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建築行業BIM培訓心得體會

隨着國家的整體轉型,建築行業也逐漸在完成創新型、工業化的轉型,而作爲高職類教師,必定也需要跟隨大環境,提升自我修養,突破自我,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上講,學院的發展終究是人才的發展,而我院一直以來就極爲重視人才發展,儘可能爲教師提供培訓機會,提升教師個人的能力。

建築行業BIM培訓心得體會

2017年1月11日,受徐院長委派參加了全國高校建築信息模型(BIM)研究應用高級研修班,接受新知識的洗禮,緊跟行業發展,期待爲我院在BIM方向做出我的貢獻。

在培訓結束以後,做了如下總結,爲的是積累經驗,對培訓過程重新回顧,對知識重新梳理,對欠缺的方面,要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讀書補充,全面提升個人的修養,能力。

一、培訓目的及意義

(一)培訓意義:

近二十年,我國建築行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建築物設計實施日趨個性化,本地化,超異形和超高層項目層出不窮,帶動建築技術不斷提高和創新。建築信息模型(BIM)的出現有效解決了信息在項目傳遞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BIM在設計,施工,造價,項目管理及運營維護等不同階段相對於傳統的建築管理都有不俗表現,可支持建築工程的集成管理環境,可以使建築工程在其整個進程中顯著提高效率、大量減少風險,已成爲建築業管理方式變革、行業生產了提升的重要手段。正因爲BIM技術對建築工程項目管理具有革命性的價值,住建部下發《2011-2015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快推廣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和基於網絡的協同應用技術,改進傳統生產與管理模式,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培訓目的:

爲提高BIM研究,應用及教學水平,提升師生的BIM工程實踐能力,通過BIM案例講解與企業參觀考察,深入瞭解BIM開發及實踐現狀,瞭解BIM研究全貌、掌握BIM應用實踐的全過程。

二、培訓總結

此次培訓從觀念上讓我對BIM有了改變,和對它的全新認識,相信大多數人在沒有接觸BIM之前,可能僅僅認爲BIM就是軟件,利用這個軟件可以將圖紙變爲3D模型,從而更直觀,更好看。但是,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BIM不僅僅是軟件建模這麼簡單,它不止用在設計階段,而且可以用在施工以及後期的運營維護上,可以進行項目管理,更合理的進行施工組織設計,還可以進行後期的防火輸電管理,真正做到智慧城市。可以想象,BIM將是顛覆傳統建築業的核心。BIM的價值在於:1、實現建設項目全生命期信息共享,BIM技術支持項目全生命期各階段、多參與方、各專業間的信息共享,協同工作和精細管理;2、實現建設項目全生命期的可預測和可控制,BIM技術支持環境、經濟、耗能、安全等多方面的分析、模擬,實現項目生命期全方位的預測和控制;3、促進建設行業生產方式的改變,BIM技術支持設計、施工與管理一體化,促進行業生產方式變革;4、推動建設行業工業化發展,BIM連接項目生命期各階段的數據、過程和資源,支持行業產業鏈貫通,爲工業化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鑑於BIM技術的價值,國外早已提上日程,美國的BIM技術應用應達工程的80%,我國對BIM的發展也逐漸開始重視,住建部下發《綱要》要求到2020年,建築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築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並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應用,現如今,也選擇一些大型項目進行BIM 技術的應用試點,各方面反應都很好,更加快了BIM技術的推廣,江蘇更是成爲重中之重,要求更高。

然而,BIM技術在中國的發展,仍然存在許多問題:1、標準體系不完善,國內缺乏成熟的BIM設計軟件,國外軟件專業不配套以及設計規範的限制;2、政策法規未建立,工程設計仍以二維設計爲主,設計過程中無法直接創建BIM模型,需要按照2D設計圖紙另行建模,額外增加建模成本;3、關鍵技術待突破,設計BIM傳遞到施工/運維階段,缺乏合適的平臺和工具添加和集成施工/運維信息,難以形成支持施工以及運維管理的信息模型;4、各方不協同,項目各參與方各自建模,大量數據冗餘,無法形成面向建築全生命期的完整BIM模型;5、學校的相關課程建設不夠,BIM技術在企業培訓的較多,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教材,沒有面向學生,導致增加培訓費用。

在BIM技術的發展中,我們高校老師應當有比企業更高的敏感度,爲完善BIM技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BIM是一個新興產物,可以研究的方向很多,針對現有的不足,逐漸的去完善。可以針對標準的不完善,借鑑國外已有標準,結合本國國情進行研究,也可進行基礎技術的完善,研發適合國內應用的軟件,也能針對施工項目管理進行案例剖析,這都是我們高校老師可以進行的研究。

此次培訓不僅包括BIM技術的概論,概況介紹,也進行了軟件的實操,學習到了很多,但也只算對BIM進行了入門,往後的路還有很長,還需慢慢摸索,BIM的在中國的路,也有很長,往在這時間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能留下自己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