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管理百年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1.67W

第1篇:管理百年讀後感

管理百年讀後感(共2篇)

管理百年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管理百年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理的歷史很顯然不是隻有這一百年,只是在這過去的100管理得到了更深的認識、實踐和學習並形成了一定的體系。但正如作者克雷納所告訴我們的,管理沒有終結答案可尋,惟有恆久的問題存在,管理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發展;因此他就要帶我們對20世紀管理思想與實踐進行批判性的回顧。雖然這是個極其嚴肅的課題,但這本書卻是用輕鬆甚至略帶詼諧的筆調,將這百年的管理歷史清楚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並且明確的指出了諸多管理名人和理論的可取和不足之處。

對於所過去的管理百年,克雷納將他們概括爲“有趣, 創新和進步的100年”。因爲在這百年裏涌現了無數的管理名人和各樣理論,有對過去的`創新、補充以及批判,但無論怎樣他們的出現,都使人們對管理的認識更加深入和全面,使管理的實踐更加有效。從泰羅以秒錶計時爲代表的科學管理,到摩登時代福特的T型車裝配線生產,到斯隆對組織的思考和管理,到諸多研究者對人對勞動者的探索,到在二戰中吸取教訓尋求企業發展,到着名的麥卡錫營銷4P組合理論和麥格雷戈的X-Y激勵模型理論,到對源於軍事的戰略的研究和運用,到在面臨組織危機時對管理理論和模式的不斷創新,到曾幫助日本經濟復甦的戴明質量管理理論在西方的風行,直至各種管理模式的實踐和興起。

不難看出,這些理論的產生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聯繫,而且這些理論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時代的難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理論存在的不足也被一一的展露出來,就如科學管理中對人性的忽視和流水線生產對人機械化的控制等。但我想也正是因這些隱藏的不合理讓人們對管理有新的認識和補充,並催生了新的理論,就像霍桑實驗對人關注的開始和組織的發現與發展。這也同樣可以作爲我們現在學習管理,瞭解管理歷史的重要原因。而且作者也在最末了一章中也講到,僅僅只有那些高層學習研究管理是不夠的,僅僅只有一時的管理知識而不會吐故納新是不夠的,僅僅只會學習只能坐在辦公室而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也是不夠的。因此我們在學習的同時更當學會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並實踐應該是更能讓我們在現在這個社會中立足的方式。

在這本書中還有一個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在裏面找到的僅有的與中國相關的便是很久以前的《孫子兵法》。雖然我們的工業發展比西方晚了很多,我們的管理學也還是個年輕的學科,但我想這不會成爲我們在這方面發展的阻礙。書中講到的日本企業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雖沒有本土的理論,但卻用銳利的眼光發現了甚至未被西方認可的戴明理論的價值並能加以實踐。所以說,我們也同樣需要學會大膽的運用對我們來說合理有價值的理論,自己缺乏理論並不意味着其他人沒有適合我們的理論。

世界在不斷地更新,管理也在不斷地更新,我們人更需要被不斷地更新。

第2篇:

《管理百年》讀後感

大一開學前,姨媽送了我一本關於管理學的書——《管理百年》,恰好就是這學期老師書籍的其中之一,她希望我能在經濟管理學院好好學習專業知識,瞭解管理的歷史,理解管理的意義。但我當時一看書名就覺得這是一本枯燥無味,單調陳述管理髮展的“歷史書”,索性將書放到了書架最底層,但這學期因爲管理學這門課,引起了我對管理學的興趣,我又將書找了出來,花了三週左右讀完這本由著名作家斯圖爾特·克雷納所寫的管理學鉅著,收穫頗豐,受益匪淺。

作者克雷納通過每十年爲一個階段的形式,用一種批判性思維而非單純的總結概括,來展現管理思想和形式的發展歷史和問題,逐步分析了過去百年來管理理論的發展變遷史,像是一個百年管理學的索引,脈絡清晰簡單的思想史,按照時間順序,將比較主流的思想和觀點羅列出來,同時期的書籍標註出來,每種管理思想出現的背景給出了簡單說明。時間就是最好的邏輯結構,讓我這等小白對管理的歷史變遷有了初步的認識,我認爲這本書不僅僅可以當作是系統學習管理學的首選讀本,更是具有對管理學演變邏輯,或者說是發展軌跡的重要研究價值。

1900年-2000年,是人類經歷有史以來最爲慘烈的戰爭災難的100年,也是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並引領世界走向的100年。在這100年中,科學和數字史無前例的在組織管理中承擔了重要角色,同樣也是在這過去的百年裏,管理才被人們所真正的認識及定義。這本書的框架極爲清晰,按照時間我認爲可以分爲三個部分去解讀。第一部分:1900年-1930年:前三章,主要講述了科學管理,組織結構。這段時間內,所有的管理學方面的研究,和企業做的努力,都是在如何提升生產效率方面,比如掐表計時,裝配線技術等等。第二部分:1931年-1980年:四到八章,在這個時間段內,社會才真正的意識到管理的正確研究方向,那就是對人的研究,在第一部分裏面,人人都在談管理,談工作,談生產,但是他們都沒有意識到是人在進行工作,是人在進行生產,而生產工作的本質目的,也是爲了讓人民生活的更好。這一部分,管理思想收穫頗爲豐碩,戰略,營銷,企業文化……但是卻沒有人意識到,企業將會面臨的巨大危機。第三部分:1981年-2000年:企業遇到了問題,開始尋找解決的辦法,很少有企業能夠想到在問題出現之前就去規避問題。質量,是對管理思想的再一次提升,而管理走到了這裏之後,似乎人們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去繼續提升了。所以管理學的大師們又開始對管理從頭開始解釋,公司再造、競爭戰略、領導力……一切追根溯源的解釋,都是對管理思路脈絡的一次理清,讓我們更清晰的看到管理,這一個難以研究的學科的本質。並且隨着時間的前進,管理這個大千世界慢慢呈現出形態知識化、組織虛擬化、結構扁平化、手段和設施網絡化、文化全球化等顯著特點,管理思想發展與演變的歷史進程也正處於一個流派林立、羣星璀璨、成果豐碩的繁榮時期。

這本書還記錄了 63位管理大師在20世紀舞臺上的精彩演繹,梳理了20世紀這個管理黃金時代中管理理論及實踐的清晰脈絡,還揭示出管理未來的重要線索。這期間各種管理思想和體系不斷交替出現並且推陳出新。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他們之間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不能否認它們對這個時代來說的意義。每一個管理理念體系的出現,必定是符合時代潮流發展,以及是對前人管理理念的繼承與發展。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前人的智慧與努力。

在這麼多管理體系與管理名人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便是泰羅以及他被稱爲“秒錶科學”的管理思想。泰羅作爲那個時代最具管理思想概念的管理學家,他對於管理便像是耶穌對於這個世界的創造般。他的諸多管理理念即使是現在也是被廣泛的使用,即使他在那個時代失敗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創造了一個讓歷史進步的學科。作爲一個管理學家, 他是成功的,因爲他成功的讓人們意識到了管理的重要與偉大。而作爲一個管理的實施者,他卻是失敗的,他的失敗在於他對於管理方法過於理論化的狹險定義。正像他自己說的那樣:除非工人們從思想上對自己和對僱主的責任問題發生了完全的革命,除非僱主們對自己本省和對工人們的責任發生了完全的思想革命。否則,科學管理不能存在,科學管理也不可能存在。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工人和僱主必定要完全與其身份相吻合才能真正的有科學管理的產生,那麼這麼做的最直接表現便是,工人必定只能是工人,而僱主狹隘之處。而事實上,也一定要是僱主,這隻能是機器與控制中心的關係,由現在管理體系看來,管理不能是刻板的,而是存在着許而這也正是泰羅管理思想的多人性化的設置,這是爲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實施的基礎。

當然此書難免也有缺點,比如限於文本,觀點論述得不夠深入,對交叉學科的影響介紹不多。但就總體而言,瑕不掩瑜,它簡單扼要地概述了管理的起源和發展歷程,總結了各種管理思想的優缺點與案例,理清事物發生、變化的因果與邏輯,使讀者在閱讀過程當中能夠對學科知識有着一般性的全面瞭解。

如果我們單單的從理論的角度去評價理論,無疑很難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套用書中的一個觀點來解釋這段話:人人往往習慣於用可以量化的數字、數據來評價事情的好壞,而對於不可量化的東西則不願意去評估。對於理論也是這樣,因爲它不可量化,所以我們很多人在細細研究的時候,就忽略了理論,這是不好的習慣。讀《管理百年》,理解的不僅僅是一種對歷史以及管理知識的瀏覽,更是一種對自己人生的啓迪,人類一直在進步,管理髮展從未停下腳步。

管理是一門大學問,深知自身不足,不斷學習,無對錯,無止境!

標籤:讀後感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