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羣文閱讀的心得體會多篇

羣文閱讀的心得體會多篇

羣文閱讀的心得體會篇1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機械化代替人工化,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併成熟運用,甚至是廣泛運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學習充電,讓自己不至於被社會所拋棄、淘汰。社會是複雜的,幾乎沒有一件事可以用單一的某一項技能就可以單獨完成。所以羣文閱讀學習,跨學科學習是必然的社會趨向!

羣文閱讀是系統的學習,跨學科學習也是系統的學習。目前學校的學習基本還是單一的單科學習,這樣的學習會顯得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但是現實的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卻需要聯繫幾個科目的知識才可以把問題解決,很簡單很現實的一種現象,現在的人聊天的時候就經常是英語與國語普通話一起參雜着說的,或是方言加普通話,或是方言加英語。反正就是各種形式的搭配都有。如果交流的人只懂其中的一種語言,那這個交流就沒辦法進行下去的。所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系統跨學科地進行學習!

羣文閱讀方便學生整理知識,跨學科記憶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活躍!學生還是一個孩子,並不懂得如何去整理知識點,歸納出有用的知識框架。但是羣文閱讀就能幫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這是非常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跨學科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是有聯繫的,但是這些聯繫卻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懂的的,有了跨學科的學習就可以幫學生解決這一問題了。

羣文閱讀與跨學科是相互相成的,跨學科學習是基於羣文閱讀的,與跨學科學習在形式、情境、本質與思維上的內在邏輯共通,羣文閱讀可爲跨學科學習的實現提供重要啓示。羣文閱讀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文本組合方式,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思維方式,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實施策略。羣文閱讀學習需要跨學科學習,同樣的跨學科學習也需要羣文閱讀。

羣文閱讀應該被大力倡導,大力推行。羣文閱讀適合現今時代人類發展的需要,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爲大家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便利。

與此同時,作爲教育工作者的老師們就要更加快速地學習,多給自己的大腦充電,不能只學習自己本專業的知識,還要多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不斷地進行學習,老師就是學生的榜樣,學習的楷模。所以老師要給學生起模範帶頭作用,率先進行羣文閱讀和跨學科學習。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化的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認真學習、多學習是我們生存的基本要求。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學習吧!努力吧!我們才能越來越優秀!

羣文閱讀的心得體會篇2

5月25日,在高新區皇臺國小開展了羣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我有幸參加了活動。通過學習與研討,大家對羣文閱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更使我受益匪淺。

一、走近羣文——打開全新閱讀視野

這兩年,羣文閱讀這個概念在我們身邊悄悄出現,我們學校語文教研活動也開展了羣文閱讀課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實上,我們對羣文閱讀還不夠真正瞭解,這次學習,讓我近距離走近了羣文閱讀。所謂“羣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或幾個議題教學的方向引導下,倡導學生閱讀,並在閱讀中推理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是一種全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它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可以把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爲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提升教師的專業思想和專業能力。

二、走進羣文——探索有效課堂模式

研討觀摩活動中,徐偉歌老師執教的《語言的對稱美》,任鬥資老師執教的《文章中的反覆》,在兩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圍繞教師的問題細細地、靜靜地品讀。孩子們在忙碌着看書、思考、陳述、傾聽;流暢的與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並傾聽他們的意見,補充修正自己的觀點。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閱讀與兒童閱讀的合作與對話,形成了師生學習合作共同體。孩子在課堂中的思考力和閱讀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發揮,所給出的答案也往往讓人耳目一新。

羣文閱讀理念的提出,讓我們看到了兒童閱讀的希望之光,用這樣一種全新的思想來打造閱讀課堂,將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情。羣文閱讀的課堂教學將如何實施呢?要想很好地實施“羣文閱讀”教學,就必須弄清“羣文閱讀”與“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的區別,“羣文閱讀”、“主題閱讀”、“單元整組教學”三者有諸多表象相似之處,如:三者都是突破單篇文章的閱讀,都關注閱讀主題的把握和處理等,都是以“羣”的形式出現。但深究之,不難發現,三者源自不盡一致的教學理念。“主題閱讀”的文本組合,往往建立在一個十分清晰的閱讀主題之上。而“主題”,只是羣文閱讀的一種結構——在“羣文閱讀”的語境中,閱讀文本以一定的邏輯關聯組合在一起,這種邏輯關聯可以外現爲一定的“主題”,也可以內隱爲一個多元的“議題”。主題的“退隱”,可以讓學生以兒童的視角,在比較、分析、判斷中去提升閱讀能力,相對“主題閱讀”,“羣文閱讀”更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單元整組”呈現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課文“整組”了。而羣文閱讀的文本來源卻跳出了教材的束縛,它既可以教材爲基礎進行補充,也可完全出於教學者的精心選擇。

羣文閱讀的出現,賦予了我們普通一線教師“編者”的身份,讓我們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和責任,教師研究羣文閱讀,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以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與理解,組合起一定數量的羣文,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語文課堂。

三、展望羣文——行進中的思考

中國小階段的閱讀對於人的閱讀能力的形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閱讀與一個人的精神發育緊密相關,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個體心靈的成長,就不會有人精神的發育。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閱讀,我們老師都應該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不止閱讀文章,更是閱讀生活。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們通過閱讀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學生讀《秋天的懷念》,可以瞭解殘疾人的生活體驗,讀《裝在信封裏的小太陽》,學會怎麼面對別人的錯誤,他們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當他們面對生活時可以運用閱讀時所學到的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由我們老師、家長來決定他們的想法和行爲,甚至代替孩子作出選擇,哪怕他們的選擇不夠完美,可能他會走一段彎路,但他收穫了快樂,誰能說彎路上就沒有讓人期許的風景呢?

一直欣賞林文寶教授對閱讀的獨到詮釋:閱讀的本質是一種互動,一種休閒和遊戲,是一種盲人摸象式的探索與嘗試,更是一種終生的本能行爲或閱讀習慣。細細研磨林教授這段感言,我們不難得出,兒童的閱讀,其關鍵在於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兒童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方法的嫺熟,閱讀時間的把握,要靠“大人”來引領。我們老師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就要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閱讀積累,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穫,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羣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補充,不是閱讀教學的顛覆,堅持閱讀,我們一直在路上。只要對孩子有益,我們就樂此不疲。讓我們的教學閃耀創意的星光,閱讀會使學生的心靈豐富多彩,奼紫嫣紅,我相信,堅持閱讀,會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春色滿園!

羣文閱讀的心得體會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我。它是經過一個簡單明瞭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比如說吧:其中有一個小故事《超越痛苦》,它寫了村夫遭到兀鷹的啄擊,而自我又不想用槍把它斃掉,於是他叫一個過路的紳士幫他,結果還沒等紳士舉起槍,兀鷹已將村夫用尖嘴刺死。它告訴人們:有些人在受到痛苦的折磨時,竟然會不知不覺地“愛”上自我的痛苦,不願親手毀掉它,儘管是舉手之勞而已。我們不要這樣,要槍斃自我的痛苦。這是個對人生很有用的道理。

還有另一種思想的,如“《放棄》有兩個貧窮的樵夫去山上砍柴,偶然他們發現了兩袋棉花,十分高興,就一人背一包,回家去了。走着走着,他們有發現了許多麻布,其中一個人就放下棉花,去背麻布了。另一個人不願捨棄自我辛苦背來的棉花,沒有扔掉。結果這時下起了大雨,棉花吸飽了水,重得沒法再背。那個人只好空着手和背麻布的人朋友一齊回家。它說明了人在必要的時候做出放棄也是對的。

這本書對於那些心理壓力過大,老想佔小便宜的人很有幫忙。普通人看了,也會歡樂幾分,拋棄痛苦,懂得需要謙讓他人,這會對你帶來幸福。

這本書的好處還有很多,我期望大家都來閱讀一下。

羣文閱讀的心得體會篇4

通過聆聽學校優秀教師嚴煉對《羣文閱讀》的知識講座,我受益匪淺。我對羣文閱讀有了新的認識。明白羣文閱讀就是圍繞着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進行學習。

在這之前,我們還是習慣於單篇課文的教學,但隨着統整課程的概念推廣,我們也應該要開始嘗試羣文的閱讀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教學。從“一篇”到“一羣”,羣文閱讀的教學價值絕不止課堂閱讀形式的革新,它的內涵也不限於閱讀文本進入“課堂”後的簡單疊加,它的背後,是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羣文閱讀”要發展“讓學”,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過於精緻細膩的課堂,往往是連結和環節偏多、轉換頻繁的課堂,這樣的課堂間接地侵佔了孩子自讀自悟的時間,沒有大塊時間讀,大塊時間悟,“羣文閱讀”就不可能實現。老師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紮實……“羣文閱讀”,教學目標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以最大的真誠,充分信任兒童母語學習的能力,打破以單篇獨進、深探細究爲主要特徵的精讀教學一統天下的狀況,通過全面的閱讀指導,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引領孩子的閱讀生活。構建以一定議題爲依託,以粗讀略讀爲主法,以分享感悟爲核心,以探索發現爲樂趣的羣文閱讀,最大限度地解放與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

在體現《全閱讀》的閱讀理念的廣泛性、經典性的同時,還特別強調文本的可朗讀性,讓兒童在朗讀童韻和諧、朗朗上口的文本中獲得語感,獲得內心成長的能量。

羣文閱讀時,應該做到:多閱讀,多比較性閱讀,讓孩子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多質疑,多分享,將閱讀過程處理爲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多學習、多實踐瀏覽、略讀、跳讀等閱讀方式,多瞭解、多嘗試真實、實用的閱讀策略。

今後,在教學中,我要嘗試運用羣文閱讀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擴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羣文閱讀的心得體會篇5

12月26號,我們全體教師聆聽了來自浙江杭州市天長國小的副校長蔣老師上的一節羣文閱讀觀摩課《草莓》以及關於羣文閱讀的講座《打造語文卓越課堂》。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時間,卻使我大開眼界、收穫頗豐。

上課伊始,蔣老師首先出示了大草莓和小草莓對比的圖片,讓學生們猜一猜在相同價格的情況下,買大草莓的人數和買小草莓的人數,然後針對“選草莓是選大的好,還是選小的好”這個問題,對三篇同樣是寫草莓但是觀點並不一致的三篇新聞進行閱讀。在不同的時間段,孩子們因爲新聞的內容,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蔣老師在課中,通過自讀、默讀、速讀、瀏覽、跳讀等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着痕跡地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了指導,規範孩子們的閱讀方式,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們的閱讀速度,並對一些閱讀習慣均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劃句子不如圈重點詞、判斷前後的句子是否是講同一個中心內容、如何用更簡潔的詞語來概括等等閱讀策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整堂課,場內笑聲不斷,在這笑聲中,學生們有所思,我們也是聽有所得。

可以說,羣文閱讀是對傳統課文教學的一種改變,改變老師滔滔不絕的講,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羣文閱讀的魅力,在我的眼前,如書卷般緩緩展開。回首我們過去傳統的單篇單篇不遺餘力地精講,實在是有種束手束腳的感覺。

羣文閱讀既有益培養學生真實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又有助於幫助學生培養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這樣的課堂裏,學生學表達、習策略、練思考,師生彼此共成長。

在蔣老師的教學現場,我們親身感受:羣文閱讀教學所呈現的文本數量遠遠超過常規的教學方式,課堂上力倡學生自主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課堂,有別於以往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是包容的課堂,是發現的課堂,更是充滿吸引力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將嘗試羣文閱讀的教學,鼓勵孩子從課外閱讀開始,從推薦每一本優秀讀物開始,讓我的孩子們在閱讀的海洋中尋找更廣闊的天地。

羣文閱讀的心得體會篇6

說來我和杭州還真有緣分,兩次學習的地點都是杭州。杭州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乾淨的街道,幽靜的環境,禮讓的車輛,溼潤的空氣……在這樣的城市學習,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教學經驗,風景更是別具一格,心情也十分愉悅。

本次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國小羣文閱讀教學”。在去時的火車上,我就和劉老師探討了這個羣文閱讀,她告訴我,這是最近兩年悄然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我聽了一頭霧水。我之前只是聽說過,自己沒有接觸過,而劉老師的講解也是讓我一知半解。直到我聽到了週一貫教授的講解,我明白了什麼是羣文閱讀。羣文閱讀從根本上說就是組織不同文本一個教學閱讀單位的一種比較閱讀。

我們爲學生提供羣文閱讀,不只是讓學生去讀,而是解決了形的增量,這纔是羣文閱讀的價值所在。

“羣文閱讀”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把怎樣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的人可能會問,教材裏不是已經有一組一組的文章了嗎?有的地方不是已經在嘗試“單元整組”教學了嗎?你爲什麼還有“另起爐竈”呢?這真是個關鍵問題,在我眼裏,教材裏的一組一組文章,雖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關聯性不大,並且教材的設計本質上還是基於老師的“教”的。

閱讀視野、品味以及閱讀教育理念。因爲我們要儘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本,包括豐富學生文學體驗的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說、傳記,也包括爲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實用性文本,例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通告。我們還要儘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敘事風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課文,主題是往往是明確的、正向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語言也是經過規範的,詞語的選用是經過衡量的,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教材體”文章,而“羣文閱讀”,選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選文應該努力保持原貌,不隨意刪、換、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敘述的複雜性。

前蘇聯的克魯普斯卡婭在20世紀初就有一個“石破天驚”的教育觀點:在學校裏往往只發現記憶力:讀課文,講述、背誦。而一個記憶不好的兒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華的人。幾十年過去了,儘管我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們的“課文教學”不能否認還是以識記爲主,缺少理解,缺少質疑和發現。我們在課文教學的課堂裏,即使有問題,問題大部分是老師的問題,即使有發現,發現大部分是老師的發現。這不僅是我們的教學操作出了問題,也是由於單篇文章自身的侷限。

當然,有人也許會問,單篇文章的閱讀難道就沒有真問題、沒有真發現了?當然有,但你仔細想想,那些疑問和發現往往是讀者將所閱讀的文章內容,與自己曾經讀過的其它文章、個人的生活經驗或生活情境中的類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種形式)加以連結後產生的,所以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羣文閱讀”。這就是關鍵所在,我們的孩子閱讀能力還在發展中,很多孩子在讀一篇文章時還不具備連結其它文章的能力。羣文,橫向的比較性閱讀容易引發高質量的思考。

羣文閱讀的心得體會篇7

自從聆聽了劉校長的《古詩二首》和《遲到》之後,我對羣文教學模式有了初步的瞭解。通過學習,似乎也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在此我粗淺的談一些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回顧劉老師《古詩二首》的教學。她主要以古詩的學習方法爲主線,貫穿課堂始終,進而展開羣文閱讀教學。在《遲到》這篇記敘文中,她以“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爲抓手,進而品味與此相關聯的段落。然後以段落或其中的重點詞句爲生髮點,聯繫到與文章內容相關聯的文本,最終實現從“一文”到“羣文”的教學模式。

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讓我茅塞頓開。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通過查閱,我發現所謂的“羣文閱讀”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呈現多篇文章的探究性教學。那麼,這就意味着我們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分析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我們要確定一個主題,然後圍繞這個主題進行選材,抓住重點,把握難點,在同步課文的前提下,拓寬孩子的閱讀量,閱讀視野,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從而達到從“一篇”到“一羣”的學習目標。

以這次我執教的《小公雞和小鴨子》爲例。在劉老師這種羣文閱讀模式的啓發下,我選取了課文中人物對話最精彩的兩個段落進行探究學習。運用了“讀、演、悟、用"的方法,讓孩子們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體會描述動作情狀的詞語:“偷偷地”、“飛快地”揣摩人物的心理,進而總結出體會人物感情的方法,然後把這把金鑰匙交給孩子們,讓他們自讀《龜兔賽跑》。讓我驚喜的是,孩子們的閱讀速度不僅快,而且對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也比較到位。雖然有一部分同學的節奏還跟不上,因爲也是第一次嘗試,而且每個孩子的閱讀水平不一樣,我想如果照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授,孩子們的閱讀量不僅大大增加了,而且閱讀興趣濃厚,閱讀水平也會悄然提高。

這樣的教學模式讓我聯想到了數學,我們通常把數學應用題分爲“歸一問題、差倍問題,行程問題等30多個典型問題,他們都有着典型的解題方法,那麼我們的羣文閱讀模式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或以體裁爲主題,或以中心爲主題,或以內容爲主題,指導正確的方法,以“一文”帶“多文”進行有效的學習,豈不是達到了觸類旁通的效果嗎?回過頭來想想,其實咱們現在的北師大版的主題單元編排方式其實就是羣文閱讀的縮影,只是這些主題大多數以文章的中心來分類,然而我們也可以因文施教、因段施教、因句施教、因詞施教……生髮出類似的文本,拓寬孩子們的閱讀範圍,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總而言之,我理解的“羣文閱讀”應該是用“放大鏡”去縱觀全文,用“顯微鏡”去探究難點。重點在“精準”,其次才“扶文”。用一盞燈,照亮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