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多篇

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多篇

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篇1

12月3、4日兩天,我有幸參加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在短短的2天時間裏,觀摩了5節示範課,聆聽了4個學術報告,一流的名師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先進超前的教學理念,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以及活躍的互動情景讓我受益匪淺,受用無限,終身難忘!自己對此也頗有感觸。

印象最什麼的就是z老師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詼諧的語言和富有激情的肢體動作,給臺上的學生和與會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極其幽默的語言把孩子們帶入了一種輕鬆又嚴謹的課堂,剛開始他和孩子們親密接觸,互相介紹認識,然後分別和兩位同學交朋友,以“小樑是老師的好朋友,小許也是老師的好朋友”爲導入,讓同學們在不改變意思的前提下將這兩句話合成一句話進而爲後面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後提問學生,數學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嗎?最後他總結出乘法分配律,並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師就是灌輸這方面的知識。劉老師採用演繹,歸納的方法,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樂於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抽象並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應該是枯燥無味的乘法運算律的學習,在z老師的幽默風趣的語言引領下配上特定的肢體語言,使整節課充滿着笑聲,充滿了活力。愉悅的話語“小李老師說說你的想法”“你好厲害喲”“再加上動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更加近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a×(b+c)=a×b+a×c在學生的笑聲中、在學生那整齊劃一的肢體語言中輕鬆地被解決。z老師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繹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數學課堂。原來數學課堂也可以是這樣的!

第二天上午我們聽到是z老師的課及講座。他的課跟他的人一樣“穩重實在”,他上的是《24時計時法》,整節課的設計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他的講座——《從“雙基”到“四基”你準備好了嗎?》。馬上就要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了,這次的新課改是從原來的“雙基”到“四基”。在講座中,他提前讓我們知曉了新一輪的課改在哪裏改變了。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在新一輪課改中,我們的教學行爲該如何跟進。錢老師給了我們20個教學主張。這非常好的20個教學建議,讓我更加明白今後的教學發展及教學方式。

這兩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我們現在不是說只有教數學知識就夠了,我們要有豐富的語文知識,課外知識,因爲課堂教學需要說話的藝術,只有把話說好了,吸引了學生,纔能有效的把數學課進行下去。而且現在課改也在強調課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種有益於學習數學知識的其他知識加以利用,讓孩子學習起來不至於枯燥。要想當好一名數學老師,你首先要對數學專業很熟悉,對數學專業的各種術語熟悉,因爲數學的東西講究的是嚴謹,如果教師都沒能搞清楚很多數學上的定義,談何教學生,尤其是國小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斷力,他覺得老師教的就是對的,極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說乘除法的術語中,“a乘b”“a除以b”等,這些都是需要嚴謹的。

二、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因爲很多時候的課,並不如你預想的那麼簡單,孩子們都能如你預想的那樣回答問題,所以要學會隨機應變,課堂是要讓學生學,而不是老師教。

三、我覺得教學設計很重要,這是上好課的關鍵,同時做一份好的課件吸引學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課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學生的眼球,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

四、教學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常識,生活物品來進行教學,也可以讓學生講起來滔滔不絕,而不至於說不知所云,一頭霧水。

這次的學習拓寬了我的視野,觸動了我的心絃,讓我有了很多感悟。學習回來,我不斷的反思自己,我教會了學生什麼?學生這樣學快樂嗎?在教學中,我就怕學生不會,什麼都自己講了。z老師最後送給我們的話是:21世紀是以學習爲中心的世紀,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學得更快。對,我要做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老師!我要讓我的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篇2

3月25日,我有幸參加了陝西省2012年春季“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藝展示系列活動”英語專場。我通過認真聆聽專家的報告和名師的示範課,感受頗深、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要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必須放下身段,和學生零距離接觸,並能充分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讓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下接受知識,這樣才能體現高效的課堂。下面,我就本次活動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課堂的導入的重要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語課的課前熱身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豐富有趣的課堂熱身能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啓迪他們的心智,使學生重塑自信,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減少焦慮,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董超江老師的這一點就做的非常好。他在講授《air》這課時,用了近十分鐘來進行warm up。他用了學生十分喜歡的繞口令,father,mother,brother,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都興趣盎然地跟他比賽看誰說的好,學生的注意力被他深深地吸引,當然就張開了嘴巴,進入了英語的氛圍。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巧設開頭,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這也就讓學生後面的學習變得更輕鬆,更容易、更有趣了。

二、優化教學方法,採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是課堂高效的關鍵

在教學中,作爲國小英語教師,一定要始終以“活動,訓練”爲主線,結合學生實際,採用多種手段和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董超江老師就是在教學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air》一課的單詞時,他首先採用了找卡片的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讀單詞、感知單詞。在找了三個單次卡片後,他發現這個遊戲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太easy了,他們好像興趣有些減退,不似學第一個單詞時那麼激情高漲,所以他當即調整了教學方法,讓學生用餘下的單詞來造句,學生又開始踊躍發言。接着董老師把所學的單詞全都貼在了黑板上,讓學生儘可能用更多的所學單詞來造句。結果有個學生用了四個新學單詞造了一個很長而且很完整的句子,這說明他已經充分掌握了所學單詞。而孫玉蓉老師在這方面也做的是相當的好。在教授三年級課《lets go to the park.》時,她利用三年級學生好奇的特點有效地藉助多媒體手段,出示我們西安的長安公園等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她還藉助學生樂學、易學的chant,來鞏固所學知識。在教授歌謠bike,bike,by bike時,她讓學生邊說邊做騎自行車的動作,一下子就提高的學生的興趣,全班學生都在濃厚的氣氛中學習英語。正因爲董老師和孫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都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所設計和變化的,所以才喚起學生開口的慾望,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樂趣,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這樣也就真正的做到了打造高效課堂的效果。

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融入課堂。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才能使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學生才能在輕鬆的氛圍下接受只是,也才能體現高效的課堂。董超江老師在這方面做的特別好。他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是一直站在講臺上,讓學生仰視他,而是放下身段,走進學生中間,和學生打成一片。在整個教學中,他一直穿梭在學生之間,動動這個學生的文具盒,收收那個學生的書,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在關注我,也收拾了與本節課的無關東西,可謂是事半功倍。董老師也敏銳地發現有一個同學一直沒有舉手,便特意走到那個同學跟前,讓他回答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毫無疑問,那個同學回答地是非常正確。董老師很激動地伸出手對他說:give me five.那個同學通過和董老師的擊掌,覺得自己獲得了老師的肯定,便開始積極舉手,踊躍發言。董老師能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來和學生共同學習,這樣零距離的接觸,讓這個課堂變得很親切,我覺得這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總之,這次學習,讓我開闊了眼界,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通過這次學習,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在今後的教學中優化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逐步實現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爲我們城關國小的英語教育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

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篇3

我永遠忘不了那兩天,20xx年春季,我有幸參加了濮陽市組織的 縣區名師和劉德武專家的講評課活動。觀摩了6節示範課及1場報告。聆聽了賈紅霞,李香芝,丁千秋,翟淑娟,劉德武名師的課,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真是聽名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讓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界的眼睛,聽劉德武名師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這句話是我深受感動。劉德武《找規律》一課中,充分地讓我感受到了這一點。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通過觀察圖形,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同時強化數學問題意識,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按什麼標準進行分類的現實需要和解決問題的激情。他不是純粹地讓學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學,不斷掌握着新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整個數學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聽李香芝《重疊問題》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本節數學課看似簡單,實則是把抽象的數字與具體的操作有效地連接起來,是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和代數思想的滲透。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思考過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師以其別樣的智慧激活着學生靈動的思考,真正體現了課堂“靜、實、高”的效果。尤其是“實”這點體現的特別充分,不光是“實在”,而且是“樸實、真實”,沒有光鮮亮麗的圖片動畫,沒有生動有趣的遊戲互動,有的卻是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和細緻的講解,教師所追求的“立教爲師,自覺覺他”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爲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爲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絃。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纔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走近名師,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縮短與名師的差距。

我感到在這短短的2天時間裏,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着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在教育事業上有所建樹。

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篇4

12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在x舉辦的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觀摩。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共聽了四個專家的講座,觀摩了五節示範課。專家們的講座精彩生動,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體現了國小數學最前沿的教學理念,詮釋了他們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和魅力。使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學中,以前教材採用的方法沒能體現估算的學習價值,只是把估算當成一個技能(知識點)去教,爲了估算而估算。今後的教材採用“尋找區間”的方法,則注重學生估算意識和方法的培養,建立一種規劃的意識:解決這個問題,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滲透極限的數學思想。通過“探索規律”和“分類”案例的講解,使我更進一步地理解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老師不斷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感悟。在教學中口號是:“敢想、敢說、敢問、敢辯、敢錯”孩子不犯錯誤長不大,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人人都會出錯,出錯並不可怕。只給學生講明白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會引導學生想明白的纔是好教師。普通教師教知識,優秀教師教過程,卓越教師教智慧。

五位名師的課堂教學,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嫺熟的教學技藝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創新思想,無不衝擊着我的思想和心靈,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了我心靈深深的震撼。也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高效課堂教學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爲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爲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爲教學、爲學生服務。其次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三位教師的課都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法,設計新穎,教學內容更貼進學生的實際生活。我們平時在教學時,大多數教師都是利用書上的例題,重點教學生如何描點畫折線,完全是老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只知道怎麼做,而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張健老師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自己爲什麼要這樣做,充分感知新知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方法大膽地進行了創新。教學描“點”時,教師並沒有直接教學生如何描“點”,而是先讓學生比較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方格圖有什麼不同,接着問學生爲什麼條形統計圖中的年份對着方格,而折線統計圖中的年份對着線,學生明白“點”應該畫在線上,接着讓學生思考“點”應畫在什麼地方,這個“點”應對着幾個方向?

二、以問促思,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教師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只有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

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參與,讓學生活動,特別是思維活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就是說整個教學的課堂應成爲學生活動的場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去動腦、動手,去創新。只有這樣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纔會好。

一節成功的課,教學重點要突出,難點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學中,課前應深鑽教材,找準本課時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選擇恰當方法。聽課雖然很快結束,但是工作還在繼續,努力不能停止,我們不僅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學的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篇5

5月22日---23日,我有幸在婺源參加了教育新視野第一屆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活動,在這2天的時間裏,觀摩了來自北京第二實驗國小華應龍老師、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余穎、江蘇的周衛東老師、江西南昌的葉青老師、江西省萬年縣第三中學李國瑛老師等6位數學教師的觀摩課,並聽了周衛東教授,華應龍教授、專家報告,及有教研員的精彩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麼,你瞭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爲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爲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三角形三邊關係》時,《遊戲公平》利用學生喜歡的操作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着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係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從外省老師的講課中體會較深。

華應龍教授、周衛東教授、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師者若水和基於兒童立場的數學教學,可謂高屋建瓴,爲我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專家的精彩報告,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觀摩名師課堂心得體會篇6

以前,只是聽說錢守旺、王彥偉、劉鬆、張冬梅老師的名字,看過他們的錄像課,知道是四位數學教育專家。12月3日和4日,藉助“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終於有機會和4位專家見面,現場聆聽4位專家的講課,感受頗深。經過兩天的學習,感想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兩處最有感觸的地方。

錢守旺老師先是生動有趣的講授了《24時計時法》,接着做了“從雙基到四基”的報告。向老師們展示了新舊課程標準的對比,與學員們暢談了實施新課標的感想,讓學員們認識到新課標“從雙基到四基”的教學理念,使廣大學員對新課程標準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王彥偉老師就國小階段“空間與圖形”這個塊面進行了梳理。她先講了一堂生動的《圖形的旋轉》,接着帶來了一堂“滲透‘數形結合’的策略”的講座。把各個年級段教材中出現的幾何知識以及這些知識間的相互關聯,清晰的陳列方式了羅列每讓老師們直觀感受到國小數學教材螺旋上升的排列體系。王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幾何教學的重點不是圖形計算,而是要着眼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並列舉了國小數學教學中“空間與圖形”的一些常見的疑難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學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本以爲枯燥乏味的講座,原來是那麼的引人入勝。

我聽完講座,感觸頗深,通過與名師的零距離接觸與交流溝通,就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名師進行面對面的探討。四位老師在專業上的指導令大家茅塞頓開,獲益匪淺。想想以前的教學中只知埋頭苦幹,不知課後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不僅要想“怎麼做”,更要深層次想一想“爲什麼這樣做”,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