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紀錄片《蘇東坡》觀後感

觀後感1.36W

蘇東坡突圍,蘇東坡傳,蘇東坡詩詞鑑,看了不少,吸納百家,對於蘇東坡無非十二個字:爲政實事求是,爲人平易忘機。古往今來,文人騷客都逃不掉對功名的求索,在做官中實現人生的價值。李白再放蕩不羈,也忍不住四處漫遊尋入仕途,甚至連婚姻都是爲了實現功名,當然他最後的確是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不過並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他的政治才幹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我私下認爲是不太好的,他是個浪漫的人,爲官可不是靠寫飄逸之詩就能成的。杜甫個苦哈哈的憂國憂民的詩人就更不用說了,他一輩子想爲朝廷消腫,一輩子都造業,而蘇軾,他的的確確是爲民做了很多實事,三次被貶,黃州惠州儋州,沒有不惠及百姓的。他的政治觀念也很明確,對於王安石的新法他不完全否認,但又不很認同。不盲從很清醒。即使他在政治漩渦裏幾次掙扎,從未變過初心。

紀錄片《蘇東坡》觀後感

這種人總是比較難過的,幸而蘇軾是個夠運的人,他烏臺詩案大難不死,不管被貶到哪裏總有人相隨相伴,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看紀錄片的時候,余光中先生的一段話讓我不禁莞爾:我要是出去旅遊,不願跟李白一塊兒,他這人不負責任,也不想跟杜甫一起,他這人太苦哈哈了沒意思。蘇軾最合適,他幽默不失深沉,旅途中會是最好的夥伴。我看着餘先生一本正經的臉,覺得他好可愛,跟蘇軾一樣可愛,這就是蘇軾,他的魅力。

關於蘇軾的軼事有很多,紀錄片裏選取了幾個典型的能展現蘇軾性格的說了些,簡短的幾句話留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每一集的名字都選自蘇軾的詩詞,基本上是根據不同的人生階段選的詩詞。片中根據詩詞選景,旁白清雅略低沉的女聲非常好聽,好幾首詩聽得我不禁淚溼眼眶。

本片請了很多名家做解說,也尋訪了很多關於蘇軾的古玩,看得出很下功夫。名家解說中以康教授爲主,說得比較淺,但是好懂。其實我個人認爲還可以多說一些,說深一些。當然,紀錄片要有普適應,這樣也可以。

看着這句“偷得浮生半日閒”,我“終日錯錯碎夢間“”。想起了前幾天我們一起看的紀錄片《蘇東坡》。他的際遇、他的失意、他的闊達、他的抉擇。這部紀錄片以蘇軾貶謫黃州四年的生活爲線,觀照其一生的心路歷程。第一集,我看電視,媽媽在拖地,人生到處何相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因“烏臺詩案”受誣陷,曾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媽媽說,蘇軾真不容易,那時候交通多麼不便,他行走這麼多地方,舟車勞頓不敢想象。越是往下看,我越發現自己一無所知。第二集,窗外,恰好下起了濛濛細雨,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世道險惡,人言可畏,這是自古以來從未變過的。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天涯海角,銀河迢迢,蘇軾,不管是面臨險惡的人生抉擇,還是日常的沙沙雞毛,總能展現出豁達壯闊的心態。雖然他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媽媽湊過來,說道,畫面真是極美,極舒服,我喜歡這樣的素顏鏡頭。第三集,大江東去浪淘盡,蘇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在清淨的夜晚觀看,令人振奮不已,高中的時候,我最喜歡讀蘇軾的赤壁賦;後來看了張學友主演的電影《男人四十》,以《赤壁賦》貫穿全劇,我更是愛的如癡如醉。白光在夏日的午後喧譁的涌進房間,張學友飾演的老師念起,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我頓覺胸中酸楚無比。

宋朝四川眉州人士蘇軾,恐怕想不到一千年後的人們提起他,最常想到的是月亮。蘇軾知道此事恐怕會瀟灑一笑,拍拍自己的肚皮,說句賞月豈能無酒的戲言。蘇軾的人生故事一一寫在他的文章裏,他乘着小船凌虛於長江之中,天地間皆曠達超然。他在赤壁懷想周瑜的英雄氣概,幾百年前的周瑜和幾百年後的蘇軾,聽着同樣的驚濤拍岸之聲,但彼時壯懷激烈的蘇軾烏頭也變成了華髮,只有浪濤山石依舊。這部紀錄片很好地把握了蘇軾的人生文雅,以水墨風格暈染蘇軾人生的人文色彩,他的高尚人格展現得淋漓盡致。中年遭遇烏臺詩案,蘇軾經歷了生死考驗,貶謫黃州,他依然能吟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詩句。在密州,他寫下“雲海天涯兩渺茫”的惆悵,又寫下“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的達觀。蘇軾說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的豁達與豪爽構成了他人格魅力的最重要一面。而他極高的文學藝術造詣更讓人讚歎,即使遭遇貶謫,蘇軾寫就一首詩,皇帝也會顧不得吃飯,要趕快讀一讀。在那個時代,蘇軾擁有衆多擁躉,爲萬人所愛。

蘇軾在黃州時期完成了他的成熟和轉變,從躬耕東坡開始,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徹底的農民,在融入當地百姓的生活後,他發明出“東坡餅”,又發現黃州豬肉價廉,於是自己動手研製出了“東坡肉”,每天早上起來要吃兩大碗。蘇軾樂觀的性格讓他能夠在經歷生死考驗後依然開心地生活,他心中的痛苦慢慢化解,早前機敏諷刺的文風慢慢轉變成了對生命的寬容和理解。於是,剛剛來到黃州時,他口中“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悲涼不復存在,“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的孤苦變成了與當地朋友一起在田間炙烤牛肉吃的快活,完成了心理成長的蘇軾終於突破了自己,他不再是蘇軾,他成爲了蘇東坡。如此一段躬耕貧苦的農夫生活改變了他,也成就了他。做一個真正偉大的文學家,政治離蘇東坡遠去,他的雄拔奇偉之才灑落紙上,他的生活智慧變成筆下的一件件趣事和流傳到現在的菜品。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巔峯正在慢慢顯現,蘇東坡在黃州迎來了他創作的高峯。他寫出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與《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樣的句子講述着三國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上流傳了一代又一代,就像人們仰頭望着明月時,總會吟出那句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是深刻又長遠的,他成爲了一個閃耀在中古時期、在古代中華文明即將到達巔峯時的一顆碩大明亮又溫暖瀟灑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