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語文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一

國中語文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過對語文新課程的學習,我深有體會到:

一、我們語文教師要深刻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 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性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 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個人的業務修養等諸多因素去實施語文教學。

二、新課程標準不僅是爲我們教師制訂的,也是爲學生的學習制訂的。

語文新課標 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課堂上語文學習, 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 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習語文, 也要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好語文。

三、作爲新時代的中學教師要緊跟形勢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通過培訓我認爲: 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 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不能說是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而應對傳統教學思想揚棄。

四、作爲一名國中語文教師更要轉變角色。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爲服務 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 學生纔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 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 學,時常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多媒體教學能夠啓發學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學生搞表演活動能夠體現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主要 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是我們現代中學語文教師業務素質 的展現。

總之,通過培訓和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新課標準對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有很好的指 導性,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業務素質,爲新時代培養有用人 才。

國中語文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二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已經全面鋪開。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理解,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重新定位,努力實踐新課程的新標準。

新課程的改革,爲今後國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更規範的要求,在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同時,確立良好的教學情境,注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正確評價學生,做到與學生共成長,是今後國中語文教學的工作重點。要在教學中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考慮國中語文的學科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思維,提高國中語文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爲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通過學習,我的評價觀也得到了更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把分數和聽話作爲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要進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評價,使學生能從老師公正的評價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從而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感到雖苦尤樂,最終成爲學習創新的主人。

爲了儘快提高學生的國中語文水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在今後教學工作中努力做到:

一、樹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國中語文課程的要求

按照新的教改目標要求,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國中語文教學的規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有創造性地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加強對中外文化的瞭解,拓寬知識面,加強自身修養,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二、採用目標思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設計並結合學生的個體特點,按照教學內容,以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情趣愛好爲出發點,儘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有內容和有方式的教學實踐,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國中語文與他人交流,發展用國中語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查閱、交流和互動等方式,學習並使用國中語文,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最終使學生受益終生。

三、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

把國中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重視學生學習國中語文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國中語文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要注重過程,區別對待,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多地爲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學生只有對自己、對國中語文及其文化、對國中語文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國中語文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因此,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四、加強策略指導,爲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設計提問的活動,讓學生們先討論,再解決,共性問題全班解決,個別問題個別解決,以求做到共性統一,個性張揚。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五、體現課改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我們應在新課程基礎上科學地整合並使用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當今社會對老師的要求較高,老師們應不斷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幫助我們的國中語文思維教學,用淺易的國中語文來表達,提高培養學生的國中語文思維,發展學生用國中語文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學習國中語文。

六、合理使用教材

做到教師與教材的和諧統一 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工具,也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信息媒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有創造性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對教材建議的教學方法做適當的調整。幾節優秀課例給了我極大的啓示: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做到認真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內涵。現行的教材極富德育意義,它圖文並茂,每課時無不滲透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助人爲樂、熱愛勞動、勤奮學習、養成良好習慣等教育。國中語文教師要本着教書育人的原則,寓德於教,引導學生在逐步掌握語言知識技能的同是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操陶冶,使學生在語言交際中學會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應該對學生抱有期望,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都能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功。所以應該設法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溫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總之,通過學習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新課程的實施,爲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們遵循的應該是掌握工具與人文教育相統一的原則,一方面爲學生終身學習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另一方面重視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養,使每一課的教學都能讓學生完成一次心靈的裝備,讓多彩而悠久的祖國文化、正義和愛心這些永恆的東西根植於心靈深處,讓語文教學成爲受益終生的教育。

國中語文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三

我從教已經12年,無論是在117中學還是在現在的清華中學,一直工作在語文教學的第一線,不知不覺已經送走了4屆畢業生,在這個似乎短暫而又漫長的教學過程中,自己對語文《大綱》有了一定的認識,尤其是近幾年來,素質教育的實施和發展,大家都在研究語文《新課標》,自己通過不斷摸索,同時在網上也閱讀了許多名家的論文,自己對國中語文《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藉着本次市骨幹培訓的機會,我有幸跟專家和同行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對於我來說真是彌足珍貴。

下面是我對“國中語文新課標”的認識。

一、學科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源於語文的交際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於語文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學生“應學什麼、怎麼學”,人文性則重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以及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二、課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爲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爲有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爲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語文邏輯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善於運用語文的能力。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學習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 語文教育要重聽說讀寫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薰陶,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學生語文素養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國中階段定型的,閱讀速度高低就是最明顯的體現。

3.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新教材的課堂教學要注意:目標,三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是一個整體;教材,要用課程意識來整合;自主,不是教師跟着學生走;探究,應選擇適當內容;合作,應注意形式和效果的統一;訓練,少一些常規練習,多一些個體情感的表達;結尾,是“問號”不是“句號”;活動,不僅僅是課堂遊戲;多媒體,是輔助不是裝飾也不是預演;評價,一味賞識是不夠的。

三、我認爲目前需要解決(改進)的問題

1.單元組合。

我在117中、清華中(大方中學)所教的12年語文課,一共送走了3屆畢業班。在教課過程中,對於語文教材的“單元設置”有了自己的認識。

我認爲教材在組合單元內容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①先定哪幾課爲講讀文、自讀文和課外閱讀文。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篇章,再分解單元教學目標到具體課文。正確地多元解讀教材。並不是所有多元解讀都是正確的,應該是建立在整體理解基礎上的解讀,對待不正確的多元反應也要敢於否定,但必須以理服人。研究如何“隨文而教適度有用”的語文修辭和基礎語法知識。對於新教材主題單元的八九篇課文,教師要學會選擇地教,整合地教,開放地教,策略地教,要與其它教師合作備課、合作地教、合作進行語文教研活動。新教材的有效備課單位是備課組,建議備課組分工合作,比如每個老師重點備幾個單元的課,然後組內交流,也可以備好一課的老師上整個年級的課,更可以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到課外找課文來教。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以學生的發展爲着眼點,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積累、生活積累和思想認識水平,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障礙點和發展點,將學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綜合在一起,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②教師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搞好二度備課,尤其是備課堂上學生出現的“可能”;“生成”來自於互動,包括生生、師生、甚至與文本之間的互動。

2.我對知識序列的認識。

①由於語文教材不斷翻新,而且目前所用的新教材知識序列幾乎沒有,寫作序列更是沒有。我覺得編教材要知道準備和學生一起學習的文章的語文基本素養用途,諸如這篇文章在語文習慣積累養成教育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在閱讀信息篩選整合概括感悟上有那些值得歷練的,在寫作方法謀篇佈局語言文采上有那些值得借鑑的。

②對於新教材的主題單元給教師的困惑。

語文知識、能力發展、習慣方法怎麼來體現?知識分爲三種:一是陳述性知識,包括語文知識、聽說讀寫知識、文體文學常識等,解決的“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的靜態知識;二是程序性知識,知道學生如何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讓學生去操作等,解決的是“做什麼、怎麼做”的動態知識;三是策略性知識,優化解決問題程序的知識,據說新教材比較強調策略性知識,我個人對這種說法持保留意見。

③閱讀教學希望的突破:過去的目標定位上是以教材爲本(或者說是以教參爲本的),包含三個領域:知識領域是學什麼;操作領域是怎麼學;情意領域是思想的提高,看上去是三個領域,而實質上還是知識層面的成分較大。新課程目標定位是三個維度合一,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合一。新課程要求由原來的以文本爲主轉到以學科課程發展爲主,以理解內容爲主轉到語文能力發展爲主。以前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靜態的分析和訓練爲主,結果必然導致無效重複,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轉到動態的體驗感受爲主逐步達到個性化鑑賞,動態的四個層次:沉浸——體驗——感悟——思辯。

3.配套練習的編寫和選用。

這是實實在在的校本教研。做有心人整理蒐集教學資料,建議參與到編課外讀本和訓練題,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

評價注意“實”、“活”、“新”。

目標定位實。教師的教要有助於學生的學。從長遠來看,在人文關懷(以文育人)、思想情感、審美鑑賞、思維發展、寫作借鑑、素材積累方面有促進作用嗎?常態下平實。你的課對同類學校要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平實的課還要看對習慣養成是否有所幫助,因爲習慣出能力,學法出成績——良好的語文習慣養成教育是踏踏實實的語文教育。待完善真實。“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教學有實效。

要求聽、說、讀、寫一體化,提高作文能力必須和閱讀能力結合在一起,必須注意到要和口語表達能力結合在一起,學生書面語的發展總是有一個由羅嗦到簡潔的過程,從多寫到精練的過程。寫作從充分發揮想象能力的“話鬼”開始,後多寫熟悉的“話人”。寫作要有序列,某一階段以專題寫作爲主,某一階段以訓練某種寫作技巧爲主等。作文的評價要有利於發展,評價的意義在於增值,在於建立信心,這是主要目的,而不全是爲了甄別,針對不同學生的作文評分時可以等分不等值。

4.我覺得《新課標》要對課堂教學加以引領。

課堂要突出“五活”:引入含活勢——帶着興趣、帶着問題;形式求活潑——方法多樣化、手段現代化;氣氛要活躍——情意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探索有活力——思維有深廣度,見解有創新度;結尾留活意——留着激情、留着懸念。上課開始時能讓人一見鍾情,結束時會暗送秋波。課堂小結是括號、問號、連接號、感嘆號,絕不是單純的句號。

“活”的核心實質追求是學生主體思維活躍程度高。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有梯度,能引起學生思考欲,激活學生的腦細胞。思維活躍也是智慧語文的標誌,以文育智,智慧語文可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智慧是“我融入文本”;第二個層次的智慧是“我超越文本”;第三個層次的智慧是“我獨立於文本之外,自由自在創造性地閱讀與寫作”。思辯能力是智慧的核心,語文課也要以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爲己任。

“活”課還有一個課堂氛圍營造的問題,但是不是師生、生生都互相尊重?是不是和諧?是不是活躍?這三個因素合在一起,這種環境下學生是安全的,他講錯了沒有關係;他提出問題沒有人笑話;他和別人意見不一致,和老師意見不一致,也不會受到批評。

“活”課是學生充分參與的課。教是爲了少重複教,語文課堂不能沒有對話。但討論活動的時間不能太短,建議不少於4分鐘。時間

太少的就沒必要設計成討論活動了,直接請學生髮表見解好了;也不能有“討論”沒“碰撞”,有思維碰撞纔有思維深度,討論因需而置、因時制宜,但都需要指導;討論要適時、有效、有意義,答案一見便知的和跳一跳也達不到的根本不需要討論。“導而弗牽”不是絕對的,以導爲主,必要的牽也是必需的——講課有時是需要設思維的套的;恰到好處地表演也是需要的。另外,講多講少也不等於課的好壞。當然,小組合作不能有“形”無“實”。與其讓學生做無謂的討論還不如教師的講,語文課堂畢竟是產生人格感染力影響力的場所。

“新”的第一個表現是有教學創意。用王蒙的話就是“虧你想得出”。有教學創意的課一般還體現在“導語先聲奪人引人入勝”“整堂課有1-2個教學高潮”、“ 結語畫龍點睛餘味無窮”;課堂教學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思想高度),能折射出教者的現代教學理念;課堂教學中滲透了思維培養、審美教育和人文關懷等。

恰到好處地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一般課文PPT數量4~10爲宜,這個數量可以避免放映員現象出現。多媒體使用的階段要求:起初,鼓勵使用——能用就用(因爲這時大家都不會用);中期,恰當使用——該用的用(此時處於半成熟階段);後期,理想使用——能不用則不用(因爲成熟的語文教師還是首要語言魅力的)。

四、具體培訓措施

1.成立新教材課堂教學教研中心組進行專業領航。分片建成校際備課組,按地域兼顧學校層次。更要重視本校備課組的通力合作。新教材要求備課的面特別廣、量特別大,涉及的知識點特別多、領域特別寬。備課組活動在“定主題(篇目)、定主講人、定時間、定地點”的基礎上,建議每個單元活動兩次,第一次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力求對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法處理達成資源共享。例如教授《岳陽樓記》一課時我加了一個副標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同文異構是提高駕馭新教材能力的有效路徑。教師也是課程開發的主體。教材整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有選擇、有組合。資源開發:對教材進行全新詮釋,補充具有時代特徵的與時俱進的鮮活內容。富有創意:有沒有自己想出的新點子,課堂氛圍上有沒有活潑些,在育智的思維發展上是不是有了實效,學生是否更喜歡了這門學科。

對傳統比喻中教師角色的隱喻批判:教師是蠟燭——忽視了教師的持續學習與成長;淡漠了教師的內在尊嚴與勞動的歡樂。教師是園丁——存在着教育階段順序的固定性,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復性(季節和時令);存在着淘汰制(間苗);有人爲的強制性(修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暗示一種固定、統一的標準,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整齊劃

一、批量生產,易形成新的機械運動。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隱喻灌輸式的教學,學生被當作知識的容器;傳遞單一內容(只有水);認爲教與學是一個簡單的“倒給”與“承載”。忽視了教學的創造成分。

由於我的水平有限,加之教學經驗還有欠缺,對《新課標》的。認識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誠懇的希望專家、老師給我以指正,以利我在今後的工作中逐漸進步。

國中語文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四

帶着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題記

一、以“生”爲主

“一切爲了學生,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採取有效策略,創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風采迷人的課堂教學氣氛,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趣味性,讓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協調發展。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爲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好好學”,才能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一切以學生爲主的教學理念,勢必與教師不厭其煩的細講精練、單一以課堂爲主的資源、沒有多大激勵作用的單調評價是格格不入的。於是新課標下的以學生爲主,其實累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琢磨學生的心理特點,要選好教學內容,要設計好課堂環節,要定好教學手段,掌握好教學藝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想想覺得我們又在風口浪尖中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難啊!

二、以“學”爲主

“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爲了讓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課標中指出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時間能力。這些要求和理念,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的“學”纔是第一位,我想首先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讓她們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讀多思多講。其次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如何自主預習,自主複習。於是一些省市的《導學案》的使用,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讓學生面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學習。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所以新課標倡導多讀書少做題,作業“變臉”尤其重要,只有從課業負擔解放出來後學生纔有更多的時間與書本接觸,於是我們要善於利用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積累,老師要不遺餘力地培養學生得閱讀興趣並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予全力支持。給學生創設廣闊的閱讀空間。比如定期地給他們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然後讓大家暢談讀後的心得體會。還可以佈置她們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等文化中心去翻閱好書。還可以藉助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從互聯網、報刊等媒介上搜尋自己要的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他們向高層挑戰的求知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