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3.01W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多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1

幾年前我讀了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當時覺得寫的真好,幾年後,當我有了自己的寶寶,我又一次拜讀了這本書,有了新的收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從書中聯想到我母親對我的教育的一些成功的和失敗的地方。書中的每篇文章都像一個小寶庫,外表看起來很平常,只要走進去就會有驚人的發現。這本書讀一次是不夠的,值得我們反覆的讀。

一、如何提高愛的質量:

孩子的忍耐力是很強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合適的心理預期,不要欺騙,不要恐嚇,不要誘惑,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看似很困難的事。不要捉弄孩子,故意讓孩子犯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卻是羞辱、擔憂和失落。善良和豁達永遠是相隨的,在孩子的世界裏,萬物同物,對一顆草說話與對一個人說話是一樣的,對一張桌子的態度與對一個人的態度是一樣的。單純如一張白紙的孩子,任何事情對於他來說都是全新的,任何的經歷在他這裏都是體驗和學習。所以教育孩子與人爲善,他會對別人有更多的理解與愛心,遇到什麼問題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有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他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他一輩子不吃大虧。

二、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質變到量變的過程。所以不強求一時的成績,眼光放長遠。作者在書中提到她教女兒認字的過程,從第一次拿起一本書開始講故事時,不是“講”,而是“讀”。即不把書上的故事轉化爲口語,而是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一字地讀。逐漸的,由開始的媽媽指着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變成由孩子指着,媽媽來讀。孩子指到哪兒,媽媽讀到哪兒。這樣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與文字聯繫到了一起。讀得多了,許多“白字”自然就解決了。學習數學時,通過玩“開小賣部”活動教孩子學加減乘除,寓教於樂,把學習做成“酒心巧克力”,而不是“牛黃解毒丸”。注重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會變的更聰明,在學習上更有潛力。課外閱讀這根魔杖能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是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大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而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得很平淡,哪怕是做作業的速度也會慢很多。

三、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不說謊”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個假話連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標準看有多麼“成功”,實質上也是個不幸福的人,因爲他的道德一直懸空着。如果說某個孩子有說謊的壞毛病,那一定是他的成長環境出了問題。因爲孩子天生不會說話,孩子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模仿大人,一是迫於壓力。最初孩子說謊不外乎這兩個原因。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2

最近在微博裏看到一個小男孩因不滿媽媽不給其買玩具而當街拽母親頭髮、扼住母親喉嚨的新聞,讓我大吃一驚,而後寒心不已。是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成長環境才造就了這一幕的發生。這個男孩不僅扼住了母親的喉嚨,也扼住了教育的喉嚨,更是扼住了社會的喉嚨。爲了減少這一幕悲劇的發生,我在此特別推薦一部家庭教育經典作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希望能給天下的父母親帶來幫助,給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是教育專家尹建莉,她是一名教育學碩士,曾從教多年,現在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尹建莉熟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特別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和自己獨到的見解。她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品學兼優,曾兩次跳級,2007年16歲的女兒即參加大學聯考,成績超過當年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在個性方面,她女兒自主自立、自強自愛,是北京市市級三好學生。尹建莉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個優秀的女兒,還出版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和家長們分享自己的家教心得,頗受天下父母親的歡迎和喜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尹建莉的教子手記,記載了她成功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它首次提出了一系列新穎成功的家庭教育原則,還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它不但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它還教你如何指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格。它集理論和實踐於一身,是實事求是談論家庭教育的典範,更是家長們最實用的育兒工具書。

俗話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是孩子從小的榜樣。一個優秀的媽媽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影響着孩子們的成長。一個心地善良的母親,不太可能會培養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而一對不孝敬長輩的父母,絕不可能培育出一個大孝子。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寫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關注孩子的幸福感,要給孩子真正的自由。作者的一位老同學說:“我原來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自從看了你的這些文章,才發現這差別原來是我和你之間的。作爲母親,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養活大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3

今天花費3個小時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大概給看了一遍,整體感覺,這本書對國小生家長是必備的,他裏面講到了關於寫作業,暴力作業,學習提升等方面都有介紹。對我震動最大的有2個點:

1、對學習成績的提升,在國小,乃至是國中,這些都是可以逆襲的,這個魔法棒就是課外瀏覽。這使我更加深信要陪孩子一起看書,將現在的看書時間再增加。而這個看書是孩子感興趣的書,不要給孩子任何功利性的行動。這些對他以後的爆發有很大的影響。對這2個孩子,現在要把陪他們的讀書時間擴大到每天的1。5小時,不要只是限制在他們的繪本上面,可以是任何的東西。在他們上國小以後就能夠讓他們去看長篇小說,這個對讀書習慣的養成,提升瀏覽速度很重要。裏面講到“當瀏覽量上去了,瀏覽速度也會提升”

2、一個家長應有的智慧裏講:最好的“管”就是“不管”,這讓我想到最近和兩個孩子之間的事情,特別是大寶,最近讓我很苦惱,早上起來開始哭,不願意上學。自己不穿衣服,洗臉刷牙都是磨嘰的,沒有很乾脆的完成。上學校之前有時還會鬧一場。在回來家以後,吃飯前看電視,吃飯後自己玩,在我的提示下,自己去整理玩具,洗臉刷牙,上牀看書,玩玩具,聽故事,該睡覺時不願意睡覺。

想一想自己給孩子定的目標,現在發現我其實也常常的在提示孩子,“我們應當……”這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管,這類管會讓孩子失去主觀能動性,不會去安排自己的事情,讓孩子成爲一個很好的履行者,而沒有成爲一個思考者和自控者。

那這類“不管”究竟是如何不管呢,這個和我給他制定的他需要做的事情之間是甚麼樣的關係呢,我給他制定這麼多他需要做的事情是對的呢還是不對的呢?如果是對的,那怎樣樣做,才能讓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去自己做呢,解決這些問題呢?這些和自控力,之間是甚麼關係呢?

突然之間覺得,自己是屬於管的比較多的家長了,這個到底對我們家的兩娃是甚麼樣的呢。

今天如自己所願,把書大概看了一遍,很多好奇心被滿足了,照舊值得把她買下來,花時間去看。也合適將它推薦給其他需要的人,這本書要比《完全的成長》少燒腦很多,那本相對是心理學的書,需要一句句去體驗。而這本給了很多現在家長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案。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4

當手捧起《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時,身爲人母又身爲人師的我,從讀“序”開始,就一下投入到作者教育孩子時的情境中去了。

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無痕。作者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家庭教育原則,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讓我深受啓發。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作爲一位母親也好,教師也好,要擁有良好的心態,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長。

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錯誤。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爲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爲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作爲母親或教師,自己的行爲表率,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爲。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單純,孩子才能善良無暇;只有自己堅韌,孩子才能不畏艱險;只有自己上進,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羣所說的“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二、一個好母親,需要不斷地去關注、瞭解自己的孩子;一個好老師也需要用一顆真心善待每一個孩子。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個問題,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雖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裏卻只裝着工作和社交,僅僅拿出所剩無幾的精力和時間來分配給孩子。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掛在嘴上,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承擔着無形的壓力,爲孩子今後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響,給他的生命留下一個病竈,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好多麻煩。

作爲雙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用睿智去解讀好身邊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髮展。“兒童是一個完美地獨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體裏深藏着無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長中有一種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達潛力。他們並非整天無憂無慮,他們經常會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傷”。作爲家長和老師要善於觀察他們,從細節中發現問題,正確引導孩子。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那麼也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爲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犯了錯誤可以改,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我們不僅要做個好媽媽,還要做個好老師,做個勝過媽媽的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5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真的是本難得的家教讀本,作者尹建莉既是好媽媽也是好老師,書中內容既能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讀完讓我受益匪淺。

現在我還記得其中的一篇《“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解決了現在很多家庭陪孩子寫作業的難題。原來我總是陪着孩子寫作業的習慣是錯的,真正意義上的“陪”是心理上的支持和信任。在培養學生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又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對於孩子偶爾所犯的小過失不要大驚小怪,內心一定要堅定一個想法:它只是個“小事”,不是個“錯事”,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這些小事,他們甚至必做功課還重要。所以,只要鼓勵學生改正就可以了。不要責怪,也不要經常提起,不要讓孩子有內疚感和負罪感,否則的話它真能固定成一個難以改正的缺點了。

作爲父母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我也如此,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總想多給兒子弄點家庭作業讓他多寫多練習,或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好。可是孩子不是這樣的,每天都不及時的完成作業,邊寫邊玩磨磨蹭蹭的到九點多,更別說什麼我佈置的家庭作業了。有時候作業寫得潦草,我看了一氣之下全擦了重寫,孩子就會大哭起來,我更生氣,他邊哭邊寫,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從這本書中,我明白我的做法太過生硬了,有點拔苗助長了。我必須馬上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來影響孩子一點點去改變她已經養成的不好的習慣。我必須想辦法使得他對學習感興趣,對自己有信心,讓他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或許能改善這種狀況。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讓我明白了:“我們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用叫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教中國的象形文字。”“大學聯考語文試卷,除了一些古詩外,絕大多數內容與教材無關,它考查的基本是學生語文的真實水平。如果不關注閱讀,死抱着教材學語文,那學學生進入中學後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學生的成績和閱讀量成正比關係。”在教學中,一定要堅持閱讀教學,讓學生從海量閱讀中汲取營養,而不是僅僅從教材中獲取知識。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細細品讀,每次都有新收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6

近期我閱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最早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是在一個熱銷榜上,起初很不以爲然,自己本就是教師,教育孩子的道理應該都明白。後來在網上買書爲了湊單,纔買了這本書。可一翻便不能釋手,再細看內容,便有了沒有早早看這本書的懊悔。

做父母,是我們每個成年人的職責,但我們是否都能扮演好爲人父母的角色呢?會生孩子不等於會當父母,第一次爲人父母,我們應該需要虔誠地學習如何做合格的父母。當我的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時,我也常常會問自己,我的教育在哪裏出現了問題?但常常認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卻沒有持之以恆地堅持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爲。在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也常常會因爲學生出現的習慣問題而發出感慨:這個孩子到底怎麼了?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了嗎?這本書中作者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教育方法,使做父母的我們會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

本書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啓發性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閱讀。作者強調要養成孩子從小閱讀的良好習慣。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跟孩子一起讀書,給孩子講故事。在家中的時候,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地讓孩子感覺到讀書是有樂趣的。如果家長都不願意讀書,孩子又怎麼會喜歡上讀書呢。作者建議在孩子剛開始接觸閱讀的時候,家長不要讓孩子一邊查字典一邊讀書,那樣做會破壞閱讀的連貫性和讀書的樂趣。如果碰到不認識的字,家長要儘量的告訴孩子,以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當孩子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後,作者還鼓勵家長放手讓孩子讀大部頭的書,即使當時讀的有困難,但是隻要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作者還強調了閱讀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長時間的堅持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學到的知識,也對孩子以後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這對今後的學習將大有幫助。閱讀也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性格形成影響,因爲既然能靜下心來讀完一本書的話,以後在做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也可以不受打擾。

第二是不要拿學習作爲懲戒孩子的手段。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把不良的嗜好當懲戒手段,比如:禁止長時間的玩電腦遊戲、無節制的看電視等。

第三是培養孩子的自覺意識。首要的前提是家長要對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辦孩子所有事情。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後舉了一個讓自己孩子獨自坐火車回老家的例子,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經很強了,只是有些家長不捨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來越差,到最後就真的什麼都不行了。這就像嬰兒學習走路一樣,到了能走的時候,家長越早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去走,孩子就會越早地學會走路。但是有的家長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遲遲地學不會走路。這方面就需要家長有兩方面的智慧了,一個是準確的把握孩子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能力,另一個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氣,兩者缺一不可。

第四是品格教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本書的作者認爲品格決定命運,童年決定一生,而對孩子的品格教育其實都體現在日常生活裏。這一觀點我認爲運用在教育教學中也十分必要。都說什麼樣的班主任帶出什麼樣的班級,這其實就反映了班主任或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我認爲要“樹人”首先要先“樹己”,老師更應該注重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學生的品格教育,用自身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雖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書,但我認爲如果作爲一位教育工作者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能受到許多啓發,掌握更多的教育智慧,思考更多的教育問題,從而不僅成爲好媽媽,而且成爲好老師。(張彥)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7

寒假中認真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

首先這本書讓我感覺是那麼地親切而又貼近我的生活;其次,我是一名教師,雖然這是一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記敘了許多事情,再次證明了,作爲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爲優秀的人才;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還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還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要想有一個又乖又聰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條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媽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素質。孩子就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環境中慢慢建立和培養起來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出讓大人們認爲不好的行爲,其實那些都稱不上是錯誤,只不過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小事。硬是歸結爲錯誤的話,也應該先尋找錯誤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先從大人們身上去找問題的根源。大人們的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說好媽媽是個關鍵。每個媽媽都想當好媽媽的。可是往往到最後總是會抱怨“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這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爲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爲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纔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既做一個好媽媽又做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8

“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爲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激發了我讀這本書的興趣。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一個教育專家尹建莉16年的教子手記,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家教讀本,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還未讀完整本書,就已收穫頗豐。

第一章的第一個故事“打針有些疼”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爲我的孩子還不到1歲,正是每月都去打預防針,每次都嚎啕大哭的時候。看到這個標題,我如飢似渴般一口氣讀完這個故事。故事中用對話的方式介紹了媽媽是如何引導圓圓,讓圓圓主動接受打針的。不僅有語言的心理疏導,還有親情動作的“親親臉蛋”,加油打氣、及時鼓勵,最後還給了孩子退路“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作者談到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按照她的方法,我也這樣引導自己的女兒,效果確實出乎意料。文中總結到: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用的幾個原則。一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二是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三是對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儘量不要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四是激發孩子的勇氣。五是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是我們想知道的,家長想知道的。作者神奇的命名爲“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這一充滿魅力的標題吸引我仔細閱讀,原來作者認爲閱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閱讀有興趣,從閱讀中得到快樂。閱讀不僅應該開始得早,而且應該讀得足夠多。文中還提出了“好閱讀”與“壞閱讀”,好閱讀儘量用書面語,壞閱讀拋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好;好閱讀要求快快讀,壞閱讀要求慢慢讀;好閱讀讀字,壞閱讀讀圖;我想學校的閱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閱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閱讀。依據此觀念,我對閱讀也有了新的瞭解,我要給孩子按照書一字一字讀故事,我要引導孩子多讀書,快讀書。

書還未讀完,相信每一章節都會讓我有收穫,讀有所獲,學有所獲。我願帶着美好心情多讀書,樂讀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9

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尹老師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對於教育的理解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尊重孩子,保護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家長的天職,很多家長也是這麼做的,家長給了孩子很多的愛和關心。很多家長爲孩子做了很多,只要求孩子能考一個好成績,但是,很多孩子卻讓我們的父母失望,應試教育下的家庭有很多的無奈和無助:家長痛苦,孩子更痛苦。我也曾經看過一些有關學生學習的書,看到很多人的研究是:學習是孩子的本能。本能怎麼會如此痛苦呢?

尹老師的女兒圓圓在上學的時候,尹老師就告訴自己: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要保護孩子學習的激情。所以,在作業上,尹老師告訴圓圓,寫作業是爲了鞏固和提高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感覺都沒有問題了,有些作業是可以不用寫的(例如抄寫公式),有時候,爲了給老師檢查,她會幫助孩子寫作業。孩子的學習激情是多麼需要保護,我們的家長卻忽視了這一點(孩子的成長是馬拉松式的,不是短跑)。現在早期教育越來越提前,有人說:如果你從孩子出生開始教育,那麼你已經晚了10個月。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漸漸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很難想象,他們的將來如何能快樂起來?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相信這一點,沒有孩子能感覺的到,自己考不好,爸爸媽媽比自己還要着急,爸爸媽媽會根據自己考試的成績來決定孩子們是否能出去玩,決定孩子們是否可以得到自己心儀已久的禮物,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是要求成績的。這樣的孩子將來如何懂得感恩,如何對父母有孝心?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圓圓不想寫作業,作業寫得很亂,尹老師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讓孩子重寫,而是把作業沒收,告訴她:“如果你不想寫作業,那麼就沒收你寫作業的權利。”我們的家長很多時候不敢這麼做,孩子作業寫不完,自己比孩子還着急,爲了孩子還是爲了自己(老師讓孩子叫家長),需要我們家長冷靜的想一想!

尹老師給了孩子很多的鍛鍊機會,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一些事。但是,我們的很多家長,卻都覺得孩子太小,現在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導致很多孩子,幾乎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幹。記得一個老師跟我們講過一個故事:一羣人違法犯罪後被關進了監獄,在監獄中,依然被警察們看得緊緊的,理由是這些人不聽話,不幹人事,一位培訓老師說:“如果你不把他們當人看,他們就永遠不幹人事。”剛開始,覺得只是一個笑話,認真回味的話,感覺裏面也蘊含了很多的教育哲理:不把孩子當成大人看,不放手,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跳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勇敢的放手,給孩子獨立的生存能力,給孩子保留學習的激情,是我們父母、老師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10

初識《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在我姑娘已經三年級的時候。讀着讀着,遺憾之情在心中越生越多,真是“恨晚”啊,要是我姑娘兩歲的時候,我就認識了這本書,我姑娘一定會比現在更優秀的。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寫在扉頁的幾句話,就讓我的心靈爲之一顫,從而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於是,這本書就自然而然地成爲了我的枕邊書。

現在,我姑娘已經是國中生了,當我又讀這本書的時候,還是能從中得到一些啓示。《長大要和馬曉飛結婚》這一個章節裏,就談到了作爲媽媽如何面對孩子和異性交往的問題。其中的提示語很值得思考。“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個人總被別人暗示爲品行端正,善良友愛,他就會在這種氛圍裏漸漸生髮出自我肯定的意識,他的品行就會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一個人總被暗示爲有某個問題,他就會在這方面不斷地自我否定,逐漸喪失自信,向壞的方向滑去。”這一箴言告訴媽媽們,當您發現孩子出現所謂的“問題”的時候,不要小題大做,要從正面對孩子加以引導,這樣纔會把孩子引入正軌。

又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還有一個最大的目的,是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我們的虹爸虹媽們看看,因爲他們的孩子只有六七歲而已,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希望虹爸虹媽們,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愛上讀書,愛上學習。從我最近發現的一個問題說起吧。孩子們都很愛聽繪本故事,每次我在教室裏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他們會跟着故事情節或者悲傷,或者高興,甚至會手舞足蹈。可是最近,當我告訴他們晚上要繼續親子共讀繪本故事的時候,卻聽到了“哎呦,怎麼又是繪本啊!”的聲音。我的心中頓生疑惑,不應該啊,在學校裏聽得興致盎然,怎麼會呢?於是,對寶貝們進行了一次調查,原來,是爸爸媽媽們那裏出問題了,雖然我在校訊通短信裏一再強調,繪本故事,是讓家長讀,孩子聽的,可是,還是有極個別的家長急於2000求成,沒有注意到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拔高了對孩子的要求,要求孩子讀故事。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說,班級裏能夠把一個故事完整讀下來的孩子,要麼是識字量巨大的孩子,要麼就是把故事聽了很多遍也試着讀了很多遍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可能有,但也只是極少極少的。看來,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時急需要有正確的方法來做指導的。

《“好閱讀”與“壞閱讀”》、《閱讀需要誘惑》、《“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不看“有用”的書》等等章節,對我們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和學習習慣做出了很好的指導,強烈建議虹爸虹媽去讀一讀,思考思考,自己的孩子應該怎樣教育。

請記住,作爲家長,我們和孩子同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11

前段時間,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同樣作爲媽媽,也同樣作爲教師的我,將全書通讀一遍後發現原來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本書的尹老師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婷婷,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無痕。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給了我們意識形態上的震撼和生活細節中的指導。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爲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尹老師說:“學習爲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很多家長和老師肯定都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爲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爲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爲重要的品行的培養。

兒童和成人一樣,都喜歡受到肯定、受到激勵。在肯定和激勵的環境中,他們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進步。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會愈挫愈勇,他們需要成功體驗。而事實上,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點進步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如“幫媽媽洗菜,洗得很乾淨”“幫鄰居奶奶收衣服”“扶受傷的同學上醫務室”“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動承認錯誤”“勸阻同學玩危險遊戲”等等。作爲教師,還要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成功體驗不是偶爾得到的高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後的喜悅。

三、對閱讀極其重視。

該書的第二章幾乎全部是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課外閱讀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閱讀實質上構成了孩子對生活的參與性,構成了他們經歷上的豐富性。

看了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爲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爲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纔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