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小數學論文(通用多篇)

國小數學論文(通用多篇)

國小數學論文 篇一

數與形結合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空間與圖形”是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以後的學習中體現得更爲明顯。數形結合帶給教學以蓬勃之生命,賦予教學以持續性的活力,使有效教學的策略更豐富,更清晰。

1、以童真喚起興趣,營造樂學的有效教學情境

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說過:“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纔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展。”在我們的童年的記憶中,好的動畫片和童話書總會給人一種最美好的的印象,那種感覺揮之不去,抹之不滅。新課改教材裏各種鮮豔逼真的情境圖,各種平移、旋轉、對稱的美麗圖案,可以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的美,受到美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與學生互相問好後,筆者設計了“分數樂園”這個孩子特別喜歡的卡通畫面,可是“智慧大門”卻關閉着。生動形象的動畫謎語,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挑戰精神和戰勝困難的鬥志。學生猜對後,引出生活中分東西的經驗,自然而然地導出課題“認識幾分之一”。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孩子們特別熟悉和喜歡的———“分數樂園裏智勇闖三關”的遊戲,使學生們的自主參與意識自然而然的產生,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2、看圖說話,鼓勵多提問;先學後導,作圖更有效

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始於問題”。學生沒將題目讀懂時,他是沒有問題的,這與他沒讀題效果一樣。只有鑽研之後,纔會生出“看似絕壁,卻闢小徑”之感。在《分數的初步認識》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新授部分,筆者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分三次展示課件“分數樂園”,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逐層深入地讓學生觀看直觀的感性材料,啓發學生自己發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地學習新知。課件出示:兩個小朋友,和一些食物(包括:兩瓶水,四個蘋果和一塊月餅。)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蘋果和水後,引導只有一塊月餅,要分給兩個小朋友,該怎麼辦呢?隨之“半塊”的答案就悄然產生,緊接着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那麼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半塊?”那半塊是怎麼樣的呢?經過動態展示比較平均分與不平均分的“一半”月餅,讓學生形象充分地理解平均分,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礎上,介紹二分之一的意義,從而自然引出1/2的寫法和讀法。

3、數形結合,不忘操作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筆者在本課中設計了“折一折”這個遊戲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摺紙,來突破難點,完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的轉化過程。學生興致勃勃地在“折一折”中玩起了摺紙遊戲,使他們在玩中發現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筆者還設置了“快樂猜猜猜”的小遊戲,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

3.1強化認識,完整敘述

由平均分實物導出,圖形也可以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2。要求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包括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折出它的1/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小組合作中解決疑難。通過進行比較交流,說一說:你拿的是什麼圖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使學生能夠完整敘述1/2的含義,提高表達能力。這個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還讓他們明白數學無處不在,源於我們的生活。最後,在共同交流,檢查所學習的新知識,達到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3.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緊接着,順勢引導:你能繼續折出這個圖形的1/4嗎?引發學生繼續探索新知的慾望,逐層深入的誘導新知。交流彙報意義後,課件引出長方形的4種不同的折法,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這個過程由淺入深地逐層深入,學生自主探索,慾望強烈,解決了疑難問題,使他們充分地體驗到了成功。

3.3順勢引路,巧妙遷移

認識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讓孩子們乘勝追擊,繼續研究各種幾分之一。順勢教師要求:你能試着折一折,塗一塗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嗎?拿出學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選擇一樣試一試。經過折塗,學生之間的交流介紹,讓學生展示並解說成果。通過變換板書的數字,引導學生討論:你發現了什麼?師提示: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6份、100份呢?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鍛鍊他們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4、“形→數”、“數→形”,分階段把握數形結合知識難度,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

低段學生及圖形建構差的的學生適宜“形→數”的直觀思維,其教學大多以觀察、操作等活動開始,在感知和積累了大量空間圖形的具體形象及抽象化圖形後,自然過渡到複雜、抽象的圖形學習。高段的學生適宜“數→形”、“數→數”的抽象思維,因其數形知識有了一定積累後,幾何直觀圖形感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他們在觀察、分析、思考題目後,對於簡單的圖,不一定每次都要畫出來。數量關係式、圖形能用“腦圖”表現出來再好不過,“腦圖”纔是我們最美好的追求。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數與形的知識結合起來,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使問題迎刃而解。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視其情況,降低層次,回溯到相應的基礎上再予以教學。

國小數學論文 篇二

摘要: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對話教學”這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全面運用。它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帶來的頑疾,更新了學生的基本數學思維模式,鞏固了學生的基礎數學知識,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我們應積極探究有效實施“對話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國小數學;對話數學模式;實施策略;提高分析

一、國小數學“對話數學教學”模式基本內涵分析

國小數學相對於其他國小階段的學科而言,其內在邏輯更加清晰、嚴謹,其知識體系的架構之間彼此鑲嵌互爲表裏,前期基礎性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在當期能夠獲益而且爲後期打下必要的基礎。國小數學教學中這些所具有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對話數學”教學模式相契合。在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一改往日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獨霸天下”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髮散式思維、關注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培養學生基本數學邏輯思維中都形成了一套較爲完整的學科體系,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散發着靈性和光輝。國小數學教學中“對話數學”模式是伴隨着教育新課改的逐步深化而逐步得到推廣和運用。“對話數學”教學模式其基本內涵與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新課改的深化助推了“對話數學”教學模式的運用和實踐,而“對話數學”教學模式在實踐運用中取得良好的成就,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繼續沿着教育新課改之路走下去。

二、國小數學“對話數學模式”實施策略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國小數學中運用“對話數學”教學模式取得了斐然成就,尤其是解決國小生學習數學熱情不夠、積極性不強的問題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伴隨着教育新課改的逐步深入,許多更加能夠與“對話數學”教學模式相契合的教育理念和措施必將在國小數學教學模式中得到更爲廣泛的運用和實踐。但是,現階段因爲種種原因我國國小數學“對話數學”教學模式中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下面,我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並在融合前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立足於當下教育體制,談談我國國小數學“對話數學”教學模式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較深,使得國小數學“對話數學”的運用措施沒有落到實處、落到好處,造成對話教學模式的優勢喪失,沒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益。此問題的存在尤以老教師最爲突出,老教師由於長期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手段大多已經固話化,選擇的教育工具也就侷限於老教師所熟悉的幾種,而年紀較小的教師在思維觀念上都更加易於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其次,學生的參與度還不夠高,沒有把握好“對話數學”實踐策略的要點和核心思想。“對話數學”模式其核心是讓學生和教師在數學教學和實踐過程中都能夠發揮出雙方應有的作用,尤其是要教師引導學生髮揮建設性作用,突出教師的教育主體地位、學生的核心地位。通過更加科學化的教學手段把更加利於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傳授給學生,實現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再次,一大突出問題就是教師沒有充分挖掘教材信息,教材的編制沒有與地方實情相結合。國小數學教材作爲國小數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出版社在編制教材、教育主管部門在遴選教材的時候往往都將教材是否編制與當地國小數學教育實情相適合考慮進去,但是因爲信息的不對稱加上信息的採集會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得教材在編制、採購的過程中不得已與地方上實情存在一些出入。但是教師作爲“對話數學”教學理念的實踐主體,立足教材的基礎上,可按照當地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對教材進行必要的修改,讓學生能夠做到“與數學對話”。

三、提高國小數學“對話數學”實施策略效率分析

(一)立足於日常生活實踐,充分挖掘有效的趣味性對話

要提高國小數學“對話數學”實施策略的效率就需要營造相對較爲趣味、活潑的教學環境,爲學生積極參與到“對話數學”教學模式中打下必要的基礎。濃厚而積極的學習氛圍對於創設國小數學“對話數學”實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有良好學習教學氛圍的保障時,師生之間的精彩絕倫的對話能夠順利開展,不僅可以展示出語言的魅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講授長度“千米”時,爲了讓學生領悟到千米的這個長度概念,可以在開場白上下一定的工夫,可以藉助於卡通或者學生所熟知的漫畫融入到國小數學教學之中,學生之間經常嬉戲玩耍可以藉助於此,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到千米這個基本的長度衡量指標。教師:“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龜兔賽跑?”衆學生:“知道。”此時教師就需要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吸引學生主動性基礎上,把“龜兔賽跑”故事中有關數學知識“千米”加入其中。教師:“大家知道爲什麼烏龜最後會贏得比賽嗎?”學生紛紛各抒己見,課堂很熱鬧,教師可以藉助這樣的契機積極引導學生思維向課題方向轉移,引導學生對“千米”有一個大致的思維輪廓。在學生討論完之後,教師可以急轉直下將學生的思維來一個大逆轉:“老師認爲啊,兔子會失敗是因爲跑得太快,那麼幾千米的路程很快就跑完肯定很累,所有才睡着了,大家想想烏龜,烏龜的速度多慢了,所有節省了不少體力,加上一點小小的運氣所有烏龜贏得了比賽”,教師在講述完“龜兔賽跑”故事後可以結合學生和教師自己的生活實踐,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實踐中去。經過走訪調查發現,在國小數學“對話數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充分吸收了日常生活實踐中的實例,並採取一定的教學手段將之融入到“對話數學”教學模式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立足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桎梏,實現教材與“對話數學”教育模式的完美對接

國小數學教學新課改最近幾年全面在國小鋪開,雖然卓有成效但是在一些極個別領域的改革還不夠透徹,教育改革的措施還沒有落到實處,其中以教材爲例國小數學教材的編制往往取決於教學任務的需要以及國家未來人才發展戰略,出版社在編制教材之處需要結合教育發展的特性以及未來教育的趨勢進行,因此使得國小數學教材的編制往往立足於全國範圍內的情況沒有充分考慮地方上的實際情況。在國小數學“對話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修改,例如,在講到“基本的地理海拔高度”時,山區的小孩子對海拔高度的認識就比平原地區的孩子瞭解得深刻。要提高國小數學“對話數學”教學模式的實踐水平需要教師立足於各地的現實情況,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並融合教育發展綱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修訂,並派發給每一個學生。每一所學校可以專門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知識儲備雄厚的教師對教材進行合理的編寫。以農村地區國小數學“對話數學”教學模式爲例,農村地區教師在改編國小數學教材時需要結合農村地區教育的現狀,將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也摻入其中,立足於學生的未來發展、滿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實現國小數學“對話數學”實施策略和水平的提高。當然,農村地區國小數學“對話數學”實施策略效率的提高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改編也需要考慮一些非本地區實踐範圍內所能及的事物,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知識空間。對教材進行改編不是爲了禁錮國小數學“對話數學”實施策略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而學生爲了促進國小數學“對話數學”實施策略能夠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中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三)教師要加強對自身的語言邏輯運用能力的優化,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國小數學“對話數學”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對數學知識的解讀,讓國小生進行自我思考和學習,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故而需要教師有較強的語言邏輯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如果教師在日常國小數學“對話教學”實踐中顯得死板而毫無樂趣,往往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國小數學學科作爲國小素質教育中對於國小生而言其難度較大,如許多邏輯上的嚴謹詞彙、嚴苛的思維過程都制約了教師語言邏輯的運用。例如,在國小數學“分母與分子”的教學中“,二分之一”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對“二分之一”這個數字有清晰的認識,但是在表達過程中教師不能張冠李戴,必須嚴格按照數學邏輯思維進行“對話數學”的教學。數學知識內在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不應該成爲制約教學開展詼諧幽默“對話數學”教學。上例中,教師在教授分子與分母知識環節時,教師可以借鑑一些其他學科的良好經驗,如可以採取實驗動手模式,讓每一個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其中,可以採取將某一些實驗教學事物分爲若干部分,然後教師讓學生進行分辨:分開的部分佔總體的多少?各個分開的部分又與總體是什麼關係等等問題,既考驗教師的智慧,又考驗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教師需要不斷的加強對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鍛鍊和培育,讓自身口語表達能力能夠在促進“對話數學”實施策略的效率和水平中扮演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宣維鍵。讓對話教學點亮語文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4(11)。

[2]於雅麗。國小數學對話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5(2)。

[3]張成德。國小數學對話教學的智慧[J]。新課程學習:上,2015(4)。

國小數學論文 篇三

摘要:

國小數學是我國義務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幫助激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用等多方面能力。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將多元化教學進行充分的體現,能夠更好的將國小數學的教學方式進行深度優化,是義務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

國小數學;多元化教學;教學方式

前言: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元化教學已經成爲了大勢所趨,打破了傳統教學弊端的同時,還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國小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良好的教育,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1、國小數學教學現狀

1.1教學方式單一:

目前國小數學教學的方式較爲簡單,大多爲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爲課堂主體,學生多是被動式的學習,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學生也會產生厭煩感,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成績不理想。

1.2較少課堂互動環節:

在國小數學課堂中,教師只是單方面講解教材的內容,缺少課堂互動,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盲點,缺乏學習的着手點,從而致使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

1.3缺少實踐環節: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公式以及例題進行講解後,只是給予學生幾道習題進行練習,卻並沒有針對課堂講授內容留下相應的課後作業,幫助學生進行有效鞏固,隨着課程越來越多,學生容易將所學內容全部忘記,最終無法達到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2、多元化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2.1有利於掌握學生心理特徵:

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的幫助教師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教師在課前要制定良好的教學方案以及擁有充足的知識量,通過將不同的教學方案應用在課堂中可以及時的發現學生更喜歡的教學方式,幫助教師瞭解學生心理特徵,儘快的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2.2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十分單一,課堂氛圍呆板,對學生的國小數學學習的影響並不大。通過運用多元化教學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進行轉變,例如在進行圖形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加入相應的動畫和文字,能夠讓學生擁有直觀感受的同時,更好的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對學生的智力開發有着良好的作用。

2.3有利於教學手段的充分利用:

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科技技術與現代教育相融合,由於教育本身就具有多樣性,通過將科技技術加入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的達到教學的目的,而且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手段可以找到不同的教學資源,再結合全新的教學設備,能夠將教學的多樣性得以充分的體現,因此,運用多元化教學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不斷的掌握各種教學手段,並加以有效的利用,提升了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國小數學的發展。

3、多元化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3.1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情景教學法能夠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來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情景教學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過在情景教學法運用前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夠充分的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便於他們能夠很快的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情景教學法可以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進行教材內容的展示,再配合教師的語言講述,來達到情境教學目的,然而這種教學方式缺少一定的互動性,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夠得到充分體現,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的事件相結合,即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教師可以採取遊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情景展現,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在輕鬆的遊戲環節中實現教學目的。

3.2合作學習法的應用:

合作學習法就是學生之間通過相互配合、合作的方式進行數學內容學習的過程。合作學習法的優勢在於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很快讓學生融入到相互合作的氛圍中,從而更好的實現教學的目的。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只要針對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指導即可,幫助學生解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即可,剩下的內容全部由學生們進行完成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例如:在求圓形的面積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分組,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平均分配,並且在學習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工,也就是分別對圓形的直徑、周長等進行計算,求出各自的對應值後,再進行面積的計算。通過合作學習法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3學案導學法的應用:

學案導學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也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即教師可以通過針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學案的設計,然後引導學生利用教學學案來進行自我學習、相互討論以及知識鞏固等方式,進而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學案導學法中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載體,學生則爲主體,通過適當難易程度的教學學案,可以促進學生將自身的學習能力進一步展現,學生也可以通過積極地討論與研究,確定最終知識內容。教師在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解決遇到的問題即可。在教師指導完畢後,再配以課堂教學的練習,能夠對學生學習到的內容進行有效的鞏固,從而便於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重點。結束語: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元化教學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對國小數學教學擁有新的認知,所以在運用多元化教學時,一定要將“多元化”的特點在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有效的挖掘學生的潛質,提升國小數學方面的學習能力,推動國小數學教學順利進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文婧。淺談國小數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N]。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78-80.

[2]石芳。國小數學多元化教學模式探討[J]。才智,2014,13:61.

[3]陳保平。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3:200.

國小數學論文 篇四

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實踐,是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中使學生達到“四會”的基本要求。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如何學會學習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只有加強學法指導的研究,才能真正使學生學會學習,從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使學生成爲具有全面素質的社會人才。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學法指導呢?

一、學會閱讀數學課本

課本既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又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教會學生閱讀數學課本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使用課本,養成閱讀課本的良好習慣。

國小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課本的指導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可以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前可讓學生先預習課本,對於將要學到的新知識先自學,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課堂上帶着問題聽課。這裏要注意的是,學生看書時往往只重視回答問題,尋找答案,忽視思考探索的過程。我們要通過提出一些關鍵的有探究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重點看過程。二是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看書,一般是新授之後,讓學生閱讀課本,給學生留有質疑的餘地。有時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學生質疑,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有的內容學生看書就能看懂理解的,教師不必講解。如比例中什麼是前項、後項、比號;圓的各部分的名稱等。三是指導學生課後自讀課本,其目的是對所學的知識消化品味,如一些文字長或難記憶的概念,則需要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另外,課後學生還可以閱讀一些教師推薦的數學課外讀物,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比較適合學有餘力的學生,如果教師引導得力,則會對這些學生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如一些數學競賽成績突出的學生大多都有自學的興趣和能力,這將使他們終生受益。

二、學會動手操作

國小生數學概念、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往往需要藉助操作活動。通過對感性材料的觀察、比較、分析來實現,正確的操作才能真正發揮操作的功效,而學生正確的操作來自於教師對操作方法的指導。如學習“長方形的計算”時,爲什麼長方形的在面積等於長乘以寬?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聯繫?這是教學中必須突破的難點,我們讓學生擺面積單位學具,求出一個長方形的面積,然後再問:“如果求長方形操場或更大的長方形面積,用這種方法行嗎?”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用12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任意的長方形有幾種拼法?拼好以後思考以下問題:(1)這些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釐米?(2)這些圖形的長、寬分別是多少釐米?(3)你發現每個圖形的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聯繫?隨着操作,學生的思維也隨之展開。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很快發現長方形的長有幾釐米,沿着它的邊就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有幾釐米,在這個長方形裏就可以擺幾排這樣的正方形。再通過直觀演示和共同討論,發現每個長方形的面積都剛好等於長和寬所含釐米數的乘積,於是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從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不僅理解了公式的含義,更明白了公式的由來。

三、學會質疑問難

所謂質疑問難就是要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它是學習過程中極重要的一環。如果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使這些問題經過教師的引導或者學生的討論得到解決,則不僅會促進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而且還能從中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國小生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於一知半解,不願質疑問難,更多的是難以把握知識要點,不知所云,不會質疑問難。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在引導學生按角度的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三類後,爲了使其更進一步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可以啓發學生對這三個概念進行質疑: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只根據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或鈍角就可以判斷,爲什麼銳角三角形要根據三個角都是銳角才能得出呢?對此設疑進行分析:逐個用紙板遮住三角形的兩個角或一個角,判斷它是什麼三角形。通過討論分析比較後,學生自己提出的疑問得到了解釋:因爲三角形的三個角中,鈍角、直角最多隻能有一個,而銳角可以有三個,所以判斷銳角三角形必須三個角都是銳角才能確定。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這個知識達到真正融會貫通。對國小生來說,雖然質疑問難的學習方法開始時較難掌握,需要教師的啓發引導,但養成習慣後,他們會提出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

四、學會總結學習過程和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源於成功的學習實踐。在進行學法指導時,要注意在學生主動參與認知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幫助他們從一點一滴零散知識的學習中揭示出學習規律,以便今後自覺運用這些規律去探求新知。中、高年級學生通過回顧學習過程,不僅可以領會掌握知識的方法,而且可以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例如學生在學習《圓柱體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觀察形成圓柱幾何圖形有概念和探索掌握圓柱體圖形特徵的兩個階段學習後,圓柱的空間觀念已經形成,於是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憶今天是怎樣認識圓柱體的,怎樣發現圓柱特徵的,進而意識到學習的新知識是通過觀察、操作、讀書、想象、練習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去嘗試,去認識,去發現而得到的。再如學習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時,在總結出小數乘、除法實際上就是在整數乘除法的基礎上,增加了積、商的小數點定位知識,進而意識到國小數學新知識大都可以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在學習新知時就能主動地“見新思舊,化新爲舊,以舊學新”。

總之,把學法指導滲透於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國小數學論文 篇五

摘要:

國小教育中,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基礎學科,但是由於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很多國小生在對這門學科的學習中會比較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國小數學學困生這一問題也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並且直接影響到了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當前階段對於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已經成爲學校和教師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本文針對國小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對此提出轉化策略。

關鍵詞:

國小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隨着近些年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小階段的教育中也明確的提出: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國小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不出現偏科的現象。目前國小階段的教育中,語文和數學還是最主要的兩門學科,相對於數學課程來說,國小語文因爲有較強的故事性,所以更容易被國小生所接受。很多國小生會認爲學習數學很枯燥,除了背加減乘除法的口訣就是背一些數學公式,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給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增加了諸多困難。實際教學中,學困生的問題或多或少存在於每個班級,然而學困生的形成大多數都不是因爲學生智力的問題。如何轉化學困生,是當前我們國小數學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1國小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1.1學生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國小生難以學好數學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態度,大多數學困生會因爲覺得數學學科枯燥乏味,因而在學習數學時會比較隨意,往往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難題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此外,還有的學生因爲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也比較落後,從而導致自信心的缺乏,認爲自己不夠聰明,學什麼都學不好,面對數學更是產生了畏懼心理[1]。這些都是造成學困生不能學好數學的主要因素,同時也讓很多國小數學教師大感頭疼。

1.2教師教學方法有待改進:說到數學教師,很多學生的第一印象都會覺得數學教師大多數都很刻板嚴肅,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距離感。很多國小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很少有感情投入,關注的重點往往只在對知識的講解上。還有少數教師只喜歡數學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甚至還有厭惡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從而造成這些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厭學心理。再加之本來就比較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在心理上更加牴觸數學,最終導致學生更加難以學好數學。

1.3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學習習慣需要學生通過長期的實踐來逐步建立和養成。對於學生而言,學習習慣的好壞對他們的學習效果有着巨大影響。大多數時候,學生的學習品質都是由他們的學習習慣所決定的。學生如果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如: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以及學習意志不強等問題,而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學生更難以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此一來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數學困生的不良學習習慣都表現爲: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願意主動思考問題、無法獨立完成數學作業、沒有良好的讀題和審題習慣以及完成解題後沒有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國小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2.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是科學和嚴謹,同時數學還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學科,這也是學困生不能學好數學的主要原因。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需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的展現給學生,使其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趣得到提高。由於國小生年齡還小,通常都比較好動,容易對身邊的新鮮事物感興趣。因此,國小數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國小生的這一特點[2]。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課後作業,讓他們回家之後利用廢紙張自己動手製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各一個,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裁剪和粘貼製作紙盒,製作過程中可以參照自己的鉛筆盒和家中的收納盒等。最後要還要在課堂上表揚做得好的學生,以及耐心的指正做得不太好的學生。這樣一來,既幫助學生加深了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授課內容的理解,也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達到了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2改進教學方式:教師要積極改進當前的教學方式,教學流程要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合理的設計,同時要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組織和開展例如:分組討論、合作探究以及動手操作等多種新式的教學模式。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使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從而讓學困生也能夠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從中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且接受所學的內容,以此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多爲學生介紹有關數學的發展史和小故事,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此外,教學時還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學生不同數學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於數學學困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差,教學過程中要儘量從他們的實際水平出發,深入淺出的進行教學,適當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標準,儘可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的數學基礎上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2.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有效的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有良好的表現時,要及時的給予表揚,並且儘量的爲其創造條件使其能夠重複出現,從而使學生形成習慣。對於那些不良的表現,教師也要及時的給予否定,使其出現的機會減少。教師要同時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分析,以此增強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進而達到促進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爲其制定學習目標,並且經常對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驗收,發現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的進行修改。尤其是在目標制定的初始階段,不能給學困生制定過高的學習目標,要讓他們從中能夠體會到完成目標時的成就感。教師要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幫助其養成給自己制定學習目標的好習慣。

3結語

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數學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細緻有效的開展這項工作,既要幫助他們改變對數學學科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能讓他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劉豔芝、探究國小數學教學對學生興趣的培養[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7、(01):120-121、

[2]趙廣江、國小數學教學方法與學習心理分析[J]、林區教學,2017、(01):83-84。

國小數學論文 篇六

摘要: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它充分展現了以學生爲教育主體的理念,在發展學生認知、情感和態度方面有着明顯的作用,同時促進了學生對於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本文對生活化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生活化教學;國小數學;應用

引言

對於數學來說,所有的知識既然是來源於生活,最終還是要用回到生活中去,如此方可讓數學真正服務於現實生活。教師應深入的瞭解與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此來較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並在教學當中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當中促進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藉助於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主動性

學生可藉助於現實生活來獲得知識技能,教師在教學當中,應將課堂教學內容轉移到現實生活的經歷當中,並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經歷當中來學習知識,這樣就可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藉助於自我的親身經歷來獲得真實的體驗,以此來深入的理解與掌握知識。例如在數學學習當中,會應用到許多的教具。在教學鐘表時間的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安排學生製作紙質的教具錶盤。通過製作可使學生初步瞭解時間的概念,以及表示時間的單位、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在深入講解有關時間單位的換算等知識點時,學生就能夠較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通過這樣生活化的學習,可讓學生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使得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教師應在開展教學時,緊密結合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情景,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較好地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教師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深入認知到源自於現實生活的數學知識,也同時能夠較好地影響與作用於現實生活。因此學生必須通過生活化的學習,來進行對外在知識的內化,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應精心創設能夠較好的體現出生活實效性的教學知識內容。

2、注重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新課改的發展趨勢下,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不再沿用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於部分數學基礎知識,如果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機械記憶,這樣的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定,讓學生無法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在數學教學當中,尤其要注重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能僅僅是應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應提供給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以及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內外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思維來考慮數學問題,併合理應用數學技能,這將教學生活化真正體現在國小數學當中。

教師應讓學生懂得靈活應用生活化理念,將原本抽象的教學知識置換爲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並指導學生立足於現實生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去分析與解決問題,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後進一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教授“三角形”的知識點時,爲使學生深入體會什麼是三角形,教師可安排各個學習小組來製成三角形的紙質包裝盒。

教師要指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三角形相關的知識來開展合作來製作包裝盒。在進行製作的過程當中,可充分促進學生的求知慾,在開展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既可有效的提升了學習小組所有成員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還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提升了小組協作能力,還可使學生較好的認知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所具有的緊密聯繫,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養成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深入的體驗生活,並從生活當中鍛鍊實踐操作能力。

3、合理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

數學學習終極目標,即爲在現實生活當中能夠較好的應用所學知識。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來精心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應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夠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進一步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例如,筆者在教授有關“利息”的知識之後,就安排了一次生活化的充滿趣味性的課外作業“學做一次小儲戶”,首先安排學生查閱當前讓銀行所執行現在的存款利率數,並讓學生計算自己零用錢,再比較不同年限的存款利率,計算出應如何存款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這種充滿趣味性的作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深入分析、調查研究、相互比較的學習過程,能夠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利率、利息的相關知識點,這些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學會理性的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意識,讓教師能夠達成教書與育人的相互統一。在教學當中貫徹落實理論知識與學習實踐的緊密聯繫。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充分應用所學知識,從現實生活來有效的拓展知識面,並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較好的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在現實生活當中懂得了該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結語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下,開展生活化教學,既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提升了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因此,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進一步研究如何才能應用好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爲學生今後深入學習數學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巧婧。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2011.

[2]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6,27:132-133.

國小數學論文 篇七

摘要:

隨着經濟的發展,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政府對人才的教育工作也越來越重視。國小教育作爲一種基礎性教育,決定了每個學生日後對教育的接受能力。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的根本,也是衆多科研項目的基礎。對國小生來說,良好的邏輯能力和計算能力關乎學生後期的整體學習。本文主要通過對目前我國國小教學計算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和現狀進行剖析,結合教育方式的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爲今後國小數學的計算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

國小教育;數學計算教學;問題分析;對策

目前我國國小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是以數字和計算爲主。所以計算能力基本上決定了學生的數學整體學習水平。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國小課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下針對數學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的相關經驗和研究,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討論。

一、計算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國小的數學教育,大多是基礎的計算內容,佔了數學課程的大部分內容。國小生的計算能力可以說直接決定了數學成績的質量。而其計算能力除了很少一部分先天因素,更多是取決於老師的教育和培養。例如,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可以將一些數學概念通過計算和分解的方式來引入;常見的應用題的應答方式和思路,可以通過計算步驟來逐漸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學生整體學習水平有着重要的意義。[1]

二、數學計算能力的內在含義

學生的計算能力水平和發展同其自身對數學理論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着深刻的聯繫。數學中的計算步驟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關理論爲基礎的,數學理論通過計算步驟的完成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數學學習中計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一)靈活掌握數學計算法則

計算法則是對計算步驟的總結和概括,所有的數學性理論和法則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概率的。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需要明確地運用數學理論和規則指導自己的計算,同時,對該理論要有正確的解讀和理解,要知道爲什麼需要遵循這個規則來進行計算,不能死記硬背。對計算法則的正確理解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2]

(二)靈活的計算技能

考覈學生的計算技能,主要是通過計算的正確性和效率兩個角度。計算技能掌握越熟練,其效率和正確性也就越高。隨着學生學習程度的加深,其計算過程可以說是一種自動化、本能的過程,既複雜但是又很完善,是一個目的明確的規範化的練習過程。計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學生已有的數學理論基礎上,通過不斷練習和鞏固來實現的。計算技能可以說是學生的一種內在技能,包括學生的記憶能力、感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其中思維能力佔據主導地位。[3]

三、加強國小數學計算教學的對策

(一)明確國小數學計算的教學要求

老師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確不同年級的數學課程的教學要求,根據其年齡特點和心理等進行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對於國小生而言,每差別一個年級,其學習能力都會有顯著的區別,要針對不同對象具體劃分教學內容。其次,根據其掌握知識的速度和整體的綜合素質來確定。國小生的計算培養需要按照不同的難易程度和訓練時間的長短確定,老師制訂的學習計劃要有一定的科學性。

(二)明確國小數學計算的教學目標

老師在教學中要保證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重加強。第一,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將每個階段的目標分解,確保每個階段的基礎過關。第二,針對難點和疑點要着重強化,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第三,加強不同數學理論相互之間的練習,教會學生可以靈活運用不同的法則進行轉變。第四,將自己的教學方式靈活化、生動化。第五,在教育過程中要及時總結和反思,隨時接受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教學方式。第六,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加強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和溝通,加強小組學習的模式,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4]

四、結語

對於國小生來說,其學習能力和領悟知識的水平都處在一個啓蒙階段。需要一個具有較強引導能力的老師。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教育工作,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考驗,關係到學生今後的整體理科學習。本文通過對國小數學中計算能力的意義和內涵進行解析,結合我國目前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提出了國小數學計算教學的相應建議和對策,希望能對老師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隨着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未來的國小數學教育工作必定會更加完善和科學。

參考文獻:

[1]劉靜。淺談國小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2):182-183.

[2]師會林。淺談國小數學中關於計算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6(8):16-17.

[3]淺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計算教學[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8):109-110.

[4]唐雄。淺談國小數學簡便計算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6(1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