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論十大關係》有感多篇

讀後感3.2W

讀《論十大關係》有感多篇

讀《論十大關係》有感 篇一

《論十大關係》涉及我國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從毛澤東探索有別於蘇聯的經濟模式這一方面談一點心得體會

衆所周知,建國初期,因爲國內國外、主觀客觀等一系列因素,我們學習和模仿蘇聯的經濟模式來搞我國建設。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學習與模仿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選擇。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蘇聯實行“一五”“二五”計劃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國際形勢日益惡化,新的世界大戰日益逼近,嚴重威脅社會主義蘇聯的生存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後有限的實踐經驗和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關設想的基礎上形成的。

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實行了以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存爲前提,以重工業包括國防工業優先發展爲核心的高速趕超型經濟發展戰略;

在經濟制度上,消滅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並實行與之相適應的單一的按勞分配製度;

在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實行由國家行政手段調節的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並在運行機制上排斥商品生產和市場機制。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戰中曾顯示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1940年初步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用10年左右時間,跑完了歐美先進工業國家100年的工業化路程,並在50年代七年級躍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強國,這更增強了對我國的吸引力。

因而我國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一化三改”過程中引進了蘇聯的經濟模式。1956年隨着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國的經濟體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顯帶有蘇聯經濟模式的影響。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的目標與蘇聯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統一的以行政調節爲主的計劃經濟體制。主要體現在:國民經濟只剩下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分爲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兩個層次;取消市場,實行糧棉等重要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生活;分配領域中實行低消費,高積累並趨於平均主義。

讀《論十大關係》有感 篇二

《論十大關係》的提出,正好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爲以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鋪墊。《論十大關係》中關於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的思想,關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關於中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設想,等等,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對於黨的八大路線的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論十大關係》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張,實際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線和通過的有關報告、決議中去了。所以,把這個報告,連同八大確立的路線和毛澤東稍後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實際的。

實踐表明,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這個戰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又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

因此,結合新階段的新任務重溫《論十大關係》的基本思想,對於我們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論十大關係》的研讀,我對黨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出力。

讀《論十大關係》有感 篇三

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國際方面,在2月召開的蘇共第20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作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密祕報告”全盤否定了斯大林。帝國主義乘機掀起、制度的狂風惡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境困難。在國內,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誌着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我國人民面臨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任務。雖然階級鬥爭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但人民內部矛盾在我國政治生活中普遍地、大量地存在並佔居主要地位。就是在這樣的國內外環境下,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爲戒鑑,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已經提到了中國共產黨面前。

1956年2月後,毛澤東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先後聽取了中央34個部委的彙報,彙報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經濟建設問題的調查研究。關於正確處理十大關係的思想,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中央政治局的幾次討論,由毛澤東集中概括出來的。同年4月25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

報告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基本方針,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十大關係是:在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問題上,要用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的辦法來發展重工業;在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問題上,要充分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基地,以便更有力量來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問題上,在強調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性時,提出把軍政費用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只有把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在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問題上,三者的利益必須兼顧,不能只顧一頭,既要提倡艱苦奮鬥,又要關心羣衆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問題上,要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地方的權力,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問題上,要着重反對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在黨和非黨的關係問題上,共產黨和民主黨派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問題上,必須分清敵我,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在是非關係問題上,對犯錯誤的同志要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要允許人家犯錯誤,允許並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在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上,要學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要反對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論十大關係》的講話,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

讀後感書寫注意事項 篇四

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啓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爲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

標籤:有感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