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影金陵十三釵有感心得

觀後感2.17W

觀影金陵十三釵有感心得

觀影金陵十三釵有感心得範文1

一部十分有張力,看後久久回味的影片。

整部片子由很多“比較”組成。教堂里人性的溫暖關懷與教堂外橫屍遍野殘壁斷桓的比較;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臉與後面負職責有擔當的比較;十三釵開始自私地搶地窖與後面代替學生送死俠義柔情的比較;士兵開始有退縮情緒,到後面英勇抗敵捨生取義的比較;孟先生帶着漢奸的袖套,之後卻冒死帶來修車的工具,貢獻出通行證;教堂小男子漢小小柔弱的年紀個頭卻充滿了大男生的大義凌然有擔當負職責,爲了養父的囑託保護女孩子們,最後爲了湊數走進送死的隊伍;還有十三釵風塵味十足的打扮和之後短髮藍袍的清純味道的比較,墨玉沉穩大氣有擔當與他的姐妹們的比較,墨玉對假神父開始的不屑厭惡與後面的相知相愛的比較。

電影裏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節的設計,演員的演繹,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麼感人,那麼豐滿。關於墨玉關於假神父,評價的人太多,我這天只說說配角。

軍人以人體盾牌衝向坦克,那個鏡頭個性有衝擊力,最後的班長用智慧殺敵,與敵人同歸於盡,班長在教堂外關注着這些孩子,關鍵時候開槍救了孩子們,班長將瀕死的浦生送進教堂,讓他“在溫暖一點的地方死去”。軍人的英勇,智慧,俠骨柔情,在這一組組鏡頭間展現無遺。整部戲戰爭場面不多,但是表達得很充分,悲壯的情緒基調裏,有着軍人們與日本兵鬥智鬥勇消滅兩幫敵人的淡淡的喜悅。

教堂裏的小男子漢話不多,但是個性有男子漢的味道。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釵進來,之後卻主動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兩個溜出去拿東西的姐姐。請求假神父留下來作爲教堂的擋箭牌,女孩子的名額少了一個,他強烈要求自己冒名頂替走進送死的隊伍。(lz13)這一切都是爲了完成神父的囑託。多麼讓人敬佩的男子漢啊!那個沒有現面的逃跑的廚子老陳,作爲教堂裏唯一的成年男生,很好的襯托了小男子漢的高大形象。

爲什麼墨玉能提出捨生保護女學生?正因她13歲前也是教會學校的學生,保護學生就是保護以前的自己。假神父的女兒如果在世,也是13歲,他是在保護自己的女兒。影片的這些細節,起到了很好的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浦生送進教堂,不僅僅表現了軍人的柔情,更造成了之後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慘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讓墨玉爲素昧平生的女學生送命準備了感情基礎。女孩子關鍵時候從地窖邊跑開,避免了十三釵被日本人發現——這讓開始還不準學生進去的十三釵們自責,感動。墨玉大姐大氣場的渲染,爲後面姐妹們爲她所動同意一齊代替孩子們送死做了鋪墊。一個個小細節,爲影片最後蕩氣迴腸的高潮情節打好了基礎,讓人覺得十三釵們的決定自然,不會太突兀,不做作。

在橫屍遍野的南京,這些社會下層的不夠光鮮體面讓人鄙夷的社會底層人們,以人性的光輝帶來觀衆們的溫暖和期望。

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也許奧斯卡正因歷史背景以及對中國的固有的偏見,不會給我們頒獎。但是,在我心中,這是足以勝過任何奧斯卡電影的好作品。當然,如果音樂方面能更精緻一點就更好了。

觀影金陵十三釵有感心得範文2

昨日一個人跑去看《金陵十三釵》,看的是上午場,正因時刻原因電影開場前10分鐘進場,居然就我一個人,當然之後陸陸續續又來了一些觀衆,全場觀衆也但是10人。看來以後工作日上午看電影是不錯的選取,票價只有一半且人少,整場看下來一向都很安靜。

張藝謀是一位善於運用色彩的導演,他的電影有個特點,色彩鮮豔,捨得砸錢,還有就是商業運作都很成功。

就這部電影而言,我覺得是值得走進電影院看的。故事的背景是南京大屠殺,可能與小說不一樣的是整個電影發生的時刻是從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南京城開始,一向到17日日軍舉行盛大入城式。與其它同類電影不一樣的是,這部電影關注的只是幾個小人物,天主教堂的女學生和青樓女子。作爲觀衆的我會很關心每一個人物,正因坐在電影院裏有跟她們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那不再只是死亡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完美生命被殘酷戕害繼而隕落的故事。在教堂之內,妓女們還是會調情,說笑話,喝紅酒,講自己的身世,我會覺得跟她們很接近的感覺,因此當鏡頭拍到教堂以外的場景,我會有想逃走的衝動,如果是在家裏看,估計我要停下來休息一下,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平復一下再之後看吧。無論如何,在電影院裏跟着電影緊湊的節奏,更能好好地欣賞它,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音效都是傑作。

有一個個性讓我感動的地方:佟大爲扮演的李教官把傷得奄奄一息的娃娃兵送到教堂裏,拜託妓女們照顧讓他在溫暖中走過最後的時刻,臨走,他看到那些女學生在一個房間裏唱聖歌,當音樂聲響起,李教官留下的眼淚,讓人想到戰火硝煙瀰漫的世間,也許想要獲得心靈的平靜是一種奢求。那些如花朵一般的完美生命是李教官他們整隊弟兄的性命換來的,就更顯得珍重無比。

女主角的旗袍和化妝都是藝術,這部電影的製作團隊是多國部隊,都是行業精英。我最喜愛女主角的鏡頭是她最後上卡車時候那莞爾一笑,有鉛華洗淨,真我畢現的感覺,太美了!

還是很感謝導演,沒有把暴行拍得太嚇人。豆蔻被輪姦那場戲只拍了背影跟臉部特寫,這場戲很重要,讓人聯想到那些淪落風塵的女性最後的悲慘命運,也正因如此,她們捨己救人的行爲也就更加可貴。因此個人覺得整部電影顯示的是在人類最醜陋暴行的背景下,生命依然是如此完美。

觀影金陵十三釵有感心得範文3

故事類似於回憶錄,是由書娟回憶作爲旁白,我以爲當貝爾飾演的“神父”開車將女學生們送走後,會描述一段這些秦淮河女人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劇情,很遺憾,電影在貝爾驅車護送女學生們離開後便結束了,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部電影和國產的其他影片不同在於貝爾,因爲他的出現使這部影片多了些國際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連渡邊篤郎飾演的日本軍官也都是用英語交談。可以這麼說吧,我之所以去看這部影片也是由於貝爾,他詮釋的蝙蝠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國拍戲,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現,真的沒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萊塢一線巨星,他可以瞬間變成一個放蕩不羈的playboy令人捧腹,也可以瞬間變成莊重的神父,義正言辭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釵,聽到這名字肯定是講女人的。十三個“女人”(電影其實是十四個),只有看過電影的才知道內涵。但是一部戲只能有一個女主角,故焦點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轉身走路的妖嬈姿勢,這絕對是這個角色的招牌動作。每個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繹的入木三分。雖說是青樓女子,這些女人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許就是影片的亮點。豆蔻爲了給浦生談好聽的琵琶曲,返回滿目瘡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被殘忍的刺死了;香蘭僅僅爲了漂亮的玉耳環返回妓院無疑說明這個女人貪財愛慕虛榮的,而在她只剩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拽着日本鬼子的腿幫助豆蔻逃脫時,她的善良倔強令人生敬。這些女人們替學生們去赴日本人的“生死宴”,更是人性光環的最大亮筆。

在這一座破舊的教堂裏,真正的神父死了,當女學生們把貝爾作爲唯一的依靠時,他做的只能是朝着日本人怒哄或用人道主義去感化求情,用善意的謊言去安撫孩子們受傷的心靈,手無寸鐵他做得已經夠多了。貝爾驅車送女學生們離開時的熱淚盈眶令人回味,那時的腦海裏他想的是什麼。是玉墨的安危,是戰爭殘酷的無奈,還是自己身臨其境的淒涼?這部電影總體氣氛是很凝重的,尤其是佟大爲領導的軍隊和鬼子負隅反抗的時候確實是情緒的最低點,但是沒有淚眼朦朧。反正看了這部戲更加痛恨日本人了,這些狗日的上輩子一定沒見過女人。

個人感覺這部電影是導演心血的結晶,比三槍拍案好幾千倍甚至幾萬倍,可以當做導演最有代表的作品,衝奧的機率那就看專業人士的評定了。

其實一部好的電影作品不一定票房高就是佳作,口碑更加重要吧。周星馳的電影作品在當年不一定就是票房冠軍吧,但是時隔多年你在電視或是網上再看到它的時候,還是願意去回味一下,百看不厭;而有的電影你花錢看過一遍,等有機會免費看的時候卻不想看第二遍。好的作品是能夠經得住時間的推敲。

俗語說得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純屬個人觀點,牢騷這麼多主要是爲了對得起偶的60元大鈔。

觀影金陵十三釵有感心得範文4

我和媳婦走出電影院,坐上104快車回家。車上媳婦讓我說說觀後感。我說:“好!”我又問媳婦電影怎麼樣?媳婦也乾脆地說:“好!”

在《金陵十三釵》公演前兩天(年12月14日),北京青年報c3版刊登,讀家蓮珥題爲“筋骨不錯,內力銷欠”的文章。文章指出影片不足之處,現摘錄幾段:

一句話點評:小說藉由戰爭這一極端環境對女性這一性別的思考和頌揚被人道主義與戰爭反思所替代,因此觀者才覺得整部影片煽情太過、壓抑太過、未留出口。

張藝謀肯花兩個小時的銀幕時間來品這故事的味道,但可惜最終也只借用了骨頭,卻將骨髓剔出,又填入新的作料去烹飪一道好萊塢菜單上常有的“人道主義+反戰”的濃湯,實屬可惜。

然而所道“可惜”者,則在於張藝謀爲趕“戰爭史詩電影”這早非時髦的時髦而延展了電影的寬度,代價則是不得不犧牲和消減了本可深挖的原著所天然帶來的厚度。

中篇原著的主要篇幅集中在女學生與秦淮女子的多次短兵相接中,她們之間複雜而曖昧的關係不斷流動變化,直至高潮。

而張藝謀的這版電影雖筋骨不錯,卻也只能說是短一口氣的戰爭史詩,沒修煉好內功的江湖把式。

我認爲,《金陵十三釵》的主題是讓國人永遠記住那段血的教訓和對戰爭的反思,而不是以女學生與秦淮女子多次短兵相接爲主調。

我還認爲,可以對影片技巧做探討,但不要說得那麼不中聽。

蓮珥是專業影評,細讀了嚴歌岺的原著,還能結合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與之對比,確實是讀家。而我和媳婦是普通觀衆,以前都沒聽說過嚴歌岺,當然也沒看過《金陵十三釵》,所以,就我們這類的觀衆來說,看到中國軍人與日軍的巷戰,熱血沸騰激情亢奮;看到滅絕人性的日軍凌辱中國女學生,五內如焚心如刀割;看到風塵女子從逃命躲到教堂,卻最終捨身相救女學生,肅然起敬淚盈眼眶。有這些就足夠了。

看完電影,我感到中國必須強大,必須走強國之路,只有強大了,纔不會被別人欺負。

觀影金陵十三釵有感心得範文5

最近《金陵十三釵》的電影正在上演,有幸在散文在線的首頁上發現原作,就第一時間收藏,讀《金陵十三釵》,淚紛紛如雨下,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人神共憤,血流成河的南京,血的教訓,這只是南京城裏小小的一隅——教堂,但戰爭中的教堂在鐵蹄和淫威下風雨飄搖。唱詩班的女學生,從牆頭爬進來的妓女們,還有死裏逃生躲避追捕的中國傷兵,神父英格曼,阿多阿多,伙伕陳喬治,這些人物暫時被迫呆在一起,這十三個妓女,以出賣肉體爲生,說話、做事、舉手投足都表現出了她們那個圈子裏的習氣,英格曼神父反感她們,怕她們影響那些稚氣未脫的女孩子,但又無法拒絕無路可逃的她們,勉強收留她們暫住教堂,豆蔻的悽慘遭遇,讓這些風塵女子開始正視現實,身邊的姐妹慘遭輪姦,救過來後已瘋瘋癲癲,而那幾個中國傷兵,下場更慘,連做了截肢手術的王蒲生也身首異處,妓女們冷靜的埋葬他們,這些人沒有前途和將來,死亡,是遲早要面對的事情。

玉墨隨身多年的一把剪刀,該是一段預示,與其遭蹂躪慘死,不如拼死一搏。姨媽書娟幼小的心靈對玉墨充滿仇恨,這個破壞自己家庭的名妓,她恨不得去毀了她的臉。然而,爲了救唱詩班的這些女孩子,這些妓女,她們化裝成女學生的樣子,去替她們,日本兵帶走了這些如花似玉的女子,她們義無返顧的.帶着剪刀,牛排刀、髮釵,帶着一切可以利用的利器走了。苟且偷安,何如轟轟烈烈的死?把生存的希望留給這些孩子們,妓女,這些最最下層的人身上,閃現着傲人的光輝。書娟懺悔了,玉墨再也回不來了,或許,她該早一些原諒她?

但是,今天的我們可以原諒一切,一切都被可笑的原諒了,去恨誰呢?軍國主義?還是自己軟弱的祖國?血淋淋的歷史銘記在心,而惠特林女士,一個善良有正義感的美國人,在親歷和目睹了地獄般的南京城後,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最後自殺。活人姑且做惡夢,寧可不活,禽獸的行徑爲人所不齒,但願後代們都記住這段歷史,南京——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金陵十三釵,只是這鮮血歷史中的小小一段。

嚴歌苓女士筆觸清新,細緻感人,一口氣讀完,泣不成聲,這就是我的祖國曾親歷的災難,中國人是不會忘卻這段歷史的,十三釵也將和歷史一樣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