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2.54W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精彩多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一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不斷磨練自己,最珍貴的工具是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通過身體、智力、情感和精神四個層面的自我提升和完善,養成良好的習慣。

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

這段時間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於探索自我,提升和完善自我與獲得成功自己都有了新的理解。對於高效能人士中提到的七個習慣,我認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對於目標我們既要全力以赴,也應當注重自身的修煉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科學管理自己的時間,同時保持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虔誠心態,從而走向獨立實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方式,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重點還要有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前六個習慣的完善,關鍵的是從身心開始修煉自己。

在這個科技不斷變化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裏,原則是不變的。在生命的長河中,要完成渴望的目標,戰勝艱鉅的挑戰,就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用原則和自然的法則去解決身邊的事情。首先,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在面對現實問題中,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摒棄個人魅力論等治標不治本的思想,由內而外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然後對於習慣,品德實際上就是習慣的合成,從一件事意願、知識和技巧出發,想要做到做什麼,爲何做到最終結果如何做這三方面協同努力。思想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人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爲,而是一種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良好的習慣,從最初的依賴別人去學習和被督促,到自己可以單槍匹馬去完成一件事的獨立期,再到最後我們可以羣策羣力的協調一個團隊,通過不斷的更新,達到自我的完善,對於需要具備的習慣首先有積極主動、以始爲終,在過程中要以要事第一、雙贏的思維去對待,同時我們要做到知己知彼,綜合綜效的去完成一件事,最後還要做到不斷的更新自己。

對與習慣來說,我們不要去做環境的產物,消極的對待工作,而是應當做一個高效能的人—我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積極主動的去提升生命的價值。根據價值觀,有意識地選擇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衝動行事,智慧地運用刺激和迴應之間的空間,開闊自己的選擇和心胸。同時自己也應當跳出自己的“關注圈”,專注於自己的“影響圈”,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最後對待習慣,自己應當做到挑戰內心的惰性,積極迎接學習、工作與生活的挑戰,用積極的語言,採取主動的措施。

對於以始爲終,所有的事物都應當現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際的創造,牢記自己的目標和使命,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標去不斷努力,擬出願景和目標,據此塑造未來。自己設計自己的人生藍本,並用來引導自己的未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二

在噹噹網上剛看到這本書名時,並不覺得很吸引人,總覺得這些什麼習慣啊、品質啊,說來說去都大同小異,沒什麼好看的。後來在本書的封面上看到有這樣一行字:在美國,此書影響力僅次於《聖經》。所以就買了。

這本書確實經典!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即基於原則的思維定式。這種新的思想水平就是強調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他對“由內而外”的定義是從自身做起,甚至更徹底一些,從自己的內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維定式、品德操守和動機。這種思想模式我現在只是有點膚淺的瞭解,把這種思想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是我所要追求的。

本書共探討了七個習慣。

習慣一是積極主動。現在的大部分關於成功學的書籍都不約而同的強調積極主動的態度是成功的必備條件,看來這招需要下番苦工把它練習起來。

習慣二是以終爲始。以終爲始說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工夫。因爲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後,反而感到空虛,發現自己犧牲了許多更寶貴的東西。這讓我想到以色列國第三任國王所羅門,在他晚年的時候他以一種懷疑和消極的論調寫了《傳道書》這卷書,在開篇的第一章第二節寫到“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當時以色列國正處於鼎盛時期,那個富有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才貼切。所羅門王有妃嬪1000個,正宗的老婆一個,像他這樣的人說出虛空兩個字真讓我們一般人想不通。他嘗試了一切的追求,並取得極大的成就,但在他寫這卷書時,發現除了上帝以外,沒有什麼可以令他快樂。所以對他來說敬拜上帝纔是他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其他的都是虛空的。那麼對於我們來說也需要明確真正的目標,然後纔好勇往前走,堅持到底,實踐使命。

這裏我也想起張弈在《離亭燕》中的一句話:“多少六朝興廢事,皆入漁樵閒話”。意思就是當年那些英雄業績,到頭來只不過成爲漁夫,樵夫閒言碎語的話題而已。人們窮其一生的力量去追求更多的財富、更大的勢力等等,但到頭來可能這一切根本就沒什麼意義,根本就不是我們真正所要的。當康熙皇帝看到長城後,感嘆到:“萬里長城萬里空!”所以“以終爲始”就是要我們先認清方向,明確真正的目標,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然後去奮鬥去努力!

習慣三是要事第一,就是把最重要的事當做最重要的事情來處理就行了。

習慣四是雙贏思維。

習慣五是知彼解己。

習慣六是統合綜效,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式的合作,就是1+1>2。

習慣七是不斷更新。“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包括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這七個習慣非常值得我們去追求實踐的。

今天的我們是有無數個過去所組成的,我們重複舊有的習慣,只能得到舊有的結果。我們想要有所突破,就要修正即定的軌跡,就像薩達特在自傳中寫道:“如果一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思想構造,就永遠無法改變現實,也永遠不可能取得進步”。讓我們先改變我們的思想,然後讓思想來決定行動,讓行動來決定習慣,讓習慣來塑造品格。一個人有優秀良好的性格,想不成功都難!

這本書確實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三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這種說教類的書籍,因爲之前看過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覺得他寫的還不錯,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他提及最多遍的書籍,恰巧舍友不久前買了一本二手的,就順便拿起來看了。

確實,看的我頭暈腦脹,也許是翻譯的問題吧,內容寫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許這本書在我現在的年齡看來還沒有什麼較爲顯著的效果和感觸,可能比較適合工作人士看吧。誠然,本書所講的七個習慣,是成爲一個高效能人士的最好原則,作者總結的很精闢,概括了很多方面,雖看起來太過於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說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習慣一——積極主動、二——以終爲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七——不斷更新。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其一是作者對“效能”的定義——“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明確自己的能力與位置,不能過分提高目標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實事求是。其二是作者在全書結尾部分引用的愛默生的話“只要我們堅持幹,事情就變得容易了。這並非因爲任務的性質變了,而是因爲我們辦事的能力增強了”,真是說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貴在堅持的,有些時候並不是有了希望纔去堅持,而是堅持了纔會看到希望。

這種書,在我看來,很多事情其實都懂,就是很難付諸實踐,看書的好處之一就是增強一種應該怎麼做的意識,讓我們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覺就這樣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心得體會 篇四

開杭州前,終於把斯蒂芬_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看完了,說實話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的第一感覺是排斥的,因爲這種書名充斥着濃濃的成功學雞湯味。養成幾個習慣就能成爲高效能人士了?那我苦學30天是不是能成爲下一個馬雲?但是看到劉潤及其他大神都推薦了這本書,我想這本書應該還是有乾貨的。

七個習慣的基礎:產出/產能

在介紹具體的七個習慣前,作者介紹了一個重要的概念:產出/產能。作者通過一個寓言故事讓讀者很容易地理解了其意思。從前有一個農夫,得到了一隻鵝,某天早上,發現這隻鵝會下金蛋,第二天,又下了一個。農夫固然很開心,但卻嫌每天一個的速度太慢了,於是殺了鵝,認爲鵝的肚子裏應該有很多金蛋。但是殺了之後,才發現裏面什麼也沒有,農夫又回到了一貧如洗的時候。在這個寓言中,金蛋就是產出,而鵝就是產能。農夫因爲只重產出,而忽略了產能,最終導致產出不增反減。既然產能很重要,那是不是應該只重產能不重產出呢?也不行,如果你對這隻鵝特別好,每天給它最好的食物、最舒適的小窩,但是它十年才下一個蛋,這肯定也不符合你對期望。所以重要的是在產出和產能之間找到平衡,要在維持產能的條件下讓產出最大化。套用到人身上,產出是我們的工作成果、時間,產能是我們的身體、進步的空間,我們當然要努力工作,但是不能因爲工作而透支了自己的未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應該是七個習慣中最爲人熟知的一個習慣了,我記得當時研究生畢業時,導師給我的建議也是“主動一點”。關於這個習慣,以前自己一直不當回事,什麼事都抱着“順其自然”的態度,自己不去爭取。現在漸漸意識到,這個社會不像家裏或國小、中學,你是中心,即使你不積極、不主動,父母、老師還是會關注你。在社會中,比你優秀的人太多,如果你不積極主動,別人憑什麼要特別關注你、給你機會?書中把人的圈子分爲關注圈和影響圈,我們應該多做影響圈內的是,因爲這些事通過我們的積極主動是會有所改變的。消極被動的人喜歡說“如果。.。.。.就好了”,而積極主動的人則喜歡說“雖然缺少。.。.。.但是我可以。.。.。.”。積極主動這個習慣貫穿整個七個習慣體系當中,無處不在,缺其不可。

第二個習慣:以終爲始

關於第二個習慣,作者讓讀者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參加自己的葬禮,我們希望別人給我們什麼樣的評價或者說我們想在自己的墓誌銘上寫些什麼?這就是以終爲始的思維,什麼東西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找到這個東西后,以他爲終點,好好想想自己現在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作者認爲任何事都由兩步構成:一是規劃構思的智力創造;二是具體行動的體力創造。以終爲始就是第一步的智力創造。作者建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使命宣言的地位和作用類似於憲法,是我們爲人處事和價值觀的基礎。在我們扮演的各個社會角色中,我們分別想成爲什麼樣的人?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第二個習慣屬於自我領導,而第三個習慣屬於自我管理。領導和管理的區別在於領導屬於“做正確的事”,而管理屬於“把事做正確”。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四象限時間管理法,即把事情分成緊急且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和不重要不緊急。大多數人都勸我們應該優先做緊急的事,但是作者認爲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上。只有我們提前處理了這些重要的事,這些事纔不會變成重要又緊急的事,因爲一旦事情變得緊急了,我們難免手忙腳亂、考慮不周。

爲了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我們需要將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授權給他人。授權分爲指令型授權和責任型授權。指令型授權是授權者把具體該怎麼做交代的一清二楚,被授權者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自由,完全只是起到了代工和跑腿的作用。在這種授權模式下,如果事情沒有做好,被授權者往往會將責任歸於授權者,“__讓我這麼做的,不怪我哦”。而責任型授權則是將目標告訴被授權者,並告之已經嘗試過的失敗方法、可以利用那些資源,至於具體怎麼做完全由被授權者自主選擇和決定。在這種授權模式下,被授權者往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事情當作自己的事來做。關於只說不能怎麼做而不說要怎麼做的方式突然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個觀點:研究生導師的作用就是隻告訴你什麼是行不通的,至於具體要怎麼做,則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摸索。

第四個習慣:雙贏思維

前面三個習慣都是爲了實現個人領域的成功,而第四到第六個習慣則是爲了實現公衆領域的成功。前面三個習慣是爲了從依賴走向獨立,而第四到第六個習慣則是爲了從獨立走向互賴。我們應該認識到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我們應該抱有充足的心態,相信雙贏是有可能的。類似於時間管理中的四象限,在這邊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橫座標爲“敢作敢爲”,縱座標爲“善解人意”。既敢作敢爲又善解人意,可以實現雙贏;敢作敢爲但是不善解人意,則是我贏你輸;善解人意但不敢作敢爲,則是你贏我輸;既不敢作敢爲又不善解人意則是雙輸。

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己

爲了讓別人理解自己,我們應該首先知道、理解別人,要想影響別人,我們必須首先被影響。當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我們想的不應該是如何用自己的經歷和觀點去回答對方,而是應該利用移情方法,真正站在說話者的角度去傾聽。很多人在與人交談時的狀態要不正在說話要不準備說話。

第六個習慣: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就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也就是要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右腦主管直覺、創造和印象,左腦主管分析、邏輯和語言,只有左右貫通,大腦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大腦也需要統合綜效。大腦的這種構造非常適合我們的生活,因爲我們的生活不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就像書中舉得例子,一幅畫,從不同的角度看,既可以是少女也可是是老婦,其實雙方都對,但是很多人卻抱着自己是真理,別人不可理喻的態度。

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

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習慣七就是個人產能,它保護並優化你所擁有的最重要的資產——你自己。它從四個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體、智力、精神、社會/情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心得體會 篇五

漫長的暑期來臨,炙熱的天氣無不考驗着人的意志,尤其是在繁重瑣碎的工作重壓之下,難免神疲怠倦。最近讀了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深刻領悟了需要用生命去踐行的“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人生精化。

節約不必消耗的時間,高效地度過每一天,這想必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做到的事情。雖然大多數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又被每天冒出來的各種瑣事衝昏頭腦,則又將希望寄託於明天,進而陷入永無頭緒的惡性循環之中。根據書中給出的七項高效習慣,結合高速公路收費站監控員的切身經歷,我打算從這幾方面培養職業習慣,來成就自己的格局人生。

首先談的是積極主動去工作。工作的情緒狀態必然影響着工作的質量效率,我們不能被迫地去從事工作,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願意去服務奉獻,既然選擇了高速公路收費站監控員這份工作,就是肩負了一種責任,我們不僅必須要熱愛它,而且也有義務去承擔它。從心裏、從行爲上,都要主動地去做有益於工作的事情,這樣能避免消極懈怠心理,從而實現高效工作模式。

然後要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這樣的思維模式使得我們從事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改變踟躕不前的現狀,領先一步跨越上路。正如我們繁重的監控工作,8小時奮戰卻貌似忙成了12小時,大事小事總是不斷,重要的事有時會被瑣碎的事擱淺,忙亂無序這就造成了工作的低效。這時,我們需要以終爲始,學習高效能人士,在電腦前、在桌面上粘貼便籤,在筆記本上列明每天要完成的實務,達到的工作成果,堅持要事第一的原則。這樣即使工作再忙碌,也有明確目標來提醒,從而少走彎路高效工作。

接着是要擁有雙贏的思維。設身處地地思考青銀高速組織想要實現的青銀願景,又將需要集體中每個人通過怎樣的努力工作、服務、貢獻來達成,愛崗敬業助推青銀組織發展的同時,個人的價值也在奉獻之中昇華實現;此外,還要與其他同事一同進步、努力、拼搏,在共同生存與發展之中,獲得比孤軍奮戰更多的上升空間。雙贏思維下,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再者是聆聽溝通統籌綜效。工作需要溝通,以最直觀簡明地瞭解事務狀況,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達成共識後有效展開工作,統籌資源綜和能效,更具目的性。

最後是不斷更新精進自我。科技網絡異常發達的今日,並不是空有執行力就能快速開展任何工作。而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知識理論,革新工作觀念方式。

一個人的成敗取決於一個人的人格,不要讓經年累月的不良習慣羈絆我們的人生,從現在做起培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從而深諳謀略成就格局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六

以前收集過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的PPT,覺得這本書對於職業習慣的養成很有幫助。原著沒有花時間認真的讀一遍。這一回認真的把原著看了一遍,仍然的很多的收穫。

習慣的養成,是需要花精力,有意志的刻意練習的。雖然都知道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花21天。但是七個習慣的養成,就不那麼容易了。作者提出的“全面成功”的概念,必須由內而外的塑造自己。說實話,當我把這些原則和標準再梳理一遍的時候,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堅持太難,或者“差不多就可以了”的想法,讓自己放棄了做得更好的機會。

總結一下這七種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從修養內在品德出發,由內而外開啓改變之門,從個人的成功到人際關係的成功,進而達到全面觀照生命的境界。如果說人生最佳的投資,就是“自我投資”,那麼本書中提及的七大習慣,絕對值得我們每個人投資。

我們面對工作和生活,會有各種壓力和機會,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反饋和選擇。這個時候,就需要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能夠做什麼,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講品德也好,說信念也罷,其實就是“原則”讓我們與別人區別開,讓我們能夠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別人,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最本原的東西。

主動積極是心態。不管是做什麼工作,心態都非常重要。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象月亮,七年級十五不一樣。積極心態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該是驅動行動的發動機。

以終爲始,是指得目標管理。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在哪裏的時候,我們就不會產生混亂,就不會盲目行動。而目標管理要細化成每年每月每週每一天,纔會有實際的意義。如果目標只是一個數字或者是一幅圖畫,而不是細化成的一張每天應該做什麼的執行表,就沒有做到位。

要事第一,是指時間管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都是一天24小時。但是爲什麼有人可以年紀輕輕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因爲他的效率非常高。當我們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時候,當我們每天不是都在做救火隊員的時候,我們的效率就很高。把握時間,其實就是非常嚴格的自我管理。做好要事第一,你就不會產生混亂。

雙贏思維,是爲人處事的一種積極思維。有時候過分強調“利他”,會讓人覺得委屈自己。而雙贏甚至多贏是更積極更平衡的一種思維。我們有時候爲了達到目的,會委曲求全,這其實從本書的角度來看,是錯誤的想法。不能爲了工作而乎略了家庭乃至自己的身體。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兵法》裏最著名的一句話。不論是職業的選擇,還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具體的工作,這句話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統合綜效,是一種戰略思維,是站在高處看全局的一種思維。往往在工作中,我們只做到了樹木,看到一個點的好與壞,可能會有一些片面的想法。而當我們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站在全局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更全面,就不會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

最後一條,就是我們不能停止學習和進步,要不斷的自我迭代和更新。時代的高速發展,知識的不斷創新,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自我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人的成長曆程雖是漸進的,效果卻是革命性的。前三個有關個人成功的習慣,可以大幅度提高你的自信。你將更能認清自己的本質、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個人獨特的才幹與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的人,就能產生自尊、尊重和自制力,並且內心平和。你會以內在的價值標準,而不是個人的好惡或與別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這時候,事情對錯的尺度已經無關乎是否會與別人的看法一致。

你會意外地發現,當你不再介意別人怎樣看待你時,你反而會去關心別人、關心他們所處環境以及與他們的關係。你不再讓別人影響自己的情緒,反而更能接受改變,因爲你發現了一些恆久不變的內在本質,可以作爲你的精神支柱。

第四至第六種習慣,能夠重建以往惡化、甚至斷絕了的人際關係。原本不錯的交情則更爲穩固。

第七種習慣可加強前面的六個習慣,時時爲你充電,一步步地達到真正的獨立與成功。

成長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只能強化這七個習慣,讓自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不被時代淘汰。作者:晶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