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德育工作經驗交流 傾聽心聲走進心靈(精選多篇)

第一篇:德育工作經驗交流 傾聽心聲走進心靈

德育工作經驗交流 傾聽心聲走進心靈(精選多篇)

德育工作經驗交流 傾聽心聲走進心靈

作者/ 沈 紅

伏爾泰曾說過:“耳朵是通向心靈的道路。”學校德育工作紛雜,而學生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十個手指都有長短,更何況是學生,個別差異性是十分顯著的。再加上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會背景,使得在教育上加大了難度。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傾聽是最好的方法。

一、傾聽的重要作用

1. 增強學生的自信,滿足自尊的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別人尊重的願望。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樹立這樣的觀念: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都有被尊重和信賴的心理需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是維護學生自尊,使其獲得滿足感、自信心和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可是我們很多老師,總認爲自己很忙,聽學生喋喋不休地訴說,簡直是在浪費時間,把學生到嘴邊的話頂了回去,把學生置之一邊,更不願意去了解學生的內心,傾聽他們的想法,把學生的自尊擱淺。殊不知,不懂得尊重,不會傾聽,怎能洞察學生的心理,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呢?只有學會了傾聽,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關懷。他們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願望、要求、困惑告訴你,求得老師的關懷和尊重,求得老師的寬容和理解,求得老師的幫助和解釋。這個時候正是教師走進學生心靈,使教育初見成效的時候。

2. 促成情緒的宣泄,博取學生的信任

若一個人心裏有煩惱或困惑,心裏有怒氣和怨言,不把它傾訴出來,往往會表現得很極端,或是鬱鬱寡歡,或是會產生一些極端的做法;而一旦找人傾訴,把一切不愉快發泄出來以後,可能一切都煙消雲散了。學生同樣如此,他們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這種煩惱甚至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而老師給他們提供傾訴的機會,就能撫慰學生的心情,促使他們在宣泄中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從而博取學生的信任,使學生願意親近你,什麼事都肯講給你聽,給教育帶來轉機,這樣學生就能比較客觀地對待和處理事情。

3. 贏得教育的契機,開啓學生的心靈

卡耐基曾說過:“注意地聽別人說話,這不僅是一種得到人敬仰的最簡單的方法,而且還是一種引起別人說話的有效妙策。”教師主動、耐心、投入地傾聽學生訴說,不僅表明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取得學生的信任,還能使教師掌握更多的信息,從而贏得教育的契機,誘導學生說出心裏話,開啓學生的心靈。

二、傾聽的有效策略

1. 轉變觀念,營造平等的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師生觀,不應該再是高高在上的審判長,盛氣凌人地詢問學生,而是應該放下老師的架子,平等地與學生對話,友愛地對待學生。一定要創設一種平等、融洽、輕鬆、和諧的談話氛圍,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願意向您傾訴,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

2. 掌握心理,注意談話的技巧

作爲一個教師,要想教好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單靠教師的一片熱誠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瞭解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懂得心理學的知識,還得注意和學生談話時的技巧,這樣學生纔可能接納你,向你敞開心扉。

傾聽學生的談話,場所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教師不要選擇同學們都在場的教室裏,這樣學生會比較尷尬,有的學生可能爲了維護自己的自尊而故意不說真話,這樣教師就永遠傾聽不到學生的心聲,永遠也走不進學生的心靈。和學生談話的地點,一般可以選在辦公室、教室走廊、操場等,甚至是放學的路上都可以,這樣學生就會顯得比較放鬆,消除了一切戒備心理,完全向老師敞開心扉。

3. 提供途徑,搭建傾訴的平臺

教師想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除自己平時細心地觀察,跟他們談話外,還要想方設法多爲學生創造一些吐露心聲的機會,搭建一些便於他們傾訴的平臺。學生在平等、安全的環境下,就容易敞開自己的心扉、吐露自己的心聲。

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和學生交流。中國最古老的交流方式,就是書信往來,那一封封信箋,寄託着多少的情意,那一封封信箋,帶去多少的期待。陶行知先生也經常利用文字去教育學生及子女,尤其是以書信教育更爲多。文字那極富感染力的表情達意的工具,有時甚至比當面的話語更奏效、更具有親和力。而在當今信息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裏,書信傳情仍然功不可沒,是別的交流方式所無法替代的。有些話當面講不好意思,唯獨讓它變成一句句優美、委婉的詞句才能更好地表達。如今的寫信方式,除了傳統的紙質書信外,還可以利用網絡的電子信箱,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與之交流。學生一旦有什麼問題要請教,有什麼心裏話要說,不但可以寫在紙上給老師,還可以利用電子信箱,發郵件給老師。教師可以將自己的電子郵箱地址給學生,也可以在班中設立一個信箱,加一把鑰匙,由專門的學生看管,給學生搭建一個寫信式的傾訴平臺。這樣可以讓我們深入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出及時的挽救,也讓我更真更快地從學生那聽取意見及建議,進行及時的自我反省,以求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還可以採用聊天的方式和學生交流。聊天可以分成兩種形式,一種是面對面地聊天,一種是藉助於網絡聊天工具,如:qq、聊天室、bbs論壇跟帖式等等。面對面地聊天,學生會感到老師非常的親切,拉拉家常,談天說地,摒棄了老師嚴肅的一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會把老師當作朋友一樣對待,以後自然而然願意將自己的心裏話告訴老師。當然還有一種網絡式的聊天,更能讓學生對老師吐真心話,在靜悄悄的電腦旁,在孤獨的內心世界中,總想找一個傾訴的對象,此時教師的適當介入,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教師可以組織班中的學生建立一個qq羣,把原本散亂地在qq裏亂聊的同學,都集中到本班羣中,這樣教師能很快地獲悉班級成員的一些動態,一些想法和做法。然後有些同學可以通過私聊的方式直接與老師聯繫,向老師傾訴。當然也可以組織學生上一些有意義的學生論壇,在那種氛圍中,對學生的幫助很大。

傾聽是一種容納、尊重,傾聽是一種認同、欣賞,傾聽是一把鑰匙,開啓學生的心靈,傾聽是一條密道,通往心靈的棲居。它能溝通師生間的感情,消除互相間的隔膜,達到教育的目的。但願我們每個教師都能用好傾聽,認真傾聽來自學生心靈的聲音。

(江蘇省吳江區盛澤鎮中心國小)

第二篇: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

《傾聽孩子,共同成長》徵文稿

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

馬山縣古零鎮羊山國小藍海燕

我原來是一名初級中學教師,因工作需要調到國小任教,今年又在國小附設的幼兒班任教。從中學教師到幼兒教師,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又回到了新的起跑線上,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

在剛從事幼教工作時,我很不習慣一下子管那麼多孩子,他們每天都是嘰嘰喳喳地吵鬧,怎麼管教都不聽。我每天都是生氣的過日子,感覺每天過得很累。直到有一天,我上課很累,突然感覺到頭暈目眩,就在我要摔倒時,孩子們一下子喊了起來:“老師,您怎麼了?”“老師,您辛苦了,您休息一會兒吧。”“老師,您就坐着上課吧。”“老師,對不起,我們不再吵鬧了。”聽到孩子們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激動得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我才知道孩子們是多麼的懂事,多麼的聰明!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就有了這麼大的愛心,面對這樣的孩子,我還有什麼埋怨,還有什麼不滿足呢?我之前對他們的粗魯教育方法是錯誤的,心理感到很內疚,很對不起他們。

從此我改變了原來的教育方法。我把自己當作小孩子,給自己一片童心,每天跟他們學習,做遊戲,玩耍??蹲下來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後來他們也把我當作他們的朋友一樣,每次玩什麼遊戲都拉着我去玩:跳皮筋、拍皮球、跳繩??,如果我累了,他們就會去拿凳子來給我坐,幫我捶捶背。同時跟我聊他們家裏的事情,有的說跟爸爸去哪裏釣魚;有的說跟媽媽去公園玩有趣的事情;有的說爸爸媽媽又吵架了;還有的說爸爸媽媽離婚了。他們說高興的事情時我跟他們一起分享快樂,他們說傷心的事情時我就引導他們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我跟他們說,我既是你們的朋友,也是你們的 1

《傾聽孩子,共同成長》徵文稿

“媽媽”,所以有時他們就叫我“媽媽”。我很自豪,我不介意。孩子們每天都很快樂,我也很快樂。

從這些經歷中我一直相信:只有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讓孩子更健康成長。只要我們真正俯下身來,放下架子,給予孩子們足夠、充分、寬鬆的愛,他們一定也會敞開心扉,接納我們這些大朋友,老朋友。只有關注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在愛的長河裏與孩子們共同成長,讓他們擁有一片晴郎、明淨的天空,擁有一條積極、健康的人生路。因爲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純潔的,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要了解他們心中所想,要光顧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與他們的思想一起漫遊,而不是一味的牽引。

有一篇文章裏是這樣說的:“傾聽花開的聲音,我們能讀懂花兒的心思;傾聽溪水的歌聲,我們能讀懂山林的呼吸;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幼教工作不只是教師、家長,還要全民、整個社會都要同心協力,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讓祖國的花兒開得更美!

第三篇:傾聽家長心聲走進學生心靈

傾聽家長心聲走進學生心靈

暑假家訪活動心得體會

教師:樑啓肆

爲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2014年7月30日上午,在羅紹建校長的主持下,召開了立化國小“傾聽家長心聲,走進學生心靈”家訪活動部署會,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會上,校長向全體教職工宣講了《荔波縣教育局關於開展“傾聽家長心聲,走進學生心靈”全縣教師大家訪活動的通知》,對全校教職工家訪活動作出了詳細的佈署,要求全體教職工家訪實行“三個全覆蓋”,即:實施推進覆蓋全縣中國小校,參與對象覆蓋全體教師,登門走訪覆蓋全體學生家庭。實施“四個面對面”,即:家長心聲面對面傾聽,學生心靈面對面溝通,教育政策面對面解答,育人策略面對面探討。做到“四個進一步”,學校與家庭關係進一步緊密,教師與家長關係進步融洽,教師與學生關係進一步和諧,家長與子女關係進一步優化。使教師明確了家訪活動的目的、意義和內容,熟悉和掌握了家訪的方式和技巧。要求每位教師對分配的學生必訪,做好家訪前期準備工作,對每位學生的家庭基本狀況、在校表現以及學業和心理髮展中出現的問題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尤其是對個別“問題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從而確定家訪內容、家訪時間。 校長還要求各位教師結合實際,做好家訪計劃和日程安排,要不顧辛苦,對學生家庭進行全面走訪,瞭解

他們的困難,主動幫助家長及其子女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耐心地向學生家長講述學校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教師情況,以便推動教師家訪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

通過這次家訪活動,雖然很累,卻很欣慰。因爲我明白了:只有老師走進家庭,家長走進學校,家校攜手,才能雙進共贏。以前我總認爲教師的舞臺就是三尺講臺,通過這次家訪我才明白教師的舞臺不僅僅侷限三尺講臺,更要走進家長,走進家庭,這樣才能全面地瞭解自己的學生,關愛學生。原來教師本應該是一個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家庭,服務於社會的角色。

10月31日放完學後,我隨同幾名老師開始了今天的家訪活動。我家訪的區域是新建移民點,共四位學生。結合學校的要求,在路上匆匆確定了本次家訪的主要任務:瞭解學生在家的基本情況以及作業完成情況;和家長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

和孩子們徒步走了大約一二十分鐘纔到達第一家時,我額頭已滲出少量汗水。當我想到一個弱小的身軀揹着沉重的書包在風雨中艱難向前移動的身影時,我心一陣揪痛。劉洋的父母在外做事還沒回家,在家的只有奶奶,其實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平時劉洋也是跟着奶奶的,我們就和奶奶聊起來。奶奶告訴我們,劉洋一放學總是玩夠了才寫作業,平時還經常愛和奶奶頂嘴。我也向奶奶反映了孩子在校的情況,上課認真聽講,能按時完成作業,對待學習缺少上進心……

劉洋在校是個活潑乖巧的小男孩,成績處於班中中游,平時還愛和前後桌講講閒話,基本上是個不太引人注意也不需要老師多費心的孩子,從平時的週記中,我感受到孩子很懂事,和年邁的奶奶相處得不錯。通過家訪瞭解了孩子具有的兩面性,在學校,在老師面前表現得較乖巧,很聽話;在家卻是呈現了另一方面,貪玩、乖戾。認識到孩子對老師的敬畏,適時地對劉洋進行了談話教育,真的,面對這樣一個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老人還要肩負對頑童的照顧、教育,心裏感覺也真不是滋味,也有些遺憾沒碰到劉洋的父母了。確實,家訪增強了家校的情感聯繫,也讓我們更全面地瞭解孩子,只有在瞭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帶着第一站家訪的思索,跟着我去了下一站。

湯恆的爸爸媽媽常年都在外打工,跟着爺爺奶奶過。他是一個性格很內向的孩子,也是個學困生。當我到他家時,門緊閉。問他家鄰居,才知道他的爺爺奶奶還在河那邊忙農活還沒回來。於是我向鄰居借了板凳,開始輔導他完成這一天的作業。過了好一陣,他爺爺才風塵僕僕從田裏趕回來。他爺爺知道老師來走訪很是高興,於是我們聊了好一會。……天黑了,我的家訪也隨之結束了。

隨着現代化通信技術的普及,家訪似乎已漸漸被人們忽視,而我校歷來重視家訪工作,把家訪當作德育工作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學期結束之際,我校教師利用家訪走近學生生活,瞭解、熟悉學生,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問題。

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我校的教師家訪主要採取問題學生家訪、平時隨機家訪和期末集中家訪三種形式,而期末的集中家訪是教師與家長交流學生的重要途徑。本次暑期家訪活動,班主任、輔導員共走訪了361個學生家庭,家訪率達到50.56%。

在家訪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家長促膝談心,把期末的學習成績反饋給家長,把學生平常在校的學習、思想狀況、行爲習慣等向家長作彙報。希望學生合理安排暑期生活,充分利用暑假高質量地完成暑假作業,強優補弱,並積極參加縣教育局、姚莊鎮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老師與家長們就怎樣共同教育好子女,怎樣更好地溝通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家長們填寫《家訪情況記錄表》,對學校工作、學生的發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科學性的建議。當老師們騎着電瓶車走進大街小巷,穿梭於鄉村小道,敲開每個學生的家門時,我們看到的是家長和孩子喜悅的目光,再多的汗水在這一刻都是值得的。家訪中,很多家長看到老師們不辭勞苦,頂着烈日進行家訪都非常感動,連聲說道:“老師,你們辛苦了。”“看到你們這麼敬業的老師,我們把孩子託付給你們,很放心。”

家訪是家庭和學校之間的粘合劑,是構建和諧教育的平臺,我們會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做下去。真正實現家庭和學校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共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近日,卅二都國小組織全體教師對學生進行家訪。各班正、副班主任就家庭生活、學習狀況、學生在家讀書環境、學生與家人相處情形等方面與家長進行探討,溝通。爲增加家訪效果,

學校專門設計印發了《家長意見表》和《教師家訪記錄表》。促膝談心傾聽意見,一杯清茶結下情誼。在家訪時,瞭解到六年級楊玲同學的母親前幾天突發性死亡,留下姐弟三人,該班主任做了安慰工作,回校後又發動該班60名同學進行捐款獻愛心活動。

通過這次家訪活動,老師們收穫了很多第一手的資料,真正瞭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瞭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瞭解了學生家庭的溫暖與寒冷。這次活動不僅加強了師生感情,也對老師們以後的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老師們都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責任。現在老師們各自整理着自己的家訪記錄,也紛紛道出了自己的心聲,體會了收穫的喜悅。

全面家訪工作雖然暫時結束了,但許多深入細緻的工作卻剛剛開始。本次家訪帶給我們的除了收穫家長質樸而珍貴的感動,更有我們教師工作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許多教師家訪後都說,老師只有親自走進學生家中,才能真正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社會環境,以及學生在家的表現;只有家校互相合作,共同努力,育人效果才更有力量。“無論通訊多麼迅捷、科技多麼進步,傳統家訪都不應該被丟棄。”

沙鎮溪中學第一批家訪教師通過近5天的家訪,讓他們對家訪有了新的認識。去時大家都在心裏盤算着怎樣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走着走着,教師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有的走訪教

師帶的20張表用完了,卻還要堅持把一個屋場、一個山坡上的走完,無論他們是否在預定走訪對象之中。去時大家都很沉默、培訓會上也有教師相視一笑,可走訪回校後大家有太多的話要說,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後講述着自己家訪時的所見、所聞、所感?? 家長太熱情了!

許多教師由於長時間沒有走進學生家庭,總認爲家長對學生讀書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不重視。可走進了學生家庭,老師們驚訝了,家長太熱情了,所到之處都是笑臉相迎,手忙腳亂的拿出家中平時款待貴客的東西來招待他們,用樸實和真誠的話語邀請他們吃飯,特別是到一貧困學生家庭後,家長非要煮雞蛋給他們吃。家長的熱情,對孩子教育的期盼,震驚之餘,剩下的全部是感動!

孩子們太苦了!

“我們的孩子太苦了”!老師們返校後共同說着一句話。有一個孩子剛回到家,家訪的教師就到了,他連忙去倒水,可瓶子是空的,他沒有了母親,父親和哥都在集鎮上做零工,上學十天回到家中,沒有一碗熱飯,沒有一杯熱水??家訪的教師當時就掉下了眼淚。在走訪中見得最多的是十六七歲的孩子與六、七十歲甚至更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相伴,有的乾脆不回自己的家,在親戚家度過放假時間。家庭貧困、父母在外打工、隔代扶養、親戚託管讓這些孩子們少了一份童趣、多了一份孤寂,少了一份溫暖、多了一份艱辛! 家訪真的過時了?

家訪的教師普遍感受到山區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十分令人擔憂:有的家長因望子成龍心切,恨鐵不成鋼,採用“法西斯”式教育;有的父母在外謀生造成隔代教育,做監護人的是年老體弱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婆),他們除了勉強照顧生活之外,家庭教育近乎缺失。

走訪馬家山村的老師說:“804班宋同學當即表示從基礎開始補起,805商同學表示要改掉膽小的毛病,904班宋同學表示要更勤奮??”正是這種朋友般的溝通,打開了學生的心門! “是真的呀?”當家訪教師已來到701班王同學家門前壩子時,鄰居叫他快回來,說你們老師來家訪了,他競然不相信這是真的。走訪901班宋同學時,他的家長說:“我的孩子馬上就要國中畢業了,你們是第一次走到我的家裏來,非常感謝!”。一位在外地打工的學生家長聽說老師去家訪,晚上無比興奮地打來電話:“可惜、您來家訪我不在家,請你幫我嚴格管教??”驚呀、感謝、激動的背後在傳遞着一個真實信息:學生和家長對家訪非常歡迎,非常渴望!家訪也並沒有過時!

教育之路更艱辛了!

通過家訪,引發了學校老師們對今後的教育工作許多新的思考:一是家庭教育缺失,關愛特殊羣體學生是辦好農村教育的當務之急;二是貧困學生仍然突出,抓好“兩免一補”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根本舉措;三是家長對質量要求更高,規範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是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四篇:走進學生家庭,傾聽家長心聲

走進學生家庭,傾聽家長心聲

——沙鎮溪中學“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小結

根據縣教育局文件的要求和學校的安排,我和周立飛老師負責家住雙院的中學學生的走訪工作。我們於4月1日學生放假時出發,從沿江開始家訪,一共走訪了24戶,現就走訪的情況小結如下:

一、 家長和學生對老師的家訪持歡迎的態度。

在家訪時,聽說是老師們來了,很多家長都是放下手裏的活兒,立刻回到家裏,跟老師們商談學生的教育問題。尤其讓我們感動的是801班汪佔權同學的家長,聽說我們要到他家裏走訪,在大嶺工地負責人處專門請了假以後,買好菜並風塵僕僕趕回家;汪佔權的母親還放下農活、家務專門做了豐盛的飯菜款待我們,甚是熱情。當我們知曉汪佔權的母親還是殘疾人時,我和周老師更是感動得潸然淚下。在走訪901班學生譚雲飛時,他的家長無限感慨地說:“我的孩子馬上就要國中畢業了,你們是第一次走到我的家裏來,非常感謝!”就是在走訪因故沒有在校讀書的901班學生宋正發時也是如此,雖然該生屢次違紀,並在蘇州打工,他的爺爺也是深明大義,誇我們的老師管理嚴格,班主任老師是好老師,他的孫子能有這樣負責人的老師教,是孩子的福氣,並願意協助學校和老師,教育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不給孩子留下終身的遺憾。

二、 家長大都對學生要求嚴格

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與家長的交談,發現大多數的家長對學生的要求都比較嚴格,這個嚴格不僅體現在對學生學習的要求上,而且體現在對學生的人格要求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爲學習優秀、紀律嚴明的好孩子。但也有看破紅塵的家長,比如:宋正發的家長,在學生犯了嚴重的紀律問題以後,不是配合學校加強教育,而是讓學生到蘇州打工。小小年紀就外出打工,這是應該學習的時期,畢竟學習纔是孩子的正業,而放任孩子外出打工,是明顯的不負責任的行爲。另外,宋玉龍的家長對學生的處理意見,我也不敢苟同。同時,也暴露出家長對於我們孩子在學習上的無奈和無助。面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很多家長往往也想幫助孩子學好,但由於自身的知識水平極其有限,對於學生的學習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於學生的自覺性和老師的教育。

三、 對於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是認可和滿意的

在走訪中,我們無一例外地都提到請家長對學校的老師和學校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由於我們本身就是當地人,他們能夠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通過交談,他們對於我校的教師的教學是比較滿意的,對於學生的德育工作,也是認可的,尤其是對最近在我校進行的“感恩我們在行動”的演講並家長會,紛紛表示滿意和感謝,並稱孩子們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家長也受到了很深的啓迪和教育。

當然,在走訪中,我們也接觸到一些情況,學生家長對於學生在校的食宿條件並不滿意,希望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的同時,也能夠獲得良好的長身體的條件;對於個別教師不規範的教育教學行爲也提出明確和尖銳的批評。對於像宋秀琴、王佳賓這樣特殊家庭而學習成績又特好的學生的扶持力度還有待加強。可以說的當然不止這些,由於字數的限制,就此擱筆,權作一小結而已。

第五篇:傾聽 ——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傾聽 ——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內容摘要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常常爲了孩子達到他們的要求而滔滔不絕地講話,卻很少傾聽孩子說話,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與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聲,孩子需要能聽他們說話的長輩,所以作爲教師我們不應該只有批評與鼓勵,我們更應該靜下來聽學生的心聲,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最終達到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傾聽 ; 煩惱 ;辯解 ;快樂;注意。

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我們時常看到這樣一幕:老師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教師坐在椅子上,學生站邊上,“你今天做了什麼事,啊!”“你爲什麼這麼做啊!”“你知道這樣做對不對”教師一連串的問話或訓斥,往往還沒等學生思考表達,就以學生說“老師,我錯了”老師說“知道錯了,以後不要再犯了,再犯的話就……”而結束,對學生到底爲什麼這樣做或許一無所知。幾個回合下來,學生也就因懼怕老師的“權威”或“懲罰”而唯唯諾諾,因此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心理話說出來,老師也就無法瞭解學生,教育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或只做表面文章,勞而無功,學生當面答應,背後依然我行我素,達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過:“教育首先而且必須要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學生稚嫩的心靈”,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你不知道學生的能力,不知道學生的需要,那麼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好他們”我們要了解學生的苦,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有什麼高興的事,有什麼憂愁的事?我認爲最好辦法是做學生的傾聽者。

一、傾聽學生聽什麼

1、聽學生的煩惱

據新華網報道:“你過得好嗎?”有近九成的中學生回答“感到煩”,僅有10%的中學生表現煩的時候比較少。可以說每一個學生都有煩惱,這些煩惱可能是學習上的或交友上的,也可能家庭的或社會的,這些煩惱影響着學生的身心健康,引導 1

他們把這些煩惱說出來使他們的心情變得更加陽光。記得我剛畢業時,由於年紀輕心理上與學生很接近,經常與學生聊天一次有兩個女孩到我房間玩,我們一起聊學習、聊生活、聊爸爸、媽媽、兄弟姐妹,聊着聊着,一女生突然很低沉,我覺得不對勁,就避開另一女生,十分誠懇地詢問她,突然失聲痛哭起來,“老師你覺得我姐還活着嗎?”原來她姐姐曾經也很優秀地進入中專衛校讀了一年,由於爸爸嫌她女孩不再供她學費、生活費,她姐姐從此三年杳無音訊,村裏謠言說她姐肯定死了,母親因此也瘋了。而且她的父親也不給她學費、生活費,得知這一切,我一邊抱着她,一邊安慰她:現在你好好學習,或許你姐在某個地方默默關心你,等你考上江中或大學,你姐就拿着學費回來讓你高高興興上學,不再重演悲劇。從此,她也開朗了,她堅信姐姐一定在某個地方關心她並努力工作着,等待她的喜訊。一年後,她以優秀的成績考上江山中學,欣慰的是姐姐真的寄學費回來了。

2、聽學生的辯解

我想我們教師都有這樣的時候:學生犯錯誤了,由於我們當時心情不好,時間緊迫等原因,不分青紅皁白地對學生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但很可能在一切行爲的背後或許有我們所不知的因素。其實犯錯誤的學生最需要申訴自己的理由,也許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在節目中訪問一個想當飛行員的小朋友,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滅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的回答是:“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下去??”(我們看到這裏,你會怎麼想?)當場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林克萊特繼續關注着這個孩子,沒想到,接着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林克萊特問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小孩的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林克萊特讓孩子把話說完,並且在現場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仍保持着傾聽者應具有的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才聽到小朋友最善良、最純真、最清澈的心語。試想沒讓小朋友說完話,我們會怎樣判斷他呢?

3、傾聽學生的快樂

當學生感覺進步而快樂時,我們分享着,(謝謝你訪問好範文)當學生找到生活的樂趣時,我們傾聽着,用心感受學生成功的喜悅,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表達我們的感受,送去我們的鼓勵與讚賞。本學期我新接了九(3)班,開學的第一天恰巧教室裏沒有粉筆,

我就隨口說了句:誰能幫老師去辦公室拿點粉筆。馬上有男生站起來“我去”,很快粉筆來了,“謝謝,你叫什麼名字?”“我叫王勇”。晚飯結束時,我剛要離開教室,王勇跑過來,“老師,我們能一起擡飯桶嗎?” “當然可以。”我們一起擡着飯桶邊走邊說,“老師,我今天很有面子。”“爲什麼?”“在班裏您第一個認識我,現在又有那麼多的同學看着我們一起做事,我多自豪﹗”原來學生的快樂可以來的這麼簡單,我們不是可以多給學生製造快樂的機會嗎?

二、傾聽需要注意的幾點

1、轉變觀念,平等對話

教師在與學生說話時,容易帶有權威感和優越性,不自覺地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臨下或者批評,或者教育,或者指點迷津指出缺點和錯誤,這種做法教師習以爲常,感覺自己是在盡老師的責任,可是往往事與願違,學生不僅不領情還可能產生逆反心理走向教育反面,所以教師在傾聽學生時,要轉變觀念,學生與教師要平等對話,例如教師在傾聽時要保持輕鬆自然姿態,包括眼睛的親密接觸,用點頭或恰當的短語來顯示你集中注意力耐心傾聽對方講話,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敘述,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盡情地無障礙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傾聽要耐心,不要偏聽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寵愛有加,漸漸養成了他們驕橫偏激的個性,再加上他們的生活閱歷淺,任性貪玩,易衝動,說話做事不顧後果,如果他本身正遇到不順心的事,這時當老師的做法與他的想法不一致時,或許會頓發無名之火,把一腔怨氣發泄到老師身上,對這樣的學生我們教師在傾聽學生時往往容易犯這樣的錯誤:自己尚未準確地理解學生時,就輕易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對學生的想法作出誤判。爲準確瞭解學生內心,在傾聽學生時教師不要急於作出反應,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他們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心情,聽他傾訴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並在恰當時機指出他的錯誤,讓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從而毫無保留地向老師敞開自己的心扉。最近遇到一位經常犯錯誤的學生,剛剛經過班主任教育,走出辦公室去上課,沒過十分鐘他氣匆匆從教室跑到操場,剛好撞上班主任,一看到,班主任氣急敗壞地責問:“你怎麼老毛病又犯了,你到底想怎樣?”那學生脫口而出“我

就這樣,不想上課怎麼啦?”班主任更氣了,我走上前去將學生拉走,“你爲什麼上課跑出來呢?”我輕聲問,這位學生馬上淚流滿面,等他稍稍安靜,我再詳細詢問,他便很委曲地告訴我“任課老師無故將他的捲紙沒收了”,(後來我調查,原來是師生之間存在誤解造成的)他覺得很委屈,一氣之下就跑出來。設想如果只聽他發火,我們根本無法知道原因,只覺得他很“壞”,經常這樣師生之間對立衝突就會越嚴重。

3、傾聽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地點

時間和地點選擇得好會收到良好教育,反之,則會適得其反。前幾年我新接任九年級一個班班主任,我們班分到的男生寢室很大,大家都一張席一張席緊挨放着,可是有一張席卻很意外,鋪在離其他同學牀位很遠的一個牆邊,我問他爲何這樣做,他不說話,只是呆呆地站着,爲了整齊有序,我命令式地叫那位同學把牀鋪搬到同學邊上,雖然那位學生做了,但看得出極不情願,之後的幾個星期裏,他又經常請假回家,問他理由總是支支吾吾的。我決定探個究竟,一次他又來請假,我沒有馬上同意,而是隨他走出辦公室,邊走邊聊,終於他跟我道出了原因:他有尿牀的毛病,牀位離得遠遠的是怕同學聞到尿臭,經常回家是爲了換褲子。之後,我對他多了份同情,少了份苛刻,並指導他可以帶上鬧鐘定時排尿,帶上乾淨褲子,隨時準備,多清洗牀鋪等等,設想如果我在辦公室逼他說出請假理由,在寢室逼他說出獨處原因,他會覺得多尷尬。因此,選擇適當時機和地點非常重要,教師在傾聽學生時應選擇適當時機和場合,讓他有吐露心扉的輕鬆環境。

作爲老師,唯有靜下心來傾聽學生的敘述,我們才能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任,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科學探究式學習100個問題》鄭青嶽浙江教育出版社

[2]《現代學校心理輔導》吳增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3]《做一個聰明教師》王曉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班主任工作招招鮮》鄭學志 主編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