比較缺乏醫療臨牀實踐,加上學校偏重強調就業,導致功利化思想比較嚴重,大家對醫學職業道德修養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就較爲缺乏。

二是對生命的認識還不到位,缺少對醫生的職業要求的掌握。部分醫學生對生命的神聖和敬畏缺乏應有的情感,對從解決人類病痛疾苦,救死扶傷的角度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做人類健康的守衛者的定位還存在很大偏差。

事實表明,越是醫療外部環境嚴峻,醫學科技發展出現倫理矛盾,醫患溝通急需改善,越需要傳統的醫學價值迴歸,迴歸對生命本真的敬畏,對真善美的追求。醫學生職業指導的價值迴歸建立在對傳統文化對“人”和“生命”完美解釋的基礎上。

四、“醫者仁術”的醫學生職業指導堅守

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言》、《醫師宣言》和《中國醫師宣言》等對醫生職業操守、職業道德的要求和規範,遵循醫學職業發展的人文要求,積極開展醫學職業指導,爲醫學生科學把握自身的職業發展,以更加完美的姿態,健碩的雙手,耕耘在醫學這一神聖的殿堂,守衛生命的秩序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以大學全程化教育開展醫學生職業指導

職業指導不是畢業前的就業指導,我們應當從新生開始就給予職業啓蒙,有規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開展職業探索,形成個人的職業意願,做好職業定位並開展嘗試。大一期間,先是開展職業發展知識教育,幫助其逐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制定學習規劃;大二期間,重在培養其職業能力,幫助學生培養興趣愛好,樹立職業理想,發現自己的能力優勢,形成自己的職業方向,並制定方案,逐步嘗試;大三、大四期間,積極開展專業實踐教育,鼓勵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大學生對醫學就業市場、就業環境和形勢的瞭解;大五期間,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開展考研教育和就業輔導,引導學生樹立爭取的擇業觀和就業觀,主動獲取就業信息,幫助學生蒐集、分析和處理就業信息,增強就業應聘技巧。

(二)開展形式多樣化的醫學生職業指導

職業指導應以團體指導與個體輔導相結合,並在形式上採用多樣化。一是積極開展課程教育,結合當前最新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積極編寫講義和教材,使之涵蓋大學全過程的職業指導,提升職業指導的課程化建設水平;針對不同的需求羣體、不同的專題開展講座,並進行一些標準測驗量表幫助學生明晰自己的職業愛好和職業價值觀等等;積極開展校內外社會實踐,到一些廠礦企業、醫療機構去感受就業氛圍和工作環境,使得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未來的就業可能,增強其學習動力和針對性。

(三)建設專業化的職業指導隊伍

高水平的職業指導隊伍水平是高質量職業指導工作的保障。建設一支專業的職業指導人才,需要從業人員擁有相關的學科背景並獲得相應的從業資質;加大對現有職業指導師的業務培訓力度,促進職業指導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和規範化;積極開展工作調研和交流,資源共享,建立長效的交流和溝通機制。

醫學雖然滲透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但救死扶傷、接觸人類病痛、維護人類健康是從醫者共同的願望和責任。在現代醫學職業精神的語境下,積極探索醫學生職業指導的價值追求與準則,對提升新時期醫學生職業教育水平,促進職業指導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醫學論文 篇3

【摘要】

我國醫學檢驗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是醫學長遠發展的重點,該課題的研究對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本文主要論述的是新形勢下醫學檢驗實驗室內生物安全防護的發展現狀,並依據其調查的結果進行方案的設立,科學有效的處理好實驗室內的各項工作,滿足安全防護的基本需求。加強對生物安全管理人員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力度,強化相關人員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識,在安全管理的基礎上,總結出安全防護的要點,不斷的改革並創新我國生物安全的防護措施。

【關鍵詞】

醫學檢驗;生物安全;防護現狀;措施應用

在進行醫學檢驗時,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去碰觸一些生物樣品,這些樣品往往攜帶了一種具有感染性的病毒,其病毒的存在很容易給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威脅。所以醫學檢驗是一項要求比較高的具有實踐效應的工作,在實驗室內,需要做好相關的安全防護工作,避免這些病毒給實驗人員的身體造成傷害現象的發生,使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對實驗室內生物的控制力度,儘可能的優化生物安全防護工作,瞭解實驗室內生物的分佈情況,並不斷的完善實驗室內各類設備。

1、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發展現狀

1.1實驗室內的管理機制

近些年來,我國醫學檢驗事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在實際的檢驗過程中,仍然存在着各類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生嚴重的影響了醫學研究的進程。大部分的醫院內部的實驗室中,其自身的規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完整性,整體的體系構建不是很健全,存在着一些漏洞以及不妥之處。在醫院初期的管理制度構建時,並沒有深入的分析該實驗室的需求,所以整體的規章制度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還有一部分的醫院已經構建出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但是其制度的管理內容和其實際的`管理情況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性,大部分的規章條例都無法滿足實驗室的實驗需求。

1.2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

微生物實驗室是對醫院專業學生們進行知識傳授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場所,在微生物實驗室內,學生們要依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選取相應的實驗儀器,進行實驗的操作和處理。學生們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接觸一些微生物標本,甚至是致病的微生物。由於該門課程的開設時間比較短,起步時間比較晚,所以在整個實驗中,學生們自身的保護意識比較低,並沒有意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整個微生物實驗室存在着各種潛在性的問題,對實驗標本管理的重視成本也比較薄弱。

1.3免疫試驗室

免疫試驗室內主要是對一些艾滋病等進行檢驗,這類病毒的傳染性比較強,學生們在進行實驗室必須要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避免實驗標本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在實際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們對這類病毒的認知程度比較低,只能做到簡單的保護。

1.4工作人員的安全保護意識

在醫學檢驗實驗室中,其工作人員需要面臨的工作任務量比較大,每天都需要對不同的實驗樣品以及設備進行檢測。長此以往,工作人員就會忽視該項工作的檢測,自身的安全保護意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隱患。沒有進行安全操作,不佩戴口罩手套等,很容易在實驗中感染相應的病毒。

1.5實驗室內的設備管理

醫學檢驗實驗內的檢驗設備比較多,種類也比較齊全。想要進行安全的實驗,就需要對這些設備的使用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大部分的實驗人員在工作完畢後,沒有對設備進行消毒等一系列的清潔處理,直接將設備放置在一旁,不予理睬;還有一些工作人員在設備數據信息的記錄過程中,沒有按照規定的要求填寫相應的內容;醫學實驗室內的設備沒有設置專人對其進行管理,當設備出現故障時,無法明確其責任所在,使得維護工作無法順利的開展。

1.6清潔消毒工作

醫學檢驗實驗內中,所接觸的實驗品種比較多,想要保證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就需要保證整個實驗室的消毒工作開展的質量,但是現階段我國的醫學檢驗實驗室內,其工作人員並沒有重視清潔消毒工作,大部分的設備在使用過後沒有進行及時的清潔和處理,讓細菌進一步的滋生。

2、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措施

2.1醫學檢驗實驗室內規章制度的構建

首先,要對整個實驗的流程進行分析,瞭解其實際的操作要求,依據該要求,開展安全防護工作,例如,在進行細菌培養內容的講解古城中,需要對其進行鍼對性的講授,讓實驗人員按照六部洗手法來保證自身手部的清潔程度,做好基礎的保護措施,然後在實驗室內,要對清潔區和污染區進行不同程度的安全防護。其次,在對一些免疫陽性標本的管理過程中,必須要確認該類標本的重要性,比如說,在舉辦生物安全管理會議時,相關的實驗人員需要積極主動的進行實驗室內廢物的探討,學習生物安全的防護知識理論,依據其生物安全標準以及各項準則進行臨牀的實驗,並從實驗當中歸納總結出相應的安全管理知識。

2.2清潔消毒以及管理

醫學檢驗設備是醫學實驗室內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對其設備進行清潔是十分必要的,其更是管理工作當中的重要解決內容。必須要對實驗內的各項儀器設備進行檢測,並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時刻保持儀器的清潔程度。

2.3檢驗科實驗室內佈局符合生物安全

檢驗科實驗室屬於BSL—1實驗室有:臨牀基礎檢驗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免疫血清學實驗室,染色體實驗室,門急診檢驗實驗室;屬於BSL—2實驗室有:臨牀微生物實驗室,基因擴增實驗室。BSL—2相關實驗室內要求區分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緩衝區。人流、物流和檢驗數據做到有效分隔。嚴格劃分工作區工作臺,使污染侷限在工作區內的工作臺上。

2.4實驗室的設備不斷完善,適應生物安全保障的要求

增加生物安全櫃的使用,病原標本的接種,DNA(RNA)的抽提,標本離心後的去蓋等工作都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不能用超淨工作臺替代生物安全櫃使用。臨牀微生物實驗室,基因擴增實驗室,血清體液標本的離心區域及存在較大污染的學科實驗室,應當參照BSL—2實驗室建造。各實驗室要求有獨立的新風換氣過濾系統,新風量要求足量。

2.5檢驗科各學科實驗室內崗位

明確,責任清晰,強化實驗室內的流程管理,對不同崗位實行相適應的生物安全等級管理。加強檢驗科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定期培訓,對不同工種的人員採取不同內容的培訓,保證高危生物因子不危及到實驗室人員、醫院其他人員、家人、社會和周圍環境。例如工作中的工作服、手套、口罩、帽子可能會被高危微生物物質污染,應當使污染侷限在實驗臺和實驗室內;實驗室內的電話機、電腦及鍵盤、門把,休息室內的桌椅保持無危險生物污染。

2.6處理標本

相關實驗室工作人員,善於應用各種渠道,彌補病人相對不對稱的標本信息,包括標本生物危險度。

3、結語

醫學檢驗實驗室內生物安全防護處理工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現階段,我國醫學檢驗實驗室在生物的安全防護的處理上缺乏一定的科學性,漏洞也比較多,這些問題的發生極大程度的影響了醫學檢驗工作的開展,並阻礙了其研究進程。除此之外,還影響着檢驗人員的身體狀況。想要保證醫學檢驗實驗室內生物的安全,就需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防護的管理機制,讓工作人員嚴格的按照其規定進行實驗操作,選用科學性比較強的方案進行安全防護工作的改良,保證實驗室內安全。

參考文獻

[1]胡文瓊,關於醫學檢驗實驗室管理的探討[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誌,2014,(09).

[2]殷智紅,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初探[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S1).

[3]範麗娟,醫學檢驗實驗室人員安全與防護[J].中國衛生產業,2017,(11).

[4]馮修猛,閆海潤,金紅.醫學院校學生生物安全防護現狀與措施的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0,(16).

[5]閆海潤,加強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生物安全防護教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0,(01).

[6]覃仕鋒,徐紅.醫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教育[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04).

[7]章建偉,陳文光,蔣景華,等臨牀醫學實習生職業損傷現狀與干預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9,(19).

醫學論文 篇4

摘要:以問題爲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從上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在各個領域中都得到了推廣與應用,是對傳統醫學界的改革與創新。本文分析了PBL教學法的誕生與發展流程,P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優勢、不足以及具體的開展措施。

關鍵詞:PBL教學法;醫學教育;應用研究

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爲基礎的教學模式,最早應用在醫學教育中,針對臨牀患者的各類表現引導學生完成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幫助他們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1、PBL教學法的誕生與發展

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醫學界發現了醫學教育的危機,在理論知識的豐富下,給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荷,不利於學生醫德醫風與實踐能力的鍛鍊。進入到50年代,WesternReserseUniversity在前兩年的教學課程中採用了PBL教學法,突破了傳統學科之間的界限問題。在60年代,McMasterUniversity爲了實現臨牀問題與基礎醫學研究之間的合併,爲學生提供提問和討論的機遇,提出了PBL課程的概念,自此之後,這一教學模式開始風靡世界。2000年,我國各主要醫科大學的校長等負責人,在香港大學醫學院參加了《醫學教育改革香港的經驗》研討會,學習了香港開辦PBL課程的經驗,此後,各個高等院校紛紛應用了PBL教學法。PBL是一種經典的教學模式,有着獨特的教學方法、過程和形式,以問題爲核心,利用問題將各類課程內容相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強調將課堂內容直接聯繫,引導學生互動參與。

問題的解決並非根本目的,僅僅是簡單的載體,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會獲取到相關的知識,這對於鍛鍊他們的推理能力、臨牀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大有裨益。PBL強調以學生作爲核心,在教師的帶領下,針對某個問題來進行討論,教師只有根據課程的特點來設計教學策略,才能夠體現出PBL教學模式的價值與意義。經典的PBL教學包括“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形成並論證假設、討論和總結”等過程,PBL教學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和教師引導等形式實現教學目標。PBL教學法打破了學科界限,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PBL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PBL教學法已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醫學院校得到了應用,並深受師生的歡迎。PBL教學法可以應用於醫學教育並能發揮重要作用,PBL教學法有許多獨特優勢,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有顯著效應。總之,PBL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革新,它是教改的一種有益嘗試和積極探索,PBL教學法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對於醫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2、PBL教學法的優勢與不足

2.1優勢

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在該種教學模式中,可以讓學生將各類知識融會貫通起來,通過思考與討論,分析真實案例中的各類問題,掌握學習內容,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積極的意義。PBL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優勢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不僅可以傳授理論知識,還能夠培養綜合能力;其次,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最後,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積極參與到了學習過程中,掌握了更爲紮實的知識技能。

2.2不足

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PBL教學法也是如此,在該種教學模式中,小組討論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如果把握不好,會失去控制,而學生的知識獲取方面,也有着隨機性的特徵,缺乏深度,這是PBL教學模式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缺乏自學能力與臨牀推理能力,難以適應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知道怎樣利用小組討論來獲取知識,尤其是在學生基數較大的情況下,教學活動常常會出現捉襟見肘的問題,這都會影響PBL的教學質量。

3、P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措施

鑑於傳統PBL教學法存在的不足,需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進,PBL教學法對於教學資源、教學設備、教師能力都有着非常嚴格的要求,如果上述條件不達標,就會影響教學質量,要發揮出PBL教學法的優勢,必須要從系統上進行改良。作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針對具體情況來改革教學模式,領悟到PBL教學法的精髓所在,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參與者、組織者與指導者的角色,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發揮出相應的作用,這是保證PBL教學法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在確定教學主題後,要先設置好學習小組,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組6~7人即可,通過教師指導,以小組爲單位來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在每個學習週期之中,根據問題難度一一呈現給學生,適當增加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共同來挖掘出問題的真相,及時解決。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正確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歸納與總結,設法解決難題,鍛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各個單元的重點與難點知識,要注意到的一點是,教師並非教學中的知識庫,僅僅是在關鍵時刻來發揮點撥與引導作用,組織好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根據事情來創設出和諧的教學氛圍,發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在與主動性,藉助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來激發出學生的探索精神。

PBL教學模式的成功關鍵是利用問題的紐帶作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大膽的表達,說出自己的質疑,進行充分合理的解釋。在PBL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將重心放置在提問與質疑上,交課堂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我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想問、好問、會問”,保證PBL教學法的成功。就目前PBL的應用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對於部分教師而言,他們對PBL教學法的認識不清晰,更加適應傳統教學法,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無法保證PBL的教學質量。教學評價也是保證PBL教學質量的一個環節,就目前的考覈情況來看,依然採用的傳統教學評估方式,這無法讓學生獲取到真實、客觀的評價。而在教學資源上,PBL教學模式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持,如數據庫、圖書館館藏等等,還需要大量的硬件與教材,但是大多數學校並不具備這一條件。因此,進行PBL教學模式要適時而行、量力而行,以積極和審慎的態度,結合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現狀,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PBL教學模式研究。

4、結語

國內外的實踐顯示,PBL教學法有效克服了傳統醫學教育的問題,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是醫學教育改革的里程碑。PBL是嶄新的教學模式,關於PBL在醫學教育中的實踐應用,並不多,鑑於我國的醫學教育現狀,PBL教學法的應用還存在不足之處,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經驗,要進行創新與改進,使之能夠更好的適應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現狀。

參考文獻

[1]卿平,姚巡,程南生,等.在八年制醫學教育中獨立開設PBL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07,7(5):397-402.

[2]李曉丹,韋莉萍,李偉峯教學模式改革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現實意義[J].現代醫院,2005,5(11):4-6.

[3]韓英,閔建新,伍慶華,等.信息對稱理論視域下PBL教學法在生理教學中的效果探析[J].明日風尚,2017(2):202.

[4]陶元勇,李廣宙,孫銘豔,等教學法在臨牀微生物學與檢驗教學中的實踐與探討[J].檢驗醫學教育,2012,19(3):22-24.

醫學論文 篇5

[摘要]高等醫學檢驗教育,是爲我國臨牀醫學檢驗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各課程的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效果,對我國醫療領域的發展影響較大。該文在闡述了高等醫學檢驗教育的內容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點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爲高等醫學檢驗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證,爲我國醫療領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等醫學檢驗;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帶教模式

近些年來,隨着居民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我國居民各類疾病的發病率顯著提升,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慢性病,以及手足口病等傳染類疾病成爲了影響居民身體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爲提高各類慢性病的檢出率,提高傳染類疾病的控制效果,加強實驗室檢驗十分必要。但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國高等醫學檢驗教育中,在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問題。從課程體系方面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基礎知識不牢固、實踐能力與適應性差、信息處理能力不強等方面。從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實習帶教模式方面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則體現在教師專業素質不足、實習帶教模式落後兩方面。可見,加強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已經成爲了高等醫學檢驗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1]。

1、高等醫學檢驗教育的內容

高等醫學檢驗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微生物學教育、免疫學教育、細胞學教育、病理學教育以及遺傳學教育等:

①微生物教育: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以及真菌等,與人類生活以及機體的健康密切相關。細菌以及病毒入侵人體,是導致感染及各類傳染類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以手足口病爲例:近些年來,春秋季節,小兒手足口病的發病率逐年提高。該疾病屬於傳染類疾病的一種,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極容易引發兒童大面積感染,對其機體健康以及成長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提高對高等醫學檢驗教育的重視,可爲國家以及醫療衛生部門培養更多的實驗室檢驗人才,這對於以手足口病爲代表的各類傳染類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②免疫學教育:免疫學教育同樣屬於高等醫學檢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白血病等爲主的各類免疫缺陷疾病,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臨牀尚無較好的治療方案,僅可通過持續的治療,延長患者的壽命。加強高等醫學檢驗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更多的人才,使之投入到對各類免疫缺陷疾病的研究中,對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壽命的延長,都具有重要價值[2]。

2、高等醫學檢驗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較以往相比,目前我國高等醫學檢驗教育教學水平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從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實習帶教模式方面看,仍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課程體系亟待優化

高等醫學檢驗教育在課程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如下。

2.1.1基礎知識問題根據我國醫療衛生部門的要求,提高臨牀實驗的標準化以及規範性水平,已經成爲了各醫院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注意的主要問題。開設臨牀實驗室管理課程,對於上述措施落實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但就目前來看,我國高等醫學檢驗教育中,還並未開展臨牀實驗室管理課程,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很難得到提升。爲解決上述問題,將臨牀實驗室管理課程納入到高等醫學檢驗教育中十分必要。

2.1.2適應性問題隨着醫療衛生領域技術水平的提升,臨牀實驗室檢驗中對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已經成爲了常態。高等醫學檢驗人才,對各類自動化設備是否有所瞭解,是否能夠適應當前的實驗室檢驗環境,是關係到人才是否能夠快速投入到工作崗位之中的關鍵。當前,學生適應性差的問題,在高等醫學檢驗教育教學中顯著存在。導致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與高校自動化設備教學課程體系不完善有關。學生在學校中,難以學習到與各類設備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有關的知識,因此也就很難適應臨牀實驗室檢驗的需求。

2.1.3信息化水平問題隨着臨牀實驗室檢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臨牀對高等醫學檢驗人才信息化素質的要求也開始逐漸提升。目前,我國高等醫學檢驗教育中,還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的問題。高校未能將計算機課程與專業課程聯繫到一起,兩者通常互相脫離,對學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利。加強校醫合作,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教學改革水平以及人才培養效果的必經之路。

2.2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對於高等醫學檢驗教育課程而言,教師的素質對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素質具有決定性作用。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理論素質與實踐素質兩方面。而當前高等醫學檢驗教育中,教師素質存在的問題,同樣體現在上述兩方面:

①理論素質:臨牀實驗室檢驗領域技術更新速度快,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才能夠適應時代以及臨牀的需求。但目前高等醫學檢驗教師還無法達到這一要求。

②實踐素質:導致當前高等醫學檢驗教師實踐素質低的原因,與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未有效落實有關。各科目教師基本無醫院實驗室實踐的機會,理論與實踐脫節,對人才的培養不利。

2.3帶教模式有待更新

就帶教模式來看,當前高等醫學檢驗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帶教模式落後方面。帶教過程中,學生僅僅能夠處於從屬地位,觀察帶教老師的操作方法,很難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且帶教過程同樣在無計劃、無管理的環境下進行,對人才素質的培養,會產生較大的阻礙[3]。

3、高等醫學檢驗教育教學改革及人才培養策略

3.1優化課程體系

優化課程體系,是高等醫學檢驗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爲了適應當前的發展需求,應對高等醫學檢驗課程體系予以進一步優化,涵蓋了質量檢驗、儀器檢驗以及信息檢驗等內容,並涉及到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血液學、細胞學以及管理學等多個學科,開設臨牀實驗室管理學、檢驗儀器學等課程。使高等醫學檢驗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在教學中,首先要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並提高其對於臨牀檢驗質量管理的意識,進而實現醫學實驗室的標準化和規範化管理。由檢驗科管理人員負責臨牀檢驗質量管理方面的教學,利用其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在實踐中的切身體會,能夠更加準確的傳達給學生,進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並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檢驗儀器學的學習則是爲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需要與臨牀實驗室中的自動化儀器設備進行直接的接觸,能夠利用其掌握理論知識,正確、規範的進行操作。教師在向學生講解醫學檢驗儀器使用方法的同時,還需要進行操作演示,然後指導學生進行操作,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還能夠工具臨牀檢驗的相關知識。兼具豐富的理論水平和良好的實踐能力,這對於一名優秀的醫學檢驗人才至關重要,能夠爲其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信息技術能力是當前醫學檢驗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以適應當前醫學檢驗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信息技術教學是當前高等醫學檢驗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幫助學生了解系統管理維護、數據保存處理等內容,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能。而檢驗信息平臺的建立,則爲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4]。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除了改革課程體系之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同樣十分重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提高醫學檢驗教學水平。加強醫學檢驗專業與臨牀實驗室之間的聯繫,以醫院檢驗科作爲重要的教學資源,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平臺。通過高校與醫院之間的合作,聘請經驗豐富的檢驗科工作人員進行教學,學校與醫院之間的資源共享。學生在醫學檢驗課程的學習當中,能夠直接接觸到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學校根據醫院檢驗科的實際工作情況,設置微生物、臨牀血液學以及分子生物學方面的教研室,由專業的檢驗工作人員進行指導,進而提高醫學檢驗教育的深度,保障教學的專業水平,充分滿足現代醫學檢驗教學的需要,爲檢驗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提升實習生的綜合素質,在臨牀實踐當中得以鍛鍊,幫助其更好的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結合,爲其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3.3建立實習帶教模式

建立實習帶教模式,對實習學生進行分組,由專業的檢驗人員作爲帶教教師,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根據醫院檢驗科的實際工作情況,制定完善的帶教計劃,合理安排其實習時間,以鍛鍊學生的臨牀檢驗操作能力。實習生能夠參與到檢驗科的實際工作當中,並實際進行自動化儀器的操作和手工操作,由帶教教師進行指導,每日進行總結和記錄。定期對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進行考察,客觀予以評價。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積極引導實習生,指導其自主解決檢驗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其實踐能力,並鍛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習生對於帶教工作的滿意度,有助於獲得理想的帶教效果。在實習之後,學生需要掌握紮實的醫學基礎知識,並對臨牀工作實際有着更加深入的瞭解,其臨牀實踐操作能力得到鍛鍊進而提升,爲今後走向實際的工作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5]。

4、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醫學檢驗教育應加強對教師素質的培養,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保證。除此之外,還應優化課程體系、建立新的帶教模式,這對於教學改革效果的改善,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都能夠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川,李筱梅.基於ISO15189醫學實驗室認可條件下的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4,35(5):647-648.

[2]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L02:2012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Z].2013:5.

[3]梅傳忠.臨牀實驗室管理學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1):57-58.

[4]張繼瑜,陳茳晶,陳曉靜,等.臨牀基礎檢驗手工項目實際應用的現狀調查[J].中國高等教育,2011(11):87-88.

[5]李曉徵,楊雪.規範化管理在檢驗醫學實習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牀,2010,11(22):2549-2550.

醫學論文 篇6

摘要:爲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理解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文章論述了在臨牀醫學概要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以問題爲導向的PBL教學法的實踐應用研究。首先闡述了臨牀醫學概要課程引入PBL教學法的必要性,其次基於銅仁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學生課程教學應用PBL教學法的實例,分析了PBL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關鍵詞:PBL教學法;臨牀醫學;藥品經營與管理

PBL教學法是由美國神經學教授HowardBarrow於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先試行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核心是以問題爲中心,學生爲主體,教師爲引導,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思考中進行學習,在學習中進行思考。與傳統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模式截然不同,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相關知識的目的,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一、臨牀醫學概要課程引入PBL教學法的必要性

臨牀醫學概要是高職藥品類專業通往臨牀藥學實踐的橋樑性課程,課程不但具有知識面廣、內容豐富、實踐應用性強等特點,而且還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性。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正確臨牀思維的建立與培養,也直接影響醫學專業學生後續課程的學習及運用臨牀思維指導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藥的藥學服務能力。因此,在有限的學時下,傳統“一言堂”的授課模式不僅難以培養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而且還容易導致學生“消化不良”,學習過程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學,這是違背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的。因此,有必要在授課過程中引入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爲主動思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臨牀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PBL教學法在臨牀醫學概要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選取筆者所在學校2015級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1班和2班的高職生共106人爲研究對象,隨機分爲2組進行實驗。其中1班爲對照組,共53人;2班爲實驗組,共53人。納入標準爲自願接受臨牀醫學概要PBL教學法的學生和未接受過PBL教學法的學生;排除標準爲中職升入高職的學生和接受過PBL教學法的學生。實驗組和對照組均安排統一授課內容、統一學時數和統一授課教師,研究時間爲2017年3月初至2017年5月底,總計12周,每週4學時,共48個學時。兩組授課教材共同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唐省三、郭毅老師主編的《臨牀醫學概要》(第2版)。對照組採取傳統詳細講授法進行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在課堂上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最後進行病例分析;實驗組採取PBL教學法進行授課。

(二)PBL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PBL教學法在授課時分爲四個環節。

1、教師課前準備,提出驅動問題。教師授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查閱相關臨牀資料,編寫典型病例,以藥師工作流程進行模擬演練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然後創設藥師工作情境,結合病例精心設計並提出引導啓發性的驅動問題,提前一週發給學生。病例資料的呈現與驅動問題要同步、協調,即一個問題引出一個疾病學習環節的知識點。首先以症狀爲線索,指出病人的患病事實(患者的訴說),引導學生運用診斷學知識進行病史採集,歸納問診要點和主訴,逐步引出臨牀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要點及藥物治療方案。

2、學生查找資料,課前分組討論。課前將學生按學號順序12~13人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積極主動組織小組合作討論,建立小組多人聊QQ羣或微信羣。小組成員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對授課章節提前預習並進行相關資料的查找和學習,預約好時間在羣裏展開討論。每位學生都應闡述個人解決問題的觀點和思路,意見有分歧的時候,應以知識理論說服對方。教師在羣裏進行討論監督及問題討論方向的引導,調控小組討論的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求知探索、解決問題的興趣。

3、小組討論結果彙報展示。課堂彙報時,首先由小組長帶頭髮言,以起“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本小組成員都能充分暢談自己的觀點。根據教師課前所提問題順序依次彙報,小組長及時做好本小組成員的發言記錄,並做出總結性的發言,向全班同學彙報本小組的學習情況,時間在10分鐘以內。教師要特別關注性格內向、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與表揚,以增強其自信心。4.教師點評總結。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彙報情況進行梳理,依次進行點評,指出每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並進行量化打分,納入平時成績。在分析、總結過程中,穿插講解相關知識要點。在分析總結後,教師對授課內容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精講分析,並預留10~15分鐘進行答疑解惑,清除知識盲點。最後,教師佈置下次課的預習任務。

(三)PBL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效果評價採取兩種方式。一是期末考試成績。由教務科從課程試題庫中隨機抽出一套試卷進行考試,總分100分;二是教學效果及滿意度調查。對學生髮放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效率、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臨牀思維能力五個方面進行評價,問卷回收率100%。考覈評價均由與本項目研究無關的教師進行,將所有數據錄入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採用x軃±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採用χ2檢驗,以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對照組和實驗組教學效果評價數據分析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優於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在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效率、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臨牀思維能力五個方面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也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語

將問題作爲學習起點的PBL教學模式,從以知識傳授爲中心轉向以能力培養爲中心,從注重學習結果轉向注重學習過程,從教師“一言堂”轉向學生羣體討論。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查找、綜合多方面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理解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實現“學會”轉向“會學”。PBL教學法在臨牀醫學概要課程教學應用突顯的優點,有着傳統講授教學法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通過本項目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還是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有明顯提高,尤其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與培養能夠運用臨牀思維進行以患者爲中心的藥學服務理念一致,符合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要求。以問題作爲核心,需要下力氣精心設計,PBL教學法在臨牀醫學概要課程教學中,教學效果理想,學生的滿意度高,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黃羽,張錫流.研究生病理學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廣西教育,2017(2):68-69.

[2]陳昭玲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204-205.

[3]魏東海.醫學院校網絡式PBL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5:100-105.

[4]劉軍,陳生弟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與前景[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5-6.

醫學論文 篇7

摘要:介紹轉化醫學的概念、產生背景及研究內容等並結合中醫學自身的特色,分析轉化醫學在中醫學發展中的應用模式,針對中醫學的發展規律和優勢,提出應該儘快將中醫研究納入轉化醫學的軌道上來,以適應國際醫學進步的大環境。

關鍵詞:轉化醫學;中醫學;應用前景

轉化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作爲當今世界醫學研究的新潮流,是從1992年美國《Science》上首先出現B—to—B的概念後,在1996年英國《Lancet》上正式提出Translational Medicine這一名詞的。由於其理念符合當前醫學以“患者爲中心”的研究思路,迅速激起了醫學界的共鳴,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正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

中醫學是我國醫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轉化醫學時代到來之際,儘快融入到其中,對中醫學未來的發展具有戰略性作用,但由於其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和特點,這就決定了制定適用中醫學特點,充分發揮其優勢的轉化醫學研究思路至關重要。

1、轉化醫學的基本概念

轉化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或稱醫學的轉化科學(translational science in medicine)是2003年由美國EA。Zerhouni在Science上發表的NIH路線圖計劃中提出並確定的[1]。NIH將轉化醫學定義爲:在實驗室體外發現和動物體內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人體試驗,強化臨牀研究,驗證其效果及安全性,並在臨牀實踐中加以推廣應用。轉化醫學就是從實驗臺到病牀,再從病牀到實驗臺連續反覆,不斷完善的過程。

2、轉化醫學產生的時代背景

轉化醫學的產生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隨着基礎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及分工越來越細,對從事基礎醫學研究人員的專業化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使得基礎研究漸漸與臨牀工作分離,導致兩者之間出現了明顯的脫節,因此客觀上也迫切需要在兩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促進其進一步健康發展。

而且,當前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依賴於新技術和新方法的使用,但由於臨牀醫生知識的侷限性,對於基礎研究的方法和過程並不瞭解,所以很難深入到分子、細胞及基因水平深層次地認識臨牀中遇到的問題,致使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效率大大受到限制。同時基礎研究、藥物開發與臨牀工作之間缺乏快速轉化的有效機制,使得這種固有的屏障更加阻礙了研究成果轉化的速度。因此,通過多學科優勢互補、聯合攻關,推動醫學進一步向前發展是大勢所趨,轉化醫學正是順應了國際醫學科學發展的新形勢,才迅速發展起來。可以預見,轉化醫學研究模式必將引領世界醫學開創新紀元。

3、轉化醫學的研究內容

轉化醫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新興醫學研究模式,是由包括分子生物學、臨牀醫學、生物信息學、化學以及材料科學等衆多領域參與並共同組成的團隊,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以“病人爲中心”理念的指導下,採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技術,針對臨牀中提出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入的基礎研究,並通過往復式的交互溝通,迅速獲得可以用於臨牀的新技術和方法,以提高臨牀診療水平,加快醫學研究成果轉化的效率和速度。

4、轉化醫學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4.1 充分體現中醫學特色和優勢 中醫學是我國醫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發展之始就體現了轉化醫學的基本理念,即從臨牀到基礎理論再到臨牀的發展過程,但是由於其與現代醫學研究方法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在中醫學中建立轉化醫學研究模式必須在遵循其自身發展規律和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的特色和優勢,針對證候的辨證分類、治則治法、方藥運用、證候傳變、療效評價等關鍵環節,從臨牀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廣泛吸收和應用多學科交叉知識,合理運用現代科技研究成果,開展不同層面的症候發生、發展、分類、治法方藥和療效評價相關聯的敏感性生物標誌物羣的篩選,並給予其臟腑和四診信息定位等的中醫內涵及其臨牀應用研究[2]。

4.2 在中醫學中全方位推進轉化醫學體系建設 轉化醫學的興起和發展給中醫學的發展帶來了可喜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其建設將爲進一步提高中醫臨牀診療水平,加快研究成果的轉化,爲中醫學走上國際醫學之林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所以全面推進中醫學中轉化醫學體系建設將開創中醫藥輝煌發展的新紀元。

首先,應該重視中醫界轉化醫學人才培養。當前中醫藥基礎研究的人才隊伍建設還比較薄弱,整體科研水平相對較低,知識結構也比較單一,學科滲透和交叉能力欠缺,對國際醫學進展和前沿動態信息瞭解遲緩,創新動力不足,因此在中醫教育,特別是高層次的研究生階段,培養中醫基礎理論及臨牀技能紮實又具有良好的現代醫學研究知識和技能的中醫複合型人才,是決定轉化醫學在中醫界未來發展的重要方面。

其次,必須從頂層設計和制定中醫學轉化醫學研究體制。中醫學轉化醫學研究的過程涉及諸多學科、衆多部門,包括基礎研究、臨牀工作、新藥研發、市場營銷、患者需求及其他多個邊緣學科,目前各個環節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只有在頂層及政府部門設計和制定行之有效的體制,才能將各部門、各學科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研究團隊,從而爲建立體現中醫學特色的轉化醫學體系奠定基礎,僅靠一般的研究和醫療機構是無法完成的。

最後,還要積極探索適合中醫學發展的轉化醫學運行機制。中醫學積極開展轉化醫學研究,緊跟國際醫學發展的潮流,將促進中醫藥爲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但中醫與西醫存在諸多不同,其具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獨立的理論體系,所以必須探索適合中醫學發展的轉化醫學運行機制,比如雖然中醫學具有先進的防治疾病的理念,但其技術手段仍比較落後,存在嚴重的創新不足,在基礎研究方面還很難規範化和標準化,而且中醫臨牀診斷和療效評價標準尚不完善,因此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困難還很多。所以,轉化醫學的興起對中醫學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以臨牀爲基礎的中醫藥研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爲中醫藥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5、討論與展望

目前,國內轉化醫學整體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全國各地也逐漸建立了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召開轉化醫學高峯論壇,傳播其方法和理念,而且其已經被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將其納入了《健康中國2020》科技支撐戰略,加強了政策的導向作用,在轉化醫學研究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開端。但是儘管如此還是應該認識到,我國的轉化醫學研究水平與國外比較尚有較大差距,特別是中醫學的轉化醫學還處於初級階段,在以後的中醫學研究中重視轉化醫學研究模式的應用和體現,加快中醫轉化醫學體系建設,是中醫學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挑戰和機遇。

參考文獻:

[1]Zerhouni NIH Roadmap[J]nce,2003,302:63-72

[2]蔡紅兵,楊明會,孫學剛,等.中醫中藥應儘快納入轉化醫學的軌道[J].新中醫,2011,5(43):8-9

醫學論文 篇8

[摘要]“檢驗醫學”與“醫學檢驗”屬於不同的學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學、技術和臨牀三方面知識,而後者主要是應用技術知識。面對新的形勢,社會需求的不僅僅是技師型檢驗人才,更需要複合型檢驗醫學人才結論只有創建現代化的檢驗醫學專業,醫學檢驗才能獲得新生。

[關鍵詞]醫學檢驗;檢驗醫學;轉變分析

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科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高技術的滲透必將不斷引申生物醫學領域深刻的革命。醫學檢驗從形式上而言,由原始手工操作發展成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操作。從內容上而言,以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標記技術的出現爲代表,爲醫學檢驗賦予了新內容和新的發展空間。循徵醫學的提倡,又爲檢驗醫學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隨着實驗醫學、臨牀醫學飛速發展以及二者不斷結合,使醫學檢驗這個以實驗技術爲主的學科逐步走向前臺。以下從三方面闡述由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轉變。

1、檢驗技術水平的轉變

1.1儀器方面的轉變

目前大型醫院的儀器從單機自動化到成組儀器組臺(例如將血液分析儀、自動血塗片染色機、網織紅細胞計數儀及血凝儀構成一個血液學分析儀模塊式組臺)以至整個實驗室通過傳送帶連接各種儀器,構成全實驗室自動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簡稱TLA)。

1.2檢驗方法實現標準化

過去測定一種化學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種方法,具體步驟也有微細差別,所得結果和參考值也不一致,給臨牀醫師、病人以及檢驗人員帶來困擾。現在國內外不少學術組織都在研究和推行一個國家或地區以至全球的方法標準化。方法標準化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使全球方法和結果表達得到統一,有利於統一診斷標準,而且更便於試劑生產,質量控制和保證檢驗準確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這個人性化的時代,除了準確快速地檢驗出各項生理指標外,病人在各個醫院甚至不同地區醫院的化驗結果能夠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醫學檢驗的標準化就是爲實現“一單通”提供保證。

2、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發展促使轉變

2.1隨着大量有關人類組織細胞結構、功能、代謝及分子間相互作用的信息被發現,醫學研究的目標均是通過一組數據全面反映人體特定組織器官的功能、代謝等。過去檢驗醫學多是對特定單一項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難以反映疾病發生髮展的全貌,如今衆多的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爲我們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戰,科研力量的強大使得檢驗項目向整體化方向發展。

2.2工作理念的轉變,檢驗管理更加科學化和人性化

醫學檢驗是聯繫基礎醫學與臨牀醫學的紐帶,是多學科的組合體。現代的醫學檢驗是一個龐大的部門,其業務範圍不斷擴大,能夠進行上千種試驗,每天發出成千上萬的報告。如何管理好這一龐大部門,保證其正常地科學地運行,特別是保證其發出報告的可靠性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幾臺顯微鏡、離心機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規工作,有一臺目測比色計就可完成大多數生化測定項目,依靠醫師的知識和經驗就能管理或控制檢驗科的檢查質量。

3、檢驗醫學發展中的問題

從“醫學檢驗”轉變成“檢驗醫學”,不僅是文字順序的顛倒,但確蘊藏着深刻的內涵。檢驗學科發展的理念與定位也隨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1]。檢驗科工作的重點已不再是方法學的研究,而是在及時、準確提供報告的同時,協同臨牀進行診斷和治療。此外,是爲提高醫療質量、加強醫院管理,或是循證醫學的發展,都要求加強檢驗與臨牀溝通。

檢驗通過與臨牀有效溝通,可促進臨牀標本的正確採集和檢驗結果的正確解釋及應用;同時又可從臨牀獲得許多反饋信息,藉此進一步綜合評判實驗方法學及其臨牀價值,以便不斷完善操作規程並推進新項目的開展和普及。

4、結論

4.1實際上,檢驗學科的發展更多體現在檢驗醫學理念的變化上。在確保檢驗結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在發展大型精確的自動化分析手段的同時,“牀邊檢驗”技術也有自身發展所特有的應用價值[2],各類牀旁試驗(pointof care test,POCT)使檢驗人員可在患者身邊進行各項試驗並即刻得出結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臨牀,充分體現了人性化。上世紀九十年代前,醫院檢驗科從事檢驗工作,醫生或病人把標本送到實驗室,再將檢驗結果報回臨牀,被稱爲“醫學檢驗”。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實驗室工作不再是機械的標本檢查,要綜合病人變化、臨牀診斷,結合數據做判斷,還要對臨牀醫生得出的試驗診斷提供諮詢,稱爲“檢驗醫學”。從“醫學檢驗”到“檢驗醫學”不僅是一個詞彙順序的變更,對學科發展理念、服務模式、工作範圍、知識結構都有深遠影響。過去檢驗科“以標本爲中心,以實驗數據爲目的”,而現在檢驗醫學“以病人爲中心,以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爲目的”。

4.2“檢驗醫學”與“醫學檢驗”屬於不同的學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學、技術和臨牀三方面知識,而後者主要是應用技術知識。面對新的形勢,社會需求的不僅僅是技師型檢驗人才,更需要複合型檢驗醫學人才[3]。儘管國家教委規定醫學檢驗系本科定位於“檢驗醫師”,但高校的專業設置取決於市場需求。我國檢驗科大多沒有醫師崗位,所以本科畢業生是在從事技師工作,從而導致高校培養模式仍是培養技師型檢驗人才,尚不能就臨牀問題與醫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檢驗人員將報告單送臨牀醫師參考,但並不負責解釋其臨牀意義。而臨牀醫師又不甚瞭解檢驗項目的原理及過程或對檢驗結果存有疑慮,久而久之造成檢驗與臨牀之間隔閡愈演愈烈的現狀,正如楊運昌教授所言:“現行獨立建制的檢驗科不具有什麼特色,是沒有跟上現代醫**流的落後體制。只有創建現代化的檢驗醫學專業,醫學檢驗才能獲得新生。”

參考文獻:

[1]譚紅軍.我國檢驗醫學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檢驗醫學教育,2006,13(4):1-5

[2]仝人斌,陶啓敏.自動化免疫分析的進展.中華醫學檢驗雜誌,1996,19:329-331

[3]康紅.對現代醫學檢驗人材培養與定位的幾點思考--兼論檢驗醫學基地教學人才構架建設[J].中國臨牀實驗室,2002,3:14-15

醫學論文 篇9

摘要:以問題爲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從上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在各個領域中都得到了推廣與應用,是對傳統醫學界的改革與創新。本文分析了PBL教學法的誕生與發展流程,P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優勢、不足以及具體的開展措施。

關鍵詞:PBL教學法;醫學教育;應用研究

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爲基礎的教學模式,最早應用在醫學教育中,針對臨牀患者的各類表現引導學生完成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幫助他們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1PBL教學法的誕生與發展

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醫學界發現了醫學教育的危機,在理論知識的豐富下,給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荷,不利於學生醫德醫風與實踐能力的鍛鍊。進入到50年代,WesternReserseUniversity在前兩年的教學課程中採用了PBL教學法,突破了傳統學科之間的界限問題。在60年代,McMasterUniversity爲了實現臨牀問題與基礎醫學研究之間的合併,爲學生提供提問和討論的機遇,提出了PBL課程的概念,自此之後,這一教學模式開始風靡世界。2000年,我國各主要醫科大學的校長等負責人,在香港大學醫學院參加了《醫學教育改革香港的經驗》研討會,學習了香港開辦PBL課程的經驗,此後,各個高等院校紛紛應用了PBL教學法。PBL是一種經典的教學模式,有着獨特的教學方法、過程和形式,以問題爲核心,利用問題將各類課程內容相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強調將課堂內容直接聯繫,引導學生互動參與。

問題的解決並非根本目的,僅僅是簡單的載體,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會獲取到相關的知識,這對於鍛鍊他們的推理能力、臨牀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大有裨益。PBL強調以學生作爲核心,在教師的帶領下,針對某個問題來進行討論,教師只有根據課程的特點來設計教學策略,才能夠體現出PBL教學模式的價值與意義。經典的PBL教學包括“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形成並論證假設、討論和總結”等過程,PBL教學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和教師引導等形式實現教學目標。PBL教學法打破了學科界限,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PBL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PBL教學法已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醫學院校得到了應用,並深受師生的歡迎。PBL教學法可以應用於醫學教育並能發揮重要作用,PBL教學法有許多獨特優勢,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有顯著效應。總之,PBL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革新,它是教改的一種有益嘗試和積極探索,PBL教學法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對於醫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2PBL教學法的優勢與不足

2.1優勢

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在該種教學模式中,可以讓學生將各類知識融會貫通起來,通過思考與討論,分析真實案例中的各類問題,掌握學習內容,對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積極的意義。PBL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優勢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不僅可以傳授理論知識,還能夠培養綜合能力;其次,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最後,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積極參與到了學習過程中,掌握了更爲紮實的知識技能。

2.2不足

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PBL教學法也是如此,在該種教學模式中,小組討論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如果把握不好,會失去控制,而學生的知識獲取方面,也有着隨機性的特徵,缺乏深度,這是PBL教學模式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缺乏自學能力與臨牀推理能力,難以適應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知道怎樣利用小組討論來獲取知識,尤其是在學生基數較大的情況下,教學活動常常會出現捉襟見肘的問題,這都會影響PBL的教學質量。

3PBL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措施

鑑於傳統PBL教學法存在的不足,需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進,PBL教學法對於教學資源、教學設備、教師能力都有着非常嚴格的要求,如果上述條件不達標,就會影響教學質量,要發揮出PBL教學法的優勢,必須要從系統上進行改良。作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針對具體情況來改革教學模式,領悟到PBL教學法的精髓所在,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參與者、組織者與指導者的角色,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發揮出相應的作用,這是保證PBL教學法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在確定教學主題後,要先設置好學習小組,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組6~7人即可,通過教師指導,以小組爲單位來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在每個學習週期之中,根據問題難度一一呈現給學生,適當增加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共同來挖掘出問題的真相,及時解決。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正確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歸納與總結,設法解決難題,鍛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各個單元的重點與難點知識,要注意到的一點是,教師並非教學中的知識庫,僅僅是在關鍵時刻來發揮點撥與引導作用,組織好課堂教學模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根據事情來創設出和諧的教學氛圍,發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在與主動性,藉助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來激發出學生的探索精神。

PBL教學模式的成功關鍵是利用問題的紐帶作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大膽的表達,說出自己的質疑,進行充分合理的解釋。在PBL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將重心放置在提問與質疑上,交課堂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我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想問、好問、會問”,保證PBL教學法的成功。就目前PBL的應用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對於部分教師而言,他們對PBL教學法的認識不清晰,更加適應傳統教學法,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無法保證PBL的教學質量。教學評價也是保證PBL教學質量的一個環節,就目前的考覈情況來看,依然採用的傳統教學評估方式,這無法讓學生獲取到真實、客觀的評價。而在教學資源上,PBL教學模式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持,如數據庫、圖書館館藏等等,還需要大量的硬件與教材,但是大多數學校並不具備這一條件。因此,進行PBL教學模式要適時而行、量力而行,以積極和審慎的態度,結合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現狀,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PBL教學模式研究。

4結語

國內外的實踐顯示,PBL教學法有效克服了傳統醫學教育的問題,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是醫學教育改革的里程碑。PBL是嶄新的教學模式,關於PBL在醫學教育中的實踐應用,並不多,鑑於我國的醫學教育現狀,PBL教學法的應用還存在不足之處,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經驗,要進行創新與改進,使之能夠更好的適應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現狀。

參考文獻

[1]卿平,姚巡,程南生,等.在八年制醫學教育中獨立開設PBL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07,7(5):397-402.

[2]李曉丹,韋莉萍,李偉峯教學模式改革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現實意義[J].現代醫院,2005,5(11):4-6.

[3]韓英,閔建新,伍慶華,等.信息對稱理論視域下PBL教學法在生理教學中的效果探析[J].明日風尚,2017(2):202.

[4]陶元勇,李廣宙,孫銘豔,等教學法在臨牀微生物學與檢驗教學中的實踐與探討[J].檢驗醫學教育,2012,19(3):22-24.

醫學論文 篇10

摘要:目的 PDCA管理方法在醫院藥學服務中運用,明顯減少用藥錯誤的發生,更加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門診治療患者160例,將他們隨機分爲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其中對照組實行傳統藥學服務方法,觀察組在藥學服務中實行PDCA管理,觀察並記錄兩組患者的藥學服務效果,總結相關的體會。結果 觀察組用藥錯誤的總髮生率爲11.25%,對照組用藥錯誤的總髮生率爲31.25%,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DCA管理在醫院藥學服務中應用具有顯著成效,能明顯降低用藥錯誤的發生。

藥學服務是藥師應用藥學專業知識向公衆提供直接的、負責任的、與藥物應用有關的服務,以期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有效、經濟和適宜性,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隨着社會和經濟的不斷髮展,藥師的職業觀念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患者爲中心"的藥學服務已成爲全球藥師共同的目標和責任。

PDCA循環或稱戴明循環(Deming Cycle),由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包括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ion)—行動(處置)4個階段,是一個循環的、持續向上的、永不停止的過程,因此也被稱爲持續改進螺旋。醫院藥學服務逐步引入PDCA管理,使醫院藥學的管理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髮展,能有效提高醫院藥學工作質量。

在實際工作中,用藥錯誤的情況時有發生。用藥錯誤是指藥物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任何能導致藥物錯誤使用的可預防事件;它可出現於處方、醫囑、藥物標籤與包裝、藥物名稱、藥物混合、配方、發藥、給藥、用藥指導、監測及應用等過程中。伍玉玲等對90例護理不良事件的分析發現,藥物使用錯誤發生最多,佔38%,最常見的爲藥物錯誤、液體錯誤和患者錯誤。我們通過實際病例分析,PDCA管理在醫院藥學服務中的應用,明顯降低了用藥錯誤的發生,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門診治療患者160例作爲研究對象,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齡21~67歲,用隨機抽樣法將他們分爲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80例,年齡21~67歲,平均(43.26±1.11)歲,國中以下學歷23例,高中42例,大專以上學歷15例;觀察組80例,年齡21~67歲,平均(43.24±1.12)歲,國中以下學歷24例,高中43例,大專以上學歷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基線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均自願接受治療並參與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行傳統藥學服務方法,觀察組在藥學服務中實行PDCA管理。觀察組的具體方法是:

①P—計劃:根據臨牀診斷,制定治療方案 對疾病診斷要準確,然後制定治療目標:一切爲了患者身心健康。在對疾病和患者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以人爲本,嚴格執行診療規程,確定最佳治療方案。治療方案要綜合考慮疾病、患者各方面的情況和藥物的藥理學特徵,按照安全、有效、經濟、方便的原則,確定治療藥物、劑型和療程。

②D—執行:治療方案的實施,進行跟蹤觀察 在治療方案的實施中,醫師、藥師、護師、技師精誠合作。藥師充分發揮藥學服務的專業技能,主動接觸患者,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使藥學服務在實施最佳治療方案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C—檢查:對治療方案實施後取得效果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 肯定取得的效果,在藥學服務中推廣應用;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制定相應對策。

④A—行動:對存在和發現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並立即整改 藥師在藥學服務中,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對發現和存在問題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並立即整改。

1.3評價標準 總錯誤發生率爲錯誤的患者發生率、錯誤的藥物發生率、錯誤的劑量發生率、錯誤的途徑發生率及錯誤的時間發生率之和。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採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x±s)表示,對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對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錯誤的總髮生率爲11.25%,對照組錯誤的總髮生率爲31.25%,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藥學服務是一種實踐,不僅僅只停留在理論上,同時必須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並獲得效果。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向患者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指導患者安全合理用藥,這是每個藥學人員應該仔細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而在藥學服務中運用PDCA管理,對提高公衆身心健康和生命質量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把PDCA循環管理應用於醫院藥物管理過程中,降低了藥物使用錯誤的發生率,提高了醫務人員的藥物管理意識,促進了各項制度的落實,充分顯示了PDCA管理模式的優越性。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PDCA管理周而復始進行,螺旋式上升,不斷提高了藥師在藥學服務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患者提供了更優質、更高效的藥學服務內容,提高了醫療質量管理水平,降低了不安全用藥的發生;推動了藥師、醫師、護師、技師之間的精誠合作。PDCA管理在醫院藥學服務中具有顯著成效,明顯提高了醫院藥學管理水平,值得在醫院醫療管理中廣泛推廣和應用。

標籤:醫學論文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