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受戒》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23W

《受戒》讀後感精品多篇

《受戒》讀後感 篇一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極美的小說。寫一個小和尚和一個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朧朧的愛情。全篇有一萬二千多字,幾乎沒有什麼故事情節,但卻極富詩情地展現了三十年代蘇北裏下河的田園風光。小和尚明海與農家少女的初戀被作家描繪得如詩如畫,醉人心田。文章發表之前,有人問汪曾祺:“你爲什麼要寫這樣一篇東西呢?”汪曾祺說:“我要寫,一定要把它寫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詩意。”寫成後,汪曾祺宣佈:“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這些話,我們都可以把它看做是汪曾祺創作這篇小說的初衷,也是作家通過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受戒》。

一、詩意和諧的生活空間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實際上作者追求和張揚的應該是種“桃花源”式的自然純樸的生活理想。作者特地選擇混亂時代極爲難得的“人不生病,牛不生災,也沒有大旱大水鬧蝗蟲,日子過得很興旺”的幾年時間,以促成這個桃花源的生成。這個桃花源中諸多的人物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其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質樸,他們雖然都是凡夫俗子,卻沒有任何奸猾、惡意,衆多的人物之間的相互自然的愛意組成了洋溢着生之快樂的生存空間。作者以一種通達的甚至理想化的態度看待這種生活,沒有絲毫的冬烘頭腦與迂腐習氣,他塑造的這個空間是詩意的,而又充滿了夢幻色彩。不過明海和小英子雖然不能完全算作這篇小說的主人公,他們那種純潔、樸素、自然而又有一點苦澀的愛情卻確實可以給這種理想賦予一個靈魂。

在汪曾祺筆下,小和尚明海是聰明的、善良、純樸的,小英子是天真、美麗、多情的。他們之間朦朧的異性情感,呈現出浪漫的、純真的色彩,在人生的旅程中奏出了一曲美的旋律。這種情感發自還沒有受到俗世污染的童心,恰恰股以成爲這個桃花源的靈魂的象徵,所以作者把它表現得特別美。譬如,明海受戒後,小英子接他回來時,問:“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子先是大聲然後是小小聲說:“要——!”英子把船划進了蘆花蕩,小說接着這樣描寫:“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着銀光,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着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檫着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小說中的少女小英子保存着最爲自然的本性——透明的性情,由這一帶清秀山水培養起來的水一般的陰柔性情。她有着本乎自然的慾望,純真的情愛。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焦慮或受壓抑的陰影。她的焦慮與慾望被掩藏或裝飾了起來,恰如那一片密密的蘆葦蕩子。小英子生存的空間是桃源式的環境。這一片空間裏的人,與自然是充分混溶的。他們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忌諱”的約束。小英子初次見到明子,就很自然地把半個蓮蓬扔給他吃,以後就熟如一家人,明子也老往小英子家裏跑。小英子的母親斥責明子時,徑直叫他“兒子”,後來乾脆把他認作了乾兒子。明子幫着小英子姐妹畫繡花,幫着做田裏的農活,一起踩水,一起採荸薺……“男女授受不親”的秩序被徹底打破了,少男少女在一種親密無間的關係裏滋養起了一種最自然的相互依戀的情感。在這裏,性愛被表述爲一種如水一般流淌的、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小說自始至終渲染的這種古樸淳厚的民風得到了昇華與深化。“受戒”與“情愛”這兩個看似對立的命題在這裏奇特地統一起來了。

二、純樸自然的生活方式作者在小說裏敘述的是一種獨特的生存環境中奇異的人情風俗及其人羣的生活方式。這個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同時又有一種超功利的瀟灑與美。首先,故事的行爲“空間”——“這個地方的地名有點怪,叫庵趙莊”。“庵趙莊”這一符號,指稱着兩重涵義:莊上大都姓趙,莊上有一個庵。莊以族爲名,是中國傳統社會注重血緣聚居的一種反映;莊以庵名,則可見這座小小的菩提庵對莊上人家的重要性。“出和尚”便是這個地方的一大特色。例如,在當地,出家僅僅是一種謀生的職業,它既不比別的職業高貴,也不比別的職業低賤,庵中的和尚不高人一等,也不矮人三分,他們照樣有人的七情六慾,也將之看作是正常的事情,並不以之爲賤:“這個庵裏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人提起。”——他們可以娶妻、找情人、談戀愛,還可以殺豬、吃肉,唱“妞兒生得漂漂的,兩個乳房翹翹的,有心上去摸一把,心裏有點跳跳的”這樣的酸曲。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順乎人的自然本性,自由自在,原始純樸,不受任何清規戒律的束縛,正所謂“飢來便食,困來便眠”。廟裏的和尚是如此,當地的居民也是如此,英子一家的生活,男耕女織,溫飽無虞,充滿了一種俗世的美:“房檐下一邊種着一棵石榴樹,一邊種着一棵梔子花,都齊房檐高了。夏天開了花,一紅一白,好看得很。梔子花香得沖鼻子。順風的時候,在荸薺庵都聞得見”

小說中自然、純樸的民俗世界實際上是汪曾祺自然、通脫、仁愛的生活理想的一個表徵。他說:“有評論家說我的作品受了兩千多年前的老莊思想的影響,可能有一點。……我自己想想,我受影響較深的,還是儒家。我覺得孔子是個很有人情味的人,並且是個詩人。……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極致。……我覺得儒家是愛人的。因此我自詡爲‘中國式的人道主義者’”

《受戒》中表現的就正是這種傳統文人追慕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這種“生活境界的美的極致”。他對人的關心、尊重和欣賞,超越了政治、形態等功利層面,直指人的生命形式和生存形態,這便是他塑造這些人性完全被釋放了的和尚形象的原因,也是他淡泊和諧的審美追求得到的進一步落實。

《受戒》讀後感 篇二

《受戒》出現於傷痕文學和反思文**涌之際,卻沒有政治話語的痕跡,沒有濃烈的杯具意識,沒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可是卻爲文學帶來一股清新之風,作者汪曾祺用清新淡雅自然的文筆講述了山野之間的所見所聞。

這篇小說如果從語言上來說,是文學上的一大創新與挑戰,作者在這篇小說中,不管是敘述事件還是描繪事物,是寫對話還是描述人物,都顯示出靈動清逸的風致。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就感覺語言上很清新自然,使人在心靈上就感到莫名的愉悅之情,例如,小說中,在描述小和尚明海對英子最初動情心裏產生愛慕之情的情景的描述中寫道“她挎着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下一串腳印,明海看到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裏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都搞亂了”那裏,這座雖然沒有用太多的筆墨來揭示明海的心理活動,可是,這種直接的敘述與明海的視覺的描述相結合出來的效果更佳形象地展示出了主人公明海的內心的一種情感的變化,不得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除此之外,小說中,小和尚明海與英子之間簡短的對話,給人以乾淨簡單自然之感,作者採用這種一問一答式的對話,爲文章增添了清逸之風。

讀完《受戒》這篇文化在那個,我覺得,在這篇小說中的和尚們與我想象中的和尚有很大的出入,在我的腦海裏,和尚基本上都是吃齋唸佛的,並且是沒有媳婦的,可是,在這篇文章中的和尚卻並不是這樣,他們不經常唸佛,並且還經常打牌,經常吃肉,在他們看來,吃肉是不足爲奇的事情,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們竟然有老婆!二師父仁海不僅僅有老婆,並且,他老婆每年的夏秋之間還會來庵裏住幾個月,種種的一切使我大吃一驚。我由此深深感覺到,在那個時代,似乎“當和尚”是在拿一種“文憑”的!

在這篇小說中,真的沒有過多的情節,如果真的有的話,就是明海與英子由兩小無猜到春情萌生再到相互表白的一個過程,作者在《受戒》這篇小說中更多的是描述和尚們的一下生活之事,風俗民情,例如,寫和尚們的風俗人情,寫庵裏的一些事情,以及英子她們家的事情,除此之外,還有明海幫忙英子她們家勞作時的場景以及大家一齊聊天閒談時的場面,充分展示出了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純情互助與人性的善良!

《受戒》讀後感600字 篇三

《受戒》整篇文章讀完後,好像幸福地自我釋放了一次。簡單的佈景,簡單的情節,簡單的心情——人性就是很簡單的,順其自然,從心所欲,可是對比我們不簡單的現實生活,這份溫暖顯得有些無力。

小說的主人公小明子,從小就註定要出家,出家成爲他們故鄉人謀生的手段,而並不是出於對人生的感悟等等。“跟爹孃磕個頭,就跟舅舅走了”;學名直接變成法名,一切看起來都很隨性。出家受戒,忽然有了種輕鬆自然的感覺,之後便開始了在“荸薺庵”的生活。看起來主要描寫了兩點——小明子和英子的交往與寺廟中的生活。

作者筆下的和尚令人瞠目結舌——每天只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大師父根本沒有吃齋的規矩,甚至帶着家眷一起管理荸薺庵,打牌、抽菸、唱酸溜溜的歌,無所謂什麼清規,他們只是在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悠閒自在,更談何壓力、鬱悶?這些和尚的生活看似會不恥於人世,可是他們活着只是爲了那種寧靜,又管世人怎麼想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師父殺豬的場景,眼前出現猩紅的血濺在和尚袍袖上的場景,好是詭異,卻也隱約有一種快意。念着“往生咒”殺豬,帶着家眷出家,這些可愛的和尚讓人眼前一亮。

離開這篇文章,我還是想問,什麼是人性?荸薺庵當然不可能存在,那種生活也只是個夢想。而我們的生活呢?是在疲勞時看一看窗外的風景,還是在壓力下釋放呢?我們有天性,可這種現實的生活,早已忽略了它。無奈的、遺憾的,我不想呼籲誰重拾天性,因爲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只是希望我記住我自己還有天性,有對它的嚮往。所以,能像明海等人一樣幹着自己享受的事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幸福。

《受戒》讀後感 篇四

書,就是一把鑰匙,讓我們打開文學之門;書,就是一葉小舟,載着我在知識海洋裏遨遊;書,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最近,我讀了《葉森格倫受戒》一文。課文主要講了:雄狼葉森格倫(朋友都叫它老狼)到了列那狐家門口,聞見魚肉味、喝奶酪的味道。老狼很想走到列那狐家裏去,這樣就可以直接偷魚肉和奶酪了。老狼把鼻子貼在門上,那魚味和奶酪味使它如癡如醉。狡猾的列那狐識破了老狼的計劃。見老狼可憐巴巴,就給了它一塊最小的。可老狼吃得太快連魚腥味都沒嚐出來。

老狼不甘心,想在列那家要點奶酪。餓得飢腸轆轆的老狼,被列那家的奶酪香圍得團團轉。老狼把頭伸進門窗,列那拿了一盆熱氣騰騰的開水潑到了老狼頭上。列那一邊笑一邊鼓勵老狼修成道士。可憐的老狼到了這般地步還沒有識破列那的鬼把戲。

讀了這篇課文後使我深深地懂得:做人不能太愚蠢,知道人家聰明,千萬不要任意讓別人擺佈。這個故事與《安拿生和傻子的故事》差不多。安拿生本來很聰明,傻子也不傻。只是安拿生的貪心,讓自己無家可歸。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人要做有用的人,善於識別真假,不斷提高自己。

《受戒》讀後感 篇五

《受戒》描寫了一個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在清香的蘆葦蕩中,幽靜寺廟裏青澀拘謹的小和尚明子,淳樸水鄉里率性天真的農家女小英子,發生了一段純美得驚世駭俗的初戀故事。故事發生在庵趙莊,這裏的人們淳樸善良,熱愛生活。“在庵趙莊 這個地方,是出和尚的。” 荸薺庵裏的僧侶生活與一般人們印象中的迥然不同,完全沒有一般佛門寺廟裏的清規戒律,甚至連“清規”這兩個字都沒有人提起。 荸薺庵裏的和尚,只要會一點做法事的基本功如放瑜伽焰口,拜 樑黃懺之類,從此就可以吃現成飯,可以賺錢,可以還俗,可以娶親,還可以買田置地,過優哉遊哉的神仙日子。

庵裏的老師傅終日枯坐在那“一花一世界”裏沉醉。大師父仁山是“當家的”,管着經賬,租賬,債賬三本帳簿,在庵裏從不穿袈裟,經常是披件短僧衣,袒露着他那黃色的圓肚皮,光腳趿拉着一雙僧鞋;其他兩位師傅也是各有千秋,二師父仁海是有老婆的,甚至每年還把他老婆接來避暑納涼;三師父仁渡更是不僅人漂亮,還有一手“飛鐃”的絕活,甚至每場法事之後,村裏就會有大姑娘或小媳婦驀然失蹤,跟和尚跑了。最讓人詫異的是他們吃肉從不瞞人,甚至過年的時候就在大殿上殺豬。 這裏的和尚過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祥樂時光。和尚們娶妻養 與宗教的世俗化。《受戒》解構了佛門的莊重嚴肅,打破了人與宗教間的隔膜。 小說的主人公明海隨舅舅仁山和尚來到了荸薺庵當和尚,認識並 熟識了活潑可愛的小英子,漸漸的,他們成了好朋友,明子經常上小英子家,就這樣,他們間朦朧的初戀就悄然萌生了。明海看到小英子挎着一籃子荸薺回家,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下一串 腳印,明海看着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裏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這就是朦朧,純美的初戀,有着愛情的懵懂,有着愛情的想往,就是這種感覺,小英子和明子之間的感情纏綿悱惻,婉而成章,深深印到人心裏 去。再後來,小英子划船接去燒戒疤的明海回來,兩人互許終生。小和尚明海與小英子相愛的過程描寫是一種返璞歸真的象徵,表 明瞭對美好自由人性的禮讚。本文自始至終渲染的這種古樸淳厚的民風得到了昇華與深化。“受戒”與“情愛”這兩個看似對立的命題在這裏奇特地統一起來了。《受戒》通過江南水鄉佛門弟子世俗化的故事,描寫了普通人的 人生歡樂,表現了人性的解放,表達了對淳樸的民間日常生活的肯定與讚美,也含蓄地表現出對清規戒律的否定與嘲諷。汪曾祺說:“我寫《受戒》主要是說明人是不能受壓抑的,反而應當發掘人身上美的詩意的東西,肯定人的價值,我寫了人性的解放。”光明潔淨的明海與淳樸多情的`小英子之間“桃花源”式的自然純樸生活理想正是自由人性的 寫照。

《受戒》採用了散文化的小說結構,結構散漫、隨意、淡泊,具有詩的格調和韻律,風俗化的氣氛營造,體現出民間生活的閒適和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向讀者鋪開了一幅幅優美的水鄉風俗畫。文章語言風格閒淡典雅,敘述用語具有文言色彩,古樸而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