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沉思錄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8.08K

沉思錄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沉思錄有感 篇一

《左手沉思錄右手智慧書》是本好書,本人雖然沒有讀完,但也有些體會。

上學的時候,班主任的嘴邊經常掛着一句口頭禪——“人貴有自知之明”,在懵懂的我的心裏,留下很深的印記。

將要踏足社會之際,母親告誡我:“年輕人容易心浮氣躁,但是你要謹記,不要‘半桶水晃盪晃盪’,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吹噓自己多有能耐;越是高人,越是深藏不露或者大智若愚,後者纔是值得你學習的對象。”

現在,已經在社會上打拼多年,才發現班主任和母親的話靈驗如真理。

人要知道自己、瞭解自己,至少要知道自己多高、多重、多胖、多瘦、多美、多醜這些外在的東西。人都喜愛聽好話、奉承話,不自知的人聽到好話、奉承話,信以爲真,飄飄然,覺得自己好偉大,他沒有考慮在這些話的背後,說這話的人的目的是什麼。

傳說在阿爾卑斯山的入口處,就寫着“認識你自己”這樣一句警語。因爲只有認識了你自己,你才能變得睿智,你才能勝不驕、敗不餒。首先要“察己”。客觀的審視自己,跳出自我,觀照自身,如同照鏡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點,更要覺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對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品質等進行自我評判,切忌孤芳自賞、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斷自我完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須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有能耐的人,總是安守於自己該做的事情,只是在關鍵的時候讓大家眼前一亮,話語擲地有聲,而且,當膚淺的人賣弄自己的時候,他已經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了一番成績。

只有真正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明確哪些是需要繼續發揚光大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座標進行準確定位。當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着手改進之時,就是進步的開始。

沉思錄讀後感範文 篇二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本書記載了他與自己的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里程碑。《沉思錄》來自於作者對身羈宮廷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慾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

古代中國知識分子,把“名節”看得重於一切,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將此種思想推向了高峯,教育了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如今的芸芸衆生又何嘗不是如此?走上的卻是爭名奪利,不惜爾虞我詐的道路。但當今天讀到《沉思錄》中“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後被人遺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稱賀別人的威名之後亦與世長辭”一句時,我卻被震撼了。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思量名聲,它也並不是一無是處。追逐好的名聲如同人體中的膽汁,是一種促人分發行動的體液。但是當它被阻擾而不能稀釋時,它就有可能成爲一種使人惡毒的毒素。因此,當追逐名聲而感到事業有所希望成功時,他們是忙碌的人物。但是當他們的抱負收到壓抑而心懷積憤時,他們將成爲危險人物。經過此思考過程,我明白我不能被“名利”二字所遮蓋了雙眼,而忘卻發現身邊更美好的東西;不能被“名利”二字所束縛,而失去那種做自己想做之事的自由。正如《養一點靜氣》所提倡的那樣,在名利場中的我們,應當給自己留下一點靜氣,時常想一想,我到底要的是什麼?過分的激情和慾望自然就可以煙消雲散,心境自然可以豁達泰然。

“雖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數萬年,但還是要記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失去的生活。最長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爲同一。”人們一生中將面臨無數個“現在”,我們所過的生活亦是由無數個“現在”所拼接而成,“現在”對於每個人來說,它即禮物,也是恩賜,是我們唯一所能把握的。我們曾糾結於過去的種種傷疤,桎梏於歷史的層層包袱;我們亦曾迷茫於未來的種種未知,迷茫於將來的嫋嫋迷霧;我們鬱結,我們痛苦,我們煩躁,我們恨不能穿越時空。但,又如何?莫奈何!當“現在”流逝成“過往”,我們不應還陷在不能改變的“過往”泥潭中自憐;當“將來”還未演變成“現在”,我們亦不可煩躁於不可知的種種變相之中。我們唯一可控的只有“現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要在懊惱中放任可控的“現在”流轉成不可控的“過往”,在彷徨中措手不及地迎接“將來”化爲“現在”。

過往的失意,無礙於今天我們以良好的心態遙望旭日的升起,面對嶄新的一天,喜迎身邊的人與事。同樣,曾經的輝煌亦不是你今天可以長久炫耀的資本,因爲它已經被定格在逝去的“現在”中,且不同時存在於你當下擁有的“現在”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生命變化太快,這一秒的我與上一秒的我已經不盡相同,佛學中稱之爲“無常”——事實無常也!易學稱之爲“變化”,“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一次災害,無數人的生命流去而不復返。正因爲這種人爲不能控制的不確定性,更顯得現在的重要性與價值性。

沉思錄讀後感 篇三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爲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爲家人、爲社會做些什麼,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爲,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爲。

在《沉思錄》裏,始終貫穿着瞭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讀後感5

讀《經營沉思錄》時,一開始覺得很乏味,可是在讀完第一章時卻發現:這都是我們明白的道理,可我們卻沒有遵循,這本書正是告訴我怎麼樣實踐它。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人與人要相互體諒,不要因爲一點小事鬧翻,我們要學會忍耐,學會避讓,因爲憤怒就是在摧殘自己。像這樣的道理,這本書解釋了很多。我想,如果我們想做好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雖然有些有點難,但是難做不等於不能完成。松下幸之助能把最深的道理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述出來,靠的就是他的用“心”,用心工作、用心爲人、用心學習,用心領悟,只要本着正確之道去用心,所有的問題都是能迎刃而解的。《經營沉思錄》給我的啓示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有四條。

沉思錄讀後感 篇四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說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常看的都是社會經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說《知音》和《故事會》”。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穫的越多,並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爲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爲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於《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琅琅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範,但並不瞭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啓發與品味。不要說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爲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爲家人、爲社會做些什麼,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爲,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爲。

在《沉思錄》裏,始終貫穿着瞭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脫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說,“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於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脫,但卻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爲: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纔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溫總理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敘。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着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爲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讀沉思錄有感 篇五

人,往往有些不能自拔的想法,或者瘋狂購物,或者拼命的吃東西,甚至x,或者殺人。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因爲難以忘懷而不知所措罷了。而本卷能夠讓我們認清我與社會,人與天,活着與死亡的關係,從而讓我們做出恰當適時的行爲來挽救失去的東西,也提高我們的思想高度和修養,做識時的人。

我們會遇到困難,會因不能解決而煩惱。在與人交往中會在意他人的看法也會渴望得到肯定。不能得到,於是悶悶不樂,最後受傷的永遠是自己。因爲他人不會因爲你的傷痛而落淚,不會因爲你的難受而不樂。他人重視的是心靈的寄託與解脫,是自私的。原本我認爲真心付出會得到接受者的肯定,但是如果做錯什麼事乃至很小的損害的是自己,接受者不會憐憫。按照書中說:每個人愛自己都超過愛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視別人關於他自己的意見,卻更甚於重視自己關於自己的意見。

於是有些人開始不予以心交心的付出,敷衍了事成爲社會的主題。可是這樣人會很累很孤單。繼續下去,我們會陷入無望的傷痛中。也僅僅生活在現在,因爲我們看到的是現在做到的是一直與人矛盾的現在,而喪失的也是現在。

現在是我們的一切。難道我們要選擇一生的悲傷不可理喻的現在生活?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要在不喜歡的不能享受的交往生活中堅強面對,在無望完成的事情中訓練自己。如前面所言,不管別人做或說什麼,不管你自己說什麼,不管將來可能發生什麼事情使你苦惱,不管在將你包裹的身體中或者在天生與身體結合在一起的生命中,有什麼東西違揹你的意志而附着你,不管那纏繞的事物旋渦是如何旋轉,爲使我們生活的自己開心樂觀和免除命運的災難,我們要做恰當適合社會他人的事情,又要恰當停止避免自己受傷,不要沒有目的(不能過於強烈)。於是又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恰當的事情又恰當的停止,一切迴歸平靜。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開始做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時機和對象,過程中保持着一定程度冷熱交加讓速度持恆才能控制在自己的範圍內,也容易在自己正確的位置上停止一切的活動,讓自己又在另一個起點。比如愛,剛開始會讓自己陷入愛的深淵中不能自拔,繼續下去不能得到,推出又不能,這是愚昧的做法。但是不是不能愛,是講究一個適度。

二、拋棄意見你將得救。

1、“三思而行”簡單的說就是做事情前先加以考慮後果,不要等到受傷才說“悔不當初”。

2、學無止境。我們遇到的挫折,與他人的矛盾,對自己的意見,我們要學會轉化,分給每個人。而人是無盡時間中一個小鬧鐘。生活給我們的永遠是給我們的教科書。慢慢學,終究會成爲“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