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人間失格》有感多篇

讀後感9.22K

讀《人間失格》有感多篇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一

留在我眼中《人間失格》可能是唯一一本,對於我來說,如果你看不懂,或者是剛看過之後對此嗤之以鼻的人,說實話,我是羨慕你的。

或許你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有多少人曾經抱着這本書在深夜裏哭泣,一次又一次指着封面的太宰治告訴自己“不要極端”、“不要抑鬱”、“不要像這個人”一樣的說教。你們可能會對此嘲笑、諷刺、譏諷,甚至很討厭這樣的人。但是,我只想說如果你不曾跌落塵埃裏,你們又怎麼會了解那種被世界擊倒在地的絕望。

《人間失格》是主人公葉藏在看到自己年輕的時候三張照片的感想爲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分別介紹了葉藏的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寫了主人公葉藏爲了逃避現實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嗜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其實,讀完《人間失格》我一瞬間的反應是不知道爲什麼有一種被救贖的快樂。那時的我才知道原來世界上不僅僅只有我自己有那麼消極的想法。我並不認爲讀書一定要從中學到什麼纔是好書。我反而認爲在一本書中能從作者的筆鋒中看懂自己,這纔是讀書尤爲重要的。

所以我們需要感謝太宰治,感謝一個和自己抗爭了一生的人,用最後的勇氣,爲所有在未來或許將投入這漫長戰爭中的後來者們,留下了這樣一首輓歌。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二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無賴派小說,第一遍閱讀《人間失格》,確實令人費解,感覺這種書簡直就是教壞孩子,反對社會的典型例子嘛,但讀完這本書並瞭解了作者的生平之後,我想太宰治還真是個怪人,平生追求過五次死亡,他到底爲什麼一直在極致的追求死亡呢?

我一直都想不通爲什麼像主人公葉藏這樣的人對美好純潔的人或物避而不見,一直沉迷於人們避而不及的東西,比如吸菸、喝酒,最後竟然淪落到靠着毒品才能維持清醒,繼續工作。葉藏生而富裕,聰慧,帥氣,他的出身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但是他從小到大卻靠着精湛的演技矇蔽着身邊的每一個人。他是父母眼中的乖寶寶,他對於父親要給自己買禮物都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還是是同學眼中的開心果,他會假裝滑稽,做奇怪的事情逗笑身邊的同學;直至成年以後,他還是女人眼中的知己。葉藏有着一張帥氣的臉龐,許多女人都爲之傾倒,葉藏讀書時期的同學竹一就曾預言過葉藏此生會被女生所迷戀,譬如和女服務員常子、報社記者靜子同居,和香菸店老闆女兒良子結婚。

人間失格即喪失做人的資格,歐美地區的譯名爲《NOLongerHuman》:不再是人。不再是人,那會是什麼,世間無非就三種:人,惡魔,神。仔細想想的話,葉藏或許三種都是。書里老板娘說過一句話: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爲人機靈,只要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喝了酒,他也還是神一樣的好孩子。葉藏就是太宰治,太宰治就是葉藏。在絕望中破碎希望,在頹廢中凸顯人性。

我九年級時聽過一場演講,裏面有一句話:生而爲人,我很慚愧。當即對這句話就印象深刻。之後我開始想,生而爲人,我能做什麼,有的時候我很討厭自己,恨自己的無用,迷惘,無力,可即便是這樣,卻還是在生活的泥沼裏越陷越深,在溫柔與純粹的生死劫中不知何去何從。思想或許是上帝賜予最有力的力量,我理性的想着,只是想着,沒有行動,獨自彳亍在一片看不見光的絕壁上。未來與希望,勇敢與怯懦,美好與苦痛,往往我只擁有後者,不因別的,只因自卑。《人間失格》裏,葉藏察覺到了社會的醜惡和人性的扭曲,對同樣身爲人類的自己感到自卑,可如果他將這點顯露到世人眼裏,只會遭到世人的譴責,所以他把自己隱藏的很好。難道自卑就這樣不堪嗎?葉藏這樣做就是智慧的選擇嗎?

《人間失格》是一面照出幽靈的鏡子,每個活在世上的人都會由它照出自己要麼模糊,要麼變形的面孔和影子。如今中國處於陰霾中,有人藉此機會賺取國難財,有人挺身而出,有人正道直行,有人藉機散佈謠言。怎能簡單地說人性是善,或是惡?

又孤獨又傷感,又迷惘又絕望,自暴,自棄,自虐,這是我的人生。願這些苦痛掙扎,成爲你的良藥,去愛這世間萬物。世間件件事情都藏着委屈,每個人都有其陰暗面,只願世人不要埋在溫柔的偏激和歇斯底里中,看到人性中的純良,寬容足矣。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三

20xx年8月5日,我讀完了《人間失格》。

這本書由序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後記共五部分構成。其中序言和後記作者以第一人稱,訴說“我”看到了主人公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中間的三篇手札與照片對應,則是用葉藏的第一人稱來敘述了膽小懦弱的葉藏的經歷以及他爲了逃避這個世界而終日放浪形骸,最終一步步走向喪失爲人資格的自我毀滅之路。作者太宰治以纖細的文筆,書寫對人生的哀嘆與嘲弄。無奈與諷刺,憤懣與惆悵,陰鬱頹廢的毀滅美學的悲情演繹,表現了戰後日本人“精神”與“感官世界”雙重萎靡的傑作。

葉藏通過同學竹一,獲得了自己的信仰。他決心要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壓抑。但接踵而來的是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與批評,從小養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葉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種子還沒有發芽便已經死掉了。就連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屬於自己的愛情,也被這個社會所奪走了。當失去一切希望時,魔鬼便悄然來臨。葉藏最後還是敗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沒能讓他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人間失格》不是在描述一個悲傷的故事,它只不過借一個受害者的口吻來講述人類的醜惡,自私自利,好逸惡勞……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感受:我爲什麼要活着?來到這個世界我能做什麼?《人間失格》問的就類似這樣的問題,但我不希望你的選擇是和作者太宰治一樣的道路,逃避殘酷的現實與自身的力量不足,須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轟轟烈烈地幹一番失業,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個普通人。

在太宰治的心中,葉藏並沒有失去做人的資格,而是沒有渾渾噩噩做人的資格。他的身上難得有着善良與真誠,卻無法得到救贖。人性的光輝終究沒有照亮當時的社會,反而被無盡的黑暗所吞噬……

最後的這句話,送給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愈是敏感、愈是膽怯,愈會企盼暴風雨降臨得更加猛烈。”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四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走飯

你知道的,就是有人可以這樣輕鬆自然的談論死亡,彷彿在談論一日三餐、週末旅行。

生存並且不厭惡自己,並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痛苦這種東西,與生具來根植於一些人的心裏。生而爲人,我很抱歉。

1948年,太宰治寫下《人間失格》後便跳河_,《人間失格》無疑成爲天鵝之作。作爲一部典型的自傳體小說,故事的主人公大庭葉藏是太宰治人生軌跡的復刻。大庭葉藏近乎固執地認爲自己是一個“邊緣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與女友相攜自己雖然倖存卻因爲女友遇難而獲教唆_罪而鋃鐺入獄;他思想反動,參加非法的右翼社團;他終於靜下心與一個女子相愛並結爲夫妻,卻因爲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他選擇吸毒,不時尋找短見。後來,大庭葉藏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拋棄了整個世界,然而卻也可憐地被世界拋棄。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並不知道來到這個世界的好處何在,但有些人在發奮中奮鬥中尋找生命的好處,有些人卻從很早就開始正因迷茫而放下,我不知道是上天怎樣的安排,令這個原本富有才華的男生,這個臨死但是才38歲的男生的一生竟是如此悲愴?好在最後,他最後自己做了一回主,跳河身亡,生而爲人,他很抱歉,但是死去的太宰治並不知道,他會對更多的人抱歉,總是說是最不負責的選擇,就算是在宗教裏面,靈魂也是無法解脫的,而這些,不知道太宰治是否知道,他的靈魂又是否能夠逃脫那縱身躍下的冰河,每一世的功課總要做完,沒有做完的就算是想逃跑,大概也只是徒增留級的悲哀吧。

這是一個暴露負能量會被咪蒙小姐罵翻的時代,我們太需要顯現自己癡迷於讀書旅行健身的政治正確了,沒有人敢像《人間失格》一樣,把陰暗的自己撕碎了給別人看。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在凌晨三點和太宰治來一次精神碰撞,那麼你不願意再佯裝幸福。談到人生的真實狀態,我在本書裏也找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一句描述:

現在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只是一個談不上幸與不幸的存在罷了。何爲生活?

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五

8月5日,我讀完了《人間失格》。

這本書由序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後記共五部分構成。其中序言和後記作者以第一人稱,訴說“我”看到了主人公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中間的三篇手札與照片對應,則是用葉藏的第一人稱來敘述了膽小懦弱的葉藏的經歷以及他爲了逃避這個世界而終日放浪形骸,最終一步步走向喪失爲人資格的自我毀滅之路。作者太宰治以纖細的文筆,書寫對人生的哀嘆與嘲弄。無奈與諷刺,憤懣與惆悵,陰鬱頹廢的毀滅美學的悲情演繹,表現了戰後日本人“精神”與“感官世界”雙重萎靡的傑作。

葉藏通過同學竹一,獲得了自己的信仰。他決心要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壓抑。但接踵而來的是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嘲笑與批評,從小養成的弱小的性格也使的葉藏不敢反抗。信仰的種子還沒有發芽便已經死掉了。就連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屬於自己的愛情,也被這個社會所奪走了。當失去一切希望時,魔鬼便悄然來臨。葉藏最後還是敗在了世俗手中,陪伴了他一生的演技也沒能讓他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人間失格》不是在描述一個悲傷的故事,它只不過借一個受害者的口吻來講述人類的醜惡,自私自利,好逸惡勞……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感受:我爲什麼要活着?來到這個世界我能做什麼?《人間失格》問的就類似這樣的問題,但我不希望你的選擇是和作者太宰治一樣的道路,逃避殘酷的現實與自身的力量不足,須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轟轟烈烈地幹一番失業,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個普通人。

在太宰治的心中,葉藏並沒有失去做人的資格,而是沒有渾渾噩噩做人的資格。他的身上難得有着善良與真誠,卻無法得到救贖。人性的光輝終究沒有照亮當時的社會,反而被無盡的黑暗所吞噬……

最後的這句話,送給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愈是敏感、愈是膽怯,愈會企盼暴風雨降臨得更加猛烈。”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六

所謂的精神病患者,可以被視爲在爭奪自我的戰鬥中不準備徹底投降的人。

一直不喜歡看日本作家的書,我覺得幾乎所有的日本書籍都是我不願踏足之處,如果細細來品,可能也是有有趣的不那麼無聊的文字,但問題就在於他連我想拿起他的慾望都沒有,自然也就沒了下文。

就是這樣一個極度不愛日文的我,剛讀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前三頁就被深深吸引了,準確的來說是被震撼到!被葉藏的性格震撼到!被他的結局震撼到!

世上有很多東西是矛盾的,比如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又比如大庭葉藏的性格——懦弱的驕傲。對於現實,他很大程度上在選擇逃避,這是他的懦弱;關乎自身的他拒絕一切妥協,這是他的驕傲。殊不知,驕傲原是七宗罪之首。他必須得爲他所犯下的罪付出代價!生逢亂世有生逢亂世的疼,身處太平年間有身處太平年間的痛,葉藏的性格究竟是怎麼形成的文章中沒有說,我也無從知曉,彷彿與生俱來的他就是那個害怕人類的“怪物”,爲此他也下足了功夫去掩蓋這一缺點,儘自己最大所能的戴上丑角的面具去討好別人,掩蓋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欺人一時可以,一世談何容易!

難以再以謊騙討好別人生活下去的葉藏開始沉湎於藥物,女春,自殺……身體由此日漸消瘦,意志也更加墮落。身邊的人更是對他的這一系列行爲感到恐懼,最終他被送進精神病院。最終葉藏死於二十七歲。

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不會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輕輕鬆鬆舒舒服服,我們都在負重前行,沒有誰能很大程度上的好過於誰,別自己難爲自己,適當的揭露世界的缺點,適當的包容自己的缺點,別太過極端。極端的驕傲,極端的自卑……終會釀成大禍。

愛我所愛,行我所行,無問西東。

《人間失格》讀後感 篇七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走飯

你知道的,就是有人可以這樣輕鬆自然的談論死亡,彷彿在談論一日三餐、週末旅行。

生存並且不厭惡自己,並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痛苦這種東西,與生具來根植於一些人的心裏。時值四月,張國榮先生已經離開十四載,十四年前,他在遺書中寫下:“我一生沒做壞事,爲何這樣……”

生而爲人,我很抱歉。

並不是每個人的理想都有珠光寶氣的光澤,魯迅先生在《病後雜談》中寫到:“大願,原是每個人都有的……一位是願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個好看的姑娘,還有一個賣大餅的;另一位是願秋天薄暮,吐半口血,兩個侍兒扶着,懨懨的到階前去看白海棠”。如此陰暗的理想,聽起來卻不覺反感,“扶白海棠吐血”,竟有了些雅的味道。

相比之下,太宰治先生的理想就不僅僅限於“吐半口血”了,他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打開太宰治先生的履歷,除了獲獎,便是自殺未遂,直到39歲那年他終於如願以償。我沒有考證過太宰治是否真的患有抑鬱症,但毫無疑問,他的文字裏透着抑鬱傾向。人們說,這是“無賴派”文學。

太宰治的人生信條可能就是:如果沒什麼事的話,那我就去死一下。

第一次自殺,太宰治20歲。他在寄宿的家中服下大量的安眠藥,卻因爲未到致死量,自殺失敗。研究者說這次自殺是因爲他的學業不佳。

第二次自殺,時年21歲的太宰治與銀座酒吧的女招待殉情,這次同樣是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情人離他而去,太宰治卻被救了回來。這讓他一生都覺得揹負罪責。

第三次是太宰治26歲時,學業門門掛科,畢業希望渺茫,報考報社不及格,絕望之餘,便跑到山中上吊自殺,可是上吊的繩子卻斷了,太宰治悻悻而歸。

第四次是在1937年春天,得知妻子與人有染,他悲苦憤懣,帶着妻子前往羣馬縣水上村谷川溫泉,打算兩人結伴共赴黃泉。這次兩人也因藥量不足致死而倖存了下來。

連死都死不了,我有何用?

最後一次,就是1948年6月13日與山崎富榮的情死了。那時具有自傳性質的小說《人間失格》剛剛成書不久,太宰治已經開始屢屢咯血,病情惡化。據說投水之前,二人還服用了氰化鉀,看來這一次當真是決意赴死,39歲的生命,終於如願。

對於有的人來說,相比活着,死亡真的不可怕。

讀《人間失格》,能夠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掙扎與痛苦。然而卻絲毫不覺得同情,因爲“同情”總是給他人,而《人間失格》裏的種。種陰暗,總有一款適合你。就像張國榮先生在《異度空間》中所飾演的心理醫生,以爲看到的是“他人即地獄”,殊不知,自己纔是地獄。

我們每個人苟活於世,除了見諸於朋友圈的種。種正能量,總還有更多的陰暗情緒纏繞着我們。有時候你隱隱的感覺到了它,卻又難以具體描摹,甚至不敢面對,便放它匆匆溜走,如果你不幸並非生性樂觀之人,那麼諸多頹喪會更加肆無忌憚的在你內心肆虐。後來那些遊離的陰暗情緒在深夜流出你的腦海,幻化成一本《人間失格》。

對內心世界採取幾近白描的方式,毫不掩飾的告訴這個世界:我就是這樣卑躬屈膝的一個無賴,我過着混亂的私生活,沒有責任感,面對現實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我頗有才華卻不願有絲毫進益,我面目可親卻只是混吃混喝的皮囊……我唯一熱衷的事情便是死亡。

葉藏(書中主角)說,他是用“丑角精神”作爲對人最後的求愛,可他其實根本不會愛,因爲他缺乏袒露自己內心,或是探視他人內心的那點勇氣。葉藏在小的時候發現,自己佯裝一個蠢貨的時候,貌似會得到周圍人的認可與喜歡。於是他便走上了耍寶搞笑的道路,甚至當他發現“模仿勞埃德和大家寒暄的樣子,她們笑得更歡暢了”。從那往後,每逢鎮上播放勞埃德的電影,葉藏必坐在臺下,偷偷揣摩他的神情舉止。仔細回想的話,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都遇見過這樣依賴耍寶搞笑博得他人認可的人?甚至我們自己,是否也在某些時刻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站在高處的時候,莫名期盼自己會突然跌倒。

所以我們總是聽說,真正的喜劇大師,臺下總是沉默寡言,而真正出色的喜劇,都有那麼一絲悲涼的味道。陳奕迅的《浮誇》被很多人翻唱,我總以爲最出色的是王祖藍那一版,除卻技巧,我想是因爲王祖藍更能理解歌曲中所描述的“丑角精神”。

我沒有能力分析這種行爲背後的心理機制到底是什麼,就像我無法真正理解太宰治爲什麼如此執着於死亡。因爲在他人的記憶裏“我們所認識的阿葉非常率真機靈,若是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像天神般的大好人呢。”以及“我早就注意到你了。對,就是這種靦腆的笑,這是大有前途的藝術家特有的表情哦。爲我們的相識,乾杯!小娟,這傢伙是個美男子吧?可別被他迷倒哦,都是這傢伙來了畫塾,才害我淪爲第二美男子啦。”

可是,這些根本無法填補心靈上的空缺。太宰治說,沒辦法,我只是想死啊。

這是一個暴露負能量會被咪蒙小姐罵翻的時代,我們太需要顯現自己癡迷於讀書旅行健身的政治正確了,沒有人敢像《人間失格》一樣,把陰暗的自己撕碎了給別人看。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在凌晨三點和太宰治來一次精神碰撞,那麼你不願意再佯裝幸福。談到人生的真實狀態,我在本書裏也找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一句描述:

現在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只是一個談不上幸與不幸的存在罷了。何爲生活?

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