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主持課心得體會多篇

主持課心得體會多篇

主持課心得體會篇1

xx年3月22日,我們全體教師赴長子縣東方紅學校學習,聽了三節課,和講課的老師交流了一節課,感觸頗多,思考不斷,現簡要總結如下:

1、課堂上小組合作分工明確,真實高效。不論是複述回顧、還是設問導讀自學後的探討、還是鞏固練習的檢查等等,確實達到了合作的目的,確實有實效,絕不是流於形式。這就需要我們研究合作的程序,細化合作的程序,比如複述回顧2人小組怎樣活動,是組長檢查組員,還是2人一齊說,還是一人說一道。設問導讀自學後的探討怎樣交流,是按設問導讀的問題的順序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交流,還是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向大家請教。如果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交流,是各人拿住自己的學案,四人輪流讀題目和答案交流,還是把4個學案擺在一起,對答案,答案不一樣的交流。鞏固練習如何檢查是在大組裏對判,還是交流以後再對照同學的板演自己檢查。大組裏交流過程中已經改正的錯誤要不要再彙報。等等。所有學生合作的程序我們都要研究,研究出最有效的程序,然後在訓練學生。

2、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踊躍,思維碰撞的火花層出不窮。

尤其是聽的第一節課,這邊說罷,那邊補充,這個說完,那個提出不同意見,學生們一直在積極思考,有效交流。這得益於教師讓學生想好,站起來就說,不用舉手等老師點名,學生們時刻準備着,也時刻在競爭,自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更得益這位老師合理的制度保證和長期的訓練,因爲我們聽的第二節課就出現了三、四個小組同時站起來同時彙報,誰也聽不清楚誰的發言,最後還是由教師點名回答的情況。第四節課交流時,當我們問到如果好多同學都站起來回答,怎麼辦,第一節課講課的老師說,優秀的學生主動坐下,讓不優秀的學生回答。你認爲你比他優秀你就坐下,把機會讓給別人。如果我們要想達到這樣良好的效果我們該怎樣辦?怎樣制定合理的制度?怎樣保證交流有序節省時間,而不是搶來槍去,造成短時混亂,最後還得教師點名。

3、設問導讀可以分段自學,分段討論,分段交流,分段展示。第一節講課的老師在讓學生做設問導讀時,先讓學生做設問導讀的前幾個題,計算出4幅圖中國旗長和寬的比值,組成比例,思考了比例的意義,然後即時討論了,即時交流了,不明白的明白了,不會的學會了。再做後幾道題利用四幅圖的信息組成不同的比例,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呀,效果很好。如果向我們以往的教學流程設問導讀讓學生一次做完,一次討論,一次交流。學生們怎樣組成比例,比例的意義都不一定知道,在讓他組成不同的比例,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等,簡直等於浪費時間。也就是說我們的五環節教學法設問導讀和展示交流,可以分段進行,交叉循環,一步一個腳印,螺旋上升,老師和學生一起去爬坡。而不是一下子做完設問導讀,讓學生獨自上臺階,第一個臺階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去上第二個臺階,再上第三個、第四個臺階……,有的上到第一個臺階就上不去了,剩下的時間浪費了,有的學生能力強努力上完了所有的臺階,彙報交流時,老師硬要把他拽回原處,重新上一遍。

4、數學課也能有預習課。我們上課,有時總感覺小組交流的時間不好處理,時間短了小組交流不充分,時間長了,又影響後面的教學環節,導致整節課完不成教學任務。聽了第二節課,我才發現,數學課也可以上預習課,先讓學生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充分預習、交流、研討,到第二節課直接展示交流,鞏固練習。

主持課心得體會篇2

“怎樣做一個好的一分鐘自我介紹”,這便是我上這門課第一個需要理清和解決的難題。其實說真的,原來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地方會用到簡短的自我介紹。比如在課堂上的自我介紹、平時認識新朋友、填寫報名表等等,隨便說隨便寫是容易,可是要說到、寫到點子上,還要吸引人,有自己的個性,可要好好琢磨了。面對面的自我介紹應該注意的哪幾個問題呢?一是儀表,二是狀態和表現,三是內容,四是聲音和語調。歸納起來是這麼簡單,仔細研究才知道,一個看似簡單的“微笑”也可能是棘手的問題。這一學期,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有關播音主持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的課程。通過比較系統的學習,我對播音主持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有了比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我想針對自己在這門課學到的東西作一個簡單的總結,並且對怎樣進一步提高自己表達能力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另外,我認爲對於播音主持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實踐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談一些關於自己在拍視頻時的感受。

在語音方面的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主要包括聲母、韻母、聲調的一些問題。聲母:z、c、s與zh、ch、sh混淆,尤其是s和sh;合口呼音w發不準確;發舌面音j、q、x有時出現尖音。韻母: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發音有時區分不開,特別是in和ing尤易混淆;讀元音的時候脣形不對,開口度不夠;許多字音會不自覺的入聲化。聲調:字音普遍調值不夠;上聲多讀不準;去聲讀得過於短促等。

在和這些困難作鬥爭的過程中我體會到,要想實現自己既定的學習目標就要從幾個方面下手。首先必須在思想上重視,肯下苦功夫,這是是學好的前提條件。其次要掌握普通話語音語言的內部規律,總結它與自己方言語音特點的對比規律。最後也是最爲關鍵的也是需要實際行動的是加強訓練,反覆的認真聽、細緻讀、大膽說,將理論知識轉化爲實踐技能,爲學習生活服務。

爲了便於更好的把握播音主持學習的方向,提高學習的興趣,我更加註重在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和體驗。比如說普通話的“輕聲”,就需要在平時的對話過程中有意識地去訓練。假如某個人胸有成竹地要去考試了,我對他說:“容易是容易,你可千萬別大意!”這裏的“容易”和“大意”要讀輕聲嗎?如果全部都念“第四聲”的話,是不是感覺有點像繞口令,沒有給我們那種親朋好友之間那種真誠的溫馨提醒的感覺呢?反之,全部都讀“輕聲”則可以委婉親切地表達出來,而且說話還省力。說到親切感,我就想起這是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強調 的要求我們去學習和掌握的。我們可以理解,由於播音員、主持人的特殊身份,聽衆對他們的發聲也有較高的要求:親切,自如,優美,動聽,感染力強並具有比較鮮明的特點。播音發聲源於生活中口語的發聲,和其他藝術語言相比是最接近口語的發聲,但絕不等同於生活中口語的發聲,它是生活中口語發聲的規範,提煉和昇華,卻又不失生活化、口語化的親切感,這就是播音主持的藝術性所在。

課堂上講到,評判一個主持人語言表達能力有三個方面的標準。首先要求語音準確,吐字清晰,語調正確,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然後要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發音圓潤,飽滿有力,音質優美,富有感染力。再進一步就要求主持人詞彙豐富,邏輯嚴謹,遣詞造句生動巧妙,富有形象感。但口頭表達又不僅僅指音質,音調等,重要的是駕馭語言的能力。隨着進一步的瞭解,我認識到,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需要具備的素質可不僅僅是講一門流利、標準的普通話這麼簡單。作爲一名稱職的播音員主持人,他應當具備好幾種基本素質:第一,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對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知識都有所瞭解,尤其對完成節目所需的專業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研究;第二,具有紮實的語言功底,做到語言流利、語彙豐富、音色優美、語調自然,具有表現力、感染力和穿透力;第三,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善於交際,敏於應變,臨陣沉着,遇事不慌,能夠用幽默的語言化解某些尷尬的場面;第四,對於執著的追求和高度的敬業精神。除完成好本職工作,還要有奉獻精神,熱心公益活動。

爲適應社會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及發展,我認爲播音主持人員還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地追求。首先,增加知識儲備。在已經來臨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的信息擁有量將進一步呈現出迅速擴張的態勢,貧乏的知識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播音主持的知識存量迅速積累,以便能與迅速擴張的知識量相適應。其次,豐富知識結構。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隨着知識社會化和社會知識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對每一個播音主持來說,科學、技術、新聞、文學、藝術、哲學等等,都應在他的涉獵之內。再次,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落實到廣播電視傳播上,必將導致傳播工具的更新、傳播條件的改善、傳播媒體的增多、傳播方式的變革。這一切變化又使得播音主持藝術的創作觀念、創作條件、創作環境、創作工具、創作手段、創作樣式、創作依據、創作狀態都發生變化。因此,具有合理、完整的信息知識結構和較高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對每一個播音主持專門提出的新要求。最後,素質全面化。電視主持不但要求主持人有廣博的知識,還需要臨場發揮、現場反應、引導、溝通、協調、組織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全面的素質不是對主持人的苛刻要求,也不是不可企及的目標,也可以這麼說,只有素質全面才能在未來節目主持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佔有一席之地。

說了這麼多理論的東西,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把它應用到實踐中去。在課堂上,我們有很多很多的練習。對於主持人必須掌握的三項基本功“呼吸”、“發聲”和“吐字”,我們有繞口令練習《八百標兵》、《縫飛鳳》、《牛郎戀劉娘》、《槍和糠》等等的練習。針對語調,我們又對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這幾個方面做了大量的新聞播報練習。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既體驗到自己做播音主持的樂趣,又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能力的不足。雖說自己以後很難跟播音主持這個行業掛鉤,但學好播音主持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來說,具有同樣不同尋常的意義。爲了給我們更多的實踐機會,這門課還有一個期末作業要求,就是要求以小組爲單位,每個小組拍一個視頻。於是,我和曉萍、餘丹、志敏這三位師姐以及澤鋒師兄一起組成了一個小組。對於我們如何完成整個期末作業,我深有感觸。

首先,也是很關鍵的,就是如何確定我們的主題。一開始我們打算模仿某些有名主持人,每個人演示兩三個片段。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難以確定主題,而且每段話的題材又不統一,所以我們另外考慮了錄製一段“微電影”。再三考慮之後,又以難度大,不太符合《播音主持與藝術》這門課的特點這兩個原因,把它排除掉。後來呢,有人提議拍一下“汕大的公共藝術節”,一下子爲我們的主題找到了亮點。最終 ,我們大夥都十分贊同這個選擇。

既然選好了,那就要選景、找資料、安排一下分工。一切就緒後,我們就在星期天下午開拍。整個過程耗費四個小時,終於讓我感到播音主持的不易,總之,在課堂上講到的需要注意的東西我們都體會到了。我們需要以什麼形式來介紹公共藝術節,在介紹單件作品時主持人又該有怎樣表情動作,鏡頭抓拍的分寸是否拿捏得當等等之類的問題都需要我們逐步討論、實踐,然後解決。在拍攝過程中,我竟沒想到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會對我們的“舉動”感興趣,有時他們會搶一下鏡頭,弄得我們哭笑不得。我發現他們之所以會對我們感興趣,是因爲我們選的那個地方的特殊性。正是草地上那些美妙的作品,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吸引了天真可愛的孩子,這是汕大公共藝術節的魅力啊!

總而言之,經過這門課的學習,我希望自己以後能夠多多關注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運用學到的知識去改變自己的不足,讓自己說的話吸引人一些。

主持課心得體會篇3

此時的窗外是天地間濃妝豔抹的時候,陽光失了些先前純粹的燦爛,彷彿染上了一點兒暈色,有種想要招惹些回憶的味道。而此時的我手中翻啓着厚重的專業書,感慨着自己的專業學習竟如此飛逝而去,付出了幾許?又收穫了幾分?心中不覺像極了窗外交錯的欣喜與無奈。

記得初學“氣息控制”時,我始終都找不到“氣息流動”的感覺,反覆練習仍不得其法,而後,我的小課老師告訴我:“現在你乾脆忘記任何具體的理論指導,記住,每一句話都是發自內心說的,從心裏向外抽取的!”我隨即想起媽媽告訴過我的“爲文只是因爲心坎裏的話要出來。”是的,爲文,爲人,播音都是一種心靈的傳遞,無論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的蒼茫,還是“八百標兵奔北坡”的生動,言爲心聲纔會有情,有流動。在專業學習裏,從“氣息控制”到“播音創作中的感受”,從“情感的引發和聚積”到“對象感”的把握,我一次次地透徹着“言爲心聲”的真正含義,也領悟了它在稿件創作中的重要。所有優秀的播音都是由於與受衆形成了共鳴,所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播音都是由於傳者與受衆間精彩的溝通——“對象感”合適積極的把握。專業學習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我也在不斷地摸索着“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的播音狀態。今天在安靜中梳理我專業積累中最深的體會,心有惶恐但仍無限感激。仔細地揣摩和斟酌,算是對專業學習之路段落的獻禮,也是在新的起程裏再一次的拋錨吧

(一)

在西方傳媒的定義裏,播音員意味着一種職業性,權威性,個性化的力量。作爲傳播者,宣傳有的放矢,宣傳深入人心尤爲重要。這要求傳播者要與受衆溶爲一體,以“有人來聽”爲基礎,成爲“有人要聽”。說話是要看對象的,播音更應如此,努力地獲得最準確最積極的對象感,纔可以使播音員主持人不但悅耳悅目,而且賞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過:“沒有對象,這些話就不可能說得使自己和聽的人都相信有說出的實際必要。”所以,獲取對象感是播講稿件“有的放矢”的關鍵。對象感也就是“心中有人”,爲着他們而想着他們,時刻不忘記他們。也就是受衆羣總在你心中存在着,做聆聽狀等待着傳者的字字如珠。

關於對象感,播音學張頌教授是這樣定義的:“對象感,就是播音員必須設想和感覺到對象的存在和反應,必須從感覺上意識到聽衆的心理、要求、願望、情緒等,並由此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處於運動狀態。”對象感是被播音員用來作爲使思想感情處於運動狀態的一種手段,一種途徑。只有當你充分了解受衆對你宣傳的內容可能會有的反映,瞭解你所面對的受衆的情緒和情趣之後,你的播音纔會更有針對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迎刃而解!

西方的傳播行業對於“對象感”也極爲重視。英國廣播公司教員羅伯特·麥克利什說:“融洽的關係是靠着爲觀衆設想建立的,尋求這種無形間的溝通是‘無線電波的延伸’。”所以,融洽的氛圍是交流的前提。在當今大多數的聽衆都是以廣播爲背景聲音的環境下,如何使“文字脫離稿件”飛入受衆的耳朵,並引領他深入其中,幾乎成爲了所有傳者的難題。面對“去創造有生命力的語言,並讓它以自由的個性與聽者坦誠相見”這種極致化的追求,傳播者依然把“集中精力,調動情緒,把心思放於受衆”首當其衝地推爲重中之重,這千錘百煉之後的“青睞”可見一斑。 在專業學習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說:“你播音像自言自語”,或者經常會在播完稿件之後自己都不知所云,面對同組同學面無表情的反應,尷尬萬分。

這些都是沒有找到準確的“對象感”並沒有由此深入理解稿件所帶來的窘境。沒有動已心,又如何動人容?沒有在尋找對象時“入乎其內”,又如何在播講中“呼之欲出”?

推而廣之,凡能受到聽衆、觀衆歡迎的節目,其“對象感”都很強。像《爲您服務》這種服務性的節目,在聊天似的談話中充分的實現了互動的交流感。而且由於對象感的作用,使播音與主持具備了真誠熱切,情感積極,語言豐富,平易親切特點,其播講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成爲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出乎其外”如果被稱作是質的飛躍,那麼“入乎其內”則定是積累質的基礎。“手到擒來”的前提依舊會永遠是“鐵鞋踏破”,這一點在播音創作中仍是真理!

(二)

獲取對象感是一個不斷地積累和沉澱的過程。

在播講稿件之前,我們一般都要對受衆進行具體的設想。而設想的依據則是語言內容所反映的主題和目的。因此,理解語言內容是根本,深入主題是挖掘之器。

在此,我想談談獲取“對象感”使“言由心聲”的途徑。

從西方對於播音員的定義不難看出,“權威性”對於播音員的重要。這裏的“權威性”與“可信性”並不完全重合。權威性是指一種狀態,而不是單純的聲音。“權威性”是“你對你所談論的事很瞭解,而且能給人信服的解釋,並隨時準備向別人解釋清楚。”它來自於冷靜的頭腦和豐富的內涵。傳者必須深入瞭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達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裏,纔可能在與受衆交流時做到“言之有人”

“言爲心聲”。

所以提到“寫作”的重要,英國廣播公司《世界報道》的新聞主持人約翰· 伊說:“關鍵在於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東西,然後再開口。如果你明白了,聽衆也明白了。”熟悉播講內容並且使自己的思索蘊含其中是播講願望有所激發的動力。知道講什麼,才明白要講給誰聽;知道受衆聽什麼,才明白要怎麼講。英國abc新聞的經理曾批評一些年輕的播音員並不理解所念的東西,把新聞節目做的像在猜謎,甚至錯詞不斷,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聞人士應該犯的錯誤。可見,在播音中做到“心明眼亮”並非易事。

?婦女時間》的主播珍尼·莫瑞說:“如果你不能寫的話,你就不是稱職的主持人。”——寫作能力是一個傳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在這裏,“寫”所包含的不僅有語言組織能力及譴詞造句的功力,還包含了播音員主持人個人的思考和角度。同時“寫”的過程也是傳者消化信息的過程。英國四頻道主播認爲“所有的信息新聞都要了如指掌,否則會影響其播音風格。”“有些報道要動手寫,使其可以適應我的風格。”這種深入稿件,努力尋求對象感,挖掘內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我們深思。

正如美國新聞單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國則是“微蹙微蹙再微蹙”。其實表情只是他們定位對象感的一種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達人”纔是他們的真正意圖所在吧!

(三)

獲取對象感的另一方面取決於創作主體——播音員要有“感”。這是根據自我感受而言的。你要有“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感”;要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感”;要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感情是引發共鳴的全部體現,你要時刻感受聽者的存在,並努力地把你的“感”與之交流,呼應,深切於一體,渾然於一體!

“感”中要有情。有情的對話才吸引人。如果播音員是畫家,他一定會在用情處用水彩 淡淡地塗抹一層再一遍遍地浸潤,而不會狂甩幾點火紅的油彩了事。情發於聲,亦止於意。

“感”中要有“意”。像極了古代的絹畫,意在筆先,筆停意存。比如我們最懼怕朗誦的“再別康橋”,在播音員陳醇老師的播講中慢慢化爲“魂斷康橋”,意於情中,餘音嫋嫋,繞於聽者之樑。

“感”中要“暢”。我們在播講中總想找到一種“暢所欲言”的感覺,這樣說起來纔有動性,聽起來也會舒展。只有讓受衆在你的語言中覺得“暢”,纔可能毫無阻礙地找到你所傳達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視的節目裏,一直難以忘懷張悅主持的《爲您服務》。曾經不懂得運用專業術語時,總以“舒服、愜意”來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詞語——“對象感極強”來概括她的優秀。她用她親切溫和的語言傳達方式展示了一種東方的美,非明豔之美,非華麗之美,而是氣質之美,人情之美。記得在一次中央臺慶的晚會上,張悅總結她的風格時說:“每次上鏡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門而入’,而是‘翩然而至’”。現在回頭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心中有情,又怎會矯揉造作?心中有意,又怎會虛張聲勢?

總之,獲取對象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據,“對象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昇華。而這一切技巧手段的應用都需要深厚的積累和踏實的付出。我們思想就像是種子,如果你播種的是劣質的果核,就別幻想會結出大大的蘋果!寡情心枯纔會有淡而無味,言爲心聲纔會有情溢於表!

我曾經一度以爲“此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優美之聲纔是播音的光環所在。可一千多天的專業學習讓我懂得了:只有發自內心的聲音,纔是最美的。現在的電視不缺笑料,也不缺信息,可就是缺少了點兒享受後的一縷餘音,一點兒回味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衆傳播個性化成功先例在身邊,網絡傳播個人化別緻風景在眼前,我們還有許多希望可以創造,亦有很多艱辛要去闖蕩。路很長,古有“莫嘆生不逢時,貴在奮鬥不息。”今日,讓我們“莫嘆生無奇蹟,貴在奮鬥不息!”,且永不止息

主持課心得體會篇4

經過5期節目的播出,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一賽段的比賽已經圓滿結束,至此舞臺上還剩下30位在第一賽段發揮出色的主持人,然而對於這些主持人而言,現在還不是可以高興的時候,畢竟更加困難的挑戰在等待着她們。

晉級的30位主持人中,有些選手的晉級實至名歸,而有些選手能夠晉級則被觀衆質疑節目的公正性。

就第一賽段的表現來看,鄒韻、蔡紫、劉妙然等選手被觀衆認爲是舞臺上的絕對實力者,而李莎旻子的晉級則讓觀衆表示無法理解。

不過隨着第二賽段的展開,過往的成績將會忽略不計,鄒韻、蔡紫想要繼續保持自己的影響力,就必須在舞臺上持續性展示出完美的表現,而備受質疑的李莎旻子同樣能夠通過第二賽段的比賽來爲自己正名。

相較於第一賽段,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二賽段在比賽人數以及考覈內容上面都出現了一定的變化。

第一賽段是60強選手經過5期比賽最終淘汰30名、晉級30名,而在接下來的第二賽段比賽中,競爭選手只剩下30人。

30強選手將通過抽籤決定出場順序,三期比賽每期每個賽道各5名選手,晉級三人淘汰兩人,最終選拔主持人大賽的18強。

比賽規則方面,主持人大賽第一賽段通過三分鐘的個人展示以及90秒隨機考覈來評測選手的整體表現,而在第二賽段,比賽規則出現了一定的變化:考覈內容更改爲“經典節目”。

所謂“經典節目”,也就是央視播出的經典節目,比如撒貝寧主持的《今日說法》、朱廣權主持的《共同關注》等,這些經典節目的主持人將擔任當場比賽的出題人,爲參賽選手提供考覈題目。

主持人大賽節目組在下期節目播出之前,對比賽進行了提前劇透,目前可以得知,主持人大賽第二賽段的比賽中,朱廣權將作爲出題人出現在這個舞臺。

早在主持人大賽節目開播之際,觀衆之中就一直出現希望朱廣權參賽的聲音,畢竟是央視主辦的綜藝節目,目前人氣正盛的朱廣權又怎麼會不出現在舞臺之上呢?

主持人大賽第一賽段的考覈更加偏向於選手的綜合能力,通過個人準備環節可以展現出一位主持人的專業程度,以及對於節目製作的理解,而90秒的隨機考覈則是考察選手的知識儲備情況以及應急能力。

第二賽段考覈內容更改爲“經典節目”之後,無疑是對參賽選手更加嚴苛的考察,畢竟這些經典節目已經在觀衆心中留有印象,選手的表現既不能太過脫離原節目的主題,也不能完全模仿,這對選手的理解能力是一種充分的考察。

另外一點,選手5進3的機率或許是大了一些,但相較於第一賽段的比賽,第二賽段選手的綜合能力則更加突出,所以晉級將會顯得更加困難。

比賽就是如此,越是殘酷纔會越有觀賞性,越是殘酷纔會更加激發選手的潛力,主持人大賽接下來的比賽對選手能力的考察更加嚴格,而這樣最終選拔出來的主持人才會更加優秀不是嗎?

主持課心得體會篇5

從《奇葩說》第六季的舞臺上被淘汰後,許吉如又迫不及待參加了央視的《20xx主持人大賽》。

然而這次不比《超級演說家》與《奇葩說》,與一般綜藝性舞臺不同,央視的主持人大賽不僅考驗一個人的學識,更重要的是個人的積澱力而帶來的深刻思考,心性的沉澱,以及從業經驗,隨機應變能力。

從這次許吉如的表現來看,除了學歷帶給她的名譽,其它的作爲一名主持人的專業性素養這些能力,她都不具備。頻頻參加綜藝節目的她,到底抱有什麼心態?想要迎接挑戰、追逐夢想?可是路在腳下,已經擁有高學歷的她,爲何不想着用時間來積澱自己呢?

她在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新一期節目中說她自己從小的夢想是成爲一名主持人,其實說來這個夢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第一點爲何大學專業選擇的是法律,而不是播音主持?第二點在於,從參加《超級演說家》再到《奇葩說6》,被奇葩說舞臺淘汰後,爲何一口氣迅速又去參加央視的主持人大賽?真的是在爲夢想努力嗎?還是在追尋一種曝光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機會?

主持人這個職業要想做得好,首先得要從基層的記者開始沉澱,從人民基層當中體驗生活,這樣才能讓你的視角變得更加獨特和開闊。或者說從業的經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爲作爲一個主持人是很考驗反應力與隨機應變的能力。

然而,許吉如或許更加適合演講,她的評述,對於這種新聞類主持是非常不適合的。康輝在節目中也指出,許吉如在3分鐘即興評述的環節中,整個思路很亂,沒有作爲一位新聞類選手該有的獨特視角。

其實可以感受到許吉如的目的心非常強,她或許是着急於證明自己,也或許是太想要贏了。可是作爲央視這樣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舞臺,選擇主持人的標準是離不開主持人自身對於人物事件的那份感受力的。

即使是新聞類主持人,在外表嚴肅而正經的神情下,面對人物事件時,心中的感受力還是非常強烈的,這一點可以從新聞聯播中他們的語速和語調的高低感受出來。作爲一個主持人,不是一個客觀的存在物,而是對萬物有情、有溫度、有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從一開始在奇葩說第六季的舞臺上出現,許多觀衆是能被她個人學歷才識所吸引的,可是到了後來她爲什麼越來越不招觀衆喜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她身上的目的心太強、功利心太強的緣故。

同爲哈佛出身,詹青雲又爲何更討大家的喜歡?因爲她身上有親民的氣質,有一種親和力,她在辯論時,只會就觀點,用自己的知識來密集輸出與之對抗,同時她的邏輯性也是非常強的。但是對於許吉如,她辯論時,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撲面而來。

尤其是她與詹青雲對抗的那一場辯論,有網友就表示:許吉如臉上的表情太可怕了!反而詹青雲就十分鎮定從容。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人與人之間雖然隔着有距離,但是還是有一種同理心存在的。因爲人是情感型動物,這樣的一種同理心,會讓絕大多數觀衆站到了許吉如的對立面。

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柴靜,她用了十年時間打造了她的節目專欄《看見》,她同時也真切的作爲一名記者實地採訪許多案件,在最底層的人民中間,她要用她自己所堅持的報道,讓許多藏在陰暗角落的事件得以被廣大羣衆看見。

作爲一名記者,現在的她早已退出央視這個舞臺,但是她曾經留下的一切,是會永遠留存在每個曾經觀看她節目的人心中的。

柴靜身上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有親民的氣質,有深刻的洞察力。而深刻的洞察力、深邃的看見感,這不是一開始的她就擁有的,而是在不斷的沉澱過程中獲得的。

同爲記者出身的,也在前期參加過央視主持人大賽,她的名字叫:鄒韻。作爲記者長期的駐外採訪經歷,使她在這個舞臺上有了一種從容的底氣,對人物事件的評述也總能看到核心關鍵所在。曾經也搭檔過國際新聞頻道的主持人劉欣,康輝對她的表現表示肯定。

其實,無論是作爲記者還是主持人,深刻的看見感是一個重要的專業主持人素養,通向主持人的路途看似遙不可及,特別是央視這樣一個專業性的舞臺上,個人能力高低,一下就能見分曉。

許吉如未來的路還很長,如果真的想要成爲一個好的主持人,先從基層記者開始幹起,不斷地積澱沉潛自己,或許是她最好的選擇。