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基於情境優化的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策略》

第一篇:《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幼兒園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基於情境優化的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策略》

在本次高級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中,我學習了《幼兒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研究》一書。這是一本很好的書,他的通篇內容都很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所以我是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看後感受很深,也得到了許多的啓發。

反思活動是我們天天在做的功課,但是雖然天天做,也不一定已經做得很好了。通過看本書,我對反思活動有了一個新的瞭解。幼兒園的反思活動他有三種形式,即內省、撰寫文字材料、與人交流三種方式。任何一種反思的形式只要好好地去把握,用心地去做都能讓我們收益匪淺的。我們在反思的時候可以與同事進行交流,並且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幫助我們今後在反過來來看這件事,堅持關注一件事情,都能讓我們的感受越來越多的。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反思有兩條主線:

一、關注教師的反思,他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去進行反思:

教育目標的適宜性:

1、是否適宜幼兒年齡特點、符合本班幼兒現有發展水平指定目標。

2、是否考慮幼兒的已有和能否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對教育目標的反思是對整個教育活動反思的重要環節和內容。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方法與教育策略的運用、環境材料的提供都是爲了事先目標即兒童發展,所以在反思一個活動時,首先和重要的應是對教育目標進行適宜性的分析)

教育內容的適宜性:

1、是否依據目標選擇教育內容和充分考慮兒童的興趣需要,或是否將學習內容與兒童的興趣需求有機結合。

2、是否體現了爲實現目標和爲兒童發展服務。

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1、是否依據目標、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幼兒認知學習特點確定組織形式、方法與手段,並充分體現靈活性、啓發性、多樣性與創新性。

2、策略的實施是否能夠對幼兒主動學習與探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否能提出挑戰性的問題、有效激發幼兒思考,是否給於幼兒積極的迴應等。

環境材料的支持性:

1、是否營造寬鬆、自主、積極、開放的學習環境與活動氛圍。

2、是否充分合理利用時間、空間條件。

3、物質材料(學具、教具、玩具等)的提供,是否對幼兒構成挑戰,能引發與支持幼兒探究,對幼兒主動學習起到積極的支持、引領、保障與促進作用。

4、材料的結構是否適宜,具有層次性,並有利於實現每一個幼兒的有效學習。

二、關注幼兒的反思,他可以從以下方面去進行反思:

關注幼兒的情緒與態度:

1、幼兒情緒是否高漲,是否對活動有興趣。

2、活動中幼兒是否自然、專注、自主。

關注幼兒的思維與表達:

1、幼兒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維是否活躍、積極、主動。

2、是否願意與教師、同伴或他人交流。

3、行動與交流是否圍繞主題或活動的主要內容開展。

關注幼兒活動中探索:

1、幼兒是否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並表現出探索的慾望與熱情。

2、幼兒通過活動探索是否獲得了活動所蘊涵的關鍵經驗

3、幼兒在活動中的探索是否自覺、主動、深入、持久等。

我們只要理清了這些思路,並且在一個活動中抓住重要的一條線索進行反思,這樣我們自己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並且在撰寫反思的時候也不會東抓一把,西撓一下。並且從這條線索切入下去,深入反思,並且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其他教師的建議,對不合理的部分提出可行的建議,構想自己新的實施策略。這樣的反思纔是有效的反思。

每天的反思,看似簡單,看了這本書之後,也讓我明白,寫好反思還要自己有紮實的基本功底,因爲反思本身包含的內容也是面面俱到的,他同時也體現了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以及教育的智慧。

本書中,也提到了其他的一些反思的形式,如區域活動中的反思、個案反思、生活活動的反思等等,這些形式也都很好。通過反思能夠幫助我們在教育教學水平中進行自我提高,同時也是對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提升,因此認真做好反思是很重要的。

第二篇:傾聽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

“傾聽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結題報告

一面坡中心國小胡志華

一、問題的提出

記得以前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孫子問爺爺:爲什麼人有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兩隻手,卻只有一張嘴巴呢?”爺爺告訴小孫子:“這是讓人要多看,多聽,多做,少說話呀。”故事很短,卻用寥寥數語,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聽”對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耐心傾聽”這個良好的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很多時間和途徑培養而成的。作爲國小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處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自主性養成的初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諸多問題中,傾聽,是教師容易忽視也尤爲重要的一個方面。作爲國小一年級的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性和有意識地將學生傾聽能力的訓練與課堂教育有機結合。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形成一定的傾聽能力,這對於學生而言,將會受益匪淺。

二、原因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國小,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更長時間去養成一個較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在衆多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卻總是能夠發現學生在傾聽能力上的薄弱和欠缺。

1)做“小動作”。不少孩子學前智力開發較早,在上學前就認識不少漢字,而低年級國小語文的主要任務是識字,所以,課堂上的知識對這些孩子沒有吸引力,於是,他們會在課堂上爲自己找事做:一截鉛筆頭或者一片紙屑、一塊橡皮會讓他們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或者東張西望,或者和別的小朋友偷偷地玩耍等,這些都是孩子沒有認真傾聽的表現。

(2)很努力讓自己“端正”坐好。不少老師要求學生上課一定要端端正正坐好,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會不斷調整自己的坐姿,不時對老師察言觀色,會努力表現出自己是在認真傾聽的:雙手平放在課桌上,身子挺得筆直,眼睛盯着教師或黑版一動也不動。其實,這就是“假”聽,因爲學生如果真的在認真傾聽,就不可能會有時間去注意手應該怎麼放,身子應該怎麼樣。學生之所以要“假”聽是爲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表揚。

(3)啃咬手指。我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出現了有的孩子或者因爲緊張情緒,或者因爲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漸漸養成了“啃咬手指”的行爲習慣。這既是一種心理疾病,也是孩子產生傾聽障礙的表現。

(4)頻頻要求發言。在課堂上,經常見到這樣的孩子,每次老師提出問題,話音還沒有落,他就迫不及待地舉手要求發言,並且不斷地用語言提醒老師注意自己。這樣的孩子還會在別的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不斷“插嘴”,其實,這是這些孩子爲了引起老師的注意,爲了得到老師的表揚而給予表現自己的行爲,至於老師和同學發出的信息,他往往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三.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

通過對教學中學生傾聽能力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和問卷調查所反應出來的問題,在本次課題研究中,從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兩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學生傾聽能力習慣養成的方法實施和練習。

(一)從教師的主導性而言,分階段有以下幾個方法:

1.淨化學生傾聽環境

(1)、淨化課桌環境

課桌環境包括多種功能的文具盒,琳琅滿目的文具,芳香撲鼻的文具等,這些都有可能成爲干擾低段學生傾聽的不良因素。這些物品在給學生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影響着孩子的聽課習慣。下課時,老師可預先叫學生擺放好桌椅、文具要放在文具盒裏、書本擺在指定位置、水杯放在教室後面??通過這些手段,儘量減少了外界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2)、淨化聽課環境

培養孩子靜心傾聽的習慣,與課堂周邊環境密切相關。教室外面其他班級上體育課發出的吵鬧聲,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傳出的喇叭聲,窗戶外面的美景等等,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干擾。作爲老師,碰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關起門來上課”,必要時甚至拉上窗簾,切斷了與外界相通的渠道,學生的心就乖乖地收回來。

(3)、淨化座位環境

一年級學生自控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同學管不住自己。因此,教師在排座位時,儘量做到“動靜”結合,讓愛說話的同學和沉默寡言的同學同桌,彼此互相影響,綜合對方的性格。

2.創建良好的師生課堂環境。

良好的課堂環境不僅僅是指課堂氛圍,還包括師生之間的關係。建議一個讓學生自如輕鬆的學習環境和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感基礎。當老師在學生的心裏不僅只是老師也是可以讓大家信賴的朋友、夥伴,這樣學生就會喜歡老師的課,會主動聽老師上課,主動積極地課堂發言,形成良好積極的課堂氣氛。

3.提高教師的自身修養。

作爲國小老師,尤其是國小語文老師,標準的普通話朗讀能力是必備的專業素養之一。在語文課堂上,老師的朗讀對學生有着很深的影響。一次抑揚頓挫的課文範讀,不僅會吸引學生的傾聽專注程度,還會成爲學生心中的朗讀目標。因此,教師自身的朗讀能力也是有利於培養學生傾聽習慣養成的因素之一,應該不斷地提升自我的語言能力,說得精彩、生動,才能抓住學生的耳朵。

4.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根據低段學生的認知和情趣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心理特點結合起來。低年級的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誘發學習興趣。使故事貫穿教學始終,並且鼓勵學生多講多說,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於教學中。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努力傾聽別人的朗讀,指出優缺點,同時也對自己有所提高。

5.教師的榜樣示範。

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習慣於插嘴,除了有自身生活環境的因素外,另一方面便是受到了老師的影響。因此,老師在課堂上,如果學生起來回答問題,不論是否正確都不應該去打斷學生的發言,可以等學生回答完了再作評判。這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而且可以用這樣最直接的行爲告訴學生,當有同學在說話或者回答問題的時候,不應該隨意插話,這是不尊重他人的行爲。而習慣於插嘴的學生也往往不能夠很好的記住或者是重複先前學生說的話。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行爲,提醒學生尊重別人,給別人發言的權利,以正確的行爲去引

導學生正確的習慣。當然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傾聽習慣時,一定要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絕對沒有效果的。也就是不論課堂還是課外,教師都要有意識的訓練。真正做到持之以恆。

6.教學中的有意提示。

這種提示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老師發覺學生有不專注聽講的行爲的時候,以不停止課堂教學環節爲前提的一種隱性暗示,讓被暗示的學生能及時將注意力重新回到課堂。當中包括⑴眼神暗示,這種暗示是很多老師的會在課堂上用到的,在某一個學生出現與課堂內容無關的行爲時,老師可以採取這種方法提醒學生;⑵手勢提示,手勢提示學生重新專注於課堂聽講,比眼神暗示更爲巧妙。比如老師可以在朗讀課文的時候或者是檢查課堂練習的時候有意地走到開小差的學生面前摸摸學生的頭,讓學生不好意思再繼續下去。⑶不定時檢查,讓沒有認真聽課的學生毫無徵兆地起身讀課文或者是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者轉述先前學生的話,都是能有效地將學生的思維拉回課堂而又不會打亂課堂節奏。

(二)從學生的主體性方面而言,有以下幾個方法:

1.教給方法,善於傾聽。

學生的傾聽姿勢需指導。手勢或身體動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我們對學生聽的姿勢給予認真指導。如:聽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眼睛看着書上或老師出示的教具,不看發言同學的臉,做到神情專一。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則以微笑、微微點頭表示認可或贊同。學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老師可通過一目瞭然的觀察,瞭解學生聽課的質量,即時得到反饋信息,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利處多多。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複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互爲補充。

2.細化要求,針對練習。

雖然經過老師強調,但是還是會出現學生有意識地傾聽但是仍然不能達到傾聽目的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學生傾聽之前,老師可以將傾聽的要求和目的細化,從簡到難,逐步提高。比如,“小熊在一個溫暖的春天,離開它的城堡,到山的對面去找媽媽了。”這樣一句話,在朗讀第一遍之前,可以提問:小熊是在什麼時候離開的?學生聽後可以回答。朗讀第二遍之前,可以提問:小熊到哪裏去?學生聽了朗讀後再回答。朗讀第三遍之前,可以提問,小熊去幹什麼?學生聽了第三遍之後可以回答。而隨着這樣有針對性的傾聽練習的增加,可以逐步增加問題的數量,由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變成尋找兩個甚至多個問題的答案。

3.運用評價策略,激發學生傾聽主觀能動性。

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適當、真誠地評價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例如:“你看這位同學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師,他聽講多認真啊。”“這位同學能認真聽別人發言,並能指出不足,我們應向他學習。”《新課標》的理念是,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應該充分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主體性。在培養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的過程裏,可以不僅讓學生聽,還讓學生對聽到的內容通過自我的感知而給出一定評價。比如,在語文

課堂上,進行朗讀比賽,這樣的場合,評判的權利可以完全給學生,讓學生去傾聽朗讀,請學生評價朗讀者的優劣,從而讓學生逐漸專注於課堂上傾聽老師,傾聽同學。

4.“聽”與“說”結合。

傾聽是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有行爲的基礎,只有認真傾聽到老師的話才能作出正確的行爲反應。那麼檢驗學生是否有認真傾聽,是否在有效傾聽,可以通過先聽後說的方法來練習學生的課堂傾聽能力。可以是毫無預知地請學生起來重複先前同學的話,也可以請學生說出老師某句話中的某個關鍵點,可以是簡單重複一個聽到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句話,一個詞語。當然課堂上多一些小組合作的學習,可以讓更多的同學有交流傾聽思考的發言機會,讓他們真正參與到主動性的學習中,真正將自己聽後所得的思考及時和同伴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來。像有的孩子比較膽怯,還不能適應在班級中表述自己的觀點,小範圍的小組學習中比較容易嘗試。總之,通過有意識地練習,讓學生從被動傾聽轉爲主動傾聽,逐漸養成傾聽習慣。

5.“聽”與“寫”結合。

同樣,“寫”也是“聽”的檢驗手段之一,最常用的就是平時老師經常在做的聽寫詞語。當學生已經能夠較好地寫出簡單詞語的時候,老師可以有意識地提高難度,可以將聽寫的內容從一個詞變成一句話,可以從單一的聽寫,到尋找聽到的內容中的關鍵點。通過練習,逐步提高的傾聽能力和思維內化。

四、課題研究的課堂反饋

本課題研究,從課題的確定,到計劃,再到實施,在將近一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對於國小一年級傾聽習慣的養成練習對課堂效率的正面作用。

1、課堂紀律的轉變

在經過階段性地傾聽習慣養成的練習後,學生在課堂上的自我約束能力已有明顯提高,從一開始的會被老師注意到而被動傾聽轉爲習慣性地主動傾聽。如此一來,整個課堂更爲連貫,教學節奏就更爲完整。也正是因爲學生能初讀地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在課堂效率和作業效率上都能有所進步。

2、學生課堂表現的轉變

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傾聽習慣養成的練習後,因爲傾聽的專注程度的提高,使得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相比較之前有所提高,在課堂上的表現,除了在課堂紀律上轉變,在教學過程中,也改善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通過比較,之前一些怕舉手和很少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因爲專注的課堂傾聽,使得對教學內容良好掌握而願意主動發言回答問題。同時,學生在評價同學之間的發言時,也能說得比較清晰,有條理。

3、學生作業有效性的轉變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是檢驗學生當天的學習知識掌握程度的手段。那麼,老師在批閱學生的作業的時候,自然就可以從中看出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有認真聽講。經過對課題研究前後學生的作業對比,包括正確率,書寫端正程度,很多同學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很多課堂上強調的內容基本上都能完整地在作業上體現出來。而這些在作業本上反映出來有進步的學生,在課題研究後期在課堂上也都有明顯的轉變,都能夠更爲正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意識。

五、小結

傾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素質。我們自然要善待它。讓孩子善於利用自己的雙耳,也該有我們教育者的一份責任吧。人際交往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會傾聽。正如湯姆?彼得斯在其《追求優秀的熱情》一書中所說:“傾聽是禮貌的最高形式。”因而,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有一種前瞻性——從小培養學生學會傾聽。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而且對學生以後走入社會將是一種財富。相信,學會傾聽的孩子會更有智慧,更有修養。

第三篇:小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

小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

一、傾聽習慣的重要性

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傾聽,因爲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爲表現,是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爲能力。只有懂得傾聽、樂於傾聽並且善於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運用方式,掌握與人交流的技巧。

“認真傾聽”這個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時間、多渠道地培養和訓練的。

二、指導家長如何培養幼兒傾聽能力。

1、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只有當傾聽的內容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時,幼兒才能投入到傾聽活動中去。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故事書,我們要有選擇的幫孩子挑選故事書。小班幼兒可選擇畫面大、文字少。故事簡短、有趣易懂的兒歌和故事。小班幼兒喜歡傾聽故事,但由於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注意力不穩定,易分散,有的幼兒不能理解語義內容,從而影響了傾聽。

其次,可利用遊戲手段激發幼兒傾聽的興趣。遊戲是幼兒最基本、最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幼兒也正是在遊戲中得到發展的。特別是年齡小的幼兒,遊戲時很投入,以遊戲的口吻和幼兒說話,幼兒也容易接受,因此在閱讀活動中我們老師經常採用遊戲的方法。

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並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積極的鼓勵。幼兒對鼓勵很敏感,總是希望得到大人的誇獎。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誇獎和表揚是我們採用最多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幼兒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所以家長可應充分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激發幼兒傾聽的興趣。

2、幼兒園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1)積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於的關鍵。

爲了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要爲幼兒創設傾聽的環境,如在幼兒入園、離園的時候以及飯前飯後的空餘時間,我們會給幼兒播放一些優美動聽的兒歌、故事、輕音樂的錄音等;在幼兒散步或外出參觀時,讓幼兒傾聽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風聲、雨聲、雷聲等)、傾聽各種動物的聲音(貓、狗的叫聲、蟬鳴、虎嘯等)、傾聽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汽笛叫、喇叭響、自行車清脆的鈴聲等)……,幼兒聽後,引導幼兒模仿、講述,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例如上週,我們小二班開展了“會唱歌的車子”,活動中我選擇了三輛有代表性的車子如消防車、警車和救護車。通過聆聽他們的聲音,學學車子唱歌的聲音,瞭解這些車子對於我們生活的不同作用。

(2)多和幼兒交談,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基礎。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最喜歡鸚鵡學舌。在與幼兒交談時,儘可能做到語言生動,表情豐富。說話時放慢速度,使他們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特別是針對幼兒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確的音,在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這樣不僅使幼兒能聽清準確的發音同學能看清發音的口型,便於幼兒模仿。

(3)以身作則,成爲幼兒傾聽習慣養成的榜樣

有興趣地做好幼兒的聽衆,耐心、認真地傾聽幼兒的述說,並對他們所說的內容感興趣,這是成人給予幼兒最好的鼓勵,也是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榜樣作用。 這樣,他並會慢慢樹立自己說話的自信心,會越說越棒,同時在老師和同伴講述時,他也會認真地傾聽對方說話了。

第四篇:讀書筆記促進教師與幼兒作用的策略

促進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策略

噹噹

促進教師與幼兒在教育活動中更好的相互作用策略,就是讓教師和幼兒有更多的,有效地相互影響和溝通的方法,就讓教師的“教”得更有效,讓幼兒“學”得更好的辦法。

1、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這一主導作用表現在,無論是直接“教’還是間接”教”,教師都始終控制在教育過程的方向,引導幼兒向着教育目標要求的方向發展。

儘管幼兒是自己學習的主體,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與幼兒適宜的環境,通過調動幼兒的興趣和經驗,通過激發幼兒學習動機等來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教師配合,從而讓幼兒的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爲教師所控制。

2、 直接“教”時要注意的問題

① 變單向的“教”爲雙向的交流;

② 變單向的言語傳授爲多樣化的教育手段;

③ 重視情感效應;

④ 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因人施教;

⑤ 重視隨機地教;

⑥ 直接“教”和間接相結合。

感悟:

說起教,我們都不陌生,但如何把我們的孩子教好是一門很深

的學問。

在書中提到教師應當重視使用非語言的身體動作表情等,如幼兒點點頭肯定,拍拍肩鼓勵,微笑以表示讚賞等。其實我們與孩子相處時經常會忽略掉這些,而換之更多的是責備的聲音,深刻反思下來這樣對孩子反而使孩子更叛逆,所以這樣的互動方式要不得。

生活處處是教育,我更贊同於這種間接教育,比如畫畫時,讓孩子去感受興趣,享受快樂,外出時孩子自己走走發現小蟲子,觀察小蟲子等等,堅持正面的教和隨時隨地的教,有事這種教育的效果會是事半功倍的。

第五篇:2014122792540農村小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

農村小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

傾聽是幼兒最早掌握的語言活動。良好的傾聽能力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前提,它對發展幼兒語言、思維十分有益。傾聽過程實際就是吸收、儲存信息的過程。只有儲存量多,幼兒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在工作中我們發現,農村小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家長不重視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許多農村家長都認爲,只要是正常的人,其聽力是與生俱有的,不必刻意培養,而一遇到孩子不專心傾聽或插話時,總是大聲訓斥孩子。殊不知,大聲訓斥的方法雖有立竿見影之效,但長此以往會適得其反,使幼兒失去傾聽的慾望、興趣,變得不聽、不愛聽甚至不會聽。 二是傾聽習慣不良。如,幼兒不能安靜地傾聽,或傾聽時不專心,隨意插嘴,不能耐心的聽完老師或同伴的講述等等。

三是傾聽質量低。在傾聽過程中,有些幼兒看似在傾聽,其實並未聽進去,表現在幼兒不能理解所傾聽的內容。如:本來很簡單的一句話或一個指令要求,幼兒卻不能理解,因而不能完成相應的任務。此外,有的幼兒只會聽簡單的語言,聽不懂故事或錄音等。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爲應以下幾方面着手培養小班幼兒的傾聽能力:

1、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全部奧祕在於教師如何愛孩子”。教師在爲幼兒創設理解、寬容、平等、合作的心理氛圍,幼兒在這種氣氛中才能愛聽、樂聽、會聽。因此,幼兒教育應爲幼兒提供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

2、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有了興趣,幼兒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教師應注意激發幼兒傾聽的興趣。

(1)利用大自然的優勢,激發幼兒傾聽興趣。大自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帶幼兒走進大自然傾聽大自然那美妙的聲音;淙淙的小溪流水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雨點落到石頭、瓦片上的滴答聲;雞、鴨、狗、羊、牛等不同動物的叫聲;泉水的丁冬聲;腳踩落葉的刷刷聲;鳥兒扇動翅膀的撲撲聲……所有這些,都讓幼兒心曠神怡,從而萌發了幼兒傾聽的慾望和興趣。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傾聽的興趣。首先,要選取幼兒喜聞樂見的題材,如選擇的故事要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要生動、有趣;其次,教師和家

長在講述故事時聲音要抑揚頓挫,使角色形象鮮活起來,讓幼兒產生傾聽的慾望;再次,要爲幼兒創設良好的傾聽環境,如晨煉時放輕鬆活潑的音樂,午餐時播放動聽的故事,午睡前播放輕柔、緩慢的樂曲……

3、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幼兒傾聽質量的重要保證。在日常活動中,一些幼兒因不注意傾聽或不耐心傾聽老師的話而無法按要求完成任務。我們通過故事《小八哥聽故事》《小兔知道了》的情境表演,結合幼兒的日常表現,讓幼兒知道不耐心傾聽、隨意插話所帶來的後果,表明只有耐心、安靜地傾聽,行爲纔不會出錯。並注意以遊戲形式對幼兒進行傾聽訓練,要求幼兒傾聽老師、同伴的話時要做到專心、耐心、安靜。久而久之,幼兒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

4、注意家園配合,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需要家園的配合,經過家園雙方的不懈努力,才能提高成效。要取得家園配合的一致性,首先要轉變家長的觀念,提高其重視程度,爲此,我們在《家教園地》上適時刊出《給幼兒講故事應注意的事項》《如何提高孩子的傾聽能力》等有針對性的文章,幫助家長轉變觀念,提高家長對培養幼兒傾聽能力的重視程度。並以家長會形式,通過現場討論,向家長介紹一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如鼓勵家長多與孩子交談,帶孩子到大自然、到社會中去,藉助大自然的直觀環境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爲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奠定基礎;請家長根據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每晚爲孩子講一個故事,並要求孩子複述,從而提高其傾聽質量。

店口鎮第一中心幼兒園邢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