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傾聽內心的聲音讀後感---包容每一粒沙子

讀後感1.65W

第一篇:傾聽內心的聲音讀後感---包容每一粒沙子

傾聽內心的聲音讀後感---包容每一粒沙子

傾聽內心的聲音讀後感---包容每一粒沙子

五年前初識克里希那穆提,全是因爲我參加胡因夢老師在萬邦講堂中對他着作的講解,從那以後,我開始涉獵克氏的着作《重新認識你自己》《愛的覺醒》等等,看到克氏新書《傾聽內心的聲音》上市,立即納入囊中,潛心閱讀。

《傾聽內心的聲音》收集了克里希那穆提1933—1934年在意大利、荷蘭、挪威和印度各地所做的演講和討論。在書中,他以循序漸進的啓發方式,探討了真理、行動、選擇、慾望、宗教等多種話題,其主旨只在告訴人們:真理之路,不在他人或組織的指導中,而在個人身上,因爲沒有人能描述真相。

他說:“你自己並不確定你真正想要什麼?我發覺有很多人不理解我所說的話,因爲他們帶着根深蒂固的觀念而來,他們帶着有傾向性的態度來聽,不去弄清楚我要說什麼,而是隻想從中找到他們私下裏渴望的東西。”帶着目的而來,只會懷着失望而去,生活不是選擇而是經歷,覺察自己,體驗每一個當下,與自我連接,就像周國平所言,每個人只有一個人生,她是一個對我們從一而終的女子。我們不妨儘自己的力量引導她,充實她,做真實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

他說:“安全不過是逃避。是我們每個人自己建立了這些權威,他們並不是自發形成的。”所謂的安全,不過是熟悉的模式,亦如固化的思維模式,將某些人認爲權威,自己不敢超越,對其言聽計從,缺乏自我觀點,依賴性較強,是什麼原因形成的?他們來自於幼年的生活經歷,缺乏與父母的連接,只有突破制約,做好與父母的連接,說出自己的感受,平等的交流,逐步就會走出權威恐懼的影響,正所謂:境由我造,境由我破。

他說:“你們每個人都意識到內心某種巨大的空白、空虛,意識到那空虛你要麼想要填滿它。要麼想要逃離它,這兩種行爲都會導致同樣的結果。”這讓我看到一個人像陀螺一樣旋轉,忙忙碌碌,無法靜靜的呆着,害怕面對自己,不能接受自己,就像電影《黑天鵝》中的女主人公,一直在尋找完美,用心理學的解釋,本我認爲我具有黑天鵝毀滅性的一面,超我認爲不應該具備那一面,應該擁有白天鵝的善良與美麗,正是這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自我混亂,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命喪黃泉,殊不知世間本沒有完美之物,只有接受不完美,心靈纔會更自由……

克里希那穆提反對二元論觀點,這讓我想到人格發展的青年時期,正是產生對錯、黑白的二元觀點時期,隨着心理年齡的成熟,會產生三元、二元、一元等觀點,《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讓我們看到無邊無際的道。

品讀《傾聽內心的聲音》,體味克里希那穆提的箴言,覺察每個當下,書中提到“蠢人”一詞,讓我有些不舒服,不知是克氏原意,還是翻譯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心靈導師應該尊重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不應戴有色眼鏡看人,用空杯心態包容萬事萬物,應包容每一片葉子,包容每一粒沙子,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世界纔會豐富多彩……

第二篇:讀書筆記——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讀喬布斯

作者:鐵褲頭大師

《喬布斯送給男孩最好的禮物》是學校下發的一本心靈雞湯。

這本書雖是給男孩編寫的,但我這個老男孩讀起來,亦合口味,受益匪淺。每每拾起,總愛不釋手,讀來常有一番感受,這本書很多精闢言論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深入思考,讓我在生活中心靈迷惘時,重又找到方向,讓我彷彿又歷經了一次大師思想的洗禮。

如何追隨自己的心靈?如何讓自己幸福?書中,喬布斯的第二份禮物——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中有着精彩的論述,讓我關注。

喬布斯說: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爲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裏。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看到這,我認識到:在人生的選擇中,一定要讓自己幸福起來。如果自己是對的,就要堅持!不是別人喜歡,而是自己喜歡,不是大家都說好的就一定很好,在作決策的時候,不管外面的聲音多強大,一定要選擇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曾經迷惘。

在語文教學上。加強引導叫牽着學生走,沒張揚學生個性,沒發揮學生主動性。減少引導,叫“放羊”,放任自流,老師的主導性在哪?

生活中,一樣可以被別人有色眼鏡:耿直了——瞧,不知變通。幹工作了,別人會說:假積極,拍領導馬屁。嗓門大了,叫不溫柔,音量小了,叫不用心。聰明?那是狡猾。勤懇?迂腐??

我感慨:人的嘴,兩面皮啊!怎麼說都行!

所以,當我讀到喬布斯這段話,我茅塞頓開:對的,堅持自己。面對別人的評價,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壞的,姑且聽之,大不了,一笑而過。好的,感恩,感謝命運。

這讓我想起故事《快樂的窮人》。

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同時在一桌參加酒宴。兩人同時舉筷。別人議論開了:你瞧人家富人落落大方,該吃就吃,大氣!轉而評價窮人:切,好吃鬼託生的,沒見過菜。這時,富人和窮人放下筷子不吃了。別人又議論了:看見沒?到底是富人,人傢什麼沒吃過。不屑吃這菜了。你看那土包子,沒經過場,嚇得不敢吃了。你該吃吃啊,唉,兮,嗚,啊??

故事結局:窮人很快樂。

因爲窮人的認識和喬布斯的智慧異曲同工——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堅持自己,我就是我!

人生活在這個社會,必然生活在別人的目光中,需要在意,但不可太在意,走自己的路,讓陰暗的人羨慕嫉妒恨去吧!!所以,遇到別人真心賞識你的時候,我們應該多麼感激他們啊。

給自己減減壓,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重新找回那個開朗而有度,自信而不軟弱的自己。

也許,小人常唧唧。但大多數人的心還是紅的,雖然有時嘴不由心,會和小人一起隨聲附和,但清者自清,不是嗎?遠小人,近君子。

我想:別人說是別人的事,我們管不了別人的嘴,但可以管了自己的心,可以追隨自己的心靈。

調好心態,迎接生活!

第三篇:柯維專訪傾聽內心的聲音-

傾聽內心的聲音——專訪《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 作爲一名管理者,你一定聽說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最早於1989年出版的經典之作是20世紀最具影響的作爲一名管理者,你一定聽說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最早於1989年出版的經典之作是20世紀最具影響的商業書籍之一。該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藉此改變了世界上許多人的生活,被譽爲個人效能管理的大師。

不過,柯維不僅僅是個人效能大師,他還是一位領導力大師,而且在家庭關係、人際關係以及教育領域也久負盛名。繼《七個習慣》之後,他還完成了《領導者準則》、《幸福家庭的七個習慣》、《高效能人士的第八個習慣》等多本著作。這些著作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了很多人的生命,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早在1996年,他就被《時代週刊》(time)評爲最有影響力的25位美國人之一,被稱爲“人類潛能的導師”。

柯維1932年出生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早年在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獲得學士,繼而又取得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但從哈佛商學院畢業之後,他沒有進入商界,而是回到猶他州富有宗教傳統的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一頭扎進了宗教教育的研究中,並獲得博士學位。此後,柯維曾留校任教,並創立了柯維領導力中心(covey leadership center)和之後的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 co.),長期從事個人效能和領導力的研究與培訓。今年2月,他又在78歲高齡接受猶他州立大學(utah state university)的聘約,擔任領導力教授。

柯維相信人類社會中有一些普遍的原則,這些原則不受時間的侵蝕,沒有文化和宗教的差別,它們年復一年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他一生致力於研究和傳授這些原則,幫助人們提高個人效能和領導的效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本刊將和睿仕管理顧問公司一起邀請他於10月來中國演講,爲了讓讀者瞭解他的思想精要,本刊高級編輯代葆屏對他做了專訪。

在訪談中,他暢談了影響力的來源。影響力的獲得沒有快速通道,這需要我們從身體、頭腦、情感和靈魂四個方面持續不斷地提升自我。而影響他人的關鍵是先要理解別人,設身處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採用他們的參照體系看待事物。只有他人覺得自己得到了理解,纔會敞開心扉,接受你的影響。

而要做到真正懷着同理心去傾聽,需要個人具有足夠的自信和安全感。很多人無法真正理解他人,是因爲他們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沒有勇氣開放自己的內心。要獲得安全感的基礎是要做到積極主動。這是七個習慣裏最重要也最困難的一個習慣。保持積極的訣竅是要認識到,個人的行爲不必是外在條件的產物,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因此我們是自己選擇的產物,不是其他。在具備了積極主動之後,我們才能逐漸獲得個人層面的成功,並進而追求公衆層面的成功。

在訪談中,柯維還倡導人們聆聽來自內心的聲音。所謂心聲是個人的才能、熱情、良知和社會需求的重合之點。對於找到了心聲的人來說,工作不再是負擔,而是樂趣。他們的工作不需要監督和控制。尋找到自己的心聲並激勵他人尋找心聲,是正在來臨的知識時代的要求。柯維進一步指出,激勵他人尋找心聲就是幫助他人找到並釋放潛能,而這就是真正的領導力。領導者唯有幫助他人聽取內心的聲音,才能提高整個組織的效能,迎接未來世界的挑戰。

第四篇:用心傾聽每朵花開的聲音

用心傾聽每朵花開的聲音

一轉眼,二十多年的歲月悄然而過,儘管已走到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的年齡,但我很幸運,因爲我在做我所向往的“教師夢”,並使之成爲我一生的職業。誠然,當了這麼多年的“孩子王”,也讓我嚐遍了生活的另一種酸甜苦辣,快樂,難過,欣喜,失望??但是執着依然,無怨無悔,三尺講臺,已定格爲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方聖土。只因心中的那份執着,我選擇默默守護,專注澆灌,用心傾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

做過國小教師的人也許大多會有這樣的感覺,國小一年級是最不好教的。想想看,一羣五、六歲的孩子,天真可愛,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可塑性又極強,卻尚未形成穩定的自我意識,且剛剛從幼兒園遊戲的環境中走出來,現在要進入正規的課堂教育,引導他們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思考,並逐漸在心中樹立起“自我”的形象,形成良好的認知,並喜歡上學習並非易事。但童年的經歷對人的影響真的是巨大的:包括其性格形成、價值取向,甚至性取向······在孩子潔白的童年畫布上,我們—老師,將幫他們勾勒出怎樣的底線呢?此時的孩子如同成長中的花朵,需要園丁精心的照料,給其陽光雨露,每一點都將會是舉足輕重。一朵花一世界,花兒是千姿百態的,如同每個學生的個性、潛力和能力也是千差萬別,試問師者要用怎樣的心纔可以讓每朵花兒得到最適的呵護,開的最美,傾聽到每一朵花開的聲音?

—愛心,耐心,包容心。

愛心,愛是最能縮短兩顆心之間距離的紐帶,有了出自內心深處的愛才可以走進學生稚嫩的心靈。以心比心的同他們交流,才能明白每一個人需要什麼,懼怕什麼,喜歡什麼······爲人師者纔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相信再調皮、再玩固的的孩子在師愛的包容下也會被感化。新時代的教育是充滿人性的,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要教會如何做人。一名合格的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健康人格的導師。師者的點點滴滴都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記憶,師者的一份真摯的愛也是一種無言的榜樣!

在國小教育中,發自內心的愛能夠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但老師愛學生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分取人,更不能以勢取人,愛學生,但不偏愛,不溺愛,更不遷就,做到嚴之有道,嚴之有度,嚴慈相濟。愛學生,就必須愛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循循善誘,諄諄教誨。面對後進生,我們不說“不”;對優等生,我們不過分溺愛。只要我們每個人一手是愛,一首是善,在前進的道路上播撒愛和善的種子,我們的身邊就會開滿愛和善的花朵。

耐心。花開的聲音需要一份持久的耐心去傾聽,去發現。一份耐心的傾聽也許會使枯萎的枝頭又出新芽,在學習中要耐心的講授知識,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不懼怕學習,然後愛學習,從學習中得到快樂,同時又一個

良好的心理,進入讀書的角色,孩子的心需要耐心的呵護,任何急風暴雨式的教學方式都可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同時要與家長親情對話,用心的培育每一朵花。在生活中更需要一份耐心去維護學生每一點不尋常的創新,引導着學生向適合自己的方向發展,育人者以一顆不變的耐心,不驕不躁,每一個環節中都做到耐心細緻,紮實穩重,讓每一個學生時時刻刻都感受到老師在關注自己,關心自己,心中開這樣“堅毅之花”,相信一定可以滿園春色!

包容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有的文靜如水,有的喧譁吵鬧······師者不僅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點,更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包容他們的一些不足,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讓枝頭的敗葉自然脫落,而不是以偏概全,管中窺豹,多點鼓勵,也許老師偶爾不經意的一句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就像成績不是衡量一個孩子的優劣的惟一的尺子,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有閃光點,作爲老師要善於發現,善於挖掘!用信心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就像朵朵不同的鮮花,各有喜惡,各有長短。不論是嬌豔的桃李還是路邊的醜菊,都有各自開放的理由,包容每一個學生—不論他的表現是好是差,以心對心滋潤學生的心田,包容(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學生的過失,化解不良情緒,多些鼓勵,多些讚揚,少訓斥,少譏笑,善待和寬容學生。

作爲一名國小教師,面對稚嫩的孩子,看着他們天真無邪且充滿好奇的眼睛,總感到自己負載着很重的擔子。我們的國小教育更應該從小處着手,要學會察言觀色,慢慢的喚起學生的自我意識,捕捉每一個小小的教育時機,給學生真情的關愛,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生活的愉悅。慢慢地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自我”的形象。同時要抓住教材中的小事,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小事,用關愛的目光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用實際作爲教育的一手材料。也許有時所作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成爲學生一生的記憶!隨着教育新理念的提出,新時代的教育者更要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用愛心、耐心、包容心做好啓蒙教育,在細微處傾聽每朵花開的聲音。

送走每一個黃昏,迎來每一個黎明,用心去傾聽學生,用愛心、耐心、包容心讓教育事業更加充滿人性與民主,傾聽孩子心聲不是譁衆取寵,而是人文教育時代的迫切需要,更是符合新課程的理念,用心傾聽將會使我們的教育在新世紀呈現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美麗。

第五篇:節約每一粒糧食

幼兒園國旗講話:節約每一粒米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中(一)班的孫老師,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節約每一粒米》

又到了星期一升國旗的日子了。我們的一些小朋友已經不太願意吃這些每天都能吃到的白米飯了,纏着父母要去吃肯德基、麥當勞。而就在昨天,今天,明天……地球上仍有很多人吃不飽、由於全球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糧食的數量卻沒有增加,所以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捱餓,許多國家,有很多小朋友沒有飯吃,也沒有面包、饅頭吃,每年約500多萬兒童因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夭折,可是我們有很多小朋友們卻不懂得愛惜糧食,

你們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怎樣的行爲猜是愛惜糧食的行爲? 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食,不能隨意的把飯菜倒掉,吃飯的時候也要把碗裏的飯粒吃乾淨,更不能挑食,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吃到糧食,我們要從小做起,節約糧食,讓世界上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