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人格心理學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9.52K

第一篇:《人格心理學導論》讀後感

人格心理學讀後感(精選多篇)

《人格心理學導論》讀後感

帶着對現實的更多個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參加了這次培訓班的學習活動。通過《人格心理學導論》這門課的學習,自覺心靈有所成長,而對於人格心理學理論常識也有所增加和深化。下面本人將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收穫及感想。

在學習之初,課本中“人格心理學的應用就是將人格心理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幫助人們,使人們的生活更快樂、健康,並更具創造性。”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說得多好啊,而我就是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之一。 通過教授的講解,結合系統的讀書學習,我對人格心理學理論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了一些思考。通過學習我知道:人格特質理論重點關注人格的較爲表層的描述和比較問題;人格生物學理論則從身體上尋求對人格的解釋;人格精神分析理論則是對人內心的人性進行最深層挖掘,關注內在的潛意識;而人格行爲主義理論則摒棄心靈主義的東西,強調外顯的行爲和環境對人格形成的決定影響,看重外在強化的作用;人格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則注重人的主觀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研究人的本性、價值、潛能與創造力,在人的層面上來研究人格;人格認知理論則主要關注內在的認知能力及其與動機和情緒的關係,重視個體的社會情境以及自身的生理特徵,從認知---情感過程與外在情境互相作用結果的角度來分析人格。每種理論都有它特定的歷史意義,都有給後人啓示的地方,而我個人更看重人格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提供了另外一種看待人性的方法,雖然它和其他人格理論一樣,都是既有貢獻也有會受到批評的地方。

一、 人本主義理論基本含義

人本主義理論是美國當代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創立,現在的代表人物有c.r羅傑斯。人本主義反對將人的心理低俗化、動物化的傾向,故被稱爲心理學中的笫三勢力。

人本主義強調愛、創造性、自我表現、自主性、責任心等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徵的培育,對現代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馬斯洛作爲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嚴和價值,積極倡導人的潛能的實現。馬斯洛認爲人類共有真、善、美、正義、歡樂等內在本性,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達到人的自我實現關鍵在於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識,使人認識到自我的內在潛能或價值,人本主義心理學就是促進人的自我實現。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羅傑斯,同樣強調人的自我表現、情感與主體性接納。他認爲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健全的人格,必須創造出一個積極的成長環境。

二、關於人本主義理論的幾點啓示

1、生活中的明燈

首先,生活中,我一直在思考人格、人性的問題,迷惑人和人的區別,爲什麼男人和女人在人格和人性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是同性之間關於人性等區別也很大。相同的事情發生了,爲什麼有的人能夠接受,而有的人卻覺得不可思議?人本主義假設人的本質是善的,雖然許多人難以接受這一觀點,但我認爲,人本質上是需要善和愛的,我總認爲不管多邪惡的人他還是有善和溫柔的一面的,愛和善是永恆的,需要的是挖掘愛和善的方式和方法。人本主義強調愛,而愛是很有力量的,而且比那種一昧的批判更有力量,更有成效。愛是對個人生命很具體的關心和幫助,是一個整體性的關懷,是強調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在人格的思考中,我認爲人文的愛和善很重要。雖然人格和人性不同,但對愛和善的需要還是一致的。

人本主義換句話簡單地說就是“以人爲本”。 今天,信息社會高速發展,當代中國社會面臨的迫切問題很多,主要有道德的重建、制度的變革和改善社會弱勢羣體的生存處境等。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引入具有愛、真誠、寬容與憐憫的信仰的力量。在那些努力去滿足高層次需要的人羣中間,羅傑斯和馬斯洛的著作也非常流行。而我們正在大量地關注着諸如創造性、快樂及身心健康問題,這些也是我們關注人本主義理論健康人格方面的原因和需要。回顧近百年思想史,我們注意到精神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魯迅。魯迅說,以科技爲文明,以富 2

有爲文明,或者說以議會制民主爲文明,這一切都不夠,根本在於立人。魯迅認爲沒有個人內在靈魂的拯救或超越的話,一切都是不夠的。由這個思路出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經濟的發展、政法制度的建設和心靈的重建,是中國現代化的三大根本問題。所謂心靈的重建,即提供對於人生意義的解釋,和由此基礎上完成的道德倫理的重建。而這恰是常常被忽略的問題。許多時候我感覺當今社會人和人之間基本的信任都很困難,面對身邊的許多社會現象很是迷惑,比如不能理解(轉載請註明來源:)朋友間的欺騙和謊言,無法接受一個人的多個面具等,所以感覺自己心靈的成長迫在眉睫。因此,作爲一個正常的社會人,我首先必須要培養自己愛、真誠、創造性、自我表現、自主性、責任心等心理品質和良好人格,相信愛,擔當善,真實的自我展現美好的生存狀態。

2、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工具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知識的傳授中把人文美好的東西感染給學生,注重人的培養,責貴在“育人”。羅傑斯“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價值和尊嚴,諮詢和心理治療應該爲恢復和提高人的價值、尊嚴作貢獻”。羅傑斯學說的根基是人,並由此引發出自我、現象場、機體智慧、機體評價過程、實現的傾向等重要概念。羅傑斯認爲,人性是由所謂實現傾向所決定的,是可以信賴的。這個實現傾向即是“??對有機體的履行、實現、維持和增強的趨向”。有機體本身具有智慧即所謂機體智慧,能夠通過機體評價過程表現出來,從而對自我和經驗進行價值判斷,在人的活動發展過程中,增進自我,保持自我與經驗的協調,以保證人性向充分發揮機能的方向發展。

在教師工作中,特別需要愛,對一切學生的愛,尊重一切學生,對學生的尊重是學生教育工作得以持續進行的基礎。每個學生既有學生的共性,同時也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對某些話題和行爲有較強的敏感性,或已經對這些話題和行爲脫敏,甚至麻木。教師都喜歡發展較好的學生,但好的教師總是善於控制,儘量做到一視同仁,不刺激他們的自尊心。只有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的對待後進生,才能使他們得到像其他學生一樣的發展。所以,優秀的教師善於理解他們、尊重他們並相信他們“具有理解自己、不斷趨向成熟併產生建設性變化的潛能”,並想辦法啓發他們的這種潛能。其次,這部分學生的逆反心理較強。後進生往往因爲成績、行爲、思想等原因受到過較多的批評和指責,有較 3

強的逆反防禦意識,對批評、指責、說教和其他的硬性改變方式有着很大的牴觸情緒。所以,對他們來講,“堵”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只能進行引導。

人本主義教學思想關注的不僅是教學中認知的發展,更關注教學中學生情感、興趣、動機的發展規律,“注重對學生內在心理世界的瞭解,以順應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以及個性差異,達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起其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視創造能力、認知、動機、情感等心理方面對行爲的制約作用。在學習中,我認爲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和相信自己非常重要。如果學生有一種學習主動的需要,那麼就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這樣教師就能達到更好的引導作用。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你們的學習是你們自己的事情,能不能學到東西只能靠你們自己主宰,因爲老師只能是幫助和輔助你們,幫你們打開每個人心靈的學習之門。在教學中,我更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學生交心,關注一切學生,一視同仁,又注重因材施教,切實踐行人本主義思想,所以教學效果良好,學生也能達到良好的全方位的發展。

以上只是自己膚淺的學習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相信本人會有更深地體會,學習—生活—思考—成長—再學習??,這是一個循環相互的過程,曾有位哲學家說過:“我思故我在”,我願在知識的海洋中永遠翱翔,繼續探討和思考,以獲得更快樂、健康,並更具創造性的人生。

漢陽區成人中專李小明

20140910 教師進修學校

第二篇: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第一章人格概述

人格:穩定的行爲方式和發生在個體身上的人際過程。

人格概念的特徵:人格是穩定的,但是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

人格的研究:六個理論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特質流派、生物學流派、人本主義流派、行爲主義和社會學習流派、認知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人的無意識心理對他們行爲方式的差異起着很大的作用;特質流派稱:人是處在各種各樣的人格特徵的連續體上的某個位置上的;生物學流派:用遺傳素質和生理過程來解釋人格的個別差異;

人本主義流派:人的責任感和自我認同感是造成人格差異的主要原因;行爲主義和社會學習流派:把穩定的行爲方式說成是條件反射和心理預期的結果;

認識流派:用人們加工信息的方式來解釋行爲的差異。

遺傳影響—▲————▲————▲———————▲———————環境影響生物學派特質精神分析人本主義

行爲主義/社會學習

認知

無意識——▲———————▲——————————▲—————————意識決定 決定因素精神分析行爲主義/社會學習人本主義

生物特質

認知

決定論——▲———————————▲————————▲—————▲——————自由意志

行爲主義/社會認知精神分析特質人本主義認知

生物學

人格研究方法:假設檢驗方法、個案研究方法、數據統計分析法

假設檢驗方法:理論根據、提出假設、檢驗論證

第二章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蘿伊德首先提出:無意識、自由聯想、夢的解釋

心理動力:本能(生和性的本能—利比多;死與攻擊的本能—塔那託斯)本能的壓抑、釋放和轉換

心理性慾發展階段:口脣期(0——18個月)

肛門期(18個月——3歲)

性器期(3——6歲)

潛伏期(6——12歲)

生殖期(12——18歲)

人格結構:腦解剖模型(前意識、意識、潛意識)

結構模型(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出生時就有了,這是我的自私的部分,與滿足個人慾望有關,本我採取的行爲遵循快樂原則。

自我——生命的頭兩年,兒童與環境相互作用,自我逐漸發展起來,自我的行爲遵循現實原則。

超我——5歲的時候超我發展起來,超我代表社會的、特別是父母的價值和標準。遵循道德價值原則。

超我部分在整個人格結構中佔的比例關係是最多的

意識水平:意識、前意識、無意識

意識

前意識

無意識自我超我

本我

瞭解意識的途徑:夢、投射測驗(羅夏墨跡測驗、主題統覺測驗tat、畫人測驗)、自由聯想、弗洛伊德口誤、催眠、

意外、象徵行爲。

心理防禦機制:壓抑、否認、昇華、替代、拒絕、反應生成、理智化(合理化)、投射、自居認同)

焦慮類型:神經質焦慮、道德性焦慮、現實焦慮或客觀焦慮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

埃裏克森的自我發展理論

1、自我概念(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並保持自我認同感)。它包括了我們的個體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過去與未來的連續性。

2、人格發展週期及基本理論:

嬰兒期——信任與不信任(關愛和照顧的重要性)

學步期——自主性對羞愧和懷疑(一週歲後認爲自己有能力是獨立的,他們有了

強烈的個人操縱感)

兒童早期——主動性對內疚(參加一系列的社會交際活動,必須解決自己面臨的

所有問題和困難)

國小期——勤奮對自卑(進入國小後對自己的自尊心和好勝心而努力學習,取得

公衆的表揚)

青少年期——認同感對角色混亂(個人的價值觀逐漸形成,認識自己到底是怎樣

的一個人)

成年早期——親密對孤獨(尋求一種特殊的關係,尋求一種自己的歸屬感家的感

覺)

中年期——繁衍對停滯(關心下一代,對孩子的教育是他們最大的問題)

老年期——自我完善對失望(保持原來的狀態,克服生老病死的各種危機)

阿德勒的個人心理學

1、尋求優越:每個人生下來就有自卑感,只有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每個

人都要克服自卑感而抗爭。

2、父母對人格發展的影響:首先,父母給孩子過多的關注和過度的保護就是溺愛,溺愛

剝奪了兒童獨立性,會引起更強烈的自卑感,導致成年後的人格問題。第二,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過度冷淡,就是忽視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3、出生次序:中間的孩子最好,因爲他既沒有受到過多的溺愛也沒有受到過多的冷淡,

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包容心,會有克服自卑的勇氣和毅力,能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求優越。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1、生命能量——等量原則、均衡原則

2、人格結構:ego自我——自己選擇的東西和意識

個體無意識——個體所有的人格特性

集體無意識——所有的人都具有的人格特性,有原始意象組成。

(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具有女性的一面、男性原始意象——女性具有男性的一面)

3、人格發展:童年——意識產生的階段

青春期——二元階段。有自己的意識和別人的意識

中年期——最關鍵的人生轉折期

老年期——照亮自己的時期

中年期是人生的關鍵期:人的兩大目的——自然的目的、文化的目的

中年期的人格變化:人格面具的消除,社會角色的扮演。童年時期的興趣又重新拾起,對原來的價值更加堅定。

4、達到潛意識的分析方法:詞語聯想測試、夢的解釋、積極想象。

5、分析治療的主要原則:補償,神經症是自我救助、自我懲罰

霍妮的社會文化人格理論

神經症的產生來源於:兒童期不正常的人際關係,特別是那種製造焦慮的家庭環境霍尼根據他們避免焦慮的不同方式確定了三種交往風格的神經症患者

1、接近人羣——靠自己的無助感來應對他們的焦慮,他們依賴他人,強制性地尋求其父

母或照看者的喜愛和接受。

2、反對人羣——戰鬥,攻擊性和敵意行爲是對付不良家庭環境的最好武器,對自己的不

安全感和不適應感進行補償。

3、離開人羣——簡單地採取與外部世界不和諧的方式來應對焦慮

第四章 行爲主義人格理論的基本觀點

斯金納理論

斯金納把自己獨特的行爲主義標榜爲激進行爲主義,行爲不會因爲(你感到)焦慮而改變,相反,不去參加聚會的決定和焦慮都是對情境的條件性反應。

經典條件反射

在非條件性反射(本能反應)的基礎上,通過外界物質的強化作用,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其實是在強化物的推動下,形成的一種習慣性反應。

操作式條件反射

在非條件性反射(本能反應)的基礎上,沒有外在強化物引導作用下,通過自己本能要求的反應下自己尋求自己必須的生存環境和條件,從此自己習得的一種條件性反射。 行爲學習基本概念

行爲——環境——行爲相互作用

1、行爲潛能:在某一特定場合做出某種反應的可能性。

行爲潛能=期望+強化值

2、期望:對行爲所得的價值的估計。期望值是對以往活動的經驗值。

3、強化值:比起其他強化來,我們更喜歡某種強化的程度。顯然強化值的大小依情景和

時間而變化。

米勒的刺激—反應人格理論

1、刺激:引起反應的線索。刺激之後的反應會泛化也會分化,我們可以通過強化和消退

來辨別;機體內部的反應也會形成線索,如日久成積的心理障礙因素;多重線索的聯合作用,如環境和人的相互結合。

2、強化:複雜的構成。滿足需要—特殊情況下的微妙強化,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會特

意引起別人的注意;驅力下降形成強化(原始驅力—生理上的需要引起動機,刺激驅力—習得性驅力如緊張、焦慮、恐懼)藉助任何方法消除這些心理障礙,而形成的強化;獲得獎勵前的行爲和逃脫懲罰後的行爲強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人格理論

1、相互決定論:行爲由內部力量(獎勵、懲罰)和外部力量(信念、思想、期望)共同決

定,行爲並非是由單一的力量決定,也非由兩種力量簡單疊加決定。而且任兩個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不僅環境會影響行爲,行爲也可能影響環境。班杜拉把潛在環境和實際環境區分開來,潛在環境對情境中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而實際環境是由我們的行爲創造出來的。

2、認知對行爲的影響:人們用符號和預見來指導自己未來的行爲,然後得到的是經理或

懲罰,當然過去的強化和懲罰的經驗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大部分行爲是在沒有外部強化或懲罰的情況下發生的即自我調節機制;每一個行爲的出發點都是由自己的期望值及它的強度而決定哪個因素爲重點。

3、觀察學習:學習不僅僅發生在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通過觀察習得的行爲

並不一定要表現出來。

第五章 人格特質理論

奧爾波特人格特質理論的基本觀點

1、對人格的整體探索和個案探索

整體研究法:每一個人的共同特質;個案研究法:研究一個人的獨特人格即各種特質的獨特組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特質,只是數量有多少而已。但有的時候一個單一特質也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格,這些爲數不多的個體可以用一種基本特質來描述。

一個人的核心特質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就是次級特質,所以對待每一個人都要謹慎認真。

2、機能性的自主性與本體性

有些行爲曾經是爲了達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後來成爲了機能性的自主行爲;人格的發展在生命最初幾年之後還會持續很長時間,自我認同感的發展也會貫穿整個青少年期,這就是人的本提性。

卡特爾人格特質理論的基本觀點

1、因素分析:通過大量的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組成人格的基本特質稱爲根源特質(十六

個);其中有五大是最重要的。

艾森克人格特質理論的基本觀點

1、人格結構:把所有特質歸結爲三個基本的人格維度(內外向型、神經質、精神質)

第六章 人本主義的人格理論

人本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1、人的責任(人是自己的主動建構者,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

2、此時此地(只有按生活本來面貌去生活,我們才能成爲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在此時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3、個體的現象學(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

馬斯洛人本主義人格理論的基本觀點

動機類型:一種是匱乏動機——是由於一些基本需要的缺乏而產生的;

一種是成長需要——它包括無私地給別人愛和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需要層次:1、生理需要(餓、渴、睡眠)——是最基本的生存下去的需要;

2、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滿足後,安全、穩定、被保護、遠離恐懼和混亂,以及對結構

和順序的需要;

3、歸屬和愛的需要——滿足了以上兩種需要之後,馬斯洛提出兩種愛,一種是自私的愛

關注的是獲得,而不是給予;另一種是無私的愛,以成長需要爲基礎,它永遠不可能因爲有了所愛的東西而滿足,它是一種爲了另一個人的愛。

4、自尊需要——一種是自尊的需要,另一種是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他人爲這種需要是

必須要得到的,我們不能自欺欺人地認爲受人尊重的,或者是處於權威的地位。

5、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潛能的完全發揮,自我價值的體現,高峯體驗。

雖然每一個需要層次雖然都是獨立的,而且是有一定的順序的,但是每一個層次並不是完全明顯分界的,而是逐層遞加的有時甚至是同時存在的。

羅傑斯的人格自我理論的基本觀點

1、心理和諧的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滿足於個人生活而保持樂觀態度。

坦誠地對待自己的經歷,他們的目的是體驗生活;願意相信自己的感覺,他們對別人的需要感覺敏銳,但他們不屈從於社會行爲標準對他們的要求;與其他人相比,不太屈從於社會期待的角色要求,他們更遵從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和需要;與其他人相比能更深刻而敏感地體會自己的情感,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他們能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使自己擺脫某種不好的情緒。

2、焦慮和防禦機制

當我們接觸到與我們的自我知覺不一致的信息的時候,焦慮就會產生,接收這些不一致的信息工具是潛知覺。

最普遍的防禦機制就是扭曲和否定。

3、有條件和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多數人都是在有條件的積極關注的環境中長大的,但它導致的結果是孩子們學會了拋棄他們自己的知識感情和願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讚許的那部分自我。

然而我們需要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來接受我們人格中的所有方面,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在無條件關注中我們知道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會被接受、被愛、被引以爲榮。父母應該以一個完全可以自主的成人來對待自己的孩子,讓他們自己處理自己人格的缺陷和優點。

凱利的個人建構人格理論的基本觀點

人像科學家一樣,能夠不斷提出並檢驗自己對世界的假設。如果假設和檢驗結果匹配我們就會接受這些假設,如果檢驗結果不對,那我們就會放棄這種假設,並且用另一個假設去取代它。

沒有任何兩個人會有完全相同的個人建構,也沒有兩個人會有完全相同的組織建構的方式。假設=建構

個人建構系統:兩個人會有不同的人格是因爲他們的個人建構不同,有可能是他們擁有兩個完全對立的建構,或者是不同的建構方式。雖然沒個人的建構並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他們始終會有相關聯的地方。所以也有部分人格相同的人。

第三篇:人格心理學

人本主義流派:

我們不應該忽略人的力量,用分數把人放在一個連續體上衡量,人是獨特的和有個性的。

一.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自我表露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人際的交往是自我表露的雙向發展,相同水平的反饋是公平的,你表露的越深別人纔會表露的越深。你說今天我想打飛機,別人就會說,哈哈,我有片。(呵呵,原型畢露(=^_^=))

1. 表露的相互性:我們一般會向喜歡的人表露自己,也會喜歡想自己表露的人。

2. 朋友和戀人的表露:高程度的表露發生在正在發展的同伴間,而不是朋友和戀

人。因爲後者額親密程度已經很高了。

3. 愛表露的男人和女人:男人會爲了免受嘲笑和拒絕減少表露

4. 創傷經歷的表露:把創傷擺在桌面上表現的是你的勇氣和力量,同時這個也是

對身體有好處的,很有好處。寫下創傷後免疫力立即增強,

二.孤獨:

孤獨的原因:

1. 悲觀的預期:試驗證明孤獨者的悲觀預期是錯誤的。他們會把一些小的跡象解

釋爲拒絕。

三.自尊:自我是有別與自尊的概念,自我是自己對自己人格的特徵看法,就是說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尊這是自己對自己這個自我的評價。低自尊的人也會喜歡自己,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會感覺良好,可是他們缺乏自己對自己的信心和自我欣賞。

1.自尊與失敗的反應:我們面對的一切評價意味着我們的成功和失敗。我們的成功和失敗本質上就是別人的評價。這是很可鄙的,我們的成功和失敗應該和別人的評價分裂開來,用自己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成功和失敗。可是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我們到底有多少的評價是我們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給我們的?

低自尊的同學並不需要自己去體驗失敗,僅僅是想象一下下,他們就失敗了。消極的預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沒有努力之前他們就放棄了。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想象自己的成功哦。那樣我們會更接近成功的哈。

低自尊的同學會接到失敗的信息後想到更多的自己的缺點和弱點。

而高自尊者爲什麼不會泄氣呢?爲什麼他們不放棄呢?他們在失敗的時候的策略是什麼呢?有兩種類型的評價,一種聰明和有能力之類的,一種是誠懇,善良,有善之類的社會性評價。當高自尊的同學的到了失敗的信息的時候他們會很犀利的提高他們的社會性評價。這樣他們保持了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同時他們會提醒自己自己可以在另一個領域中表現更好,他們不會停留在一個失敗中。如果把事情搞的一團糟,他們會提醒自己,我有很多的朋友。如果自己的足球踢得很臭,他們會想到自己的肌肉是多麼的發達。他們會用以上策略避免自己走下坡路,保持自己的良好自我感覺。

有兩種人,一種:從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不小看自己,你每次看到他的時候都是可以感覺到他對自己的良好自我感覺。另一種人:呵呵,我就不說了,我想成我第一種人。

自尊穩定性低的人會更多的爲討好別人而行事。一個低分和一個粗魯的回答和拒絕都會引起他們的自我懷疑,而一個恭維和一次愉快的交談則會讓他們感到驕傲和自我欣賞,他們更可能體會到壓抑。別人的任何粗魯的和無厘頭無聊的無趣的故意的有意的回答,行動(只要不對我進行人身攻擊)我都是可以無視的,那個要死的人,這麼可以浪費我的時間和傷害我呢?我怎麼會爲這樣一個要死的人而感到不愉快呢?我也是要死的啊。我的底線是身體上

的人身攻擊。其他的就可以輕飄飄的飄過啦。娃哈哈。

第四篇:人格心理學感想

人格心理學感想

人格心理學爲心理學的分支之一,可簡單定義爲研究一個人所特有的行爲模式的心理學。 本教材按照人格心理學學科的邏輯順序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格心理學概要。包括人格心理學有在人格本質問題上的見解、人格的理論解釋、

人格的科學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學的主題與任務、人格發展的基本問題、一般問題以及具體問題,並對決定人格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第二部分是人格理論的進展。包括傳統的五大人格理倫,即精神分析論、特質理論、行爲主義與社會學習理論、人本主義人格理論以及人格的認知理論。在對這些理論作扼要闡述的基礎上,我們尤其關注這些理論最近的發展狀況及相關研究的進展。

第三部分是人格的應用研究。這是當今人格心量學中異常活躍的一個研究領域,也是人格與現實結合得最爲密切的一個重要主題,該領域包括人格與健康、人格與疾病、人格障礙與治療、人格測量與評估等衆多範疇。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格研究能否爲普通大衆理解和接愛關鍵取決於人格的應用研究領域能否廣泛和深入。

第四部分是人格研究的領域,包括人格的專題研究與交叉研究。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人格研究的內容包羅萬象,潛意識,性與性別、攻擊性、自我、氣質等者是人格研究中經久不衰的主題。不僅如此,在人格與智力、創造性等心理學從多領域的關係中,在人格與文化、進化等其他學科的交叉中,人格總是成爲焦點。 目錄:

前言:人格奧祕的科學探索第一部分 人格心理學概要第一章 人格的科學研究第一節 人格的界定第二節 人格的理論解釋第三節 人格研究的方法

第四節 人格心理學的任務與傳統第二章 人格的發展第一節 人格發展的理論第二節 人格發展的問題第三節 人格發展的歷程第四節 誰來決定你的人格第二部分 人格理論的進展第三章 心理動力學理論

第一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第二節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第三節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第四節 新弗洛伊德理論

第四章 特質理論的範式第一節 特質及其早期研究第二節 人格特質的結構理論第三節 特質研究的新進展第四節 特質理論的應用與爭論第五章 人格的社會學習理論第一節 行爲主義的人格理論第二節 人格與學習

第三節 人格的社會認知理論第四節 社會學習理論的相關研究第六章 人本主義人格理論第一節 心理學的第三勢力第二節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第三節 羅傑斯的自我實現理論第四節 羅洛梅的存在分析論第七章 人格的認知理論第一節 人格與認知的整合第二節 人格的認知方式理論

第三節 凱利的個體建構理論

第四節 認知一情感人格系統

第三部分 人格的應用研究

第八章 人格、疾病與健康

第一節 人格與健康的關係

第二節 a型人格與冠心病

第三節 其他人格類型與疾病

第九章 人格障礙與治療

第一節 人格障礙概論

第二節 人格障礙的分類與症狀

第三節 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

第四節 人格障礙的其他療法

第十章 人格測量與評估

第一節 人格測量與評估的一般問題

第二節 人格的自陳式問卷

第三節 人格的投射測驗第四節 人格評估的其他方法第四部分 人格研究的領域第十一章 人格的專題研究第一節 潛意識第二節 性與性別第三節 自我第四節 氣質第十二章 人格的交叉研究第一節 人格與文化第二節 人格與進化第三節 人格與智力第四節 人格與創造力回顧與展望:一種人格科學的可能性

一、理論知識學習

這個學期人格心理學主要講述了人格心理學科的一些基本問題,如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體系、理論與方法;而這學期人格心理學科的重點主要是闡述人格心理學的主要理論體系及其研究,包括有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質論、交互作用論、行爲學習論、人本主義、認知論等幾個方面。結合平日鄭雪教授講解的理論知識,我談談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1、 人格心理學的定義

書本第7頁爲人格下一個定義:“人格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來的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爲模式”。該學科體系包括兩個方面的關係,一是人格心理學學科內部的關係,二是本學科與相鄰學科的外部關係。其研究方法也是主要的三種傳統研究途徑——臨牀研究 、相關研究 、實驗研究 這三種研究方法我認爲是相輔相成的,各有特色。正所謂“沒有最好的,但是有最合適的”,在心理學發展史中這幾種研究方法也扮演了其重要角色——臨牀研究在精神分析的運用產生了無意識理論,實驗研究方法在行爲主義的運用中強調了操作主義、元素主義?

簡單地來說,我對人格的理解就是,人格是指人與人之間在心理與行爲上的個體差異。有些人聰明敏捷、有些人愚笨遲鈍;有些人勇敢堅強、有些人膽小怯懦;??這些都是人格差異的體現。人格心理學要研究的就是探討這些差異的來源,分析人格差異的因素。當然,由於我們大二本科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有限,只能從基礎入手瞭解各個學派對人格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再從這基礎上做理論上的昇華。

2、 各學派人格心理學理論

(1) 古典精神分析學派及新精神分析

在心理學史中,通常把弗洛伊德自己創立的體系爲古典精神分析;而把弗洛伊德的追隨者後來所創立的理論體系爲新精神分析。古典精神分析研究的是以無意識本我爲核心的人格結構論,將人格結構爲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而我本人對弗洛伊德所總結的幾種防禦機制有一定新的認識。平時我們所說的“購物狂”的心理探究認爲瘋狂購物是舒緩心理壓力的一種方式。據我在心理網站上看到的,消費、自殘其實也是自我防禦機制的一種表現方式。這在古典精神分析總結裏是沒有的。我認爲這種分析是有道理的。

(2)特質論

奧爾波特有句名言:“同樣的火候使黃油融化,但也可使雞蛋變硬。”每個人的特質不同,雖然情況相同而反應各異。奧爾波特提出了一個“機能自主性”的概念,指的是一個成人現在進行某一個活動的原因不是他原來要求行動的那些原因,特質論的運用在如今的應用領域中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有時人們花上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進行各種測量,就是爲了瞭解自身或者他人的一些特質情況。儘管這些量表是經過科學的得出,但是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我們仍需要儘量去完善它。

(3)交互作用論

交互作用論主張人的行爲是個人特質與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一直都覺得交互作用論是情景論的延伸,是情景論的一個完善。環境對人的行爲會有重要的影響,但不能過分誇大環境的作用,否則很容易陷入環境決定論的泥坑。這是因爲,個體具有很強的能動性,這種能動性不僅表現在個體對環境的選擇上,也表現在個體對環境的改造上。因此,總需要一個平衡的機制來達到適應的狀態,這就是交互作用論。

(4)行爲學習論

儘管行爲學習理論的創始人是華生,但我印象深刻的確實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其中班杜拉提出的一個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種行爲的主觀體驗。這個原理在我們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有較大的幫助,高的自我效能可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反之則可能導致惡性循環。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是一個我們值得去探討的問題。

(5)人本主義人格心理學

人本主義與行爲主義的思想核心是有衝突,認爲該理論有失人性,同時也打破了精神分析研究的常規,把研究的重點對象放在健康的人身上。這對以後心理學理論各分支學派產生深遠影響。在當今潮流中,個人的自我價值體現和自我實現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因此我相信儘管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相對而言較新興的學派,但是其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6)認知論

認知理論也是新興的一個理論。其理論核心認爲不同的人在信息加工方面的差異而造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信息加工模式,即使在相同的情景中,會輸入或儲存不同的信息,因此對同樣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解釋,從而導致人們會有不同的反應。

二、課程研究認識

從課堂的教學模式上看,我覺得是上大學以來比較新鮮的,也許是老師一種嘗試平時的成績不是通過寫論文,或者寫報告的形式來完成。而是通過在論壇上討論的形式來進行,一方面我覺得能使我們對人格心理學有個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通過論壇上有關人格的問題使我自己對自身人格有一定內省的認識。但另一方面,一些沒對這些討論題進行思考的同學自然不會對人格心理學有什麼深入的認識,因此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對人格心理學是什麼都不瞭解的同學。這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和大學校園裏的另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

從課程安排上看,其學科的重點是放在各學派的人格理論上。這有利於我們對人格心理學的全面瞭解,而且該教科書也比較通俗易懂,相對生動,至少對於我來說,我可以很好地將它閱讀完。

三、論壇討論方面的收穫與體會

學習心理學之後,深深體會到,世間最大的景象是海洋,還有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內心活動,人的內心活動每個人都不一樣,千差萬別,尤其是在論壇上和同學們討論之後,會發現人的內心世界真的是豐富多彩的,其奧妙之處讓我感到心理學的美妙。我體會到了心理學的極其重要的作用,我知道了正確的認知對人的重要性,我以前的許多負面情緒都是由於錯誤的認知造成的,通過在討論上關於對人性的討論,通過對男女差異的討論等等題目,我深入地思考這些內在的關係,我比以前更容易控制情緒了,更自信,更快樂,每當我有負性情緒的時候,我就調整認識,情緒就會被控制,久而久之,我身上的負性情緒越來越少,隨着一次次的努力,我的意志更堅定了,做事更有毅力,我覺得學了心理學後,不僅對許多錯誤的認知有了很大的糾正,對自己的情緒也理容易把握,好的認知決定好的情緒,好的情緒養成了好的行爲和意志,而行爲和意志決定了人的習慣,習慣又導致了我們的性格,最終性格決定命運。在這一個學期論壇的討論中,我真的是獲益良多,至少我通過討論我對自己、對人性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我會繼續參與論壇的討論,即使大三不需要學習人格心理學。

我深深體會到,學習心理學後,我對自己的未來更有自信,對成功的把握也更客觀,更現實,由於經常控制情緒,人的精神面貌也變得充滿活力,平易近人,隨和幽默,有些朋友都說我變得成熟了,我想心理上的成熟,一定是主要的原因吧。

在人格心理學這門課程上,我收穫良多,除了要感謝鄭老師,還要感謝那位助教老師的指導,同學們的幫助,小組成員的同心協力。這個學期,我感到充實愉快!

第五篇:人格心理學面試

人格心理學面試

1 面試說明

面試目的是更好的考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要求學生在2分鐘30秒內對隨機抽取的兩個問題進行說明,要求儘量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和語言來進行回答。面試教師不負責提醒、指正、解答和辯論。超時、回答不完整、錯誤或者使用書面概念過多會相應扣分。每個題目十五分,一共兩個題目。

舉例:

什麼是人格,你認爲人格存在麼,爲什麼?(15分)

學生需要首先解釋什麼叫做人格(5分),然後說明自己的觀點(5分),並證明自己的觀點(5分)。這樣方可獲得滿分。

2 題庫

1)實驗法或者心理測量是否能夠對人格進行研究,你怎麼看,爲什麼?

2)什麼是人格,你認爲人格存在麼,爲什麼?

3)精神分析理論當中“本我”是什麼意思,舉例說明你怎麼理解。

4)精神分析理論當中“自我”是什麼意思,舉例說明你怎麼理解。

5)精神分析理論當中“超我”是什麼意思,舉例說明你怎麼理解。

6)“冰山理論”是什麼意思,怎麼證明。

7)簡述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階段,並評論。

8)什麼是防禦機制,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9)你如何評價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論。

10)解釋阿德勒的“自卑”概念,說明你的看法。

11)“生活形態”的概念,請舉例說明。

12)“自卑情結”是否能夠被補償,爲什麼,它跟社會興趣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13)評述阿德勒的人格理論。

14)榮格的“集體潛意識”是什麼意思,請證明它的正確或者錯誤。

15)說明“面具”和“陰影”的含義。

16)評述榮格的人格理論。

17)簡述霍妮的“基本罪惡”,說明你的看法。

18)霍妮認爲神經症是如何產生的,請予以說明,並發表你的看法。

19)舉例說明霍妮所提出的神經症人格表現。

20)新精神分析與傳統精神分析之間的主要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