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島讀後感(共51篇)

讀後感3.3W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1篇《島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島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島讀後感(共51篇)

篇1:《島》讀後感

《神祕島》是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儒爾·凡爾納百年前寫的小說了。以前只看過科幻電影,感覺不真實(可能我看的爛片較多);後來看了科幻小說,哇!!!!!這纔是真正的科幻!百年前的構想,現在基本都是現實;他們的想象不是瞎想,是基於現實、基於科學,讓人們找到未來的方向。賽勒斯、吉丁、納布、潘克洛夫、赫伯特、湯姆、鮑勃、尼摩船長、羅伯特、花崗岩宮、石窟、瞭望崗、畜欄、陶瓷作坊、瀑布、水閘、達卡洞、慈悲河橋、沙丘洞、蛤蜊場、甘油河、美洲豹洞、煤鐵礦區,島上每一棵植物、每一個動物,讓林肯島完整。不像《巴黎聖母院》一樣,作者花了十章的精細筆墨,他用一個小孩的視角引起我的好奇,饒有興趣地想象島上彩色的全景立體圖,令人流連。

不笑,這本書我讀了五遍以上,每一遍都沒有跳躍(不像《血字》或《X檔案》一樣),雖然在中後部會嚇得睡不着覺(不瞞你說,我嚇了一個星期12.以後纔敢閉上眼睛),但看到硫酸奎寧的時候,真的哭了。原來島上不止他們啊,好像能找到同伴,好像不孤單了。當讀到尼摩船長、最後的恩惠、鸚鵡螺號、墓地的時候,我又不捨了,想回去,想回到荒島上人與大自然的搏鬥的驚險場面,想回到工程師的技術創新,想回到他們五個人從無到有的創造性勞動,更想回到這個理想社會,這個與世隔絕的神祕島。都說這個是作者構想的一個完美殖民地,融合了冶金學、爆破學、工程學、水利學、動植物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科學知識,甚至連基督理想———使罪人得救也能實現的宗教文化色彩。但你願意去讀,反反覆覆地讀,只看劇情都念念不忘,更別說背後深意推敲,需細細琢磨。

我推薦它,一本比《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都值得一讀的書!

篇2:《島》讀後感

暑假時間很長很閒,除了讀幾本新買的書之外,還把以前讀過的一些書重新再讀。《百年孤獨》第二遍讀和第一遍讀一樣,感覺比較亂,特別是人名,實在難記。木心《文學回憶錄》比較散,基本上屬於睡前看上幾頁,大腦漸入昏沉狀態,其它幾本書比如《大明王朝1566》、《萬曆十五年》等再看感受和第一次看差不多。唯有《島》這本書,第二次看比第一次感覺更深刻。

放下書本,個人感覺貫穿《島》全書的是——愛,“愛”是全書的主線。

伊蓮妮是一位國小教師,她愛學生,愛她的兩個女兒,愛她的丈夫。吉奧吉斯與伊蓮妮如何相戀書中並沒有透露,他們互相愛着對方,伊蓮妮有着積極向上的性格,即使在進入麻風病隔離區後也很快振作起來,在苦難中尋找快樂,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而吉奧吉斯是沉悶的性格,他不愛說話,但是他熱切的愛着妻子和孩子,爲了賺錢養家不惜來往於麻風病區,他時刻用行動表達對妻子和孩子的愛。

瑪利亞爲了照顧年老的父親,寧願不結婚。愛自己的姐姐,愛自己的丈夫,親自撫養姐姐的女兒索菲亞,愛自己周圍的一切。瑪麗婭相識克里提斯時她還是個孩子,甚至不知道愛慕的孩子,他們的愛情卻是從麻風區開始,從每天船頭的等待開始,從兩個人的聊天和深入瞭解開始;他們的愛不是一時興起,是深思熟慮的愛,是兩情相悅的愛,卻又是剋制的愛,當瑪麗婭爲了照顧傷心的父親而拒絕克里提斯時,讓人既感動又傷心,克里提斯瞭解她、理解她,他沒有爲了滿足自己而要求戀人,他愛她,不願讓她陷入一點點的糾結中,最後他爲了愛人放棄了事業上的發展,來到瑪麗婭的身邊,昇華了自己的愛。

安娜因爲自私的性格和對他人缺乏愛,最終慘死在丈夫的槍口下。

阿麗克西斯面對愛情猶豫不決,不能判斷戀人是不是自己真心愛的人,也不能肯定是否想與他共度一生。帶着這個疑問她開始了對母親身世的探索之旅,在探索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愛情的真諦。

愛是偉大而神聖的,愛是戰勝一切病痛與困苦的動力。

篇3:《島》讀後感

關於島嶼小說,我可以如數家珍——《魯濱遜漂流記》、《金銀島》……它們無不驚險刺激。但是,如果有一本書講的是島上生活呢?拋離了刺激,把日常生活、危機時刻引入書中,這樣的書你們見過嗎?《尼魔島1》就是這樣的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這樣把我吸引了。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叫妮恩的小女孩,她在一個島上面住着,陪伴她的只有蜥蜴弗烈德、海豹琪琪和海龜奇卡以及一臺手提電腦和她的爸爸。一天,她爸爸出海去旅行,妮恩偶然聯繫到作家艾利斯.羅維,她和她開始了郵件交流,可是最後艾利斯.羅維到他們島上的時候,一直以爲她是男作家的妮恩十分失落,但是後來又和爸爸和艾利斯開始了新生活……

看完這本書,我有一種與衆不同的感覺——以前看到的島嶼小說充滿了打打殺殺,可是這本《尼魔島》給了我一種全新的感覺——沒有了主人公險難的生活,換成了在島上悠閒地居住;沒有了人們入侵的打打殺殺,換成了主人公和小動物們盡情玩耍;拋開了主人公爲了求救十分辛苦,換成了明明有高科技卻想安然地住在島上……

這本書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爸爸傑克,他幽默風趣,還是個十分聰明的科學家;還有妮恩,年紀雖小卻懂得了很多同齡人不懂得的知識。當然,我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討厭特洛波旅遊公司,他們只懂得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斷騷擾別人……

合上書本,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書中的特洛波旅遊公司,現在有很多旅遊公司都是這樣,爲了達到自己經商的目的,不顧一切打擾別人。把森林、遺蹟破壞成了什麼樣!你們參觀,就不能爲別人着想一下嗎?比如問一下當地的原著人民怎麼想,如果未經允許就亂闖,比如亂摘葉子、亂動東西,別人會怎麼想?

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溫蒂.歐爾十分偉大,她在這本書裏用一個全新地角度來看世界。她知道,這些旅遊公司沒有爲人着想,就在這本書裏暗示了。而且,她沒有親身經歷就能寫出這麼好的書,不是十分厲害嗎?

感嘆一番之後,我才覺得,這本書是多麼好看啊!

篇4:《島》讀後感

今天,我看完了《藍色海豚島》,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

這本書是由美國的斯。奧臺爾寫的。主要講的是有一個側躺在海上的島嶼,像一個海豚,周圍有海豚在游泳,海獺在嬉戲,有海象在爭雄,有野狗在決鬥……原本這裏生活着印地安人,後來,遭到捕殺海獺的留申人,他們逃到了東方的國度,只留下一個小姑娘,叫卡娜莎。她孤零零的在島上生活,捕捉魚,製造武器,與野狗決鬥,在島上生活了十八年,等待救援的船隻。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卡娜莎,因爲她獨自一人勇敢的面對野獸,幹起了她這個年齡的女孩兒不可能幹到的事,最後,她終於成功了。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卡娜莎堅強、勇敢、獨自面對種種困難,想辦法解決,最後終於獲得了救援。她的勇氣值得我學習。

在生活中,我總是依賴着父母,其實,這是一種不好的表現,我應該向海豚島的卡娜莎學習,學習她獨立、樂觀、堅強、積極的人生態度。

篇5:《島》讀後感

《金銀島》這本書是由英國著名小說家;詩人;英國新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作家之一的史蒂文森寫的。他還寫了許多關於海盜和冒險有關的小說,還有多部遊記。他的這些作品還有《化身博士》《內河航程》等。金銀島不僅是尋寶內小說,這本書還是新浪漫主義文學的典範。

我讀完這本書後,第一感覺就是書中的情節栩栩如生的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彷彿身臨其境一樣。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十三~二十五章,因爲這三章說出了主人公雖然是個孩子,但是以自己的身上僅有的東西與兩名海盜戰鬥,並把大船給奪了回來,這裏我最佩服的是這個主人公的勇氣因爲他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卻打敗了兩個大人,而且他雖然很緊張,但是他還是沉着冷靜的對待。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要有勇氣,做事要沉着冷靜和要有冒險精神。在學習上我們要兢兢業業、努力刻搏,不怕困難的阻難,用好奇心發現問題,用智慧去解決問題,勇敢的去面對困難,戰勝自己。告訴自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相信自己就一定會成功!

篇6:《島》讀後感

《島》,一個穿插四代人的故事,這點與莫頓的《被遺忘的花園》有點相似,每一段故意掩蓋或是無法放下的過去都有一個不爲人知祕密......

故事從25歲的阿麗克西斯追問內心愛的心聲出發,來到克里特島,通過媽媽索菲亞的姨媽瑪麗婭的好朋友佛提妮(好長的關係[偷笑])的講述,回放了關於麻風病隔離區----斯皮納龍格島上的一些故事,以及住在布拉卡的吉奧吉斯一家與這個島發生的苦難與幸福!

在麻風病還不被瞭解的年代,它成了一種詛咒,一個人得病,全家人都跟着承受壓力,索菲亞的生母安娜人生的悲慘結局正是那種壓力下的畸形產兒,當然她的妹妹瑪麗婭就承受住了一切,並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只能說不是每個人都有力量接受災難的重負,就像安娜渴望逃離卻又闖入新的禁地,最後只能粉身碎骨,讓人同情多於責怪!

故事繞不開一個情字,生活中也是一樣,當聽不到內心清晰的聲音時,可以去聽聽別人的故事,如文中的阿里克西斯,通過克里島一遊,看清了與男朋友埃德之間的愛,也解除了從小到大和媽媽之間築下的隔牆。傷口暴露在天空下,有點殘酷,但它會慢慢變好,任何的遮蔽或是故意的視而不見,只會讓錯變成更大的錯!

好吧,再見閱讀《島》的心情!

篇7:《島》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本很棒的小說《金銀島》,由英國作家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所作。這本小說被譽爲“史上最好看的海盜小說”。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名爲吉姆的普通少年,意外地從住在並且死在自家旅館的老水手那得到了一張藏寶圖,從此被捲入了一次海盜尋寶之旅的故事。

一直被這本書吸引着,直到讀完。讀完後,我長出一口氣,一直隨着故事的發展而緊繃着的心也隨之平靜。

乍一看,故事的主人公吉姆莽撞、天真,甚至有些異想天開,可仔細一想,他在每個危急關頭或轉折點所做的決定都是正確的,都是能夠救大家於水火之中的決定和關鍵舉措。雖然有一部分運氣的原因在裏頭,但還是會感到吉姆的機智與果斷。

其實,這本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希爾弗。儘管他是一個兩面三刀,虛僞狡詐的壞蛋,但我依然最關注他—————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爲什麼。

整個故事生動有趣,驚險刺激,劇情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充滿中世紀的風格,這也是這部書有如此高人氣的原因。人氣有多高?打個比方,如果說中國兒童是看《西遊記》長大的,那麼美國兒童就是看《金銀島》長大的……總之,推薦一讀。

篇8:《島》讀後感

在這個浮華的年代,你有多長時間沒有爲一個書中故事潸然淚下了,這個風靡歐洲的故事哀婉悲傷,令人禁不住淚流滿面……這個“故事”是我最近看的一部小說《島》是希斯洛普的長篇處女作,講述的是一個名爲斯皮納龍格島所發生關於麻風的疾病人的故事,在這個談虎色變的話題下,也能看到希望,在人們口中那個不祥之地,也能尋找到璀璨的星空,作者筆下的主人公瑪麗婭從生活被毀又重建,愛情被滅又重生的揪心糾葛中,也讓我感到了生命的悲傷。即使生活如此讓人悲痛,但在整個故事中都充滿了愛,朋友之愛,戀人之愛,親人之愛!

自出生以來,阿麗克西斯發現母親總是刻意保護自己的過去,除了一張老舊的照片,幾乎沒有任何能顯示她的出生的痕跡。而照片上不是母親索菲亞的父母,卻是另外一對老夫婦的身影……

多年來,阿麗克西斯發覺母親總是過分守護着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的結結實實。這也成了母女倆之間的隔閡,同時,阿麗克西斯也遇到了愛情上的困擾,阿麗克西斯決心打開母親塵封的過去。她來到了母親的出生地――愛琴海的不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令不拉卡,愛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聞風色變,望而卻步的不祥之地,更是母親心中的禁地,禁地打開,揭開歷史,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淒涼故事愴然鋪展,一曲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曲調衣婉悲傷……阿麗克西斯通紅探尋母親的過去,化解倆人之間的隔閡,迴歸親情。更從瑪麗婭夫婦的愛情,認識到愛情的神聖和可期待,與獨斷專橫的男友分手。我想,未來一定會有美好的愛情在等着這個勇敢善良的女孩。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經歷一些事,遇到一些人後,纔會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怎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人更適合自己。

從可親的伊蓮妮老師被學生意外傳染上麻風的疾病到善良的瑪麗婭不得不在結婚前夕移居斯皮納龍格,當無法治癒這種病症時,人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遵循《舊約》中對待麻風的疾病人的殘酷指示:讓他們與社會隔離――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論述:疾病是生命的陰暗面,是一重更爲麻煩的公民身份,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雙重的公民身份,其一屬於健康王國,而另一種則屬於疾病王國。儘管我們都很樂於享用健康王國的護照,但在人生中總有一段時間,每個人都會被迫承認我們也會成爲疾病王國的公民。這些不幸的人雖被世人隔離,但卻在這座孤島上頑強的證明了他們的力量與意義。

這座被世人隔離,被所有人封閉在心底不願提起的小島,卻散發出了與衆不同的鳥語花香,演繹着世間至純的親情,友情與愛情故事。即使被孤立,被遺忘,甚至被埋葬都無法捆綁住的平安喜樂,在愛琴海的溫暖要看裏氤氳着一代代的活力生機。

讀完《島》這部小說。我看到了疾病中依然強大的愛,看到了生活的目的,我們不只依賴什麼才能活,我們也能夠更需要去創造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生死不離的愛情與親情,對每個人都不是束縛,而是活着的力量,動力。如果我們沒有這些感情,那麼我們和行屍走肉又有什麼分別呢?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對待生活,努力的探索人生,不斷的創造自我,爲每一個不同的自己而感恩努力的生活。

現今,這樣的島也許不再存在,但每個人心中依舊有一座孤島――孤島上回放着每個人難以回味的穢然記憶,多年後再次品嚐,才能嗅到真正褪盡鉛華的芬芳。

“雖有斯皮納龍格,但沒有麻風的疾病,只有愛”。

篇9:《島》讀後感

一個人有了隱私而又不想讓別人知道時,我們就可以說他“衣櫥裏有具骷髏”。活在這世上的大部分人都做過一些不光彩的事。小說裏的主人公卡羅爾・桑德斯也不例外。她帶着“衣櫥裏的骷髏”,從香港來到英格蘭,但始終不能擺脫掉它,反而使她越來越沮喪。那些不光彩的事也正慢慢地毀壞着她的生活。直到她來到蘇格蘭的一個小島,遇到了一個用整個島來遮掩自己隱私的人……

小時侯老師說如果犯了錯誤,就要勇於承認;成年後再也難以聽到這樣善意的勸說。但是作爲成年人這個道理是懂的',可要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畢竟人的天性就是不願意揹負罪名的,但我們要知道,其實把罪孽埋在深處,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會活得更痛苦。就如小說中的著名歌手傑克・羅索,他曾經有一個家庭美滿,事業如日升天。可他卻開始吸毒、酗酒。在一天晚上酒醉後,開車撞死了一個年輕姑娘。面對着巨大的恐懼和恐慌,他內心無法平靜。傑克・羅索撞死了人,自己也必須“殺”了他。於是他爲自己僞造了一場車禍,搖身一變成了“詹姆斯・羅斯”。買下了蘇格蘭的一個小島,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直到卡羅爾發現了一切,他才道出了這些不爲人知的祕密。在島上,他沒有再唱歌,也沒有吸毒,可他用一個房間回憶過去,一直被“衣櫥裏的骷髏”束縛着,良心不能得到安生,就像一位“亡靈”。可以逃過世人的眼睛,也永遠無法跨越自己心中的障礙,就如沒有血肉的骷髏,這樣的生與死又有何區別呢?

自己犯下的錯理當要由自己承擔,敢作敢爲,逃避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會讓我們陷入更加恐怖的深淵,承受心靈上無法彌補的痛楚。我們應該在犯錯後,及時承擔自己的錯、承擔自己的責任。

不要再讓自己有罪惡感了,勇於面對即將來臨的生活,不要有躲藏,不要有放棄,在世界面前展現一個真實的自己。遠離亡靈島,讓陽光填滿你的心房。

篇10:《島》讀後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好書,我也有一本好書,書名叫《傷痕島》。接下來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們先來了解一個這本書的作者,這是一位美國的新銳兒童文學作家丹格邁因哈特,他出生雨德國法蘭克福,畢業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市貢薩加大學。他的代表作有《馬克的完美計劃》、《傷痕島》、《尋找莎拉》、《來自天堂的狗狗》。

這本書講的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上,一次意外,這裏的大人們都死亡了,讓男孩們置身於沒有大人的世界中,然而,沒有大人的世界真的好嗎?孩子們開始鬥爭與分化……

整部小說高潮迭起,文筆細緻,節奏緊湊,扣人心絃。男孩們的矛盾層層積累。讀後,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覺。在穿透黑暗之前,無法正視自己的過去就像一座爲自己所建造的一座牢籠,難以突破。然而,這一座孤島的男孩相互扶持,一起找到了迎接光明的勇氣。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得不在過去與現在,光明與黑暗,軟弱與堅強,孤寂與溫暖,迷寂與信心,生與死,快與慢,近與遠,好與壞、善良與邪惡,哀愁與歡樂,表揚與批評,充足與缺乏,衝突與和諧,卑鄙與高尚,分裂與統一之間鬥爭,做出一個個艱難的選擇。

我就想起了自己有一次在家,爸爸加班去了,媽媽去買菜了,媽媽出去的時候專門叮囑我,要認真寫作業,一會回來檢查。這時,我就一個人在家了,思想鬥爭就開始了,到底是寫作業呢還是玩呢?反正大人也不在,他們也不知道。又想玩,又怕媽媽回來檢查作業發現自己沒認真寫,又告誡自己寫作業吧,又忍不住內心貪玩的念頭。突然間我就想起了這本我看過的《傷痕島》,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何坦誠自己的內心,欺騙父母是正確的嗎?寫完作業再玩不好嗎?鬥爭,思想的鬥爭,短暫的掙扎,我隨即選擇了誠實,認認真真的開始寫作業。哈哈哈哈,雖然只是一個小事,我也覺得又長大了一點。

篇11:《島》讀後感

很多人說,看《島》的時候就像是看一部電影,裏面的角色,他們每個人都有着自鮮活的靈魂。書裏的類容或現實,或殘酷,或動人,心裏很有感觸。但是每一次殘酷的現實到來的時候卻又孕育着新的希望,每一個希望到來的時候又於是這新的危機。這也許是《島》的又一吸引人之處。

進入章節思緒每每都會跟隨着劇情的發展,總是會想去翻看結局,會想着瑪麗婭與克里提斯醫生的愛情能否開花結果?病的治療試驗能否取得實質性成功?島上的居民後來都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爲什麼故事開始的斯皮納龍格會如此的荒涼,被人拋棄於俗世?而安娜又會在接下來與馬諾里,丈夫安德烈斯一家之間產生如何的糾葛?新生兒索菲婭又是在什麼樣的境遇下出現故事開始時固守自身來歷?

《島》這本書是英國著名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處女作。

第一頁寫着,”一九�三年至一九五七年間,克里特島海岸以北的斯皮納龍格島是希臘主要的病隔離區。“這句話讓我對病激起了深深的疑惑,是怎樣一種疾病會讓人被隔離到一座孤島,有這麼嚴重。看完書後,我去了解了一下病,她真的是一個十分讓人痛苦的疾病,痛苦到我對那短短几頁的資料都不忍了解下去。雖然現在病已經威脅不到我們的生命,即使得了一針就可以治癒了,可是中國有些村子裏還居住的從前因病而留下殘疾的人們。仍然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裏……備受冷漠與拒絕因爲這個疾病耗盡了青春。

在整個故事裏每個人的故事都讓我動容。吉奧吉斯是瑪麗婭的父親。他們教會了我尊重他人,讓我看到了愛到底有多麼偉大。吉奧吉斯是阿麗克西斯的祖父,他的妻子伊蓮妮被傳染上了病,送往隔離區斯皮納龍格島。之後,他成爲了送物資的漁民,無論多少年他一直來往中間,對自己的妻子不離不棄,照顧兩個很小的女孩。他,我個人對他是敬佩,他沒有放棄病人的妻子,一樣愛她。瑪麗婭,像《飄》中的媚蘭一樣,有着無比堅強的心,有着溫順的性格。她愛她的爸爸,永不離開他,甚至她可以放棄自己的婚姻。當她知道自己得了病的時候,她最擔心的是自己的爸爸,每一次都要看到爸爸。瑪麗婭在故事中讓我看到了堅強和對親人的愛,對於撫養索菲婭,她付出了無私的愛。她的愛和她的好,上天讓她得到了終身的幸福,克里提斯醫生不僅治癒了所有的麻風人,並且和她相愛一生。

斯皮納龍格島,是麻風人們的家,在一個充斥絕望的地方,他們建立一個能夠看到希望的新生活。斯皮納龍格島上,病人在不可預知的絕望中極力掙扎的進取似乎又別樣的充滿希望。每一次他們積極爭取的勝利都讓人爲之動容。它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依然存在。離開這座島後麻風人們從開始適應新的生活,這對他們來說是從孤獨到融入。他們生活在小島上,互相友愛,相互幫助,這裏所有的人都是親人。當他們被治療康復後離開這個島時,都在默默地回想着這裏所有的溫暖和愛。

篇12:《島》讀後感

在這個浮華的年代,我們的世界感到了空虛,感動變得如此奢侈,但總會有這麼一些作品,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慰藉。《島》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禁地大開,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淒涼故事愴然鋪展,一曲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徐徐打開……

阿麗克西斯發現自己的母親總是對過去避而不談,掩蓋的嚴嚴實實的。徵得母親的同意,她踏上了屬於母親記憶的那片土地,佛提妮向她講述了愛琴海布拉卡旁那座名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上的故事。

這是一座絕望的島,當命運這是你沒有再眷顧你時,你意味着要遠離家鄉,登上這座永遠沒有返回之路的島,儘管只有一水之隔,但家鄉卻變得可望而不可及。二戰期間,烽火四起,但這座島卻十分平靜。因爲它早已脫離了世俗,被世人所遺忘。一羣麻風人相伴相攜,用不知還有多少的歲月編制了另一個世界,親情,友情,愛情,支撐起,也照亮了這片荒涼之地。人性的善惡也表現的格外強烈,真愛與勇氣,堅守與付出,讓人不禁淚下。

經歷了疾病與健康,順境與逆境,到死才能分離。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執着呀!當一點點的困難向我們襲來時,我們總選擇逃避;當物質利益召喚我們時,我們總選擇放棄精神的追求;當生死考驗我們時,我們想到的總會是自己。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身邊只剩下了自己,我們的信念早已被世俗踩踏在腳下。一份純粹的感情再也很難找到,而我們也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我們的世界一片荒涼……

篇13:《島》讀後感

這是一部講述女性的`小說,阿歷克西斯的母親索菲亞從來不談論自己的曾經,這讓阿歷克西斯一直很好奇,終於在某天,阿歷克西斯忍不住問起母親的過往,索菲亞決定讓阿歷克西斯自己去尋找答案。帶着疑惑和激動,阿歷克西斯去到了母親的故土――克里特島,揭開了索菲亞往事的面紗。

小說中的兩位女主角,安娜和瑪利亞兩姐妹性格迥異,姐姐安娜熱情如火,渴望擺脫自己貧窮的生活,在美麗外表的幫助下嫁入豪門,過上了貴婦的生活。然而安娜並不安分,婚後出軌丈夫表弟,最終被丈夫識破私情,遭遇丈夫槍殺;妹妹瑪利亞性格內斂,沉穩善良,卻和自己母親一樣遭遇不幸,身患麻風的疾病,被送到隔離麻風的疾病的小島――斯皮納龍格上,但是她並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依然充滿熱情,最終幸運眷顧,痊癒離島,還在島嶼上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在安娜去世後,索菲亞將安娜的女兒,阿歷克西斯的母親索菲亞撫養長大,在她18歲時告訴了索菲亞事情的真相,索菲亞一時不能接受,離開雅典,一直生活在英國,將克里特島上的一切,封存在記憶裏。

整篇小說以麻風的疾病爲主要線索,講述了親情、友情和愛情三種感情,在一次次失望中給予讀着希望,在主角晦暗的生活裏尋找希望的曙光。

小說中描繪了三種愛情:

第一種:安娜與安德烈斯,建立在安娜虛榮心上的愛情。安娜一心想要擺脫過去貧窮的日子,嫁給安德烈斯是個不錯的選擇,他有着安娜想要的財富、地位,即使沒有愛情,然而最終愛娜還是敗在了愛情手上,她在婚後遇上了自己真心愛的那個人,我也不知道安娜對馬諾斯到底是愛情,還是僅僅是爲了存求刺激?但是在安德烈斯質問她時,她沒有狡辯,承認了自己對馬諾斯的感情。怎麼說呢,安娜也是個可悲的人吧,如果她能夠早點遇到馬諾斯,是不是不會有這樣的慘劇發生?可是如果她不嫁給安德烈斯,又怎麼能遇到她的真愛馬諾斯?

第二種:佛提妮與斯蒂法諾斯,平凡的愛情。佛提妮與斯蒂法諾斯之間,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他們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雙方家庭都覺得彼此合適,於是促成了兩人的結合,應該說是克里特島上的樣本家庭了吧,就像安娜與瑪利亞的父母一樣,一輩子相濡以沫,在陪伴中慢慢感受到彼此的愛意。佛提妮的生活應該是幸福的吧,兩個人平平凡凡的愛情纔是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愛情應該有的樣子。就像白開水一樣,在彼此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第三種:瑪利亞與克里斯提,超越一切的愛情。在瑪利亞得知自己患有麻風的疾病,被送上斯皮納龍格島上後,應該不再渴望愛情了吧,已經被上帝下了詛咒的人,怎麼敢奢求愛情呢?可是生活往往就是這樣精彩,研究麻風的疾病的醫生克里斯提,爲她晦暗無光的生活帶去了新的希望。他們的愛情是超越了疾病、超越了距離,值得銘刻在心的。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想象中愛情應該有的樣子吧,經歷了起伏纔會珍惜平靜的風光,經歷的磨難才懂得真愛的可貴。

不管是什麼樣的愛情,平淡的還是轟轟烈烈的,都值得我們珍惜,不要將自己的婚姻作爲富裕生活的籌碼,並不是說只要愛情不要麪包,而是兩個人爲了今後的生活共同去努力着。阿何說的一句話我十分認同:不要爲了一些我將來一定會有的東西,放棄自己的愛情。珍惜眼前,爲自己的愛情創造條件纔是我們應該做的。

篇14:《島》讀後感

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超越《追風箏的人》。看到這,果斷買了下來。

昨晚上,終於把這部作品看完了。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與世隔絕”的孤島斯皮納龍格與島對岸布拉卡上人們生活的狀況。

斯皮納龍格,一個令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變色的島。因爲它被當作了整個希臘甚至歐洲的麻風的疾病隔離區。一旦有人得了麻風的疾病,就會被送到斯皮納龍格島上來。“麻風的疾病”,由於錯誤的觀念,在當時人們認爲一旦得麻風的疾病就會迅速蔓延開。如此便照成了聞風喪膽,人心惶惶的局面。

然而斯皮納龍格島上的人們是憂喜參半的。他們是悲慘的,被故鄉人嫌棄,不得已來到了島上;他們是痛苦的,被病痛折磨,欲哭無淚;他們是自由的,沒人會約束他們的行動;他們是幸運的,避開了戰爭的烽火;他們是樂觀的,在島上建起了不亞於布拉卡的建築;他們是幸福的,遇到了伊蓮妮、吉奧吉斯、克里提斯、瑪麗亞等人的照顧;他們是奇蹟的,最終隨着新藥的研發,逐漸擺脫了麻風的疾病,回到了久違的故鄉……

整本書,喜怒哀樂,最終讓人們相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不管是親情的愛,愛情的愛,還是友情的愛,都是偉大的,又是充滿力量的。生死不離的這些愛,對每個人都不是束縛,而是活着的力量和動力。

也許如今已沒有這樣的島,然後每個人心中依舊有一座孤島。島上住着自己心中的苦澀歲月。當我們再一次回味時,苦澀也許已消退,只把它當生活的一部分。

活着真好!

篇15:《島》讀後感

在大女兒安娜身上,我看到了諸如懶惰、自私、貪婪、缺乏自控、性格跋扈等人性的弱點,而在二女兒瑪利亞身上我卻彷彿看到了聖母瑪利亞的光輝,她善良、孝順、勤勞、充滿母愛、包容,對愛情質樸純潔。大女兒安娜美麗迷人,心想事成地嫁入豪門,愛情得意,生活富足,絕對是個生活的幸運兒,結果卻因爲自己的貪婪、縱慾和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所有,最後讓自己死於非命。

生得同樣美麗的二女兒瑪利亞卻命運多舛,在即將與自己心愛的未婚夫完婚開始美麗幸福生活時,卻晴天霹靂般痛苦地發現自己得了麻風,被迫被隔離送往孤島。她的不幸真是讓人揪心不已,有一種把美好血淋淋地生生撕裂開給人看的痛楚。好在,好人終有好報。善良、純潔、堅強的瑪利亞在孤島的隔離生活讓她真正懂得了什麼是真愛,最後幸福地收穫了屬於自己的那份真愛,讓我頗感寬慰。

《島》的故事沉重而憂傷,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悲涼和無常,但也讓我們始終看到那希望之光在閃耀。《島》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不管有多少不可預測的事情發生,善待自己和身邊人,把當下過好就是對生命最好的報答

篇16:《島》讀後感

畢業兩年了,很慶幸自己還喜歡讀書,不定期總要買上幾本暢銷書來讀。到現在爲止,買了至少有二十本書了。買書的初衷是爲了讓自己的心在這浮華的時代靜下來,讓自己不那麼快的隨波逐流,變得浮誇,變得社會。

《島》是我搜了一下噹噹網的暢銷書排名買的,被它的封皮語“在這個浮華的年代,你有多長時間沒有爲一個書中故事潸然淚下了?”而觸動。第一遍看了一個大概,知道了故事的情節:主人公阿麗克西斯到了結婚的年齡,也有了戀愛的對象,可她不知道他是否就是那個陪她走完餘生的人。她想到了她的母親―索菲婭,在她那個年齡,她的母親索菲婭早已結婚幾年,有兩個孩子了。她想知道她母親當時是怎麼判斷她的父親就是陪她度過餘生的人??可她發現索菲婭總是過分的守護着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的結結實實。阿麗克西斯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禁地,來到了母親的老家―布拉卡,由最熟悉母親的人拉開了整個故事的序幕。

第一遍就看了一些,然後就直接看了了結局,那會沒有太大的感觸,可當我有了一個接觸的對象,我發現我愛他多於他愛我時,我也像阿麗克西斯一樣困惑,我不確定他就是我的那個對的人,我發了瘋似的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一字一句,慢慢品讀。

伊蓮妮是一個美麗,善良,負責人的老師,她愛她的學生,丈夫和女兒。可因爲得了麻風的疾病,而不得不被隔離到那個被稱爲“活死人之地”的斯皮納龍格島。

她的丈夫吉奧吉斯主業是漁夫,副業是運送物資到斯皮納龍格島,來掙點外快,貼補家用。可當她的妻子染上麻風的疾病被送到那個小島上時,他心裏的痛無人能理解,他從不抱怨,默默地撫養兩個女兒成人,每週去看望妻子,他經歷了妻子的去世、小女兒也得了麻風的疾病、大女兒出軌最後被丈夫槍殺等一系列事情,無人知道這個老人的內心波瀾,無人知道他的內心有多強大,又有多孤單。

安娜,我不想去同情她。在母親被隔離到小島上時,她沒有承擔起這個家庭的重擔,盡到女兒的責任,照顧好父親和妹妹,經常給母親寫信;在成家後,沒有盡到妻子的責任,與丈夫的堂弟出軌;有了女兒後,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更多的精力用到勾引丈夫堂弟的身上。你可以說她從小就自私,叛逆,浮誇,性格使然,可這些能成爲她不孝順,無道德,無底線的藉口嗎?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沒有其他。

瑪麗婭,一個善良,有責任心,孝順的好孩子,在母親走後承擔了姐姐的角色,照顧家庭,經常給母親寫信,並將照顧父親成爲她一生的信條,爲了父親,她可以成爲人們眼中的剩女;爲了父親,可以拒絕自己的愛情;爲了姐姐的女兒索菲婭,她可以放棄一切,只爲她得到幸福。所幸,她也得到了幸福。找到了自己相伴一生的愛人。

愛是什麼?不是房子,車子,存款,地位,而是我們默默爲彼此付出,在歲月的長河中,彼此成爲那個合適的人。

篇17:《島》讀後感

那是一座絕望之島(斯皮納龍格島),是沒有鎖鏈的監牢。島上所有的人都是麻風的疾病人,全部被判了死刑,唯一不同的只有剩下的日期。那也是一座幸運之島,當克里特島被德國佔領,饑荒和屠殺遍地,它卻因爲可怕的疾病換來難得的平靜和安寧。

然而,那座島又不是死氣沉沉,而是生機勃勃。每個來到島上的人都會受到相當禮節的接待和熱烈的歡迎,似乎對那些被社會拋棄,流浪不定的生命來說,這裏纔是遙遠的、長久夢想的安息地。雖然死亡已經習以爲常,但是生活仍將繼續。那裏有集市、學校、醫院、教堂、麪包房,有自己的牀。還有忠心的首長,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會爭取民衆的利益,改善島上的設施,提高生活質量,使人的壽命可以延長。還有“一個人的課堂”,哪怕孩子不能活得很長,也值得投入全部的愛和力量。還有仁慈的醫生,冒着生命危險,一週往返好多趟,悉心照料這些可憐人,記錄他們的病情和症狀。因着他們的不懈努力,他們有了發電機,有了取暖器,有了小酒館,有了理髮店,有了電影院,能盡情的慶祝復活節,有了婚禮,有了報紙,有了新聞短片。這裏空氣新鮮,鳥兒鳴唱,有可以悠閒散步的大街小巷。在那裏有珍貴的情誼,有愉快的相遇,有仇恨的釋懷,有完全的接納,有悲傷的淚水,也有治癒的希望。以至於真的拿到“乾淨”的健康證,反而有些彷徨。若不是被驅逐在這座島上,真正寶貴的東西就會永遠隱藏;若不走到最黑暗的時光,如何發現人心究竟怎樣。曾經以爲這裏是爲死亡候場,哪知迎來黎明的曙光。

而布拉卡看似繁華,卻充滿算計和慾望,誘惑與僞裝。以至於意亂情迷令人瘋狂,煙火齊發後傳來兩聲槍響。一個女兒重返故鄉,一個女兒命喪黃泉;一個女兒尋得良伴,一個女兒家破人亡。前代的愛恨糾葛讓一個孤兒何處安放?用愛編制的謊言終究不能永遠隱藏,真相揭露,只是增加叛逆與憂傷。歲月流逝,羞辱與內疚並行,空留遺憾和淒涼。塵封的記憶不堪回首,至親血肉是麻風的疾病人,通姦犯和謀殺犯。但是指責他們的同時卻發現自己更是可恨,竟然拋棄了奉獻一切,真心相待的人。當一切答案揭曉,眼淚盡情流淌。但是心靈能否像麻風的疾病一樣被治癒?

教堂就在身旁,卻觸摸不到信仰。上帝就在嘴邊,卻忘卻聖潔的律法。誰是真正的英雄呢?那勇氣的確讓人動容,但說到底不過愛屋及烏,不想失去更多。如何用激情和個性解釋不忠呢?那婚姻的莊嚴還歷歷在目。愛的源頭在哪呢?是上帝,�k的真理與盟約。一切都過去,一切都忘記,就可以有個新的開始嗎?悔恨要向誰吐露?傷害如何彌補?誰有赦罪之恩?誰能安慰憂傷的靈魂?時間能沖淡傷痛,還是如擠壓後的檸檬皮,越久越苦澀。誰是忠心的首長?誰是敬業的教師?誰是仁慈的醫生?哪裏是斯皮納龍格島?那成羣結隊的麻風的疾病患者你看到了嗎?

哦,我寧可在孤島漂泊流浪也不願進入索多瑪;我寧可天天吃素菜、嗎哪也不願和紈絝子弟吃喝閒逛。我不願在黑暗的角落暗自神傷而錯失了那榮耀的大光;我不願因爲別人的犯罪而打破我對神聖的嚮往。但你若將我治癒,打發我去,我也願意孤身一人前往尼尼微,宣告你審判的消息;我也願意如撒瑪利亞婦女,述說我羞恥的過去,宣揚你救贖的能力。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因爲我們都各自爲政;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因爲我們都在罪中同氣連枝。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因爲末日都要對自己負責。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因爲離開你我們就要死掉。

篇18:島讀後感

島讀後感

我是一名基督徒,因着機緣巧合我有幸閱讀到了這本書。恰巧這本書也涵蓋了很多基督教的思想。

正如該書開篇沒多久就寫的一樣“孤單不意味着孤獨,即使你身處人羣裏,卻可能非常孤獨。”一句話奠定了全書的基調。如果文章有顏色,它一定是灰色。

在基督教中,患有麻風的疾病人被視爲不潔淨的人,是被上帝摒棄的人。而島上的居民就是生活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一條河,兩個島,兩個世界。

整本書都在講述着悲傷、絕望、試煉、希望和再次絕望,每一次劇情的跌宕都牽扯着我的心境。就在我滿以爲經歷過患難之後就會迎來平安,卻不想,又一次的.陷入了另一個深淵。但一次次的磨難都沒能打敗內心堅定的人。就像聖經中寫的。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故事中每一個人的愛情都有所相同,又都有所不同。相同的甜蜜,相同的喜樂。卻又有不同的苦難。正所謂歡喜的事情都相同,但悲傷的事,各有各的悲傷。

安娜的愛情起初是甜蜜的,是幸福的,但因着環境的成長,導致了最終的悲劇。這悲劇讓人覺得可憐之餘又是理所應當發生的。

“許多話,他練習過許多次,可是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他只能用無聲的手勢表達他的情意,而對於馬麗婭來說,這雙握着她的手,這輕輕地握着她冰涼手指的手,比任何語言都親密,都更明白地表白了愛。”馬麗婭的愛情是壓抑的,也是偉大的。她從未想過未來,在她的心中有各樣的責任。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

人們都需要未來,即使他們沒把握這會帶來什麼。

故事的最後,那位老父親―吉奧吉斯,終於被上帝接走了。他的一生,先是失去了妻子,又失去了大女兒。一生都在服務於他人。在生命的最後,在二女兒和外孫的陪伴下離開了世界。他一生遭受了那麼多的不幸,卻從未有過抱怨。

他們的家庭中,有麻風的疾病人,有通姦犯還有謀殺犯。但是,他們之中也一樣有英雄的存在,在和病魔和命運鬥爭的勇士。他們從來不抱怨,從來不否認誰,只是默默的承受痛苦。

願我們每人都能有戰勝自己本性的力量。

願我們的愛都能如此的強烈,無論疾病與健康,無論順境與逆境。

篇19:《島》讀後感

讀了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一本書――《島》,雖然意味平平,但是在這談虎色變的話題下,也能看到希望,在那個不祥之地,也能尋到燦爛的鮮花,作者從生活被毀又重建,愛情被毀又重生希望的揪心糾葛中,也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傷。

吉奧吉斯每次不顧大風大浪,去給病人送東西,而且總要見伊蓮娜一面,說明他工作十分盡職盡責,而且對自己的家人十分十分關心和想念,事後不在了,(誰不在了?)他仍然堅持不懈的努力爲他們運送貨物。“他用毯子將她裹住,讓她不受風吹,雖然她是一個病人,但他還是不怕被傳染,對他負責,照顧好她,不讓她受傷,爲她付出了一切。

安娜是個貪圖虛榮,喜歡對象不專一的人,她嫁給安德烈斯只是爲了他的錢,但心裏喜歡的人是馬諾里。

雖然馬麗婭只比安娜小一歲,但瑪麗婭心地善良,並且遵守自己的承諾,而且十分愛自己的爸爸,拿自己父親得利益放在第一位,什麼都會想父親。

瑪利亞和安娜雖然是親姐妹,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品質,兩人都是漂亮美麗的姑娘,但一個樸素簡約,誠實善良。一個是貪圖富貴,愛慕虛榮。把他們兩個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瑪利亞的善良。

通過閱讀《島》的前一半,我懂得了我要有樂觀,堅強,快樂的品質。並且做事要踏實,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完成。

篇20:《島》讀後感

《島》是英國著名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處女作,是風靡全球的暢銷書。孤陋寡聞的我是讀了朋友的日誌後才知道的。朋友寫道:”在這座曾荒涼,曾繁華的廢棄小島上,有一種美,叫給予。有一種情,叫溫暖。有一種愛,叫做相依。有一種痛,叫堅強。有一種信念,叫做希望。有一種生命,叫怒放。我很卑微,我要熱愛生活,我要怒放生命,我要把每一秒往死裏珍惜。就像歌裏唱的:“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飛翔在遼闊天空,就象穿行在無邊的曠野,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

讀了朋友的日誌,便借來了她的兩本書《島》和《荊棘鳥》。

島叫斯皮納龍格島,25歲的阿麗克西斯總覺得母親索菲亞隱瞞着家族的歷史,在徵得母親的同意之下,她借與男朋友埃德(我讀了幾頁就知道他們要分手的,因爲埃德英俊聰明不費力就學習突出,什麼事都一帆風順。這樣的男人自私。)出遊的機會帶着母親寫給佛提妮的信去探訪斯皮納龍格島。索菲亞的家族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島上。

書中這樣介紹斯皮納龍格島:威尼斯人曾在該島建立了堅固要塞,十八世紀該島被土耳其人佔領。一九八八年克里特島宣佈自治,大部分土耳其人離開了克里特,但斯皮納龍格的居民拒絕離開他們的家,不願放棄有利可圖的走si交易。直到一九0三年該島成爲病隔離區後,他們才離開。一九一四年,德國人入侵克里特島,佔領到一九四五年,斯皮納龍格因病人的存在而倖免。一九五七年該島被放棄。

阿麗克西斯離開埃德來到布拉卡,與佛提妮見了面,佛提妮講了發生在斯皮納龍格島的一段傳奇。

二戰期間,整個歐洲大陸烽火連天,硝煙四起。戰爭,毀滅,人心惶惶。但是在希臘的愛琴海邊,一座與陸地僅一水之隔的名叫斯皮納龍格的小島,荒涼竟也平和,仿若與世隔絕的另一個世界。因爲這座島上有被社會遺棄被隔離的病人。戰爭、孤島、病,按常理應該一切充滿悲情和絕望,但就因爲比《聖經》歷史還長的遭世人詛咒的病,斯皮納龍格島免遭劫難。當一羣懂得現代文明,身懷理想的病人來到孤島的時候,孤島更是煥發了生機,學校有了好老師,辦了報紙,電影院放起了電影,小酒館生意興隆,醫院更是越辦越大,條件越來越好,被隔離到這裏的人彼此充滿了關懷和愛,人們過着普通平凡而又溫情的生活,直到政府批准治癒的病人回到大陸的時候,有人還不願意離開,怕不適應大陸的生活。

阿麗克西斯的曾外婆當老師的伊蓮妮感染病被送到斯皮納龍格島,同時被隔離的還有她的學生迪米特里。伊蓮妮接管了孤島上的學校,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重。她對教育的理解是”教育不是達到某種含糊結果的手段,而有內在價值――教育能讓孩子們成爲有用的人。“她的這種理解和追求比中國現在的大部分校長的教育思想要先進的多。她把學生迪米特里當作自己的孩子撫養,她病情惡化離開人世後,迪米特里接管了學校。

阿麗克西斯的曾外公吉奧吉斯長年累月駕着小船,給斯皮納龍格島運送貨物,運送被隔離的病人,運送前來治病的醫生克里提斯。

阿麗克西斯的姨外婆瑪麗婭婚禮準備就緒時發現被感染了病,未婚夫離開了她,她被父親用小船送到斯皮納龍格島後,與給她治病的克里提斯相愛。病人陸續治癒或轉移治療後,孤島被廢棄,克里提斯放棄優越的工作研究條件,應聘到離瑪麗婭不遠的地方工作,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對年齡相差近20歲的夫妻,一生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地過着日子,沒有親生的孩子,把阿麗克西斯的母親索菲亞撫養成人。

醫生拉帕基斯不顧被感染的危險,堅持在島上的醫院工作,醫生克里提斯每週到斯皮納龍格島做研究,最後找到了有效的治療方法,解除了許多人的痛苦。

斯皮納龍格島如果不是有人們談虎色變的病,那簡直就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而一水之隔的”正常“的大陸卻充滿了流言飛語、猜疑、爾虞我詐。瑪麗婭被未婚夫拋棄後在孤島卻獲得了真正的愛情,阿麗克西斯的外婆安娜嫁入豪門,身體健康,美麗無比,爲了滿足自己的情慾,與丈夫的堂弟搞曖昧,結果在斯皮納龍格島上人們慶祝迴歸家園迴歸社會的夜晚死在丈夫的槍下。

篇21:《島》讀後感

你聽說過病嗎?恐怕不少人和我一樣的一知半解。對於我們來說,病更像一個十分久遠的傳說。在記憶的長廊中搜索對它的認識,是曾經在一本泛黃的民間故事書裏看到富家病女子誘騙窮苦男子成婚,因爲當地有傳說婚後女子將病傳給男子即可痊癒,而男子則得病身亡。故事結局早已忘卻,然而當時故事的氛圍着實影響了我,時至今日還能回憶起一絲當時的恐懼。”百度“告訴我,病是世界上古老的三大傳染病之一,在現代高水平的醫療治療技術下,仍然肆虐着很多偏遠落後的地區,患者受着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的同時,也會受到外人不同的眼光,在百姓當中也因此有着聞麻色變的說法。

如果有一本以病爲背景的小說書,你會願意看嗎?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小說《島》,就是以此作爲小說的背景。島,即斯皮納龍格島,1903年至1957年間是希臘主要的病隔離區。如果不是女兒推薦,如果還有其它的書可以選擇,我想這個國慶長假我也不會走進《島》的世界。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故事雖然沉重而憂傷,然而小說的敘述基調卻是一種悄無聲息的溫情,正是這打動着我,讓我的閱讀體驗無比美好。6日那天早上吃早飯時,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然後幾乎就進入了一個渾然忘我的境界,直到女兒喊我倒杯茶,我才從書中走出來,才恍然發現衣服沒洗,牀鋪沒整理,而此時,時針已指向了”10“。大概只有年輕時候閱讀言情小說才能達到如此忘我的境界吧。

女主人公瑪麗婭和她的母親相隔十四年,先後因病被送到了斯皮納龍格島。母親不幸病逝,而瑪麗婭卻因新藥試驗成功而獲救。僅管在閱讀之初,斯皮納龍格島在我的心裏建構起一個冰冷和恐怖的意象:五十年間只有上島的人,沒有離開的人,島上的人因病毀容、殘疾,最終淒涼、孤獨、絕望、痛苦地死去……那種畫面沉重得簡直讓人窒息。然而隨着敘述的展開和深入,尤其是看着一羣雖然身患絕症,但卻不氣餒、不放棄,依然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努力改變生存狀態的病人,那種冰冷恐怖的意象竟然一點點的消解融化了。有時候讀着讀着,我甚至會忘了這座島的使命,忘了它是一座永遠沒有返還之路的島,甚至會有種來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覺。我怕我的這種感覺缺乏同情心,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提醒自己,瑪麗婭生活的布拉卡村與斯皮納龍格島僅一水之隔,一箭之地,甚至隔海相望可以看到那邊的人在忙些什麼,但卻永遠無緣再次踏上家鄉,她會有怎樣錐心的絕望與淒涼?可是憂傷中我還是看到了溫情,哀婉中依然讀到了希望。我想這就是這本小說的魅力所在吧。

篇22:島讀後感

島讀後感

島讀後感

花了一週的時間讀了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小說《島》,爲一個浮華年代的哀傷故事潸然淚下。

故事講述了多年來,阿麗克西斯發現母親總是過分守護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土踩得嚴嚴實實。

阿麗克西斯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過去。

她來到愛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色變的禁地,更是母親的禁地。斯皮納龍格――麻風病隔離區。

小說的主要人物是阿麗克西斯的祖輩,講述了家族的傳奇和愛情的糾葛,故事沉重而哀傷。重點描繪了人們對於麻風病人的種種歧視以及麻風病人們在斯皮納龍格島上重建希望,重建家園的故事。當島上的居民被治癒,即將離開小島的時候,他們又將面對社會的冷酷無情,誰還能接受他們?

同時,故事的另一條主線便是阿麗克西斯的祖輩伊蓮娜的家族故事,表現了世俗的惺惺作態和伊蓮娜得病後依舊牽掛兒女,努力在小島上開始新生活的故事。儘管伊蓮娜永遠的葬在了斯皮納龍格,沒能看到她的兩個女兒嫁入豪門,但悲劇並未結束。伊蓮娜的大女兒安娜是一個勢力,愛慕虛榮,毫無孝心的人,在她嫁入豪門之後便冷淡他的父親和妹妹,極力得討好豪門貴族。而安娜的妹妹瑪麗亞則是一心一意的料理家務,照顧父親,一個爲斯皮納龍格運送貨物的老漁夫。一個偶然的機會,瑪麗亞認識了他姐夫的弟弟阿諾里,阿諾里對瑪麗亞一見傾心,瘋狂的追求她,而同時,又與安娜糾纏不清。就在阿諾里要迎娶瑪麗亞的時候,瑪麗亞被確診得了麻風病,被無聲無息的送去了斯皮納龍格。於是人性便得以釋放,阿諾里故作悲傷,卻繼續與安娜糾纏不清。瑪麗亞在小島上開始了新的生活,並不是寫信給爸爸,鼓勵他。十年後,瑪麗亞痊癒,和島民回到了布拉卡,並和島上的醫生結了婚。安娜受邀來參加他們的婚禮,在大家歡心慶賀的時候,安娜的丈夫表明了一切。他知道他和安娜的兒子不是他的.,而是阿諾里的。安娜瞬時奔潰,一聲槍響,安娜的丈夫殺妻的消息傳遍了全村。

故事的結局是瑪麗亞領養了安娜的女兒,取名索菲亞,索菲亞爲了避免自己的親生母親放蕩不堪,自己的父親是殺人犯被外人得知,而逃避過去。阿麗克西斯便是她的女兒。

我想,這部哀婉的小說最大的魅力在於,在最悲涼的情節裏,也始終能看到希望。即使在那個“污穢荒涼”的不祥之地,也總能尋找到燦爛的鮮花。

作者試圖從不可預測的衝突和屢屢打碎的片段中,從生活被毀又被重建,愛情被毀又重生希望的揪心糾葛中,讓人感受生命的悲傷......

【擴展閱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啓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爲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啓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爲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衆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爲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爲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纔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爲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爲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爲“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爲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

篇23:《島》讀後感

用三天的時間,看完了這部小說。思緒也比較繁雜。

在人們面對生死,疾病,分離時,應該如何生活。最喜歡瑪利亞和醫生的愛情故事,從一瞬間的怦然心動,到相互理解。他們的愛情像兩顆大樹,從根交織在一起,即使分隔兩地,還是心繫對方。

島上人們的生活就像我們人生的縮影。悲歡離合,生死別離。即使面對不幸,疾病的折磨,死亡的等待,我們依然需要鼓起勇氣,用愛去生活。

安娜雖然是一個反面角色,但是她敢愛敢恨,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也閃爍着奪人的光芒。

對於馬裏諾,這個反面角色,似乎就是一種美麗的幻影,似乎每個年輕的女孩都會爲之傾倒,被他的外表所矇蔽。安娜就是其中之一。

喜歡瑪利亞的勤勞善良,純真。對於醫生拉帕基斯來說,瑪利亞就像一陣春風,吹進了他的心中,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一絲芳香。

這個世界總會有一些人,不懷好意。但是我們能做的只是遵循自己的內心,做一個有愛的人。

篇24:《島》讀後感

最近的牀前讀物是《島》,一位我不甚瞭解的英國作家的處女作。

初看幾頁,只覺晦澀又無趣,大概是因爲書裏所描寫的西方世界,與我所生活的環境太過迥異,模糊而又遙遠,但我要堅持看下去,畢竟女主阿麗克西斯和我年紀相仿,我和她一樣渴望知道她母親過分守着過去的原因,並想和她一起探索生活的真諦。

一頁一頁往下翻閱,好奇心也一點一點被挑撥。原來女主的家族曾居住在希臘克里特島,家族中有兩名女性曾和抗爭。一家人一步步前行、尋找,由幾近絕望到重拾希望,由深陷痛苦到走向光明。

全書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片段是瑪麗亞在最終收穫踏踏實實的安全感和幸福時,流下眼淚反覆默唸,“我是對的,我是對的。”

她一貫是個忍耐、孝順、極富愛心的好孩子,似乎大家也認爲這一切理所應當。然而,只有在她袒露脆弱這一刻我們纔看到,原來在遭受別人唾棄和異樣眼光的時候,瑪麗亞並非如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堅定和堅強,她也一定有很多不爲人知的、自我懷疑的時刻。有無數個難捱的痛苦的夜晚,所幸,她堅持下來了,也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反觀姐姐安娜,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自信不已,趾高氣昂地高昂着脖子挑釁他人。她一生自私跋扈、毫無愛心、傷害別人,卻不曾覺得自己有錯,最終失去了原本富足美滿的家庭,也徹底激怒了一直忍耐她的丈夫,死於這個曾經深愛她的人手中。

文學書籍裏描述的世界終歸還是烏托邦,作者會伸張正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惡毒的人受到懲罰,擁有真善美的人就會善終。可惜生活有時卻不能如小說結局般盡如人意。“醜陋”的人多了,似乎“醜陋”是正常的,“醜陋”的現象也見怪不怪了。

只願,那些懷疑的、掙扎的、堅守着正直價值觀的人,都能擁有瑪麗亞那樣的時刻,或哭着或笑着告訴自己:“我是對的!”

篇25:《島》讀後感

我見過許多動畫片和書籍裏,都會有關於命運是什麼的研究。但我認爲那些書中不管講得多麼詳細,也沒有這本書寫得好。書中的主人公阿貝與妻子在遊玩的時候,忽然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他們狼狽地躲進山洞裏,夾雜着豆大雨滴的風吹跑了妻子阿曼達的頭巾。

阿貝不顧妻子地勸阻,冒雨尋找遺失的頭巾,不幸地被困在了荒島上。正因爲他被困到荒島上,才發現自己的各種潛能。他思念家人,按照家人的模樣,堆出了黏土像,意外地發現了自己對雕塑的無限天賦。他還交到了知心好友――青蛙朋友。他們一起作伴求生,相互鼓勵,相互幫助,渡過孤獨的日子。一向養尊處優的他,發現自己是多麼勇敢、聰明、達觀、執着。有如此強大的忍耐孤獨和在惡劣環境中生存的能力。

我們也是一樣。比如這次***科技節小發明比賽。若不是家裏養了幾隻小倉鼠,發現小倉鼠不會自己洗澡,我也不會發明“倉鼠洗澡器”呢!可正因爲這個,遇見了伯樂――喜歡小動物的評委老師,獲得區一等獎並送市裏比賽。在答辯等候時,也因爲小倉鼠的可愛,交到了幾個新朋友。使無聊的等候時間變得有趣,不再漫長。

我們的相遇,也是一種緣分,好像是因爲無形的命運。他將我們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相識。珍惜身邊的一切吧,別留遺憾!

篇26:《島》讀後感

大家聽說過麻風症嗎?想必大家都與我一樣沒有聽過吧!直到我讀了《島》這本小說才知道。麻風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的傳染病,主要病變在皮膚和周圍神經。

《島》這本小說就是以這種病爲背景,講述了帶着好奇心的阿麗克西斯來到了母親的故鄉――布拉卡。得知了她的曾外婆――伊蓮妮被學生意外傳染上麻風症,到了一個埋葬所有夢想和希望的地域――斯皮納龍格。接着又是瑪利亞患上了這種病,不得不在結婚前移居到這座島上,但他們依舊在這座孤島上活出了他們自己的色彩。這本小說向我們非常好的證明了――人在逆境中依舊能活出精彩,只要他們有足夠的意志力和與病魔作頑強鬥爭的堅定,就能在逆境中成長。

生活中有許多人擁有很多,卻依然不知足;遇到困難也只想着逃避,尋求他人的幫忙。

午後,陽光又偷偷爬上了窗臺。一棵槐樹在窗外張開了綠瑩瑩的大傘,抵擋着初夏的侵襲。清爽的南風從遠方趕了過來,在屋檐上溜達了一會兒,就穿入窗柩,鑽入屋內東翻西倒。此時,我正坐在書桌旁解數學題。一路下來,都暢通無阻,直到最後一題。密密麻麻的字猶如螞蟻在上面爬,看的我內心就起了一絲退縮。繼續看完,大腦給我的回答就是不會。我下意識的就放棄了。睏意襲上心頭,想着等會拿小猿搜題搜一下,接着就往牀上一躺,深深睡去。

不一會兒,就到了三點。我醒來後發現媽媽就在身邊,想起了剛剛那道題,就問媽媽藉手機想查一下資料。可媽媽非但沒同意,還責怪了我一頓,說我這麼大個人了,還依賴網絡,這樣簡單的數學題都不會做,上課也不知道在幹嘛!我頓時被激怒了,勢必要把這道題解出來。我調整好了心態,靜下心來仔細審題。第一道題輕鬆破解,接着是第二道。當我看到第三道題時,一下子被困住了。仔細回想老師上課時說的方法,按常規思路出牌,果然沒一會兒就迎刃而解了。最後我驚奇的發現第四道與第三道是同一種性質,按上面的思路就可以解出。我原以爲一道很難的題目就這樣解了出來,心裏別提有多自豪。

在遇到困境時,要有堅定的意念才能破除難關,就像斯皮納龍格島上的麻風症人一樣,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27:《島》讀後感

一座絕望的島,一座永遠沒有返還之路的島,卻也是一座生命的島。――題記

最近,讀了《島》,讓我感慨萬千。

故事以阿麗克西斯的出訪引出她母親塵封的過去。故事主要講了阿麗克西斯的祖母被送往斯皮納龍格的經歷。

這是座孤獨的島。島上的人們要告別自己的親人,獨自住在一間間孤獨的小公寓。島上的人們與世隔絕,不願與外界交流,也不願在島上尋找新的朋友,陪伴他們的則是無邊無際的孤獨,這使得斯皮納龍格成爲了孤獨之島。

這亦是座生命之島。島上的麻風症人並未坐以待斃,他們想法設法地充實自己的生活,對生命的渴望讓他們開始了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他們在小教堂裏慶祝狂歡節,在島上創建電影院,擴大醫院範圍……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在爲自己的生命續力。

回想到現實生活之中,有些人面對病魔唉聲嘆氣、自怨自艾、坐以待斃。最後被病魔殘忍而無情地打敗了。而有的人面對病魔樂觀向上、從容面對、微笑生活。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不屈不撓樂觀學習最終成爲美國21世紀最偉大的女性;霍金全身癱瘓,但他用僅可以動的3極手指叩開了生命之門,最終使自己思維飛向了浩瀚的太空;我的外公三年前被診斷出了癌症,而他也依然是坦然面對,每天過得開開心心,現在也是健健康康。或許,正是因爲他們對生命的渴望,讓他們更加珍視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內活動自己的精神。

也許是島上麻風症人們對生命的執着追求感動了上蒼。有兩位醫生冒着被感染的危險來到了島上,爲他們治療,即將在一個生命即將離開人世時也做最後的努力。

說到醫生,他們冒着生命的危險來爲麻風症人治療。事實上,作爲醫生最應該懂得生命的意義,然而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另一個生命,或許這就是生命的更高意義。

這使我想到了2003年的“非典”,那些不顧被病毒感染的白衣戰士們,在這所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奮勇前行,甚至失去生命,但他們自己的生命之驅吹奏了一曲麴生命之歌。

生命是大自然的產物,每一個生命都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也要積極奉獻,準確地做出取捨,這纔是生命的意義,也只有這樣,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28:《島》讀後感

這幾天在看一本名爲《島》的書,該書是英國著名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處女作。講述的是在一個名爲斯皮納龍格島所發生的關於麻風症人的故事!故事情節曲折,悲涼哀婉,靜靜地讀着會不由得沉浸進去,讓人爲之心酸,心痛甚至唏噓落淚!最感人的還是在於書中的主人公無論在多麼的惡劣環境下,不是沉溺下去,而是去改變現狀和命運抗爭。在絕望中仍能看到希望,發現生活的美好,整個故事中都充滿了愛!朋友之愛,親人之愛,戀人之愛!

《島》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家族的傳奇歷史,自從出生以來,阿麗克西斯發現母親總是刻意守護自己的過去,除了一張老舊的照片,幾乎沒有任何能顯示她的出生的痕跡。而照片上是一對老夫婦的身影……

多年來,阿里克西斯發覺母親總是過分守護者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故的結結實實。阿里克西斯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過去。她來到愛琴海的不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令不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到談虎色變的禁地,更是母親的禁地。禁地打開,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淒涼故事愴然鋪展,一曲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徐徐打開・・・・・・。以瞭解的心願揭開,索菲亞和阿里克西斯,母女兩人,化解心結,迴歸親情。阿里克西斯從瑪利亞夫婦的愛情,認識到愛情的神聖和可期待,於是和獨斷專橫的男友分手,我想,前方一定會有美好的愛情在等待着她,我們也只有在經歷一些事,遇到一些人之後,纔會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怎樣的生活,什麼樣的人才最適合自己。

從可親的伊蓮妮老師被學生意外傳染上麻風症到善良的瑪麗婭不得不在結婚前夕移居斯皮納龍格――這些不幸的人卻在這座孤島上頑強地證明了他們的力量。

這座被世人隔離、被所有人封閉在心底不願提起的小島,卻散發出了與衆不同的鳥語花香――即使被孤立、被遺忘甚至被埋葬都無法捆綁住的平安喜樂,在愛琴海的溫暖搖籃裏氤氳着一代一代的活力生機。

而對於我自己,讀完島這部小說看到了疾病中依然強大的愛,看到了生活的目的,我們並不只依賴什麼才能活着,我們也需要創造生活,創造自己的人生。生死不離的愛情與親情,對每個人都不是束縛,而是活着的力量、動力。如果我們沒有了這些感情,那麼我們只是行屍走肉,只是孤獨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活着,有活力有希望有後盾的活着。而人生,也要做一棵有思想的蘆葦,只依賴於生活而不努力成長努力幸福,就不會收穫飽滿的果實。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中的我們都應該努力生活,努力成長,創造自己的人生,如果循着既定的軌跡不鹹不淡的生活下去,就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力量,失去對生活的觸覺、嗅覺、味覺……不能品嚐美食的人生是缺憾的,不能品味生活的認識則是失敗的。誰都不想活在一個失敗的人生,不想自己的生活中沒有味道,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對待生活、努力的探索人生,不斷的創造自我,爲每一個不同的自己而感恩努力地生活。

如今也許早沒有這樣的島,然而每個人心中依舊有一座孤島――上面擺放着每個人難以回味的穢然記憶,但是也許多少年後再次品味,才能嗅到真正褪盡鉛華的芬芳――早在那些並不華麗的外表之下,深深掩埋。只有萬物之源的時間,能篩選出最美的剎那,在賞盡風景的蒼老眼球裏,展示它淡然卻永恆的美好。

“沒有麻風症,只有愛。”

篇29:《島》讀後感

從上個學期開始,斷斷續續的持續到現在,終於在今天結束了《島》這本書。說實話,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無聊,完全是任務性的強迫自己看的,每天看一點點,終於磨了一大半,迎來了小說的高潮。

是從安娜嫁人開始這本小說終於開始勾起我的興趣。安娜,那個叛逆不安分的女人,我是這麼形容她的,我討厭她的自私自利,愛慕虛榮,在看到她與馬諾里出軌的時候對她的厭惡更是達到了頂點,我常常想着爲什麼她丈夫還沒發現她的不忠!最後當看到她的丈夫憤怒之下殺了她時,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有點惋惜,如果她沒有與馬諾里出軌,安心的當着她的貴婦,生活該多麼幸福啊。很爲安德烈的死感到惋惜,一個工作勤奮,熱愛妻子的好丈夫,就因爲妻子的不忠,失手殺了她而被抓去坐牢,最終死於肺炎的男人,只能感嘆一句遇人不淑?

對於瑪麗婭,我的情感是複雜的。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一個人。我無法準確的形容她,如果說安娜是自私的,那麼瑪麗婭無疑是無私的,她可以爲了照顧孤獨的父親遲遲不嫁人,甚至在已經答應了克里斯求婚的前提下,因爲不忍父親獨自忍受女兒去世的悲痛就拒絕了克里斯的求婚,完全不考慮自己的情感。當看到克里斯在聽到瑪麗婭的拒絕後還理智的原諒瑪麗婭的時候,真的有一種落淚的衝動。幸好,他們最終還是在一起的!這時候再想想馬諾里,瑪麗婭當時沒有嫁給他真是太幸運了,那個懦弱的男人!

再有,就是對索菲亞的討厭了,當看到她對瑪麗婭夫婦做的事情時,我忍不住惡毒的想,果然是安娜的女兒,都一樣的讓人討厭,她怎麼可以就因爲她們對她的隱瞞就疏遠他們那就久,甚至否認他們呢!看到結局索菲亞的悔恨時,很有解氣的感覺!

對了,還有瑪麗婭的好朋友,佛提娜,感動於她在瑪麗婭患有麻風症的時候的不離不棄,對瑪麗婭的鼓勵,她真是一個好人。

順便再提一下瑪麗婭的父親吧,那個可憐的男人,默默忍受着生活中的磨難,在妻子因麻風症死後,小女兒竟然也在婚前患上了麻風症,好不容易小女兒病癒回家,大女兒又被丈夫槍殺,這個可憐的男人,我似乎已經找不出其他詞來形容他了!

篇30:《島》讀後感

渡邊淳一的第三本書。本書主要講述了經營影視製作公司的宗形和28歲的節目主持人助手千秋相處五年後,儘管存在十五歲年齡差,但仍沉浸在熱戀中。隨着宗形的離婚和一年前千秋全身心致力於節目主持人助理的工作,兩人的親密戀情被打破,關係逐漸疏遠。宗形希翼藉助海外旅行拉近兩人關係從而修復“浮島”式的愛情。

可能是談了4年+戀愛的原因,對書中描繪的愛情深有感觸。與自然界中小島相似,我們都是浮現在人世間的小島。從遠處看,兩個島嶼緊密相連,一旦走進,彼此之間難以跨越的海峽就會顯現出來。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性別和性格差異以及文化與感覺的差異,就像不斷拍打河堤岸的浪濤,慢慢沖劑和侵蝕了海島,疏離了兩個人的關係。

男主宗形因與前妻朝夕相處,產生心理疲勞和無形約束而選擇離婚,迴歸自由。後認識比他小15歲的女主千秋。兩人在一起多年,起初如膠似漆,後隨着深入的瞭解也趨於平淡。

愛情就是這樣的,會感受到“初戀”的小鹿亂撞,熱戀的溫暖甜蜜,磨合的糾結困擾,最後歸於平淡的習慣無奈。深以爲兩人長久相處,精神必需深入交流。書中也談到肉體,精神與愛之間關係。靈魂和肉體的契合,是作者所求。人是極複雜的動物,此刻的慾望也許和幾年之後不一樣,人又是動態不斷變化的。

所以最後的結局是留白的,作者並沒有說宗形是否明瞭與千秋的關係。也許,我們只有在不斷地交往,理解,習慣,成長中才會尋到愛情的真諦。

另外,書中對於男女心理的刻畫非常細膩,看完也更加理解男女思維模式,行爲方式的區別,值得學習。

篇31:《島》讀後感

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那些美好的希望,也許只是虛無縹緲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對兄弟住在一個島嶼上,每天清晨他們總要遙望着遠處的一個灑滿金色陽光的小島。他們在好奇心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的驅使下,想去那個他們憧憬的小島看看。可是他們的父親對他們管得很嚴,不允許他們用船。終於有一次機會,冬天到了,海面上開始結冰,兄弟兩迫不及待地拿起雪橇滑到了那個小島上。當兄弟兩看到那個小島後,頓時大失所望――那只是一片荒蕪貧瘠的土地。兄弟兩回家後,晚上睡覺時都在各自的牀上哭着,互相隱瞞着父母。

從對夢想的癡心幻想到逐步認識冰冷的現實,也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是五彩繽紛的,是夢飛翔的春天。小時侯,畫出的畫,是天真浪漫的想象畫。看的書,是純真的童話。聽的,是稚嫩美好的兒歌。小時侯,在我們的眼裏,每個故事都有美滿的結局,周圍每個人都是總是笑盈盈的。獅子,總是像一隻溫順快樂的大貓。天空,永遠都是蔚藍的晴空……

時光飛逝,許多年少時的夢都成爲了虛無縹緲的幻影,在漸漸遠離着我們。長大了,畫的,是刻板單調的圖畫。看的書,是人生苛刻的哲理。聽的,是流行火爆的歌曲。每個故事的結局,總是那麼支離破碎。眼中的人不再是微笑的,而是整天板着木木的臉。獅子,只是會吃人的肉食動物。天空,不再永遠是晴朗蔚藍的,而是陰雲滿布的……夢想就如同滿天星一般,就像一個一碰即碎的夢。

夢想與希望,有時是生命的光環,籠罩着我們,總是覺得暖洋洋的。可是當你發現,它僅僅只是個虛無縹緲的夢,夢想與希望將成爲一把利劍,刺穿你的心。

篇32:《島》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黑黑在誠實島》這篇使我受益匪淺的童話。文中的“黑黑”給了我很大的啓發,使我真正明白了“做人要誠實”這個永恆的真理。

黑黑是一隻愛撒謊的螞蟻,它因爲撒謊而不得不離開了家,到了一個叫“誠實島”的地方,那裏只要一說謊就會受罰。黑黑在幾次懲罰後,終於明白了誠實是最可貴的。在朋友的幫助下,黑黑回家了。

讀着這篇童話,我想起了我自己。一次,媽媽去買菜,我一個人看家。我給自己做了午飯,打開電視,一邊吃,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起來。洗碗時,我端着一個大碗,用水衝着。因爲只用了一隻手,所以裝了水的碗愈發愈感到沉重了。忽然,我手一滑,那個碗像只頑皮的泥鰍似的,從我手裏爭脫出來,筆直地向地面衝去。但這時候頑皮可不是什麼好事,我倒吸一口涼氣,只聽“劈啪”一聲脆響,碗在地上摔的粉身碎骨。望着一地的碎瓷片,我害怕極了,心想:“這下可慘了,媽媽要是知道,肯定是一頓數落,說不定還會捱打呢!”我越想越怕,趕快用掃把把碎片掃成一堆,倒掉。剛做完,媽媽就回來了。做晚飯時,媽媽發現似乎少了一個碗,便問我知不知道。我表面上裝的若無其事,實際上心裏直打鼓,七上八下的。還好媽媽也沒有再追問,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我當時的行爲感到萬分羞愧。只有誠實,才能換來真正的幸福。用欺騙得來的,再多也只能徒增煩惱。如果你誠實,你就擁有了一切。誠實無價――這是一個簡單易懂的“小”道理,卻可以讓每個人都受用。

篇33:《島》讀後感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藍色的海豚島》,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在寬廣的太平洋裏,有一個像一條側躺海豚的島嶼,它叫海豚島,海豚島上住着印第安人的部落。一天,俄國人乘船來了,殺死了島上的許多人。爲了逃難,大家都坐船離開了海豚島,可是,一個叫卡拉娜的小女孩和她弟弟很不幸被遺留下來。卡拉娜的弟弟被野狗咬死了,十二歲的卡拉娜只能一個人在海豚島上生活。在四處無援的絕境中,卡拉娜沒有害怕,克服了重重困難,從十二歲開始,在島上過了十八年。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處處比不上主人公,因爲她雖然經歷了許多困難,但最終,還是戰勝了困難。她沒有食物,就去海邊採集,因爲有海貝、野菜、鮑魚、鱸魚、章魚……她爲了防身和守獵,用以前印第安人留下來的海象牙當鏢槍尖或者箭頭,造了武器,制服了動物……在的漫長歲月裏,卡拉娜一直對自己的生活有樂觀的精神,想辦法讓海獺、狗、鳥、狐狸變成自己的朋友。

我覺得卡拉娜十分聰明、能幹、機靈,還有愛心。卡拉娜的勇氣、決心、膽量,很我們學習。雖然整個島上雖然只有她一個人,但是,大批阿留申人的來到,沒有使她恐慌,她還是勇敢地和他們鬥爭。她想盡辦法,自己尋找生活的快樂。我們則不能與她相提並論,因爲我們恰恰與她相反,受不了磨練,還錯把磨練當成折磨,不能自理,沒有膽量,一遇到壞事就沮喪。看來我們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現在想起來真是羞愧啊!

《藍色的海豚島》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熱愛生命,在危險時,也應該像卡拉娜一樣,不能驚慌、恐懼,要勇敢地去面對,因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堅強的面對,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篇34:《島》讀後感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藍色的海豚島》的書。

我相信每個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對書中的主人公――卡拉娜非常敬佩的。她生活在太平洋的一個島嶼上,因爲島嶼形狀像一條側躺的海豚,所以,它就叫海豚島。

這個島嶼上住着印第安人,他們生活得自由自在。後來,他們遭到了捕獵海獺的阿留申人的殺害,不得不決定離開這個島嶼到東方去生活。離開的那天,卡拉娜爲了來不及趕上船的弟弟而跳下船,她不能把年幼的弟弟拋在孤島上。大船走後,沒過幾天,弟弟拉莫卻被野狗咬死了。

死寂的孤島上只剩下了卡拉娜一個人,那一年她年僅12歲。她獨自修建住所,製造武器和捕魚工具。就這樣,她在島上孤零零地生活了十八年。這十八年,她歷經了千辛萬苦:與野狗決鬥,與海嘯、地震抗衡……但堅強勇敢的卡拉娜始終沒有放棄希望,最終她還是等到了救援船的到來。

故事的結尾讓我欣喜,也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合上書本,我腦海裏想象着卡拉娜身穿海獺披肩、鸕鶿裙,背上揹着箭袋,一隻手握着大弓,另一隻手拿着海象牙標槍,眼神堅定執着。她就是一名勇士,面對生活給她帶來的種種苦難,她堅定不屈,百折不撓。

當前,我們國家也面臨着一場災難,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闖入了我們的生活。這種病毒傳播力很強,如果我們防護不到位,它就會乘機侵入我們的肺部,致使我們呼吸困難甚至死亡。雖然這種病毒來勢洶洶,我們目前還沒有特效藥,但我們堅信能夠戰勝它。因爲我們國家有千千萬萬個像卡拉娜那樣的勇士在前線與病毒搏鬥,我相信他們很快會戰勝病毒!

加油!勇士們!

加油!中國!

篇35:《島》讀後感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藍色的海豚島》,它使我有種蕩氣迴腸和深深折服的感覺。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叫卡拉娜的12歲的印第安小姑娘,他們一家人生活在海豚島,卡拉娜一生下來媽媽便去世了,爸爸又在和阿留申人的打鬥中傷亡了。這個海邊的沙灘本來有着一片美好景象:有海豚在游泳,有海獺在自由地嬉戲,有海象在打打鬧鬧,孩子們追逐玩耍嬉戲;婦女們在岩石上曬鮑魚;男人在海中捉海象……因爲阿留申人的到來讓整個村落受重創,村裏的生活難以爲繼,悲哀籠罩着整個村子,無奈之下,人們離開了。

島上只剩下了姐弟倆人,還有一羣飢餓的野狗。弟弟在與野狗的搏鬥中死去,整個島上只有她一個人了,但她並沒有恐慌,她勇敢地與敵人及各種艱難困苦作鬥爭,她想盡辦法,自己尋找生活的快樂。

她在一片高地上搭建了自己的宿營地,她用柴禾搭了一個小棚,用死鯨的肋骨修築了堅固的籬笆。沒有食物,就去海邊採集,有海貝、野菜、鮑魚、鱸魚、章魚;爲了防身和捕獵,用以前留下來的海象牙當鏢槍尖或者箭頭,造了武器,制服了動物……她熱愛美麗的大自然,與狐狸、海豚、海獺成爲好朋友,甚至後來與野狗也能和睦相處。卡拉娜的勇氣、決心、膽量,值得我們學習。她以堅定的意志、辛勤勞動,在島上孤零零地生活了整整十八年。

再看看現在的我們,在家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想想自己有時候連多走幾步路、多做幾道練習題都要抱怨,心裏很不好受,覺得自己表現太差勁了!

在卡拉娜的身上,我學習到:在遇到危險時,也應該像卡拉娜一樣,不能驚慌、恐懼,要大膽,堅強地去面對。

讓我們向卡拉娜學習,成爲一個堅強而獨立的孩子吧!

篇36:《島》讀後感

即使在那個“污穢荒涼”的不祥之地,也總能找燦爛的鮮花。

――題記

在這個浮華的年代,我們的世界感到了空虛,感動變得如此奢侈,但總會有這麼一些作品,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慰藉。《島》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禁地大開,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淒涼故事愴然鋪展,一曲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徐徐打開……

阿麗克西斯發現自己的母親總是對過去避而不談,掩蓋的嚴嚴實實的。徵得母親的同意,她踏上了屬於母親記憶的那片土地,佛提妮向她講述了愛琴海布拉卡旁那座名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上的故事。

這是一座絕望的島,當命運這是你沒有再眷顧你時,你意味着要遠離家鄉,登上這座永遠沒有返回之路的島,儘管只有一水之隔,但家鄉卻變得可望而不可及。二戰期間,烽火四起,但這座島卻十分平靜。因爲它早已脫離了世俗,被世人所遺忘。一羣麻風人相伴相攜,用不知還有多少的歲月編制了另一個世界,親情,友情,愛情,支撐起,也照亮了這片荒涼之地。人性的善惡也表現的格外強烈,真愛與勇氣,堅守與付出,讓人不禁淚下。

經歷了疾病與健康,順境與逆境,到死才能分離。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執着呀!當一點點的困難向我們襲來時,我們總選擇逃避;當物質利益召喚我們時,我們總選擇放棄精神的追求;當生死考驗我們時,我們想到的總會是自己。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身邊只剩下了自己,我們的信念早已被世俗踩踏在腳下。一份純粹的感情再也很難找到,而我們也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我們的世界一片荒涼……

篇37:《島》讀後感

《島》讀後感

《島》是我二月份看的一本書,春節時候買的,有點意外自己買到了一本不錯的書,好久沒看到自己特別喜愛的書了。

書看完後,我覺得一定要寫遍讀後感,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現在在外面出差,找了個空檔,總算能把讀後感寫了。

換種新鮮的方式記錄一下:

伊連娜----二戰時期非常不幸的得了麻瘋,對於當時來說是多麼可怕的病,得了這樣的瘋相當於被宣佈死亡,餘下的日子就是等死了。

她是一份善良又美麗的好老師、好媽媽(兩位美麗姑娘,安娜和瑪麗婭)。她不但沒有恨他的學生(當時大家認爲是他的學生傳染她的')而且還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在島(麻瘋人居住的地方,他們與外界隔絕。)上一起生活。我想這是普通人所難以做到的。

吉奧吉斯----伊連娜的先生,一位老實忠厚的先生,他深愛着伊連娜。即使她得了麻瘋病,都一直不離不棄。(在伊連娜生病之前他一直有負責運送物資到島上,後來伊連娜生病了,他去得就更密了)。他又是個非常可憐的人,因爲在伊連娜去世多年後,他善良的女兒瑪麗婭也得了麻瘋病。並且他還有位讓他非常頭痛的女兒安娜。但他一起沒有放棄生活,最終生活也給了他新的希望。我特別特別喜歡的人物, 與不幸的人對比,我已是多麼的幸運啊!

今天到此,後面繼續.........

篇38:《島》讀後感

《島》讀後感

《島》這本小說就是以這種病爲背景,講述了帶着好奇心的阿麗克西斯來到了母親的故鄉——布拉卡。得知了她的`曾外婆——伊蓮妮被學生意外傳染上麻風病,到了一個埋葬所有夢想和希望的地域——斯皮納龍格。接着又是瑪利亞患上了這種病,不得不在結婚前移居到這座島上,但他們依舊在這座孤島上活出了他們自己的色彩。這本小說向我們非常好的證明了——人在逆境中依舊能活出精彩,只要他們有足夠的意志力和與病魔作頑強鬥爭的堅定,就能在逆境中成長。

生活中有許多人擁有很多,卻依然不知足;遇到困難也只想着逃避,尋求他人的幫忙。

午後,陽光又偷偷爬上了窗臺。一棵槐樹在窗外張開了綠瑩瑩的大傘,抵擋着初夏的侵襲。清爽的南風從遠方趕了過來,在屋檐上溜達了一會兒,就穿入窗柩,鑽入屋內東翻西倒。此時,我正坐在書桌旁解數學題。一路下來,都暢通無阻,直到最後一題。密密麻麻的字猶如螞蟻在上面爬,看的我內心就起了一絲退縮。繼續看完,大腦給我的回答就是不會。我下意識的就放棄了。睏意襲上心頭,想着等會拿小猿搜題搜一下,接着就往牀上一躺,深深睡去。

不一會兒,就到了三點。我醒來後發現媽媽就在身邊,想起了剛剛那道題,就問媽媽藉手機想查一下資料。可媽媽非但沒同意,還責怪了我一頓,說我這麼大個人了,還依賴網絡,這樣簡單的數學題都不會做,上課也不知道在幹嘛!我頓時被激怒了,勢必要把這道題解出來。我調整好了心態,靜下心來仔細審題。第一道題輕鬆破解,接着是第二道。當我看到第三道題時,一下子被困住了。仔細回想老師上課時說的方法,按常規思路出牌,果然沒一會兒就迎刃而解了。最後我驚奇的發現第四道與第三道是同一種性質,按上面的思路就可以解出。我原以爲一道很難的題目就這樣解了出來,心裏別提有多自豪。

在遇到困境時,要有堅定的意念才能破除難關,就像斯皮納龍格島上的麻風病人一樣,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39:《島》讀後感

你聽說過麻風病嗎?恐怕不少人和我一樣的一知半解。對於我們來說,麻風病更像一個十分久遠的傳說。在記憶的長廊中搜索對它的認識,是曾經在一本泛黃的民間故事書裏看到富家麻風病女子誘騙窮苦男子成婚,因爲當地有傳說婚後女子將麻風病傳給男子即可痊癒,而男子則得病身亡。故事結局早已忘卻,然而當時故事的氛圍着實影響了我,時至今日還能回憶起一絲當時的恐懼。”百度“告訴我,麻風病是世界上古老的三大傳染病之一,在現代高水平的醫療治療技術下,仍然肆虐着很多偏遠落後的地區,麻風患者受着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的同時,也會受到外人不同的眼光,在百姓當中也因此有着聞麻色變的說法。

如果有一本以麻風病爲背景的小說書,你會願意看嗎?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小說《島》,就是以此作爲小說的背景。島,即斯皮納龍格島,1903年至1957年間是希臘主要的麻風病隔離區。如果不是女兒推薦,如果還有其它的書可以選擇,我想這個國慶長假我也不會走進《島》的世界。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故事雖然沉重而憂傷,然而小說的敘述基調卻是一種悄無聲息的溫情,正是這打動着我,讓我的閱讀體驗無比美好。6日那天早上吃早飯時,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然後幾乎就進入了一個渾然忘我的境界,直到女兒喊我倒杯茶,我才從書中走出來,才恍然發現衣服沒洗,牀鋪沒整理,而此時,時針已指向了”10“。大概只有年輕時候閱讀言情小說才能達到如此忘我的境界吧。

女主人公瑪麗婭和她的母親相隔十四年,先後因麻風病被送到了斯皮納龍格島。母親不幸病逝,而瑪麗婭卻因新藥試驗成功而獲救。僅管在閱讀之初,斯皮納龍格島在我的心裏建構起一個冰冷和恐怖的意象:五十年間只有上島的人,沒有離開的人,島上的人因病毀容、殘疾,最終淒涼、孤獨、絕望、痛苦地死去……那種畫面沉重得簡直讓人窒息。然而隨着敘述的展開和深入,尤其是看着一羣雖然身患絕症,但卻不氣餒、不放棄,依然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努力改變生存狀態的麻風病人,那種冰冷恐怖的意象竟然一點點的消解融化了。有時候讀着讀着,我甚至會忘了這座島的使命,忘了它是一座永遠沒有返還之路的島,甚至會有種來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覺。我怕我的這種感覺缺乏同情心,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提醒自己,瑪麗婭生活的布拉卡村與斯皮納龍格島僅一水之隔,一箭之地,甚至隔海相望可以看到那邊的人在忙些什麼,但卻永遠無緣再次踏上家鄉,她會有怎樣錐心的絕望與淒涼?可是憂傷中我還是看到了溫情,哀婉中依然讀到了希望。我想這就是這本小說的魅力所在吧。

篇40:《島》讀後感

我讀了神祕的霧島,這本書,我很喜歡讀這本書,我來寫它的讀後感。

這本書首先腳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在周圍人的眼中,王玥就是一個奇怪的孩子,喜歡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還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他去看望大山腳下的外婆,但是不但沒帶回什麼山村土特產,但是帶回來一隻大烏鴉,而且那隻烏鴉做了個房子,而且她竟然花了半年時間在城外的一片荒地上開墾出了一座小花園,不僅種出了一顆傳說中的三叉樹,而且見到了一位隱居在附近黑樓中的巫婆。

聽到這個,你是不是覺得她很奇怪呢?

怪事還沒完,而且王玥已經經歷了四次轉學,但是這次轉學不是因爲他把一盒蟑螂帶到學校,嚇哭了老師,也不是因爲她上課和窗外的一隻鳥聊天而走神什麼的。而是因爲它她媽媽被提升爲XX區域總管,所以她每個月大部分時間都要在各個分店間跑來跑去,到處巡查工作,就意味着他沒辦法每天下班回家照顧王玥。所以王第四次轉學就轉到了外婆家,所在的李家莊成了鎮上唯一一所國小徐橋國小五年級一班的插班生。從此故事就開始了。

首先是講在一天早上,海上來了,大霧,王嶽來到海邊,聽到遠處有海豚的叫聲,就跑過去看,結果找到了一隻擱淺的小海豚。那隻海豚叫小安。王玥琪在海豚小安身上帶着烏鴉先生一起去了霧島,他們遇到了喜歡講故事的狗熊,守衛着月光草原的蟹隊長,又在“蝸牛路燈”的指引下到達了風之谷,併成功的通過了考驗進入了女王的宮殿,但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在等着他們,舞蹈中的章魚成像因爲自己老了,害怕死掉,就想吸取珊瑚女王藏在珊瑚礁中的能量,結果讓珊瑚女王——霧島的創造者生了病,王嶽和蝦醫生揭發了章魚丞相的罪行,章魚逃掉了,海豚們要去附近的一艘沉船裏找一找章魚,並把它趕出霧島。在海豚們出發之前,王嶽告訴小安,如果在沉船裏遇到了遇難者的遺體就把他們帶回來,因爲我們人類死了人要埋葬的,小安聽了就說,但可能帶不回來,但是我們可以把它密封在一間船艙裏,這也跟安葬差不多,王嶽同意了。小安進入船之後沒有發現章魚,但是在船長室中,船長的遺體抱着一個巨大的鸚鵡螺,這引起的小安的注意小安就把鸚鵡螺帶了,回來。王嶽打開一看,裏面竟是好幾封信,這位船長是個爸爸,他有一個孩子,是個女孩。這個女孩之前經常想要一個世界上最漂亮的鸚鵡螺爸爸就去給她找,結果這次找到了還沒帶回去,就遇難了。王嶽看完這些信,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那個女孩把這封信和鸚鵡螺還給她。

篇41:《島》讀後感

終於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讀了這本書--《島》。並不是因她很長很長,讓人捨不得翻頁。而是已經很久沒有讀書了,需要慢慢地品讀那字裏行間的驚喜與觸動。

還記得在圖書館拿下這本書時,它的封面很簡單。泛了黃的乳白色,悄悄的留下了每一個翻閱者的痕跡。圖書館那麼多書,書的名字華麗的、平凡的、抽象的、具體的琳琅滿目。每次去圖書館借書都真的很難決定要借哪一本,擔心接回去卻不想讀它的內容。這一次,真的很幸運,第一頁就讓人填滿了讀下去興趣。

故事講得是很早之前的希臘,因一直都很喜歡希臘,喜歡那湛藍的海水旁依傍着一排排並不整齊的白色房子。藍色的門就像希臘人藍色的眼睛一樣純粹。所以更多了一份樂趣去了解那裏水美,人性更美的生活。《島》講述着麻風病的折磨下,布拉卡人的生活發生的鉅變。由一個經歷了麻風病戰爭的老人的口述,讓阿里克西斯以及每一個讀者更真切的瞭解了那個時代人們的酸甜苦辣。書中的吉奧吉斯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一個熱愛教育和學生的妻子,兩個女兒-安娜、瑪利亞。可是生活卻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這個老人經歷着天堂地獄般反覆的痛楚與希冀。妻子被學校的一個男學生傳染得了麻風病被隔離到了布拉卡對面的斯皮納龍格島。從此兩個女兒失去了母愛,而這個老人通過每天來返死皮龍哥島,勉強讓老人能時常見到妻子。小女兒瑪利亞和媽媽的性格很像,很懂事,懂得照顧父親。而大女兒安娜一直都在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後來妻子因麻風病去世,給了這個原本堅強的老人致命的打擊。而後來安娜嫁給了當地很富有的安德烈斯。對於女兒嫁入豪門總算讓吉奧吉斯又一次感受了生活的一點甜。瑪利亞突然被檢查出麻風病不得已也被隔離了,讓老人又一次失去了一個親人。記過多年,幸的克里提斯醫生醫治,讓大多數麻風病人再一次回到了親人的身邊,而瑪利亞也在其中。可是正當吉奧吉斯再一次感覺到兩個女兒能與自己團聚的快樂時,安娜卻因愛上了丈夫的堂弟而被丈夫殺死,從此吉奧吉斯永遠的失去了一個女兒。這個堅強的老人一次一次的經歷着痛苦的折磨。克里提斯和瑪利亞結婚後,安娜的女兒索菲亞被瑪利亞和克里提斯收養。

故事裏講述了面對麻風病的折磨以及失去親人的痛苦時,生活還得繼續,人們表現出的堅強,以及彼此珍惜的感情。這本書不僅在於它強大的內容,也以貼切的形容讓語言更加耐人尋味。

《島》--很值得再次品讀。

篇42:島的讀後感

這是一本關於人性之愛、真愛的書,也是一本關於救贖和教導的書。

本書的敘事方法類似於《泰坦尼克號》,用了倒敘,只是講述人變成了主人公的外孫女-25歲的考古學畢業就業於博物館的阿麗克西斯,她與律所工作的男友埃德去希臘旅遊,獨自前往母親索菲婭諱莫如深的、曾經的麻風病隔離區-希臘克里特島海岸以北的斯皮納龍格島,聽媽媽索菲婭的姨媽瑪麗婭的好友佛提妮講述媽媽索菲婭、媽媽的媽媽安娜以及姨媽瑪利婭、外公吉奧吉斯一家生活、疾病、愛恨情仇的故事。

媽媽索菲婭的媽媽安娜貪圖富貴,嫁於富家莊園少主安德烈斯,卻愛上了丈夫的堂弟馬諾里,事情最終暴露後,丈夫槍殺了安娜,不到兩歲的索菲婭的生父成了不解之謎。索菲婭由性格與媽媽安娜完全不同、乖巧孝順、曾患麻風病的姨媽瑪利婭夫婦撫養成人。

正好是懂事知理、溫柔賢惠、孝順父親的瑪利婭和爲其治療麻風病的醫生克里提斯之間純潔、高尚的愛情,讓阿麗克西斯看到了男友埃德的自負、與自己隨性的性格迥異,決定放棄沒有真愛的愛情。

最大的啓示其實還是那個永恆主題:要嫁給愛情,不能嫁給“到結婚的年齡了”、“物質條件”等等外在的東西。《島》最後也作了點題:“最後,她看不到恥辱(外婆安娜畸形的愛),只看到英雄主義(外婆的妹妹瑪利婭夫婦以及外婆的父親吉奧吉斯),沒有不忠,只有激情,沒有麻風病,只有愛!”

什麼錯愛?什麼不忠?什麼病痛?就只要是如尼采那本書-《人性的,太人性的》,就沒有錯,真愛真不是簡單的錯和對的問題!

篇43:島的讀後感

故事的時間軸拉的很長,經歷了三代人的血緣與愛。和姐姐安娜截然不同的瑪麗婭。她善良美好,對家和親人充滿愛,讓命運大體上沒有辜負她,但終究讓她歷經了失去的痛。感到慶幸的是麻風病隔離區讓她逃離了即將步入束縛一生的婚姻,遇見了醫生,一個真正屬於她的愛情。一直不理解是什麼造成了安娜高傲暴躁藐視一切的性格,她擁有完美的臉蛋,絕佳的演技,扶持自己走向高貴,也是自己將自己拉入地獄。她不明白什麼是滿足,總是渴望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背叛了愛情親情,給自己挖了墳墓。她們的父親吉奧吉斯一生木訥但值得尊敬,他的兢兢業業風雨無阻給克里特島的麻風病人帶來了希望,雖然失去了枕邊的摯愛,但是安慰的是有女兒瑪麗婭的存在。故事主線的主人公索菲亞,一個無辜的孩子,現在的母親。始終不敢面對自己的過去,女兒的存在讓她有勇氣面對她認爲恥辱的家族史,感恩在最後她接受了這一切,爲自己的無知和不知感恩而悔恨。

小說短小精悍,描述了希臘當時略顯成熟的民主政治,人人都有言論自由的權利,比當時封建的中國先進很多步。經歷了德國帝國主義的侵略,是一個民族的不屈,讓他們沒有屈膝。今天的也可以理直氣壯的中國,也值得我們驕傲。小說的時代背景遙遠但不陌生,給讀者親切的感覺。當我們面對未知和恐懼要有直面一切的態度,就用幻想的美好給自己加油打氣也挺好。

篇44:島的讀後感

一好書能給我們許多啓示和道理。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金銀島》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吉姆霍金斯出生在一個生活不是很富裕的家庭裏,他們一家以開旅館維持生計。書中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一個叫吉姆的孩子,從嗜酒如命,脾氣古怪的老海盜那兒偶然發現了一張埋藏寶藏的地形圖,這引起了當地的富翁勞尼先生的興趣。

爲了找到這些寶藏,他們駕駛了一艘船去荒島探險。不料,船上混入一夥海盜,他們在獨腳西爾弗海盜的策劃下,妄圖奪下船,獨吞寶藏。吉姆在無意中得到了這個消息,他配合利勞尼先生,正義的船員及醫生展開了鬥爭,最後終於戰勝了海盜一行人。

雖然我沒有同吉姆一起去探險,但是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地出現他們尋寶時的畫面,吉姆那正義的面容在我的眼前浮現。他在壞蛋面前顯得那麼善良,勇敢,他總能在大家的幫助下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他又是多麼的勇敢,他堅定的說出了西爾弗的計劃,這讓我非常佩服,一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能把陰謀告訴別人。

當然,這裏也有令我憤恨的人,西爾弗就是一個很好的列子,在他身上體現的只有虛僞,自私,他爲了自己能得到寶藏而不惜放棄所有人的生命,他們根本沒有爲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愧疚,沒有及時改正錯誤,反而錯上加錯。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什麼事都要勇敢的面對,不能逃避。

篇45:島的讀後感

一座絕望的島,

一座永遠沒有返還之路的島,

從那裏回望,可以望見家鄉,就一水之隔,一箭之地。

但永遠無緣再次踏上家鄉。

這種味道,是一個心願,是那些人百般糾纏,難以了結的心願。

多年來,阿麗克西斯發覺母親總是過分守護着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結結實實。阿麗克西斯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過去。她來到愛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令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色變的禁地,更是母親的禁地。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座島上。二戰期間,整個歐洲大陸烽火連天,硝煙四起。戰爭,毀滅,人心惶惶。但是在希臘的愛琴海邊,一座與陸地僅一水之隔的小島,荒涼竟也平和,仿若與世隔絕的另一個世界。

所有患有“ ”(一種破壞神經末梢的病,患者的某些部位會失去知覺)的`人都被送到這座島上。吉奧吉斯,唯一一個往返並知曉島上與陸上狀況的擺渡人,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他的妻子是一個備受尊敬卻不幸被 感染的女教師伊蓮妮。吉奧吉斯親自將她送到了這座島上,不久後伊蓮妮病情嚴重去世了。他從此陷入了哀傷中。多少年過去了,女兒們長大成人,幸福只需臨門一腳。但是吉奧吉斯做夢也沒想到,上帝又一次毫無預兆地拋棄了他。母親的命運無法想象地降臨到了善良乖巧的身上。

再一次,又將親手徹底改變自己和女兒的生活,,護送着瑪麗婭向斯皮納龍格——那一去不回的旅程駛去,

對於瑪麗婭來說,她失去了即將舉行的婚禮,失去了她愛的人,在自己痛苦的同時,她更擔心父親吉奧吉斯會受到鄰居的排斥,因爲儘管 的傳染機率很小,可還是鬧的人心惶惶。幾年年後終於有可以治癒的藥物,大部分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多數都是身體畸形的人。

當瑪麗婭第一次踏上這座島,她恨透的這裏,因爲這裏無情的奪取了她母親的幸福,甚至也將奪去她的幸福,死亡似乎也絕對好過在這座島上的無期徒刑,可後來,她慢慢學會在這裏做一些有意義的是,幫助了很多不能自理的人,找到很多友誼,還有新的幸福。這座島也由黑暗變的充滿希望與光明。

這本書裏有濃郁的地中海風情,有深厚的克里特島文化,還有“ 人”這一特殊羣體的複雜處境,更有夫妻、姐妹、母女、戀人之間的深情厚愛,或沉鬱頓挫,或節制從容,歷經戰爭與病痛洗禮,抗爭着不公的命運,真愛與勇氣以及包容閃現在這些偉大而又平凡的人們身上,代代相傳。戰爭降臨,疾病襲來,沒有人放棄生命,依然堅強的活着,爲的只是那荒涼禁地中的一絲光明。

篇46:島讀後感600字

提到這種病,我和許多人一樣,心中充滿了恐懼。對於麻風病人,好像與生俱來的,我更是有一些厭惡的感覺。真正使我轉_度的,就是英國作家希斯洛普的這本小說——《島》。打開書本,驀然進入一個麻風病人生活的世界,在那些高尚的、孤獨的、痛苦的、善良的、慈愛的人性光輝照耀下,我才真正感到了自己內心的灰暗,感到曾經給予那些麻風病人的偏見與殘忍。

書中的小島,名叫斯皮納龍格,位於地中海克里特島的北端,儘管與對岸的布拉卡僅一水之隔,但是,在1903至1957的50多年時間裏,這裏卻是希臘人談虎色變的麻風病隔離區。故事的線索是布拉卡村莊的一戶人家,丈夫吉奧吉斯是一個往隔離區運送物資的船伕,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伊蓮妮和小女兒瑪麗婭相繼感染上了麻風病,不得不先後把她們運送到島上。小說以沉重的筆調敘述了麻風病給這個家庭造成的傷害,在悽婉悲涼的故事情節裏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兩面:光輝的一面,以及陰暗的另一面。

人性的光輝一面,主要體現在島上的麻風病人身上,他們本身的善良、仁愛、自律以及不甘沉浮、頑強生存的精神值得我們讚美。人性的光輝一面,還體現在一部分麻風病人的親友身上,他們對待麻風病親人的不離不棄、無私關愛同樣令人感動和敬佩。而人性的另一面,醜惡的一面,則集中體現在這戶人家的大女兒安娜的身上,安娜身上的好逸惡勞、愛慕虛榮、貪圖富貴以及自私、冷漠、_的品性令人髮指。她本身應該也是一個受害者,但是她對待母親和妹妹的態度,則完全暴露出她美麗外表之下的醜陋和齷齪。小說的主題是深刻的,作者犀利的筆鋒,還觸碰和鞭撻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陰暗面:比如二戰時期希臘社會對待麻風病人的普遍歧視,比如那些社會上層人物對待貧苦人民的傲慢無禮和虛情假義,比如整個戰爭年代——世界的狂亂、喧囂、冷酷和道義危機。

篇47:島讀後感600字

對麻風病人的歧視,中外亦然。《聖經》中有這麼一句話:“皮肉上長有麻風的,他是麻風病人,他是不潔淨的,牧師將他定爲完全不潔淨。得麻風病的人,他的衣服要撕裂,頭髮也要剃光,蒙着嘴巴,喊叫道:‘不潔淨了!不潔淨了!’”幾百年來,教堂裏一直在重複着這段話。麻風病人,無論是男是女,還是小孩,都應該與世隔絕,這種教義早已根深蒂固,被人們認爲是天經地義的。儘管在上個世紀,我們就發明了可以治癒麻風桿菌的氯苯藥物,對麻風病進行過廣泛地宣傳,但是直到今天,在我們許多人的潛意識裏,還是把麻風病人、艾滋病人當作社會的陰暗羣落進行防範,歧視、冷漠和排斥依然無法消除。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在科學和物質方面確實得到了驗證,但是在人際的關懷與愛護方面,卻還顯得那麼蒼白、脆弱和令人困惑。

小說中的“島”,既不是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的桃花源,也不是消散在歷史煙雲中的邊城古鎮,更不是莫言小說裏荒誕不經的六畜輪迴的高密東北鄉,而是真真切切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心中對愛的隔膜和疏遠。斯皮納龍格人被社會孤立,拋進黑暗無邊的大海中,時時面對着死亡的吞噬,但是他們卻並沒有放棄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樂趣,他們對社會沒有一味地抱怨,而是有序地組織起來,依靠民主和自律的原則,自給自足、互幫互助、幸福頑強地生活着,創造出了人間的奇蹟。無疑,人性的光芒照亮了黑暗,孤島不“孤”,因爲打破了愛的隔膜,這些身處逆境的人們最終實現了生命的救贖。

英國衛報給這部小說的評語是:在最悲涼的情節裏,也始終能看到希望。巧合的是,這部小說的女主角——瑪麗婭和她的養女索菲婭,她們的名字,在西語中會自然讓人聯想到“聖潔”與“智慧”的意思。我想,讓我們在這部小說裏既唏噓落淚又反省自責並受到激勵的,不正是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對“愛與智慧”這一人性光芒最真誠的嚮往嗎?!

篇48:《島》讀後感800字

正如該書開篇沒多久就寫的一樣“孤單不意味着孤獨,即使你身處人羣裏,卻可能非常孤獨。”一句話奠定了全書的基調。如果文章有顏色,它一定是灰色。

在教徒中,患有麻風的疾病人被視爲不潔淨的人,是被上帝摒棄的人。而島上的居民就是生活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一條河,兩個島,兩個世界。

整本書都在講述着悲傷、絕望、試煉、希望和再次絕望,每一次劇情的跌宕都牽扯着我的心境。就在我滿以爲經歷過患難之後就會迎來平安,卻不想,又一次的陷入了另一個深淵。但一次次的磨難都沒能打敗內心堅定的人。就像聖經中寫的。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故事中每一個人的愛情都有所相同,又都有所不同。相同的甜蜜,相同的喜樂。卻又有不同的苦難。正所謂歡喜的事情都相同,但悲傷的事,各有各的悲傷。

安娜的愛情起初是甜蜜的,是幸福的,但因着環境的成長,導致了最終的悲劇。這悲劇讓人覺得可憐之餘又是理所應當發生的。

“許多話,他練習過許多次,可是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他只能用無聲的手勢表達他的情意,而對於馬麗婭來說,這雙握着她的手,這輕輕地握着她冰涼手指的手,比任何語言都親密,都更明白地表白了愛。”馬麗婭的愛情是壓抑的,也是偉大的。她從未想過未來,在她的心中有各樣的責任。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

人們都需要未來,即使他們沒把握這會帶來什麼。

故事的最後,那位老父親—吉奧吉斯,終於被上帝接走了。他的一生,先是失去了妻子,又失去了大女兒。一生都在服務於他人。在生命的最後,在二女兒和外孫的陪伴下離開了世界。他一生遭受了那麼多的不幸,卻從未有過抱怨。

他們的家庭中,有麻風的疾病人,有通姦犯還有謀殺犯。但是,他們之中也一樣有英雄的存在,在和病魔和命運鬥爭的勇士。他們從來不抱怨,從來不否認誰,只是默默的承受痛苦。

願我們每人都能有戰勝自己本性的力量。

篇49:《島》讀後感800字

暑假賦閒在家,除了書畫塗鴉,就是讀閒書。《島》是英國著名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處女作,作爲一本風靡全球的暢銷書,跌宕曲折、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讓我昨夜迫不及待地熬夜讀完了大結局。讀完之後我唏噓不已,意猶未盡。

一個身世之謎引發了一個過往的融合了愛恨糾葛的淒涼故事。在希臘的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小島,圍繞麻風展開的家族故事如剝洋蔥一樣地層層展開,充滿悲情和懸疑的故事情節緊緊地揪着我的一顆原本易感的心。

當年,談虎色變的麻風讓一些人的生活被毀又被重建。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所有的麻風患者都是被判了死刑的一羣人。大量的麻風感染者被強制送到斯皮納龍格島隔離。他們不僅要忍受病體折磨,更要命的是,從此永遠與自己的親人朋友隔離到孤島上,孤獨地等待不期將至的死亡,還要備受對麻風這種所謂“污穢”之病曲解的精神折磨。是消極地等待死亡降臨,還是積極地重建自己的生活,過好當下呢?我所看到的是在那樣一個“污穢荒涼”的不祥之地,也開出了燦爛的鮮花。在最悲涼的故事情節裏,我始終能讀到希望。

伊蓮妮和她的二女兒瑪麗蓮,在同一個家庭裏出現的兩個很不幸的麻風患者,在不同的時間被隔離上島。她們都那麼年輕、美麗、善良,又都那麼勇敢堅強地面對了原本她們自己都以爲無法面對的島上隔離生活,令人心生敬意。母親伊蓮妮最終不幸地病死在島上,女兒瑪利亞則最後幸運地治癒離開了孤島,她們對生活的重建和始終的熱愛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在一個家族傳奇的故事裏,我又讀到了愛情被毀又重生希望的那份揪心和寬慰。《島》裏講述的半個世紀的家族傳奇故事讓我想起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兩者有些類似又有所不同。《島》裏面,同樣的父母養育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漂亮女兒。

篇50:《島》讀後感800字

《島》是圍繞着麻風的疾病展開的故事。麻風的疾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患者若得不到及時的救治,不僅會損毀容顏和軀幹,導致病人極其醜陋可怕,同時會造成永久的殘疾。《聖經》裏的描述,認爲麻風的疾病人是不潔淨的,是從地獄帶來的髒東西。

吉奧吉斯把自己的妻子伊蓮妮,自己的女兒瑪麗婭以及其他患有麻風的疾病的病人送上了斯皮納龍格島。衆多類似佩特基斯家庭因爲麻風的疾病成員的離去而變得動搖而殘缺。《島》只是描寫了衆多不幸故事中幸運的一個。

充滿女性魅力母親伊蓮妮,她不僅是一位稱職的母親,還是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對生活充滿熱忱,對工作盡心盡職,對他人滿是友善。就是這樣一位完美女性卻不幸染上了在當時還是藥無藥可治的麻風的疾病。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她沒有被打倒,而是微笑面對,爲斯皮納龍格島這個死亡之島留下了陽光。

善良美貌的妹妹瑪麗婭,她遺傳了母親伊蓮妮善良美好的品質,性格溫柔而嫺靜,隱忍而謙讓,遇事樂觀向上,從未停止與生活的抗爭,從未停止愛,並最終收穫了幸福。

自私貪婪的姐姐安娜,爲了榮華富貴轉瞬間拋棄了初戀安東尼奧,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大地主兒子安德烈斯的懷抱,她並沒有滿足眼前所得,而是吃着碗裏瞧着鍋裏,出軌安德烈斯的表弟馬諾里,最終導致自己的毀滅,留下了自己的女兒索菲亞,由妹妹瑪麗婭撫養長大。正所謂一脈相承,索菲亞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後選擇了逃避,拋下了年邁的養父母直至他們去世。古人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索菲亞在明白這個道理後良心受盡了煎熬,因爲自己的`一時的薄情寡義鑄成無法補救的痛苦和內疚。

迷茫的阿麗克西斯,索菲亞的女兒,安娜的外孫女兒,在面對有律師般嚴謹生活態度的男友埃德時如何走自己的路,困惑了,彷徨不前。都說家是避風的港灣,當她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尋找解決困惑的答案時,確是“一頭露水”。一個不成熟的母親只學會的隱瞞“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得嚴嚴實實”,也正因爲阿麗克西斯還是“打算問母親幾個關於她過去的問題”,由此引起了母親索菲亞對往事的思索並認識到自己的懦弱,母女一起成長。

勤勞可敬的父親吉奧吉斯,往返斯皮納龍格和布拉卡之間並知曉島上狀況的擺渡人。中國傳統父親的典型形象,話語不多,甚至有些許木訥,然而,他是家裏的中流砥柱,這是無可非議。家裏正是因爲有他,風再大、雨再大,家纔是家。斯皮納龍格島也正因爲有了吉奧吉斯的勤勤懇懇,恪盡職守,爲斯皮納龍格島和布拉卡村架起了橋樑,爲麻風的疾病人帶了生希望。吉奧吉斯的愛無需語言來表達,因爲他的愛是深沉的,他的沉默是愛的最好詮釋。

《島》其實就是生活中的磨難,它給了我們一種生活態度由絕望到希望,由痛苦到光明,一步步前行、尋找,直到重獲新生。

願我們的愛都能如此的強烈,無論疾病與健康,無論順境與逆境。

篇51:《島》讀後感800字

在首都圖書館的書架上無意中瞥見了這本幾個月前就在網上看到的《島》,曾經在網上買英文小說的時候就想買這本書的英文版回去試着看看,但它的中文版都不是很多,英文版就更加難以找到,於是便放棄了。之後的一段時間看着別的書,便漸漸忘掉了當初想看這本書的慾望,直到那天在圖書館無意遇見,纔開始了這本《島》的旅程。

《島》是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島》講述了希臘克里特島上以佩特基斯家族爲代表和麻風的疾病抗爭的故事。“1903年至1957年間,希臘克里特島海岸以北的斯皮納龍格島是主要的麻風的疾病隔離區。”對這本書的興趣由此介紹而起,麻風的疾病是一種慢性的傳染病,會導致患者面部浮腫,身上起不同大小的結節和斑塊,皮膚麻木,手指伸不直,口鼻歪斜,足部潰爛,面目猙獰。自古到今,不知會有多少人對於麻風的疾病人會感到一種醜惡、厭惡和不乾淨的感覺,自而對於他們的歧視,厭惡絡繹不絕,相信到現在也有很多人對於麻風的疾病人是這樣的一種態度。但我們在這本《島》裏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們的另一面,是作爲麻風的疾病人的他們內心善良互相幫助,渴求正常生活的一面,這些方面足夠讓每一位讀者感動,並因此對麻風的疾病人有不同的見解。

故事的線索由布拉卡的一個家庭展開,丈夫吉奧吉斯作爲一個船伕,擔負起了給斯皮納龍格島運送物資的活計,而他的妻子伊蓮妮不幸染上了麻風的疾病,被送到對面的隔離島上,伊蓮妮和麻風的疾病抗爭多年後不幸去世,過了些年,小女兒瑪麗婭也因麻風的疾病而被送到了斯皮納龍格島上,而她馬上就要開花結果的愛情也因麻風的疾病而毀於一旦,但瑪麗婭沒有放棄她的生活,從斯皮納龍格島上,她漸漸的重新收穫了自己的生活,還有她獨一無二的愛情。

小說從剛一開始便拉開大幕,給我們呈現了一幕幕悲涼、痛苦的場景,他們的生活被麻風的疾病摧毀,像世界的棄兒一樣,被送到隔離島上,等着死亡,那裏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沒有家人陪伴左右,從此和島上的其他麻風的疾病人一起生活,一點點的,和過去種種正常的生活告別。看着書裏的文字,我們彷彿看到了斯皮納龍格島上的人們剛開始絕望而無助的眼神,被疾病的痛苦折磨的神態,年紀不大卻蹣跚的步履,他們中有些人的皮膚在一點一點的潰爛,神經末梢一點一點的失去知覺,身上的斑塊越來越大。可雖然是在這種悲涼的情境下,作者卻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體現出另一幅畫面,這幅畫面中,用人性陰暗的一面,襯托了無數人性中崇高和善良的另一面。

小島上儘管都是被隔離的麻風的疾病人,但是他們堅忍善良,不輕易放棄生的希望,他們和外面世界的人們一樣,選舉出了小島的領導者,領導者帶着大家,創造了一個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他們創造出了自己的生活,不管來到這裏之前他們是貧是富,社會地位如何,來到這裏之後,大家團結一心對抗病魔,小島上充滿了信任、友愛、團結、善良、高尚、純潔和質樸,斯皮納龍格不是“隔離”“骯髒”“絕望”的代名詞,而是代表着逐漸上升起來的希望和重生,這樣的變化,離不開兩任島主不停的爲島上的人們爭取物資和利益,帶給的是大家生活的希望,也離不開拉帕基斯和克里提斯醫生的獻身和堅持,他們不斷往返甚至居住在島上,潛心研究對抗病魔的藥物,最終把重生帶給了島上的每一個人,他們把島上的每個麻風的疾病人都帶回了布拉卡,帶回了外面的正常生活中。

吉奧吉斯,一個普通的船伕,多年以來無私的來往於布拉卡和斯皮納龍格島,給島上的麻風的疾病人們運送所需物資,補給他們的生活,伊蓮妮,一個執着於給孩子們教育的偉大教師,即使被送到斯皮納龍格,還是不忘記繼續教給島上的人們知識,直到她生命的最後階段。瑪麗婭,吉奧吉斯和伊蓮妮的小女兒,善良溫柔,自立堅強,對於到斯皮納龍格島上生活,她有過痛苦,有過絕望,有失去過熱情的時刻,但卻始終對生活抱有希望,以至於她重獲了回到布拉卡的機會,還獲得了和真正的愛情重新相遇的時刻。作者在這個故事裏面將這座島剛開始就描述成了一個恐怖的地獄,拆散了一個又一個的家庭,但同時,作者也用這座島作爲基礎,譜寫了太多的希望和愛,太多崇高的品格,太多那些擁有崇高品格的人們,是他們的堅持和愛,一步步的將麻風的疾病打倒,一步步的重獲新生。

在崇高善良的對面,有那麼一部分的陰暗,佩特基斯家的大女兒安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貪圖富貴、驕縱跋扈、冷漠淫壞的品性讓她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結局。在二戰期間人們對於麻風的疾病人的普遍嫌棄和歧視,社會對於貧苦人民的放任和無禮,讓這個對陰暗面的批判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麻風的疾病人之間互相的支持和愛。他們就算再痛苦,都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也沒有抱怨過社會對他們的不公,即使這個社會真的對他們有很多不公,他們爲自己爭取了利益和物資條件,他們創造了一切斯皮納龍格島上的生活,使它看起來與外界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積極的配合治療,甚至在不知當時的藥物是否能夠治好他們的病時,一些人也毅然決然的充當試驗品,去配合藥物的研究,纔有了日後治療麻風的疾病研究的成功,正是通過他們的堅忍,和這無處不在的無限的和無形的愛貫穿於他們之間,纔有了最後的幸福時刻。

英國衛報給這部小說的評語是:在最悲涼的情節裏,也始終能看到希望。我想,我們最希望的生活就是這樣吧,不管多坎坷的逆境,不管有多悲劇,我們都要始終抱着希望,迎接一切我們生活裏的事情,不管好的還是壞的,只要心裏存着那份感恩和勇敢,就始終會有希望,當然,還會有那份偉大而無形的愛。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