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00字(精品多篇)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00字(精品多篇)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400字 篇一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課標對以後的數學教學有着非常強的指導作用。爲了更好地理解新課標,在工作室主持人喬利榮的帶領下,我們認真聆聽了東北師範大學史寧中教授關於《數學課程標準修訂與核心素養》的報告,受益匪淺,現分享我的幾點感受:

一、感悟計數單位的意義,瞭解運算的一致性。

史寧中教授在講座中說道:“如何在國小階段,體現數的認識和運算的一致性”很重要。對於國小階段的“數與運算”主題,尤其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這種整體性和一致性體主要現在:計數單位的統一。

不禁讓我回憶起:2021年杭州的“千課萬人”論壇會中,曾聽過特級教師張國良老師的《分數的加減法》這一課。在課堂上,張老師在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完之後,拋出了一個問題:“整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通過探索交流,孩子們發現:其實它們的運算本質都是“計數單位保持不變,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減”。“儘管形式不同,他們都有着相同的靈魂”。頓時讓聽課的我豁然開朗!從整體上理解數和運算更加清晰,這樣的前聯後沿,讓運算教學更具結構。

以往教學整數、分數、小數的運算教學時,常常都是通過現實意義說明各個運算的道理,缺乏一致性,讓學生認爲它們的運算不同,反而容易擾亂學生的思維。因此,2022年的新課標將重點體現數的認識和運算的一致性。其實也是對我們這些數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該爲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推理意識等核心素養提供基礎。

二、跨學科教學的挑戰

新課標中提倡把跨學科的內容融於教學之中。通過多學科的橫向聯合,增強學習的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比如:近幾年常常出現的數學閱讀理解題,在要求學生基礎紮實的前提下,還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

面對這樣的改變,雖然讓我覺得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興奮和期待。跨學科的教學提升了對一線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要求。我們不僅需要鑽研數學學科的知識,也同時需要去了解其他學科的內容(尤其是語文、科學、歷史等等),多聽聽其他學科老師的課堂。只有自己勇於“跨界”學習,才能踐行“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才能更全面的培養學生。

在綜合與實踐方面也同時增加了跨學科的內容。把原來數與代數領域中常見的量這部分內容以“主題活動”(國小)的形式在綜合與實踐中進行呈現,這也是學習方式的一大重點改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靈活的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基於學生的基礎和前概念,引導學生們在活動中討論、質疑、交流,最後實現問題解決,有助於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三、傳統文化要有數學

傳統文化要有數學。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要踐行在數學學科中,所以數學課程內容將增加了很多傳統文化內容的介紹,比如:“曹衝稱象”、“度量衡的故事”、“圓周率的故事”等等。同時,史寧中教授也提醒數學老師們:要注意數學學科講傳統文化要與其他學科的不同,要教會孩子們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傳統文化的知識。例如:曹衝稱象的故事中,除了介紹重量單位之外,老師們還要講解“等量的等量相等”、“總量等於分量和”的道理。這些都值得我們這些數學老師去探討,在未來的教學中認真的思考。

2022年新課標中還有很多需要我不斷認真研讀的內容,如:方程移到國中、百分數移入“統計與概率”、強調代數推理和幾何直觀等等。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新的理念總是需要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新課標的學習不僅讓我明確了教學方向,也激勵着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研究和成長。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二

新課程標準的根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開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根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詳細、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馭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開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開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歷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啓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歷,幫助他們進展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開展性評價,開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開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方案,促進更好的開展,這樣,評價的鼓勵功能、診斷功能纔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開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交互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安康的成長。

新的教育課程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開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爲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方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歷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開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400字 篇三

前段時間教育部剛頒佈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2022版),史寧中教授作爲本次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站在數學視角的最頂端來審視數學學習。他從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表達,課程內容的結構與調整,三個方面做出了深入的剖析,給我們進一步學習和落實新課程標準作出了指導。

爲了更好的理解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我們名師工作室在名師範老師的帶領下一起通過線上教育論壇學習。學習後讓我更加體會到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學會應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要點也是所有學科共同的:

1、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學科融合對於義務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國際課程的發展趨勢。

那麼怎麼來理解和表達核心素養?因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沒有變,核心素養這件事情應該是從一到終老,每一個學習過數學人都應該具有的。還有一個就是階段性,每一個不同的學習階段應該有不同的表現,有身體身心發展有關知識儲備有關,與經驗積累有關,因此這是最關鍵的核心素養的表述,應該有整體性,既有數學的特徵,又有數學教育的特點,更具體的說具有學科的思維特徵,就是定義爲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樣就把核心素養表述爲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另外,什麼是數學的眼光?爲什麼要觀察?因爲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個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法,因此只具有了數學的這種觀察方法,那麼學生就能夠直觀的理解數學的知識及其背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有機的聯繫起來,引起數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能夠發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那麼什麼是數學的思維,數學是如何思考現實世界,那麼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種理解和解釋現實世界的思考方法,通過這個學習,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直到數學基本概念之間的關係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問題,能夠合乎情理的理解數學的一些結論,能夠探究現實世界的規律,用數學的方法探究規律,能經歷一個數學,再發現的過程,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夠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培養理性精神。因此我們現在把核心素養與數學的思想與數學的特徵有機的結合起來。數學不不僅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也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這是很重要的,因爲語言承載的思想語言承載文化,也是一種語言的話,那麼數學也能夠存在這個思想承載着文化,因此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課程內容的結構與調整,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提倡要整體備課,包括全年級的整體備課,包括全學段的整體備課,包括全校老師的整體備課。數學課程標準中還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300字 篇四

今天打開《課程標準》發現發現這麼一段話,在前言目錄之後,在“培養目標”之前。這兩段話也讓我深深地震撼了。

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旨在保障每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國民素質。

義務教育課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反映時代特徵,體現中國特色,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突出全納性、全面性和基礎性,發展素質教育,培養時代新人,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人才基礎。

義務教育是什麼?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這是定義,也是孩子們的權利,因爲這關係到孩子們的一生。

這也就是義務教育的意義所在。旨在保障每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國民素質。

所以看似義務教育並不是那麼重要,但確實是關係到孩子們的未來和國家的未來。

義務教育課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爲什麼呢?因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這個時代的大文化。每一個大的時代都有與之相配合的大文化。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就是這個時代的文化。與時俱進,與之相符,不可挑剔。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黨的教育方針是什麼?內容不用多說,但是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們教育的方向指針。它就是我們的指南針。

所以我認爲我們的一線教師一定要認認真真的學習我們的教育方針,這是我們的方向也是我們的任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這是我們的教育過程。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定要秉持立德樹人,循序漸進,讓孩子們有時間發展,有能力發展,有興趣發展。過程越複雜,結果越精彩。我們的教育過程就是一個複雜的“美麗”。

中國的教育一定要有中國的特點。每一個時代的教育一定要有時代的特點。我們不能用過去時代的教育方式,進行現階段的教育內容,這是對孩子們的傷害。

孩子們的教育不能急,不能快。我認爲在我們的社會上什麼事情都可以快一點,但是隻有教育不能快,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快。只有教育慢下來,我們的孩子纔會更加精彩,這就是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遵循。

義務教育的全納性、全面性和基礎性是什麼呢?全納性包含着所有的學生,也包含着所有的內容,也是我們對學生的容納。我們不能放棄一個,因爲“一”是開始。任何內容都應該是我們的教育內容,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的教育內容也應該是更加包容的。所以全納性是全面性的前提。義務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它不是高等教育,所以我們應該給予的是基礎性的素養,而不是高深的理論。

發展素質教育,培養時代新人,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人才基礎。素質教育從上個世紀末被提起,我們現在更應該積極地學習和實踐。現在的不論是三維目標,還是我們的核心素養,以及我們的“雙減”,還有我們的時代新人,這都是對素質教育的延續。

這是一個新的時代,需要時代的新人。我們不能再用老方法去培養新時代的人,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更加積極的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認真的實踐我們教育每一項活動。

只有有了時代新人,纔會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我們教育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人才基礎。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400字 篇五

2022年版最新課標指出: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數學課程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在評價時應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爲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學業成就進行具體的刻畫,本文以圖形與幾何領域爲例,看看如何從新課標中挖掘出提高學業質量的策略。

1、在生活中感受量的概念

量感本身是抽象的,量感的建立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學生理解和建立量感都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在圖形與幾何領域,有很多量概念,比如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等。在認識量的概念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聯繫身邊的具體的實例,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某個量的大小和意義,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舉例讓學生感受到這些量來自我們的生活。

例如在教學面積的概念時,可以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再歸納總結面積的概念,從而完成了學生對實物的體驗到空間圖形的飛躍。

2、在體驗中體驗量的感受

在圖形與幾何領域有很多常見的量,比如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等。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學生最能理解和掌握的就是自己親自參與的東西。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可以多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中獲得對“量”的獨特感受。

比如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可以讓學生親自比劃比劃,說一說1米有多少,1米到自己的哪裏,講臺桌比1米要長還是要短……這些都是學生對於1米的體驗,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1米的概念。

基於新課標對於學生學業質量的新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在圖形與幾何領域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該怎樣把握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式呢?

1、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1)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

教師一方面要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來源,結構與關聯、價值與意義滿分作文網,瞭解課程內容和教學內容的安排意圖;另一方面強化對數學本質的理解,關注數學概念的現實背景,幫助學生用整體、聯繫、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形式科學的思維習慣。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學習中,我們往往會引入三棱柱的體積計算,目的就是讓學生從一道題掌握一類題,從而理解直柱體體積計算的一致性。

(2)注重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具體內容和核心素養之間的關聯,還要關注內容主線與核心素養髮展之間的關聯。

例如:在圖形的認識這一主線中,第一學段要求在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中,通過直觀辨認和感知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第二學段要求對立體圖形認識過程中,感悟圖形的抽象,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第三學段在對圖形測量和計算的過程中,從度量的角度加深對圖形的認識,理解圖形的關係,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量感和幾何直觀。

2、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豐富教學方式和注重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之外,還應該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的提出,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可以從社會生活、科學和學生已有數學經驗等方面入手,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

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可以引導學生髮現自己身體上的“長度”單位,如拳頭一週的長度、手腕一週的長度、手掌的長度、腳掌長度、一拃長、一步長、一庹長等等;經歷用自己身體上的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過程,開展實際的策略活動。比如用自己的步長作爲單位,測量教室、走廊的長度,甚至可以測量從家裏到學校的路程,在策略中體會單位的選擇及估測的策略方法,直觀理解度量的意義。

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深層解讀,改進原有的教學方式,相信我們一定能夠使學業質量有所提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篇六

一、從雙基到四基

雙基:52年提出,63年作爲文件,92年進一步強調。

本世紀初開始的教育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課程改革,源於2001年國家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從理論到實踐,引起了很大的變化。

形式: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

理念:從知識爲本到以人爲本

目標:從一維目標到三維目標

一維目標:知識技能

三維目標: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識技能:結果性目標

過程方法:過程性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必要性不言而喻,體現在教育方針之中。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過程性目標,問題也出現在過程性目標。

在描述過程性目標時,僅僅使用行爲動詞,經歷、體驗、探究。基於這樣的描述,過程性目標只能作爲教學目標,不能作爲課程目標。

需要思考:什麼是過程?什麼是結果?

知識是一種結果,可能是思維的結果,也可能是經驗的結果。

以知識爲本的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結果的教育。

過程是指學生思維的過程和實踐的過程,重視過程是爲了培養智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結果性目標與過程性目標融爲一體,把數學課程的過程目標描述爲: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得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從雙基到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從兩能到四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滿分作文網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從四基到數學核心素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家提出素質教育。十八大(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堅持教育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爲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數學眼光:數學抽象、直觀抽象;

數學特徵:數學的一般性。

數學思維:邏輯思維、數學運算;

數學特徵:數學的嚴謹性。

數學語言:數學模型、數據分析;

數學特徵:應用的廣泛性。

三、數學核心素養與十個核心詞

數學抽象:符號意識、數感

邏輯推理:推理能力

數學建模:模型思想

直觀想象:空間觀念、幾何直觀

數學計算:運算能力

數據分析:數據分析觀念

數學抽象是指通過對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的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的素養。

主要包括:從數量與數量關係、圖形與圖形關係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並用數學語言予以表徵。

最簡單的推理需要三個性質命題:前提命題、論據命題、結論命題。

有邏輯的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有邏輯的推理,命題之間具有傳遞性。

無邏輯的推理:蘋果是酸的。酸是一種味道。所以蘋果是一種味道。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400字 篇七

五一期間,我又一次認真學習了2022年版《數學課程標準》。在學習中,我瞭解到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因此,我想在新課標自我解讀的基礎上,談談我的看法:

一、新課標重在落實中央“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

義務教育課程修訂過程中也把落實好中央關於“雙減”的要求全面融入其中了,並且把“雙減”作爲一項重大任務認真落實貫徹。

1、進一步明確了教與學的要求。“過去的課程標準比較明確地規定了教師教什麼,但是對教到什麼程度沒有明確規定。這次課程標準修訂,有一個創新點,就是首次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專門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標準對於教師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或者說學生學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就達到了相應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學得過多、學得過難,人爲加大學習難度、深度的問題。這對於下一步有效地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供了指導。

2、進一步加大了對作業設計方面的系列要求。《新課標》在評價建議部分,專門增加了作業評價建議,對作業類型、作業層次、作業立意、作業量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在教學提示、教材編寫建議部分,也明確提出了作業習題設計要求,要減少死記硬背、機械重複作業,豐富作業類型,增強作業針對性,增強實踐性作業,要控制作業量和作業難度。

3、從改革考試評價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增強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特別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及其學習態度、學習行爲表現的全面考察,強化素養立意考試命題。

“過去考試很大一個問題就是着眼於知識點的考查,導致了死記硬背。這次課標明確提出了核心素養,教與學要基於核心素養進行,考試也要基於核心素養來作爲命題的出發點,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落實課程標準有關學業水平進階要求,進一步扭轉超前超標、重複刷題等傾向。

二、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向三個維度: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數學核心素養被表述爲“三會”,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三、新課標結構化整合了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修訂除將部分內容安排的學段做了調整外,如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國中,重點是對數學課程內容進行了結構化整合。如在“數與代數”知識領域,將“數的認識”與“數的運算”統整爲“數與運算”,增加並單列了“數量關係”這一知識子領域並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統整常見的數量關係;又如在“圖形與幾何”知識領域,將原來的四個知識子領域統整爲兩個知識子領域,即將“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統整爲“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運動與位置”。通過知識結構化,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供路徑,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的動起來,纔會使我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在增長,纔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爲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爲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爲之奮鬥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範。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老師,任重而道遠!

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300字 篇八

前段時間教育部剛頒佈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2022版),爲了更好的理解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我們一起通過線上學習。學習後讓我更加體會到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學會應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要點也是所有學科共同的:

1、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學科融合對於義務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國際課程的發展趨勢。

那麼怎麼來理解和表達核心素養?因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沒有變,核心素養這件事情應該是從一到終老,每一個學習過數學人都應該具有的。還有一個就是階段性,每一個不同的學習階段應該有不同的表現,有身體身心發展有關知識儲備有關,與經驗積累有關,因此這是最關鍵的核心素養的表述,應該有整體性,既有數學的特徵,又有數學教育的特點,更具體的說具有學科的思維特徵,就是定義爲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的核心素養,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樣就把核心素養表述爲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另外,什麼是數學的眼光?爲什麼要觀察?因爲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個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法,因此只具有了數學的這種觀察方法,那麼學生就能夠直觀的理解數學的知識及其背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有機的聯繫起來,引起數學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能夠發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那麼什麼是數學的思維,數學是如何思考現實世界,那麼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種理解和解釋現實世界的思考方法,通過這個學習,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直到數學基本概念之間的關係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問題,能夠合乎情理的理解數學的一些結論,能夠探究現實世界的規律,用數學的方法探究規律,能經歷一個數學,再發現的過程,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夠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培養理性精神。

因此我們現在把核心素養與數學的思想與數學的特徵有機的結合起來。數學不不僅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也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這是很重要的,因爲語言承載的思想語言承載文化,也是一種語言的話,那麼數學也能夠存在這個思想承載着文化,因此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課程內容的結構與調整,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提倡要整體備課,包括全年級的整體備課,包括全學段的整體備課,包括全校老師的整體備課。數學課程標準中還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