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一

一、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目的

數學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啓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樑,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其目的在於:

1、激發學生根據提問進行積極思考,爲學生創造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條件。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要體現以學生爲主,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具體要求,給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思考的方向,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的放矢。

2、通過問題的反饋功能,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並對於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指導和評價。很多學生往往因爲知識網絡的不全和思維的侷限性,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考慮問題不全面或者解決問題受阻等情況。通過學生對問題解決情況的。反饋,及時地優化學生的思考,克服問題的難點,從而讓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進行到底。

3、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有的學生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只帶嘴和手,缺乏動手操作意識,因而在學習當中,很容易出現聽課的疲軟。適當地設置問題,讓課堂的教學過程豐富多彩,跌宕起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開拓學生思路,啓迪智慧,使學生學會良好地構思和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學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愛看小說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優秀的作品,只有不斷地嘗試寫作,才能提高自己寫作的能力。學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樣要在不斷的訓練當中加以培養。不斷地讓學生在問題當中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表達,纔是提問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實施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採用有效的提問策略,可以使提問成爲連接課與課之間和課堂教學各環節之間的紐帶,讓學生沉浸在對教學內容的積極思考中,保持適當的焦慮水平,在有限的時間裏取得最大的課堂效率。因此,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就成爲提高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那麼,如何實施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呢?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1、提問設計要準確清楚。課堂問題要能直觀地體現教學想要達到的目的,設計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學內容,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所設計的問題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適應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兩可。教學如果不掌握重點,就不會有真正的教學質量。因此,課堂問題的設計尤爲重要。

2、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雖然課堂提問老是由一個或幾名學生來直接回答,但提問的目的卻是但願全體學生都介入進來,這也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所以,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例如,在學了等差數列之後,再學習等比數列,很多學生認爲這個問題很簡單,此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等比數列中公比是否可爲0?是否可爲1?

(2)若等比數列的公比大於1,是否該數列必然遞增?公比小於1,是否必然遞減?

(3)判定由等比數列各項的相反數、倒數、平方數分別組成的數列,是否仍爲等比數列。

(4)等比數列所對應的各點是否平均分佈在指數函數的圖像上?這幾個問題,看上去並不難,每名學生都有想學好數學的願望,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機會。這樣,既強化了學生的參與,又做到了反饋和矯正。並且從學生的反饋上,可以透視出學生對等比數列學習的諸多疑問之處,從而促進學生對等比數列學習的理解和把握。

3、提問應採取積極評價。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應從積極一面對學生作出評價,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美國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爲管理學》一書中說,同樣一個人經充分激勵後發揮的能力,相當於未經激勵時的3~4倍。可見,“肯定”對學生是多麼的重要。在提問後應對回答的學生及時評價,對於回答中的閃光點(哪怕是僅有的一點)應大力鼓勵和表揚,即使回答完全錯誤,也應首先肯定其積極思考,再幫助其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總之,課堂提問是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師生進行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課堂提問的質量與水平直接影響到數學教學的效果。因此,我們要通過進行有效的課堂問題,讓他們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終身受用的數學學習能力,爲今後走向社會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篇二

一、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方法

高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在實際應用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數學課程的內容進行優化選擇。

1.導學案教學方法。導學案是教師爲了在課堂當中能夠指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而設計的一套材料體系,通常都包括“學習目標、預習導學、自主探究、自學檢驗、小結與反思、當堂反饋、拓展延伸、總結反思”等不同的部分。導學案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完成學案中的不同環節,學生在這一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就能夠實現對知識的“來龍去脈”的清晰掌握。應用題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通常比較多,通過導學案教學可以讓學生思路清晰地去解決探究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同時還能夠起到複習舊知識點的作用。

2.生活化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的思路走向實際生活,強化所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在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最有利於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方法。教師在講授應用題的解決方法中,常常會列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用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知識基礎,通過合作探究,去解決這些問題。

3.自主學習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要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獨立學習爲主要特徵的。在高中數學課堂中自主學習的實現在於教師教學情境的創設,如果教學情境創設得當,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就能夠充分發揮自主學習教學方法的優勢。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可以分爲幾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就是創設一個新穎且結合當堂數學知識的情境。第二個階段,在情境中分層設置探索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獲得成就感,從而自主探究問題。第三階段,總結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指導,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進行探究活動反思。

二、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解題思路培養的幾點建議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教授學生掌握知識,還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這無疑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難題,針對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提出了幾點建議。

1.給學生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在新課標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教師教學中的一個任務。爲了培養學生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

2.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首先,改編多解題。教師可以通過改編習題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養成一種多元思維的習慣。教師通過一題多解多變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反覆訓練,可以克服學生思維中固有的狹隘性。其次,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思維的惰性是影響學生髮散思維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要通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來克服惰性,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讓學生情緒飽滿地進行探究思考。再次,聯想思維的培養。聯想思維是一種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方式,是發散思維的一種標誌。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轉化思考問題的思路,比如,有些應用題的敘述並不是工程類的問題,但是特點與其相似,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用工程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去思考這一問題,這種轉化的方式能夠有效地鍛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3.激發學生創新力。創新能力源於創新意識,而創新意識又是一種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這種學習環境要以師生關係的平等爲前提條件。學生只有在輕鬆的心理氛圍之內,才能夠對數學知識產生求知慾,進而才能談到創新。其次,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創新就是新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教師要接納學生所有的觀點,正確的觀點鼓勵他們發揚,錯誤的觀點引導他們繼續探究,同時要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除此之外,創新能力的激發還可以通過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等的培養來實現。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高中數學應用題常用的教學方法和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解題思路培養建議這兩個大的方向進行了論述,其實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培養方式有很多種,而教師應該選取怎樣的方式就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具體判斷了。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三

一、研究性學習的含義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不侷限於單純知識的傳授,而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廣泛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具體是指教師設計一種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情境,學生從探索中學會收集信息、分析問題,使自身的探索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鍛鍊,這也正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目標.研究性學習的學習載體是生活中的各種課題或項目,它是一種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研究並獲得相應知識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與綜合課程和學科教學都存在着差別,一方面,它不是活動課程,也不是一般的活動,因爲研究性學習並不是由多個學科構成的課程,而且它是由學生自主參與進行科學研究的活動.另一方面,它不是單純的學科教學,因爲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鼓勵學生主動參加實踐,如收集資料、選題、調查等,提高自身能力的學習方式,不再只是對學生進行單純的知識的灌輸.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不僅可以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學會如何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

二、高中數學課堂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機械地傳授數學的相關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似懂非懂,死記硬背,教與學都圍繞成績展開,以提高教學成績爲宗旨,爲學習而學習,忽視了教學的真正意義.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出現,對高中數學傳統教學和學習模式來說可謂是一場深刻的變革,該模式爲學生創立了有助於其發揮主體能動性,表現自身創造力的學習情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數學的研究中,獨立探索,感受探索過程帶來的成功與挫折,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力.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模式是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是相當必要的,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繼續地傳授知識,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爲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獨立探索的平臺,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魅力.

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建議

1.重視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模式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做任何事的基礎,沒有興趣,也就談不上效率.尤其在數學的學習中,高中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枯燥無味、入門困難的學科,是一門需要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實踐中的學科,因此,培養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不僅可以使教師的教學事半功倍,還能使學生真正的會學數學,學會數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對知識的無條件灌輸,學生變成被動地接受者,事實上,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是積極的探究者.教師要做的正是扭轉局面、改變現狀,爲學生設計一種吸引學生主動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而不是一味地傳授已有的知識,使學生體會到探索中的樂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爲高中數學的學習增添色彩.

2.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研究性學習方式不僅重視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還重視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倡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完成作業,完全忽視學生間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迫在眉睫.在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多爲學生設計一些形象有趣、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小遊戲或任務,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使學生分組合作、互幫互助,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任務.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對方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果.

3.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的敏感度

問題是一切活動的起源,有問題,纔有交流,才能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機械地傳授問題和答案,忽視了對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事實上,高中數學的學習就是一個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和情境是共存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造一個存在衝突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發學生認識問題的慾望,帶着問題去學習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問題相結合.學生爲解決問題,就會調動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經驗,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真正地理解數學,掌握數學,並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從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模式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要想把這種學習方式貫徹實施好,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教師真正理解研究性學習的含義和重要性,設計一種適合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情景;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對問題的敏感度,並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最後,教師要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知識素養,以便更好的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四

一、信息技術與大專數學教學整合的方法

1.1使用信息技術加強教師備課

大專數學教學內容對數學教師來講十分簡單,但是,理解、掌握知識和把知識傳輸出去是兩個不同通路的知識應用體系。很多擔負着大專數學任務的青年教師,本身的知識儲備量和思維能力較老教師都優越很多,但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這與教學技能的掌握十分有關係。因此,大多數學校爲了培養年輕教師,在幫助這些教師備課方面花盡心思,不僅要求老教師指導年輕教師的教案設計,還組織各種聽課、說課的活動。然而大專數學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時間緊張”,要準備教案、要說課、要上課,青年教師覺得手忙腳亂,要擔負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指導年輕教師,老教師顯得力不從心。信息科技可以幫助解決備課方面的難題。學校可以建立教師教案數據庫,使數學教師將各自教案上傳至數據庫中,通過互相評閱的方式實現新老教師之間的交流;說課也可以實現不同時空的交流,青年教師將說課錄成視頻,老教師可以在課後時間通過評論或者再找青年教師討論的方式進行指導。這樣能夠減少教學交流的時間,又對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有幫助。

1.2使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

大專數學課堂時間不夠用,學生對知識理解程度低,很大部分原因來自於數學知識呈現的方式。儘管教師們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探討和改革,但數學課堂始終是平面的、理論性的。如果學校爲每個教師配備投影儀和電腦,那麼很多教學內容可以快速呈現,減少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對於那些與生活貼近的教學內容,如數列問題,教師則可以通過播放視頻,使學生很快了解到數列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和作用;立體幾何是大專數學教學高中部分的主要內容,很多教師爲了展現幾何的立體性費盡心思,而在電腦上可以直接實現幾何的透視、旋轉和各種輔助線繪製,學生可以通過投影直接觀察到幾何的妙處,也就能夠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很多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整合的研究都表明:信息技術能夠對先進的數學教學方法實現起到促進作用,對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1.3使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的課後自學

“自主學習”是教育對學生和教師提出的新課題,在大專數學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對學生成績提高和學習積極性、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均有幫助,是目前大專數學教學的主要方法,也是主要目標。但是,自主學習一般都是在課堂外進行的,教師很難像在課堂上一樣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直接的、及時的點評和指導,自主學習雖然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但是離開教師的指導,自主學習的效果仍然難以展現。信息技術的介入使教師及時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成爲可能。電腦是現代家庭的主要設備,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結束之後,以電子郵件、QQ留言或視頻的方式向教師發送自主學習報告,教師在對學生自主學習報告進行點評和指導時,也能夠對教案的設計進行合理的更改;反過來,教師的點評也可以通過電腦文件傳輸反饋給學生,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結果、對教師指導的評價,也就在文件的一傳一遞過程中產生了。

二、信息技術與大專數學教學整合的基本原則

2.1信息技術作爲認知工具的原則

無論是在教學備課的過程中還是在教學課堂上,亦或是在指導學生自學時,教師應一直遵循信息技術是認知工具這一原則,在教學安排中,不僅要發揮信息技術的便利作用,還應該儘量使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與對信息技術使用的認知達到同步,如果脫離了信息技術,學生對教學內容又回到原來“難以理解”的狀態,或者在信息技術平臺上不能理解數學內容,那麼說明信息技術使用出現了問題。

2.2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原則

信息技術的使用只是將教學推向了方法上的另一個高峯,並不代表學生應該受技術的限制,或者教學應該將重點轉移到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上來。無論科技發展對教育產生怎樣的影響,學生始終在教學中處於主題地位,是教育服務的對象,因此,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候,應該注意學生是否接受整合過的課堂。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