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醫學論文(通用多篇)

醫學論文(通用多篇)

醫學論文 篇一

1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

1.1人口學資料

有關資料顯示,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與性別有關,同樣情況的患者女性要較男性的生活質量水平要低,而且疾病對女性的情緒影響要嚴重一些,使女性患者的情感能力要低於男性患者。從年齡角度分析,年齡越大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質量越低,其不僅表現在身體功能方面,對其心理功能方面的有較大的影響。另外,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還與患者的文化水平呈正比,也就是說文化水平越高的患者,其生活質量也越高,其所需的治療和康復時間也越短。

1.2疾病相關因素

對於冠心病患者而言,心絞痛是臨牀上其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其主要表現是發作性胸部疼痛或不適,極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行爲活動,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監測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的發作頻率和穩定狀態等因素,對於冠心病患者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高血壓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同時患有高血壓,患者通常通過服用降壓藥的方式來保證血壓的穩定,但長期服藥會給患者造成經濟、心理方面的壓力,影響着患者的行爲和情緒,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質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如心絞痛患者的生活質量要優於心肌梗患者的生活質量。另外,併發症的出現是會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1.3生活行爲方式

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休息尤爲重要,而睡覺是休息的主要形式,優質和充足的睡眠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着重要的影響,它能夠幫助冠心病患者精力和體力、修復受損的心肌,同時還有利於維持患者的血壓。所以,要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睡眠方法和習慣,改善不良的睡眠環境,從而使患者的睡眠質量得以改善,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心臟康復訓練也是幫助冠心病患者維持良好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夠明顯地提高患者的身體健康指數和行爲能力,但患者也要注意活動要定時定量,避免長時間的劇烈運動。另外,還要幫助患者約束和限制那不健康行爲,這樣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的發展,也能夠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同時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之有所提升。

1.4疾病認識程度和自我效能

患者如果能夠對健康知識和信息有足夠的認識,同樣會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這樣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和信心,使患者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可有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自我效能作爲患者情緒、生活質量和心理適應性的重要指標,它與生活質量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自我效能高的患者往往都很樂觀有自信,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綜合護理干預內容

首先,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其次,護理人員採取針對性在睡覺、飲食、運動等生活行爲方面進行干預,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識;另外,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精神狀況,對其進行耐心的引導,並運用合適的心理療法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最後,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的瞭解,明確其是否存在併發症,是否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發展,並向患者解釋藥物治療的必要性,讓患者瞭解藥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劑量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

3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3.1對疾病認識程度的影響

綜合護理干預內容裏的健康教育,除了能夠讓患者瞭解與冠心病有關的基礎知識外,還包括生活護理、心理護理、運動護理、藥物護理等方面的知識,使患者對疾病有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從而能夠有效地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爲患者養成健康的行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有昨於發送患者的生活質量。

3.2對自我效能的影響

採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後,不僅增近了護患間的關係,也增近了病友間的關係,使患者抑鬱、焦慮的情緒得到了緩解,增加了患者對戰勝疾病勇氣和信息,起到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作用,能夠有效地預防冠心病的復發,從而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對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着重要的意義。

3.3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在對冠心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後,使患者的認知程度、自我效能等各方面都有明顯的提高,這些都有利於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表明,患者的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都與社會支持有直接的關係,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對患者的影響最大,它能夠起到穩定患者情緒,減輕患者痛苦的作用,還能夠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夠積極地面對疾病帶來的精神和、心理、身體上的痛苦,有助於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從而起到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

醫學論文 篇二

血液透析作爲治療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性治療技術,已在臨牀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隨着血液透析患者不斷增加,各地血液透析室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和增多,從業人員隊伍不斷擴大。如何加強血液透析規範化管理,確保血液透析醫療安全、提高血液透析醫療質量,是血液透析從業人員和醫學工程人員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血液透析由反滲水、透析液、透析器和透析機四大系統構成,其四大系統與臨牀醫學工程密切相關,隨着透析個體化發展趨勢,合理選擇透析液和透析器直接關係到透析患者的治療效果,且離不開專業臨牀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對設備的維護保養和嚴格的管理[1-5]。

1、醫學工程人員工作職責

按照衛生部對透析管理的相關要求,20臺以上透析機的血液淨化室(中心)應至少配備1名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爲了保障臨牀血液透析治療順利的進行,應對透析室醫學工程人員建立明確的工作職責。在透析治療中,工程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保持通訊工具通暢,做到隨叫隨到。在設備使用前應例行安全程序檢查,包括水處理系統的檢查和質控工作及透析機開機自檢,發現故障及時排除[6]。按醫囑爲治療患者提供相應的濃縮液,配合護士調整相應參數。患者治療開始時醫學工程人員應主動巡視、檢查透析機的運轉情況,並認真做好機器運轉、維修及保養紀錄。機器出現故障時應立即通知護士長,對患者治療進行調整。透析結束後必須進行熱消毒或化學消毒[7-8]。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透析液配比、除氣裝置、超濾量、血泵及漏血檢測等關鍵步驟、部件的維護,對設備的維護、調整和零部件的更換均需詳細記錄,以便維修時能快速查找出故障,及時修復並重新投入臨牀使用。還要定期對設備進行保養,以延長使用壽命,確保參數精準[9-10]。

2、建立透析設備管理制度

制定規範化、制度化的透析設備管理制度包括透析設備檔案管理、醫學工程師崗位職責、血液透析設備使用及保養記錄、水處理設備檢測記錄、血液透析設備維修記錄以及血液透析設備消毒記錄等,旨在提高血液透析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杜絕人爲損壞,保證透析設備處於最佳狀態。對在用血液透析設備建立詳細檔案,要求醫學工程人員在規定時限及時錄入各類日常維護以及設備故障事件信息。同時,應定時檢查設備工作狀態,對設備運行數據進行分析,及時向主管部門提交分析報告,爲設備維護、維修提供原始資料,對血液透析設備不良事件進行有效的監測,保障血液透析設備的安全使用[11-12]。

3、加強血液透析設備維護保養

採取預防爲主的主動維護是保證血液透析設備完好率關鍵性措施。血液透析設備需要專人管理,定期維護保養,按照廠商建議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必須進行電導度、溫度和超濾值等參數的校準。對每臺透析設備建立獨立檔案,跟蹤記錄安裝、調校、維修及保養等數據信息以便管理。

4、注重專業培訓

目前,國內透析設備大多爲進口設備,醫學工程人員應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和熟練掌握透析機電子機械方面知識。應組織血液透析新理論、新技術和新進展專業講座,採用不同形式對血液透析專業人員開展繼續教育。必須加強醫學工程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真正具備管理、保養、使用和維修能力。同時,醫學工程師應定期對臨牀使用血液透析裝置的醫護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規範操作,減少由於工程電氣性錯誤操作導致的機器損壞[13-14]。

5、結語

隨着現代科技不斷應用於醫學領域,先進的血液透析設備不斷更新和應用於臨牀[15]。運用科學的醫學工程專業管理方式,保障血液透析設備的正常運轉,保證血液透析患者的醫療質量和生命安全是每個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責任。實施醫學工程人員在血液透析科室定編、定崗和定位,使醫療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設備使用壽命延長,血液透析患者的醫療質量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醫學論文 篇三

論臨牀醫學檢驗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幾十年來,我國的臨牀醫學取得了穩健並且快速的發展,隨之一起發展的循證醫學也在臨牀醫學中起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臨牀檢驗學科已經從 醫學檢驗 向 檢驗醫學 發展,檢驗科不再是以往的輔助科室,其漸漸的在與臨牀相關聯,已經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醫學檢驗是一門運用科學的現代物理化學知識和手段來進行醫學診斷的學科,其主要研究如何運用科學的實驗技術和先進的設備爲臨牀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醫學檢驗涉及了基礎醫學、生物化學、臨牀醫學、管理學等諸多的科目,運用這些學科可以快速的準確的爲疾病提供診斷的確實依據,是現代醫療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我國檢驗醫學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臨牀醫學檢驗教育得到了飛速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便在中專衛生學校開設了醫學檢驗的專業,藉此培養初級、中級醫學檢驗相關人才。1983年有相繼在高等醫學院校設置了本科醫學檢驗的專業,併爲我國培養出大批的醫學檢驗相關高等人才。直至今日,我國的醫學檢驗相關人才的培養體系已經初步完成,形成了一套專業的人才培養渠道。現已經形成了目標明確,具有普通檢驗本專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醫學科學學位)、本碩連讀七年制(醫學專業學位)、成人檢驗本專科、高職檢驗本專科等層次齊全、形式多樣的教育體系。這種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爲我國臨牀檢驗醫療事業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人才,並使得臨牀檢驗人員的基本素質得到了普片的提高。

我國的質量控制管理體系起步較晚,但部分學科以及形成了較爲合理的質控體系。目前,分析前質控、分析中質控和分析後質控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良好發展,其已經可以基本的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同時隨着改革開放深化和經濟增長,我國也在大力的運用國際信息技術交流,學習和引進醫療發達國家的先進專業技術和檢驗設備。

我國臨牀醫學檢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資源管理的不合理:目前,許多醫院的資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其具體體現在:人員編配不合理(存在部分崗位人員配置過多或過少的情況)和醫療設備的編配不合理。人員編配不合理導致了檢驗隊伍的鬆散,相互之間不能形成有力的合作,檢驗過程存在着誤操作和不合理,導致了檢驗結果的誤差。而且這種人力資源編配不合理現象還會帶來一些問題,例如同一醫院內重複配置人員設備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由於人員配置的分散,還會使得整個體系得不到統一的管理,使得醫院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得不到提高。

檢驗醫學理論體系不全:雖說近年來我國的臨牀醫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國的醫學檢驗領域在發展上主要集中於硬件的建設上,更加傾向於設備的更新換代,反而忽視了對於檢驗醫學理論的重視程度。目前,我國的醫學檢驗只能算是 實驗醫學檢驗學 其還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新的理論體系。針對醫學檢驗問題上的科研能力較低,相關人員的創新(科研)意識淡薄,這種現象已經阻礙了檢驗醫學的良好發展趨勢。

質量控制不到位:沒有良好的質量控制不僅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而且其還可能誤導臨牀診斷和治療,給患者的健康產生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質量控制工作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重視,但部分檢驗人員因爲現代化設備的發展和應用,開始逐漸的淡薄對將質控工作的重視。

臨牀醫學檢驗未來的發展趨勢

提高人才素質:我國的檢驗醫學正向着信息化、自動化發展。所以我們應該根據社會和檢驗醫學發展的需要,來培養適應新時代的高素質檢驗人才。首先,臨牀醫學檢驗的檢驗人員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其中包括臨牀醫學基礎知識,物理化學等相關的知識。其次,臨牀檢驗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設備操作技能,設備操作的規範可以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最後在教育上還應當進行引導,努力擴寬臨牀檢驗人員的相關知識。不能僅僅侷限於本專業的知識,還應當對其它相關的知識進行了解。

加強信息化建設:新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是新世紀的發展趨勢,目前許多行業都運用了信息化,並且取得了很好的發展。在臨牀醫學檢驗領域中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實現信息共享爲目的的信息系統已是必然趨勢。其主要表現在實驗室的將會採用更多的自動化方式傳遞檢驗結果,並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將檢驗結果傳遞與實驗)(室和臨牀之間,甚至實現院與院、市與市和國際間的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促進行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等。

向自動化發展:現階段,國內的大部分檢驗科室的各類自動化分析儀器都是單機的自動化,而發達國家的檢驗儀器發展的趨勢是將相連的機器串聯起來,形成一種流水線的作業方式,即爲自動化。所以,爲了提高檢驗工作的效率和檢驗結果,我們也必須向發達國家看齊,實現檢驗的自動化。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現代檢驗學的提高,很多以往靠人工進行的檢驗科目現在也逐漸的被自動化儀器所代替,其檢驗的速度和檢驗項目的數量都比以往要大大的提高。這便是我國未來醫學檢驗。

醫學論文 篇四

近年來,隨着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的發展,許多高等院校以及醫療機構開設微生物學實驗室。但微生物學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也是現實存在的不可忽視的問題。管理的疏忽可能會造成工作人員感染、微生物外泄污染、危害社會等嚴重問題。

2003年春季,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爆發,多地的實驗室出現人員感染SARS病毒的事件,把實驗室的安全操作規範的問題再一次的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因此,認真研究實驗室的具體情況,制定實驗室的安全防護對策,顯得尤爲重要。

1微生物學實驗室的特點

微生物學實驗室作爲進行試驗和科研的場所,操作者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各種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作爲學生試驗教學的場所,微生物學實驗室所接觸的有害因子雖然沒有臨場科室多,但其安全性同樣不可忽視。進入實驗室學習的學生大多爲初次進入醫學院的新生,其醫學知識不足,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對病源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質的危險性認識不足,需要重視實驗室的安全規則和注意事項。近年來,隨着相關科學的發展,實驗室的使用率不斷增加,人員流動增加,這些都增加了保證實驗室安全的難度。

2微生物學實驗室內的感染

實驗室中的感染來源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中的意外;

(2)實驗室氣溶膠的產生和傳播;

(3)接種環、吸管、針頭及針筒的使用;

(4)離心、勻漿、混和及振盪等操作。微生物的感染途徑主要有El腔、呼吸道及皮膚粘膜等,而引起感染所需微生物的劑量又與感染途徑有關。因此,所有進入實驗室的人員必須強化無菌操作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挑取、分離、培養、生化反應、檢查等操作都需做好無菌操作,正確的處理吸管、試管、培養物等傳染性材料,正確的使用各種消毒器械。

3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3.1增加操作者的安全意識首先實驗室的所有人員要認真掌握本實驗室所涉及的所有標本的來源、致病力、傳播途徑以及防範方法等,制定相關的實驗室安全制度。具體包括制定微生物實驗室的相關標本操作規範、實驗室的環境消毒,對廢棄物的處理,以及標本的保存使用等。對新的病原體標本進行研究時,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與責任感,充分評估新樣本的危險性,制定相關安全措施。

3.2實驗室的准入制度及規章制度實驗室的入口需設立醒目的警示標牌,非實驗室工作人員禁止進入,不得隨意讓非實驗室人員參觀。在進入實驗室後,所有人員需遵守實驗室規則:

(1)所有進入實驗室人員需穿着隔離衣,在試驗結束後,需將隔離衣反摺好放入指定位置。

(2)除外個人所需的書籍、文具外不得將其他的個人物品帶入實驗室。

(3)嚴禁在實驗室內吃喝;不得吸菸、嚼口香糖;不得將手指觸及頭面部,尤其是眼睛、鼻口周圍。

(4)實驗室內不得打鬧、高喊、隨意走動。

(5)對實驗室內的器材妥善使用,如有破損立即報告,不得私自妥善處理。

(6)污染物及危險物品需放入指定容器,專門處理;離開實驗室前需檢查門窗是否關好,檢查水、電、電器是否關閉,使用消毒水洗手後離開實驗室。

3.3實驗室內的菌種管理根據中國醫學微生物菌種保存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實驗室的具體情況,制定本實驗室的菌種保存規程:

(1)設置專門的冰櫃保存菌種,進入實驗室的所有菌種都必須購自正規單位。

(2)對一、二類菌種設置專門的冰櫃保存,建立實驗室的菌種使用記錄,制定專人負責,防止菌種丟失。

(3)使用菌種時要採用嚴格的防範措施,嚴格操作規程,防止菌種傳播。

(4)對危險品及劇毒品需由專人、專櫃保管、上鎖,防止其被盜、誤用或泄露。

(5)對所有的廢棄物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並嚴格遵守以上規程。

3.4實驗室內的儀器管理爲維護實驗室儀器的正常運行,需要定期對實驗室儀器進行全面的檢查。

(1)對冰箱及超低溫冰箱內保存的所有容器都必須註明標籤,記錄有內容物的科學命名、貯存時間及貯存人。清理冰箱時需攜帶面部保護罩及厚膠手套。

(2)離心機在使用前需檢查離心管是否破損;離心結束後,需要等離心機完全停止後再開蓋;若離心前發現有離心管破碎,均需行消毒處理。

(3)使用生物安全櫃時,需一次性放入所需物品,表面通過70%的乙醇消毒,打開風機5~lOmin後再操作。若感染性物質流出時,以減低氣溶膠產生方式消毒滅菌。試驗結束後,對安全櫃內的所有物品進行消毒,關機前運行5min,淨化殘餘氣體。其他如恆溫箱、高壓消毒器等器械需按時進行檢查清理。

3.5實驗室的清潔消毒實驗室必須具備必須的清潔消毒用品並及時檢查補充,清潔和消毒均要符合生物安全要求,遵循先消毒後清潔的總原則。在消毒處理時,遵循及時、徹底、有效的原則。爲保證消毒效果,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使用相應的消毒方法。實驗結束後,所有的實驗檯面及實驗器材表面需要使用消毒液消毒,及時通風,並定期使用紫外線照射消毒。當紫外線的照射強度小於原照射量的70%時,需找專人進行更換。

3.6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實驗室在日常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需及時安全的進行處理,以防止人員的感染及污染事件。實驗室主要污染材料有三大類型:

(1)可丟棄的材料如廢紙、廢液、破碎的器材等;

(2)可處理後再使用的材料如剪刀、鑷子、工作服等;

(3)被污染的設備,如離心機、恆溫箱、震動器等。對於實驗室的污染材料根據不同材料和利用價值的處理方法大致爲:化學消毒、高壓蒸氣滅菌、焚燒滅菌三種。每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和地面進行常規消毒;盛放生物廢物的容器要防漏,放在專用滅菌袋中滅菌;尖銳破損物的放置容器要堅固並且不易刺穿;所有能消毒的物品在送出實驗室前儘可能用的硬質容器盛放;盛放生物廢物的容器在送出前進行一次高壓消毒處理。

醫學論文 篇五

一、“特種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構建

1、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圍繞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目標,以“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方法創新”爲切入點,設計“特種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並進行有效的探索和實踐。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理念上與國際高等醫學教育接軌,具體方案又具中國特色及中南大學特色的醫學人才新培養模式;培養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能較好地運用本學科的知識與技術進行相關疾病和健康問題的研究的醫學人才。

2、特種醫學專業課程體系模塊設計原則目前全國有十餘所高校設立了特種醫學專業,如xx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xxx醫學院、xxx大學醫學院、中山大學醫學院、xxx醫學中心、xxx同濟醫學院、xx大學、xxx大學等。中南大學“特種醫學”課程體系設計將綜合各高校“特種醫學”學科特色,依據研究生不同的知識基礎和研究方向,設置具有彈性化的課程,保證課程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指向性,凸顯本專業學科領域前沿性問題的同時,注重掌握交叉性、邊緣性及跨學科綜合領域研究的最新動態和趨勢。

3、課程建設的。主要措施

(1)引進人才、組建教師梯隊。在師資上逐步形成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等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

(2)梳理內容,構建課程體系。注重學科間的交叉,建立全新的優化課程體系。基於對特種醫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思路和原則,在對國內重點院校特徵醫學考察的基礎上,提出我校特種醫學專業的培養的方向爲細胞移植輔助組織修復研究,腫瘤放射治療前後分子影像評估,腫瘤放療抵抗的生物學評估研究,生物醫學新材料與放射增敏的研究,就業環境與職業病的相關性研究以及運動創傷修復研究。

(3)協調發展,互相滲透,科學設置課程。在課程設置上,充分體現運動醫學與影像醫學的交叉,運動醫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及影像醫學的交叉,職業病學與毒理學的交叉,影像醫學與細胞生物學的交叉。

二、總結

綜合性大學的衆多學科爲我們建立了學科交叉的平臺,但是,學科交叉不僅僅是多個學科的簡單組合,應該是思維方式、科研思想與方法的交叉融合。通過兩年的實踐探索,我們形成的“特種醫學”專業培養計劃和注重素質與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讚許,但一個專業特色成功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實踐探索和完善,同時還必須通過畢業生在對口單位中的若干年實踐進行檢驗。所以,培養“特種醫學”複合技術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這漫長的探索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更多更好的實踐經驗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