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史記學生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8.01K

史記學生讀後感怎麼寫

史記學生讀後感怎麼寫1

今天我看完史記的刺客列傳,裏面有一個故事讓我難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荊軻刺秦,圖窮匕現。

先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一個名叫荊軻的衛國人,喜歡讀書和劍術。這一期間,秦國正在攻打趙國,把趙國拿下後,秦軍將打向燕國。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個技藝高超的刺客去刺殺秦始皇。後來,他認識了荊軻,荊軻說可以幫他刺殺秦始皇,但他需要一個助手,太子丹幫他找了一個13歲就殺過人的秦舞陽。荊軻想出了這樣的一個辦法:他本人手持着一個裝有燕國將軍樊於的腦袋,因爲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陽跟在他身後,手持燕國地圖,在地圖裏藏着匕首,藉着拜見秦王的機會伺機刺殺。荊軻按照計劃執行了,然而因爲秦王的狡詐,最後荊軻刺秦失敗了,他也悲慘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荊軻和燕太子丹他們爲什麼想出的辦法這麼愚蠢?!真的是愚笨,沒有好好地準備,不看天時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係數大不大,就冒然行動,結果肯定是失敗的,還白白送了燕國將軍的一條命,真是太不划算了。而且,刺殺的失敗讓秦王更加速了對消滅燕國的腳步,我真的想不通,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說不定有樊於將軍在,再和別的國家聯手,還能避免燕國的滅亡呢。當然,他們的勇氣我是很佩服的,但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還要有智謀啊。

所以啊,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千萬不要行事,要等到時機成熟時再能見機行事,要不然下場會很慘的。而且,決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勝算有沒有把握,不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史記學生讀後感怎麼寫2

寒假中,我讀了幾部著作。《史記》最令我愛不釋手,也給了我很多啓發。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公元前145年至公元前90年)編寫的。這本書記載了上自中國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其文采歷來爲我國文學界所稱頌,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

在《史記》這座人物長廊裏,我不僅認識了歷史上有作爲的才人,也瞭解了妙計藏身的土人食客,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屈原投江自盡的故事我早有所聞,可一直不知原因爲何,看完《史記》,我才恍然大悟。

屈原原是楚國的三閭大夫。一次,秦昭王爲進一步吞併楚國,以結親之名邀請楚懷王去秦國會晤,屈原覺得其中有詐,不同意。可是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懷王前往:“秦國這麼友好,不可拒絕,一定要去!”,最終,楚懷王死在了秦國。

屈原爲此寫了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楚國的眷戀,還有對奸臣和小人的憤慨。子蘭看後大爲惱怒,便在其哥哥頃襄王面前屈原,因此,屈原便被放逐到了很遠的地方。放逐期間,屈原有次在江邊慢步低吟,有位漁夫詢問其被放逐的原因,屈原回答漁夫的一句話流傳至今,更是令我欽佩不已:“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是啊,我們也要學習屈原那剛直不阿的品格,在社會上做一個清白正直的人,不能委曲求全,做低下的世俗小人。

《史記》不僅記載了許多給人以啓迪的故事,還描繪了很多歷史人物,每個故事和人物描寫都非常精彩生動,真是一本知識豐富的好寶典!

史記學生讀後感怎麼寫3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漢軍寡不敵衆,後面又沒救兵,最後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麼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爲司馬遷這樣爲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一種肉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只好受了刑罰,關在監獄裏。

司馬遷認爲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爲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着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史記學生讀後感怎麼寫4

看完《史記》,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這些真實的歷史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幾個。

一個是暴君商紂王。雖然他口才很好,但他利用這種天賦拒絕了部長的建議。他有強壯的身體,但他用所有這些力量打獵和玩耍。讀到這裏,心裏隱隱刺痛,爲商朝感到悲哀。很明顯,商紂王有這麼好的資本,可以把國家治理好,國力越來越強。最讓我吃驚的是,當忠臣畢幹說服他的`時候,他想出了一個“好”的主意。他對比干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洞。你是聖人嗎?我想看看你心裏有多少洞!”說完,他拔出劍,剖開了比干的胸膛,當着衆官的面挖出了比干的心臟!當我讀到這一段時,我痛恨商紂王的殘暴行爲。我可以想象當時人們有多討厭這個商紂王。周國的領袖周武王與紂王交戰時,紂王的人民和奴隸派他們去攻打商紂王。不用說,周武王贏得了人民的心,贏得了勝利。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史記》第42章也講了類似的道理。鄭國國君和妻子姜生了兩個兒子,但姜偏愛次子,討厭長子,因爲她很難生長子。長子繼位時,姜很不高興。她想讓次子段繼位,就逼着他在段登基的時候把景怡封給段,然後讓段在景怡暗中練軍馬。然而,這些長子學生都在眼裏,他卻保持沉默。段聞知不迴應,與母親進一步商議篡位之計,準備內外呼應。看完這封信,我的心情不自禁地縮了一下,生怕二兒子得逞。結果並不是這樣。生於段攻京時,取出最精銳的兵馬,段之死,大獲全勝。段的放蕩使百姓很恨他,於是他終於保住了皇位!

《史記》中有很多類似的歷史事件,都讓我體會到一個道理:正義總能戰勝邪惡,贏得民心者得天下!

史記學生讀後感怎麼寫5

寒假,我看了《史記》這本書,這本書讓我感受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司馬遷,它用一個個故事,講述了從春秋戰國時期到劉邦建立很漢王朝的五百年間,社會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變化。其中讓我感受很深的是田忌_的故事了這個故事講了田忌和齊王一起_,馬按奔跑速度分爲上中下三等,由於齊王的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三場比賽都失敗了,但是他的好朋友孫臏說,我有辦法讓你取勝。孫臏先讓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輸了第一場,接着又讓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第二場贏了,最後用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贏了第三場。田忌二比一贏了齊王。同樣的馬,只要改變出馬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從而體現出孫臏的聰明,機智。還有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趙王得到一塊和氏璧,秦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這塊璧,趙王擔心有詐,就派足智多謀的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去秦國交涉,到了秦國後,藺相如知道秦王是假意用城換璧,就冒着生命危險,把璧騙到自己手裏,並偷偷讓人把璧送回趙國。從這個故事,我又感受到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顧全大局、臨危不懼的品質。

通過看這本書,我瞭解到了我國兩千多年前的歷史、文化,增長了我的智慧,我也被司馬遷這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嘔心瀝血寫出《史記》這本書的精神所感動。

史記學生讀後感怎麼寫6

《史記》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花費一生的精力來創作的。它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曾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大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嘆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史記》爲我們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畫面,還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讓我們從歷史中明白道理,揭露醜惡行爲,歌頌高尚的品德。

《史記》中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對人謙恭有禮、和藹可親、孝敬父親的虞禹;令人尊敬、勤政愛民、爲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受到了大家的愛戴;還有那_、沉迷於酒色、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最終丟失了江山的商紂王;只爲博得美人一笑,點起烽火、不惜一切戲弄諸侯的周幽王,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這就是周幽王墮落生活的真實寫照;不忘亡國之恥,臥薪嚐膽從而最終戰勝吳國的越王勾踐。知識淵博、見聞深廣、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爲念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用“發憤以抒情”的方式創作的《離騷》而名垂千古。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映照着千古,映射着未來。讀完《史記》,讓我讀出歷史的真實,讀懂了一點點歷史發展的規律。讀史使人明智,就是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把理解歷史當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鑰匙。明智的人既要不忘過去、重視將來,更要全力把握現在、創造將來。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到聖賢真正的精神何在?我認爲這纔是讀《史記》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