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數學小論文新版多篇

數學小論文新版多篇

數學小論文 篇一

今天,我們學“圓”。

因爲先前老師讓我們早就準備了一下,買了圓規。開始上課,老師就讓我們畫三個圓,並讓我們找找這些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

同學們的手立馬舉了起來。“圓的大小不一樣!”“都是圓形!”老師讚許地點了點頭,說:“你們再畫出幾條對稱軸。”我們很快就OK了,七嘴八舌地說:“一個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圓的對稱軸都相等!”

“對了!”

“同學們,那我們也就可以得出一條結論:圓是軸對稱圖形,一個圓有無數條對稱軸。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懂了嗎?”“懂了!”同學們大聲回答道。

通過事後的學習,我還知道了: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半徑一般用r表示,直徑一般用d表示。半徑的距離就是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d=2r或r=2/d。

呀,時間也不早了,我該複習一下上課時寫的筆記,在這裏閒話不多說了,拜拜!

數學小論文 篇二

有一個謎語:一個數加了等於沒加,減了等於沒減,說她沒有但她有。這個數可以說成:想吃蘋果,但沒有蘋果,想買文具,沒錢。這就是“0”。

生活中“0”是很重要,如果我把100+100=200多減了個“0”就等於10+100,那結果就是=110,110與200相比,少了90了,你看到了吧“0”有多重要!

“0”是正數和負數的界線,比如生活中的溫度就用“+”(零上)和“—”(零下)來表示。

“0”乘以任何數都得“0”:0x1=0;0x5=0;0x7=0………“0”是正隊的,也是負隊的:0-11=-11,0-8=-8………;0+3=3;0+4=4………是不是很神奇啊?“0”有時候也很調皮,7-0=7;8-0=8………加了也白加。“0”有時候也會變形,比如一個角度幾度用“0”(度);在語文中“0”又變成了一個“。”(句號)。

“0”是一個神奇的數,在生活中;“0”是可有可無的,但對我們學生來說“0”是必不可少的。“0”還有許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發現。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會學到更多的地方“0”的表達方式。

數學小論文 篇三

西瓜是夏天中最愛歡迎的水果。今天,媽媽買回了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於是,我們準備吃西瓜了!

小妹妹問我:”嘉嘉姐姐,你要吃多少呀!“我想了想說,”我吃這個西瓜的1/2吧。“”1/2是什麼?“她問。”1/2是分數,是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我說。”哦。“小妹妹似懂非懂地說。”我吃這個西瓜剩下的1/2。“媽媽插話道。小妹妹問:”剩下的1/2是不是嘉嘉姐姐留下的全部吃掉啊?那我沒得吃了?“”哈哈!“我和媽媽哈哈大笑。”不是這樣的。“媽媽笑着說。我接話道:”剩下的1/2就是把我吃剩的那部分看作一個整體,再把這部分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是這樣啊!那我還是有西瓜吃的了!“小妹妹恍然大悟。小妹妹調皮地說:”以後我要先吃1/2,這樣我的1/2比你的多,這次不划算!“”騙你的,我哪吃得了這麼多?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們都笑了!

你現在認識分數了嗎?分數還有很多哦!等着你去發現。讓我們一起踏上尋找數學的旅程吧!

數學小論文 篇四

隨着新課程的推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已成爲國小數學教育界的共識。

作爲數學新課程標準四大版塊之一的“實踐活動”,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成爲課改的熱點之一。

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探索,就實踐活動課何以成爲課改的熱點談幾點認識: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即通過內部認識結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一課,傳統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演示學具,得出V=SH,然後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根據“做中學”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此課時,採用小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操作學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裝沙子),寫出實驗報告單,然後讓學生分析報告單,發現規律,得出圓錐體的體積公式V=SH。在應用中出示了一圓錐體沙堆,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測量,計算出其體積,整個過程都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實踐證明,其效果是傳統教學不能比擬的。

數學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具體思維的有機結合,相對於其它一些學科而言,顯得單調、粗糙。然而,數學本身蘊含着特殊的美,只不過沒有被一些老師重視而未被髮掘,數學實踐活動能使原本單調的內容置於情境之中。來自生活的情境生動有趣,美妙無窮,必然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老師設計了購物活動,當“小小文具店”的場景伴隨着音樂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學生興趣盎然,立即主動讀出橡皮、卷筆刀、直尺等物品的價格。在購物時,學生對照價格選擇相應的人民幣,與“營業員”交換實物,似乎此時真的進入商場購物,積極性很高。這種源於生活情景的學習,自然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達到主動參與認知的全過程。鍾啓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認識論中,認知帶有極其具體的性質。它強調認識活動不是單純地積累抽象的邏輯操作與概念性知識,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生活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理論的闡述,進一步證明了實踐活動與生活緊緊相連,能把學生帶入現實社會之中,產生親切感,使其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着豐富的數學問題,從而產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可見數學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並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尋找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景實踐活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裏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慾,爲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前,我指導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並嘗試着當一當小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收集、思考,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繫,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主動學習的狀態。這次實踐活動大體分四步進行:

(1)收集。以小組或個人爲單位,到超市、商場收集一些喜歡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放商品,爲什麼這樣擺呢?

(3)嘗試。大部分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商品進行較科學的分類。學生的體會豐富多彩。有的學生髮現,可以按一種標準進行分類,還有的則認爲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4)交流。在實際進行的分類中,有的學生爲某種物品設計的分類方法非常出色。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於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

因此,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實踐活動環節,以數學知識來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通過問題創設、調查活動、交流報告等環節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使學生經歷一個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嘗試探索與成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實踐活動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是實踐活動的核心任務。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測方法、推理方法、轉化方法、統計方法等。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這些數學的思想方法都是通過解決問題而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薰陶和感染。因此,教師總是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課堂中充滿着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要允許學生失敗,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數學實踐活動能爲學生探索知識形成過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廣闊的空間。因爲,它可以讓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歸納,清楚地發現其本質的內在聯繫,從而獲得知識,並在其基礎上有所發展。

如,在教學幾何形體體積的複習與整理一課時,老師出示兩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問:“這兩個魚缸是什麼形狀?如果想給小魚找一個寬敞的家,大家準備選哪個做它們的家?我們給小魚搬家前,需要先往魚缸裏倒水,倒多少合適呢?”同學們開始往魚缸裏倒水。接着老師問:“大家估測一下,現在魚缸裏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學生通過動手量,得出水缸裏水的長寬高的數據,進而算出體積。接着,老師又說:“讓小魚住進一個正方體的空間裏該怎麼倒水呢?”由此複習了正方體體積。最後,出示圓柱體、圓錐體形狀的魚缸,老師往裏倒水,問:“這時魚缸裏的水是什麼形狀?要計算水的體積,需要測量什麼數據?”這些實踐活動,不僅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看到了四種形狀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狀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取得必要數據進行計算,既達到了整理複習的目的,又使同學們直接感受到幾何形體相互之間的聯繫。這當中老師提出問題:“這些計算公式看起來各不相同,但他們有沒有內在聯繫?”從而得出,要計算體積,當兩個底面相同時,可以用底面積×高而得出。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很快掌握了每一種圖形之間的聯繫,以及相互可以“轉化”的思想。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將知識發展的過程觀察得直接具體、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髮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爲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並以自己的壓歲錢爲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麼啊?”“爲什麼銀行的利率會不同啊……”。對於學生這些問題我微笑不答,表揚他們觀察得很仔細,然後就讓他們帶着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於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培養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並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繫。

2、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爲了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於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之後,可以出一道這樣的題目:陳老師帶了一些錢去買一套上、下兩冊的書,他帶的錢如果只買上冊,恰好能買20本,如果只買下冊恰好能買30本。那麼他帶的錢能買幾套這樣的從書?這道題目突破了常規“工程問題”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要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又如:在進行《年、月、日》教學後,可以出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數日子,等着他快點回來,兩個月後,爸爸回來了,猜猜王玲一共數了多少天?這裏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最高體現。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作爲基礎學科的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爲此,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特別是對一些數學成績不很好的學生,在活動中常常可以揚長避短,產生很好的結果。教師再對這些學生鼓勵,可以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能力。活動可以在教師的參與和指導下由個人或小組爲單位完成。

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後,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的圖形,這樣易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另外應鼓勵學生拼出不同圖畫,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

又如:國小數學第七冊教材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後,我指導學生拿出幾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用不同的方法分別去摺疊出它的,並用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表示出來。學生親自操作實踐,手、眼、腦並用,啓迪了大腦思維,得出了很多種的摺疊方法,再用美麗的圖案畫出來,得到美的享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動”激“活”,營造出富有生機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數學課上,學習目標讓學生髮現,問題由學生提出,規律由學生來探究,方法由學生摸索,結果由學生來評價。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慾望,能夠不拘泥於書本,不依常規,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發現、新思路。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暢通、靈活、有深度。

總之,教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它們之間既有聯繫也有差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髮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數學小論文 篇五

動物園裏的老師和同學平時都稱小猴聰聰爲“小神童”,因爲他平時最愛做一些具有挑戰性、探究性的題目了,這不,第五冊數學書中有這樣一道思考題:

照樣子寫數:99-18=81 99-27=72 ……

數學活動課上,山羊老師出示了這道題目後,推了推搭在鼻樑上眼鏡說:“請細心觀察,誰知道這道題目接下去怎麼寫?有什麼祕密?” 小猴撓了撓癢癢,仔仔細細把題目中的數字觀察一番後,第一個高高地舉起手,撅起他那紅紅的屁股,一個勁地賣弄着自己剛學會的幾句英語,“I can!I can!”

“小猴,你來答吧!”山羊老師笑眯眯的說。

(1)被減數都是99。

(2)被減數、減數與差都是兩位數。

(3)第一個算式減數的十位上的數是1,個位上的數是8,第二個算式減數的十位是2,個位上是7,第三個算式減數的十位上是3,個位上是6,……第八個算式減數的十位上是8,個位上是1。所有的減數和差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學的和都是9。

(4)差是減數中十位與個位上的數交換位置得到的。

(5)每一道算式中的被減數、減數和差都是9的倍數。規律也是一樣的。

小猴沒等大家思考完,一口氣就把自己發現的規律都說了出來。山羊老師聽了,捋了捋鬍鬚說“你一下子發現了那麼多的規律,太棒了! good 。good. Well good!”

得到了山羊老師的誇獎,小猴心裏樂滋滋的,一氣呵成地寫出了後面的幾道算式: 99-18=81 99-27=72 99-36=63 99-45=54 99-54=45 99-63=36 99-72=27 99-81=18

小猴再觀察算式,還發現了這些算式之間的聯繫。

99裏有11個9, 11個9減2個9(18),得9個9(81),11個9減3個9(27),得8個9(72),……11個9減9個9(81),得2個9(18)。

這節活動課幾乎成了小猴的獨角戲,小動物們打內心裏佩服小猴聰明,不由自主地爲他鼓掌來。

數學小論文 篇六

剪 角

今天,吃晚飯的時候,我發現我家的桌子是正方形的,那一張桌子就有4個角。爸爸說:“我給你出一道問題,考考你,要是把正方形的一個角剪去,那還有幾個角呢?”我想剪去一個角,原本一個角變成了2個角,加上原有的3 個角,就有5個角了。爸爸又說:“還有別的剪法嗎”這可難住我了,還有別的剪法?我仔細思考了好一會也沒想出。爸爸見難住我了,就說拿張正方形的紙來,我們來剪去一個角看看。我拿來一張正方形的紙和剪刀,爸爸指導我剪了,由於

剪的位置不同,共有三種情況。

雖然是剪去一個角,不同的剪法,結果是不同的。看來學習數學必須深入思考才行啊。

數學小論文 篇七

今天,我無意間發現裏一個有趣的測試,這是一個由印第安人發明的水晶球心理測試。

我打開頁面,看了看規則,是這樣的:隨便從10—99之間選一個數字,把十位數和個位數相加,再把原數減去相加的數,最後記住得出數字的圖案,點一下水晶球,就會出現那個你記住的圖案了(水晶球旁邊有10——99的數字,數字旁有一種圖案)。如:23 2+3=5 23——5=18。

我看好後,就選了78 7+8=15 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圖案,便點了點水晶球,發現出現的圖還真的是我記下的圖。我又選了一些數字,算了算,水晶球都可以準確的出現我記下的圖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爲什麼知道我記下的圖案啊?

於是,我做了一個很笨的小實驗:從10——99的數字都算一遍。結果發現得出來的數都是9的倍數: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這些數字邊的圖案,都是一樣的。我說:”哦,所以水晶球會知道我記下的圖案啊!哈哈哈!“

我發現數學其實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數學的海洋將任我們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