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助學課堂”觀摩活動學習體會

陽春三月,有幸參加了南京市瑞金北村國小的“助學課堂”觀摩活動,聆聽了特級教師、助學課堂的先行者仲廣羣老師的精彩講座,收穫頗豐,在我區推廣學生爲本,以學生學習爲本的課堂背景下,如何實施有效助學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並尋求兩者完美融合的關鍵,現將本次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助學課堂”觀摩活動學習體會

一、助學單的設計是關鍵。

認識了助學課堂及其課堂建構後(結構表後),我們不禁產生疑問: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助” 學習?如何“以學定教”,實現“互助”和“師助”?仲老師的團隊研製出“一探二學三生疑”的預習指導策略。

“探”,一般先安排一道較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時候,再安排看書、操作、實驗或是收集資料等活動,這樣可讓學生的探索貫穿預習的始終。(結合幻燈片)

“學”,是在探索之後的行動,因人而異,這時的學,可能是對“探”後的進一步“確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後的“充電”,總之,學生自主探究後的學,就不是索然無味的、可有可無的學,而是某種帶有“揭祕”慾望的並伴隨着心理預期的學習。

“生疑”,是更深層次學習的體現,是學後的反思、質疑與追問,疑問的深度,反映了預習和思考的深度。學生把疑問帶到學校,又使得後續的學習變得動力強勁。

三天的學習中,與會教師最爲困惑的是課堂上助學單的妙用,一張普普通通的學習單,究竟有多大的魔力,竟能演繹出如此妙不可言的課堂,這其中究竟有何奧妙呢?(出示幻燈片)

(展示六種形式的助學單)對於助學單的使用,仲廣羣老師還強調:一是問題的設計指向要明確。即關注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學重點、需要重點突破的難點),並重點關注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二是層次要清晰。問題的設計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便於學生拾級而上,助學題要由淺入深,層次分明,利於學生逐題討論,更利於學生面向中心。三是內容要有彈性。研學題的設計應該是開放的,有趣的,利於學生創造的,讓學生有充分發揮的空間。四是方法多樣化。利於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展開探索和研究,解決研究中的問題。

二、如何讓孩子在課堂上有精彩表現是核心。

執教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天遊峯的掃路人》一文的劉婷老師認爲,課前,學生對助學單的探究必須要充分,預備性學習要注重實效,對探究中出現的問題要精心提取,便於在課堂上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爲學生提供和諧,寬鬆的展示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展示時要注意先小組後全班,先後進後學優,既有個體,又有整體。合作交流中應根據課型及研學題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式,如:中心發言式、兩兩配對式、嘰嘰喳喳式、切塊拼接式等等。學生在對話中大膽提問、補充、質疑、辯論、反駁。如劉婷老師在學生提出探究時遇到的問題後,讓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引出核心問題“天遊峯的掃路人究竟是怎樣的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之後,學生便藉助助學單,積極組內交流自己在探究中出現的困惑,採用中心發言式,先由後進生說說自己的疑惑之處,其他組員認真傾聽,接着對其進行補充、釋疑、歸納、總結,集體交流時,各小組便綜合本組意見,概括出天遊峯的掃路人是一位樸素、樂觀、自信、豁達開朗的人,從他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寫可以看出,接着,圍繞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再次品讀。這樣一來,問題的關鍵便在初學、互學、集體學習這三步中迎刃而解,教師只在關鍵問題的表達中提醒學生注意表達的完整性,便再無多餘之舉。

三、學生更有效的學是落腳點。

12節課涉及語文、數學、英語多門學科,每節課均充滿了笑聲、掌聲、辯論聲,每位執教老師都注重讓學生探究知識的形成,注重學生思維過程的完整性及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前,老師讓孩子們做了充分的探究性學習,於是,課堂上便多了這些不同的聲音:“這是我的想法,請大家與我交流”“你同意我的看法嗎?”“你說的很好,我還想再做些補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我來做一下總結”,課堂非常充實,真正感到學生就是小偵探、小記者、小老師、小辯手;學生們改變了“被學習”的狀態,變得生龍活虎、朝氣蓬勃。學生會自學、會傾聽、會思考、會提問、會合作、會表達了。而教師總是笑盈盈的站在講臺的一角,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問題的關鍵處,矛盾的節點處,總是在孩子們激烈的辯論中、思維的碰撞中逐個被擊破,重難點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全程絲毫沒有教師的大操大辦,更是少有介入,只是適時激勵孩子們去大膽表達,暢談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充分說明,學習的本質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只有“以學定教”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精緻的講解永遠無法替代學生的親身實踐,教學就應當如此,發揮助學、促進、催生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