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坐花志果》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目錄

《坐花志果》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花的勇氣》讀書筆記第二篇:《嶺南文化志》讀書筆記第三篇:《感恩節的荊棘花》讀書筆記第四篇:讀書筆記鄧成花第五篇:讀書筆記《倚天照海花無數》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花的勇氣》讀書筆記

愛因斯坦說過:“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着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這個學期,我們學了《花的勇氣》這篇課文,我深深的感悟到了生命的意義。

最近這個月,我骨折了,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殘疾人的痛苦。在我骨折後的最初兩天,我要用兩隻柺杖走路,走起來非常的困難,走一步要停一停,這跟我平時健步如飛簡直是兩回事,我心裏沮喪極了。

雖然老師和同學都非常的關心我,幫我拿很多的東西,扶着我上樓梯,但是我每一天都感到非常的勞累,特別是上樓梯的時候,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摔一跤,而且摔得還很慘,柺杖也會咚咚咚的像滑滑梯一樣滑下去,遇到這種情況只能讓別人來撿,下樓梯的時候更麻煩,要是樓梯上有水的話,整個人都會一顛一顛地從樓梯上滑下去,感覺真的很不好。

在骨折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下雨了,在下雨的時候,又不能出去,只能呆在室內,下雨完了更不好了,地面非常的滑,一不小心就摔了一大跤。在我體驗殘疾人生活的同時,我也感到了這種生活的痛苦,需要別人照顧而且還不能玩,感覺真的非常的不好受。但是當我想起許多殘疾人的故事時,他們的精神令我震撼,他們以無所畏懼的勇氣面對一切艱難險阻,我突然明白了爲什麼有那麼多的殘疾人都做出瞭如此令人驚訝的事情,他們是靠着勇氣去做的,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比如說海倫凱勒,她在又聾又瞎的情況下做出了許許多多令人震驚的事情,她學會了說話,學會了五種語言,還愛上了文字,寫出了很多的文章。比起海倫來,骨折只是暫時的,我是多麼幸運。

今天,我和媽媽出去散步,不知不覺的就走進了小區的最深處,那裏原來是一片非常茂盛的草地,可是就在去年這一片草地被人燒了,黑漆漆一片,那時候我感到非常的傷心,以爲小草從此不會再長出來了。今天,我就無精打采地來到了那片草坪,驚奇地發現這片草地草都長了起來,每一棵小草的都昂着頭,都顯得那麼的鮮嫩,好像一塊塊碧綠的翡翠。它們是冒着風雨長出來的啊!小草竟然有勇氣在風雨中冒出來,何況人呢?

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那就是勇氣!我們要珍惜生命,不能讓它白白流失,還要時刻充滿勇氣,這樣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二篇:《嶺南文化志》讀書筆記

《嶺南文化志》讀書筆記

--------- 個人網址:/p/丁叮丁咚咚

曾膚淺地以爲我們嶺南是古代的南蠻之地,論文化底蘊自是不能與中原地區相提並論的。細讀《中華文化通志》第二典——地域文化之《嶺南文化志》,才知嶺南文化亦浩如煙海,亦是祖國文化百花園中一枝璀璨的奇葩。這讓身爲嶺南人的我自愧無知的同時又深感自豪,心頭的歷史使命感也隨之強烈。

作爲原生性的文化,嶺南文化基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爲源頭,不斷汲取、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特點。嶺南文化務實、開放、兼容、創新。而在我看來,這些特點的是一種文化生生不息、不斷髮展的必要因素。務實,造就了嶺南文化積澱的厚重;開放,是一種不(推薦訪問範文網)羈灑脫的文化心態;兼容,是我們文化消化其他外來文化精華的肚量;創新,更是嶺南文化開拓進取的源泉。

瞭解了嶺南史前原始文化,才知嶺南文化積澱深厚絕非空穴來風。馬壩人顱骨化石的發現,新舊石器的出土,封開黃岩洞文化遺址、石峽文化遺址的挖掘,訴說着內陸農業文化的源遠流長。“陳橋類型”文化遺址,珠江口沙丘遺址,西樵山文化,無不彰顯着沿海海洋性文化遺存的豐富厚實。青銅時代遺址、墓葬600多處,青銅器1000多件,數字向來最具說服力,嶺南文化與外界融合由來已久是不爭的事實。

嶺南學術與流派,雖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學術思想的黃金時代反映不多,但在秦統一六國便落地生根,涌現了一批以“四士三陳”爲代表的文人騷客。儒、道、佛各家思想相繼傳入嶺南,並與當地習俗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思想風貌。韓愈、蘇軾遭貶的憂國憂民思想,張九齡、餘靖、海瑞等忠臣志士的勤政愛民思想,邱浚的經濟思想和理財之道各成體系各相圓滿。明代陳獻章創立的江門學派提倡爲學貴疑和深造自得的開放學風,歌頌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是重視主題意識開創一代新風的思想流派。而到了近代,嶺南成爲接觸西方文明的前沿地帶,近代儒學思潮、民族主義思潮、社會政治思潮、社會經濟思潮、社會主義思潮的交錯出現,編織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我認爲這不僅得益於嶺南得天獨厚的沿海地理位置,更仰仗的是嶺南人民對家國政治的迫切關心和熱愛。

嶺南文學藝術,雖起步較晚,但後天發展得相對成熟。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嶺南人民的勤快和智慧,先天條件的不足,不應成爲一方百姓不學無術的藉口,我們勤勤懇懇創造着屬於自己的文學藝術文化。古、近、當代詩歌各具特色,作爲嶺南人,讀那些詩句總有一股親切感,這大抵是因爲自小教課書裏出現的詩歌幾乎都是外域的吧。嶺南散文在明朝建立後進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文體兼備,題材廣涉,創作羣體龐大,流傳甚遠。而近代史的帷幕從嶺南拉開之後,嶺南文壇深受刺激,丁日昌、洪秀全、康有爲、梁啓超、黃遵憲、孫中山等人推動者嶺南散文對中國近代史的巨大影響作用。我很驚訝,嶺南小說居然是在清末民初才逐漸興起。嶺南音樂及舞蹈也有鮮明的內部地域性,潮汕、客家、廣府音樂有所相通,又自成一家。除此之外,廣繡、潮州金漆木雕、端硯。石灣陶瓷、廣彩等工藝藝術也各具特色,工藝產品遠銷中外。攝影與電影,對於這些近代西方文明的產物,最先接觸這類藝術的是中國旅外華人,而嶺南作爲首屈一指的僑鄉,首先將這兩種藝術形式引進中國,並將其傳入內陸。嶺南畫派畫家高劍父,高奇峯兄弟組織的中華寫真隊爲廣東乃至全國的攝影藝術奠定了堅實的現實主義的基石。沙飛、薛子江等在這一領域也貢獻頗大。黎民偉、陳波兒、阮玲玉、蔡楚生......一系列嶺南電影從業者更是撐起了中國內地早起電影半邊天。這再次體現了嶺南文化的兼容、創新的特點。

嶺南科學技術,在古代一直被認爲是中國比較落後的。雖然我們比起中原地區的確是落後了點兒,但我們仍有一些先進方面是本土人民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我們自知不足,便不斷

吸取中原及海外的先進技術,力求自生。在我們南遷的同時帶來農耕、紡織、冶金、造船、醫學等技術的南傳。明清時期冶鐵、製糖、製鹽、造船、採珠、陶瓷等技術更是革新至中國前列,廣鐵、廣繡、廣船、廣雕等產品蜚聲海內外。綿延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產資源也使嶺南地區成爲中國和世界海洋開發的先驅之一。嶺南近代實業的飛速發展也是舉世矚目的,採礦、金融、造船、鐵路、航天、航海技術全國首屈一指。

在中西醫方面,嶺南是發展得比較早而快的。廣州先烈路西漢古墓中,發現有中藥硃砂和供煎藥、預防疾病使用的銅薰爐。更有《肘後備急方》、《海藥本草》等醫書涌現。然而古代嶺南中醫醫生卻是較少的,醫藥藥材也較爲匱乏,所以百姓得病多信仰卜卦問巫和一些民間土方。而到了近代,雖然在北洋軍閥和國民政府多有崇洋媚外的傾向而否定中醫限制中醫的發展,但嶺南的中醫文化仍舊是在夾縫中頑強生存,並取得了可觀的成果。著名中醫在嶺南辦校,培養大批中醫人才,嶺南近代中醫、中藥屆名醫輩出。而西醫作爲舶來品,也是從嶺南開始引入中國的,西醫傳入中國的第一個標誌牛痘接種法就是由南海人邱熺在澳門經商時以身試法有效後傳入中國的。中國內陸第一個西醫醫院也是由英國傳教士在廣州設立的。而西醫醫術和西醫醫學家也自此不斷在嶺南涌現,國內第一個西醫醫生是廣州關亞杜,第一位西醫博士是中山人黃寬,這無不彰顯着嶺南在西醫方面對整個中國西醫屆的重大作用。

除此之外,嶺南近代生物學、農業科學、數理化學等在中國的發展也是具有前瞻性的。我認爲這與近代以來嶺南成爲中國與世界交流的窗口關係尤爲密切。

嶺南教育,較中原地區起步較遲。最初嶺南的教育人才基本皆爲南下爲官的中原士人,直到東漢末年以三陳四士爲代表的一代名儒的出現,才使得嶺南有自己的知識階層,有自己的精英,並有嶺南自己的雅文化。嶺南教育與嶺南文化自此相互促進,彼此增長。到了唐朝,嶺南教育更有了“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有鄉學”的體系。到了宋元明清時期,嶺南的教育更是蓬勃發展,書院林立。明清時期,嶺南教育以躍入全國先列。在近代,嶺南教育更是依託嶺南經濟的相對繁榮及遠離政治中心的優勢,公辦、民辦專業、實業學校破土而出,書院改造新式學堂比比皆是。而教育改革,嶺南更是先全國一步,爲內地其他地方的教改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嶺南宗教,嶺南作爲外來宗教傳入中國的第一站,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橋樑。嶺南人信奉的宗教,從佛、道、到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實都是是基於一種現實的生活觀念。崇尚鬼神講求實惠的嶺南人以自己的生活理解賴接受宗教。

嶺南風俗,客家、廣府、福佬三大民系是嶺南大部分土著被基本漢化後形成的,其節日習俗、婚假禮儀、送葬禮儀以及服飾等同中原地區大同小異。但古南越族的風俗民性也未完全消失,如愛吃蛇、勤洗澡、嚼檳榔等。廣府民系冒險開拓,積極進取,講求創新,兼容幷包但作爲一個社會羣體比較急功近利、庸俗自私,心胸不廣,內部凝聚力較弱,並由其篤信鬼神。客家民系由於是中原望族南遷而來,則具有強烈的宗族觀念,秉承中原世胄書香家風,崇尚讀書。客家人居住寒苦山區而培養了艱苦創業勤勞刻苦的精神,也造就了其樂天、豪放的性格。客家婦女更是以勤勞簡樸著稱。傳統客家人因身居大山視野較爲狹窄而保守,對外界新事物較廣府、福佬緩,但進去近現代後又明顯改善。福佬民系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古閩越族後代,其風俗文化中保留較多百越族習俗,但由於潮汕地區人口稠密且瀕臨大海,很多福佬老人遠渡重洋下海經商。再加之唐宋以來潮汕地區商業貿易發展,極善經商、頗具創造和開拓精神成了福佬人的主要特徵。另一方面由於福佬人居住在沿海地區,所以其風俗也帶有一定海洋文化屬性。三大民系的有所交融有所區別構成了嶺南民俗的豐富多姿。想想我自己所在的閒就是潮、客雜融的縣,真真實實地感受着不同地域文化的精彩。

嶺南飲食文化,在原生期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而在秦漢以後被“開發”,接受中原的影響處於交融期;唐宋時形成地方特色;明清至民國由於經濟的發展和西方飲食文化的滲入,嶺南飲食文化享譽四方,此爲全盛期。三大民系的飲食也有各具特點。民以食爲天,嶺南人

將其演繹到極致。

嶺南璀璨文化卷帙浩繁博大精深,是先民們用智慧和勤奮鑄造的巨大財富,作爲嶺南人理應自豪;包羅嶺南地區種種文化現象的《嶺南文化志》,是學者們孜孜不倦用心血澆築的文化寶典,我們理應仔細研讀,在瞭解自己地域文化的同時,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爲今用,促進嶺南文化與外域及海外文化的交流,肩負起傳承、發展嶺南文化的重任。

=

第三篇:《感恩節的荊棘花》讀書筆記

《感恩節的荊棘花》故事講述了美國婦女珊德拉在遭遇流產,丈夫失業後,一度埋怨上天對她的不公,偶然在感恩節那天,在花店中結識了一位與她有着類似經歷的女店員。她在挫折面前的勇敢,對待顧客的真誠,以及對人生的深入詮釋,無不感染着珊德拉那顆破碎的心,並使她學會堅強地面對生活。 故事的情節可能並不使人“眼前一亮”,但女店員從樸實的話語中道出的感悟,不禁令人深思。

在現實社會中,許多人在重創後未必有再次站起的勇氣,而女店員卻做到了。她對生活不僅充滿希望,還給予顧客鼓勵與開導,這是她與衆不同的可貴之處。正如她所說:“我一直都在享受生活中的‘花朵’,但是,荊棘使我明白了上帝的安慰是多麼美好。”在花店的經營中,女店員同樣結識了不少像珊德拉那樣的顧客。她有個習慣,在感恩節時,向他們贈送一束又長又多刺的玫瑰花枝,爲讓彼此珍惜眼前的幸福。 女店主的形象一直浮現於我腦海,她的言行告訴人們“荊棘”能夠將“玫瑰”襯托得更寶貴。“人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此句耳熟能詳,可爲何人要被生活主宰呢?不如在未失去之時,就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 由此,使我想到七月裏發生的一切,多重原因,並未如願以償,理想的破滅固然使人心如刀割。多想回到過去,讓時間停止,改變殘酷的結局,但一切都太遲了……

如今,我已走上一條自己選的路,它蜿蜒而漫長。路上也許有拌腳的石塊,一路也許陰晴不定,也許路的前方已有大大小小的山坡和丘陵等待着我。過去的畢竟成了“歷史”,不樂觀地走出陰影,怎能看見第二天黎明的曙光?人生亦是如此,你無法準確地知道其中有多少磨難,而它往往不定時地出現在途中,不少人選擇退縮或逃避,結果是被磨難所征服,成爲不折不扣的弱者。何不選擇放開胸懷,大膽地嘗試再次拼搏?正如惲代英所說:“能力愈運用愈大,困難愈奮鬥愈小。”別忘了誰是人生真正的主宰者,是你!就是你!你該是征服磨難的人。朋友,請不要一味地活在過去裏,前方的路還很長……

過去,是你無法改變的;而將來,是你能夠去創造的。所以,請清醒地面對現實,珍惜你擁有的,把握你腳下的! 作者以平和的語言告訴我們:人生少不了坎坷,磨難,猶如玫瑰帶有荊棘。坦然面對,生活將掀開新的一頁,或許它很美。

第四篇:讀書筆記鄧成花

讀 書 筆 記

鄧成花

爲了充實我的暑假生活、我在假期讀了一些關於人生之類的書籍、收穫 最大的是以下三本

讀《活着》有感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嘆一番也就丟下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說《活着》,《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

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說是生活,爲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讀《童年》的有感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 ,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 一個是地獄 ;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讀《圍城》有感

《圍城》是我認爲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

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爲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我一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裏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裏想着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2014年7月

第五篇:讀書筆記《倚天照海花無數》

本文版權歸張得午所有,未經原作者許可,嚴禁抄襲翻版,違者必究

倚天照海花無數,高山流水心自知

——讀《曾國藩全書》後記

張得午

曾國藩者,晚清第一中興名臣也。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同年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列爲優等;此後銳意功名,一心求學,及至28歲賜同進士出身,十年之內,連跳七級,37歲便官居二品,這是他做大官的學問。他學習西方文化,整肅政風,匡救時弊,心存高遠,使晚晴出現了“同治中興”;道德彪炳,文章一流,廉服人心,遠權避禍,重禮慎法,編織了最結實的關係網;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薦保舉下屬千人之多,其中,官至總督巡撫就有40餘人,實現了儒家知識分子修身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業,能有此殊榮,清代僅此曾國藩。這是他做大事的學問。中山先生曾說過,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而非做大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曾國藩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轉衰、內憂外患的動盪歲月裏,他既無家學,也無根底,卻以一介儒生,僅憑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舉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仕途,建功立業,做出了該有的貢獻,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此中種種,引人遐思,興致盎然下,便想一探究竟,以解求知之渴。《曾國藩全書》計十二卷四冊,105萬字,全書分“霸志箴”、“挺經箴”、“忠信箴”、“居官箴”、“兵韜箴”、“仁敬箴”、“《冰鑑》箴”、“治學箴”、“謀略箴”、“處世箴”、“修身箴”、“齊家箴”等十二編,站在歷史的角度,全方位、多視角真實地反映了曾國藩的一生。自2014年3月底買回,4月份初閱,11年10月復讀,12年11月再讀,13年3月—6月忍不住再次看了一遍。前後四次,每每讀之便心志盎然,豁然開朗,遇到感觸深刻的章節,奮筆疾書,所作筆記萬餘字。現藉此機會,將讀後對於我思維、身心、志趣有所影響的重要心得體會整理如下,盼與老師和同學共饗。

首先是爲人處世方面。誠如師長所言,做一切事,首先做人。曾國藩認爲,人生在世,不過短短几十年,大凡有志向的人,無不希望生前建功立業,死後萬古流芳,而立志是爲人處世成功的基礎。光立志還不夠,立志還需礪志,礪志以自強,因此他日日反省,天天自新。他的一生可以說就是不斷礪志,不斷追求的

一生,礪志以用世,爲維護當局統治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進而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聞達天下的夢想。做事已屬不易,做人尤其艱難。近日劉志軍落馬被判刑之際憶及宋平“60歲才懂得做人的道理”之言,終於明瞭是時恩師的一番教誨。一介平民,官居省部,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可惜可嘆之餘,引人深思遐想。曾國藩認爲,做人首推一個“誠”字——誠實、誠信、與人爲善、待人至誠、拙誠而至善。而要做到心誠至善,首先要緊的是修身,勤儉廉勞,修身律己,又有八字要訣,曰“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思誠則神欽”。另一方面,他認爲一個人無論出身低微貧賤,還是出身顯赫,都需要礪志不止,自強不息,要求做人、做事必須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恆。“荷肩擔道義,立志貴以恆”,亦即所謂“生活有了方向,人才會變得充實”。反求諸己,多有立志不堅,了無恆行,自入大學以來,愈發疏懶,事多懈怠,以至課業少成,思之念之,心中有愧!

“牢騷滿腹無濟於事,身體力行纔是上策”,曾國藩告誡後人,志高還須力行,否則即便是滿腹經綸的才智之士,也會壯志難酬終了一生。這邊體現了很強的務實精神,教導我們要積極入世,一步步踏實穩健,開拓進取,通過修齊治平,內則建成功業,身心俱修,外則造福一方,功德圓滿。而如果此間偶厭世事繁多,,凡事因緣而動,順其自然,無爲而無不爲1,其實倒也無妨。入則柔弱,出則強矯,出世與入世同體,陽剛與陰柔並濟。湘廣一帶,自古重視“經世致用”,日常如此,治學尤甚,由此也養成了那一帶尚用、務實的風氣。曾國藩作爲晚清時期湖湘一帶的傑出師表,其影響不可不謂深遠,以致後來的譚嗣同、陳天華、黃興、毛澤東等皆受此風氣薰染。

其次是求學治學方面。正如全書開篇有一句,“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需要的學問就越多”。人生要想達到一定的高度,不斷更新和積累學識太重要了。讀書可以勵志明理。曾國藩之所以成爲晚晴顯赫一時的人物,究其根本,應歸於他一生的勤學苦讀。他認爲讀書貴勤,貴有恆,貴在理解,讀書時要勤做筆記,但不必苦讀強記,強調讀書是爲了學以致用,而非僅在於功名富貴。這點之於當1 讀《老子》,始知其義實爲:“可以這樣做而不去做”,通過“顧左右而言他”,旁敲側擊的方式達到自然而然的目標。這點《鬼谷子》也有論及,即通過捭闔、反應、內楗、抵戱、飛箝之術,“揣情”“磨意”“造勢”“任形”,追求無慾無爲、無生無極,而後功到自然成。

時尤顯難能可貴,而對於現代人士來說也是十分重要!首先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新媒體日新月異的發展,相應的對於人的學習要求就更高了, 知識技術在不斷更新換代,要求人的大腦思維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其次是現在學習的途徑更多了,巨大的信息流量,物慾橫流、光怪陸離的現代生活,極易使人陷入迷茫,遁入虛無,失去自我,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生活閒暇之餘,偶爾靜下心來,品一茗好茶,讀一本好書,練一手好字,存一絲純真念想,留一份清閒自在;可選擇的學習方式多了,反而要求我們要提高甄辨能力,從而真正的得到知識薰陶。再次則是讀書的思想觀念問題,面臨當前經濟社會的劇烈轉型,人很容易心浮氣躁,受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金錢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盛行,讀書也往往淪爲求取功名、獲得升遷甚至一夜成名的敲門磚。所有這些都不應成爲讀書的應有之義,求學當爲經世致用,所謂“君子爲學,明道經世”;“勤恆兼治,無堅不摧”。

曾國藩說“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輩既辦軍務,系處功利場中,宜刻刻勤勞,如農之力穡,如賈之趨利,如蒿工之上灘,早做夜思,以求有濟。而治事之外,卻須有衝融之象,二者並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大概是強調讀書貴勤,而治學須則需講究方法,即他所提倡的爲學四法:讀書當求迅速,讀書的速度快起來了,就能比別人讀得多;溫習舊書應該追求熟悉,反覆閱讀,大抵真正的知識都從複習中來;練字要持之以恆,“學不可以已”;作文當苦思冥想,“吟成一個字,捻段數根鬚”。此外,治學則有“一要”和“一忌”:一要是虛心。曾國藩認爲在你身邊總可以碰到一兩個或自以爲是,或恃才傲物,或自我吹噓之人,這種人往往有一技之長,或者一孔之見,或者一時之利,於是往往通過誇大其詞,或者以己之長來攻擊他人所短,或者通過譁衆取寵來顯示自己的優勢。“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所以在求學治學中,永遠不可以有的就是驕傲自大,這點對於年輕氣盛的同齡人來說,知易行難,往往會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孔子也提出了所謂“三戒”亦即來告誡世人,其實永葆一顆求知若渴、大智若愚、虛懷若谷之心來待人處事,未嘗不是一種高尚的人生境界。

最後是修身齊家方面。修齊治平乃是儒家之於個人的一整套人生規範。曾國藩在熟讀諸子百家的基礎上,提出品行圓融,清明內心是一個人爲人治學,明理

通達的基本。所謂“心無染者,欲境是仙都,心有繫戀,樂境成苦海”。對於慾望無窮而平日系戀不斷,我筆記此處,將其理解爲:“蓋其事出有因,前者忠厚天性使然,以後斷其種種虛榮心態,而絕邪念之象;後者平日學而不恭,知識龐雜而亂,自信不足以趨足。當以一切英武果敢,對於人事得失皆然,不怕不悔爲上。”不怕不悔之言得益於《武經七書》裏面的一個小故事,簡要概括意即人之一生,前半生不要怕,剛強進取;後半世不需悔,謙讓隱退云云。用曾國藩的話講就是注意給自己留一片閒適。

此外,修身方面還要嚴以律己,誠以待人,平時要求少說話,多做事,所謂“修德不求報,能文不求名”,從而培養淡遠之志,養成一股浩然正氣。這裏雖然有教人隱忍退讓,明哲保身之嫌,其修身思想大體上還是值得提倡和學習的。齊家方面,他從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也悟出了常人所未識見的一個普通道理,簡要一個字,苦練“靜”字功夫。持家一道,孝敬爲先。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敦條睦鄰,自己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努力營造良好的家教氛圍。而要敦睦鄉里,則應通情達理,以理服人,主持公道。凡事做到清醒冷靜,淡看得失,絕不趨之若鶩,人云亦云,提醒自己要多向平實處用心,與人爲善,團結衆人,用軍事上的經驗就是謹記“論功則推以讓人,任勞則引爲己責”,從而不但藏身,更實現藏心的理想效果。

掩卷深思,感慨良多,只從以上三個方面作爲後記內容,必然是不夠全面的,其餘種種,留存心間,茲不贅述。誠然,以上諸如他所謂“礪志用世”、“匡時救弊”、“道德文章”、“修身處事”等等方面,歸根到底,實際上是爲維護以滿清統治的代表的地主階級的利益而服務的,但他的智慧、他的思想、他的爲人品行以及治家哲學等對後面幾代中國人的影響來看,稱他爲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甚至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促進西學東漸,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第一人”——陳君慧語),假如以人物來斷代的話,把曾國藩稱作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也未嘗不可。

實現價值,創造歷史,千秋功過,後人評說。古人身上有太多的精神品質值得後人細細品味,慢慢學習。我們讀書,也不僅僅停留在感受的層面,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所學所得融之於裏,內化於心,或許這纔是此間最大的追求吧。

2014-6-28凌晨·於寢室

推薦其他文章:

霜葉紅似二月花讀書筆記

《花田半畝》讀書筆記

花田半畝讀書筆記

張果屯鎮中學學讀書筆記評比活動方案

見習論文----有花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