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12W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多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作者米蘭·昆德拉最負盛名的作品。描寫了托馬斯與特麗莎、薩麗娜之間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性愛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說。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算是我對米蘭·昆德拉作品的初次閱讀。

魯迅先生在書中曾說:細細品讀,是一種吸收,一種灑脫,一種愉悅,一種輕鬆,一種情懷。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就需要我們這般去做。這本書中曾寫道:人總有胃痛或心痛。胃痛的話,我們就多吃點飯;心痛的話,我們就多找些簡單的快樂。也不要去管生命是輕了還是重了,重就勇敢地扛起,輕就累累地抓住。是啊,沉重,是每個人都想擺脫的,然而當失去那份沉重的時候,那生命的輕,是你能承受的嗎?重與輕是相互轉換,不斷變化的。歷史上一些人看似在承受生命之重,實則在他們心中有着我們無法體會的生命之輕。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着塑像,終於留下了傳世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這些人都遭受了生命的磨難與挫折,可是並沒有被其壓垮。他們的所作所爲像極了書中所寫的一句話: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處於當下社會的我們,不更應該如此嗎?我們不應害怕生命之重,因爲那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們也不應體會生命之輕,否則你將會一事無成。我們只有將重與輕辯證的融於自身,才能讓自己的外表和內心一樣強大,從而在複雜的社會中闖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道路。

一本好書,不是給我們一個答案,而是提出一些很好的問題,讓每個人用自己持續的時間去體會。而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讓我們體會到了———時間的另外一個同義詞,就是生命。那麼你呢?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2

終於又有時間讀點書了,感覺真好,淡淡的日子,淡淡的過,似乎曾經也這樣提到過!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度過了第一部分第16節,終於讀到了輕重的啓示!細加掂量的決斷與命運之聲聯繫在一起;重、必然和價值是三個有內在聯繫的概念:必然者爲重,重者纔有價值。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人的偉大在於他扛起命運,就像用肩膀頂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樣。人只有一次生命,絕無可能用試驗來證明假設,因此他就永遠不可能知道爲自己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對還是錯。

我們都覺得,我們生命中的愛情若沒有分量、無足輕重,那簡直不可思議;我們總是想象我們的愛情是它應該存在的那種,沒有了愛情,我們生命將不再是我們應有的生命。我們都堅信,滿腹憂鬱、留着嚇人的長髮的貝多芬本人,是在爲我們偉大的愛情演奏“Esmusssein!”

“如此必然的決定依賴的卻是這樣偶然的愛情。”

我的生命裏多了太多的偶然,然而卻沒有一次讓這些偶然成爲必然,或許生活已經告訴了我必然的答案,只是我不知道,我無法接受,我不想承認這必然的結果!

如果和你的相遇一切從必然開始,那麼過程中能否出現偶然的驚喜嗎?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3

一開始就被圖書的書名給吸引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很自然變想起了以前課文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沒有鴻鵠之志,也不喜歡轟轟烈烈。我向往平淡、靜謐。所以一看到書名,靜靜的、淡淡的,很好奇是什麼樣的內容會成爲昆德拉的代表作呢?好吧!我沒有看懂,不知道這書到底是要講什麼?

文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且印象很深刻,“特蕾莎是被人放在籃子裏順水漂流送他身邊的”,到底是托馬斯救了特蕾莎還是特蕾莎挽救了托馬斯。

《輕》中還談到了對愛情、人的心理、政治,腦子不夠用。無法理解,看不懂。但是這個書呢,就會讓你繼續看下去,直到看完還要繼續看一遍的魔力。還有一段文字有點印象,記得不清。所以從網上摘錄了下來,分享一下。

這完全是一種無我的愛:特麗莎不想從卡列寧那裏獲取什麼,從未要求他給予愛的回報

她從未問過自己那種經常折磨人類情侶的問題:他愛我麼?他是不是更愛別人?他比我愛他愛得多麼?也許我媽所有的這些關於愛情的`問題,這些度量,測定,試探,以及對愛情的挽救,都有一個附加的效果,就是把愛情削弱。也許我們不能愛的原因,就是我們急切的希望被人愛,就是說,我們總是要求從對象哪裏得到什麼東西(愛),以此代替了我們對他的無所限制和無所求取,除了他的陪伴。

一個問題就像一把刀,會劃破舞臺上的景幕,讓我們看到藏在後面的東西。事實上,這就是薩賓娜向特麗莎解釋的自己畫作的準確意義:表面上是明白無誤的謊言,底下卻透出神祕莫測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