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外國文學名著讀後感

讀後感5.21K

第一篇:外國文學名著簡介

外國文學名著讀後感

外國文學名著簡介

古希臘、古羅馬文學名著 英國文學名著《荷馬史詩》 《威尼斯商人》

《伊利亞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奧德賽》《哈姆雷特》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奧賽羅》

《俄狄浦斯王》 《李爾王》

《美狄亞》《失樂園》

《阿卡奈人》 《魯濱遜飄流記》

德國文學名著 《格列佛遊記》

《少年維特之煩惱》 《唐璜》

《浮士德》 《名利場》

《陰謀與愛情》 《大衛·科波菲爾》

《格林童話》 《雙城記》

《西利西亞織工》《簡·愛》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荒涼》《德伯家的苔絲》

《牛虻》

法國文學名著俄羅斯、蘇聯文學名著《巨人傳》 《上尉的女兒》

《吝嗇鬼》《葉甫蓋尼·奧涅金》

《僞君子》《死魂靈》

《紅與黑》《欽差大臣》

《高老頭》《誰之罪》

《歐也妮·葛朗臺》《奧勃洛摩夫》《基督山伯爵》 《當代英雄》

《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

《巴黎聖母院》《安娜·卡列尼娜》《嘉爾曼》《復活》

《巴黎的祕密》《獵人筆記》

《包法利夫人》 《羅亭》

《茶花女》 《父與子》

《萌芽》 《鐵流》

《約翰·克利斯朵夫》《罪與罰》

歐洲其他國家文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神曲》 《大雷雨》

《十日談》《毀滅》

《女店主》《青年近衛隊》

《斯巴達克思》

第二篇:外國文學名著導讀

外國文學名著導讀

單項選擇:

第1題“如果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是著名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西風頌》)中的句子。 第2題“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場文學地震”的作品是(《百年孤獨》 )

第3題在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中,(索福克勒斯)有“戲劇界的荷馬”之稱號

第4題桃麗娜是(《僞君子》)中的人物。

第29題《巴馬修道院》的作者是(司湯達)

第32題在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中,(歐里庇得斯)有“舞臺上的哲學家”之稱號。

第33題福克納《喧譁與騷動》的書名來自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中的一段獨白。

第34題亨利·菲爾丁的小說(《湯姆·瓊斯》)被譽爲英國小說中結構最完美的作品。

第5題福克納《喧譁與騷動》的書名來自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 )中的一段獨白。

第16題(《等待戈多》)是貝克特的荒誕派戲劇的奠基之作。

第24題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題爲(《新生》)的詩歌和散文合集。

第25題“如果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是著名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西風頌》 )中的句子。 第28題福克納《喧譁與騷動》的書名來自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 )中的一段獨白。

第29題歐洲文學中第一個表現出“世紀病”特徵的浪漫主義形象的是小說(《勒內》 )

第35題開創“隨筆”這一文學形式的是(蒙田)

第36題(《禁閉》)是薩特的“境遇劇”的代表作。

第7題被柏拉圖稱爲“第十位文藝女神”的詩人是(d.薩福)

第8題“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場文學地震”的作品是(《百年孤獨》 )

第11題在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中,(埃斯庫羅斯)有“悲劇之父”之稱號。

第12題瑪絲洛娃是(《復活》 )中的人物。

第26題(《等待戈多》)是貝克特的荒誕派戲劇的奠基之作。

第29題“如果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是著名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西風頌》 )中的句子。 第30題(《等待戈多》 )是貝克特的荒誕派戲劇的奠基之作。

第31題亨利·菲爾丁的小說(《湯姆·瓊斯》 )被譽爲英國小說中結構最完美的作品。

多項選擇:

第5題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輝煌的代表,一直被看作是歐洲敘事詩的典範,它主要由(b.《伊利昂記》c.《奧德修記》 )兩大史詩組成。

第7題彌爾頓的三大詩作均取材於《聖經》,它們是(a.《失樂園》b.《復樂園》d.《力士參孫》 ) 第8題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是(c.索福克勒斯d.歐里庇得斯e.埃斯庫羅斯)

第9題“多餘人”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獨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形象,他們是(a.畢巧林b.別裏托夫c.羅亭) 第18題拜倫的一組“東方敘事詩”塑造了著名的“拜倫式英雄”,這包括(a.《異教徒》b.《萊拉》d.《海盜》e.《巴西里耶》f.《科林斯的圍攻》 )

第19題意識流小說流行於20世紀20——40年代的法、英、美諸國,主要代表作家有(a.普魯斯特b.喬伊斯d.福克納e.伍爾夫)。

第35題彌爾頓的三大詩作均取材於《聖經》,它們是(a.《失樂園》b.《復樂園》d.《力士參孫》 ) 第36題古典主義要求戲劇創作嚴格遵守“三一律”,即(b.情節c.時間d.地點)必須保持“整一”

第6題巴爾扎克“風俗研究”的分類整理方法又分爲的六個場景是(a.私人生活場景b.外省生活場景c.巴黎生活場景d.政治生活場景e.軍事生活場景f.鄉村生活場景)。

第8題莫里哀的《僞君子》的藝術特徵有(a.基本按古典主義“三一律”寫成b.典型的性格喜劇c.全劇結構緊湊,層次鮮明d.融會了各種戲劇因素)。

第30題“多餘人”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獨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形象,他們是(a.畢巧林b.別裏托夫c.羅亭) 第32題彌爾頓的三大詩作均取材於《聖經》,它們是(a.《失樂園》b.《復樂園》d.《力士參孫》 )

第33題拜倫的一組“東方敘事詩”塑造了著名的“拜倫式英雄”,這包括(a.《異教徒》b.《萊拉》d.《海盜》e.《巴西里耶》f.《科林斯的圍攻》)

第34題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輝煌的代表,一直被看作是歐洲敘事詩的典範,它主要由(b.《伊利昂記》c.《奧德修記》 )兩大史詩組成。

第37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家有(b.彼特拉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亞e.拉伯雷f.塞萬提斯) 第13題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是(c.索福克勒斯d.歐里庇得斯e.埃斯庫羅斯)

第15題哈代創作的“性格環境小說”代表了他現實主義創作的最高成就,主要作品有(a.《還鄉》b.《卡斯特橋市長》c.《德伯家的苔絲》e.《無名的裘德》 )

第16題荒誕派戲劇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國而後廣泛流行於歐美各國,代表性劇作家及作品有(a.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c.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

第32題古典主義要求戲劇創作嚴格遵守“三一律”,即(b.情節c.時間d.地點)必須保持“整一”

第34題莎士比亞創作的喜劇作品是(a.《仲夏夜之夢》c.《威尼斯商人》d.《第十二夜》)

第35題莫里哀的《僞君子》的藝術特徵有(a.基本按古典主義“三一律”寫成b.典型的性格喜劇c.全劇結構緊湊,層次鮮明d.融會了各種戲劇因素)。

填空題:

第6題列寧盛讚______列夫·托爾斯泰___的創作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第12題希臘神話的最大特點是______神人同形同性______

第13題荷馬史詩取材於古代關於______(希臘與)特洛伊______戰爭的英雄傳說

第14題歌德晚年的抒情詩代表作是___《西東合集》__,抒發了對宇宙、社會、人生的多方位的體驗和探索 第15題被稱譽爲“美國文學之父”的是______華盛頓·歐文______

第16題彼特拉克的詩作_______《歌集》_____在內容與形式上都爲歐洲近代抒情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第17題華茲華斯爲______《抒情歌謠集》______所寫的序言成爲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書。

第23題柏拉圖稱______薩福______爲“第十位文藝女神”。

第24題莎士比亞傳奇劇的代表作是______《暴風雨》______。

第25題“威塞克斯小說”屬於_______哈代_____小說創作中最重要的一類。

第26題“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雪萊名作____《西風頌》________中的詩句。

第27題柏拉圖稱______薩福______爲“第十位文藝女神”

第28題“感傷主義”是18世紀後半期的一個思想和文學流派,得名於斯泰恩的__《感傷的旅行》___。 第30題“透過粉飾,我發掘地獄”;“給我糞土,我變它爲黃金”是惡魔詩人__波德萊爾__的詩句。

第31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擅長採用___“復調”小說__的方法敘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體系

第1題_______《貝奧武甫》_____是中世紀早期英雄史詩中流傳迄今的最完整的一部史詩。

第2題19世紀英國三位著名的女性小說家是_____勃朗特三姐妹_______姐妹

第3題“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雪萊名作__《西風頌》__中的詩句。

第4題柏拉圖稱______薩福______爲“第十位文藝女神”。

第10題長篇小說____《復活》____是托爾斯泰世界觀轉變後最重要的作品。

第11題在法國啓蒙運動時期,_______狄德羅_____是《百科全書》的主編。

第12題“感傷主義”是18世紀後半期的一個思想和文學流派,得名於斯泰恩的__《感傷的旅行》___。 第14題_____庫柏_______是美國邊疆題材小說的開創者。

第15題被歌德認爲是“現存最偉大和最好的開場”的是喜劇作品_____《僞君子》_______。

第18題“我爲這樣做,整整用了兩幕,準備我的惡棍上場”,這句話出自____莫里哀________爲其一部著名的喜劇作品所寫的序言。

第19題華茲華斯爲______《抒情歌謠集》______所寫的序言成爲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書。

第20題除了《路加福音》,路加還有一部傑作______《使徒行傳》______被選入《新約》

第21題《新愛洛綺斯》的作者是_____盧梭_______。

第22題標誌着拉丁美洲文學的覺醒與崛起的是作品______《百年孤獨》______。

第23題彼特拉克的詩作__《歌集》_在內容與形式上都爲歐洲近代抒情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第1題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最初發表於_____1857_______年。

第2題薄伽丘的《十日談》中運用了__框架結構___的形式把一百個故事串聯起來,渾然一體。

第3題希臘神話的最大特點是__神人同形同性___

第4題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_____《玩偶之家》_______。

第5題“爲藝術而藝術”是__唯美主義__文學流派的藝術口號。

第6題標誌着拉丁美洲文學的覺醒與崛起的是作品_____《百年孤獨》_______。

第9題《巴黎聖母院》中的人物關係以愛斯美哈達爲中心形成了一個____“圓心結構”________

第10題“透過粉飾,我發掘地獄”;“給我糞土,我變它爲黃金”是惡魔詩人__波德萊爾__的詩句。

第21題蒙田是歐洲文學史上_______隨筆_____這一體裁的創始人。

第22題被歌德認爲是“現存最偉大和最好的開場”的是喜劇作品______《僞君子》______。

第23題阿蘭羅布格里耶的小說_______《橡皮》_____開拓了“物本主義”小說的先河。

第24題在法國啓蒙運動時期,______狄德羅______是《百科全書》的主編。

第25題華茲華斯爲______《抒情歌謠集》______所寫的序言成爲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書。

第27題彼特拉克的《歌集》,主要以______十四行詩(商籟體)______形式著稱

第28題《巴黎聖母院》中的人物關係以愛斯美哈達爲中心形成了一個_____圓心_______結構。

簡答和論述題:

第10題意識流小說

意識流小說流行於二十世紀20—40年代的法、英、美諸國,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國的普魯斯特(1871—1927)、愛爾蘭的喬伊斯(1882—1941)、美國的福克納(1897—1962),以及英國女作家伍爾夫(1882—1941)等人。意識流小說的基本美學原則是內在真實性,它的主觀性和非理性是非常突出的。從這個原則出發,意識流小說注重表現人物的意識活動本身,反對作者自己出面敘述故事,主張“作家退出小說”。意識流小說要求以作品中某個或某些特定角色的內心世界爲中心,按角色的性格、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和特定的客觀環境的要求來組織作品的內容。它具體的描寫方法主要是感官印象式的“自由聯想”與內心分析型的“獨白”與“旁白”,而這兩種方法往往在作品中交替使用。40年代以後,意識流小說作爲一種流派已不復存在,但意識流作爲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卻被許多不同傾向的作家所廣泛採用。

第11題超驗主義

超驗主義是產生於美國19世紀30至40年代波士頓地區,並具有廣泛影響的一股浪漫主義改革思潮,其基本精神是挑戰傳統的理性主義和懷疑論哲學,特別是挑戰作爲清教主義理論基礎的加爾文思想。代表人物是愛默生、梭羅和霍桑等人。1836年起,他們組成了一個非正式的,後來被人們稱爲“超驗主義俱樂部”的團體,不定期地就哲學、神學、文學等領域內的問題展開討論。1840年,愛默生與富勒共同主編的一份名爲《日晷》(dial)的雜誌出版,它是這個超驗主義團體的思想理論刊物,幾乎所有主要的超驗主義思想家和文學家都在上面發表過自己的理論文章和詩歌、散文作品。

第20題“湖畔派”詩人

“湖畔派”詩人是指18世紀末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柯爾律治和騷塞。他們對資本主義文明及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極爲反感,曾隱居於英國西北部的湖區,由是和得名“湖畔派”。他們的詩作或謳歌宗法式的農村生活和自然風景,或描寫奇異神祕的故事和異國風光,一般都是遠離社會鬥爭的題材。他們常常是通過緬懷中古時代的“純樸”來否定醜惡的城市文明。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謠集》於1798出版,這部詩集的序言成了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書。

第21題感傷主義

感傷主義是18世紀後半期的一個思想和文學潮流。得名於勞倫斯·斯特恩遊記《感傷的旅行》。它主要是因事而引起的情感抒發,其中不論寫人物心理還是談論敘述者自己的心情,都描繪得準確、生動和細膩。雖然斯特恩並非置理性於不顧,但是他追求感情經歷能帶來的愉悅,力圖從感情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在這點上他開了浪漫主義的先河,這就是爲什麼感傷主義是18世紀理性主義向19世紀浪漫主義過渡的一箇中介。

第22題“復調”小說

復調小說是前蘇聯學者巴赫金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時創設的概念。陀氏是世界公認的心理描寫巨匠,他善於通過人物非理性的潛意識,諸如夢境、內心分裂、反常心理等精神狀態,挖掘人物的心靈,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多重性。他還採用“復調”小說的方法敘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體系。 第37題七星詩社

“七星詩社”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詩歌流派。法國的人文主義文學開始於15世紀末,16世紀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義作家有貴族和平民兩種傾向,以龍沙等七人組成的“七星詩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後者。皮埃爾·德·龍沙(1524—1585)出身貴族,寫過許多愛情詩,成爲法國近代第一位抒情詩人,以他爲首的“七星詩社”對法蘭西民族語言的統一和民族詩歌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成爲古典主義的先驅。

第38題威塞克斯小說

“威塞克斯小說”是英國19世紀後期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哈代的系列小說。哈代把他的小說分爲三類:

1、羅曼史和幻想小說;2、機敏和經驗小說;3、性格和環境小說。其中屬於“性格和環境小說”的《還鄉》(1878)、《卡斯特橋市長》(1886)《德伯家的苔絲》(1891)和《無名的裘德》(1896)等7部作品是哈代現實主義創作的最高成就。這些小說都以英國西南部威塞克斯廣大的農村地區爲背景,所以又稱爲“威塞克斯小說”。 第39題三一律

“七星詩社”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詩歌流派。法國的人文主義文學開始於15世紀末,16世紀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義作家有貴族和平民兩種傾向,以龍沙等七人組成的“七星詩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後者。皮埃爾·德·龍沙(1524—1585)出身貴族,寫過許多愛情詩,成爲法國近代第一位抒情詩人,以他爲首的“七星詩社”對法蘭西民族語言的統一和民族詩歌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成爲古典主義的先驅。

第9題自然主義文學

自然主義文學首先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它的哲學基礎是孔德的實證主義,而把這一理論首先應用到文學上的是文藝評論家泰納。左拉(1840—1902)是自然主義文學主要代表人物,他受到龔古爾兄弟對人進行

病理分析的小說啓發,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義創作理論,在《實驗小說》(1880)、《戲劇中的自然主義》(1881)和《自然主義小說家》(1881)中,左拉強調採取純客觀的描寫態度反映現實,要求文學成爲單純記錄各種平凡瑣細事物的照相機。強調文學創作的科學性,從遺傳學和生理學去解釋人的思想活動和社會現象。主張作家應超越政治和道德,否定文學的道德觀念和社會作用。

第13題存在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文學20世紀30年代末期產生於法國,而後流行於歐美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它的基本特徵是:善於描寫世界與人生狀態的荒誕性,表現人在絕望境地中的精神自由;有很強的哲理性,使文學趨向哲學化。法國的讓-保爾·薩特(1905—1980)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學創作的鼎盛期是40年代後半期到60年代,這期間他獨創了一種新的戲劇體裁:“境遇劇”,這種戲劇在舞臺上展現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劇中人所進行的自由選擇。阿爾貝·加繆(1913—1960)也是重要的存在主義作家,其小說《局外人》(1942)塑造了“荒誕的人”形象,《鼠疫》(1947)對荒誕哲學作了形象詮釋。此外,美國的諾曼·梅勒、索爾·貝婁以及英國的威廉·戈爾丁等也是具有存在主義傾向的作家。

第17題“二希”文化

“二希”文化是指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hellenism & hebraism)的合稱,它們構成了整個歐洲文學發展的基因。古希臘文學體現了個體本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的人本意識,成爲歐洲文學的文化內核之一。古羅馬文學繼承了古希臘文學的傳統,但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追求服從於國家、民族、集體的利益。後來的古羅馬文學中理性化的文化觀念與希伯來-基督教文化觀念相契合,形成了尊重理性、崇尚自我犧牲和忍讓博愛的基督教人本意識,它是以後歐洲文學的文化內核的又一層面。文學史家朱維之教授曾形象地把“二希”文化比喻爲哺育西方文學成長的兩個乳房。

第26題感傷主義

感傷主義是18世紀後半期的一個思想和文學潮流。得名於勞倫斯·斯特恩遊記《感傷的旅行》。它主要是因事而引起的情感抒發,其中不論寫人物心理還是談論敘述者自己的心情,都描繪得準確、生動和細膩。雖然斯特恩並非置理性於不顧,但是他追求感情經歷能帶來的愉悅,力圖從感情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在這點上他開了浪漫主義的先河,這就是爲什麼感傷主義是18世紀理性主義向19世紀浪漫主義過渡的一箇中介。

第27題新小說派

新小說派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法國出現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它的基本特徵是:熱衷於對“物”作細緻的描寫,有“物本主義”傾向;刻意追求結構的“新”,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結構規範;大膽進行語言革新,運用表現視覺的和描寫性的詞彙進行文學創作。娜塔麗·薩洛特(1902—)的論文集《懷疑的時代》(1956)是新小說派的宣言書,她的代表作是《無名氏肖像》(1948)。阿蘭·羅伯-格里耶(1922—)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橡皮》(1953)開了“物本主義”小說的先河,代表作是《窺視者》(1955)。米歇爾·布托爾(1926—)的《變》(1957)和克洛德·西蒙(1913—)的《弗蘭德公路》(1960)都是新小說有代表性的作品,西蒙的創作發展了新小說的表現手法。

第31題廢奴文學

在美國獨立革命到南北戰爭時期,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廢奴運動。廢奴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映成爲十九世紀上半葉美國文學的重要主題,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早期廢奴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愛默生的著名詩篇《波士頓頌》,朗費羅《廢奴篇》詩八首,梭羅在的政論《論公民的不服從》等等。廢奴文學以反對美國南方的蓄奴制和反映黑人悲慘生活爲主要內容,希爾德烈斯的長篇小說《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湯姆大伯的小屋》是廢奴文學的主要代表,尤其是後者,對社會發生了重大影響,斯托夫人曾被林肯總統稱爲“引起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第38題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是德國啓蒙運動深入發展,它發生在1770年—1785年之間,因這場運動的參加者克林格的劇本《狂飆突進》(1776)而得名。這場運動在反封建和強調文學的民族性方面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標誌着德國資產階級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赫爾德是這一運動綱領的制訂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則是這一運動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對整個德國社會挑戰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語),代表作有《強盜》和《陰謀與愛情》。歌德的劇作《葛茲?封?貝利欣根》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深刻體現了“狂飆突進”運動的時代精神。 第39題騎士文學

騎士文學是歐洲中世紀騎士制度的產物。騎士的信條是“忠君、護教、行俠”以及效忠和保護女主人。騎士文學的主要體裁:騎士抒情詩和騎士傳奇,前者以普羅旺斯詩歌爲代表,《破曉歌》;後者按題材分爲不列顛系統、拜占庭系統和古代系統,尤以不列顛系統的《特里斯丹與伊瑟》最爲著名。騎士文學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寫、情節離奇的浪漫風格對歐洲近代抒情詩和長篇小說創作有深遠的影響。

第17題黑色幽默小說

黑色幽默是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小說流派,其名稱源於美國作家弗裏德曼編輯的一本短篇小說集《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有海勒、馮內古特、品欽、巴思、巴塞爾姆等,他們在思想上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在創

作中表現世界的荒謬、社會對人的異化、自我掙扎的徒勞;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趨於分裂,成爲帶有悲喜劇雙重色彩的“反英雄”。在藝術上它拋棄了傳統小說的嚴謹結構和敘事原則,將不同時間、地點發生的事件剪接在一起,筆法則富於反諷意味,語言經常打破一般語法規則和固有的詞語搭配習慣。

第18題荒誕派戲劇

荒誕派戲劇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國而後廣泛流行於歐美各國。20年代流行的超現實主義文學和40年代興起的存在主義文學都對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荒誕派戲劇在內容上表現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誕不經;在藝術手法上則打破傳統的戲劇結構,用不合邏輯的情節、性格破碎的人物、機械重複的戲劇動作和前言不搭後語的枯燥語言來從總體上突現世界荒誕的根本主題。這一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劇作家和作品是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和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第19題流浪漢小說

流浪漢小說是歐洲近代小說的一種模式,一般採用自傳體形式反映社會現實,主人公的生活經歷和廣闊的社會環境的描寫交織在一起,人物形象的塑造比較突出。西班牙最有名的流浪漢小說是無名氏的《小癩子》。 第20題七星詩社

“七星詩社”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詩歌流派。法國的人文主義文學開始於15世紀末,16世紀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義作家有貴族和平民兩種傾向,以龍沙等七人組成的“七星詩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後者。皮埃爾·德·龍沙(1524—1585)出身貴族,寫過許多愛情詩,成爲法國近代第一位抒情詩人,以他爲首的“七星詩社”對法蘭西民族語言的統一和民族詩歌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成爲古典主義的先驅。

第36題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是德國啓蒙運動深入發展,它發生在1770年—1785年之間,因這場運動的參加者克林格的劇本《狂飆突進》(1776)而得名。這場運動在反封建和強調文學的民族性方面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標誌着德國資產階級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赫爾德是這一運動綱領的制訂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則是這一運動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對整個德國社會挑戰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語),代表作有《強盜》和《陰謀與愛情》。歌德的劇作《葛茲?封?貝利欣根》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深刻體現了“狂飆突進”運動的時代精神。 第37題拜倫式英雄

1812-1816年,拜倫創作了一組“東方敘事詩”,包括《異教徒》、《阿比託斯的新娘》、《海盜》、《萊拉》、《巴里西耶》和《科林斯的圍攻》,作品富於叛逆精神,充滿浪漫主義情調。組詩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劇性的孤傲的反抗社會制度的叛逆者,他們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社會中卻找不到用武之地。他們以挑戰示威的態度,以異樣的勇敢和熱情,以不屈不撓的意志和毫無妥協的精神,或報復或反抗社會的專制與壓迫。在這些主人公身上明顯具有詩人的生活的印跡和個性氣質,所以被稱爲“拜倫式英雄”,並且在歐洲的一代青年和民主人士中引起強烈共鳴。

第38題俄國“自然派”

19世紀30、40年代,果戈理(1809—1852)發展了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現實主義,確立了俄國文學中“自然派”(即批判現實主義)的傳統,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外套》等中短篇小說、諷刺喜劇《欽差大臣》(1836)和長篇小說《死魂靈(1842)。在果戈理受到反動文人的攻擊時,革命民主主義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1811—1848)挺身而出,爲果戈理辯護,論證了“自然派”必要性和進步意義,他認爲,“自然派”的特點就是真實地描寫和批判農奴制社會的黑暗面,以下層社會的人爲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它具有真實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獨創性,這是俄國社會迫切需要的文學。

第39題“復調”小說

復調小說是前蘇聯學者巴赫金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時創設的概念。陀氏是世界公認的心理描寫巨匠,他善於通過人物非理性的潛意識,諸如夢境、內心分裂、反常心理等精神狀態,挖掘人物的心靈,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多重性。他還採用“復調”小說的方法敘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體系。

第三篇:外國文學名著書目

外國文學名著書目

2014年春 外國文學(1)(從古希臘到十八世紀末)

每週上兩次課,共4個課時。每次上課(兩個課時)討論一部作品。 課堂報告的題目(期末論文的題目也限於討論這些作品)

第4周 3月5日,埃斯庫羅斯《阿伽門農》

3月7日,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第5周 3月12,歐里庇得斯《美狄亞》

3月14,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第6周 3月19,但丁《神曲》

3月21,薄伽丘《十日談》

第7周 3月26日,拉伯雷《巨人傳》

3月28,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第8周 4月2日,莎士比亞《哈姆萊特》

4月4日,清明節放假,不上課

第9周 4月9日,莎士比亞《李爾王》

4月11日,莎士比亞《暴風雨》

第10周 4月16日,塞萬提斯《唐吉訶德》

4月18日,莫里哀《僞君子》

第11周 4月23日 拉法耶特夫人《克萊芙王妃》

4月25日,笛福《魯濱孫飄流記》

第12周 4月30日,笛福《摩爾·弗蘭德斯》

5月2日,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

第13周 5月7日,普雷沃《曼儂》

5月9日,理查森《帕梅拉》

第14周 5月14日,菲爾丁《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

5月16日,盧梭《懺悔錄》

第15周 5月21日,席勒《陰謀與愛情》

5月23日,歌德《浮士德》

第16周 5月28日,歌德《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

5月30日,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

第17周 6月4日,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

2014年秋 外國文學(2)(十九世紀初至今)

每週上兩次課,共4個課時。每次上課(兩個課時)討論兩部作品,即每個課時討論一部作品。

課堂報告的題目(期末論文的題目也限於討論這些作品)

第3周 9月22日 (法)司湯達《紅與黑》(1830);(法)巴爾扎克《高老頭》(1835)

9月25日 (英)夏洛蒂·勃朗特《簡愛》(1847);(英)愛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1847)

第4周 9月29日 (美)霍桑《紅字》(1850);(美)麥爾維爾《白鯨》(1851) 第4-5周,10月1-8日 國慶節和中秋節放假,不上課

第5周,10月9日 (英)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1850);狄更斯《遠大前程》(1861)

第6周 10月13日 (法)福樓拜《包法利夫人》(1856);(法)雨果《悲慘世界》(1862)

10月16日 (俄)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1869);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877)

第7周 10月20日,(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1866);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

10月23日 (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1879);(法)左拉《娜娜》(1880) 第8周10月27日 (美)馬克·吐溫《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4);(英)哈代《德伯家的苔絲》(1891)

10月30日 (法)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1913-1927);(奧)卡夫卡《審判》(或譯《訴訟》,1915/1925)

第9周11月3日,(奧)卡夫卡《城堡》(1922/26);(英)喬伊斯《尤利西斯》(1922)

11月6日 (美)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英)勞倫斯《查特萊夫人的情人》(1928)

第10周 11月10日 (美)海明威《永別了武器》(1929);(美)福克納《喧譁與騷動》(1929)

11月13日 (英)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或譯《美麗新世界》,1932);(英)奧威爾《一九八四》(1949)

第11周 11月17日 (俄)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1928-40);(俄)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1957)

11月20日 (法)加繆《局外人》(1942);(愛爾蘭)貝克特《等待戈多》(1952) 第12周 11月24日 (美)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1951);(美)納博科夫《洛麗塔》(1955)

11月27日 (法)羅伯-葛裏葉《嫉妒》(1957);(法)克勞德·西蒙《弗蘭德公路》(1960)

第13周 12月1日 (德)格拉斯《鐵皮鼓》(1959);(美)海勒《第22條軍規》(1961)

12月4日 (英)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1962);(美)貝婁《赫索格》(1964) 第14周 12月8日 (美)辛格《冤家,一個愛情故事》(1966);(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1967)

12月11日 (英)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1969);(意)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或譯《寒冬夜行人》,1979)

第15周 12月15日 (英)洛奇《小世界》(1984);(捷克)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1984)

12月18日 (法)杜拉斯《情人》(1984);(奧)耶利內克《鋼琴教師》(1983) 第16周 12月22日 (美)莫里森《寵兒》(1987);(土耳其)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1998)

12月25日 (南非)庫切《福》(1986);(南非)庫切《恥》(1999)

2014年秋 外國文學(新聞、廣告專業)

每週上兩次課,共4個課時。每次上課(兩個課時)討論兩部作品,即每個課時討論一部作品。

課堂報告的題目(期末論文的題目也限於討論這些作品)

9月23日 《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9月25日 《美狄亞》《金驢記》

9月30日(星期二) 國慶節放假

10月2日(星期四) 國慶節放假

10月7日 《十日談》《威尼斯商人》

10月9日 《暴風雨》《僞君子》

10月14日 《魯濱孫漂流記》《摩爾·弗蘭德斯》

10月16日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修女》

10月21日 《傲慢與偏見》《弗蘭肯斯坦》

10月23日 《簡愛》《呼嘯山莊》

10月28日 《紅與黑》《高老頭》

10月30日 《包法利夫人》《悲慘世界》

11月4日 《大衛·科波菲爾》《德伯家的苔絲》

11月6日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11月11日 《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

11月13日 《紅字》《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

11月18日 《娜娜》《玩偶之家》

11月20日 《城堡》《查特萊夫人的情人》

11月25日 《了不起的蓋茨比》《喧譁與騷動》

11月27日 《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

12月2日 《局外人》《等待戈多》

12月4日 《鐵皮鼓》《第22條軍規》

12月9日 《麥田裏的守望者》《洛麗塔》 12月11日 《嫉妒》《情人》

12月16日 《金色筆記》《百年孤獨》

12月18日 《赫索格》《冤家,一個愛情故事》 12月23日 《法國中尉的女人》《寒冬夜行人》 12月25日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小世界》 12月30日《寵兒》《恥》

第四篇:外國文學名著

1,“俄林波斯神統”?俄林波斯神統是指古代希臘神話中的第三代天神系統,以宙斯爲首,包括他的兄姊、子女等在內凡十二位大神,分別管理天地宇宙人間各種事物,儼然一個高度組織化、紀律化的社會。因傳說他們居住在希臘北部最高的俄林波斯山上,故名。

2,“荷馬史詩”?所謂荷馬史詩,是指古代希臘兩部民族英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相傳爲紀元前&—’ 世紀時的盲詩人荷馬所作,故名。實際上是古希臘人以遠古戰爭史實爲依據,用神話的觀點,長期口頭創作的結晶,而荷馬可能是將其綜合加工整理的人。

3何謂“騎士文學”?騎士文學是歐洲中世紀世俗文學之一,乃充分表現了封建貴族階級精神特徵的文學,騎士制度興盛之後的產物。以描寫封建騎士忠君、護教、行俠、冒險、戀愛爲主題,極富浪漫傳奇色彩。其體裁有“騎士抒情詩”和“騎士敘事詩”二種,分別發源於法國的南方和北方。代表作如《破曉歌》、《特里斯丹和依瑟》等。3何謂“城市文學”?所謂城市文學,指的是歐洲中世紀世俗文學之一,約## 世紀之後,隨着城市的興起,在民間文學的基礎上產生與發展起來。它與教會文學和騎士文學不同,反映的是日常的現實生活和市民階層的思想感情,內容多涉及對僧侶和封建主的嘲弄。形式多樣,但大抵具有寓意和諷刺風格。代表作有《列那狐故事》、《玫瑰傳奇》等。4何謂“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指#(—#* 世紀(或#+ 世紀初)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一次思想文化運動,它藉助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中以現實人生爲中心的價值觀念張揚人的尊嚴,也就是大力提倡人文主義。由此而掀起研究古典學術文化的熱潮,聲稱要把久被埋沒的希羅古典“復興”起來,故名。5什麼是“人

文主義”?人文主義是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反映新興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文化思想體系,也是這個時期西方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它主張以人爲本,反對神的權威;以個性解放反對禁慾主義;用理性反對矇昧主義;在政治上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

6史詩包括兩部:《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

(1)結構的巧妙和完整。 (2)史詩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塑造了衆多的人物,但並不顯雷同,不顯重複。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勢中,以誇張的手法和色彩濃重的詩句,具體地描繪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他的性格。

(3)史詩的詩句優美動聽,成爲歐洲文學史上此類作品的典範。得力於它們具有豐富瑰麗的想象和出色的比喻。因此全詩極富生活氣息,而且五光十色,絢麗多彩。

(4)史詩採用六音步長短短格的詩體,不用尾韻,節奏感很強。與史詩所要表現的內容是很協調的。 (5)史詩的有些表現手法與朗誦藝術有着密切關係。如重複約佔全詩的三分之一。

荷馬史詩又稱英雄史詩.因爲史詩中塑造了衆多的英雄形象,並且通過這些形象表現了那個英雄時代的英雄主義思想. 描寫英雄必須首先描寫戰爭,因爲戰爭場面爲英雄們提供了一展雄姿的天地,而對戰爭場面的描寫本身也體現了作者對英雄理想的追尋與歌頌.

如伊利昂記中的特洛伊戰爭中的殊死戰鬥.作者以恢宏的彩筆氣勢磅礴地描繪了古戰場的人喊馬嘶,羣雄爭鬥,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這一幕幕驚天動地,氣貫長虹的戰爭場面,本身就是展現英雄雄姿的詩篇.英雄們把血腥的戰爭當作展現其英雄品格,實現

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以大規模地殺傷對方來顯示自己超人的武藝,膽魄與智慧.

區別於其他的史詩詩人,荷馬擺脫了歷史的侷限,而着意於摹仿完整的行動,使作品避免了流水帳式的平鋪直敘,形成了主題明確,中心突出的整體格局.(這是亞里斯多德說的;)荷馬在史詩題材處理與謀篇佈局上也有驚人的水平.

兩部史詩都涉及了10年時間所發生的事,而荷馬採取戲劇式的集中,概括和濃縮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個人物,一個事件和某一段時間上,從而把衆多的人物紛繁的情節和豐富的生活畫面濃縮成一個嚴謹的整體.另外荷馬也擅長人物性格的刻畫.如阿伽門農的剛愎自用,阿基琉斯英勇善戰,奧德修斯的足智多謀,赫克託耳誨人不倦,說話語重心長等.而且,人物性格通常具有複合和層次分明的特點.如阿伽門農還有富貴豪強的一面,並勇於自責,阿基琉斯任性倨傲,不顧全大局等.

荷馬的敘述具有明晰快捷,生動靈活並不失沉穩與莊嚴的特點.在語言上創新並善用修辭.如明喻,象徵等.荷馬史詩的藝術成就1)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相互結合;史詩取材有據,反映時代風雲,又穿插神話故事,神人合一,寫實之中又富於浪漫色彩。2)塑造出衆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它不僅用人物語言和行動表現其性格,還用心裏描寫表新人物複雜的思想感情。3)剪裁得當,線索分明。4)富於民間文學特色,因爲是人民口頭創作,語言質樸、清新;表現手法多爲:重複、誇張、比喻等 7三大悲劇詩人各自具有不同的風格。埃斯庫羅斯:不以對人物性格的刻畫見長,而以置景的浪漫、形式的光怪陸離著稱。文風剛健雄奇,文字古樸瑰麗且形象化,表現力極強。 索福克勒斯:他的戲劇結構精妙。優化

了情節的組合,根據劇情的發展需要,設置多種互爲關聯的鋪墊,構思巧妙。善於處理巧合。 歐里庇得斯:認爲神的意志最終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接受命運的制約。善於描寫認爲的心裏活動揭示隱藏在認爲內心深處的感覺。他偏向女性題材。古希臘悲劇有幾個特點:1、題材都取自希臘神話,其內容往往帶有命運觀念或其他迷信色彩,但表現的卻都是現實生活或者是借神話題材爲現實服務的,所以具有鮮明的傾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也就是說,寫的都是神,表現的卻都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觀點、人的願望,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化寫照。2、基本主題都是描寫古代民主鬥爭,反對專制、反對壓迫、反對侵略,表現民主制時代的時代精神和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3、舞臺藝術:演員都穿着鮮豔的衣服,高底鞋,帶假面具(類似我國古代舞蹈的愚人儺和後來的京劇臉譜)。一個演員在劇中可扮演多個角色。每劇都有合唱隊員,合唱隊員一方面起“幕”的作用,一方面扮羣衆角色,而且所唱內容都與劇情發展有關,增加劇的抒情性。公元前5世紀是希臘悲劇的鼎盛時期,在雅典活躍着許多悲劇詩人。其中最傑出的劇作家有三位:被稱作悲劇之父的埃斯庫羅斯;被稱作戲劇荷馬的索福克勒斯;被稱作“舞臺哲人”的歐里庇得斯。

8神曲的二重性

就像恩格斯的評價那樣,但丁以其“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及新時代的最七年級位詩人”的二元身份、“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的雙重時代標誌,無愧於其“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稱號,作爲新舊時代的承上啓下者,其代表作《神曲》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亦深深地刻上了時代的烙印,表現出

明顯的二重性。這種二重性首先體現在對神學思想這一封建統治工具的取捨與損益。在那個由“皇權與教權”嚴重衝突而“教權與民主”的激烈鬥爭年代裏,但丁最初繼承家族的政治立場,積極從事反封建貴族的鬥爭,而後轉爲反對教皇及其干涉內政的鬥爭,這種坎坷的人生經歷直接影響了其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對神學的看法。一方面,他把基督教文化看成是人類最偉大最神聖的文化結晶,把天國當作人類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把神學看作人類進入天國的唯一途徑。“其文藝思想顯然還帶有中世紀以院派神學的神祕氣息和煩瑣方法。”(朱光潛,西方美學史,13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通過神遊經歷,揭示出人要苦修苦練,杜絕行爲罪惡及內心****,信仰上帝,才能到達神學理想中的天國。也就是說,《神曲》在一定程度上,宣傳了便於封建統治的禁慾主義。另一方面,存在於作品中的大量寓意象徵也表達了作者對現行的神學思想的反叛,並在一定程度上以人文主義精神反映出來。詩人在作品中表現出的對意大利的未來和對人類前途的憂慮的關心、以及其對神學“美”的崇拜與對現實“醜”的厭惡之間的衝突不斷地閃現在字裏行裏,如黑暗的森林象徵意大利的現實、野獸象徵邪惡勢力、維吉爾象徵理性等等,由此可見詩人的思想上、心靈上的衝突與紛雜。與此相呼應,《神曲》在藝術表現上則以神祕嚴謹的中古神學構架、規模宏大的場面、夢幻象徵隱喻表現手法並用、“俗語化”的意大利語言爲重要特徵,以細緻理性地表現作品思想內容和表達作品創作理想,使作品不但富於崇尚理性的特徵,更提出了尊重科學和知識的進步思想,人生的意義“不應當像走獸一樣活着,應當求正道,求知識”。在語言運用上,詩人大膽採用符合所倡

導的所謂的“俗語”(意大利語),從而摒棄了當時正統文學用拉丁文的作法,促進了意大利民族語言的統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由此,朱光潛的說法似乎更有根據,即認爲“用近代語言寫像《神曲》那樣的嚴肅的宏偉的詩篇,但丁還是一個首創者”。(朱光潛,西方美學史,137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神曲》是一部兼具總結性和開拓性的作品,充分顯示了中世紀向近代文明過渡時期的歐洲文學和文化的特質。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所呈現出來的雙重性,是構建《神曲》這部中世紀具有劃時代作品的重要因素。 《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現在如何看待祖國的前途命運。一方面但丁認識到統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國的唯一途徑,另一方面他所設想的統一方式卻是空想的、錯誤的,把希望寄託在好皇帝和人們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現在對待宗教的二重態度上。一方面主張信仰上帝,爲天主、聖徒、苦行僧唱頌歌,另一方面對現實中的教會罪惡做了全面的揭發與批判。 第三表現在對待現世人生的態度。一方面歌頌禁慾主義的倫理道德觀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現世人生,讚美人性,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意識。 第四表現在藝術手法的運用上。一方面採用中世紀文學的創作手法,如夢幻形式、象徵手法、神祕主義描寫;另一方面又顯示出近代文學的創作特點,如寫實手法、心理描寫、運用意大利語寫作,促進了意大利民族語言和民族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凡此種種,都表現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紀的一面,又有新時代的一面。 《神曲》的主題思想是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個人和人類需從迷惘和錯誤中經過磨練,到達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是作者從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統一的寓言性總結,表現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的萌芽。

《神曲》是典型的中世紀藝術的代表,在藝術上它宣告了舊時代的終結和新時代的開端,爲文藝復興的到來開闢了一條正確的道路。①夢幻與現實的交融。《神曲》雖以夢幻文學的形式描寫了詩人的靈魂在理性和愛的指引下幻遊三界達到至善境界的經歷,有很濃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尖銳複雜的黨派鬥爭,反映了教皇和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這種夢幻與現實的交融,也反映了作者對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積極態度,體現了新文化的發展趨勢。②工整與協調的結構。《神曲》分爲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長詩採用連鎖押韻式銜接,每部詩的結尾均以“羣星”一詞作結。作品在整體上工整而協調,如“地獄”是痛苦和絕望的境界,所以它的色調陰暗,濃淡不勻,自然景象也僅作爲刑場的陪襯;“煉獄”是苦修和希望的境界,色調則柔和爽目,自然景色也明朗可觀;“天堂”爲幸福的境界,色調絢爛明麗。③象徵、寓意夢幻的手法。《神曲》從頭到尾充滿象徵和寓意。森林、獅、豹、狼被稱爲《神曲》的四大象徵。維吉爾代表知識和理性,貝亞特麗奇是愛和信仰的化身,他們象徵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識和愛的指引;三界三行是“人類精神”由罪惡到淨化直至幸福的必然過程。“地獄”象徵黑暗社會,“天堂”爲理想境界,“煉獄”是人類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經的痛苦歷程。作品中的許多人物也有寓意。比如詩中的尤里西斯在洶涌的大海上西行,表現出不折不撓的精神,集中體現了作者思想和行動上的追求。④《神曲》運用意大利民族語言寫成,並採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這就打破了正統的用拉丁文寫作的慣例,使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

姆雷特是具有新型世界觀的文武全

才,是朵舉世矚目的嬌花,如果登上王位,自然是開明君主的典範。在他身上,寄託着國家與民族復興的希望,體現出資產階級對統一國家的理想。哈姆雷特性格特徵。 ⑴ 憂鬱a.憂鬱之源----理想破滅

一系列傷天害理的事變突然發生,打破了他關於人生、世界、愛情、友誼、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義的幻想。人類,並不美好,下賤的克牢狄斯一旦爬上王位,很多人對他阿諛逢迎,"如今誠實的人,一萬個人中也沒有一個! " 爲了篡權,弟弟居然暗殺自己的哥哥 ---- "人,不過是泥土捏成的生命!"間,是長滿惡毒莠草的荒原。世界,就是一座大監獄,而丹麥,又是其中最壞的一間。

愛情,也不堅貞,父王死去不到兩個月,母親的孝鞋還沒有穿舊,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鑽進亂倫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會比這悲哀得長久些吧?友誼,也不可靠,一個個好友,爲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來窺視行蹤;就連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覺成爲篡權者的工具。

理想破滅,使他承受不了這超負荷的壓力,陷入於精神危機,產生了憂鬱。b.憂鬱之深

深刻洞察力 ---- 他以哲學家的深刻洞察力,解剖現實,深揭被掩蓋着的社會罪使其憂鬱積重難返。繼續探索 ---- 他在精神危機裏繼續進行精神探索,又發現更新,更嚴重的社會罪惡,這些新的罪惡又帶來他憂鬱的進一步升級,達到常人達不到的深度與廣度。c.憂鬱之久

憂鬱 ---- 貫穿劇目的始終。從他穿着喪服登場,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裝瘋,到戲中作戲,到後宮勸母,到海上窺奸,到墓場葬禮,到宮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後毀滅,憂鬱一直沒有離開過他。

因而, 沒有憂鬱,也就沒有哈姆雷特。

⑵猶豫a.猶豫原因

敵強我弱---- 他知已知彼,正確的估計了敵我力量的對比過於懸殊。整個時代已經顛倒混亂, 而拯救者只有一個人, 那就是 "倒黴的我!"寄全部希望於自己,這樣,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社會,他深知這場鬥爭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和危險性,導致他行動的猶豫。

任務艱鉅----既要爲父報仇,又要扭轉乾坤,一身二任。

這種獨扭乾坤的重任與勢孤力單的矛盾,只能產生"難扭乾坤"的哀嘆: 一個任務尚且力不從心,何況兩個?這就帶來他行動的雙重猶豫。b.猶豫表現

拙於行動 ---- 他是哲學家而不是實幹家,他敏於思索而拙於行動,他在沒有切實可行、十拿九穩的辦法之前,只會冥思苦想,他從思考到行動需要一個比常人更爲複雜的過程。不知如何行動 ---- 他決心行動而又不知如何行動, 他很不容易等到一個殺掉奸王的機會,克牢狄斯在祈禱,只需抽刀一擊,就能爲父報仇,然而,靈魂進入天堂還是滾入地獄的無用考慮又使他錯過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c.猶豫結果

等待時機,而時機不來,一旦到來,又坐失良機;幻想行動,卻一拖再拖,空有報國之心,而無匡世之策,只落得個苦悶彷徨,憂鬱猶豫。

結果,行動的猶豫,導致了他的毀滅。 4.哈姆雷特形象的意義:

哈姆雷特的毀滅, 向我們揭示了人文主義的時代悲劇。

客觀上,階級力量對比的懸殊,敵強我弱; 主觀上,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憂鬱、猶豫等弱點。

因而他的毀滅,不只是個人的原因,而是那個時代人文主義者不可超越的歷史侷限性所導致的。

主要人物:克勞狄斯、奧菲利婭4、反映的16世紀末英國現實:動盪不安、危機四伏的國家;惡人當道、陰謀成風的朝庭;奸詐殘暴、荒淫奢侈的統治者。――英國現實中存在的美好理想與醜惡現實之間的矛盾,號召人們爲重整乾坤而鬥爭。5、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義者。複雜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和人類與世界新穎的看法。目光敏銳,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但過於內向,過於審慎,;加上勢單力薄的處境,造成行動上的延宕。有行動的決心,而且不斷督促自己,但最後只能與敵人同歸於盡。

6、悲劇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點,也有罪惡勢力過於強大的客觀原因,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7、形象塑造手法:首先,塑造一個性格複雜的,發展變化的形象。其次,在發展中,內外雙重矛盾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演變過程,用獨白和旁白表現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現思考、認識與自責、懷疑。8、克勞狄斯形象:封建主和暴君的殘忍,陰謀家的野心和陰險,集封建統治者和資產階級陰謀家於一身,代表文藝復興新舊交替時期的所有罪惡。

9、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認爲應該有正當的名分,必須讓克的罪行得到證實並當衆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動能否起到懲罰罪惡,重整乾坤的目的。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義者的特點,性格發展的階段性,延宕問題,精神分析學解釋的再思考。《哈姆雷特》的藝術特點:情節的生動豐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廣闊的社會背景,多種藝術成分的融合。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衆眼中有一千個哈

姆雷特"

(1)通過哈姆雷特之口,傳達出16世紀人文主義者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宇宙觀。a、讚美人,蔑視神。b、反對尊卑貴賤的封建等級觀念,主張平等互愛。c、譴責戰爭,同情人民的苦難d、尊崇理性,注重科學的求實精神。

(2)反對封建暴君,提倡開明君主制。

(3)借古喻今,借丹麥的故事,反映16世紀英國的現實,號召人們爲重整乾坤而鬥爭

莎士比亞的 藝術 特色這部作品不僅在思想內容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在藝術上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首先,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一點在上文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這裏着重提一下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闡述的藝術見解。他說:“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他還強調藝術表現“不能越過自然的常道”,既不能過分,也不能懈怠。這些先進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觀點,不僅爲莎士比亞本人所竭力遵循,就是在今天也仍有着很強的借鑑價值

其次,作品結構的複雜和情節的生動也充分顯示了莎士比亞卓越的藝術才能。劇本的結構可以分爲幾個層次:丹麥朝廷內部的權力之爭;丹麥與挪威、英國的外交往來,丹麥朝廷對德國威登堡(人文主義中心)的態度;哈姆萊特的家庭關係,波洛涅斯的家庭關係,以及這兩家之間的衝突;對劇情的轉折起重大作用的戲中戲和比劍的安排;哈姆萊特與不同人物的交往(父親的亡魂、作爲對手的叔父、波洛涅斯、他的兩個同學、王后、奧菲莉婭、霍拉旭、雷歐提斯、

劇團伶人、兩個掘墓人以及作爲舊式官僚的代表的奧斯里克)。所有這一切的劇情結構和人物關係都被莎士比亞巧妙地安排在這一悲劇裏,不僅增強了劇本的現實性,更爲劇中衆多人物展示其複雜多樣的內心世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空間環境。第三,爲了更加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莎士比亞爲他們設計了大量的獨白。尤其是在刻畫哈姆萊特這一中心形象時,爲了把他塑造成一個人文主義思想家,爲了更好展現他的內心矛盾和性格發展過程,莎士比亞大大發揮了獨白的作用。哈姆萊特的重要獨白有六處之多(前文多有引述),是莎士比亞所有劇本中獨白最多的一個。這些獨白都安排在人物思想轉變的重要時刻。通過這些獨白,我們不僅把握了人物思想發展的脈絡,也把握了劇情展開的線索。這些獨白本身也是優秀的詩篇。如果刪除了這些獨白,劇本無疑將大爲遜色。最後,劇中不同人物語言風格的多樣性也是莎士比亞該劇的重要成就之一。在這裏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人物使用着不同的語言:哈姆萊特的直截了當,波洛涅斯的咬文嚼字,兩位同學的躲躲閃閃,奧斯里克的矯情迂腐,掘墓人的俗俚簡潔均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人物所特有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教養。而同一個哈姆萊特針對不同的對象說話時也在不斷變化着語言,有時是一針見血的褒貶,有時是晦澀難懂的瘋話,有時是溫情脈脈的表白,有時又是粗俗不堪的市井俚語。哈姆萊特的獨白也同樣具有多樣性,時而詩體,時而散文,詩體意味着莊重與典雅,散文意味着詼諧與粗俗。這種不同文體的使用在其他角色身上也有體現,比如掘墓人使用的民謠。運用這種個性化的語言和多樣化的文體不僅豐富了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作者爲我們精心描繪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

風俗畫。

莎士比亞是偉大的,他在創造“奇蹟”的同時也展現了一段歷史,一段精神與思想的歷史,同時也是一段文學與藝術的歷史。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學者被一種激情和悲壯感召着,激勵着,去咀嚼已逝的過去,去思考未至的將來。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這句話反映出當時他的痛苦、疑惑,對人生充滿懷疑,覺得人活着沒有意義,自殺更好,可又對死亡很恐懼,不知人死後會不會下地獄。所以在這段獨白裏,他非常猶豫,思考着“生存還是毀滅”(to be, or not to be),是應該“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 (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也就是活着,忍受生老病死和人世的不公;還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清掃"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十日談》的挑戰性和創新性是什麼?

《十日談》是薄伽丘的代表作。這也是作家創作中優秀的作品,它開創了歐洲短篇小說的先河,《十日談》勇敢地向教會的禁慾主義提出了挑戰。這部作品反映意大利社會的現實,多以愛情爲主題,大膽地揭露天主教僧侶和封建貴族的生活腐朽、道德敗壞,讚美商人、手工業者的聰明、勇敢;宣揚現世幸福,反對禁慾主義。以反教會、反封建爲主旨串聯起來,在形式上是一個個故事環環相套,串成一體。《十日談》文筆精煉,語言豐富,善於刻畫心理,描繪自然,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礎。薄伽丘的思想比彼特拉克激進,《十日談》有着深刻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內容,這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家的人文主義世界觀。《十日談》發展了中世紀短篇故事的藝術手法,語言生動,結構完整。這部作品對16世

紀、17世紀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拉伯雷的《巨人傳》作爲法國文藝復興時期諷刺小說的名作,其主要思想內容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廣泛抨擊了法國封建社會的黑暗,對底層人民的悲苦命運表示深切同情。作品揭露了封建貴族的剝削、司法機構的腐敗、教會和教士們的貪婪、封建裁判所的殘酷,表現了下層人民掙扎在死亡線上的痛苦生活。

其次,小說抒寫了自己的人文主義思想,肯定人的智慧,讚美人的巨大力量,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熱情洋溢、積極進取和自信樂觀的精神,同時也反映了作者政治、社會、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想。

小說的主人公、父子兩代巨人卡岡都亞和龐大的古埃都都具有超乎尋常的體魄和力量,在他們身上,拉伯雷不僅表現了人的價值和偉大,更着重強調了人文之於教育重要作用。卡岡都亞兩次受教育的情節與以明顯。他原本聰慧過人,但幾十年的經院教育卻要把它變成呆頭呆腦,糊里糊塗,只有在改爲接受人文主義教育之後才變成名副其實的“巨人”。這當中所體現的不拘一格的教育思想,對後來教育思想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巨人傳 》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其荒誕不經得誇張描寫中所透顯出來的絕妙的諷刺、幽默和極爲豐富的想象力。這一特色來源於拉伯雷對民間文學傳統的出色繼承和改造。在當代文學研究中。這部作品正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引起了越來越大的重視。

第五篇:外國文學名著導讀[1]

外國文學名著導讀

單項

1.雨果在( )這部作品中提出了“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的觀點。a.《九三年》

2.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是著名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 )中的句子。b.《西風頌》

3.戲劇( )的上演標誌着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戲劇的勝利。d.《歐那尼》

4.在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中,( )有“悲劇之父”之稱號。b.埃斯庫羅斯

6.在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中,( )有“舞臺上的哲學家”之稱號。c.歐里庇得斯

5.在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中,( )有“戲劇界的荷馬”之稱號。a.索福克勒斯

5.福克納《喧譁與騷動》的書名來自莎士比亞戲劇( )中的一段獨白。b.《麥克白》

6.被柏拉圖稱爲“第十位文藝女神”的詩人是( )d.薩福

7.《巴馬修道院》的作者是( )。a.司湯達

8.( )是貝克特的荒誕派戲劇的奠基之作。a.《等待戈多》

9.( )是薩特的“境遇劇”的代表作。c.《禁閉》

3.( )是卡夫卡的荒誕主題的代表作。d.《變形記》

2.“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場文學地震”的作品是( )。b.《百年孤獨》

4.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題爲( )的詩歌和散文合集。b.《新生》

5. 《費德爾》的作者是( )。c.拉辛

7.開創“隨筆”這一文學形式的是( )。a.蒙田

8.桃麗娜是( )中的人物。d.《僞君子》

8.瑪絲洛娃是( )中的人物。c.《復活》

2.拉斯科爾尼科夫是( )中的人物。c.《罪與罰》

4.歐洲文學中第一個表現出“世紀病”特徵的浪漫主義形象的是小說( )。a.《勒內》

8.亨利?菲爾丁的小說( )被譽爲英國小說中結構最完美的作品。b.《湯姆?瓊斯》

多項

9.彌爾頓的三大詩作均取材於《聖經》,它們是()。a.《失樂園》b.《復樂園》d.《使徒行傳》

10.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是( )。c.索福克勒斯d.歐里庇得斯e.埃斯庫羅斯

11.歐里庇得斯創作的代表作有( )。b.《美狄亞》d.《特羅亞婦女》

12.意識流小說流行於20世紀20——40年代的法、英、美諸國,主要代表作家有( )。

a.普魯斯特b.喬伊斯d.福克納e.伍爾夫

13.拜倫的一組“東方敘事詩”塑造了著名的“拜倫式英雄”,這包括( )。

a.《異教徒》b.《萊拉》d.《海盜》e.《巴西里耶》f.《科林斯的圍攻》

14.“多餘人”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獨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形象,他們是( )。

a.畢巧林b.別裏托夫c.羅亭

15.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輝煌的代表,一直被看作是歐洲敘事詩的典範,它主要由( )兩大史詩組成。

b.《伊利昂記》c.《奧德修記》

16.巴爾扎克“風俗研究”的分類整理方法又分爲的六個場景是( )。

a.私人生活場景b.外省生活場景c.巴黎生活場景d.政治生活場景e.軍事生活場景f.鄉村生活場景

15.莎士比亞創作的喜劇作品是()。a.《仲夏夜之夢》c.《威尼斯商人》d.《第十二夜》

10.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鬥爭的思想武器,這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主要的內容有

a.用人性反對神性b.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慾主義c.用理性反對矇昧主義d.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

12.荒誕派戲劇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國而後廣泛流行於歐美各國,代表性劇作家及作品有( )。

a.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c.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13.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悲劇”是( )。

a.《哈姆雷特》c.《奧賽羅》d.《麥克白》e.《李爾王》

14.古典主義要求戲劇創作嚴格遵守“三一律”,即( )必須保持“整一”。

b.情節c.時間d.地點

15.哈代創作的“性格環境小說”代表了他現實主義創作的最高成就,主要作品有( )。

a.《還鄉》b.《卡斯特橋市長》c.《德伯家的苔絲》e.《無名的裘德》

16.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家有( )。

b.彼特拉克c.薄伽丘e.拉伯雷f.塞萬提斯

10.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創作的一組“東方敘事詩”,包括有()。

a.《異教徒》b.《阿比託斯的新娘》c.《科林斯的圍攻》d.《萊拉》e.《巴里西耶》f.《海盜》

12.荒誕派戲劇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國而後廣泛流行於歐美各國,代表性劇作家及作品有( )。

a.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c.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16.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有( )。a.《玩偶之家》b.《社會支柱》d.《羣鬼》e.《人民公敵》

11.巴爾扎克“風俗研究”的分類整理方法又分爲的六個場景是( )。

a.私人生活場景b.外省生活場景c.巴黎生活場景d.政治生活場景e.軍事生活場景f.鄉村生活場景

12.“湖畔派”詩人是指18世紀末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詩人,以下屬於“湖畔派”的詩人有( )。a.華茲華斯b.柯爾律治c.騷塞

填空

18.“透過粉飾,我發掘地獄”;“給我糞土,我變它爲黃金”是惡魔詩人__的詩句。答案:波德萊爾

28.“威塞克斯小說”屬於____________小說創作中最重要的一類。答案:哈代

17._______是美國邊疆題材小說的開創者。答案:庫柏

18.____________是中世紀早期英雄史詩中流傳迄今的最完整的一部史詩。答案:《貝奧武甫》

19.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最初發表於____________年。答案:1857

20.被歌德認爲是“現存最偉大和最好的開場”的是喜劇作品____________。答案:《僞君子》

21.標誌着拉丁美洲文學的覺醒與崛起的是作品____________。答案:《百年孤獨》

22.長篇小說________是托爾斯泰世界觀轉變後最重要的作品。答案:《復活》

23. “我爲這樣做,整整用了兩幕,準備我的惡棍上場”,這句話出自____________爲其一部著名的喜劇作品所寫的序言。答案:莫里哀

2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擅長採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敘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體系。答案:“復調”小說

25.除了《路加福音》,路加還有一部傑作____________被選入《新約》答案:《使徒行傳》

26.彼特拉克的《歌集》,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著稱。答案:十四行詩(商籟體)

22.彼特拉克的詩作_____在內容與形式上都爲歐洲近代抒情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答:《歌集》

27.《新愛洛綺斯》的作者是____________。答案:盧梭

28.被稱譽爲“美國文學之父”的是____________。答案:華盛頓·歐文

29.英國感傷主義文學中的“墓園詩派”這一名稱源於____________ 的代表作《墓園輓歌》。答案:格雷

30.《巴黎聖母院》中的人物關係以愛斯美哈達爲中心形成了一個____________結構。答案:“圓心結構”

31.列寧盛讚_________的創作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答案:列夫·托爾斯泰

18.柏拉圖稱____________爲“第十位文藝女神”。答案:薩福

20.19世紀英國三位著名的女性小說家是____________姐妹。勃朗特三姐妹

21.莎士比亞傳奇劇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答案:《暴風雨》

19.《復活》塑造了“懺悔的”貴族的典型____________。答案:聶赫留朵夫

27.蒙田是歐洲文學史上____________這一體裁的創始人。答案:隨筆

22.感傷主義這一名稱源於____________的代表作《感傷的旅行》。斯特恩

22.馬爾克斯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說詞的題目是____________。答案:《拉丁美洲的孤獨》

23.托爾斯泰主義的基本內容是:不以暴力抗惡和____________ 。答案:道德自我完善

24.在法國啓蒙運動時期,____________是《百科全書》的主編。答案:狄德羅

25.歌德晚年的抒情詩代表作是____________,抒發了對宇宙、社會、人生的多方位的體驗和探索。答案:《西東合集》

26.英國感傷主義文學中的“墓園詩派”這一名稱源於____________ 的代表作《墓園輓歌》。答案:格雷

31.《喧譁與騷動》的敘事運用了___________的神話模式。答案:“對位式結構”

18.除了《路加福音》,路加還有一部傑作____________被選入《新約》答案:《使徒行傳》

22.標誌着拉丁美洲文學的覺醒與崛起的是作品____________。答案:《百年孤獨》

23.被亞里士多德稱爲“十全十美的悲劇”的是____________。答案:《俄狄浦斯王》

27.被稱譽爲“美國文學之父”的是____________。答案:華盛頓?歐文

29.“我爲這樣做,整整用了兩幕,準備我的惡棍上場”,這句話出自____________爲其一部著名的喜劇作品所寫的序言。答案:莫里哀

30.希臘神話的最大特點是____________答案:神人同形同性

19.荷馬史詩取材於古代關於____________戰爭的英雄傳說。答案:(希臘與)特洛伊

20.____________的《地鐵車站》只有俳句式的兩行:“人羣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 溼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卻被公認爲意象 派的壓卷之作。答案:龐德

22.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____________。答案:《玩偶之家》

29.華茲華斯爲____________所寫的序言成爲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書。答案:《抒情歌謠集》

18.維吉爾的____________被稱爲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詩。答案:《埃涅阿斯紀》

20.“爲藝術而藝術”是____________文學流派的藝術口號。答案:唯美主義

30.薄伽丘的《十日談》中運用了___________的形式把一百個故事串聯起來,渾然一體。答案:框架結構 解釋

32.“多餘人”形象

答案:“多餘人”形象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獨有的系列典型人物,大多是出身貴族的青年,既不滿現實,又無所事事,他們“永遠不會站在政府方面”,同時也“永遠不能夠站到人民方面”(赫爾岑語),只能作一個社會的“多餘人”,這類人物的鼻祖是普希金筆下的奧涅金、接下來有萊蒙托夫的畢巧林、赫爾岑的別裏托夫、屠格涅夫的羅亭等,這類人物形象發展到後來,如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莫夫,進步因素已蕩然無存,預示着貴族階級的腐朽沒落。

33.存在主義文學

答案:存在主義文學20世紀30年代末期產生於法國,而後流行於歐美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它的基本特徵是:善於描寫世界與人生狀態的荒誕性,表現人在絕望境地中的精神自由;有很強的哲理性,使文學趨向哲學化。法國的讓-保爾·薩特(1905—1980)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學創作的鼎盛期是40年代後半期到60年代,這期間他獨創了一種新的戲劇體裁:“境遇劇”,這種戲劇在舞臺上展現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劇中人所進行的自由選擇。阿爾貝·加繆(1913—1960)也是重要的存在主義作家,其小說《局外人》(1942)塑造了“荒誕的人”形象,《鼠疫》(1947)對荒誕哲學作了形象詮釋。此外,美國的諾曼·梅勒、索爾·貝婁以及英國的威廉·戈爾丁等也是具有存在主義傾向的作家。

34.“跨掉的一代”

答案:“跨掉的一代”。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出現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它的基本特徵熱衷於描寫

暴力、隨落、吸毒和犯罪等頹廢生活,用消極或“脫俗”的方式反抗社會;蔑視高雅文學,追求語言和表現技巧的創新。“跨掉的一代”在思想傾向上有頹廢性,但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有創新。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傑克·凱魯亞克(1922—1969)的《在路上》(1957),艾倫·金斯堡(1926—)的《嚎叫》(1955),威廉·巴羅斯(1914—)和格里雷裏·柯爾索(1930—)等。

35.意識流小說

答案:意識流小說流行於二十世紀20—40年代的法、英、美諸國,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國的普魯斯特(1871—1927)、愛爾蘭的喬伊斯(1882—1941)、美國的福克納(1897—1962),以及英國女作家伍爾夫(1882—1941)等人。意識流小說的基本美學原則是內在真實性,它的主觀性和非理性是非常突出的。從這個原則出發,意識流小說注重表現人物的意識活動本身,反對作者自己出面敘述故事,主張“作家退出小說”。意識流小說要求以作品中某個或某些特定角色的內心世界爲中心,按角色的性格、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和特定的客觀環境的要求來組織作品的內容。它具體的描寫方法主要是感官印象式的“自由聯想”與內心分析型的“獨白”與“旁白”,而這兩種方法往往在作品中交替使用。40年代以後,意識流小說作爲一種流派已不復存在,但意識流作爲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卻被許多不同傾向的作家所廣泛採用。

36.俄國“自然派”

答案:19世紀30、40年代,果戈理(1809—1852)發展了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現實主義,確立了俄國文學中“自然派”(即批判現實主義)的傳統,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外套》等中短篇小說、諷刺喜劇《欽差大臣》(1836)和長篇小說《死魂靈(1842)。在果戈理受到反動文人的攻擊時,革命民主主義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1811—1848)挺身而出,爲果戈理辯護,論證了“自然派”必要性和進步意義,他認爲,“自然派”的特點就是真實地描寫和批判農奴制社會的黑暗面,以下層社會的人爲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它具有真實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獨創性,這是俄國社會迫切需要的文學。

37.感傷主義

答案:感傷主義是18世紀後半期的一個思想和文學潮流。得名於勞倫斯·斯特恩遊記《感傷的旅行》。它主要是因事而引起的情感抒發,其中不論寫人物心理還是談論敘述者自己的心情,都描繪得準確、生動和細膩。雖然斯特恩並非置理性於不顧,但是他追求感情經歷能帶來的愉悅,力圖從感情中得到精神的慰藉,在這點上他開了浪漫主義的先河,這就是爲什麼感傷主義是18世紀理性主義向19世紀浪漫主義過渡的一箇中介。

38.七星詩社

答案:“七星詩社”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詩歌流派。法國的人文主義文學開始於15世紀末,16世紀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義作家有貴族和平民兩種傾向,以龍沙等七人組成的“七星詩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後者。皮埃爾·德·龍沙(1524—1585)出身貴族,寫過許多愛情詩,成爲法國近代第一位抒情詩人,以他爲首的“七星詩社”對法蘭西民族語言的統一和民族詩歌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成爲古典主義的先驅。

39.三一律

答案:“七星詩社”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詩歌流派。法國的人文主義文學開始於15世紀末,16世紀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文主義作家有貴族和平民兩種傾向,以龍沙等七人組成的“七星詩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後者。皮埃爾·德·龍沙(1524—1585)出身貴族,寫過許多愛情詩,成爲法國近代第一位抒情詩人,以他爲首的“七星詩社”對法蘭西民族語言的統一和民族詩歌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成爲古典主義的先驅。

32.自然主義文學

答案:自然主義文學首先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它的哲學基礎是孔德的實證主義,而把這一理論首先應用到文學上的是文藝評論家泰納。左拉(1840—1902)是自然主義文學主要代表人物,他受到龔古爾兄弟對人進行病理分析的小說啓發,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義創作理論,在《實驗小說》(1880)、《戲劇中的自然主義》(1881)和《自然主義小說家》(1881)中,左拉強調採取純客觀的描寫態度反映現實,

要求文學成爲單純記錄各種平凡瑣細事物的照相機。強調文學創作的科學性,從遺傳學和生理學去解釋人的思想活動和社會現象。主張作家應超越政治和道德,否定文學的道德觀念和社會作用。

34.“復調”小說

答案:復調小說是前蘇聯學者巴赫金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時創設的概念。陀氏是世界公認的心理描寫巨匠,他善於通過人物非理性的潛意識,諸如夢境、內心分裂、反常心理等精神狀態,挖掘人物的心靈,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多重性。他還採用“復調”小說的方法敘事和塑造人物,形成了多主角、多中心的人物體系。

36.狂飆突進運動

答案:“狂飆突進”運動是德國啓蒙運動深入發展,它發生在1770年—1785年之間,因這場運動的參加者克林格的劇本《狂飆突進》(1776)而得名。這場運動在反封建和強調文學的民族性方面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標誌着德國資產階級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赫爾德是這一運動綱領的制訂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則是這一運動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對整個德國社會挑戰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語),代表作有《強盜》和《陰謀與愛情》。歌德的劇作《葛茲?封?貝利欣根》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深刻體現了“狂飆突進”運動的時代精神。

37.廢奴文學

答案:在美國獨立革命到南北戰爭時期,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廢奴運動。廢奴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映成爲十九世紀上半葉美國文學的重要主題,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早期廢奴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愛默生的著名詩篇《波士頓頌》,朗費羅《廢奴篇》詩八首,梭羅在的政論《論公民的不服從》等等。廢奴文學以反對美國南方的蓄奴制和反映黑人悲慘生活爲主要內容,希爾德烈斯的長篇小說《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湯姆大伯的小屋》是廢奴文學的主要代表,尤其是後者,對社會發生了重大影響,斯托夫人曾被林肯總統稱爲“引起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38.社會問題劇

答案:“社會問題劇”是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一系列反映當代社會問題的劇作。《青年同盟》(1869),這是易卜生第一部用現代口語體散文寫成的現實主義的“輕鬆的社會問題喜劇”,此後他寫了大量的力作如《社會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4)、《羣鬼》(1881)和《人民公敵》(1882)等。

33.拜倫式英雄

答案:1812-1816年,拜倫創作了一組“東方敘事詩”,包括《異教徒》、《阿比託斯的新娘》、《海盜》、《萊拉》、《巴里西耶》和《科林斯的圍攻》,作品富於叛逆精神,充滿浪漫主義情調。組詩中的主人公都是悲劇性的孤傲的反抗社會制度的叛逆者,他們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社會中卻找不到用武之地。他們以挑戰示威的態度,以異樣的勇敢和熱情,以不屈不撓的意志和毫無妥協的精神,或報復或反抗社會的專制與壓迫。在這些主人公身上明顯具有詩人的生活的印跡和個性氣質,所以被稱爲“拜倫式英雄”,並且在歐洲的一代青年和民主人士中引起強烈共鳴。

35.新小說派

答案:新小說派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法國出現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它的基本特徵是:熱衷於對“物”作細緻的描寫,有“物本主義”傾向;刻意追求結構的“新”,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結構規範;大膽進行語言革新,運用表現視覺的和描寫性的詞彙進行文學創作。娜塔麗?薩洛特(1902—)的論文集《懷疑的時代》(1956)是新小說派的宣言書,她的代表作是《無名氏肖像》(1948)。阿蘭?羅伯-格里耶(1922—)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橡皮》(1953)開了“物本主義”小說的先河,代表作是《窺視者》(1955)。米歇爾?布托爾(1926—)的《變》(1957)和克洛德?西蒙(1913—)的《弗蘭德公路》(1960)都是新小說有代表性的作品,西蒙的創作發展了新小說的表現手法。

36.人文主義

答案:14世紀至17世紀初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資產階級世界觀被稱爲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起初是指14、15世紀興起的那些人文學科而言的。人文主義,顧名思義,即主張以人爲本,它有四層基本內涵:1、用

人性反對神權,肯定人的價值和人的力量,反對教會的神權論;2、用個性解放、個人幸福來反對禁慾主義,強調幸福在人間而不在天堂;3、用理性反對教會的矇昧主義;4、在政治上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因爲強大的王權有利於抑制封建勢力,保護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對外掠奪活動

38.威塞克斯小說

答案:“威塞克斯小說”是英國19世紀後期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哈代的系列小說。哈代把他的小說分爲三類:1、羅曼史和幻想小說;2、機敏和經驗小說;3、性格和環境小說。其中屬於“性格和環境小說”的《還鄉》(1878)、《卡斯特橋市長》(1886)《德伯家的苔絲》(1891)和《無名的裘德》(1896)等7部作品是哈代現實主義創作的最高成就。這些小說都以英國西南部威塞克斯廣大的農村地區爲背景,所以又稱爲“威塞克斯小說”。

39.騎士文學

答案:騎士文學是歐洲中世紀騎士制度的產物。騎士的信條是“忠君、護教、行俠”以及效忠和保護女主人。騎士文學的主要體裁:騎士抒情詩和騎士傳奇,前者以普羅旺斯詩歌爲代表,《破曉歌》;後者按題材分爲不列顛系統、拜占庭系統和古代系統,尤以不列顛系統的《特里斯丹與伊瑟》最爲著名。騎士文學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寫、情節離奇的浪漫風格對歐洲近代抒情詩和長篇小說創作有深遠的影響。

37.“湖畔派”詩人

答案“:湖畔派”詩人是指18世紀末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柯爾律治和騷塞。他們對資本主義文明及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極爲反感,曾隱居於英國西北部的湖區,由是和得名“湖畔派”。他們的詩作或謳歌宗法式的農村生活和自然風景,或描寫奇異神祕的故事和異國風光,一般都是遠離社會鬥爭的題材。他們常常是通過緬懷中古時代的“純樸”來否定醜惡的城市文明。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謠集》於1798出版,這部詩集的序言成了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書。

34.荒誕派戲劇

答案:荒誕派戲劇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國而後廣泛流行於歐美各國。20年代流行的超現實主義文學和40年代興起的存在主義文學都對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荒誕派戲劇在內容上表現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誕不經;在藝術手法上則打破傳統的戲劇結構,用不合邏輯的情節、性格破碎的人物、機械重複的戲劇動作和前言不搭後語的枯燥語言來從總體上突現世界荒誕的根本主題。這一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劇作家和作品是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和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38.魔幻現實主義

答案: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發端於20世紀30-40年代,60年代後成爲拉丁美洲小說創作的一個主要流派,它對歐美現代主義文學有所借鑑,又深深植根於濃厚的民族文化傳統中。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家大多具有強烈的使命感,他們在創作中表現拉美人民苦難的歷史與現實,揭露社會的黑暗,探索民族的未來與出路。藝術上則在現實描繪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蹟、幻覺、夢境甚至鬼魂形象經常出現於小說情節中,時序關係常被打亂,敘述富於跳躍性,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主要代表人物有危地馬拉的阿斯圖里亞斯、古巴的卡彭鐵爾、墨西哥的魯爾弗和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等。

36.黑色幽默小說

答案:黑色幽默是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小說流派,其名稱源於美國作家弗裏德曼編輯的一本短篇小說集《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有海勒、馮內古特、品欽、巴思、巴塞爾姆等,他們在思想上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在創作中表現世界的荒謬、社會對人的異化、自我掙扎的徒勞;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趨於分裂,成爲帶有悲喜劇雙重色彩的“反英雄”。在藝術上它拋棄了傳統小說的嚴謹結構和敘事原則,將不同時間、地點發生的事件剪接在一起,筆法則富於反諷意味,語言經常打破一般語法規則和固有的詞語搭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