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觀察物體教學體會

第一篇:觀察物體教學體會

觀察物體教學體會

觀察物體教學體會

xx年11月7日 星期一 雨

教學體會

第二節是數學課,教學內容是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第三節這一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不同;

2、通過學生的活動,正確辨認從下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想象能力。

爲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主要是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想象能力。在最後的鞏固練習中,我讓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我出示的茶杯。當我叫幾位同學在講臺上選位置站定彭振森(正面)、田偉(側面)、包香豫(後面)之後,就指名學生認真觀察和想象他們三人是在什麼位置觀察茶杯的?他們每人看到的圖形的形狀又會是什麼樣的?

然後,我開火車形式讓學生一組一組地回答。只有張家輝同學開始回答錯誤,別的同學都根據實際觀察到的情況正確地說出了他們三人所在的位置和各自看到的圖形形狀。我再拿起茶杯換位置鼓勵張家輝同學仔細觀察,這時候他靈活地說出了在什麼位置看到什麼樣的圖形形狀了。

這一節課的教學我重視了實踐操作和觀察方法指導,不僅讓學生體會觀察物體的方法,而且發展了學生們的空間觀念。

第二篇:關於《觀察物體》的教學體會

關於“觀察物體”的教學體會

在“觀察物體”中關於平面對稱現象學習後(請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開展平面對稱現象的探索活動,在動手實踐的探索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數學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慾望,產生對現實世界各種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地探索未知,進而逐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這也正是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維所必需的過程.再如,讓學生查找資料:“湖南電視塔有多高?武岡電視塔有多高?他們的高度相當於幾層教室的高度,他們的高度相當於多少個學生手拉手的長度,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形象地描述電視塔的高度?”查資料的方法可謂多樣:可以網上查找,可以看書,可以打電話查詢,可以問大人等,甚至可以實地觀察.這樣的設計不正是體現了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這樣的實踐活動,把學生的外部操作與內部的數學思維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學生在動手中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大膽思考,勇於創新的能力.

第三篇:觀察物體心得體會

《觀察物體》一課教學心得體會

一、關於重點、難點的突破。

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教師必須圍繞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在組織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應在重點、難點處展開,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由例及理;在設計鞏固練習時,更要圍繞重點和難點進行鍼對性的訓練,由理及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如何辨別觀察者處於被觀察者的左邊或右邊是一教學難點。我們通過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帶着問題觀察、教師現場演示,辨左右的專項練習等環節的設計輕鬆的突破、化解了這一難點,使學生清楚地明白:照片上被觀察者的臉向左,說明觀察者是站在被觀察者的左邊看到的,如果觀察者處於被觀察者的右邊,那麼看到的結果是被觀察者的臉是朝右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每一件被觀察者都是有頭有臉的,不可能都那麼明顯地區別朝左還是朝右,如觀察花瓶、水果等就不太容易找到它們的特徵,那麼碰到這種常見的綜合性的情況又怎麼辦?因此在課的後半節,我利用錄像介紹美麗的校園引入辨認照片;利用茶壺這一實物再次讓學生現場感知、親身體驗,在實踐中自主探究出如何辨別處於不同方位觀察到的不同結果的技能和方法。

二、關於探究。

本節課涉及到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位置問題,在實物與相應視圖之間建立明確的聯繫是觀察物體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而培養空間觀念需要大量的實踐活動,學生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觀察,對周圍環境和實物產生直接感

知。探究時間太短,會使探究流於形式;沒有充分的探究時間,不同意見就不能發表,就不能引起爭論,沒有不同意見的爭論,就不可能出現生動活潑的探究局面。本節課中判斷小猴的兩張照片哪張是從左邊拍的,哪張是從右邊拍的?如果學生一下子就都很準確地判斷到位,那後面的觀察活動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學生錯誤的判斷正顯示了他們知識存儲的盲區,活動才顯示了作用。知識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指望通過一節、兩節課的活動,知識鏈就很快形成。對部分學生而言,可能是需要在生活中慢慢領悟的。另外,在低年級探究活動中教師引導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很難掌握分寸與尺度的。放得太開,孩子們會無從下手,活動目的不能達到;收得太緊,學生就只能跟着老師設計的套路走,體現不了探究的價值,不能真正達到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目的。

三、關於數學教學中的德育。

國家領導曾強調指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德育也是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任務之一,如何很好地完成這一任務而又要不露痕跡,其實真的不容易。在本節課中不僅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而且在拓展應用部分還巧妙地與中國女排奧運奪冠聯繫起來,起到了點化思考、昇華主題的效果。但是作爲一名走進新課程的教師,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德育應貫穿在平時每一節的課堂教學中。

四、關於好課。

聽過名師上課的我們,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執教者那睿智、幽默的

教學語言,那自然無痕的組織、調控,以及難點突破上的獨具匠心了。因爲:環節的設計可以預先鑽研;“導入”、“總結”則可以精心組織斟酌;而媒體的運用也可以集衆人之智慧和力量。面對不斷變化着的課堂,面對隨時有新的問題提出來或隨時會碰上新困難、發生新錯誤的學生,我們課前的預設就會顯得有些蒼白,一不小心你就會被那些晶晶亮的小眼睛們給生成了,所以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經常問問自己對教材是否鑽研透徹,學生是否已走進自己的心裏。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第四篇: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觀察物體的內容是培養空間觀念的嶄新素材,這部分內容在《標準》中相應的知識技能目標是“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一年級下冊在“觀察物體”中,通過安排學生觀察小汽車,體會在觀察同一個物體時,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涉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對幾何圖形的記憶,這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基礎。教材還通過“練一練”中“連一連、看一看”等觀察玩具、茶壺的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動手操作,經歷“觀察實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過程,逐步建構起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空間觀念。本冊“觀察物體”,只要求學生能辨認從兩個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但因爲“練一練”第3題中出現三個面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酌情滲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國小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已經知道前面、後面、側面、上面、下面等位置關係;但他們的認知水平還處於由直觀認知逐步向抽象認知過渡的階段,他們的空間觀念也處於較低水平。因此,本課內容學習需要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實際觀察和操作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觀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在玩中學、樂中悟。

〖教學反思〗

本課以觀察學生熟悉的小汽車、茶壺、玩具等物體爲線索,引導學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致的。因此,本課教學的着眼點主要放在“趣”“實”“活”三個方面。

首先,我創設了“猜一猜,它是誰”的問題情境,從一開課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爲什麼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猜的對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產生求知的慾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

“趣”還體現在換位置觀察小汽車、當“小小攝影師”爲同學“照相”、用肢體語言模仿茶壺是什麼樣子等多個環節,這既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又充分展現了數學的魅力,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

其次,三個學生圍桌而坐的座位排列形式,使桌上物體自然形成了前面、側面及後面的三個方位,使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小組合作學習與本節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恰如其分。怎樣既讓學生真正覺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這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落到實處,是本課教學所極力追求的目標。在課堂上如何更科學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開展數學活動,以及如何適當把握本冊“觀察物體”中學生髮散的“度”,還有待進一步思考、改進。

第五篇:《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洛南縣城關鎮柏槐國小何亞平

本課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觀察較複雜的組合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會從上、下、左、右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物體或由兩個簡單幾何體組合而成的物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拼、擺等實踐活動,深刻感受和理解教學內容,達到以下教學目的:一是讓學生學會從不同位置觀察較複雜的組合圖形,並能把看到的形狀在方格紙上描繪出來;二是讓學生根據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組合體的平面圖形的形狀,判斷猜測這個組合體可能是什麼樣子的,然後會用學具擺出來;三是讓學生辨別生活中的某一件實物的不同照片是拍照者站在什麼位置拍到的。

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學生較好地掌握了本課的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踐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總體教學效果較好。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於課件的設計還不是很完美,不能嫺熟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因此,在以後工作中還要不斷努力,多學習多請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標籤:體會 教學 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