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書籍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22W

書籍讀後感精品多篇

書籍讀後感 篇一

《平分生命》讀後感

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學習了《平分生命》這篇課文,我被文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動了。

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個年僅10歲的小男孩,父母都去世了,他與妹妹相依爲命。可是妹妹生病了,急需輸血而醫院卻缺少血液,小男孩以爲輸血會丟掉生命的,可是他還勇敢地爲妹妹獻血的感人故事。當醫生告訴他,輸血不會丟掉生命而且還能活一百歲時,小男孩高興地跳了起來,鄭重地對醫生說:“請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倆各活五十年!”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覺得這個小男孩太善良太可愛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對誰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

讀什麼書的讀後感 篇二

老舍的《養花》中,有這樣一段話:“要是趕上狂風暴雨或天氣突變哪,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十分緊張。幾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搶到屋裏去,使人腰痠腿疼,熱汗直流。這是多麼有意思啊!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我讀到這裏,心中想起:人一生是有限的,怎樣能活得更有意義呢!———那就是勞動!有這樣一句話:“勞動創造了美。”現實生活中,那一樣不是靠人們用勞動創造的呢!如:又長又寬的馬路、高樓大廈、衣服、自行車……還有古代雄偉的萬里長城,那不是用古代人們的血汗和智慧創造出來的嗎?假如我們不勞動,就不會有這個完美的世界了。正是老舍說的: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

勞動中要是沒有苦,又怎麼會有甜呢!世間上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就是說沒有不勞動就獲得快樂,也沒有可以不吃苦的勞動。勞動要先苦後甜,我寫作文不也要絞盡腦汁地想思路嗎?吃完了苦,看到自己滿意的作文,心裏又是多麼的甜呀!

讀完了《養花》這篇課文,我深深認識到了勞動的真正的含義:在嘗完了苦、辣、酸、鹹之後,纔會有無盡的甜!

書籍讀後感 篇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我爲叱吒疆場的將軍擊節高歌,我更爲殘奧賽場的努力拼搏震撼;我爲江河一瀉千里狂歌,我更爲大地的不屈堅守靜默;我羨慕天生俊朗、智慧超羣的精英,我更崇敬耳聾眼瞎、奮鬥不息的戰士。海倫·凱勒就是這樣一位令我震撼、令我靜默、令我崇敬的戰士。她沒有上過一天真的戰場,但她卻在用自己的極度殘疾之軀,與整個生命抗爭,這是一場持續八十八載、沒有硝煙但卻撼人心魄的持久戰。難怪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將她與拿破崙並稱爲十九世紀的兩個奇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前前後後一共看過五遍。第一次閱讀時只是把它當作一本消閒書,打發空蕩的時光。哲人說,好書是應當高高捧起於額前,端端正正靜下心來讀的。隨着時光的推移,我對於書的感情逐漸加深,對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認識由模糊變得清晰,海倫·凱勒的形象已不僅僅在書上、在遙遠的國度,而是在我的身邊、在我的心裏。

海倫·凱勒是不幸的,在她剛剛十九個月的時候,因爲患了猩紅熱而導致雙目失明、耳聾口啞。我真的不可想象,一個沒有色彩、沒有音樂的世界會是多麼灰暗。可是,海倫·凱勒又是幸運的。她有幸生於一個慈愛之家,她的父母沒有將她絕情地拋棄,如果是那樣,即便身爲天使又有何意義?她有幸受教於安妮·沙利文小姐,在海倫·凱勒的心裏,安妮就是世間最偉大的聖母。

人有恩於我不可忘也,所以在海倫·凱勒的願望裏,如果只給她一天光明,她一定要先看看安妮的臉龐,靜靜欣賞那雙曾經無數次地撫摸過她的嘴巴和臉頰的手。是呀,世間還有什麼比這份真情更溫純?世間還有什麼比這份願望更純潔?如果上天還能賜給她兩天光明,那麼海倫·凱勒一定要快步跑向山巔,用整個身軀、全部靈魂感受黎明中的曙光。是呀,這分明是黑暗中最心碎的吶喊,這分明是人生裏最美麗的時光。如果上天還能垂憐,賜予海倫·凱勒三天的光明,那麼她將像普通人一樣生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來我們看似單調乏味的生活,在海倫·凱勒的眼裏是那麼令人神往,我爲自己虛度光陰而悔恨。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深深感受到愛心的偉大,原來施予愛和承受愛一樣幸福;她讓我懂得知識的力量原來是這般強大,不論你多麼弱小,知識都可以把你武裝成一個鬥士;她還讓我明白堅強的生命纔是世上最美的風景,人格的偉大才是真的偉大。

書籍讀後感 篇四

《格林童話》讀後感

“元旦”長假,我有空讀了《格林童話》這本書,覺得它特別好看。裏面有“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等有趣動人的故事。

就拿“狼和七隻小羊”來說吧,故事裏完全把狼、小羊、羊媽媽等擬人化來寫,比如羊媽媽可以趁狼熟睡時機智勇敢地用剪刀剪開狼的肚皮,把整個兒吞下去的六隻小羊救出來,然後再往它肚子裏放進一些石頭並把肚皮重新縫好。熟睡的狼不會知道,一直要到醒來時纔會發現……我覺得現實生活中雖然不可能能那樣,但故事寫得引人入勝,常常讓我愛不釋手。

《格林童話》不僅生動有趣,它還讓我明白了善惡兩者之間的關係。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嘛。像白雪公主她那樣善良,並沒有因吃毒蘋果而死去,而是幸福地和王子生活在一起;又臭美又惡毒的王后,使盡了詭計,也沒成爲世界上最漂亮的人,最後落得被石頭壓死……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你只要樂於助人,不僅你自己會覺得很快樂,老師同學也會誇獎你。你要是作了壞事,大家都不跟你做朋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一個。那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

看來,以後做事可要動動腦筋,不然,也可能落得像“白雪公主”裏的王后一樣的下場哦。

讀什麼書的讀後感 篇五

感覺這個導演像是拉美的,因爲電影講述了冒充墨西哥人的一對危地馬拉兄妹偷渡到美國的故事。一查資料才知他出生在美國,應該算是算是美國人了。而美國正是拉美的北方,是他們嚮往的天堂。但前提是,你必須被“合法的”接納。因此這對“非法”兄妹在美國迎來了必然的悲劇命運。

影片的三個部分恰好對應了作爲南方的危地馬拉,作爲偷渡過渡區的墨西哥,和作爲北方的美國。而在這三個國家,他們的身份竟然都是非法的。在自己的祖國危地馬拉,它們作爲造反的農民的後代被通緝,偷渡已是無奈的選擇;墨西哥的貧窮讓他們無法留戀,因爲他們聽說天堂在北方;而在美國,天堂依舊遙遠,非法的身份像一個惡咒在追擊着他們。

三個部分的影像處理也各有特點。危地馬拉一段有明顯的拉美魔幻色彩,其中在母親消失的房間出現的大羣蝴蝶,以及蝴蝶震翅發出的風鈴聲,都非常的魔幻,像是《百年孤獨》一章的結尾部分。在墨西哥,兄妹倆爬過幾公里長的廢棄下水道偷渡一段驚心動魄,彷彿地域之旅。在美國非法打工的處理又極度現實,退去了一切幻想的光環。加入的夢幻鏡頭也只留下了苦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